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课题
丁丁冬冬学识字
教学目的
学习带竹字旁的字6个,写字3格。
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课前准备
课件、小黑板
是否使用
多媒体
是
课型
新授课
教法选择
讲解法
教学时数
8课时
教学课时
第 6课时
备课总数
第 118课时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棵:
出示竹子图,同学们你们看图上画的是什么?你能猜出图上的字念什么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带偏旁得字,你能猜出我们今天学的是带什么偏旁得字?
教师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竹子 竹笋 竹竿 毛笔 竹筐 筷子 箱子 篮子 笛子
2.讨论:
1)带点的字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这些字都是竹字头。
3.读一读:
风筝 灯笼 帐篷 篱笆 算盘 话筒 水管 筛子
6.学习生字
筷 箱 蓝 笛 算 管
1)、说一说这些字的结构,有什么组成?你怎样记这个字的?
2、找朋友。
7.学写字
媒体出示词语。
媒体出示词语。
媒体出示生字后指名读一读。
教师引导。
教师引导。
出示生字: 篮 笛 算
练习读一读,互教互学。
1、互教互学。
2、说一说这些字为什么都是竹字头?
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练习。
(1)互相说一说:这些字的结构,怎样写,注意什么?
(2)在田字格里练习写。
三.巩固复习:
1、比赛:带竹字旁的字看谁说得多。
2、比一比,并组词。
篮( )萝 ( ) 笛 ( )
蓝( )箩 ( ) 苗 ( )
教师引导。
教师巡视。
学生畅所欲言 。
学生独立了练习。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
作业设置
书写生字
教学札记
检查签字
第 周,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共 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签章):
课题
丁丁冬冬学识字
教学目的
学习带禾木旁、米字旁的字,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写字的格式。
课前准备
课件、小黑板
是否使用
多媒体
是
课型
新授课
教法选择
讲解法
教学时数
8课时
教学课时
第 7课时
备课总数
第 119课时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棵:
出示挂图 观察这两幅图,都画的是什么?旁边的字是什么?师讲解字的各部分表示什么?同学们猜一猜今天我们学习带什么偏旁的字?
教师引导。
学生回答。
二.学习新课;
1.出示词语:稻子 种子 秧苗 庄稼 秸秆 麦穗 秋天 季节
(1)读一读,
(2)观察带点的字有什么特点?
(3)说一说禾木旁表示什么意义?
2.出示带有米字旁的词:大米 米粒 粮食 面粉 粽子 面糊 糕点 糖果
方法同上。
3.学习生字
稻 季 米 粮 粉 糖 料
4.学写字。
(1)季 米 粮 粉
课件出示词语。
教师引导。
教师引导。
媒体出示生字:
小黑板出示生字后教师引导。
教师巡视检查。
互教互认。
学生观察。
学生说说禾木旁的字和什么有关。
(1)、齐读生字。
(2)、说一说这些字都是什么旁?与什么有关
(3)找朋友
(1)读一读,说一说这些字的结构、笔顺。
(2)在田字格里练习写字
三.巩固练习
1、说一说带禾木旁和米字旁的字。
2想一想,这些字与粮食有关系吗?
稻谷 草料 高粱 年糕 稀粥
教师引导。
媒体出示。
学生说学过的字。
学生说。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会多少?
作业设置
练习写字。
教学札记
检查签字
第 周,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共 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签章):
课题
丁丁冬冬学识字
教学目的
通过复习几组同一偏旁的字,理解字本义与引申义的联系,提高概括能力和推力
重点难点
复习几组同一偏旁的字,
理解字本义与引申义的联系
课前准备
课件、小黑板。
是否使用
多媒体
是
课型
练习课
教法选择
练习法
教学时数
8课时
教学课时
第 8课时
备课总数
第 120课时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写出带有这些偏旁得字。
1. 木——————————————————————。
2. 草字头————————————————————。
3. 竹字旁————————————————————。
4. 米字旁————————————————————。
二.比一比,组词。
材( ) 芬( ) 菜( )
板( ) 芳( ) 茶( )
箱( ) 粮( ) 草( )
算( ) 粉( ) 药( )
三.给字去掉偏旁,在组词。
笛(由)(由于) 材( ) ( ) 季( ) ( )
班( )( ) 药( ) ( ) 芳( ) ( )
四.把下词语中不是一类的找出来,写在( )里。
柏树 草莓 梨树 桃树 柳树 ( )
苹果 葡萄 芹材 香蕉 桔子 ( )
桌椅 衣柜 木床 镜子 沙发 ( )
白菜 茄子 萝卜 小草 冬瓜 ( )
五.填偏旁表。
偏旁
表示的意思
例字
木字旁
草字头
竹字旁
禾木旁
米字旁
六、教学回顾。
小结本课内容。
作业设置
当堂完成以上内容。
教学札记
检查签字
第 周,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共 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签章):
课题
我的名字
教学目的
初步学习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认识生字
重点难点
熟读课文,
认识生字
课前准备
课件
是否使用
多媒体
是
课型
新授课
教法选择
讲解法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课时
第 1课时
备课总数
第 121课时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在家里,你的亲人会怎样称呼你呢?
