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习题1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微型计算机的分类通常是以微处理器的 D 来划分。
A.芯片名 B. 寄存器数目
C.字长 D. 规格
2. 将有关数据加以分类、统计、分析,以取得有价值的信息,我们称为 A 。
A.数据处理 B. 辅助设计
C.实时控制 D. 数值计算
3.计算机技术在半个世纪中虽有很大的进步,但至今其运行仍遵循这一位科学家提出的基本原理 D 。
A.爱因斯坦 B. 爱迪生
C. 牛顿 D. 冯·诺伊曼
4.冯·诺伊曼机工作方式的基本特点是 A 。
A.按地址访问并顺序执行指令 B.堆栈操作
C.选择存储器地址 D.按寄存器方式工作
5.目前的CPU包括_A_和cache。
A. 控制器、运算器 B. 控制器、逻辑运算器
C. 控制器、算术运算器 D. 运算器、算术运算器
二、填空
1. 数字式电子计算机的主要外部特性是快速性、准确性、通用性、逻辑性。
2. 世界上第一台数字式电子计算机诞生于 1946 年。
3. 第一代电子计算机逻辑部件主要由 电子管 组装而成。 第二代电子计算机逻辑部件主要由 晶体管 组装而成。 第三代电子计算机逻辑部件主要由 集成电路 组装而成。 第四代电子计算机逻辑部件主要由 大规模集成电路 组装而成。
4. 当前计算机的发展方向是 网络化计算机系统、分布式计算机系统和智能化计算机系统等方向发展。
5. 电子计算机与传统计算工具的区别是 自动化程度高 。
6.冯·诺依曼机器结构的主要思想是 1.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数据和指令;2.采用存储程序的工作方式 ;3.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由五大部分组成。
7. 冯·诺依曼机器结构由 控制器、存储器、运算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分组成。
8. 中央处理器由 运算器和控制器 两部分组成。
9. 计算机中的字长是指机器数的二进制位数(或计算机一次可以处理的二进制位数)。
10. 运算器的主要部件是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
11. 控制器工作的实质是 指挥和协调机器各个部件有条不紊 工作。
12. 存储器在计算机中的主要功能是存储程序和数据 。
13. 计算机的兼容性是指:一台计算机上的程序不加任何修改可在另一台计算机上正确运行的特性 。
14.表示计算机硬件特性的主要性能指标有:字长、主频 、存储容量 、兼容性、数据处理速度、可靠性、数据传送速率。(填5个以上)
15.可由硬件直接识别和执行的语言是机器语言 。
16.与机器语言相比汇编语言的特点是 编程容易、修改调试方便 。
17.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界面是 指令系统 。
18.软硬件逻辑功能等效是指计算机系统的某功能可以由硬件实现也可以由软件实现,在逻辑功能上是等价的。由硬件实现功能的特点是速度快、价格高 。由软件实现功能的特点是灵活性好、但速度较慢 。
19.计算机厂家在发展新机种时,遵循 兼容 的原则。
20.计算机的字长决定 寄存器 、 运算部件 和 数据总线 的位数。
习题2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下列数中,最小的数是 A 。
A.(101001)2 B.(52)8 C.(2B)16 D.45
2.下列数中,最大的数是 D 。
A.(101001)2 B.(52)8 C.(2B)16 D.45
3.计算机中表示地址时使用__D____
A.原码 B.补码
C.反码 D.无符号数
4.字长16位,用定点补码小数表示时,一个字能表示的范围是__A___
A.-1~(1-2-15) B.0~(1-2-15)
C.-1~+1 D.-(1-2-15)~(1-2-15)
5.若X补=10000000,则十进制真值为___C___。
A、-0 B、-127
C、-128 D、-1
6.定点整数16位,含1位符号位,原码表示,则最大正数为___C___
A、216 B、215
C、215-1 D、216-1
7.当-1<x<0时,[x]原=___B___
A.x B.1-x
C.4+x D.(2-2n)-1*1
8.8位反码表示数的最小值为__A_____,最大值__A____。
A.-127,+127 B.-128,+128
C.-256,+256 D.-255,+255
9.N+1位二进制正整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C___
A.0~2n-1 B.1~2n-1
C.0~2n+1-1 D.1-2n+1-1
10.浮点数的表示范围和精度取决于___A____
