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平市昌鑫矿业有限公司30万吨/年铁矿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 本)建设单位:原平市昌鑫矿业有限公司编制单位: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编制时间:二一三年九月33第1章 建设项目概况1.1 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1.1.1建设项目地点本项目位于原平市。原平市位于山西省中北部,忻州市中部,属晋北滹沱河流域的中段,北接代县、朔州,南邻定襄、忻府区,东西隔山分别与五台、宁武相连,距太原市112公里。原平市昌鑫矿业有限公司铁矿位于山西省原平市苏龙口镇山碰村西1.5km处,西南距原平市区约28km,行政区划隶属于原平市苏龙口镇管辖。工业场地北距皇家庄村2.2km,西南距后沟村2.2km。矿区中心地理坐
2、标东经:1125456,北纬:385515。图1-1 项目地理位置1.1.2建设背景根据晋非煤整合办核200811号关于忻州市非煤矿山企业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方案的核准意见,原平市铁矿为单独保留矿山,整合后生产规模10万吨/年;根据原平市人民政府“原政发2010116号”文件,将原平市铁矿采矿权整体转让给原平市昌鑫矿业有限公司,根据山西省原平市昌鑫矿业有限公司铁矿开发利用方案评审意见书和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划界批文(2012年11月14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出具了延长划定矿区范围预留期的批复),矿区面积不变仍为0.70km2,开采深度由1600-1390m变更为1600-1114m,生产规模30万
3、吨/年,全区333保有储量671万吨,可采储量536.89万吨,开采方式采用地下开采,采用主平硐溜井开拓运输方案,采矿方法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产品方案为直接销售铁矿石原矿。1.2 工程概况1.2.1主要工程内容本项目采矿工程主要建设内容见表1-1。1.2.2项目概况及生产工艺设计的开采方案为地下开采。矿带长1200m,宽200-500m,由1-2层矿组成,北翼矿体厚10-30m,平均厚21.8m。矿区TFe平均品位 32.27%,本区南翼矿体地表没有露头,深部无工程控制。矿体出露标高1480-1580m,平均埋深167m。走向近东西向,倾向北西,倾角7080之间。本项目采用6个平硐进行开采,
4、主平硐断面3.03.0m2,选用汽车运输。辅助平硐断面平硐2.52.5m2。回风井断面直径3.0m,深度371m,设梯子间兼做安全出口。平硐要保留3的坡度,并留排水沟水可以自流排出。根据矿床赋存条件和选用的采矿方法,确定中段高度为1184、1234、1284、1334、1384、1434m六个水平,中段高度原则上为50m,可以适当调整。根据开拓方案,运输水平采用无轨运输,1184中段为运输中段。在1184中段设一个无轨运输水平,上面中段和本中段的矿石、废石由脉内或脉外采场溜井直接下到运输水平,在运输水平集中运输。矿石及废石均采用南昌凯马有限公司生产的KU-20 井下矿用自卸车汽车运至地表。表1
5、-1 采矿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与衔接关系表工程设计建设内容工程建设特征建设情况与原有工程的关系主体工程PD01/1184硐口坐标X=4311524,Y=19665515,Z=1184m,与1184m水平回风巷道相连通,为主运输平硐,担负矿石、岩石、材料、设备的运输及人员进出任务,为矿井安全出口新建,正在建设新建PD02/1234硐口坐标X=4311124,Y=19665515,Z=1234m,与1234m水平运输巷道相连通,为辅助平硐,担负矿石、岩石、材料、设备的运输及人员进出任务,为矿井安全出口。当1234m水平开采结束后,改作为1184m水平生产时的回风巷道使用,硐口安装风机,并兼作安全出口新
6、建,正在建设新建PD03/1284硐口坐标X=4311229,Y=19665768,Z=1284m,与1284m水平运输巷道相连通,为辅助平硐,担负岩石、材料、设备的运输及人员进出任务,为矿井安全出口。当1284m水平开采结束后,改作为1234m水平生产时的回风巷道使用,硐口安装风机,并兼作安全出口新建,正在建设新建PD04/1334硐口坐标 X=4311278,Y=1966553,Z=1334m,与1334m水平运输巷道相连通,为辅助平硐,担负岩石、材料、设备的运输及人员进出任务,为矿井安全出口。当1334m水平开采结束后,改作为1284m水平生产时的回风巷道使用,硐口安装风机,并兼作安全出
