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相关小学生近视眼调查研究汇报
一 问题提出
据调查中国现有盲人500多万,低视力人近千万,尤其是在儿童及青少年当中,患病率极高。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最新数据表明,中国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为22.8%,中学生为55.2%,高中生为70.3%。为何会有这么多人近视?仅仅是不良用眼习惯造成吗?近视,和年纪相关系吗?
二、调查方法:
1.查阅相关书籍并调查问询同学,了解近视关键原因。
2..经过多个路径,了解近视可能会引发并发症。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四、结论
(1)近视关键原因:
1 看电视距离太近;
2 看电视时间太长;
3 所看电视画面浓度太深;
4 写作业时姿势不正确 ;
5 在光线太强阳光下看书 ;
6 在光线太弱光下看书;
7 长时间坐在电脑、电视前;
8 不合理饮食;
9 在车厢里看书
10 遗传原因
11 不认真做眼保健操
(2)在这里我想给大家提出几点提议 :
1看书时作姿要端正,读书或写字时做到“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书桌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2不要在坐车或行走时候看书,也不要躺下看书。(三)天天坚持做两次眼保健操。
3天天坚持做两次眼保健操。
4尽可能少上网或看其它辐射性强东西。注意作息时间安排,不能让眼睛长久处于疲惫状态。
为有效预防近视等眼病:一要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合理饮食,锻炼身体,保障身心健康;二要纠正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用眼卫生;三要定时到眼科医院检验眼睛,尤其是高度近视眼患者,立即发觉眼病,方便早发觉、早诊疗。眼睛是心灵窗户,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它!
一、
二、 小学生寒假调查汇报
三、 1、我们居住小区文化场所太少,学校或小区组织活动几乎没有,所以我们大多数同学除了做作业、看书外,就是看电视,不少同学看电视一次长达4小时。电视看多了,会影响我们视力,还会影响学习。我们当中所参与社会活动,类型单一,不丰富,且全部是父母单位组织。我们期望社会各界能关注我们青少年成长,为我们提供健康文化、娱乐场所,丰富我们生活,也提议同学们少看电视,能合理地安排生活。
四、 2、我们还发觉很多家庭电脑还没连接上互联网,原因是家长不放心让我们上网,怕我们上不健康网站。我们全部知道家长是为我们着想,可家长有没想到,现在是信息社会,知识瞬息万变,老师常常让我们搜集资料,网上能为我们提供大量详实知识,帮助我们愈加好地学习。我期望学校能向我们家长宣传上网好处,向家长宣传我们全部在“争做网络文明小使者”,向家长宣传在家用电脑装上过滤网。从统计结果可得悉,我们同学上网全部是搜索信息,偶然玩玩游戏而已,家长请您放心,我们能管好自己。
五、 3、电影《哈利·波特和魔法石》上映,引发轰动,不要说我们小学生喜爱看,就是大大家全部争取去看。适合我们看电影、电视实在太少了,期望文艺界叔叔、阿姨们多拍摄部分像《哈利·波特和魔法石》影视。
六、 4、最终,我们期望同学们下个假期能更合理安排自己生活,使假期生活过得愈加充实、有意义。
七、 小学生调查汇报精品范文
调查汇报
在我们学习过程中,是不是碰到部分题,一错再错,一直不会做?像这种问题应该用错题集,来帮你。第一能够加深对这道题印象,能够愈加轻易做。第二能够在脑子里把它们过滤一次,将不会做题一次弄懂…...这是一个数学学习方法。那么,在课堂上有多少同学会这么做呢?
