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产教融合背景下提升高职院校德育教育质量.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543116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教融合背景下提升高职院校德育教育质量.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产教融合背景下提升高职院校德育教育质量.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产教融合背景下提升高职院校德育教育质量.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XUANDONGMAN教坛回声 162 产教融合背景下提升高职院校德育教育质量邬欣蔚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430070摘要:专门职业学院的根本任务在于培育并向社会输出具备实用技能的专才。这些学府在教育发展和人才培育的过程中,把产学结合视作核心链条,实践中坚持让学生在学习期间掌握实际应用知识,并在工作中运用所学技能。这不仅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他们拥有出色的职业品质,两者都与德育教育紧密相联。因此,面对产教融合这一大趋势,高等职业学院应当着重提高德育教育的质量,加大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塑造和培养力度。关键词:产教融合 高职 德育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实践

2、技能的塑造被置于核心位置,突出了理论知识与职场技能相互转化的重要性。通过产业界与教育界的协同,实现了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的高度吻合,进而提高了教育培养的实效性。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强调,完善职业教育系统,深化校企间的协作是必不可少的路径。习近平同样提出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工作紧密连接。产学研结合不仅是塑造质量优良的劳动力资源、技术型人才的基本需求,而且构成了提升职业教育水平的核心。这种融合打破了课堂与现实之间的鸿沟,赋予德育教学新的生命力。如今面临如何使高职生走出校门成就技术骨干、助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并持续推动德育教育品质的提升,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重要课题。一、产教融合及其对高职院校德育的

3、影响产教融合强调的是教育体系与产业界的密切互动,致力于将教学内容与企业界的实际要求相协调,以此提高教育的针对性与实际效用。该理念的核心在于教育与产业的同步发展,通过行业的需求对教育培养方向进行引导,确保教育内容与产业进步的需求保持同步。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该模式对于学生德性教育的影响尤为显著。作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高职院校的使命之一就是培育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的“大国工匠”。因此,强化德性教育,对学生进行全面育人,显得极其关键。借助产教融合的模式,高职院校的德性教育能更加贴合行业的实际需要,增强教学的目的性。通过深入了解产业要求,德育活动不仅能更符合学生未来职业道路的实际情况,

4、而且能提升德育的针对性。同样,将产业界的具体需求融入教育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德育教学的实际效果,还能激发创新,使德育工作在满足学生实际需求的同时,引领他们不断迈向创新和自我超越。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加强德育工作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首先,这一做法助于培育全方位发展的技术人才。通过此种德育方式,职业院校更加侧重于学生职业伦理、职业素质及技术技能的提高,旨在为社会培育具有高职业标准和技术水平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其次,这样的德育模式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与效能。高职院校的德育,更密切地联系产业实际,贴近学生需求,进而增进德育活动的实际成效和相关性。第三点是,创新性的提升有助于德育工作。这种与时俱进的

5、德育理念和实践,致力于满足产业和学生的实际要求,以开拓性思维改进德育策略。最后,此类德育举措有助于增强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能力。通过产教融合视角,德育工作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增加院校对社会的贡献度。二、当前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现状立德树人是德育工作的根本宗旨,而塑造灵魂、教育人才则是其指导方向。然而,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实施德育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几个不可小觑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高度关注,以确保德育的有效性不被削弱。(一)学生职业认同和职业精神缺乏高等职业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在生源上面临着一些挑战。这些院校的学生大多源于中等职业学校以及高考成绩未达到普本分数线的高中毕业生。这部

6、分学生往往在文化教育基础上存在欠缺,且习得的学习方法远未成熟。针对多数高职院校学生而言,由于早期未能培育扎实的学习习惯,很多人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已放松对基础学科的追求。在适应高职高专教育环境时面临不小挑战,跟不上更自由、自主的大学学习节奏也显得较为困难。此外,这些学生在自我管理方面表现欠缺,旷课、缺勤情况频发,作业完成多依赖他人帮助,给学校的日常管理带来阻碍。纪律观念上,高职生一个显著的问题是对制度与规章的忽视。哪怕是面对老师们的不断告诫和学校的处罚,也仍旧有学生顽固不化,纪律问题屡禁炫动漫教坛回声 163 不止。这种对文化学习的忽视态度和不良的行为习惯相结合,对他们把握专业理论以及技能水平的提

7、升构成了严重障碍。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学生的认知能力显得尤为关键。这项能力涉及大脑处理、存储以及调取信息的过程,堪称完成各类任务的关键心理基础。然而,部分高职学生在认知能力上存在不足,这一缺陷让其在自我发展路径和对社会趋势的理解上感到迷茫。这种迷茫导致他们或是被家庭期望所左右,选择专业,或是随波逐流地投向热门领域,却往往对所学知识缺乏深度的认知与热情,也缺乏专业领域的职业认同和长期规划。他们很可能将在高职院校的学习仅仅当作是获取文凭的手段。这种对高职教育以及专业领域认识的不足进一步导致学习动力不振,学习态度消极,且忽略了职业素养与职业价值观对他们未来职业生涯的深远影响。高职生面临的心理困扰呈现出

