收藏 分销(赏)

中国民歌的传承与发展.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561660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民歌的传承与发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民歌的传承与发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民歌的传承与发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第 21 卷第 3 期JOURNAL OF ZHEJIANG VOCATIONAL ACADEMY OF ART文章编号:1672-2795(2023)03-0082-05收稿日期:2023-06-12作者简介:杜亚雄(1945),男,河北石家庄人,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民族音乐学研究。(北京 100101)本文根据 2023 年 5 月 29 日在第十八届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中国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杜亚雄摘要:民歌的发展和传承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从历史上看,中国民歌是在传承中发展的,也是在发展中传承的。中国传统声乐作品的创作,有两种不同的

2、方法,一种是“以词行腔”,另一种是“以腔填词”,中国民歌也采用这两种不同的方法来传承和发展。音乐工作者应当研究这两种不同的创作方法,并将研究成果通过学校及学习班的形式将其进行普及,以利于中国民歌的传承和发展。关键词:民歌;传承;发展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今天我们在这里讨论中国民歌的传承和发展,这是一个很有意义又亟需解决的问题。笔者谈谈自己对此问题的看法并提出一些建议,抛砖引玉,希望大家批评指正。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文化的共同体,在民族发展的过程中,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和共同经济生活可能会消失,在前三个条件消失的情况下,文化就成了一

3、个民族共同体能够存在的最后的条件。犹太人在以色列建国前,在没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和经济生活的情况下依靠本民族的文化存在了两千多年。我国古代的一些民族,如匈奴、鲜卑,则在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和经济生活,但没有保存本民族文化的情况下,在几百年的时间里便逐渐消亡了。历史的事实证明了文化存则民族存,文化亡则民族亡。今天,世界上已有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这一点,在呼吁各民族要努力传承和发展本民族的文化。因为音乐是民族文化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一个民族的音乐中,民歌又是其基础,所以如何传承和发展民歌,对任何一个民族来说都十分重要。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将古代文明传承至今的国家,也是文明古国中,唯一实行过儒家

4、“乐教”和实践过“礼乐治国”的国家。早在周代,我国有了官府采风的制度,朝廷派官员到各地搜集民歌,与此同时,还实行了“同律度量衡”的制度。周朝以后,各朝各代都把研究乐律学当作国家要务。我国在文化传承方面是世界上做得最好的国家,否则中华民族的文明也会像其他三个古代文明一样不复存在。现在,全国人民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古今传承和发展诗歌、民歌的实践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我国古代诗歌有“诗”“词”“曲”三种不同的体裁形式,它们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入乐。“诗”用“以文化乐”“依词行腔”的办法,即兴地创作出曲调来。“词”和“曲”则与“诗”不同,用固有曲调填词创作,称为“以腔填

5、词”。写诗要按照固有的格律,但“依词行腔”,各地方言不同就有所不同,同一地方的每个人“行腔”也会不同;填词有固有曲调,但歌词一定是新创作的。因此,用这两种办法创作28 杜亚雄:中国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VOL.21NO.32023.08诗歌,都是既有传承,也有发展。在古代,我国诗词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诗”“词”和“曲”的创作一直传承到近代,且有很大发展,取得了辉煌成绩。在这方面,伟大领袖毛主席是我们学习的典范,他老人家不仅写了许多格律诗,也为很多不同的词牌填了新词,写下了中国诗歌史上光辉的一页。从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来看,发展和传统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其实,中国民歌和古典诗词一样也是在传

6、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的。在中国革命史上,陕甘宁边区的民歌,如陕西民歌 东方红绣金匾,甘肃民歌 军民大生产(又名 边区十唱)、咱们的领袖毛泽东,宁夏民歌 刘志丹 和后来的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等民歌为何能在全国产生很大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它在传承中有发展,已不是原汁原味的传统民歌,而是表现了新的生活和新的内容。因此,这些民歌不但在陕甘宁等革命老区得到传承,而且在全国各族人民群众中也得到了传承。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是民歌发展的历史规律。今天的中国民歌,也必须遵循这个规律,只有通过发展才能传承,也只有在传承中才能得到新的发展。如何才能做到在传承中发展并且在发展中传承呢?这就要求我们去研究民歌发展

7、和创新的规律。民歌的创作及创新,其实和古典诗词的创作及创新一样,也采用“以文化乐”和“以腔填词”两种方式。“以词行腔”是在一定的旋律运行规律和节奏节拍规定的基础上,根据歌词的字调和语调,哼唱出一首新的曲调。“吟诗”就采用这种办法,我国板腔体戏曲的创腔也基本采用这种办法。谱例 1 是笔者 1960 年代在陇南地区搜集到的一首山歌,陇南的山歌多由两个乐句构成,而这首歌有四个乐句,和其他陇南山歌不同,它的曲调是在语调和字调的基础上用“以文化乐”的办法创作的,采用这种办法创作的民歌在其他地区的民歌中也可以看到。谱例 1著名的甘肃民歌 咱们的领袖毛泽东 也是按照这种方法创作的,在陇东民歌中,并没有类似的