喜爱用错题集同学占不喜爱用错题集同学占百分之二十三百分之七十七
大多数同学不喜爱用错题本原因是:认为很麻烦,有部分同学甚至还说错了就错了没什么大不了,下次做好就行了,没必需。其实错题集是最好一个学习方法,这种事就应该小题大做,不能认为没必需。 我提议应该这么做:
将全部错题分类整理,分清错误原因:概念模糊类、粗心大意类、、图型类、新概念类、等等,并将各题注明属于某一页某一节,这么分类优点在于既能按错因查找,又能按各章节易错知识点查找,给以后复习带来简便,另外也简化了“错题集”,整理时同一类型问题可只统计经典问题,不一定每个错题全部记。
老师试卷评讲时,要注意老师对错题分析讲解,思绪突破方法、解题技巧、及小结等等。并在该错题一边注释,写出自己思维过程。
小学生早餐调查汇报
早饭其实很简单:一杯牛奶、几片面包、几片水果……。这么,就能让你一早晨不忍饥挨饿、疲惫不堪,可是,在我们班上,有很多同学早餐质量不能得到确保。
比如:有部分家长是因为工作太忙或其它原因,不能为自己孩子做早饭;有家长则是天天给自己孩子做早餐。对此,我对几位同学家长进行了问询,家长对相关孩子早餐问题见解和见解以下:(一)、做家长见解:
1、孩子正处于长身体阶段,应该多补充部分营养,所以,早餐是一定要吃。
2、假如不吃早餐,早晨,孩子就会感到很疲惫。我有时候早上起晚了,吃不饱,一早晨全部会感到很饿,感到很乏力。
(二)、不做家长见解:
1、大多数家长持漠不关心、满不在意态度。认为早餐是很微不足道,吃不吃无所谓。
2、一小部分家长提出应该关心,不过,因为种种其它原所以疏忽了这一步骤。
3、还有家长提出要立即改善。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不吃早餐人占少数,那么——你就错了。
经过调查,在我们五年级(5)班上,一共有33名同学,有一部分人早餐不够科学。其中,吃一共有16人,在家或在小摊上吃各有8人,吃均以包子面包、牛奶、鸡蛋为主。不吃有17人。具体情况以下:
由此可见,在众多同学当中,不吃早饭竟然占到了全班多二分之一!这是家长偶然一次忘了吗?根本不是,那是家长压根儿就没有在意这件事情。而在吃早饭同学中,在小摊上吃得又占到了二分之一。大家要知道,小摊上东西大部分全部是极其不卫生,吃了对人体不仅没有好处,还会造成危害。日复一日地吃,一不留神恐怕就会染上疾病。
据资料显示:根据中国学生每日膳食营养素供给量基础要求,通常早餐食谱中多种营养素含量应占全天供给量30%左右。而我们(青少年)现在正处于长身体时期,所以,早餐必需要吃部分有营养食品。
根据“五谷搭配、粗细搭配、荤素搭配、多样搭配”这么基础标准,我们应该做到尽可能使营养早餐达成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要求。
经日本教授研究发觉:假如平均下来,一餐约占三分之一热量。早餐是高热量,在吃完以后,燃烧脂肪速度就会降低,再配合低热量午、晚餐,脂肪就不轻易囤积。而早餐不吃或吃得太简单人,根本无法提供足够热量和营养,精神也会比较差;等到午、晚餐时间,脂肪消耗能力变差,而又吃进高热量食物,结果是吃进热量比消耗热量多。早饭是大家在午前进行活动、提升效率关键能源。假如没有吃好早饭,摄取营养不够充足,就会使人无精打采,注意力难以集中。
另外,我要提醒大家是:大家一定要全部吃早餐。营养早餐中应该由粥面类、面点类、冷菜类这三部分组成,在餐后加一、二份瓜果以补充部分身体所需要维生素。
最终,我祝全天下全部儿童们全部能够幸福、愉快、健康地成长!
