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国家级夜间文化与旅游消费集聚区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553839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5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级夜间文化与旅游消费集聚区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国家级夜间文化与旅游消费集聚区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国家级夜间文化与旅游消费集聚区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Mar.2024JournalofChinaWestNormalUniversity(NaturalSciencesNo.2Vol.452024年3 月自然科学版西华师范大学学报第2 期第45卷D01:10.16246/j.issn.1673-5072.2024.02.012国家级夜间文化与旅游消费集聚区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王子迪,侯建楠(新疆师范大学a.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b.新疆干旱区湖泊环境与资源实验室,c.新疆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乌鲁木齐830054)摘要: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两批共2 43 个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CIS空间分析方法探究其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

2、明:(1)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空间分布总体不均衡,呈现以胡焕庸线为界,东南密西北疏的特征;局部区域呈现以北京、上海和重庆为区域增长极的圈层递减结构。(2)水平维度上,呈现沿长江与黄河中下游和东部沿海地区的亲水系分布态势;垂直维度上,分布主要积聚在中低海拔区域并呈现与海拔高程负相关的态势。(3)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空间分布受社会经济和资源赋影响更为显著,休闲娱乐POI密度与夜间灯光强度是导致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综上,给予欠发达地区更多的政策倾斜,积极引导休闲娱乐和购物相关业态的创新及转化,有助于提升国家夜间经济的发展质量,更好地发挥其综合带动作用。关键词:国家级夜间文化与旅游消费集聚区;空间分

3、布;夜间经济;影响因素;夜间灯光中图分类号:F592.9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 7 3-50 7 2(2 0 2 4)0 2-0 19 9-0 8国家级夜间文化与旅游消费集聚区(简称“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是指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选公示的文化内涵丰富、地域特色突出、文化和旅游消费规模较大、消费质量和水平较高、具有典型示范和引领带动作用的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后疫情阶段,作为夜间经济与旅游活动的重要载体,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建设对于促进夜间经济的良性发展、激发区域发展活力、应对游客旅游消费需求及模式的快速转型至关重要【2 。国外对于夜间旅游的研究起始于2 0 世纪7 0 年代,当时为改善城市中

4、心区夜晚空巢现象,英国最早提出了发展“夜经济”3 ,研究主要关注夜间经济相伴的犯罪【4 与暴力5 及其如何进行有效治理6-7 。此后,为解决相伴而生的突出社会问题,学者们展开对不同群体间行为8 与差异9 的思考。随着夜间文旅活动愈加丰富10 ,研究聚焦夜间旅游与休闲,从旅游、经济、社会学等视角展开探究,具体关注夜间旅游的载体11 及类型12】、利益相关者13 及效应14-15。实践探索不断深人,研究视角更加多元,层次更为丰富16 。与国外夜间经济发展侧重稍有不同的是,鼓励夜间文旅项目发展是我国城市发展夜间经济的重要核心之一。特别是在疫情影响下,激发文旅消费潜力成为刺激国内经济反弹的重要方式。国

5、内有关研究从2 0 17 年开始进入飞速发展阶段,国内学者更为关注夜间旅游概念特征7-1)、产品类型及开发19 2 0 1、游客行为特征、体验等13 12 。当前国内外相关研究以定性研究方法居多2 3】,对有关夜间旅游要素的空间布局演化规律等内容仍缺乏深人系统的探究。基于此,本研究借助GIS空间分析工具及地理探测器模型,基于夜间灯光等多源数据,从地理空间视角分析探讨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进一步拓展夜间旅游的研究视角,深化研究内容,以期对新一批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选树及我国夜间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有所神益。收稿日期:2 0 2 3-0 2-2 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

6、目(42 2 6 10 6 2);新疆干旱区湖泊环境与资源实验室开放课题(XJDX0909-2021-03);新疆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2 0 2 2 D01A97)作者简介:王子迪(19 9 8-),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旅游地理与区域创新研究。通信作者:侯建楠(19 7 4一),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旅游开发与区域发展研究。E-mail:引文格式:王子迪,侯建楠.国家级夜间文化与旅游消费集聚区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 0 2 4,45(2):19 9-2 0 6.WANG Z D,HOU J N.Spatial dist

7、ribution pattern of national-level night culture and tourism con-sumption cluster area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J.Journal of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2024,45(2):199-206.1点分析工门维度随机、2002024年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http:/ig n e.c b p t.c n k i.n e t/1研究设计1.1数据来源本研究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2 43 个集聚区(第一