8、曲调。创作这首歌的孙万福先生是甘肃庆阳的一个贫苦农民,他虽不识字,但擅长吟诗编歌,出口成章。1943 年,孙万福在出席陕甘宁边区的劳动英雄大会时,见到了毛主席,心情无比激动,他紧紧搂住毛主席的肩膀,即兴地唱出了这首歌。在采用“以文化乐”的方法创作民歌时,与“吟诗”和进行板腔体戏曲“创腔”时一样,要有调式或调型的基础,也要有节奏和节拍的模式。“眼起板落”或“板起板落”就是节奏或节拍的模式。“调式”的概念大家都很清楚,这里不必赘言。“调型”是另一种关于旋律构成的思维形式。“调式”和“调型”都由有机组合的一群音构成,但是构成“调式”的这群音中,有一声为“调头”,西洋乐理中38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第

9、 21 卷第 3 期JOURNAL OF ZHEJIANG VOCATIONAL ACADEMY OF ART称为“主音”。如西洋大调式的“主音”是 do,而中国徵调式的“调头”是 sol。“调型”的构造与“调式”不同,构成“调型”中的那群音中某些音是骨干音,由这些骨干音构成一个骨干音列,一首作品的旋律中可只用这一骨干音列,也可在这一骨干音列的基础上,加上若干附加音。“调型”则没有固定的“调头”或“主音”,附加音环绕着骨干音进行,并在旋律中造成对骨干音列的向心力,旋律可以任何一声为“煞声”结束。如京剧中的“西皮”调用 la-ti-do-re-mi-fa-sol 及其上、下八度的重复音构成,其骨

10、干音是 la-do-mi-sol 四声,这四声是京胡的空弦音和用第一指按弦的两个音。“西皮”大嗓唱腔的煞声是“do”,小嗓唱腔的煞声是“sol”,它并不是“徵调式”,也不是“宫调式”,京剧界称之为“西皮调”,是一种“调型”。实际上,除“西皮”外,皮黄腔中“二黄”,西北地区民间音乐中的“苦音调”和“花音调”,川剧中的“甜皮调”“苦皮调”,潮州音乐中“轻三六调”“重三六调”“活五调”以及湖北中部的以宫角徵三声为骨干音的民歌和湖南中部的“花鼓调”都不是“调式”,而是“调型”。“眼起板落”或“板起板落”就是节奏或节拍的模式。谱例 1 实际上也是在“苦音调”的调型基础上创作的,其骨干音是徵、商、宫三声,

11、“闰”(变宫)与“中”(变徵)两个变声比“角”“羽”两个正声更为重要,是这一调型的特点。采用这种手法创作民歌,还要选择一定的节拍和节奏,节拍和节奏的选择一般和歌词的节奏有关,但和当地习惯也有关。如谱例 1 选择了汉族民歌中很少使用的三拍子,明显地受到甘肃民歌“少年”的影响。这首歌节奏的选择则与语言的节奏有密切的关系。采用这种手法创作民歌时,旋律走向一般按语调和字调安排,其中,字调非常重要。汉语普通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字调,调值分别为 55、35、214 和 51,按照调值来创作旋律,第一声阴平要高,第二声阳平要从低到高,而第三声要安排一个低音,这样才能凸显出它中间低两边高的特点,而第

12、四声去声要从高到低。不同方言的字调和普通话不同,如以苏州话为代表的吴方言有入声,从腔调来看则有“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和“阳去”五种字调,“阴平”是高平调,用一个单个的长音配合,而“阳平”为低升调,用低单音或先低后升配合,“阴上阳上”都用上降顿或降顿复升配合,而“阴去”起音高,向上用高一个音的豁腔装饰,然后再落下来,称为“上一退二”,“阳去”则向上用高两个音的豁腔装饰,然后再落下来,称为“上二退一”。又如在西北次方言中的陕西关中话里,虽与普通话一样有四声,但其中阴平声低降,阳平声高扬,上声高降,去声高平,调值分别为 21、24、42 和 55。在西北民歌和秦腔、眉户的演唱中,常常按

