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单元5课时教案.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2556819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5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单元5课时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单元5课时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单元5课时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单元5课时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单元5课时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一、 单元教材分析:通过第一学期“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教材在引出长度单位时,注意呈现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测量物体的长度,发现两种情况:一是虽然测量的是同一长度,但由于所用的标准不同,所以量得的数量不同;二是虽然测量的是不同长度,但由于所用的标准不同,量得的数量可能相同。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使学生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长度的机会,如测量铅笔、身高、黑板等各种物体的长

2、度,测量跳远的长度,让他们认识一些不同的尺子,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改变了线段的编排。线段的概念与直线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直线的概念比较抽象,教学时无法借助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因此教材在这里不教学直线,只教学线段,采取给出线段直接描述的方式说明什么是线段。二、 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5使学生初步认

3、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三、单元教学重难点:重点:1、体验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确立1厘米、1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用厘米、米两个长度单位进行估测、测量具体物体的长度和用直尺准确量、画线段。难点:1、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2、运用厘米、米进行准确测量。四、单元课时分配:共5课时:例1统一长度单位例2例3及相关内容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例3例4例5及相关内容认识米 用米量例6例7及相关内容认识线段 量、画线段例8确定长度单位第一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一、教学内容:书p1,例一二、教学目标:1、知识点:通过量一量、说一说的活动,亲身经历长度单位统一的

4、过程,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能力点:通过用不同的实物作标准进行测量,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以及合作、估测的意识.3、习惯点:通过参与测量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切身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会用实物测量,并体会测量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难点: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四、教具,学具准备:课件、三角尺或直尺、铅笔、橡皮、回形针等.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小裁缝的故事。请同学们仔细听,小裁缝遇到了什么问题?认真想一想,你能帮助他吗?从故事中,你能明白什么道理?(课件演示,教师口述故事

5、)有一天,裁缝店里来了一位顾客要做一件衣服,小裁缝热情地接待了客人。紧接着,裁缝师傅认真的量出了衣服的长是3拃,小裁缝也认真的在布料上拃了3拃,裁出了衣服,并缝制好了。过了几天,客人来取衣服了,穿在身上一试,新衣服太小了。这时师傅走过来,用手量了一下,生气地对小裁缝说:“告诉你身长3拃,怎么做成了两拃。”小裁缝心里想:“我明明量的是3拃,怎么变成了2拃?这是怎么回事?同学们,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请生自由回答)二、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在活动中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1、 以不同的物品为标准测量数学书的宽(例一)(1)师:我们每天都要用数学书,你知道数学书的短边有多长吗?引导学生用各类物

6、品(回形针、橡皮擦、铅笔、小方块等)测量数学书的宽.(2)学生操作,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测量方法.(3)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成表:物品回形针橡皮擦铅笔小方块数学书宽你的想法(4)教师质疑:都是测量的数学书,为什么大家的结果不同呢?引导学生发现用不同的物品测量同一物品得到的数量是不同的。初步感受需由同一物品去测量。2、 以相同的物品为标准去测量物体的长度。(1)全班统一用相同的物品(回形针)再次测量数学书的宽、长。(2)学生操作,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3)全班交流测量结果:数学书的宽是( )个回形针长,长是( )个回形针长。小结:选用同样的物品做标准进行测量,很容易比

7、较出两个物品的长短。所以,在测量物品的长度时,首先要有相同的标准,也就是必须统一长度单位.(板书:统一长度单位)(4)师:你还想知道什么物品的长度?(5)全班统一用回形针测量自己文具盒等物品的长度。三、 练习巩固,实践应用:1、 基础知识题:学生看图直观地估测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提示: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2、 能力提高题:(1)(动手实践)四人小组合作:用铅笔测量桌子的长、宽、高和凳子的高。合作完成后全班交流。(2)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小正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子里测量,