A.阶码的位数和尾数的位数 B.阶码的位数和尾数采用的编码
C.阶码采用的编码和尾数采用的编码 D.阶码采用的编码和尾数的位数
11.在浮点数编码表示中,___C___在机器数中不出现,是隐含的。
A.尾数 B.符号
C.基数 D.阶码
12.移码和补码比较,只有____C___不同,其他都相同。
A.正号 B.负号
C.符号 D.标志
13.一个24×24点阵的汉字,需要___B_____字节的存储空间。
A.62 B.72
C.64 D.32
14.62个汉字的机内码需要 C
A.62字节 B.32字节
C.124字节 D.248字节
15.ASCII码是对____A____进行编码的一种方案
A.字符、图形符号 B.汉字
C.数字 D.声音
16.D/A转换是___C___
A.把计算机输出的模拟量转化为数字量
B.把模拟量转化为数字量,把数字量输入到计算机
C.把数字量转化为模拟量,把转化结果输出计算机
D.把计算机输出的模拟量转为数字量
17.在大量数据传送中常用且有效的检验法是__D___
A.奇偶校验法 B.海明码校验
C.判别校验 D.CRC校验
二、填空题
1.二进制中的基数为2 ,十进制中的基数为10 ,八进制中的基数为8 ,十六进制中的基数为16 。
2.(27.25)10转换成十六进制数为(1B.4)16。
3.(0.65625)10转换成二进制数为(0.10101)2。
4.在原码、反码、补码三种编码中,补码 数的表示范围最大。
5.在原码、反码、补码三种编码中,符号位为0,表示数是正的 。符号位为1,表示数是负的。
6.0的原码为 000…000 或 100…00 ;0的补码为 000… 00 。0的反码为 000…000 或 111…11 。
7. 在补码、移位码表示的机器数中,零的表示形式是唯一的。
8.-11011011的补码为 100100101,原码为111011011,反码为 100100100。
9.11001010的补码为011001010,原码分别为011001010,反码为011001010。
10.浮点数的表示范围由浮点数的 指数 部分决定。浮点数的表示精度由浮点数的尾数部分决定。
11.在浮点数的表示中,基数 部分在机器数中是不出现的。
12.浮点数进行左规格化时,尾数左移1位,阶码-1;浮点数进行右规格化时,尾数右移1位,阶码+1。
13.真值为-100101的数在字长为8的机器中,其补码形式为11011011。
14.浮点数一般由 指数部分和尾数部分 两部分组成。
15.在计算机中,“A”与“a”的ASCII是 41H 与 61H (或65;97) 。
16.在计算机中,一个字母或数字用 8 位ASCII表示(或7位二进制,且占一个字节)。
17.某信息在传送没有出现错误,奇偶校验码101011011,应为 偶 编码。
18.某信息在传送没有出现错误,奇偶校验码101111011,应为 奇 编码。
19.X=1011001,它的偶校验码为 0 。
20.X=n4n3n2n1,它的奇校验码表达式为 n4 ⊕n3⊕n2⊕n1⊕1 。
21.下列数据代码设为偶校验,请在括号内填写相应的偶校验位。
A、(1)1101011 B、(0)0101101
22.下例数据代码设为奇校验,请在括号中填入相应的奇校验位。
A.( 0 )1101011 B.( 1 )0101101
23.表示一个数据的基本要素是 计数进位制 、 小数点位置 、 符号 。
24.在计算机内部信息分为两大类,即 控制信息 , 数据信息 。
25.不同进位制之间相互转换的根据是 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别对应相等 。
26.机定点整数格式字长为8位(包含1位符号位),若x 用补码表示,则[x]补的最大正数是 127 ,最小负数是 -128 。(用十进制真值表示)
27.已知下列数字的ASCII码,8421码和余三码,请在括号内写明他们是何种代码。
2:0101(余三码 ) 0110010( ASCII ) 0010(8421 )
9:0111001( ASCII ) 1100( 余三码 ) 1001( 8421 )
三、解答题
1.将二进制数-0.0101101用规格化浮点数格式表示。格式要求:阶码4位,含1位符号位;尾数8位,含1位符号位。阶码和尾数均用补码表示,阶码以2 为底。
解:首先规格化:-0.0101101=-0.101101×2-1=-0.1011010×2-1
尾数的补码:[-0.1011010]补=1.0100110
阶数的补码:[-1]补=[-001]补=1111
阶符一位
阶码3位
尾符一位
尾数7位
1
111
1
0100110
2.将二进制数+1101.101用规格化浮点数格式表示。格式要求:阶码4位,含1位符号位;尾数8位,含1位符号位。阶码和尾数均用补码表示,阶码以2为底。
解:首先规格化: 1101.101=0.1101101×24
尾数的补码:[0.1101101]补=0.1101101
阶数的补码:[4]补=0100
阶符一位
阶码3位
尾符一位
尾数7位
0
100
0
1101101
3.什么是机器数?
