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课、行道树 张晓风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行道树的无私奉献精神。过程与方法:诵读、讨论,逐步培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情感与态度:学生品味行道树形象,联系生活体验,感受奉献者的苦与乐。教学重点:体会行道树复杂的内心世界,领悟奉献者的精神。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到解决书本问题时联系生活实际也是一种能力。教学方法:诵读法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3分钟】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请问你们一个问题:假如你是一棵树,你喜欢在什么环境中生活?你希望自己生活在哪里?(学生各抒己见)河边的垂柳,婀娜多姿;高山上的松柏,挺拔俊逸;茂密的森林,浓阴遍地。树木美化了我们的环境,我们的生活离
2、不开树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结识一位新朋友行道树(板书课题及作者)【预习交流5分钟】在进入本文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张晓风的背景资料。字词:贪 ln() du()落 点 zh() 惟()一 苦熬()牙yn() 繁 xi()急管 污浊() ()()升起文章只是为了写行道树吗?作者借助行道树的形象和我们探讨了一个怎样的话题?【合作探究展示25分钟】(一)感知行道树的形象1、听录音 感受在张晓风的笔下行道树到底有怎样的风景,注意黑板上的字。2、理解“堕落”、“点缀”的含义和它在句子里面的意思,极其在本段中的作用。a.这无疑是一种堕落。如何理解“堕落”?“堕落”的一个义项是沦落、流落。换成掉落,沉落会
3、有什么不同。行道树离开了家,离开了原始森林,立在城市的飞尘里,生活条件和自身形象是大大跌落了。在本段中与同类的优越处境对比b.为什么说“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这一句前面说“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车辆、烟囱不段制造废气,污染城市。城市的居民早已麻木不仁,早已习惯于污浊。他们并不珍惜清新。树木的感觉是非常鲜明的,在他们看来,城市充满烟尘,实在令人悲凉,一行绿树只是点缀,改变不了悲凉的局面,所以说“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在本段中与人类的无知行为对比。3、文章中的“点缀”和“堕落”都是写文章最后一句的“忧愁”那文中还有哪些忧愁和快乐的句子? 忧愁:(1)不能如愿生长在自己本该生长的山上。
4、(2)不能享受“繁弦急管”“红灯绿酒”。(3)不被赏识,人们早已习惯污浊快乐。快乐:(1)献出浓荫。(2)迎接太阳(3)制造清新。(二)研讨分析1学生谈一谈行道树具有什么样的品质,课文里还有一些句子也体现了它的品质,提出来再讨论。“豁达,坚韧,尽职,执着”2、行道树通过自身的经历想告诉我们怎样的哲理呢?请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4、理解这句话。a.为什么说是神圣的事业?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居民需要新鲜空气,行人需要绿荫,城市需要迎接太阳,行道树甘愿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从事神圣的事业。b.为什么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行
5、道树认识到,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他们甘愿自我牺牲。跟原始森林的同伴相比,他们抛弃了优越自在的生活条件,总是一身烟尘。跟城市欢度夜生活的人相比,他们寂寞,孤独,苦熬。他们还时时为城市的污浊而忧愁。c.如何理解这里的深沉呢?神圣的事业以自我牺牲为代价,从这个利益角度讲,这便是痛苦,痛苦的磨练使奉献者具备了以苦为乐的品质,这便是“深沉”。(设计意图:这句话是全文的哲理之句,高度概括了行道树的工作以及形象。通过对这句话的分析,学生可以完全理解行道树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对行道树肃然起敬。)【拓展延伸10分钟】 以“如果我是_,我愿_”的句式造一个句子。【总结】今天我们与行道树进行了零距离的接触,我们深深体会到:正是这些行道树的默默无闻的奉献,让我们的天更蓝、风更柔、空气更清新!同时我们也可体会到,生命可以轻于鸿毛,可以重于泰山。有的人死了,但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有的人活着,但已经死了。生命的价值并不在于长久,而在于对社会的奉献,我们要做一个像行道树一样的人,为社会奉献自己微薄的力量,哪怕只是为自己的班级做出一点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添砖加瓦,愿大家都向行道树学习。授课时间:2012.9.26 二度创作课后记: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