7、口新建,正在建设新建PD05/1384硐口坐标X=4311369,Y=19666060,Z=1384m,与1384m水平运输巷道相连通,为辅助平硐,担负矿石、岩石、材料、设备的运输及人员进出任务,为矿井安全出口。当1384m水平开采结束后,改作为1334m水平生产时的回风巷道使用,硐口安装风机,并兼作安全出口新建,正在建设新建PD06/1434硐口坐标X=4311450,Y=19666271,Z=1434m,与1434m水平运输巷道相连通,为辅助平硐,担负矿石、岩石、材料、设备的运输及人员进出任务,为矿井安全出口。当1434m水平开采结束后,改作为1384m水平生产时的回风巷道使用,硐口安装风
8、机,并兼作安全出口新建,正在建设新建回风井硐口坐标X=4311496,Y=19666531,Z=1555m,为回风井新建,正在建设新建辅助工程辅助采矿场地即工业场地位于矿山西北角,主要布设有仓库、维修车间及必需的办公、生活设施。为利用原有,占地0.18hm2,占地类型为工矿用地利用原有利用原有,地面进行硬化、厂区绿化破碎干选建在工业场地西侧,由颚式破碎机和圆锥破碎机构成,物料运送采用封闭的皮带走廊新建,基本建成新建炸药库利用原有。位于行政福利场地南面山梁,占地0.24hm2利用原有利用原有公用工程供水自备深井,南街村附近,深180m,出水量12m3/h,供水管线地埋式,矿井涌水经处理后用作生产
9、利用原有利用原有供电两回380V电源分别引自白松樟和苏龙口35kV变电站利用原有利用原有,配套和完善线路供热矿山区供热全部采用电热方式新建,现未建新建道路利用原有道路长2800m,占地3.27hm2;新建进各平硐道路300m,占地0.18hm2。矿山道路总占地3.45hm2部分利用原有,部分新建利用原有道路并还需新增,实施硬化、绿化环保工程废 气主要是粉尘,通过洒水抑尘进行防治未实施建设新建废 水在工业场地设一台一体化净水器,经处理后的矿井水全部回用于凿岩用水等不外排;在办公生活区内设生活污水收集设施及隔油、沉淀设施,经处理后直接就近用于道路洒水或堆场洒水之用,不外排未实施建设新建噪 声设减振
10、基础、安装消声器、隔声等未实施建设在现有基础上增加设施固体废物在矿区北侧和破碎站各新建两个废石堆场未实施建设新建开采顺序采用后退式开采、同一矿体开采顺序为由上到下。根据矿体的赋存条件,结合矿山的生产实际,设计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原矿由汽车自采场运输到干选厂原矿储存场。矿石由装载机给入振动给料机进入PEF9001200鄂式破碎机进行一次粗破碎,粗破碎后的符合粒度的矿石直接送入矿仓,不符合粒度的矿石经1#皮带机送到PYB1750园锥破碎机进行二次中破碎;中破碎后的矿石经过2#皮带给入3#皮带,3#皮带将矿石送入2YA2148振动筛进行筛分;筛上矿石经过PYD2200园锥破碎机进行三次细破碎,细破
11、碎后的矿石给入3#皮带形成闭路循环;4#皮带头轮为干选磁力滚筒,可将矿石内混入和夹杂的废石甩出;筛下矿石经过5#、6#皮带送入矿仓;5#皮带头轮为干选磁力滚筒,可将矿石内混入和夹杂的废石再次甩出,以提高原矿的入磨品位。干选后的物料由汽车运至选厂堆场,破碎站不设干选料堆场;干选废石铺路等,剩余废石由汽车运至破碎站附近的废石场合理堆存。1.3 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本项目根据矿体位置、矿体开采条件、项目所在地形条件、便利条件、各自的功能要求,设1个工业场地、1个炸药库,都是利用整合前铁矿的现有条件,进行适当修整而成。总体来说,工业场地选择合适,总平面布置合理。本项目共设2个废石场,1#废石场布置在工业
12、场地东侧的沟谷中,2#废石场设在破碎站所在的沟谷中,2个废石场均为“U”型谷,且均为盲沟,占地分别为1.03hm2和1.85hm2。1#废石场沟长约700m,平均宽度30m,平均深15m,容积约31.5万m3,汇水面积约0.43km2;2#废石场沟长约800m,平均宽度50m,平均深20m,容积约80万m3,汇水面积约1.86km2。1#废石场主要存放采掘系统产生的废石,产生量约45000t/a,该沟可满足采掘系统使用约11.2年;2#废石场主要存放干选破碎系统产生的废石,产生量约75000t/a,该沟可满足干选破碎系统使用约17.0年。本项目废石采用汽车运输。经现场踏勘,企业所选废石沟属于山
