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余弦定理知识要点:1、正弦定理:或变形:.2、余弦定理: 或.3、解斜三角形的常规思维方法是:(1)已知两角和一边(如A、B、C),由A+B+C = 求C,由正弦定理求a、b;(2)已知两边和夹角(如a、b、c),应用余弦定理求c边;再应用正弦定理先求较短边所对的角,然后利用A+B+C = ,求另一角;(3)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如a、b、A),应用正弦定理求B,由A+B+C = 求C,再由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c边,要注意解可能有多种情况;(4)已知三边a、b、c,应余弦定理求A、B,再由A+B+C = ,求角C。4、判定三角形形状时,可利用正余弦定理实现边角转化,统一成边的形式或角的形
2、式.5、解三角形问题可能出现一解、两解或无解的情况,这时应结合“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定理及几何作图来帮助理解”。6、已知三角形两边a,b,这两边夹角C,则S1/2 * absinC7、三角学中的射影定理:在ABC 中,8、两内角与其正弦值:在ABC 中,【例题】在锐角三角形ABC中,有( B ) AcosAsinB且cosBsinA BcosAsinB且cosBsinB且cosBsinA DcosAsinA9、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特别地,正弦定理专题:公式的直接应用1、已知中,那么角等于( )ABCD2、在ABC中,a,b,B45,则A等于(C)A30 B60 C60或120D 30或1503
3、、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若,则等于( )AB2CD4、已知ABC中,则a等于( B )A B. C. D.5、在ABC中,10,B=60,C=45,则等于 (B )ABCD 6、已知的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若,则等于 ()7、ABC中,则最短边的边长等于( A )A . B. C . D . 8、ABC中,的平分线把三角形面积分成两部分,则( C )A . B . C . D .9、在ABC中,证明:。证明: 由正弦定理得: 专题:两边之和1、在ABC中,A60,B45,则a ;b .(,)2、已知的周长为,且(1)求边的长;(2)若的面积为,求角的度数专题:三角形个数1、ABC中,A=60,
4、a=, b=4, 那么满足条件的ABC ( C )A.有 一个解 B.有两个解 C.无解 D.不能确定2、ABC中,a=1,b=, A=30,则B等于( B ) A60 B60或120 C30或150 D1203、在ABC中,根据下列条件解三角形,则其中有两个解的是 ( D )Ab = 10,A = 45,B = 70 Ba = 60,c = 48,B = 100Ca = 7,b = 5,A = 80 Da = 14,b = 16,A = 454、符合下列条件的三角形有且只有一个的是( D ) Aa=1,b=2 ,c=3 Ba=1,b= ,A=30 Ca=1,b=2,A=100 Cb=c=1,
5、 B=455、在ABC中,a12,b13,C60,此三角形的解的情况是( B)A无解B一解C二解D不能确定 6、满足A=45,c= ,a=2的ABC的个数记为m,则a m的值为( A )A4 B2 C1 D不定7、已知ABC中,121,则此三角形解的情况是 无解8、在ABC中,已知,则边长 。或专题:等比叠加1、ABC中,若,则等于( A )A .2 B . C . D. 2、在ABC中,A=60, b=1, 面积为,则= .专题:变式应用1、在ABC中,若A:B:C=1:2:3,则 2、已知ABC中,abc12,则ABC等于(A)A123B231C1:3:2 D3:1:23、在ABC中,周长
6、为7.5cm,且sinA:sinB:sinC4:5:6,下列结论: 其中成立的个数是 ( C )A0个B1个C2个D3个 4、在ABC中,已知边, ,求边a、b 的长。解:由,,可得 , 变形为sinAcosA=sinBcosB,sin2A=sin2B, 又ab, 2A=2B, A+B=. ABC为直角三角形. 由a2+b2=102和,解得a=6, b=8。5、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b、c ,若,则_。6、设锐角三角形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1)求的大小;(2)求的取值范围专题:求取值范围1、ABC中,已知 60,如果ABC 两组解,则x的取值范围( C)ABCD 2、已知锐角
7、三角形的边长分别为2、3、x,则x的取值范围是( B )A B CD 3、在锐角中,则的值等于 ,的取值范围为 . 2答案:设由正弦定理得由锐角得,又,故,所以余弦定理专题:公式应用1、在ABC中,a3,b,c2,那么B等于(C)A30B45C60D120 2、在三角形中,则的大小为( )ABCD3、长为5、7、8的三角形的最大角与最小角之和为 ( B )A. 90 B. 120 C. 135 D. 1504、在ABC中,150,则b 75、在ABC中,若,则( C )A. B. C. D. 6、在中,三边长分别为,则的值为( D )A38 B37 C36 D357、在ABC中,已知,则角A为