答:计算机可以直接识别的数称为机器数。
4.数值数据的三要素?
答:计数进位制;小数点位置 ; 符号。
5.在计算机系统中,数据主要包括?数值数据的特点是?非数值数据的特点是?
答:数据主要包括数值数据和非数值数据。
数值数据的特点是有数的大小,可以在数轴找到依对应点。非数值数据的特点是无数量的大小,它仅仅是表示某个物理量的编码。
习题3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组成一个运算器需要若干个部件,但下面所列 A 不是组成运算器的部件。
A.地址寄存器 B. 数据总线
C.ALU D. 状态寄存器
2.ALU属于_A__部件。
A.运算器 B. 控制器
C.存储器 D. 寄存器
3.加法器中进位产生函数是_D__。
A.Ai + Bi B.Ai⊕Bi
C.Ai - Bi D.AiBi
4.在定点运算器中,无论采用双符号位还是单符号位,必须有溢出判断电路,它一般用__D__
A.或非门 B.移位电路
C.译码电路 D.异或门
5.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进行__C__
A.算术运算 B.逻辑运算
C.逻辑运算和算术运算 D.加法运算
二、填空题
1.在补码加、减法器中,符号位作为操作数直接参加运算。
2.在计算机中进行加减运算时常采用补码。
3.补码运算的特点是符号位与数字位一起直接参加运算。
4.已知:X=0.1011,Y= —0.1101。(X+Y)补=1.1110 。
5.已知:X=-0.1011,Y= 0.1101。(X+Y)补=0.0010。
6.已知:X=-0.0011,Y= —0.0101。(X+Y)补= 1.1000 。
7.已知:X=-0.0111,Y= 0.1101。(X+Y)补= 0.0110 。
8.引入先行进位概念的目的是提高运算速度。
9.先行进位方式通过先行产生进位(或填同时产生进位)来提高速度。
10.先行进位C n+1 的逻辑表达式为 G n+1+ P n+1 C n 。
11.在原码一位乘法中,符号位 不直接参加 运算。
12.两个原码数相乘,其积的符号位为相乘两数的符号位 之异或 。其积的数值为相乘两数的绝对值之积。
13.在原码除法中,符号位不直接参加 运算。其商的符号位为相除两数的符号位 之异或 。其商的数值为相除两数的 绝对值 的商。
14.完成浮点加、减法运算一般要经过对阶、尾加/减、规格化、尾数的舍入和判溢出四步。
15.完成浮点乘法运算一般要经过尾数相乘、阶数相加、规格化、尾数的舍入和判溢出四步。
16.在进行浮点加、减法运算时,若产生尾数溢出的情况可用 右规 解决。
17.可通过 指数(阶码、阶数) 部分是否有溢出,来判断浮点数是否有溢出。
18.在对阶时,一般是小阶向大阶靠,丢失的是最低位,成产生的误差最小。
19.在没有浮点运算器的计算机中我们可以通过编程完成浮点运算。
20.若A=1001B,B=1010B,那么A∨B=1011B。
21.若A=1001B,B=1010B,那么A∧B=1000B。
22.若A=1001B,B=1010B,那么A⊕B=0011B。
23.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完成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24.ALU的核心部件是加法器。
三、计算题
1.采用补码进行加减运算(用六位二进制表示,左边二位为符号位),并使用双符号位溢出判断公式来判断结果是否溢出?若溢出,是哪一种溢出?
①:14+(-8)= ? ②: (-11)- 7 = ?
解:①:14+(-8)= ?
001110 (+14)补码
+ 111000 (-8)补码
1000110 (+6)
结果的符号是00正(最高位的1自然丢失)。
所以14+(-8)= 6,没有溢出
②: (-11)- 7 = ?