13、间荒地,主要为草地,由于本地区自然地形条件所限,土地利用难度较大,且植被以灌丛为主,无耕地、林地等分布,利用价值较低;2个废石场两岸坡较陡,沟底及两岸岩石出露。1#废石场距离最近的村庄为西北侧2000m处的皇家庄村;2#废石场距离最近的村庄为西南侧1800m处的后沟村,不会对居住人群的身体健康、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产生影响。废石场周围无地表水体、高速公路、交通主干道(国道或省道)、铁路、飞机场、军事基地等敏感对象。根据本项目类比废石淋浸分析资料,说明废石属于第1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废石堆放按照一般工业固废堆存、处置污染控制标准第1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综上所述,本项目拟选废石场满足一般工业固体
14、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9599-2001)及2013年修改单的相关要求。废石场选址分析结果见表1-2和工业场地选址分析结果表1-3。表1-2 废石场选址可行性分析序号环境保护对象和要求本项目实际情况符合情况1类固废厂址选择的环境保护要求所选场址应符合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矿山西南距原平市区约28km,两个废石场选址与原平市区距离均在28km以上,属于农村地区,满足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符合2应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确定场址的位置及其与周围人群的距离,并经具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可作为规划控制的依据在工业区和居民集中区主导风向的侧风向,1#废石场距离最近的村庄为
15、西北侧2000m处的皇家庄村;2#废石场距离最近的村庄为西南侧1800m处的后沟村,不会对周围环境、居住人群的身体健康、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产生影响 符合3应选在满足承载力要求的地基上,以避免地基下沉的影响,特别是不均匀和局部下沉的影响沟底大部分出露为黄土类,砂砾石类互层土体等新生界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地基能够满足承载力的要求符合4应避开溶洞、泉眼、淤泥、活断层、滑坡等不良地质构造废石场位置无断层、无断层破碎带、无溶洞区,并且所在区域不处于天然滑坡或泥石流影响区符合5禁止选在江河、湖泊、水库等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洪、泛区不在江河、湖泊、水库等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洪、泛区符合6禁止选在自然保护区
16、、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不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符合表1-3 工业场地厂址可行性分析项目分析结果结论发展规划满足原平市城市发展规划要求可行土地利用符合土地利用要求可行污染物输送方向不会对周围村庄的环境造成影响可行特殊敏感目标对周围村庄影响较小可行环境承载能力环境空气项目建设对区域环境空气压力很小可行地表水矿井涌水和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可行地下水对地下水影响很小可行声环境现状监测不超标,在采取有效措施后,预测值不超标可行废石沟选址符合类固废厂址选择的环境保护要求可行总结论场址选择符合各项环境要求,场址选择合理可行综上所述,原平市昌鑫矿业有限公司30万
17、吨/年铁矿资源整合项目从建厂条件、城市建设规划要求、区域环境功能、环境敏感因素、环境质量现状、环境承载力、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土地利用、公众支持度、工业场地选择与平面布置合理性、废石场选址合理性等方面来综合考虑,本项目矿址选址是可行的。第2章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概况2.1 项目所在地的环境概况2.1.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通过山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组织原平市环境监测站于2012年12月3日12月9日对评价区域范围内2个监测点位皇家庄、后沟的四项指标TSP、PM10、SO2 和NO2的监测评价知,单因子指数全部小于1,说明评价区未受到TSP、PM10、SO2和NO2的污染。评价区环境空气质量较好。2.