小学生保护眼睛调查汇报
关键词:保护、健康、眼睛
课题产生:在我们学校里有一千多名学生,而其中占有近视学生有一百多名。从表面上看,每个学生天天全部在做眼保健操,但近视人数有这么多,实际上大家是否有养成珍惜眼睛好习惯呢?在校园里,大家做眼保健操,上课也有老师提醒正确用眼方法, 但离开了学校,不珍惜眼睛坏习惯就来了。这些现象说明了大家对保护眼睛习惯认识还是很模糊,没能真正意识到保护眼睛真正目标和作用。为了使大家掌握用眼卫生知识,引导大家关注本身用眼习惯,增强每个人珍惜眼睛意识。所以我们开展眼睛情况调查研究,从身边全部存在问题入手,经过分析和讨论,加强每个人对保护眼睛知识了解,提升大家提出问题和处理问题能力。
一、确立调查着眼点
我们调查组经过商议讨论,确立了以下调查着眼点,并分工合作进行调查:
1、以校内班级为单位,了解各年级段学生保护眼睛情况。
2、了解造成近视原因和给同学生活、学习带来不便。
二、调查过程:
(一)了解各年级段学生保护眼睛情况。
(1)问卷调查:
我们拿了100份调查问卷,分别对一至六年级同学进行调查,调查问卷以下:
年级
1、患有近视吗?程度怎样?( )
A、完全没有近视( 65 ) B、150度以下( 12 )
C、150度——250度(9) D、250度以上 (4)
2、你平时会歪着头看书吗?( )
A、有( 16) B、偶然(42) C、 没有(42)
3、你平时会长时间看书、看电视、上网吗?( )
A、会(25) B、偶然(33) C、(42)
4、你会在什么地方看书?
A、在光线过暗地方看书。(11)
B在光线充足地方看书。(76)
C什么地方全部能够看书。(13)
5、你写字姿势怎么样?
A低下头趴在桌子上写字。(26)
B保持正确写字姿势写字。(49)
C、两种情况也有。 (25)
6、你眼睛疲惫时是否有注意休息?
A、有(62) B、偶然 (31) C、没有 (7)
7、你是否常常见视力表或到相关医疗及护眼机构检测视力吗?
A、是(4) B、偶然 (6) C、 (90)
8、你常常看电视吗?
A、常常 (72) B、极少 (28) C、 (0)
9、你眼睛是否常常认为干涩?
A、是 ( 3) B、偶然 (33) C、不是 (64)
10、你看远处物体时,会常常皱眉眯眼吗?
A、会(11) B、偶然 (24) C、 不会 (65)
11、你在校是否会认真做眼保健操吗?
A、 什么时候也会 (28) B、在老师看管下会(61)
B、不会 (11)
12、你会在家做眼保健操吗?
A、会(1) B、 不会 (99)
13、你曾经是试过用手揉眼睛吗?
A、常常(16) B、偶然 (58) C、 (26)
(我们发出100份调查问卷,回收100份调查问卷。)
(2)访问:
我们组还访问了每十二个月级一班班主任,了解该班学生视力情况。访问后,我们对统计结果进行汇总,调查表统计表以下:先锋小学各年级一班学生视力情况统计表
班级 总人数 视力情况 近视率
1.0及以上 0.8--1.0 0.5--0.7 0.5以下
一(1) 52 50 1 0 1 3.8%
二(1) 50 46 3 1 0 8%
三(1) 59 53 4 1 1 10.2%
四(1) 54 43 6 5 0 20.4%
五(1) 67 49 5 9 4 26.8%
六(1) 52 33 10 4 5 36.5%
(二)了解造成近视原因和给同学生活、学习带来不便。
我们走访了学校和部分家庭,采访了很多学生、家长。大家认识到,眼睛是我们应该相互关心、相互珍惜、相互照料。可有同学根本不把保护眼睛放在心上,凡事只顾自己。下看:
1、小红是个“小书迷”,爱读课外书,增加知识本是件好事,可她回家写完作业总是躺在床上看书,把母亲批评看成耳边风。
2、这个男生最喜爱看电视。放学回到家,马马虎虎写完作业,赶快坐到电视机前。吃过晚饭,她又坐在电视机前,而且离电视机很近。不管是少儿节目还是电视连续剧,她全部要看。
3、这两个女同学对眼睛态度也不好。你们瞧,她俩边走路边看书,磨磨蹭蹭,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到家。
4、小丽是个勤奋好学孩子,学生成绩很棒。可就是写字姿势不正确,不仅身体坐不端正,握笔姿势也不正确,连作业本全部是斜着放。老师和同学提醒后纠正过来,但一会就忘了。
因为部分同学平时不注意眼睛保护,慢慢地全部成了近视眼,无奈地和眼镜为伴,小小鼻梁上架着一副沉重眼镜,既累又难看,还给自己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很多不便。
学生甲说:一次打篮球,眼镜给摔坏了,我拿着球错传给对方球员。
学生丙说:以前老师写在黑板上习题,我不是看错了数字,就是遗漏了小数点,常常犯错。我只好跟老师打个招呼,蹲在黑板前做习题。现在我戴上了眼镜,可苦了我鼻子和耳朵罗!