8、多样性。这群学生在应试教育中可能曾经历过挫败,心理层面难免有所落差。尽管高职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个关键部分,然而仍有一些学生认为,相比其他教育形式,其社会认可度较低,就业前景较为黯淡,因而有时会萌生自卑感。随着步入大学,他们的自我认知开始不断成熟,面对的挑战也越加复杂,诸如专业兴趣探索、人际互动、情感发展、职业规划等问题亦逐一浮现。面对这些问题,一旦遭遇挫败,学生可能会感到迷茫,为心理健康埋下隐患。不仅如此,网络世界信息的泛滥,伴随着文化的碰撞和价值观的多样化,也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构成了影响。他们在信息筛选和分析判断上的能力尚未成熟,网络上五花八门的信息可能会对他们的心态造成不小的冲击,

9、从而给德育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二)德育教育理念落后众多高职学府将安全和稳定作为学生教育管理的核心,旨在创造一个安全的校园环境。鉴于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校在管理上面临挑战。由此,学校在各方面,包括学习、生活、安全以及网络等,投入了大量精力,诸如经常性的巡逻、夜查,加大安全教育和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以预防学生上当受骗或触犯法律。在这种管理哲学的驱使下,学院专注于攻克眼前的难题,视维护校园的日常运作和避免学生问题发生为关键目标,从而确立了安全稳定的基础。然而,此举可能导致对德育工作的相对轻视。在德育的实践中,教育合力尚未完全形成。责无旁贷地,教师需要同时传授科学文化和德育教学不仅将知识储备和专

10、业技巧分享给学生,还得着力于塑造学生的政治素质与道德观念,以及培育他们对未来职业的热忱及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在产学研结合的新格局下,承担德育任务的团队包括专职教师、班主任以及邀请自企业界的教授。可现状显示,三者之间的协同配合并不理想。一些专业教师对德育的内涵理解不深,常在课堂上侧重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德育的融合。其他一些教师则持见解认为,班主任作为学生日常管理者,应担纲德育的相关职责。因而,在上课时间以外,他们往往不过问学生的精神状态和个人发展,也缺乏与班主任的有效沟通,未能建立起在德育方面的协同教学机制。班主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负责学生德育和管理,在班会和谈心交流中付诸实践

11、。但是,这些传统的教育方法可能较为单一,偏向于灌输,貌似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群体的学习习性和心理需求,导致德育成效不尽如人意。随着产学研结合政策的不断推进,许多高等职业院校积极探索与企业的合作路径,其中一种做法是邀请行业专家进校授课。这些企业界的讲师通常更侧重于学生技术技能的提升,着眼于学生未来在岗位上的表现及其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收益。然而,这种趋势有时候可能导致开展德育教育的不足,甚至不小心会把急功近利和过度的消费文化等负面观念带入教室。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妨碍学生价值观念的正面建构,对院校在学生教育管理方面造成挑战。(三)师资力量薄弱面对教育改革的趋势,国家不断强调提升职业高校德育教育的重

12、要性。为此,各高等职业院校纷纷回应,着手深化德育领域的改革。尽管如此,在某些职业技术院校中,德育师资力量仍显不足。构筑一个全面而高效的德育师资队伍,应包涵专门负责德育课程的教师,也应拓展至辅导员、学生管理人员以及专业课程的教师。然而在师资资源受限的情况下,教师们在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时,往往难以兼顾教育计划、课堂设计及教学方法的革新。在许多情况下,过时的传统教学方式依旧占据主要地位,师生互动匮乏,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和实际状况。另一方面,从事学生事务的人员也因忙于日常行政工作而很少能提供深入的道德教导。专业课的教师多数认为德育责任应由学生工作部门承担,而自己则专注于教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在

13、职业成长和课程改革的忙碌中,德育的重要性时常被忽略。在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紧密结合的教育背景下,学生身处学院学习与企业实操的双重角色中,但企业实习过程中的德育教育却常受忽视。三、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院校提升德育质量的策略为了使德育工作更能契合实际,高职院校需构建完善的产教结合德育体系。通过融合行业需求进教育教学之中,德育工作便能更紧密地联系学生的切身需求。强化院校与产业界的协作,亦是此中要务。借此合作,德育的实施能更加符合产业发展的具体要求。与此同时,XUANDONGMAN教坛回声 164 学校可邀请企业中的劳动模范进课堂,以他们秉持的职业操守和工匠精神的亲身经历为蓝本,为学生们开展生动的讲座。这