8、批12 0 家,第二批12 3 家)为研究样本,数据来源于文化和旅游部信息公开板块(https:/z w g k.mc t.g o v.c n/),获取信息包括项目名称、所在位置等,并借助百度API接口获取其空间属性数据。运用ArcGIS10.8构建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空间属性数据库并从省域尺度展开分析。研究范围包括除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外的3 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数据来源于全国各省统计年鉴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中国文化文物和旅游统计年鉴。DEM数据通过地理空间数据云平台获取,校准后得到全国地形数据,用以提取研究区域的坡度、高程。降水、气温等生态环境数据提取自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

9、中心的中国区域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2 4。夜间灯光数据采用已预处理和校正的年度“类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集【2 5】,该数据集有着NPP-VIIRS的数据质量和缓解DMSP-OLS数据过饱和与溢出效应的优势。兴趣点(POI)数据共分17 个大类,借助Python抓取高德地图的餐饮服务、购物服务、休闲娱乐服务三种类型的POI数据,每条POI数据均带有名称、地址、类别等属性信息,对获取的POI数据进行删除重复和失效信息处理后,得到有效数据共计约6 3.9 万条,并基于建成区面积计算获得各区域的不同类型POI密度。1.2研究方法1.2.1最邻近指数法最邻近指数法在地理学的相关研究中常应用

10、于分析点状要素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类型特征,有勾匀和凝聚三种分布类型,该方法可以有效识别研究的点状要素在空间的近邻程度2 6 。表达式为:R=,11,=TE2/D2/n/A式中:为最邻近点距离的理论值;为最邻近距离平均实际值,D为样本点的密度值,A为研究区面积大小,n是样本点的数量。当R=1时,样本点趋于随机分布,当R1时,样本点趋于均匀分布,当R1时,样本点趋于凝聚分布1.2.2核密度分析法核密度分析属于非参数密度估计的一种,可以反映要素在空间上的密度分布情况,数值越大,要素分布越密集。对于点要素的空间密度分析,常使用核密度的方法。对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点信息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处理,建立夜间文旅

11、消费集聚区的空间数据库进行核密度分析2 7 。表达式为:f.(x)1K一1d=1,nr式中:K()为核密度函数,x为待估点,r为带宽,n为阈值范围内样本点的数量,d为样本点数据的1.2.3热点分析法热点分析多用于探究要素在空间上分布的空间集聚特征2 8 。本研究采用ArcGIS10.8中的热具对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空间分布的热点和冷点区域进行分析,表达式为:nG:(d)W,(d)n式中:G(d)为热点分析的Getis-Ord值,用以分析样本点在局部空间分布的集聚程度;x,表示各省域样本点的数量;W,表示空间权重矩阵,若空间位置j与位置i距离在临界距离d以内,则权重矩阵W,为1,否则为0。为区分样

12、本点空间分布的冷点和热点地区,将G,值进行标准化处理,公式为:E(G:)Z(G:)=G:Var(G)式中:Z(G)为标准统计量;E(G)为数学期望值;Var(G)为变异系数。当G的观察值大于期望值且201王子迪,等:国家级夜间文化与旅游消费集聚区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第45卷第2 期有统计学意义时,该区域即为“热点区”,说明该地区样本点分布数量较多,呈现高度集聚;当G的观察值小于期望值时,该区域即为“冷点区”,则该地区样本点分布数量较少,呈现高度分散。1.2.4地理探测器地理探测器是用于揭示空间分异背后驱动力的一种统计学方法,主要被用来分析各种现象的驱动力和影响因子的空间格局、成因以及多因

13、子交互作用2 9,近年来较常用于城市发展等领域的研究中。通过将各因子离散分类处理,在同一尺度下对不同类型变量进行归一化展开分析。本研究引人地理探测器分析影响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空间分异因子的作用强度。2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空间分布特征2.1基于最邻近指数的空间分析运用ArcGIS10.8的最邻近指数分析工具对第一批、第二批以及两批合并的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分别进行计算,结果显示:第一批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最邻近指数为0.6 7 7、第二批的最邻近指数为0.52 3,两批合并的最邻近指数为0.447,均小于1。由此可知,总体上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凝聚的分布态势,集聚特征显著。2.2基于