8、检验自己的估测是否正确。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小正方体实物进行测量。用实物测量时都要提醒学生注意量的方法: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全班交流方法:可以在第一个方块下面做一个记号,然后按照第一段的长度依次画下去,看能画出几段,就说明有几个。也可用手进行比划.(3)测量自己手掌的宽度。统一用小正方块,若没有就用眼睛看书上画的小正方块用一只手在另一只手掌上比划。(为下节课学习厘米做铺垫)四、 梳理知识,总结升华: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今天的知识,你觉得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用?课后思考:运用今天学的知识,去测量你最喜欢的物品的

9、长度.五、 课后记:六、 板书设计:统一长度单位物品回形针橡皮擦铅笔小方块数学书宽你的想法用相同的物体去测量物体的长度第二课时 认识厘米一、教学内容:教材第3页例二,第8页第1-2题二、教学目标:1、知识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2、习惯点:通过观察、比划、测量等实践活动,掌握1厘米的概念,会认直尺上的刻度。3、能力点:通过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1厘米的长度概念,能用厘米尺测量常见物体。难点:掌握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正确方法。四、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刻度尺。五、教学过程

10、:一、创设情景,师生交流引入。 教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单位长度. 下面,请同学们用同样的小木块作单位来量一量学具中纸条的长度.教师:再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量贴在黑板上的这张纸条,让学生来量.让学生谈自己在量的感受。(小木块在黑板上放不住,测量起来很不方便。) 教师说明:在测量这两张纸条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同样小木块,虽然得出了结果,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还有什么好的方便的工具? 生:师: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量长度最常用的工具是米尺,这是米尺

11、的一部分.(课件演示)设计意图通过测量在不同位置的两张纸条,引起学生认知冲突:虽然统一了单位长度,但用同一物体作标准摆放时受到限制。激发学生想用比较方便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的欲望。二、探究新知1、介绍认识尺子.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尺子?你仔细观察过尺子吗? (1)出示刻度尺,请小组内先说说自己知道刻度尺的那些知识.(2)全班进行交流。教师小结结题:刚才,你们对刻度尺的认识还真不少,今天就让这把尺子帮助我们认识一个测量较短的物体时用到的较小的一个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你能在米尺上找到刻度线吗?(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尺子上的这些线叫刻度线 .(课件演示,认识刻度线) 指出0刻度线

12、在哪儿?标有5的刻度线在哪儿?师:0刻度线也表示尺子的起点.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1厘米可以写成1cm 。(课件演示)设计意图 学生现有的数学经验是学生学习认知的起点,也是探索、建构新知识的“支架,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教师了解学生对刻度尺的认识程度,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1)1厘米有多长?: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在直尺上表示出来。 交流得出:首先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课件演示)师:请同学们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看看还有哪段是1厘米。学生活动: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 交流得出:每标有相邻

13、数字的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cm。(课件演示)(2)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想一想,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学生交流后,课件演示)(3)认识几厘米。师:你还有什么发现?生:有几大格,就是几厘米。在尺子上分别指出2cm,5cm和8cm的长度.(课件演示)设计意图 采用多种方法到直尺上找出1厘米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直尺,知道1厘米不仅仅是从刻度0到刻度1的距离。通过多种形式,巩固1厘米的表象,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使学生在头脑里建构了丰富、科学的厘米表象,深刻理解了直尺上的1厘米就是1大格,2厘米就是2大格为后面自主探索测量物体的长

14、度打下了坚实的认知基础.3、用厘米量(1)比一比:在刻度尺上比一比,一根油画棒有多长?(2)量一量:一支铅笔有多长?(汇报量的方法,全班评价)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纸条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再看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课件演示)(2)请学生再测量一次。(3)估一估,这幅画的长是多少?(课件演示)(4)量一量。用正确的方法量出这幅画的长是多少。(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探索、交流、分析、反思,体会到从“刻度0开始测量的优势,并且能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合理的测量方法,测量的方法在学生不知不觉的体验中生成。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三、方法应用1、用直尺量一量,看看自己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

15、1厘米。2、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各是多少。3、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有多长。4、判断题。(课件演示)设计意图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1厘米的长度观念, 加深用厘米量的正确测量方法。培养了学生的估测意识.使学生明确: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必须建立在对“厘米”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四、课堂总结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我们一同解决。(请生回答)师:这节课,我们知道了量比较短的物体,要用“厘米”作单位。认识了1厘米的实际长度。进一步认识了刻度尺,学会了用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并能估计一个物体大约的长

