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024/12 现代教学 学校发展本刊专稿【摘 要】本文提出了金山区“五育融合”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并总结了以系统谋划、机制迭代、特色发展、科研引领为抓手的“五育融合”课堂教学变革的行动策略,以此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教育力、表现力和生长力,开创了课堂教学新样态。【关键词】课堂教学变革 特征与策略“五育融合”视域下课堂教学变革的金山探索文/上海市金山区教育局德育发展中心 胡卫东“五育融合”育人理念是国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路径。上海市金山区聚焦育人方式变革,深入挖掘“五育融合”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形成了区域课堂教学变革的本土经验和行动路径,开创了课
2、堂教学新样态。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呼唤教学的深度变革。201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更加注重全面发展。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有机融合”。2023 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 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 强调,要“更新教育理念,转变育人方式,切实提高育人水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此背景下,“五育融合”已然成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实诉求,成为提升育人质量的重要路径之一。自 2018 年提出“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理念以来,金山教育始终坚持这一发展战略,聚焦育人方式变革,重视课堂教学的全面育人功能,以此破解“双
3、减”“双新”等新时代教育的挑战。一、“五育融合”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建构区域推进教学变革,涉及区域内的所有学校和教师。学校间、教师间的差异较大,因而要建构一个整体的思路架构。在“五育融合”课堂探索中,我区实验团队提出了“生成性路径”策略,即“五育融合”课堂没有一个统一、固定的操作模式,而是在教师领悟“五育融合”内涵,与学生互动、基于学校特色实践中构建的。基于此,我们聚焦立德树人关键点,以目标为核心,以“五育”为内容,以“关联”为主线,以“融合”为要旨,围绕目标、内容、方式、评价等教学基本要素,提出了以“特征”为标志的“五育融合”课堂范式,以此引导区域教师开展教学实践。1.彰显价值导向的教学目标教
4、学目标作为对教学发展方向的本质规定,是对有待转化为现实生命可能性的预期筹划。“五育融合”的教学变革首先发端于教学目标,其教学实质就是回归“人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要从“学生整体全面发展”视角建构起“五育”共生的教学目标,统整学生的知识学习、思维培养、能力发展、德行成长与人文浸润,实现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的融会贯通,明确教学实践的发展方向。2.拓展“五育”内涵的教学内容“五育融合”教学的前提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研究和各育元素的充分挖掘、协调、渗透、聚合和取舍。一要挖掘好教材中的“五育”元素。二是结合教学要求运用好学生、校园、地域等,创设“实物”“事件”“人物”“场景”等真实情境,建立课
5、堂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提供体验探究。在这个过程中,重点需要破除“五育”常识性窄化问题,从内涵、形式和层次拓宽“五育”的眼界和思维。例如,智育要打破学科知识教学与智育的简单对应,要关注学习力、思考力、批判力、表达力、判断力等能启迪学生的问题意识、批判思维、表达方式、逻辑思维等方面;体育要13现代教学 2024/12本刊专稿挖掘运动或动作技能之外的更为广阔的“身体之育”的内涵,诸如健康、身体安全、生命观等。3.形成融合特点的教学方式(1)体现诸育互育。“五育融合”首先强调的就是五育各自学科目标的实现。课堂教学“作为完成全面发展教育的途径,承载着五育的全面任务,而不是某一育的任务”。“五育融