14、种现实中的榜样能够帮助学生深化对职业的认识,激发他们对职业精神的追求,如忠诚、团结协作和社会贡献等价值观念,在年轻人心中埋下成长的起点,有效促进职业道德的形成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机构需着手革新德育教育的内容与手段,旨在连接学生真实生活与需求,增强德育的直接效用与成效。德育教学不应仅被限制在传统课堂的框架下。例如,德育不限于书本与讲台,而是应深入到社区服务与实际体验中。许多学校与社区联手开展合作项目,教师们可以结合专业知识,指导学生参与社区服务,亲身实践中培育品德,了解职场所需的素养,从而在动手操作中领悟职责与道德的重要性。同时,强化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应致力于提高教师团队的专

15、业素质和技能水平,确保德育教学的品质。构建校企协作机制,通过教师深入企业实习,亲自体验工匠的时代精神,提高其实操教学能力。还可以邀请社会上的道德典范和技艺大师担任客座教授,提升劳动教育的水平,利用其模范作用激励学生,培养传承工匠精神的后起之秀。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并加强德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这有利于使道德教育与学生的个性需求更紧密相连。对于德育工作来说,增进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在教育的过程中至关重要。融合产业实践与教学活动,产教融合开辟了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新途径。在这一背景下,教育者面对指导一个多样化学生群体的任务,需承认严密监管每位学生所做每个行动的不现实性。考虑到学生在实

16、际操作过程中经验不足,偶尔会出现失误,而这些失误往往需要承担一定成本。鉴于此情况,激发学生的责任心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核心。这种责任感可以使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更大的谨慎和投入,有效减少差错率。毕竟,只有那些有盈利前景的行业,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以“工程造价”专业教育为例,培养学生掌握经济管理和技术绘图等关键能力是迈向职业成功的前提。具体来说,在技术绘图方面,仅仅依赖想象来布局场地和确定构建尺寸是远远不够的;哪怕细微的差错,都可能给整个建设工程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决策的后果,并学会承担相应的责任,是帮助他们快速成熟的一种教育方式,虽然这可能显得比较严苛。

17、在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初学阶段,由于对专业操作流程还不熟练,学生可能会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但教育者的职责不只是施压,更在于提供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尽快提升专业技能并增强心理韧性。例如,在创建精确的建筑图纸时,准确的测量至关重要。一个简单的楼梯设计偏差便可能导致材料成本的不必要增加,以及不得不投入更多的钢材和混凝土。此外,保持楼梯宽度的一致性不仅影响建筑外观,还影响其功能性。教学中的这类实践环节不仅能让学生认识到个人行为对职业执行的重大影响,还有助于他们省视能否承担由错误决策带来的后果。这便是德育教育在产学结合模式下的具体实践,对于学生形成责任感是全方位且极其重要的。为了培育学生的创新才能,高职院

18、校应以行业需求为依据,打造实战训练平台,并深入分析合作项目的成效。通过更新课程体系及思维方式的系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路得以提升。采用产学研结合的模式,建成的实训中心不但对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产生影响,而且促进他们对创业的热情。举例来说,高校通过打造虚拟仿真实训环境,让学生在模拟的经营场景中,尝试管理资本、选择企业类型,从决策中学习。在这样的平台上,学生们以团队形式运作,分别扮演项目领导者、技术工程师或成本分析师等角色,进而锤炼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模拟企业运作的过程也有助于学生领导能力的养成。一位杰出的领袖能够全面考虑企业的整体效益,而不仅限于个人益处。由于领导与普通员工在思考模式上的区别,他们可

19、能会有不一致的见解。领导者应该着眼于通过提升工作业绩来增进员工的整体福祉,而员工可能更专注于自我利益。这样的思维差异强调了各自在组织中的不同角色。作为求职者,了解并掌握领导层的思考方式对于推行符合企业长远目标的改革至关重要。总的来看,此类实训活动的推行旨在激发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并且扩大他们的创新视野。提高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水平,是顺应国家社会经济升级转型的必要步骤,也是高职教育自身革新与成长的内在需求,更是对高职学子成长至关重要。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培育素质优良的劳动者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使命。在强调理论智识传授与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步,高职院校应深刻认识到教育融入产业发展趋势所带来的教学机遇与所面对的挑战。只有提高德育工作效能,将其植入人才培育的始终,职业院校方能成功塑造多才多艺的技能型人才。参考文献1 张丹娜.高职教学管理视域下的德育实践探究J.职教论苑.2023(28):149-152.2 刘力贺.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思政实践育人的创新探索 J.高教与成才研究.2023(19):9-12.作者简介:邬欣蔚(1990.7-),汉,籍贯:湖北武汉,职称:助教,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生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