16、度。同学们采用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成功的掌握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但是,还有几个同学,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向这些同学学习,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积极回答问题 ,好吗?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谈收获,在一次体验学习的快乐。教师最后的小结,不仅重申了本节课学习重点内容,同时激励那些不爱发言的同学,积极参与,享受成功的快乐。五、课堂检测:1、基础知识题:教材练习一(第8页1-2题)2、能力提高题:我会填:(1)刻度尺的刻度从“0”到“3”是( )厘米。从“1到“6”是( )厘米。(2)我的大拇指的宽大约是( )厘米。(3)我的橡皮 长( )厘米(4)数学书

17、长( )厘米 宽( )厘米(5)铅笔盒 长( )厘米 宽( )厘米我会算:15厘米+4厘米= 26厘米8厘米= 19厘米+7厘米= 54厘米-5厘米=3、拓展创新题:想一想,怎样用一把断尺测量一块橡皮的长?小明想测量课桌的长,但是直尺不够长,他应该怎样做,才能知道课桌的长呢?六、 课后记:七、 板书设计: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1厘米1厘米大约是一手指的宽第三课时 认识米 用米量一、教学内容:教材P4 例4,练习一第8页3、4、5题。二、教学目标:1、 知识点: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2、 习惯点: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知道米这个单位在实际生活中得应用.3

18、、能力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米的空间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难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用米测量物体的具体长度。四、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米尺。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师: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测量自己的身高,都量了吗?谁来说一说,你的身高是多少?(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大家在交流的时候都用到了一个字“米”.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米(板书课题)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亲自测量初步感知“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来自于生活.二、探究体验。1、估计1米的实际长度。师:老师的身高是1米58厘米,你能估计一下,从地面到老师身上的哪儿

19、大约是1米高呢?(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进行估计)。再估计一下,从地面到你身体的哪个部位大约是1米呢,(并贴上标签),再说说你的身高比1米高呢,还是不到1米?师:大家都想估计,那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请两个同学把这卷绸带慢慢的拉开,其他同学认真观察拉开的绸带,如果你觉得拉开的绸带的长够1米了,就立即喊“停”(学生活动)。启发:指着拉开的绸带,这正好是1米吗?怎样才知道它到底有多长呢?(可以用尺量)那请小朋友用你们的尺量一下。(得出用厘米尺量很不方便,而且也不容易得出正确的结果。这样测量你感觉怎么样?(很麻烦)师:看来同学们如果用自己的尺子来量很麻烦。那谁有更好的办法呢?(做一把更长的尺子)大家真聪明,

20、能想出这么多的好办法。老师这里有一个好宝贝,用它很快就能量出绸带的长,想不想知道是什么?设计意图从估测老师的身高入手,学生肯定兴趣很高,在此过程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估一估1米到底有多长,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估测意识,也为建立1米的长度单位打下了基础。2、认识米尺.出示米尺。(1)谈话: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用它来量比较长的物体就容易多了。(出示米尺图)这就是米尺的缩小图,请大家拿出你们的尺子,跟米尺比一比,找找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数字不同,刻度线不同)(2)请一位学生拿自己的尺子来量一量老师的米尺上从0刻度到10刻度有多长?(10厘米)那米尺上一共有多少刻度?100刻

21、度就是100厘米就是1米。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米=100厘米.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对比、思考学生自主发现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3、用米尺量。(1)谈话:怎样用米尺量出刚才绸带的长度是不是1米呢?谁来试一试?指名量出1米的绸带。你是怎么量的。小结:量物体的时候,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用卷尺或米尺的0刻度对齐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放直。(课件演示)(2)提问:王老师想知道到底身上的哪儿离地面是1米高,谁来帮老师量一量。(学生测量后,在1米的位置贴上标签。)(3)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你们刚才在自己身上估计的1米对不对?同桌合作量一量,并把标签帖正确了。并感受一下1米到底有多长?再说说你的身高比1米多还是