13、照这种字调的走势去“倚字寻腔”。各地方言在依字行腔方面各有特点,这就使各地的民歌有不同的特点,一般来说民歌手都能掌握各自方言的字调和处理的方法。采用“以文化乐”的方法创作的民歌并不很多,大多数民歌采用以腔填词的办法,即在现有的曲调中填上新的歌词,并在旋律、节奏两个方面,根据新词的情绪和语调、字调的要求进行调整,创作出一首新作品,古典诗词中的“词”和“曲”都用这种办法写成。李叔同先生的 送别 一歌,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Jone Pond Ordway,18241880)于 1851 年创作的美国歌曲 梦见家和母亲(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这首歌传到日本后,日

14、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用其旋律填写 旅愁 一歌,在日本广泛流传开来。1914 年,李叔同的友人许幻园赴京讨袁,和李先生告别时,他为 旅愁 填词创作了 送别。送别 完全按照旋律的起伏和原有的节奏填写歌词,天衣无缝,完美无瑕。“以腔填词”写成的民歌很多,如陕北民歌 东方红 是根据传统民歌 骑白马 的曲调填词而成的,刘志丹 是根据 打宁夏 改编的。在采用这种方法时,有时也要根据歌种的需求或新歌词等对曲调进行发展。如甘肃民歌 仓郎朗令是根据陇东民歌 推炒面 改编的,推炒面 是一首劳动号子,仓郎朗令 把它改编为山歌;山东民歌 沂蒙山小调 是根据河北民歌 小白菜 改编的。48对此问题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看拙作

15、“调型”初探,刊 音乐探索 2014 年第一期。杜亚雄:中国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VOL.21NO.32023.08谱例 2小白菜 是一首儿歌,在改编成 沂蒙山小调 时根据歌词的含义,扩充了乐句,增加了跳进的因素。谱例 2 通过 推炒面 和 仓郎朗令 的对比,说明了歌种改变给原曲带来的变化。通过 小白菜和 沂蒙山小调的对比,也能看出新词会导致原有曲调的变化。小白菜 这首民歌除在汉族地区流传外,在蒙古族地区也有流传,其旋律有蒙古族的特点。谱例 3 是流行在呼伦贝尔地区的一首蒙古族民歌,其每个乐句的中结音和 小白菜 沂蒙山小调 完全相同,可以看出它和这两首民歌同出于一源。谱例 31这首民歌的曲调,除在

16、汉族和蒙古族地区广泛流传外,在匈牙利南部也有流传,名叫 两只小鸟。匈牙利人中有匈奴的后裔,而这首歌的旋律很可能是匈奴人在公元 91 年离开中国北方草原时带到中欧去的。2这首非常古老的民歌,还被作曲家们用在歌剧 白毛女 的创作中,剧中喜儿的唱段 北风吹就是在它的音调基础上创作的,而 北风吹 从 1940 年代一直到现在都被人们传唱,可见民歌的创新及其传承之间有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在采用“以腔填词”这种办法创作一首新的民歌时,一定要注意所填歌词的字调和旋律进行的方向相58第一行 仓郎朗令 选自 中国经典民歌鉴赏指南(下),乔建中编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年,上海,第59 页。第二行边区十唱

17、选自 中国民歌 第一卷,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上海音乐出版社,1980 年,上海,第 125 页。小白菜 见 中国民歌选(修订本),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部编,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0 年,北京,第 155 页。沂蒙山小调 见此书第 59 页。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第 21 卷第 3 期JOURNAL OF ZHEJIANG VOCATIONAL ACADEMY OF ART吻合,在这方面李叔同的 送别 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如果字调和旋律不大吻合,则一定要做调整。可以修改歌词中的字,也可以对曲调做小的修改,以演唱不倒字为修改的准则。当前由于社会生活的变化,民歌的传承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8、应当在音乐院校的民歌课上教授民歌传承创作的方法,在有条件的文化馆和文化站,也应当采用办班的方法,把这两种办法从理论上加以总结并教授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和民歌演唱家们,鼓励他们采用这两种办法创作新的民歌。民歌只有创新才能发展,才能永葆青春,在人们的生活中生存。如果全国的民歌手和在民歌方面的非物质遗产传承人都能够很好地运用“以词行腔”“以腔填词”两种不同的创作手法,我国的民歌传承和发展定能出现一个全新的局面。参考文献:1 乌兰杰,马玉蕤.99 首蒙古民歌 M.北京:中央民族出版社,1993.2 杜亚雄.中国民歌地图(北方卷)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3:71.(责任编辑:黄向苗)Inhe

19、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Folk SongsDU YaxiongAbstract:The development and inheritance of folk songs are two aspects of the same issue.From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Chinese folk songs have developed in heritance and also passed down through development.There are two different methods for t

20、he cre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vocal music works,one is“using words to form a melody”,and the other is“using a melody to fill in words”.Chinese folk songs also use these two different methods to inherit and develop.Musicians should study these two different creative methods and popularize their research results through schools and study classes,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folk songs.Key words:folk songs;inheritance;develop6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