8、(C)AB CD 或8、在钝角ABC中,已知,则最大边的取值范围是 。9、设a、b、c是的三边长,对任意实数x,有( B )A. B. C. D.9、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5和3,它们夹角的余弦是方程的根,则三角形的另一边长为( B )A52B C16D410、在ABC中,已知AB=4,AC=7,BC边的中线,那么BC= 911、设A、B、C为三角形的三内角,且方程(sinBsinA)x2+(sinAsinC)x +(sinCsinB)=0有等根,那么角B( D ) AB60 BB60 CB60 DB 60(sinA-sinC)-4(sinB-sinA)(sinC-sinB) =sinA-2sin
9、AsinC+sinC-4(sinBsinC-sinAsinC-sinB+sinAsinB) =(sinA+sinC)-4sinB(sinA+sinC)+4sinB=(sinA+sinC-2sinB) 专题:判断三角形1、若,则( A )A. 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B. 可能是钝角三角形C. 一定是等腰三角形 D. 可能是直角三角形2、 在ABC中,角均为锐角,且则ABC的形状是( C )A. 直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 3、ABC中,则ABC一定是 ( D )A. 锐角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 D. 等边三角形4、如果把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都增加
10、同样的长度,则这个新的三角形的形状为 ( A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由增加的长度决定5、ABC中,则ABC一定是 ( D )A. 直角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 D. 等边三角形6、在ABC中,若,则ABC是( B )A有一内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B等腰直角三角形C有一内角为30的等腰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 7、 若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且则( )A为等腰三角形B为直角三角形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8、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根据下列条件判断三角形形状:9、若(a+b+c)(b+ca)=3abc,且sinA=2sinBcosC,
11、那么ABC是( B ) A直角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10、在ABC中,已知,那么ABC一定是 (B)A直角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D正三角形 11、在ABC中,若,则ABC的形状是(D)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D等腰或直角三角形 12在中,分别为角,所对边,若,则此三角形一定是( C )A.等腰直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 D. 等腰或直角三角形13、在ABC中,若,则ABC的形状是( B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或直角三角形 C. 不能确定 D. 等腰三角形 14、已知锐角三角形的边长分别为1,3,a,则a的范围
12、是(B )ABCD 15、A为ABC的一个内角,且sinA+cosA=, 则ABC是_三角形. 钝角16、在ABC中,已知,试判断ABC的形状。解:由正弦定理得:,。所以由可得:,即:。又已知,所以,所以,即,因而。故由得:,。所以,ABC为等边三角形。17、已知的三个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向量,且 .(1)求角A的大小;(2)若,试求当取得最大值时的形状.9.解:(1)由 又因为 解得分 ()在, ,即, 又由()知所以,为正三角形 18、在ABC中,求分别满足下列条件的三角形形状: B=60,b2=ac;由余弦定理 ,. 由a=c及B=60可知ABC为等边三角形. b2tanA=a
13、2tanB;由A=B或A+B=90,ABC为等腰或Rt. sinC=,由正弦定理:再由余弦定理:. (a2b2)sin(A+B)=(a2+b2)sin(AB).由条件变形为.ABC是等腰或Rt. 专题:1、在ABC中,如果,那么等于 。2、在中,已知,则_3、在ABC中,则ABC的最大内角的度数是 1204、在ABC中,cosC是方程的一个根,求ABC周长的最小值。解: 又是方程的一个根 由余弦定理可得:则: 当时,c最小且 此时 ABC周长的最小值为5、在中,角所对的边分别为,且满足, (I)求的面积; (II)若,求的值解 (1)因为,又由得, (2)对于,又,或,由余弦定理得, 专题:已
14、知面积1、已知ABC的面积为,且,则A等于 ( D )A30B30或150C60D60或120 2、在中,已知角、所对的边分别是、,边,且,又的面积为,则_3、已知中,则( ) A. B C D 或4、若ABC的周长等于20,面积是,A60,则BC边的长是( C )A5 B6C7D8 5、在ABC中,若SABC= (a2+b2c2),那么角C=_.6、在ABC中,BCa,ACb,a,b是方程的两个根,且。求:(1)角C的度数; (2)AB的长度。解:(1) C120 (2)由题设: 7、在中,内角A、B、C的对边长分别为、,已知,且 求b 解法一:在中则由正弦定理及余弦定理有:化简并整理得:.
