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1集合法判断充要条件 讲课人:王美珍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记并理解集合法判断充分、必要条件的口诀;(2)掌握集合法判断充分、必要条件的技巧。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在生活中数学地思维”,增加对学习逻辑知识的兴趣和信心,克服畏惧感,激发求知欲。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集合法判断充要条件。教学难点:理解集合法判断充要条件的口诀。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法(配合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教具:多媒体、投影仪复习引入: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定义: 若p q ,则p是q成立的充分条件
2、 若q p,则q是p成立的必要必要条件 若p q,且qp 则q是p成立的必要充分不必要条件 若p q,且qp则q是p成立的必要必要不充分条件 若p q,则q是p成立的必要充要条件 思考:1、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定义来判断充分条件、以及充要条件,那么是否有更简便的方法可以去判断这几类条件呢?2、 若命题p代表的是集合A,命题q代表的是集合B判断下列各题中命题p是命题q的什么条件,并研究此时集合A与集合B之间的关系?(1)p:(x2)(x3)0,q:x20(2)p:x3, q:x0;(3)p:ab, q:acbc;(3)p:x3, q:x29(4)p:xy2, q:x-1且y-1解答:(1)p是
3、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且B A(2)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且A B(3)p是q的充要条件且B=A(4)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且B A,A B讲解新课:从集合与集合的关系看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一般情况下若条件甲为x,条件乙为x1)若A B,则甲是乙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2) 若B A,则甲是乙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B A BA (1) (2)3) 若A = B,则甲是乙的充要条件 4) 若A B且B A,则甲是乙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A=BBA (3) (4)归纳总结:记忆口诀:已知两个命题分别代表两个集合1、若这两个集合之间存在包含关系,则小范围推大范围是充分不必要条件;大范围推小范围是必要不
4、充分条件;两个范围重合则互为充要条件。2、若两个集合之间不存在包含关系则互为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应用示例例1、设集合M=x|x2,N=x|x3,那么“xM或xN”是“xMN”的( B ) A.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不必要 D不充分不必要例2、已知p:|x+1|2,q:x25x6, 则p是q的( B)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课堂训练 1.aR,|a|3成立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是( ) A. a3 B. |a|2 C. a29 D. 0a22、设x,yR,则“x2+y24”是“x2且y2”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
5、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 D即不充分也不必要 课堂小结:利用集合法判断条件时的步骤:(1)看清楚两个命题代表的集合之间是否存在包含关系;(2)根据集合之间的关系给出两命题间的条件关系。课后作业作业:(均做在作业本上)1、完成P35练习1、2;P36练习1、2 2、完成本节习题1.6之1、2、3 3、写出生活中有四种关系的名言名句各1句板书设计电脑投影屏幕1.8集合法判断充要条件定义: 2、例题讲解 一般情况下若条件甲为x, 例1条件乙为x1) 若A B,则甲是乙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2) 若B A,则甲是乙的必要 例2不充分条件3) 若A = B,则甲是乙的充要条件 4) 若A B且B A,则甲是乙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