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随笔XIBUJIAOYUYANJIU/西部教育研究74一尧欧阳修在散文路上对韩愈的一脉相承古典散文一直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其历经了三大变革时代:质胜于文的先秦古文,铿锵强韵的魏晋骈文以及文质兼美的唐宋散文。于这风雨历程中,韩愈与欧阳修二人皆起到了推动性的关键作用。故而苏轼不但肯定韩愈“文起八代之衰”的无可撼动地位,同时还极赞“欧阳子,今之韩愈也”的举世无双盛誉。欧文的创作,直接取法于韩。欧阳修曾言:“韩氏之文之道,万世所共尊,天下所共传而有也。”如果说,韩文如纵横沟壑,气象万千,那么欧文则如幽咽泉间,赏心怡人。欧阳修虽继承了韩愈的创作衣钵,但并非是亦步亦趋的简单复制。毕竟,一方
2、水土养一方人。根植于自先秦就延伸下来的中国南方文化体系的欧阳修,不论何种思想渗透至其精神世界,“其文化情境的南方底层老庄屈宋,稳固不变”。二尧以文显野道冶炼风骨韩愈“文以载道”的思想横贯其一生,欧阳修于散文创作中亦十分重视形式与技巧的有机融合。欲彰显深邃的思想与高尚的情操,上佳的表达载体必不可少。正如其所言:“古人之学者并非一家,其为道虽同,言语文章未尝相似。”不仅“以道成文,还追求以文显道,炼就自己独有的风骨”。欧阳修所处的时代,是积贫积弱、危机四伏的北宋王朝。在这样特殊的社会背景下,他对儒家经典的核心之“道”作了世俗化、实际化的解释。他在与张秀才第二书 中指出:尚书 所讲的尧舜禹之“道”,
3、不过是“亲九族,平百姓,忧水患”;孟子所反复提倡的“道”,“不过于教人树桑麻,畜鸡豚,以谓养生送死为王道之本其事乃世人之易知而近者,盖切于事实而已”。只有将理论付诸实践,才能助推前进。欧阳修为了实践其自我理解的独特之“道”,与张秀才第二书 中依旧有明示:“君子之于学也,务为道。为道必求知古,知古明道,而后履之以身,施之于事,而又见于文章而发之,以信后世。”可见,指导思想即是欧阳修所谓之“道”,更是其毕生追求的崇高目标。理论阐释之“明道”与行动实践之“为道”则是其终身职志,指引他一生的作文与做人。因为它所理解的“道”是“切于事实”“本于人情”的。同时,欧阳修在散文写作中,真正解决了“文”与“道”
4、的关系,他所确立的写作原则是文道并重、道先文后。他重于实践,反对以无形为至道。将儒家之道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并且专注于作家的道德修养。再如其 与张秀才第二书 所言:“古人欧阳修散文管窥文/杨梦竹教师随笔XIBUJIAOYUYANJIU西部教育研究/75之于学也,讲之深而信之笃,其充于中者足,而后发乎外者大以光。”这无疑冲破了传统道统的束缚,树立了一身与世俗污浊相对立的浩然正气。“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欧阳修于其名篇 秋声赋 中很巧妙地彰显了其隐逸之“道”。“人为动物,惟物之灵”,欧阳修感叹人是动物中最有灵性的,然易感于万物而耗尽心神,故而何苦去勉强自己去“思其力之所不及”呢?一片万物萧
5、索图之景,于结尾处复由秋物之凋零而联想到人事伤怀对人身的损伤,这无疑是对生命的感怀,具有普遍的人生意义。由此可见,欧阳修的散文追求的是以“道”成文抒己怀,或感悟人生,或怀叹人情。用自己所理解的独到之“道”,抒写下一个大写之“道”,炼就一身独有的“道”之风骨。三尧诗意醇浓的诗歌气质诗意之唯美恒久来令多少文人墨客、少年妙女如痴如醉,而中国古典散文发展到欧阳修手里,无疑充满了浓浓诗情,烈烈幽意。“它虽然没有采取诗歌的形式,却有诗歌的境界,诗歌的气质”。刘熙载说:“欧阳公几于史公之洁,而幽情雅韵,得骚人之旨为多。”这“骚人”,就是“诗人”。欧阳修的散文大都透着隽永迷人的诗歌韵味,宛如一曲咏叹调,读毕余
6、音绕梁,不绝于耳。诗化抒情的文字读来朗朗上口,闻起悦耳动听,极具声韵之美。虽然诗歌在平仄押韵上要求严工谨言,但散文的诗化则灵活松快许多。欧文富有散文诗的韵律,甚至他的有些散文可以拿来当诗读:“园之广百亩,而流水横其前,清池浸其右,高台起其北。”“前”“右”和“北”的运用,有异曲同工之妙。若是再去掉“而”字,观其相间的平仄与工整的字句,这简直就是一首五言古体诗。朱子有云:“欧公不尽说,含蓄无尽。”由此便知欧阳修散文醇浓的诗歌气质与其行文之含蓄蕴藉息息相关。岘山亭记 就是欧文中婉转吞吐的代表作,此碑记是应襄阳知府史中辉之请而作。欧阳修一向鄙夷抗拒趋时邀誉,故而文章一面肯定羊祜、杜预“垂于不朽”的丰
7、功伟绩,一面又对他们的“汲汲于后世之名”发出自己“自待者厚”的讥讽之评。他并不点破之,而是以叹惋的讥评之语作微言感怀,且饱含劝勉激励之意。特别是对杜预的“纪功于二石”,婉言“不知有时而磨灭”。因此,文章言“欲纪其事于石,以与叔子、元凯之名并传于久远”,是希望史中辉关心政事,有所建树。另外,这篇诗化散文略写的是岘山的自然环境,详写的是由岘山这一名胜所油然而生的感怀之情,是众碑记文中匠心独运的上佳之作。值得一提的是,成语“流风遗韵”便是出自该文,足现前代流传给后世的风雅韵事。难怪姚鼐评述说:“欧公此文神韵缥缈,如所谓吸风吹露、蝉蜕尘瓂者,绝世之文也。”总之,诗歌气质常现于欧文之中。相对于前人,其文的抒情成分增添了。将本该渗透于诗歌里的生命感怀灌注在了散文中,于俯仰之间,使得散文亦收获了诗化的意境与别样的审美。四尧结语欧阳修散文的以文显“道”与诗歌气质,改变了文坛一直以来的板涩陋弊,输入了一股婉转简易的清新之风。散文的“道”化与诗化并没有稀释散文,而是汲取营养于“道”和诗之中,为散文充足了内涵,加厚了深度。作为一位文坛巨匠,欧阳修的散文魅力绝不仅仅局限于此,不但影响了同时代的其他文人,更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学事业都有着深远的、不可磨灭的光辉影响。渊作者单位院西安市航天城第一中学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