6、合”的课堂教学应在尊重学科特性的基础上,通过五育在教学中的相互交汇、补充,发挥各育的互育、互促效应,以更好地达成学科教学目标,彰显学科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创设真实情境。“五育融合”的教学是知识性学习与实践性学习相协调的教学,既要重视间接经验的学习,更要创设理论联系实际的空间,联系学生当下和未来的生活设置或模拟真实性的学习情境,以整合性的教学实践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与知识、学科与学科、学校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了解知识的作用,体验发现的乐趣,获得精神的滋养,实现能力的提升,锤炼完整的人格。(3)把握学科关联。“五育融合”在各自学科目标实现的基础上,需要把握学科间的关
7、联、互惠与共效。每一门学科蕴涵的“五育”价值要素和内容并不相同,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绝不能依靠各育“单兵作战”,“五育”关联度的高低决定了五育的协同育人效应,进而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效果。因此,只有强化五育之间的彼此互动和整体联动,才能为教学活动中“五育融合”育人提供保障。各门学科教学要打破学科知识的壁垒,相互配合、相互合作、彼此支撑和相互影响。教师既要注意各门学科的独特性,又要把握学科间的关联点,挖掘各学科有机联系和相互贯通的契合点,共同服务于“育人”这一终极目标,以此形成学科间的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协同促进“五育融合”的实现。(4)拓展“主题”实践。新课标提出要深化教学改革,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
8、式、跨学科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加强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结构化。“五育融合”教学倡导在以任务、项目、主题为统领的教学中,调整和综合各学科的知识内容,在真实问题解决、学习形式合作、活动过程探究中寻求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综合能力发展,以及学会研究和实践创新。例如,金山区第二实验小学在四年级中开展了以“我们的桥”为主题的跨学科学习,围绕了解桥的文化和历史、桥的承重与结构、桥的构造与搭建等学习活动,构架了以探究学科为主,自然、语文、劳技、美术等学科为辅助的跨学科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互动沟通,一起解决问题,不仅培育了团队意识、责任意识、了解金山文化,还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表现出了坚持性、主
9、动性、专注、反思、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等优秀的学习品质。此外,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实地走访金山的古桥,锤炼了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还了解了古代桥结构的科学性、艺术性,并在设计自己的桥时开展艺术性思考。在制作桥的过程中,根据设计图,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动手制作、装饰和修改。4.实施融合发展的教学评价“五育融合”的教学评价是基于教学实践活动的价值判断和诊断、激励、调节教学的教育行为,指向学生的整体、全面发展。它要以“育人质量”为核心,将人的生命完善、内在生成、整体发展与教学目标、内容、过程、方式进行深度融合;要以发现不同素质间的内在关联、发现优势、培育个性以及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教师要创设能引发学生
10、真实表现的具体情境,以欣赏、激励性评价挖掘不同个体的潜力,促进个体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例如,上海市罗星中学等校就以“融通”为标准,探索了“五育融合”的课堂评价量表。在教师方面,教学目标设计立足学生整全发展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坚守学科立场,在教学情境、学习活动、问题链等方面以融合的视角统整设计;教学过程创设真实情境将“五育”要素有效融合,强化学科实践,将学科教学内容有机组成学习活动;教学方式以学为中心,以自主探究式、小组协作及启发式学习等活动形式组织教学;课堂评价善于利用“某育”元素激励、引导学生,以五育互育的视角开展评价;教学资源善于捕捉和整合五育互育、互促的教育资源。在学生方面,学生学习态度
11、端正且情绪饱满地投入课堂教学,有探究热情;培养善观察、巧记录,乐合作、能互助,敢表达、展长处的学习习惯以及勇于实践、敢于质疑、思维积极的学习品质。二、“五育融合”课堂教学变革的行动策略区域教育教学改革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其改革价值目标的实现要借助一定的改革实践策略。我们结合区域教育改革的理论分析及区域实验“五育融合”的发展情况,在系统谋划、机制迭代、特色发展、科研引领等方面形成了行动策略,有效推动了区域“五育融合”课堂教学的变革。1.“系统化”发展战略的导向区域教育改革具备了属于自己的教育主张,必142024/12 现代教学 本刊专稿须加强整体设计,才有可能使区域教育改革向纵深突破。“五育融合