110101 (-11)补码 000111 (7)补码
+ 111001 (-7)补码
1101110
结果的符号是10(最高位的1自然丢失),所以溢出,且负溢出。
2.利用补码进行加减运算(用5 位二进制表示,左边第一位为符号位),并使用单符号位溢出判断公式来判断结果是否溢出?若溢出,是哪一种溢出?
①:13+7 = ? ②: 12- 8 = ?
解:①:13+(7)= ?
01101 (+13)补码
+ 00111 (7)补码
10100 (-12)
OVER=1·1·1+0·0·0=1结果溢出,且正溢出。
②: 12- 8 = ?
01100 (12)补码 01000 (8)补码
+ 11000 (-8)补码
100100 (+4)
(最高位的1自然丢失),OVER=1·0·0+0·1·1=0无溢出
所以12- 8 =4
3.用原码的不恢复余数法求X÷Y=?,X= - 0.1011,Y= + 0.1110。写出具体运算过程,分别给出求出的商和余数。
解:|X|=0.1011,|Y|=0.1110, [|X|]补=0.1011,[|Y|]补=0.1110 [-|Y|]补=1.0010。-Y可以用+[-|Y|]补来实现。采用双符号位(防止左移时部分余数会改变符号位产生溢出)
部分余数同商一起左移2R3
部分余数同商一起左移2R4
商Q
+
0 0 1 0 1 1
1 1 0 0 1 0
0 0 0 0 0
1 1 1 1 0 1
1 1 1 0 1 0
R1=X-Y
+
+
部分积余数R
操作说明
开始 R0=X
R1<0,则上商q0=0
2R1+Y
R2>0,则上商q1=1
0 0 1 1 1 0
0 0 1 0 0 0
0 1 0 0 0 0
部分余数和商一起左移2R1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1 0
0 0 0 1 0 0
+
1 1 0 1 1 0
1 0 1 1 0 0
0 0 1 1 1 0
+
1 1 1 0 1 0
2R2-Y
2R3-Y
2R4+Y
R5<0,则上商q4=0恢复余数
0 0 0 1 0
0 0 0 1 1
0 0 1 1 0
0 0 1 1 0
0 1 1 0 0
0 0 0 0 0
部分余数和商一起左移2R2
1 1 0 0 1 0
R3>0,则上商q2=1
1 1 0 0 1 0
R4<0,则上商q3=0
0 1 1 0 0
0 0 1 1 1 0
+
R5+Y
0 0 1 0 0 0
符号位=10=1,所以X÷Y=-0.1100(商) 余数0.1000×2-4
4.已知被乘数X= - 1011,乘数Y= - 1101,利用原码一位乘法求:X×Y=? (要求写出具体乘法步骤)
解: 部分积 乘数(最右边位为判断位)
00000 1101
+ 1011
01011
右移一位 00101 1110
+ 0000
00101
右移一位 00010 1111
+ 1011
01101
右移一位 00110 1111
+ 1011
10001
右移一位 1000 1111
符号位11=0(正)
X×Y=10001111
习题4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某计算机字长32位,存储容量8MB,若按双字编址,它的寻址范围是 A 。
A.0~1M B. 0~2M
C.0~624K D. 0~720K
2.某计算机字长16位,存储容量2MB,若按半字编址,它的寻址范围是 B 。
A.0~6M B. 0~2M
C.0~1M D. 0~10M
3.Cache 是指 A 。
A.高速缓冲存储器 B. 主存
C.ROM D. 外部存储器
4.磁盘按盘片的组成材料分为软盘和 B 。
A.磁带 B. 硬盘
C.磁鼓 D. 磁泡
5.磁表面存储器是以 B 作为记录信息的载体。
A.塑料介质 B. 磁介质
C.材料 D. 磁头
6.对磁盘上存储的信息的访问是通过它所在磁道号和 B 实现的。
A.扇型区域 B. 扇区号
C.柱面号 D. 标记
7.内存若为16MB,则表示其容量为___D___KB.