14、核密度的空间分析核密度分析结果显示(图1):空间分布呈现总体不均衡、局部凝聚分布态势,以“黑河一腾冲”的胡焕庸线为分界线,呈现东南侧密集、西北侧稀疏的不均衡特征;局部上,华北区域以京津冀地区的北京、华东区域以长三角地区的上海、西南区域以川渝地区的重庆为增长极呈现圈层递减趋势。从水系视角来看,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分布沿我国海岸线、长江沿线及黄河的中下游形成三条密布带。黄河流域中下游的内蒙古、陕西、河南、山东等地区构成“黄河中下游集聚带”,长江流域的云南、四川、重庆、贵州、湖南、安徽、浙江、江苏、上海等构成“长江集聚带”N05001000kmL长江黄河胡焕庸线核密度00.0000108180.000

15、0108190.0000302910.0000302920.0000530090.0000530100.0000833010.0000833020.0001265740.0001265750.0001936470.0001936480.000275865图1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空间分布核密度Fig.1 Kernal density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night culture and tourism consumption cluster areas注:该图基于自然资源部标准地图服务网站下载的审图号为CS(2 0 1 6)2 93 5号的标准地图制作,

16、底图无修改。下同。2.3基于热点分析的空间分析运用ArcGIS10.8的热点分析工具对两批合并的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进行分析,将聚集区数量的局域2024年202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http:/ig n e.c b p t.c n k i.n e t/G统计量分为7 种类型,即高热点区、中热点区、低热点区、高冷点区、中冷点区、低冷点区和不显著区。由图2 可见: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高热点区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的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以及华中地区的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和江西省这8 个区域。中热点区位于东部沿海的江苏省和西部的云南省、贵州省和广西省。低热点区主要位于重庆市和广东省。最东

17、部和西部有黑龙江省和西藏自治区这2 个中冷点区和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北部的低冷点区青海省。此外,我国北部和西部的大部分区域多为不显著区。整体上,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空间分布格局呈现出以热点区为主且多集中于东南部地区的特征。2.4基于数理统计的空间分析2.4.1水平分布特征根据七大分区的区域范围来看(图3):华东地区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数量最多,高N05001000km高冷点区中冷点区低冷点区不显著区低热点区中热点区高热点区图2 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空间分布冷热点Fig.2Distribution hotspots and cold spots of night culture andtourism c

18、onsumption cluster areas达7 8 处,占比3 2.1 0%;西南地区有46 处,占比1 8.93%;华北地区有3 0 处,占比1 2.3 5%;华中地区有2 6处,占比1 0.7 0%;华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相对较少,各有2 5处,分别占比1 0.2 9%;东北地区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分布最少,仅有1 3 处,占比5.3 5%。区域数量特征反映出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趋于向华东地区和西南地区集聚。2.4.2垂直分布特征高程是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分布以及体现其便利性等特征的重要指标。从垂直分布特征来看(图4),1 7 6 个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集中在海拔小于40

19、 0 m的地域,占比7 2.43%。在海拔1 0 0 m以下,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分布达到数量最高峰;海拔2 0 0 40 0 m为数量次高峰;海拔40 0 1 0 0 0 m的区间,数量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减少;海拔1 0 0 0 m以上数量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加,但总数仍少于低海拔地区。这说明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分布与高程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过高的海拔不利于夜间经济与旅游活动的形成。东北地区908070西北地区60华北地区50403020D西南地区华东地区华中地区华南地区图3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七大地区空间分布Fig.3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even major areas

20、in night culture and tourism consumptionclusterareas150710050-01500100200200400400600600800800100010001500高程/m图4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高程分布Fig.4Elevation distribution of night culture andtourism consumption cluster areas首203第45卷第2 期王子迪,等:国家级夜间文化与旅游消费集聚区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3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空间分布影响因素3.1影响因素的确定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空间分布受多种因素的

21、共同作用。本研究参考旅游景点【3 0 、餐饮业【3 1 、文化产业3 2 等探究空间分异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结合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现状与特点,借助德尔菲法咨询旅游专业教师,明确指标的科学性及可行性,最终将影响因素划分为生态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资源赋因素3 3-3 51 3 个层面(表1)。生态环境因素包括海拔、气候、动植物资源等诸多方面,但对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布局影响较大的是海拔和气候条件,因此,本研究选取海拔、温度、降水和河流水系进行研究。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主导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市场发展基础、基础设施配套等,选取具备代表性的常住人口、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第三产业产值、夜间灯光强