12、”是金山教育在与时代发展脉搏同频共振中“生长”出来的,它是一项探索教育本质、寻求核心突破的教育变革,需要从战略高度把握本质与全局,全面引动、系统推进区域教育改革创新。几年来,围绕“五育融合”发展战略,金山教育与华东师大基教所开展合作共建,先后出台了 金山区关于进一步深化“五育融合”的实施意见 金山区“五育融合”发展行动纲要,并将“五育融合 金山路径探索与实践”纳入 金山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了探索“五育融合”区域新样态,形成了“金山路径”的发展愿景,确立了以“五育融合”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和行动指南,为新时期金山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2.“联动式”机制迭代的推动区域教育
13、改革需要制度创新,才能激发其活力。“五育融合”课堂的探索是一个新命题,要有全新的教育理念、逻辑与框架重构课堂教学。我们以机制“联动”“迭代”为核心,推动“五育融合”课堂的发展。首先,建立四“轴”联动机制,即华东师大基教所专家团队“方向引领、理论指导”,行政部门“整体设计、政策保障”,业务部门“组织协调、专业支持”,学校和教师“落实措施、变革实践”。其次,组织开展系列培训。近三年共组织开展了二十多场系列专题培训。再次,落实种子计划。组建种子基地、种子校长、种子教师、种子家长,形成共学、共谋、共建、共享的教研机制。最后,开展种子行动,以课例研究为抓手,通过备课、说课、上课、评课、写课等流程及“课堂
14、试验教研反思重建课堂”等策略,在教材解读、学情研究、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方法探索、教学评价设计等关键环节,落实“五育融合”理念,形成教学设计框架、评价与指导要点。随着区域“五育融合”课堂探索的深入,学校校本教研机制不断创新,出现了“教研共同体”“学科融合体”“班研体”等主题式教研模式。3.“多元化”特色发展的突破 区域教育改革要求学校围绕发展主题,结合自身发展实际,突出亮点,凸显特色,立体化、多元化、有差异地推进。在第一轮教育改革中,我们采用了“种子学校实验,准种子学校操作,非种子学校推广”等有总有分的协同推进方式。在课程建设中,基于学校基础先后开发了多种建设路径。一是“一育引领,诸育融合”,即
15、围绕“某育”进行系统架构,如山阳中学的“艺术育人”、亭林中学的“以体育人”、兴塔小学的“以球育人”等。二是“资源引领,诸育融合”,即以学校(地域)资源为载体系统建构,如金卫中学的“海防教育”、上海师大二附中的“生态科技教育”、干巷学校的“银杏文化”等。三是“理念引领,诸育融合”,即通过对办学理念内涵梳理系统建构,如罗星中学围绕“点亮每一颗未来之星”办学理念,构建起“星馨(德育)、星睿(智育)、星跃(体育)、星艺(美育)、星动(劳育)”五星课程。在课堂教学探索中,还先后涌现出了山阳中学的“艺术化课堂”、兴塔小学的“具身体验式”、上海师大二附中的“问题导引式”等具有“五育融合”特质的校本范式。4.
16、“靶向式”科研实践的引领金山教育注重以强化科研催生发展动力,在探索的各个阶段坚持以行动研究破解实践难题。第一阶段以“项目”探索进行,开展了“1+6+X”(“1”指综合性项目,“6”指领域项目,“X”指跨领域项目)项目的申报与研究。第二阶段以“龙头课题”带动进行,建立以上海市哲社课题“融合育人 范式构建与区域实践变革”为核心的课题群,着力对“一育引领,诸育融合”“教材教学”“实践活动”“学习空间”四大范式开展研究,为区域深度推进“五育融合”育人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路径。第三阶段以“大课题、小课题”联动推进,开展问题调研,发布了 金山区“五育融合”课题指南,从学校治理、课程建设、课堂教学、队伍建设
17、、资源整合、教育评价等领域推出了四十多个攻关项目,将研究的触角延伸到学校教育教学及治理的各个环节,引导学校、教师解决实践中的小问题、新问题,在“靶向式”研究中破题前行。“五育融合”视域下的课堂教学变革,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教育力、表现力和生长力,开创了课堂教学新样态。面向未来,金山教育将不断梳理总结“五育融合”推动区域课堂教学变革的本土经验和行动路径,紧紧把握教学变革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在新的教育征程中砥砺前行,为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贡献“金山智慧”和“金山力量”。参考文献:1 李政涛,文娟.“五育融合”与新时代“教育新体系”的构建 J.中国电化教育,2020(3).2 魏善春.基于五育融合的课堂教学重构:样态、理念与实施 J.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2021(3).(本文编辑:杨晓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