2除了这些称呼,你还被别人称作过什么呢?他们又是在什么情况下那样称呼你的呢?
教师谈话引入。
二、初读感知,认识生字
1、布置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将课文读准、读通。
2、多媒体演示,巩固生字
3、同桌分自然段轮读,比比谁读的好。
范读后提问从这篇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让学生再读课文,划出生字,用你喜欢的方式去认识它。
三、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
作业设置
熟读课文。
教学札记
检查签字
第 周,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共 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签章):
课题
我的名字
教学目的
朗读、背诵课文,理解“成长”的含义在于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尽到社会的责任。懂得“小雷锋、红领巾”等称呼的褒扬之义。
重点难点
朗读、背诵课文,理解“成长”的含义在于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尽到社会的责任。
懂得“小雷锋、红领巾”等称呼的褒扬之义。补足课文省略的部分,复述课文的记述的几件事。
课前准备
课件,小黑板
是否使用
多媒体
是
课型
新授课
教法选择
讲解法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课时
第2课时
备课总数
第 122课时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开门见山,出示课题。
1、出示课题。
2、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
3、这节课我们学习这首儿歌,了解一下“我的名字”。
教师出示课题。
教师提问。
教师引入新课。
学生思考回答。
二、学习课文,认识生字。
1、检查生字的读音。
2、学习课文体会文意。
教师引导。
教师提问。
1自读课文标出生字。
2同位互相帮助,要求:不会的字请同桌帮忙。
自己读课文,思考:大人们为什么这样称呼我?
三、深入理解课文。
根据学生回答学习课文:
1、 第一节:叔叔有什么难题,我可以帮助他?
“我”帮助他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第二至四节可以按以上的程序进行。
3、学习最后一小节:
我热心帮助别人的行为使大家记住了我,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给人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4、指导朗读课文。
教师逐一提出以下问题。
教师按照学习第一小节的方法教学本节内容。
教师课件出示以上问题。
教师提出朗读的具体要求。
学生复述一下这个故事。
齐读课文,自读体会。
学生先自由朗读,然后再班上朗读。
四、认读生字。
生字宝宝从文中跑出来了,你能认识他们吗?
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并练习组词。
学生认读生字。
五、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
学生小结本课内容。
作业设置
练习书写生字。
教学札记
检查签字
第 周,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共 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签章):
课题
我的名字
教学目的
1、认识并书写12个生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
2、会按笔顺写7个汉字,积累词语
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课前准备
课件,小黑板
是否使用
多媒体
是
课型
新授课
教法选择
讲解法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课时
第 3课时
备课总数
第 123课时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指导写字
1、学习生字。
2、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3、结合92页的“小铅笔”指导生字书写。
4、组织评议
5、指导学习“小天平“
出示生字卡片。
要求学生说写这些字时应注意的地方
教师巡视。
教师组织。
指名读
学生仔细观察。
学生练习书写。
学生互评。
二、读课文,表演情节。
1、课文内容还记得吗?
2、下面我们表演学习二、三、四小节。
3、指导背诵
教师引导。
教师指导。
教师引导。
学生齐读课文。
学生表演。
学生练习背诵。
三、拓展延伸
1、组织讨论:你觉得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2、你在生活中,是和他一样的好孩子吗?
3、学了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想法?
教师可做适当点拨指导。
可让学生随便畅谈
教师引导。
学生先分组讨论,然后选派代表在班上发言。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四、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
学生小结。
作业设置
完成配套练习。
教学札记
检查签字
第 周,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共 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签章):
课题
好事情
教学目的
初步学习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认识14个生字
重点难点
熟读课文,
认会生字
课前准备
课件,小黑板
是否使用
多媒体
是
课型
新授课
教法选择
讲解法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课时
第 1课时
备课总数
第 124课时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形象揭题,学习生字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是《好事情》。为了更好地学习课文,我们先来看一下本课的生字。
尤拉 如果 救她 打扰 狼 开枪 正在 夹着 奶奶 摔断 腿 乖乖 刷碗 重要
课件出示
提示:正、重是多音字。
1、小组讨论,学习生字
2、认读生字,反复记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朗读。(全班进行)
2、除了刚才学习的生字,课文中还有六、七个字没有学过,你是怎么做的?