22、度、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和国内游客接待量6 个分析指标。资源赋因素包括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所在区域内的文化与旅游相关产业的活力,可用餐饮POI密度、购物POI密度、休闲娱乐POI密度和A级景区数这4个指标来表征。表1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分布影响因素Table 1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night culture and tourism consumption cluster areas影响因素指标单位指标释义海拔Xm平均海拔高度温度X年平均气温生态环境降水X;mm年平均降水量河流水系X4m与河流水系平均距离常住人口X万人潜在消费市场

2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人X。元城镇居民潜在消费能力第三产业产值X,亿元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社会经济夜间灯光强度X。亿元夜间经济活力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X。万人政府支持程度国内游客接待量X1o人次国内游客接待能力餐饮POI密度X.个km-2餐饮业活力购物POI密度X12个km2购物业活力资源票赋休闲娱乐POI密度X13个km2休闲娱乐业活力A级景区数X14个旅游资源丰富度3.2探测分析利用Geodetector软件对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因子探测和交互探测分析。先借助ArcGIS10.8的自然间断点法将数据统一离散化分为1 0 个等级,并将所有探测的指标数据进行重分类赋分1 1 0。

24、进而运用地理探测器测算各要素对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空间分布的解释力。最后借助Geodetector软件,展开相应的因子分异与交互探测分析。基于因子探测输出的值来表征该指标对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空间分布影响的解释程度。结果显示(图6):q值排前四位的都是社会经济层面的指标,其中,第三产业产值(X,)对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空间分异的解释力度最高。文化和旅游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一个细分,较为发达的第三产业给文化与旅游产业的上中下游企业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服务配套,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集聚效应。0.80.7+0.6增0.50.40.30.20.1X,XX,X,X,X,X,XuX。XXi2 X,X,X图5影响因子探测

25、结果Fig.5Detection results of influencing factors2042024年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http:/ig n e.c b p t.c n k i.n e t/客源市场作为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发展的根本动力,排第二位的国内游客接待量(X1。)体现了地区较强的旅游承载力和吸引力。排第三位的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X,)对于提升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及文化与旅游业发展所依托的相关服务配套的完善至关重要,是影响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发展的关键因素。夜间灯光强度(X。)往往被证明与一些社会经济活动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所以夜间灯光强度也常被用来表征地区的夜间

26、经济活力,也是与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分布紧密相关的要素。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随着房住不炒、放开三胎等政策出台,常住人口(X,)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会进一步得到释放,需要新一代创新型的文化与旅行模式来承接巨量的增量消费市场。随着居民收人水平的提升带来相应的消费升级,更加关注享受型消费体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人(X。)对于夜间经济的发展影响也较为显著。此外,从作为文化与旅游业发展基石的资源赋层面来看,表征旅游资源丰富度的A级景区数(X14)的9值最大,A级景区作为旅游吸引物以及不同类型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发展的依托至关重要。从三种类型的POI密度的9值来看,餐饮业的活力影响大于购物业的活力大于休闲娱乐业

27、的活力。餐饮作为旅行的关键要素之一,形成了极强的吸引力。当下购物业集中布局的商圈仍是当下我国城市夜间经济的主战场,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是夜间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突破口。我国三、四线城市成为夜间经济的增长主力军,下乡“建群”“入圈”也是当前城市夜间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年轻人已成为中国夜间经济的消费主体。围绕繁荣夜经济、抓住“年轻红利”,不少城市频出实招,通过政策创新和实践创新,推动城市夜经济向更高质量发展。中国年轻人在与城市的互动中不断反哺城市,拉动城市夜消费,让城市焕发出新活力。最后,从生态环境层面来看,温度(X,)作为旅游舒适度中的关键影响要素3 6 ,直接影响游客的旅游感知及对旅游目的地的

28、评价,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游客的出行决策【3 7 ,成为显著影响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分布的生态要素。生态环境对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分布具有较强的制约作用,但相对人文角度的社会经济与资源赋来看,整体而言对于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分布影响较弱。这是由于经济发达的地区能为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推动文旅资源不断挖掘潜在价值,加快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证。同时,较高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会对潜在消费者产生较强吸引力,是刺激潜在和实际旅游消费的重要动力。采用自然间断点法(分为十级)对探测因子进行离散化处理,运用地理探测器对空间探测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展开探析。结果

