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 年 7 期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乡村振兴乡村振兴视域下民族杂居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探析李文静,吴限一(广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1。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征程路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举措。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加速演变和复杂多样,民族工作显得日益突出和重要。民族杂居地区具有群体成分复杂、多元文化共存、生活习俗多样等特殊性,但都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深厚的历史渊源等共同性。习近
2、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2。随着我国的发展迈上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入新阶段,党在民族地区的工作也面临新的要求。因此,面对在民族杂居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出现的新的挑战,需要充分发挥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作用,推动民族杂居地区团结进步取得新高度,对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活力源泉和智力支持具有重要的意义。1乡村振兴视域下民族杂居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意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3”,建设新时代农业强国,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凝
3、聚各民族的有生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助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历史使命具有重要价值。1.1为民族杂居地区乡村产业兴旺补足了精神动能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之重,也是乡村振兴实际工作的切入点。广大农民作为乡村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是乡村产业兴旺发展的不竭动力。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党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坚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在提高农民思想认识、增强政治觉悟、助力农业农村新发展中发挥着基金项目: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廉政课题研究项目(
4、MYLZ2312)第一作者简介:李文静(1999-),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摘要:迈上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精神动能,为乡村治理现代化奠定群众基础,为乡村振兴凝心聚力。但在目前形势和民族杂居复杂情况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仍然存在发展内生动力不足、思想认识不够深、民族工作机制不健全等困境。为此,该文通过经济、文化、组织、机制和人才方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推动民族团结与进步,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键词:乡村振兴;民族杂居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农村中图分类号院D422.
5、6文献标志码院A文章编号院2096-9902渊2024冤07-0177-04Abstract:Embarking on a new journey,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the revitalization of the countryside has become the topprior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so as to cast a solid sense of community of the Chinese nation,providespiritual momentu
6、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industry,and lay a mass foundation for the modernization of rural governance andthe revitalization of the countryside.However,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thnically mixed groups sharing one community,there arestill some difficulties,such as the absence of endogenous mo
7、tiv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thelack of ideological understanding,the imperfect ethnic working mechanism and so on.For this reason,this paper grasps thepractical path of forging the awareness of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through the aspects of economy,culture,organ
8、ization,mechanism and talents,promotes national unity and progress,and promotes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an all-round way.Keywords:rural revitalization;ethnically mixed areas;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consciousness;Chinese nation;rural areasDOI:10.20028/j.zhnydk.2024.07.043177-2024 年 7 期乡村振兴智慧农业导刊Jo
9、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重要作用,是不断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的强大力量。民族杂居地区的思想呈现多样化的形态,有利于提升各民族群众的主人翁意识,统一农民思想行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激活农民作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促使农民从思想和意识上自觉参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激发农民助产推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为产业振兴提供智力支持。1.2为民族杂居地区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了群众基础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情况和基本国情,对新型民族关系进行的深邃思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乎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实现和
10、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进入新阶段新征程,乡村振兴进入的发展阶段,民族工作面临新的历史使命和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集各族人民群众的有生力量建设新农村,对党的民族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推动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丰富群众的民族观、历史观、国家观,进而实现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同时,发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凝聚作用,把各民族群众的思想意识统一到党的决定上来,对于体现党的意志、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加强党对农村有效治理工作的全面领导至关重要。1.3为全面推进民族杂居地区乡村振兴凝聚了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全体中华民族儿女齐