18、1.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本项目矿田范围内没有河流,矿界西南距离长乐河3.7km,为季节性河流,该河向西北约8km汇入滹沱河。河流距离较远,故未进行地表水现状监测。2.1.3地下水环境质量通过山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组织原平市环境监测站于2012年12月3日12月5日对评价区域内皇家庄、东松彰、苏龙口镇、下长乐和章腔5个地下水监测点位18项指标pH、总硬度、NH3-N、NO2-N、NO3-N、硫酸盐、氟化物、高锰酸盐指数、砷、汞、铁、锰、细菌总数、大肠菌群、Cd、Cr6+、Cu、Pb的监测评价知:各项水质指标均不超标,说明评价区地下水水质良好。2.1.4噪声环境质量现状通过山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组织原
19、平市环境监测站于2012年12月7日对工业场地四周的监测知:厂界噪声均未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的限值要求。说明,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良好。 2.2 建设项目评价范围2.2.1大气环境评价范围本项目环境空气评价级别为三级,根据导则要求,结合本项目大气污染排放以无组织源为主的特征,加之考虑地区主导风向、厂址周围关心点分布以及地形地貌情况,确定本次环境空气评价范围为:以矿区为中心,东西向延伸5km,南北向延伸5km,总计25km2的范围内进行。2.2.2地表水环境评价范围本项目排水环节包括矿山涌水和办公、生活区少量的生活废水,根
20、据评价分析,矿山涌水、少量的生活废水均可全部综合利用不外排。所以,本次评价将重点分析项目废水不外排的可靠性。2.2.3地下水环境评价范围本项目地下水评价等级为三级。本项目地下水评价等级为三级,根据地下水评价导则,三级评价调查范围为20km2,环评根据本地区地下水径流、补给、排泄等条件的分析,以及项目周围村庄水井分布情况,调整评价范围扩大至49km2的区域。根据矿区范围的详查资料对区域含水层(构造)分布与含水层(构造)的关系进行分析。综合评价采矿对含水层构造的破坏,从而对区域地下水补给造成影响。2.2.4噪声环境评价范围根据本矿山区及周边200m距离范围无村庄等声环境敏感目标的实际情况,本项目声
21、环境评价范围确定为工业场地四周、办公生活区。2.2.5生态评价范围本次生态评价范围确定以矿界外扩500m为评价范围。重点对工业场地建设、地表沉陷、废石堆场对矿山范围内植被影响等进行评价。图21 评价范围及敏感目标分布第3章 环境影响预测及主要控制措施3.1 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3.1.1 污染物类型3.1.1.1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本项目矿山开采采用地下开采,冬季采暖采用电取暖,矿山大气污染源主要为破碎站粉尘、原矿堆场堆存和装卸扬尘,以及道路运输扬尘等。本项目大气污染物产生和采取环保措施后,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见表3-1。3.1.1.2水污染物排放情况水污染源主要为生活污水、矿井涌水。本项目废水
22、产生及处理状况见表3-2。3.1.1.3噪声污染物排放情况矿山生产过程中产噪设备主要有:风机、空压机、泵类、装载机及运输车辆产噪等。噪声级一般在60-110dB(A)之间。3.1.1.4固体废物污染物排放情况铁矿开采项目排放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生产过程中开采出的废石,另外还有少量的生活垃圾。3.1.2污染物排放汇总本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汇总如表3-1表3-4所示。表3-1 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序号污染源排放形式排气量Nm3/h污染物产生浓度mg/Nm3产生量t/a治理措施排放浓度mg/Nm3排放量t/a1原矿堆场无组织-粉尘-3.43堆场设8m高挡风抑尘网,堆场均设洒水装置,增加洒水次数,抑尘85%,