29、表明(图6):各空间探测因子产生交互作用,且为均为双因子增强关系,体现双探测因子交互作用大于单一因子作用,同时也反映了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分布是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资源赋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交互探测的因子主要为双因子增强型。其中,探测因子解释力最强的为休闲娱乐POI密度(Xi)n夜间灯光强度(X。),产生很好的协同效应。购物POI密度(X2)n 常住人口(X,)的解释力次之,也呈现很强的协同效应;海拔高度(X,)n 河流水系(X4)、购物POI密度(X2)n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人(X。)这两组交互出现解释力达到1,表明探测因子的空间分异的一致性较强。河流水系(X)n A 级景区数(X14)解

30、释力相对较低,这些生态层面的探测因子通过与其他类型探测因子的交互,产生了一定的短板效应。4讨论9值xxxxxxxxxxxxxx1.00000.81320.66240.49360.32480.1560X,X,XXX,XX,XXXXXX,X4图6影响因子交互探测图Fig.6 Interaction detection map of influencing factors综合本研究结果及当下后疫情时代背景,为推动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长期高质量发展,应积极推进夜205王子迪,等:国家级夜间文化与旅游消费集聚区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第45卷第2 期间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跨学科研究,给予我国西北及东北地区

31、更多地支持及政策倾斜,积极引导休闲娱乐和购物相关业态的创新及转化,借以更好地促进夜间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发挥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带动作用。本研究对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的分析,丰富了夜间旅游相关研究,有助于夜间旅游的发展。与此同时,本研究尚存需完善之处,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可操作性等限制,对较为关键的政策以及业态发展等要素,因较难量化的原因暂未纳人考量。未来的研究中,还需更为深人全面地选取影响指标,并结合典型个案的实地调研,展开内在机理的深人探讨。参考文献:1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工作的通知EB/0L.(2021

32、-07-05)2023-05-06.http:/ 0 0 8(8):1 2 5-1 2 8.3毛中根,龙燕妮,叶背.夜间经济理论研究进展J.经济学动态,2 0 2 0(2):1 0 3-1 1 6.4MILLER P,CURTIS A,JENKINSON R,et al.Drug use in Australian nightlife settings:estimation of prevalence and validity ofself-reportJ.Addiction,2015,110(11):1803-1810.5HUGHES K,ANDERSON Z,MORLEO M,et al.

33、Alcohol,nightlife and violence: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s of drinking before andduring nights out to negative health and criminal justice outcomesJ.Addiction,2008,103(1):60-65.6FARRIMOND H,BOYD K,FLEISCHER D.Reconfiguring the violent encounter?Preloading,security staff and breathalyser usein the nig

34、ht-time economy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rug Policy,2018,56:108-115.7CURTIS A,BOWE S J,COOMBER K,et al.Risk-based licensing of alcohol venues and emergency department injury presenta-tions in two Australian stat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rug Policy,2019,70:99-106.8H0 S L.“License to drink:whit

35、e-collar female workers and Japans urban night spaceJ.Ethnography,2015,16(1):25-50.9HOLTON M.Examining students night-time activity spaces:identities,performances,and transformations J.Geographical re-search,2017,55(1):70-79.10J ZMYSLONY P,PAWLUSINSKI R.Tourism and the night-time economy:the perspec

36、tive article JJ.Tourism Review,2020,75(1):194-197.11BRISTOW R S,JENKINS I S.Geography of fear:fright tourism in urban revitalization JJ.Journal of Policy Research in Tourism,Leisure and Events,2020,12(2):262-275.12CHEVRIER M H.Nocturnal ritual activities in tourist development of pilgrimage cities J

37、J.Journal of Policy Research inTourism,Leisure and Events,2019,11(3):436-454.13 DERRIEN M M,STOKOWSKI P A.Discursive constructions of night sky experiences:imagination and imaginaries in nationalpark visitor narrative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20,85:103038.14 SONG H,KIM M,PARK C.Temporal distri

38、bution as a solution for over-tourism in night tourism:the case of Suwon Hwaseong inSouth KoreaJ.Sustainability,2020,12(6):2182.15 ELDRIDGE A.Strangers in the night:nightlife studies and new urban tourism JJ.Journal of Policy Research in Tourism,Leisureand Events,2019,11(3):422-435.16】徐颖,储德平,陈银春,等.基

39、于WebofScience的国际夜间经济研究热点与脉络J.资源开发与市场,2 0 2 1,3 7(3):3 2 0-3 2 6.1 7】岳超,荆延德.中国夜间旅游研究综述J.旅游论坛,2 0 1 3,6(4):7 1-7 6.18陈晓芬,李柏文.夜间旅游内涵辨析及其发展与管控研究J.中国旅游评论,2 0 1 9(4):43-52.【1 9曹新向.发展我国城市夜间旅游的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 0 0 8(8:1 2 5-1 2 8.20】顾至欣.城市夜间旅游产品定义及分类J.城市问题,2 0 1 3(1 1):98-1 0 2.21】顾至欣,陆明华,张宁.基于行为注记法的休闲街区夜间旅游活