学生丁说:冬天是我最苦恼时候,因为一碰到热气,眼镜片上就模糊一片。多难受啊!
三、分析调查结果
1、 讨论汇报
调查统计结果出来了,我们组对统计调查结果进行讨论分析。
(1)低年级同学用眼习惯比很好,近视人数也比较少,这可能是她们比较听老师话,但她们保护眼睛意识并不是很清楚。
(2)从低、中、高三个年级段来看,近视人数呈上升趋势。
3、总来说,产生近视原因很多,有先天遗传,也有后天造成。青少年眼睛近视,绝大多数是用眼卫生习惯不好,造成假性近视。假如不能立即诊疗,不良用眼习惯得不到纠正,就会发展成为真性近视。
2、 查阅资料分析:
(1)因为小学生手臂小肌肉群不发达,在写字时,为了握稳笔,喜爱握住笔下端。这么写字时,手挡住了视线,影响眼睛观察笔划。为了看清笔划,小学生写字时不得不歪着头从侧面去看。长久下去,视力就会下降,而且会影响骨骼正常发育。
(2)小学生眼球晶状体弹性大,对环境光线改变和观察对象距离改变而引发视觉调整机能较强。但小学生眼部睫状肌又很纤弱,极易疲惫,又会使调整机能减弱,造成近视。走路时,在晃动车厢里看书,书和眼距离在不停改变。为了看清书本上字,必需不停调整晶状体睫状肌。长时间处于高度担心状态,轻易使睫状肌疲惫而失去调整机能,造成近视。
(3)在阳光下看书写字时,调整瞳孔括约肌处于长久担心状态,再加上过强光线对视网膜有损伤而影响视力。在过弱光线下看书写字时,为了看清字,除瞳孔扩大肌放大外,眼凑近书本,使睫状肌也处于担心情况,常常下去,会使调整机能减弱而造成近视。
(4)躺着看书,歪着头看书,因为位置改变,也会使眼肌肉疲惫。假如眼睛长久处于疲惫状态,视力就会下降,造成近视。
四、我们提议
我们经过这次调查,全部认为学生中“近视眼”人数在不停增加,严重地影响了大家正常工作和学习。保护眼睛不仅仅是眼科教授研究问题,已逐步成为家庭、学校、卫生部门乃至全社会必需共同关注焦点。我们提议:
1、 每十二个月6月9日是“爱眼日”。提议卫生部门搞部分“爱眼、护眼”活动,引
起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关注。
2、学校加大保护眼睛宣传力度,如播放同学们中出现不良用眼习惯,让大家从镜头中进行反思;邀请杨校医从科学角度进行分析,提升大家认识。请用眼卫生习惯好同学到十二个月级去现身说法。
3、提议老师们在培养学生良好用眼习惯上,做得更实在些,保护眼睛从娃娃抓起。
4、呼吁同学们听从老师、家长正确教导,珍惜眼睛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若得了近视,赶快进行诊疗、矫正。大家牢切记住“ 三个一”和“六不要”,天天坚持认真做好两次眼保健操,动作要正确到位。
相关小学生习惯问题调查汇报
作者:李兴德
提要:十二个月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良好习惯养成
对一个人成长有着主动作用。经过对三所学校观察,我们不难发觉学校养成教育对小学生成长关键性。经过对第三所学校深入调查,我们对小学生习惯问题有了深入思索。
关键词:养成 意识 引导 纠正