22、少?多几厘米?(4)谈话:同学们现在知道1米有多长了吗?请小朋友张开双手,先估计一下,自己的一庹比1米长还是短。再量一量。交流。问:你能用双手比划出1米大约有多长吗?(学生用手比划1米的实际长度)(5)谈话:请小朋友在教室里找一找,你的身边哪些物体长约是1米。(量一量)(6)量哪些物体的长要用米做单位?设计意图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充分感知1米有多长,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并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三、方法应用。1、提问:你能估计出1米长的队伍大约能有几人吗?(学生可能想到 ,竖着排大约有5人,横着牌大约有3人。提问:想一想,同样是1米长的队伍,为什么有的大

23、约有5人,有的大约有3人呢?2、小组活动。要求:估计一下,用我们平时的步子走1米长的路大约要走几步?(请几个同学上来走一走)提问:同样走1米,为什么走的步数不一样?谈话:同学们想知道自己走1米大约要几步吗?小组合作:在地面上量出1米的距离。每个同学都来走一走。小组活动。组织交流.3、小朋友现在已经知道1米的大概长度,老师站在这里,谁能上来找个位置,使你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正好是1米?能再找个离老师1米的位置吗?还能找到这样的位置吗?学生纷纷站在老师的身边,最后成一个半径是米的圆。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验观察、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应用所学知

24、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有哪些收获?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五、课堂检测.一、基础知识题:1P8 3出示铅笔和筷子。问:估计铅笔盒筷子大约有长?再独立填写2、p8 4生读题独立完成3、p9 5集体测量填写二、能力提升题:1、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米 或 厘米 铅笔长18( ) 一棵大树高10( ) 曲别针长3( ) 一张床长2( )三、拓展创新题: 我是小法官: (1)小红身高是145米。( ) (2)操场上的跑道长300米。( ) (3)米和厘米都是

25、长度单位。( ) (4)因为 1米=100厘米,所以长度单位厘米大于米。( )(5)一根跳绳长3厘米。( ) (6)黑板边、桌子边都可以看作是线段。( ) (7)一枝铅笔长13米。( ) (8)有三条带子,第一根长6米,第二根长6厘米,第三根长60厘米,哪根最短?( )六、课后记:八、板书设计:认识米 用米量米1米=100厘米第四课时 认识线段一、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例6,练习一第7页6-7题二、教学目标:1、知识点: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2、习惯点: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6、3、 能力点: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能用刻度尺画和量出指定线段的长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会分辨线段。四、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直尺.五、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1、师:请小朋友每人拿出课前准备的细线,同桌相互比比两根线的长短。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交流结果.2、师:现在请小朋友来介绍介绍你们是怎样比的?生:我是先把细线的一端对齐,然后把线拉直,再看另一端.教师板书:拉直;一端对齐.师述:我们把这根细线拉直以后,就可以看成是一根线段。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以学生感兴趣的“比

27、一比谁的线长”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为学生主动构建新知识,做好了知识、能力与心理上的准备.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认识线段。(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 端点 端点 (2)教师说明:一根线段有长有短,说明线段是有一定长度的。当一根线段单独在一起的时候,为了表示它有两个端点,而且不变形,我们在画的时候要给它装上两个标志(在端点处画一短竖),用这个特殊标志来表示它就是线段。设计意图 经过身边实物、同桌比较二个环节,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被调动起来,并积聚了大量的线段表象,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知教学,学生的学习欲望强烈,接受状态饱满.由趣促习,能够很好地保存学生的注意力,真正的由要我学

28、转为我要学。此外,由教师介绍两个端点,加上很形象的两个小竖,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端点问题的歧异.2、寻找线段(1)师:请小朋友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形纸,放平在桌子上。师述:像长方形纸的四条边就可以看作线段,尺子的边也可以看作是线段。(2)师:小朋友观察一下,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也可以看作是线段?(观察、考虑两分钟)(要求:要说完整话。比如:什么的边缘是线段.)生1:电风扇风叶的边缘可以看作线段.生2:黑板的边可以看作线段。生3:窗户的边可以看作线段。生4:课程表的框边也可以看作线段 (以上的回答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完整的。)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本环节中,由教师介绍周围的线段到学生自己寻