23、地面硬化-0.512破碎干选破碎一7000粉尘3000100.80集尘+布袋除尘器,集尘90%,除尘99%301.01破碎二14000粉尘5000336.00集尘+布袋除尘器,集尘90%,除尘99%503.36落料-粉尘-15.00全封闭,并喷雾洒水-0无组织-粉尘-8.00-8.003废石堆场无组织-粉尘-2.73及时清运,渣场压实,绿化,抑尘率70%-0.414矿石运输无组织-粉尘-18.99车辆不超载、覆盖棚布、道路改造等,抑尘70%-5.70合计有组织粉尘-484.95-4.37无组织粉尘-14.62表3-2 废水产生及处理状况表废水废水量(m3/d)污 染 物备注CODBOD5SSN
24、H3-Nmg/Lt/amg/Lt/amg/lt/amg/lt/a矿井水产生量40.00801.06- 2002.6430.04全部回用排放量0120-30000生活污水产生量7.921800.52800.232000.58150.043全部回用排放量0-0-0-060表3-3 噪声产生及排放情况序号设备所在区域产噪设备治理前噪声值dB(A)治理措施治理后噪声值dB(A)1各场地风机100110置于室内、设减振基础、安装扩散塔902装载机7585慢速行驶,禁止鸣笛653空压机100置于室内、设减振基础804水泵7080置于室内、设减振基础、采用柔性接头605矿车6070慢速行驶,禁止鸣笛556运
25、输车辆80限速行驶,禁止鸣笛65表3-4 固体废物产生状况序号固废名称产生量(t/a)处置方式1废石120000及时运送到废石场合理处置2生活垃圾18.80各场地内放置垃圾箱,定点收集,定期送环卫部门指定地点合 计120018.83.2 项目评价范围内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环境保护目标见表3-5。环境敏感目标分布情况见图2-1。3.3 运营期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3.3.1大气环境影响表3-5 环境保护对象一览表 序号环境要素环境保护目标相对矿山工业场地位置与项目的关系功能区划情况方位距离(km)1环境空气狼儿岭(无人)西北1.6评价范围内村庄,可能受矿山开采和运输等环节的无组织产尘影响,其中狼儿岭村
26、和周夫梁村均已移民搬迁,现已无人居住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皇家庄北2.2山碰东北2.5周夫梁(无人)东南3.0后沟西南2.22地下水类项目区域7km7km范围评价区主要地下水含水层-风化裂隙水及第四系松散坡积物裂隙水及构造裂隙水,可能受开采及矿山排水影响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标准村庄饮用水皇家庄北2.2在地下水评价范围内,矿山开采可能影响水井情况东松彰西北5.0苏龙口镇西北5.2下长乐西南3.3章腔东南3.33地表水长乐河工业场地西南,3.7km长乐河不在矿田范围内,矿田内无河流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4声环境工业场地、办公区四周矿山噪声影响控
27、制范围周围村庄距矿区边界200m,噪声影响小,主要控制工业场地边界噪声达标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5固体废物废石场植被废石场范围及周边受废石和运输等环节影响采取合理的生态防护措施,防治水土流失,恢复废石场生态条件,降低生态影响6生态环境矿区范围内的地表植被矿山开采范围内工业场地、采区、堆场、道路及相关间接性影响区场地平整、工程占地等相关影响可能导致的地表植被影响、水土流失加剧等采取措施及时恢复到原来状态矿区范围内的水土流失采取水土保护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加重取土场位于主工业场地西南侧取土后进行生态恢复3.3.1.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1)预测方案本次环境空气评价等级为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
28、境(HJ2.2-2008)的要求,可不进行环境影响进一步预测,以估算模式的计算结果作为预测分析的依据。结合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因子,本次大气预测因子选取为粉尘。2)预测结果与分析采用导则推荐模式清单中的估算模式计算TSP在简单地形、全气象组合情况下地面影响质量浓度和范围,并计算相应的占标率。各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粉尘=8.69%,各污染物的地面浓度占标率均小于10%。废石场粉尘最大地面质量浓度出现在距源下风向404m处,浓度值为13.03ug/m3。由估算结果可知,本项目运营后采取了严格的环保措施,污染排放量较小,各污染物地面浓度可达标,且占标率小于10%,对区域大气环境影响较轻。3.3.