A.16 B.1024
C.16000 D.16384
8.若CPU的地址线为25根,则能够直接访问的存储器的最大寻址空间是___D___。
A.1M B.5M
C.16M D.32M
9.CPU可以直接访问的存储器是___C___。
A.磁带 B.磁盘
C.主存储器 D.外存
10.某RAM芯片,其存储容量为1024×16位,该芯片的地址线和数据线数目分别为__A__。
A.10,16 B.20,18
C.18,20 D.19, 21
11.计算机的存储器系统是指___D___。
A.RAM B.主存储器
C.ROM D.Cache、主存储器和外存储器
12.若存储体中有1K个存储单元,采用双译码方式时要求译码输出线为___A___
A.64 B.32
C.560 D.9
13.某计算机字长32位,存储容量为1MB,若按字编址,它的寻址范围是__B___
A.0~512K B.0~256K
C.0~256KW D.0~1K
14.内存储器容量为256KB时,若首地址为00000H,那么地址的末地址的十六进制表示是____D____
A.2FFFFH B.4FFFFH
C.1FFFFH D.3FFFFH
15.RAM芯片串联时可以___C____
A.提高存储器的速度 B.降低存储器的价格
C.增加存储单元的数量 D.增加存储器的字长
16.与动态MOS存储器相比,双极性半导体存储器的特点是___A__
A.速度快,功耗小 B.集成度高
C.速度慢 D.容量大
17.下列元件中存取速度最快的是___A___
A.寄存器 B.内存
C.外存 D.cache
18.对于没有外存储器的计算机来说,监控程序可以存放在___C___
A.CPU B.RAM
C.ROM D.RAM和ROM
19.评价磁记录方式的基本要素一般有___D___、同步能力、可靠性。
A.密度 B.记录方式
C.控制方式 D.记录密度
20.某一SRAM芯片,其容量为512×8位,除电源线、接地线和刷新线外,该芯片的最小引脚数目应为___D___。
A.24 B.26
C.50 D.19
21.计算机的主存容量与地址总线的__A____有关,其容量为__A__。
A.根数,2地址根树 B.频率,2地址根树
C.速度,2G D.电压,1024KB
22.三级存储器系统是指____A___这三级。
A.高缓、外存、内存 B.高缓、外存、EPROM
C.外存、内存、串口 D.高缓、内存、EPROM
23.在大量数据传送中常用且有效的检验方法是__D___。
A.奇偶校验法 B.海明码校验
C.判别校验 D.CRC校验
24.组成2M×8bit的内存,可以使用___C___进行并联。
A.2M×16bit B.4×8bit
C.2M×4bit D.4×16bit
二、填空
1. 存储器的作用是以二进制形式存放程序和数据。
2.对存储器可进行的基本操作有两个:读出操作和写入操作。
3.如果任何存储单元的内容都能被随机访问,且访问时间和存储单元的物理位置无关,这种存储器称为随机存储器。
4.内存是计算机主机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用来存放正在使用的或经常使用的程序和数据。
5.在断电后信息即消失的存储器称为非永久记忆(或易失性)的存储器。半导体读写存储器RAM属于非永久性存储器。
6.由高速缓冲存储器、主存和外存组成一个完整的存储系统是一种常见的三级存储系统结构。
7.外存(或辅存)中的信息不能被CPU直接访问。
8.外存用于存储备用的、不经常使用且断电后能长期保存的信息。
9.MOS型半导体随机存储器可分为静态存储器和动态存储器两种,后者在使用过程中每2ms内要刷新一次。
10.只读存储器ROM的特点是通过一定方式将信息写入以后,信息就固定在ROM中,即使电源切断之后,信息也不会丢失。
11.只读存储器主要用来存放一些不需要修改的信息,如微程序、子程序、某些系统软件、用户软件和数据表格等。
12.按照制造工艺的不同,可将ROM分为三类:掩膜式只读存储器M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
13.MROM中的内容由芯片制造厂家在芯片生产过程中按要求做好。
14.PROM中的内容一旦写入,就无法改变了,属于一次可编程存储器。
15.主存与辅存的区别主要是CPU可以直接访问主存不能直接访问辅存,主存中的信息掉电后不能保存,辅存中的信息掉电后不会丢失。
16.双极型半导体工作速度比MOS型半导体快 ,因此Cache就是由双极型半导体构成。
17.计算机内存储器可以采用RAM和ROM(即内存和ROMBIOS。注意内存储器不是指内存)。
18.常用的刷新控制方式有:集中刷新控制方式、分散刷新控制方式和异步刷新控制方式三种。