此时,当我写下这一个题目,我不由想起了一个小说。在西方一个国家,一群中国游客在一处著名景点游玩,忽然一个游客惊奇地发觉,在公园一个花园边,清楚地用汉字写着:请勿随地吐痰!毕竟是在异国,在一个完全陌生环境里,忽然看到自己国家文字和语言,大家全部感到亲切,不由赞叹人家西方国家就是尊重人权,担心我们中国人不懂外文,特意用中国汉字给标注。然而,以后在提及此事时,熟悉情况当地中国好友告诉了她们真相,原来来到这里西方游客全部挺文明,只有部分中国游客出现了随地吐痰现象,所以,在这个国家很多景点全部有类似汉字标注。众人不禁尴尬无语。
其实这就是一个人习惯问题。在我们不经意间,在我们举手投足之间流露出习惯,在一些时候竟然影响到了我们一个民族尊严和形象。
俗话说,十二个月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童年时代作为人生开端,无疑含有特殊关键意义,此时养成习惯足以影响一个人以后生活。那么在我们小学校园里同学们习惯问题又怎样呢?我就此走访了部分学校,让我们来看这么一组镜头:
镜头一:在某校某班教室,一个同学在吃完一袋方便面以后,很随意地就把包装袋扔到了地上。其它同学也熟视无睹。逐步地,伴随很多这么举动,教室里四处是口袋,四处是废纸。
镜头二:在某校大门口,上课铃立即打响。可能是该校校长对学校环境有所警惕,派出了学生代表和值勤老师在学校入口处加强了学生携带有包装食品检验,门外拦住了很多狼吞虎咽小学生,她们正努力争取在上课之前把食物消亡掉,而有同学则躲到了暗处悄悄地把包装品藏进书包,浑水摸鱼进了学校。
镜头三:另一个学校,还是学校大门口,多个少先队员和值勤老师例行地值着班,小学生一个个有序地进入了学校。操场上看不到一张纸屑,楼道里看不到一点痰迹,一切显得清新自然。走进校园,随地可见垃圾箱装着点点碎屑,极大方便了同学们。
这是笔者在三个不一样早晨,在三个不一样校园看到不一样镜头,经过这一组镜头我们不难看出,在第一个学校里,同学们未能注意到自己行为,养成了不讲卫生乱扔果皮纸屑习惯,忽略了这么习惯给自己和她人带来危害;而第二个学校里,我们能够看到老师和学校领导对环境有了一定警惕,也采取了一定方法,但因为学生自觉性不高,且未能在习惯上养成,从而造成了学生被动处理环境问题不自觉现象;第三个学校就应该有了一定意识基础,从小学生有序进入学校,校园里洁净舒适,我们能够看出,环境意识已在小学生心中扎下了根,她们已经养成了良好行为习惯。
在我这次调查中,我有幸得到了镜头三学校领导接待,于是我便向这位领导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作为一名小学校长,你认为小学阶段对人一生有什么样影响?这位校长告诉我,作为人生起点,小课时代多种态度和习惯养成对一个人以后成长有着极其关键作用,所以,她提倡在小学阶段就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端正学习态度,这么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其实,这位校长见解在很大程度上应和了很多教授学者意见,这些教授学者们提出了在小学阶段就开始重视学生养成教育。顾名思义,养成教育就是让学生从点点滴滴做起,在一言一行中养成良好习惯。那么我们镜头之三学校里,孩子们习惯又是怎样养成呢?我在取得该校领导同意后,对该校学生做了以下问卷调查:
1、 你怎样看待习惯养成问题?