40、动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 0 1 6,3 5(3):8 6-91.22】陆依依,杨归.夜间旅游决策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以在校大学生群体为例J.旅游研究,2 0 2 3,1 5(2):56-6 7.【2 3 唐承财,肖小月.境内外夜间旅游研究综述与展望J.人文地理,2 0 2 2,3 7(3):2 1-2 9.24 HE J,YANG K,TANG W,et al.The first high-resolution meteorological forcing dataset for land process studies over ChinaJ.Scientific data,2020,7

41、(1):25.25 CHEN Z,YU B,YANG C,et al.An extended time series(2000-2018)of global NPP-VIIRS-like nighttime light data from across-sensor calibrationJ.Earth System Science Data,2021,13(3):889-906.2062024年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http:/ig n e.c b p t.c n k i.n e t/2 6】刘军杰,瑞卿,王婉谕.长春市乡村聚落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 0 1

42、9,2 6(6):3 3 4-3 3 8.【2 7 贾圭焱,胡静,刘大均,等.中华老字号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 0 2 0,3 4(3:8 5-93.28】刘庆芳,宋金平.西藏自治区县域基础教育设施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 0 2 2,3 6(7):8 4-92.29潘安,罗芳,张寒.秦巴山区(四川部分)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3(4):444-451.30】倪敬峰,张,赵昕.陕西省县域旅游景点空间分异与影响机制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 0 2 2,3 6(3):2 0 2-2 0

43、 8.31】孟德友,李小建,史焱文,等.2 0 1 0 2 0 1 9年郑州市主城区餐饮业空间格局特征J.地域研究与开发,2 0 2 1,40(6):6 9-7 4.32刘润,任晓蕾,黄敏,等.武汉市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特征与模式J.经济地理,2 0 2 0,40(1 2):1 2 8-1 3 6.【3 3】王敏,韩美,陈国忠,等.基于地理探测器的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变动及影响因素:以山东省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 0 2 1,3 1(8):1 6 6-1 7 6.【3 4】瓦哈甫哈力克,朱永凤,何琛.从夜间灯光看中国旅游经济发展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基于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的实证研究J.生态经济

44、,2 0 1 8,3 4(3):1 2 6-1 3 1.3 5吴克华,苏维词,贾真真,等.基于CIS与地理探测器的旅游地空间分布格局及驱动力分析:以贵州为例J.地理科学,2022,42(5):841-850.【3 6 李磊,陶卓民,陆林,等.贵州省避暑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地理研究,2 0 2 1,40(1 1):3 2 0 8-3 2 2 4.37】于昕冉,王乃昂.近6 0 a甘肃省旅游气候舒适度变化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 0 2 1,57(2):1 43-1 50.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National-level Ni

45、ght Cultureand Tourism Consumption Cluster Area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WANG Zi-di,HOU Jian-nan(a.College of Geographical Science and Tourism;b.Xinjiang Laboratory of Lake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in Arid Zone;c.Xinjiang Tourism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Urumqi Xinj

46、iang 830054,China)Abstract:Taking a total of 243 night culture and tourism consumption cluster areas announced by the Ministry ofCulture and Tourism as the research objects,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adopts GIS spatial analysis method to ex-plore their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

47、tors.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1)The spatial distributionof night culture and tourism consumption cluster areas is generally uneven and characterized by dense southeast andsparse northwest along the boundary of Hu Huanyong line;local regions have presented a decreasing layer structurewith Beijing,

48、Shanghai and Chongqing as the regional growth poles;(2)In the horizontal dimension,it presents adistribution trend of pro-water system along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the Yellow Riv-er,and the eastern coastal area;in the vertical dimension,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nigh

49、t culture and tourism con-sumption cluster areas mainly accumulates in the middle and low altitude areas and shows a negative correlationwith the altitude to a certain extent;(3)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night culture and tourism consumption cluster ar-eas is mor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socia

50、l economy and resource endowments;leisure and entertainment POl den-sity and nighttime light intensity are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leading to the spatial divergence.In summary,giv-ing more policy inclination to less developed regions and actively guiding the innov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lei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