19.一个16K×32位的存储器,地址线和数据线的总和是46 。
20.一个512KB的存储器,地址线和数据线的总和是27。
21.一个16K×16位的存储器,地址线和数据线的总和是30 。
22.某计算机字长是16位它的存储容量是64KB,按字编址,该机的寻址范围是32K 。
23.某计算机字长是64位它的存储容量是1MB,按字编址, 该机的寻址范围是128K 。
24.某计算机字长是32位它的存储容量是64KB,按字编址, 该机的寻址范围是 16K 。
25.某一RAM芯片其容量为512×8位,除电源和接地端外该芯片引线的最少数目是 18(或19读写分开)。
26.某RAM存储器容量为32K×16位则地址线为15根,数据线为16根。
27.某RAM存储器容量为128K×16位则地址线为17根,数据线为16根。
28. 存储器与其他部件之间主要通过数据线,地址线和读、写控制线进行连接。
29.内存容量为256KB时,若首地址为00000H,那么末地址为3FFFFH。
30.16位机中,若存储器的容量为1MB,则访存时所需地址线应有 20根。
31.存储器芯片并联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存储器的字长。
32.存储器串联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存储器的单元数。
33.存储器串联时,需要将地址码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送芯片地址线,一部分经译码后送存储芯片的片选位。
34.要组成容量为4M×8位的存储器,需要8 片4M×1位的芯片,或需4片1M×8位的存储芯片。
35.构成32MB的存储器,需要1M×1位的芯片256片
36.Cache是指介于CPU与主存间速度快容量较小的高速缓冲存储器。
37.在图4-28多级存储系统中,上一层次的存储器比下一层次存储器速度快、容量小, 每一字节存储容量的成本高。
38.Cache介于主存与CPU之间,其速度比主存快,容量比主存小。
39.引入cache的目的是弥补CPU与主存间存在的速度差。
40.将辅存当作主存用,扩大程序可访问的存储空间,这样的结构称为虚拟存储器。
41.虚拟存储器的建立主要用来解决主存容量不足问题。
42.选择替换算法的主要依据是命中率高和容易实现。
43.常用的替换算法有LRU(最近最少使用法),FIFO(先入先出法)和OPT(最佳置换法)三种。
三、计算题
1.某主存容量为1MB,用256K×1位/每片RAM组成,应使用多少片?采用什么扩展方式?应分成几组?每组几片?
解:总片数1MB/(256K×1)=1×220×8/(256×210×1)=4×8=32片
采用混联(并+串联)扩展方式;应分成4组;每组8片。
2.某主存容量为256KB,用256K×1位/每片RAM组成,应使用多少片?采用什么扩展方式?应分成几组?每组几片?
解:总片数256KB/(256K×1)=256×210×8/(256×210×1)=1×8=8片
采用并联扩展方式;应分成1组;每组8片。
习题5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通常指令编码的第一个字段是__C__
A.操作 B.指令
C.操作码 D.控制码
2.堆栈常用于_D_
A.程序转移 B.输入输出
C.数据移位 D.保护程序现场
3.在堆栈中保持不变的是_B_
A.栈指针 B.栈底
C.栈顶 D.栈中数据
4.设寄存器R=1000,地址1000处的值为2000,2000处为3000,PC的值为4000,用相对寻址方式,-2000(PC)的操作数是__B__
A.4000 B.3000
C.5000 D.7000
5.直接转移指令的功能是将指令中的地址代码送入__A__
A.PC B.累加器
C.存储器 D.地址寄存器
6.以下的 D 不能支持数值处理。
A.算术运算类指令 B.移位操作类指令
C.字符串处理类指令 D.输入输出类指令
二、 填空题
1.计算机硬件能够识别并直接执行的指令称为 机器指令。
2.指令系统是计算机硬件所能识别的系统,它是计算机软、硬件之间的接口。
3.一台计算机所具有的各种机器指令的集合称为该计算机的指令系统 。
4.汇编程序的功能是将汇编源程序转换成目标代码 。
5.高级语言编译后生成的目标代码与汇编生成的代码比较,前者代码长,执行速度慢
6. 指令系统的完备性是指用指令系统中的指令编制各种程序时,指令系统直接提供的指令足够使用,而不必用软件实现。
7.单地址指令中为了完成两个数的算术操作,除地址码指明的一个操作数外,另一个数常需采用隐含寻址方式给出。