29、1.2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项目选址及总图布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原平市昌鑫矿业有限公司铁矿位于山西省原平市苏龙口镇山碰村西1.5km处,西南距原平市区约28km。通过预测分析,项目对周围环境影响不明显。项目根据所在区域地形进行厂区平面布置,总图布图合理,选址可行。2)污染源的排放强度与排放方式根据工程污染源调查分析,污染源排放主要为面源排放,由大气预测结果可知,采取工程规定的污染源排放强度和排放方式,预测结果可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要求,对环境的影响较小。评价也建议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减小排放强度,合理控制排放方式,以达到对环境的污染影响降到最低。3)大气污染控制措施根据工程分析,
30、各污染源在采取合理的污染控制措施后,均能做到达标排放。评价建议加强污染源的控制措施,并定期对污染源实施监测,保证正常运行,或采取区域消减,使环境空气得到改善。4)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设置采用导则推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模式,面污染源对厂界外环境的影响程度没有发生超标现象,结果为无超标点出现,无需设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5)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落实情况本项目运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为粉尘污染,来自矿石破碎、矿石及废石堆存及运输过程等;废水全部不外排。在采取环评规定的污染防治措施后,本项目粉尘(有组织)排放量为4.37吨/年。6)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综上,从大气环境影响的角度来说本次项目从选址、总平面布置
31、较为合理,在企业积极采取对应、可行的大气污染物控制、治理措施后,项目运行期产生的各项污染物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影响较小,大气环境影响在可接受的范围内。3.3.2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1)采矿对地表水的环境影响分析当矿体开采后,其上部岩层移动破坏,一方面如果产生的裂隙带达到地表,可能产生地表陷落带,引起地表水的渗漏,可能会改变本区域的地表水汇流条件。再者,评价提出要加强巡查,及时填充裂缝,防止雨季地表水渗漏造成影响井下生产的威胁。所以,矿山开采不会对地表水产生直接影响。2)废水外排对地表水的影响分析(1)一种是矿井涌水,根据地质资料,本项目矿井水正常涌水量为40m3/d,最大涌水量为104m3/d,其
32、主要污染物为SS;根据地形条件和各硐口排水条件,在1234平硐场地设一台一体化净水器,处理规模为5m3/h,能保证矿井水最大涌水量时能得到处理。矿井水经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后,进入地面静压清水池,COD处理效率85%,SS处理效率85%。经处理后的矿井水全部回用于凿岩用水等不外排。(2)第二种为生活污水,包括办公生活区等日常生活、食堂等环节产生的生活污水。生活污水排放量为7.92m3/d,主要为日常洗漱、洗衣、食堂废水,主要污染物都为COD、BOD5、SS等,无有毒有害物质。环评要求食堂废水先经隔油池(1座,50m3)预处理后和其它生活污水一起排入沉淀池(1座,200m3)沉淀处理,处理后的
33、生活污水回用于绿化和道路降尘等,不外排。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本矿山在正常运营时,产生的矿井涌水与生活污水都经处理后全部回用不外排,不会因废水外排对地表水体产生影响。但在非正常工况下,各类废水未经处理直接进入长乐河,对地表水体会有一定的影响,所以,环评要求矿方要提高管理意识,加强规范操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废水的非正常排放。3.3.3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1)废水外排对地下水的影响本项目类项目区主要是工业场地、废石场区、矿石堆场所在区域,废水来源主要为生活污水,包括各办公生活区日常生活、食堂等环节产生的生活污水。生活污水排放量为7.92m3/d,生活污水排放量较小、污水水质中等,主要污染物都为CO