15、又由已知.解得. 解法二:由余弦定理得: .又,.所以又,即由正弦定理得,故 由,解得.专题:求三角形面积1、在ABC中,,A30,则ABC面积为 ( B )A BC或D或 2、已知ABC的三边长,则ABC的面积为 ( B )ACB30米20米ABCD 3、三角形的一边长为14,这条边所对的角为,另两边之比为8:5,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4、在ABC中,C70,那么ABC的面积为( C )A BCD 5、 ABC中,则等于 ( C )A B C 或 D 或6、在ABC中,, sinB=.(I)求sinA的值; (II)设AC=,求ABC的面积.7、为的三内角,对边分别为、,若 ()求; ()
16、若,求的面积解:() 又, , ()由余弦定理得 即:, 8、在锐角三角形中,边a、b是方程x22x+2=0的两根,角A、B满足:2sin(A+B)=0,求角C的度数,边c的长度及ABC的面积。解:由2sin(A+B)=0,得sin(A+B)=, ABC为锐角三角形 A+B=120, C=60, 又a、b是方程x22x+2=0的两根,a+b=2,c=, =2= 。 ab=2, c2=a2+b22abcosC=(a+b)23ab=126=6, c=, =2= 。9、已知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其中,又向量m,n,mn=1(1)若,求的值;(2)若,求的面积解:(1)mn 由正弦定理得, , (2),
17、 , 又, 10、在中,. ()求的值; ()设,求的面积10.解:()由,得-2分,-4分-6分()由,得,-8分由正弦定理得-10分所以的面积-12分11、在中,角所对的边分别为,且满足, (I)求的面积; (II)若,求的值解() 又,而,所以,所以的面积为:()由()知,而,所以所以定理应用1、在200米高的山顶上,测得山下一塔顶与塔底的俯角分别为30、60,则塔高为( )A. 米 B. 米 C. 200米 D. 200米2 、海上有A、B两个小岛相距10海里,从A岛望C岛和B岛成60的视角,从B岛望C岛和A岛成75的视角,则B、C间的距离是 (C ) A.10 海里 B.5海里 C.
18、 5 海里 D.5 海里3、某市在“旧城改造”中计划内一块如图所示的三角形空地上种植草皮以美化环境,已知这种草皮每平方米a元,则购买这种草皮至少要( D ) A450a元B225a元 C150a元D300a元 4、甲船在岛B的正南方A处,AB10千米,甲船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向正北航行,同时乙船自B出发以每小时6千米的速度向北偏东60的方向驶去,当甲,乙两船相距最近时,它们所航行的时间是( A )A分钟B分钟C21.5分钟D2.15分钟5、飞机沿水平方向飞行,在A处测得正前下方地面目标C得俯角为30,向前飞行10000米,到达B处,此时测得目标C的俯角为75,这时飞机与地面目标的水平距离为( A )A5000米B5000米C4000米D 米AB6、如图:D,C,B三点在地面同一直线上,DC=a,从C,D两点测得A点仰角分别是,(1,这样的OAB不存在,因此,游击手不能接着球.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