11、心协力共同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辩证法的观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4”。民族杂居地区的多元文化并存和传统风俗习惯的差异性需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保驾护航,需要充分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引领功能和团结作用。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保乡风文明建设的正确方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前进方向,凝聚起民族杂居地区农民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力量,增强民族杂居地区群众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扎根于农民的心中并有效转化为乡村振兴动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精神力量。2乡村振兴视域下民族杂居地区铸牢中华民族
12、共同体意识的困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进程面临着乡村振兴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依然存在民族杂居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展的困境。2.1发展内生活力不足迈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路程,虽然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但民族杂居地区仍存在经济增长乏力的问题,科技支撑能力不足,且受经济下行所限,导致出现农产品经营困难、畅路不销、民众消费能力下降等现象,群众外出务工和农产品销售受到影响,这对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济基础有一定的阻力。同时,民族杂居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尤其是民族杂居地区在建设中普遍存在城乡发展不平衡、收入
13、差距较大、人力资本短缺等现象,这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各民族群众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2.2思想认识不够深入整体而言,部分民族杂居地区不仅经济发展较缓慢,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认识不足,重视度还不够高。一方面,当前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偏重乡村经济层面的振兴,主体责任认识不足,认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要是民族工作部门的职责,忽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作用。此外,一部分农村基层干部自身素质不够高,对于党的理论和思想掌握程度不深,导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没能深入人心。另一方面,民族杂居地区的群众由于组成成分较多,群体结构分散且复杂,文化程度
14、差异较大,注重当前物质需求而忽略精神文明需求。反华势力和民族分裂主义企图渗透各民族群众思想,动摇群众维护民族团结的意志,部分群众极易受到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影响。2.3民族工作机制不健全乡村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基层组织提供的引领和助推作用。但部分地区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视程度不够,大部分时间、精力和金钱投入到乡村经济振兴领域当中,而民族工作的基础设施、监督机制、人才队伍建设、保障机制和奖励机制等机制体制不够健全,难以形成常态化、系统化工作效应。同时,不少地区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中,农村党员老龄化严重,综合素质有待提升,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待提高,齐抓共管的合力凝聚不起,各部门通力
15、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强有力的民族工作格局有待进一步构建。2.4活动形式内容单一一方面,在教育方式上,忽视农村的特殊性和文化习俗的差异性,大部分民族教育宣传活动主要通过理论讲授、学习宣讲、宣传标语等单项输出的方式,忽视了寓178-2024 年 7 期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乡村振兴教于行、寓教于乐、寓教于业的多样化形式。另一方面,在教育内容上,理论和思想的输出简单化,仅仅停留在表面,不顾及是否真正深入头脑、深入人心;同时内容单一和“一刀切”,没有充分考虑各民族的民族特色和传统习惯。重视知识理论的灌输,而不够重视情感和价值上的认同,厚植家国情怀。同时,
16、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的质量和数量也存在不足,广大村民的参与度不够,覆盖面有待拓展,影响力有待提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未能真正入脑、入心,未能与各民族群众的实际生产和生活紧密相连从而积极投入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2.5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在农村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但长期以来,乡村中青年、优秀人才持续外流,农村人才队伍后备力量不足,人才支撑不足、结构失衡、素质偏低和人才流失等问题仍然存在,乡村人才总体发展水平与乡村振兴的要求之间依然存在差距。实际工作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者和党的部分干部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握
17、不精准,缺乏主动参与和开展的积极性。同时,由于民族杂居地区的民族群体多且复杂,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差异导致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需要高素质、高质量、高标准的人才队伍。3乡村振兴战略下民族杂居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路径以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结合民族杂居地区的实际情况,通过夯实物质基础、构建精神家园、完善组织建设、创新活动载体和加强人才建设等方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巩固和发展新型民族关系,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3.1筑牢乡村物力基础袁推动农村产业现代化发展“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5”加大对民族地区产业扶持力度。激发民族地区致富发展的
18、积极性,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基础设施建设进行重点帮扶,加强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指导和督促,扎实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改善少数民族聚居区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扎实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在政策优惠方面,积极落实民贸民品优惠政策,有效解决民族地区龙头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促进少数民族特色产业健康发展,各民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乘着全域旅游的东风,结合各民族特色节日,打造品牌节庆活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民俗旅游、非遗旅游和康养旅游,改善各民族群众生活,助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带给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为增强各民族群众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有现实依据和强硬说服力,围绕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开展