29、找身边的线段,面对眼前熟悉的情景却要寻找全新的朋友,学生的探究愿望和学习兴趣一下被激发了,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产生了明确的学习需求。3、折线段(1)师:现在老师把这张长方形纸对折,然后展开,你发现了什么?生:我看到中间有条线段.师:对了,中间的这条折痕我们就可以看作线段。(2)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长方形纸折折,看看怎样折折痕最长?怎样折折痕就比刚才老师折的短?学生动手操作.交流自己的折法,总结对角折时折痕最长。设计意图 由教师示范折长方形纸到学生自己折,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新知的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4、画线段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师:谁来介绍一下线段有哪些特点?生1:线段是

30、直的.生2:线段还有两个端点。生3:画线段时还要装上两个特殊标志。设计意图 学生经历了画线段的过程,通过观察和亲身体验牢固掌握了画线段的方法,也总结出了线段的特点,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三、 方法应用及课堂检测。一、基础知识题:1、判断线段。师述:只要符合(1)直,(2)有两个端点和两个特殊标志,这两个条件的就是线段,和它的位置是没有关系的。2、下面的图形各由几条线段围成?( )条 ( )条 ( )条 ( )条3、 用直尺把下面的两点连成一条线段。 小结:连接两点可以画一条直线。4、 下面有三个点,连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 小结:连接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画三条线段。5、下面有四个点,连接每两点可

31、以画几条线段? 小结:连接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四点,可以画六条线段.二、能力提升题:1、填一填。线段是()的,有()个端点。三角形由()条线段组成.正方形由( )条线段组成。两点之间可以画( )条线段。线段有长短吗? ( )2、画一画。(1) 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2) 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3) 画一条比3厘米长4厘米的线段.三、拓展创新题:观看下面的图形,A点是小王的家,从他家到学校B点有三条路线,你能说出哪条路线最近吗?AB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师:小朋友,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设计意图 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明确线段的特征和画法。五

32、、课后练习:教材第页练习一的第、题。六、课后记:七、板书设计:认识线段线段:直 有两个端点 可以度量长度第五课时:确定长度单位一、教学内容:教材P7 例8,练习一第8页8题。二、教学目标:4、 知识点:通过类比、观察,学会运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5、 习惯点:认真倾听,体会测量长度在生活中的意义3、能力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难点:合理推理四、教具学具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前面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和1米的长度吗?(生比划)师口头出题,生比划:2厘米,5厘米,10厘米,1

33、0厘米,30厘米,50厘米。小结:厘米和米在生活中有很大的用途,那么,什么时候用厘米作单位,什么时候用米作单位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板书课题)二、 探究课题1、师生谈话:这是我们学校的旗杆,上一个二年级的哥哥姐姐做了测量,可是记录表被破坏了,只看到高度13( )到底旗杆长多少呢?生讨论汇报。方法一:排除法1厘米很短,13厘米也只有这么长,旗杆不可能这么短,所以是13米。方法二:推算法我们大约1米高,猜到旗杆很下面的位置,所以旗杆13米高.方法三:类比法和大约13厘米长的物体进行比较。3、 做一做(1) 出示题目生讨论;课桌的宽是60厘米还是60米汇报(2) 选择合适的单位我们的教室长6( ) 黑板长3( )小敏身高123( ) 课桌高90( )三、 练习基础知识题1、辨析题P9 8下面的长度单位对吗?生判断并说明理由能力提升题2 估一估p10 9圈出合适的答案,先圈估计的,再统一测量实际测量的。3、 谁的的对 p10 10出示题目,学生观察,判断并说明理由4、 量一量p10 11乌龟要爬( )厘米就能吃到小鱼让学生拿出尺子量一量,说一说。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生提问并解答四、 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要和同学们分享的?五、 板书 确定长度单位 米 厘米 较长物体 较短物体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