8.零地址运算指令在指令格式中不给出操作数地址,因此它的操作数来自堆栈(或隐含给出)。
9. 在一地址指令格式中,可能有一个操作数,也可能有两个操作数
10.指令系统中采用不同寻址方式的目的主要是缩短指令长度,扩大寻址空间,提高编程灵活性。
11.用于对某个寄存器中操作数的寻址方式称为寄存器直接寻址。
12.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中,操作数处在主存单元中。
13.变址寻址方式中,操作数的有效地址等于变址寄存器内容加上形式地址。
14.指令的寻址方式有顺序和跳跃两种方式,采用跳跃寻址方式,可以实现程序的条件转移或无条件转移。
15.每条指令由两部分组成,即_操作码_,_操作数_。
16.零地址指令是不带_地址码_的机器指令,其操作数是由__堆栈(或隐含方式)提供的。
17.指令中的地址码即是操作数的实际地址,这种寻址方式称作_直接寻址_。若指令中的地址码即是实际的操作数,这种寻址方式称作_立即寻址_。
18.在存储器堆栈中,需要一个 堆栈指针SP ,用它来指明 栈顶 的变化。
19.在下表括号中正确填入每个地址位数,以及相应的可寻址空间。
指令地址码
机器字(位)
操作码(位)
每个地址位(位)
可寻址空间(字节)
三地址
16
4
( 4 )
( 16 )
单地址
16
4
( 12 )
( 4096 )
20.在下列寻址方式中为了取出操作数,需访问内存几次。
A. 立即寻址__0_次 B. 直接寻址_1_次
C. 一级间接寻址_2_次 D. 二级间接寻址__3_次
21.RISC是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的简称。
22.CISC是复杂指令系统计算机的简称。
习题6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目前的CPU包括 A 和cache。
A. 控制器、运算器 B. 控制器、逻辑运算器
C. 控制器、算术运算器 D. 运算器、算术运算器
2.若A机的CPU主频为8MHZ,则A机的CPU主振周期是_C_
A.0.25微秒 B.0.45微秒
C.0.125微秒 D.1.6微秒
3.同步控制是_C_。
A.只适用于CPU的控制的方式
B.只适用于外部设备的控制的方式
C.由统一的时序信号控制的方式
D.所有指令执行的时间都相同的方式
4.异步控制常作为_D_的主要控制方式。
A.微型机的CPU控制中 B.微程序控制器
C.组合逻辑控制的CPU D.单总线结构计算机中访问主存与外围设备时
5.为协调计算机系统各部分工作,需有一种器件提供统一的时钟标准,这个器件是_B_。
A.总线缓冲器 B.时钟发生器
C.总线控制器 D.操作指令产生器
6.在CPU中存放当前正在执行指令的的寄存器是_C_。
A.主存地址寄存器 B.程序计数器
C.指令寄存器 D.程序状态寄存器
7.计算机主频周期是指_B_
A.指令周期 B.时钟周期
C.存取周期 D.CPU周期
8.CPU内通用寄存器的位数取决于 A
A.机器字长 B.存储器容量
C.指令字长 D.速度
9.一条转移指令的操作过程包括取指令、指令译码和_D_三部分。
A. 地址 B. 操作码
C. 机器周期 D. 计算地址
10.任何指令周期的第一步必定是_B_周期。
A.取数据 B.取指令
C.取状态 D.取程序
11.微程序入口地址是_B_根据指令的操作码产生的。
A. 计数器 B. 译码器
C. 计时器 D. 判断逻辑矩阵
12.下列关于微处理器的描述中 ,正确的是_B_。
A.微处理器就是主机 B.微处理器可以用作微机的CPU
C.微处理器就是微机系统 D.微处理器就是一台微机
13.微程序放在_B_中。
A.RAM B.控制存储器
C.指令寄存器 D.内存储器
14.微指令格式分为水平型和垂直型,水平型微指令的位数_C_,用它编写的微程序C_。
A.较多,较长 B.较少,较短
C.较长,较短 D.较短,较少
二、填空
1.中央处理器是指运算器和控制器。
2.在CPU中跟踪指令后继地址的寄存器是程序计数器PC (或指令指针IP)。
3.PC属于控制器。
4.CPU 中通用寄存器的位数取决于机器字长。
5.CPU主要包括控制器、运算器、cache 。
6.指令周期是指取出并执行一条指令所需的时间。
7.任何一条指令的指令周期的第一步必定是取指周期。
8.CPU取出一条指令并将其执行完毕所需的时间是指令周期。
9.指令周期一般由取指、取操作数(包括取源操作数和取目的操作数)和执行三个部分组成。
10.有些机器将机器周期定为存储周期的原因是存储操作操作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