2、 你认为学校教育在你习惯养成中占有什么样地位?
3、 你良好习惯养成在你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此次我共分发了100份问卷,收回有效答卷87份,其中大部分在回复第一、三题对习惯养成见解及作用时全部作了以下回复:一个人从小就应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良好行为习惯对一个人成长有着极其关键作用,假如一个人在小时候陋习恶习成堆,那么等到长大后才去纠正就很困难了。而在回复第二个问题时,学生们全部认可学校在她们习惯养成方面,并没有给她们施加强制性压力,而是以教育为关键手段,把养成教育贯穿在教学各个步骤,让学生在意识上对习惯养成有着主动正确认识。其实我们不难看出,这就是镜头二学校和镜头三学校中学生不一样之处。
在这个学校采访时,恰逢该校举行十二个月一度中青年老师大奖赛,我也借机旁听了几位老师教学课案,而这些课赛,每一堂课留给我深刻印象全部是在老师教学活动中,老师重视不只是教会学生知识,而更贯穿着学生能力习惯养成。其中有一堂课是二年级语文课,老师在让学生读课文之前,先让学生背诵了一首相关正确阅读姿势儿歌,提醒学生在朗诵时,应该坐端正,手离书本要有一定距离。我相信经过这种长时间乐此不疲教育和意识灌输,小学生们肯定会形成正确读书姿势,从而形成一个良好习惯。
针对以上调查中经验和不足,笔者谨以探讨角度来谈谈学校对小学生习惯养成方法和意义。
首先,我们来看看学校教育对小学生习惯养成意义。
有一句俗言,说是马看蹄人看小,大致上说就是从马蹄子就能够看出马优劣;从一个人小时候,就能够预知一个人未来。那么这是怎样一个预知呢?其实,这也是一个基于个人习惯养成推理。一个人,假如在小时候就养成了偷偷摸摸习惯,那么长大后就极难成为对社会有用人。这即使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片面性和偏激性,但也透露出了青少年时代在人成长过程中有着极其关键作用。
我们能够来看一看在科学上有一定成就人物们,爱因斯坦从小总爱问为何,以后她盯着从树上落下苹果,发觉了万有引力,成为了著名科学家;爱迪生从小就爱捣鼓小玩意儿,以后她拥有了1000多项发明,为人类进步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这么例子举不胜举。其实,我们每个人全部从小自觉不自觉地养成了部分习惯,关键是我们并没有很好地去发掘我们习惯中优异部分,更没有很好地摈弃我们习惯中那些糟粕部分。而这在很大程度上需要老师引导和教育。
那么我们就应该来关注学校教育对小学生习惯养成作用和应该采取手段了。
在我们镜头一学校里,不容忽略是,老师和同学对部分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缺乏重视,她们不在意满教室纸屑,更不注意自己一举一动给自己带来不便和危害。这是一个极不正常情况,她们对此种习惯已经习认为常,这是一个可怕漠然和熟视无睹!我们不妨提议该校领导多到班级里走一走,方便发觉问题,并立即地采取合适方法,加强管理,可能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还有一定补救意义。其实,小学生可塑性还是比较强,只要你合适地加以引导,她们就会“改邪归正”。对于小学生来说,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你可能用不着刻意地去灌输什么,你只要对那些好习惯进行表彰,要不了多久,其它同学也就自然会去模拟她们,这就是楷模力量!