34、D、BOD5、SS等,无有毒有害物质。本项目类项目区主要是铁矿开采区,废水主要是矿井涌水。根据地质资料,本项目矿井水正常涌水量为40m3/d,最大涌水量为104m3/d。排水连续,污水水质成份简单,主要污染物为SS,无有毒有害物质。矿山生产过程中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是生产过程中废水储存、输送过程没有做好防渗污染地下水;物料储存场没有硬化通过雨淋污染地下水以及非正常或事故情况下外排废水进入地表水体下渗污染地下水。(1)本项目矿井涌水及办公生活区生活污水的储存,评价要求生活污水采用隔油+沉淀处理,各水池为混凝土防渗处理的水池,杜绝了废水渗漏对地下水的影响;(2)评价要求原矿堆场全部硬化,各场地周边应
35、设排水渠,防止雨淋物料污染地下水;(3)在正常生产情况下,井下排水经集中收集后,采用混凝、沉淀、过滤后,全部回用于凿岩用水等不外排;生活办公区生活污水经隔油+沉淀处理后,回用于堆场洒水、道路洒水不外排,不会对地下水产生影响;(4)在非正常工况下或发生事故状态下,生活污水未能收集处理回用,但由于排水量较小约为7.92m3/d,排出厂区后在流动过程中经自然蒸发或土壤吸收,且下渗的深度有限,不会影响到地下水;矿井水若未能收集处理回用,虽然其排水量相对较大,但水质简单,主要污染物为SS,排出厂区在流动过程中下渗中SS会经自然蒸发或土壤吸收,不会影响到地下水,更不会对周围村庄饮用水产生影响。本项目排水走
36、向:排水通过矿区和工业场地西南侧的沟谷(破碎站所在沟谷),经约4.8km,在下长乐村西北处汇入长乐河。2)井下开采对地下水的影响当铁矿开采时,在地面以下形成纵横交错的开采巷道和采空区等,这些井、巷道、采空区相互贯通,可能对矿山区各类含水层和隔水层产生影响,改变原先铁矿地层及上覆松散岩系地层中地下水运行状态。通常铁矿地层含水层和上覆松散岩系含水层之间有隔水层存在,并无水力联系。由于井、巷道、采空区的出现,加之采空区顶板塌陷,增加了大量垂向张裂缝,有的裂缝直通地表,在地面形成地裂、地陷,成为采空区以上各类含水层中地下水快速渗漏的通道。(1)铁矿开采对含水层的影响结合项目开拓方式来看,本项目开采采用
37、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方式。由于阶段平硐的位置和埋深特点,其开拓行为导致的巷道、采空区等以及由此引起的塌陷、裂缝等,将更容易成为采空区以上各类含水层中地下水快速渗漏的通道,使地下含水层与开采矿层之间的隔水层被破坏,导致含水层水量漏失,间接对与被破坏含水层有水力联系的其他含水层产生影响,造成水量有所减少,水位缓慢下降。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整个矿区同属一个水文地质单元。矿区处于地下水补给径流区。碳酸岩裂隙水在其整个分布范围内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补给区与径流区一致。排泄:受地形、裂隙发育程度、深度的控制,潜水一部分以泉的形式径流排泄,形成溪流,一部分被蒸发排泄,另一部分通过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补给
38、深部的奥陶系含水层。当本矿地下开采后,对矿区风化裂隙水及第四系松散坡积物裂隙水会产生影响,会使此含水层的水量减少或疏干,一部分以矿井涌水的形式排出地面。由本矿区井下涌水量较小可知,受整个区域大气降水较少及矿区上覆含水层富水性一般特性影响,本项目的开采对地下水影响较小。(2)铁矿开采对居民生活饮用水的影响分析铁矿开采影响地下水的范围一般是井田及外扩500m范围,矿体开采可能会破坏矿体上覆含水层,会使此含水层的水量减少或疏干,一部分以矿井涌水的形式排出地面,进而影响井田及外扩500m范围内以风化裂隙水及第四系松散坡积物裂隙水为饮用水源的村民。根据调查本项目井田及外扩500m范围内没有村庄,铁矿开采
39、不存在影响居民生活饮用水的问题。3.3.4噪声环境影响分析根据HJ/T2.4-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预测结果可以看出,建设项目厂界噪声均满足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要求,叠加现状值后,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要求。建设项目噪声设备产生的噪声对厂界周围环境噪声的影响值较小。3.3.5运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本项目共设2个废石场,1#废石场布置在工业场地东侧的沟谷中,2#废石场设在破碎站所在的沟谷中,2个废石场均为“U”型谷,且均为盲沟,占地分别为1.03hm2和1.85hm2。1#废石场沟长约700m,平均宽度30m,