3、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向同学、老师请教,注意请教时要有礼貌。
指名读课文。
教师巡视指导。
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识字。
教师引导。
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词要连续,句子不读破。
学生识字。
优等生、中等生读课文。
三、以读为主,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二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中等生)
(2)尤拉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为此,她想去做点好事情,她先想做什么好事情?
(3)出示投影,尤拉正要去干什么?她心里可能在想什么?(优等生)
正在这个时候,谁请求尤拉帮助?尤拉是怎么做的?
(4)练习朗读。
教师指名读。
教师提问。
教师课件出示后提问。
教师引导。
中等生练习朗读。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看图,然后回到问题。
学生思考回答 。
全班进行。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本课内容。
作业设置
熟读课文 。
教学札记
检查签字
第 周,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共 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签章):
课题
好事情
教学目的
1、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合作中学会倾听和表达。
2、使学生知道有了美好的愿望必须付诸行动,从身边的小事情做起。体会“长大”的真正含义。
重点难点
使学生知道有了美好的愿望必须付诸行动,从身边的小事情做起。
体会“长大”的真正含义。
课前准备
课件
是否使用
多媒体
是
课型
新授课
教法选择
讲解法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课时
第 2课时
备课总数
第 125课时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1)尤拉又想做哪些好事情,谁请求她的帮助,尤拉是怎么做的?
(2)学生朗读课文,进行讨论。(讨论法)
你认为好事情应该从哪里做起?
(3)妈妈叫尤拉做什么?你认为妈妈叫尤拉做的是好事情吗?(中等生)
(4)学着妈妈的语气来读一读。(中等生)
(5)你认为尤拉长大了吗?
(6)想一想,怎样才算“长大”了?
(引导学生懂得“长大”的标志是懂得为大家做事,懂得关心别人,做好事不要去想要怎么做,要从实际生活中去做。)
教师提出问题。
教师提出问题。
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教师提问。
教师适当引导。
学生讨论解决问题。
中等生回答。
读后由中等生回答。
学生回答。
小组交流,代表发言。
二、交流讨论,明白道理。
1、你瞧! 我们来帮尤拉想一想,究竟哪些事情才是“好事情”呢?
2、你觉得小尤拉是好孩子吗?
(他有帮助别人的美好愿望。但只想当了不起的大英雄,要在人最困难的时候帮助别人。)
3、可小尤拉为什么一件好事也没做成呢?
(原来,这些事都是发生在尤拉身边的小事情,能给别人帮助的事儿,每一件都是应该做的好事情。)
课件出示图:妈妈对尤拉说话,录音配文字。
教师提问并引导。
教师提问。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学生同桌讨论。
三、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好事情应该从哪做起呢?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2、回到教室后,你会做什么事呢?(录象:刚才,咱们的教室,如粉笔掉在地上、黑板没擦、桌子歪了、扫帚横在路上、小朋友的书掉在地上……)
教师引导。
教师出示课件。
学生回答。
学生观察后回答。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
作业设置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札记
检查签字
第 周,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共 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签章):
课题
好事情
教学目的
1、练习书写生字。
2、综合运用所学的识字方法,积累偏旁,提高识字能力。
重点难点
练习书写生字。
积累偏旁,提高识字能力。
课前准备
课件,小黑板
是否使用
多媒体
是
课型
新授课
教法选择
讲解法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课时
第3课时
备课总数
第 126课时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
1.读课文,说一说好事情应该从哪里做起?
2.出示生字所带的词语。
指名学生读课文 。
课件出示。
指名读。
二.学习写字。
1.出示生字:
做 掉 带 死 奶 重
2.指导
(1)“奶”课件出示横折折折钩。
(2)“带 ”课件演示笔顺。
(3)“重”示范写。
3.评比。
小黑板出示生字。
教师说笔画名称。
课件出示。
展示写的好的同学的作业。
1.指名读。
2.学生分析字型、笔顺。
学生跟老师书空。
学生在田字格里练写。
三、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
作业设置
写生字。
教学札记
检查签字
第 周,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共 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签章):
17 / 17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