当然这只是针对小学生不良习惯纠正,而对于小学生中那些良好习惯,我们则应该采取激励手段,让她们愈加好地发挥这些优势。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有伯乐识千里马慧眼,我们要善于从小学生平时点点滴滴中发掘她们闪光地方。可能我们平时会说,某某同学热爱劳动,某某同学做事认真等等,但我们常常会忽略对她们这些习惯引导和拓展,我们往往只停留在赞许表层。其实习惯在一些时候并不是单一,她们常常能够触类旁通,能够把这个好习惯引申到其它领域,而这一点是我们老师应该努力。
当然,可能有好习惯并不是我们老师愿意面正确,比如,总爱钻牛角尖学生,总爱问为何孩子,有时候会给我们造成难堪。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应该拥有一颗包容心,别责备孩子,正确地引导她们!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摈弃不良习惯,养成良好习惯,对人一生有着关键意义。
小学生零花钱调查汇报
义乌市试验小学(505)班 胡程浩
一,问题提出
放学了,同学们背着书包向校门口走出去。看见了校门口小摊,一拥而上挤进店,真是小三层外三层。有人习惯了很多零食,有习惯了玩具,有人买了很多文具。高年级同学口袋里钱满满,东西也有很多。
她们零用钱到底有多少?是谁给她们?她们怎么用?家长拿那么钱给自己孩子,是对还是错?小学生拥有零花钱到底有没有好处?于是,我们就开展了这期小学生零花钱调查。
二,调查对象
进行此次调查时,我把调查对象确定在高段年级学生,因为她们伴随年纪增高,父母给钱也越来越多。她们有了自己支配零花钱。我选择了比较熟悉同学,有同班,有同年级,还有五、六年级同学作为调查对象。
三, 调查过程
我采取问询方法,向她们了解需要调查内容,并统计下取得资料。
试验小学学生零花钱调查表
调查
对象
每七天总额
来
源
每七天花费(元)
用途
每七天
节余
(元)
用途计划
备注
买零食
买玩具
买文具
朱 宏
5元
奶奶给
3元
√
∕
∕
2元
存款
四年级
张禹衡
0元
/
0元
∕
∕
∕
0元
/
四年级
陈 长
8元
父母给
4元
√
∕
√
4元
积攒
五年级
王 越
12元
父母给
10元
√
√
√
2元
买书
六年级
陈志伟
10元
母亲给
5元
√
∕
√
5元
存款
四年级
楼幢幢
15元
父亲给
5元
√
∕
√
10元
存款
四年级
小凯
4元
母亲给
2元
∕
∕
√
2元
买书
三年级
任浩宇
30元
母亲给
10元
√
∕
√
20元
存款
四年级
徐鑫雷
2元
父亲给
0元
∕
∕
∕
2元
积攒
三年级
冬冬
80元
父母及外婆给
65元
√
√
√
15元
存款
十二个月级
平均
16元
∕
10.4
∕
∕
∕
6.2元
∕
∕
小总结:有7人零花钱用途为买零食;有2人零花钱用途为买玩具;有7人零花钱用途为买文具。
四, 结果分析
经过对10位同学每七天零花钱调查,能够看出:
1、大部分同学每七天零花钱是很有计划,也很合理,天天零花钱者控制在0.5元-2元钱。
2、也有部分同学像冬冬天天平全部有十几元钱花了,这是一个很浪费,有些不文明现象。
3、也有很多同学全部是花在买零食上。解了嘴馋,可是买书钱就少去了,而大人看孩子想买书时,自己会另给孩子钱。
4、很多同学做得很好,用完余下钱全部用来存款或积攒后买部分对自己很有用东西。
5、大多数同学零花钱全部来自于父母口袋中,爷爷奶奶外婆外公全部会给很多钱,而自己挣钱却极少。
五, 我们提议
1、家长应对孩子零花钱做合适控制,让孩子自己养成勤检节省好习惯。
2、家长要让自己孩子学会理财,当母亲节时候,你能够买一束鲜花送给伟大母亲………
3、我提议那些不给零花钱家长,能够稍微合适地给孩子部分钱,让孩子有一个经济头脑。
4、大部分零花钱全部花在买零食花上,这么是很浪费,而家长能够对孩子进行教育指导。
5、大多数钱起源全部是来自父母及长辈们,而自己挣却极少。孩子应该做部分力所能及事,挣点自己挣零花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