40、平均深15m,容积约31.5万m3,汇水面积约0.43km2;2#废石场沟长约800m,平均宽度50m,平均深20m,容积约80万m3,汇水面积约6.86km2。经现场踏勘,企业所选废石沟属于山间荒地,主要为草地,由于本地区自然地形条件所限,土地利用难度较大,且植被以灌丛为主,无耕地、林地等分布,利用价值较低;2个废石场两岸坡较陡,沟底及两岸岩石出露。1#废石场距离最近的村庄为西北侧2000m处的皇家庄村;2#废石场距离最近的村庄为西南侧1800m处的后沟村。1#废石场主要存放采掘系统产生的废石,产生量约45000t/a,该沟可满足采掘系统使用约11.2年;2#废石场主要存放干选破碎系统产生的
41、废石,产生量约75000t/a,该沟可满足干选破碎系统使用约17.0年。本项目废石采用汽车运输。本项目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18。8t/a,主要是由沙土、纸类和塑料类等组成。评价要求在厂区生活、办公集中区内设垃圾箱,定期送环卫部门指定地点处置,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3.4 污染防治措施及达标排放情况3.4.1废气污染防治措施1)原矿堆场粉尘为满足转运输送要求,根据矿山地形实际情况,本项目在破碎站设原矿堆场1处,位于工业场地西侧,堆场面积约1200m2。评价要求堆场应建设挡风抑尘网,具体为:四周建设挡风抑尘网,高度8m,留出运输通道,同时应设喷洒水装置,按日平均洒水1次,大风日平均洒水次数增加
42、至35次,可使抑尘减小85%,则矿山原矿堆存粉尘排放量为0.51t/a。此外,原矿堆场应实施地面硬化措施。2)破碎系统的粉尘本项目在工业场地西侧设一破碎站,矿石破碎采用三段破碎,在破碎干选过程中产生粉尘影响。(1)在振动给料器及一段破碎系统和二段破碎系统分别设置集尘罩,粉尘收集后送入一个布袋除尘器,排风量7000m3/h,集气效率90%,除尘效率99%。(2)在三段破碎系统设置集尘罩,粉尘收集后送入一个布袋除尘器,排风量14000m3/h,集气效率90%,除尘效率99%。(3)干选机落料系统采用全封闭,并进行喷雾洒水,可基本消除粉尘的影响。3)废石堆场粉尘对于废石场,评价要求企业应结合废石场建
43、设和管理要求,根据废石情况逐步实施渣坡平整、压实和坡面防护,并进行土地复垦和绿化,可有效减小废石扬尘量。采取合理措施后,废石场产尘量可降低70%,废石场粉尘排放量为0.41t/a。4)矿石运输粉尘本项目运输道路利用原有道路,不需新建,对于原矿的道路运输,项目矿山区道路为土石路面,运输产尘量较大。对此,评价要求:(1)对现状道路进行路面整理,为了利用废石可将路面铺建碎石路面,既可更好的满足运输要求,又可降低产尘量。(2)定时在路面洒水,干旱、多风季节应增加洒水次数(一般天气状况应不少于3次/日),以保持下垫面和空气湿润,减少起尘量。(3)车辆严禁超载,堆高不得高于马槽并加盖篷布,矿山范围车速以不
44、超过20公里/小时为宜。(4)运输车辆轮胎带泥行驶是造成运输过程扬尘严重污染的主要原因,因此,一方面场地用排水应设专门的管道,不得乱用乱排而造成场地泥泞。另一方面下雨期间对轮胎应进行及时的清洗。(5)工程应结合水土保持要求,增加道路绿化密度,种植不妨碍行驶又易于滞尘的树木,降低产尘影响。在采取上述措施后可有效降低运输扬尘,抑尘效率为70%,则矿山运输无组织粉尘排放量为5.70t/a。3.4.2废水污染防治措施1)矿井水本矿井水由1184m水平排至1234平硐口,泵房设在1184m水平,矿井水由1234平硐口排出。根据地质资料,本项目矿井水正常涌水量40m3/d,最大涌水量为104m3/d。根据
45、地形条件和各洞口排水条件,在1234平硐场地设一台一体化净水器,处理规模为5m3/h,采用调节、混凝、沉淀、过滤等工艺,能保证矿井水最大涌水量时能得到处理,COD处理效率85%,SS处理效率85%。处理后的矿井水水质指标为:SS30mg/L,COD12mg/L,总大肠杆菌群、粪大肠菌群每100mL水样中不得检出。经处理后的矿井水全部回用于凿岩用水等不外排。经处理后的矿井水全部回用于凿岩用水等不外排。2)生活污水本矿生活污水产生量7.92m3/d,主要为日常洗漱、洗衣、食堂废水,主要污染物COD、BOD5、SS等,无有毒有害物质。环评要求食堂废水先经隔油池(1座,50m3)预处理后和其它生活污水一起排入沉淀池(1座,200m3)沉淀处理,处理后的生活污水回用于绿化和道路降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