19、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将农民生产和农业活动资源转化为喜闻乐见、通俗易懂教育和宣传内容,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活动能够牢牢依托农村产业展开,驱动农民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活力源泉。3.2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袁 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共同精神家园。各个民族有各自特有的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化观念,但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合体,各民族从文化上兼容并蓄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与魂。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一是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创造新文化,研究和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和时代价值,创作各民族人民以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宣传和弘扬民族文化,增
20、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二是依托各民族民族文化遗产为契机,强化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民族文化精品创作,不断丰富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同时以各民族特色文化融入中华文化,各民族齐心协力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制定法规对地方少数民族文化、民俗、节日等进行传承性保护,为地方民族文化创新性发展提供法治保障。三是共同定制各民族人民认同的村规民约,以“双好”(好村风、好家风)文化促进民族团结、村屯平安。以文化纽带维系各民族群众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由此为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3.3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袁推动农村乡村治理新局面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加强各级党政部门和村委要
21、意识到铸牢广大群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主线融入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中,要以加强各族群众的家国情怀和理想信念,助推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一是要健全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提高新时代党全面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6”组建系统完备、合理有序的基层组织结构,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员干部的执行力,为开展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组织支撑。要不断优化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方法,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激发各族人民积极投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事业当中。二是完善工作机制。由于语言、风俗习惯不同,各民族群众之
22、间时常会发生一些小纠纷,要大力推行民族特色调解机制,形成多方调解合力,及时179-2024 年 7 期乡村振兴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有效地化解矛盾。同时,积极探索构建党员干部与少数民族群众长期结对的帮扶机制,切实解决各民族群众的难题,推动各族人民与党的相融。推动各族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提高各族群众在社会中的参与感、获得感,增强他们的共同体意识,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共同体。3.4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袁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是重要载体,其实质是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有利于提高各族
23、人民参与生产建设、乡村建设、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参与感,在活动中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和中共共产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一是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工作。少数民族干部通过地方发言、民族语言讲好民族故事,将党的民族政策和理论做好通俗化解读、互动化传播。把握好网络阵地,正确引导正面舆论,扩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播力度。二是全方位、全过程民族团结进步活动。融入各民族群众工作、学习、生活和娱乐之中,充分利用当地红色文化和本土文化资源作为活动内容和资源,结合生产活动、劳动活动等实践形式,把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延伸到田间地头,深入少数民族和广大村民实际。三是坚持“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夯实“学习+科普+推送”的宣传
24、机制。广泛利用新媒体技术和新媒体平台,通过悬挂横幅、粘贴标题语、发宣传册、宣传栏和广告等宣传民族团结的事迹、示范地经验、相关政策等,引导乡村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民族观,将民族情感自觉转化为实际行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与乡村振兴共融互促。3.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袁推动人才振兴高质量发展做好民族杂居地区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民族工作,少数民族干部是重要桥梁和纽带。许多事情他们去办,少数民族群众更容易接受;关键时刻他们出面,效果会更好。7”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必须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按照
25、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的原则,坚守正确的政治立场和遵循党的章程为共性,尊重各少数民族的传统风俗习惯和行为为个性,重视和培养好少数民族干部。同时,要不断扩充人才队伍,在优秀村干部、致富能手、非遗文化传承人、退伍军人和退休干部等先锋模范中选“仁”引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二是要完善人才队伍的工作监督、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为扎根农村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工作者提供补贴、优惠政策等物质保障,激励干部和工作者系统地学习有关农村改革和民族工作的文件精神和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同时,定期考察工作开展成果,综合性、针对性地开展评价工作,组织开展经验分享会和交流会,对工作取得成效的和优秀工作者给予一定奖励和表彰,为
26、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4结束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领乡村振兴的前进方向,为乡村振兴凝聚中华民族全体儿女的力量,是不竭的动力源泉。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要充分认识民族杂居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新挑战,加大力度支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让各族人民充分感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带来的红利,共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带来的成果,不断增强各民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参考文献院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0-31.2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
27、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3-10-29(1).3 习近平: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J.求是,2023(6):4-17.4 习近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紧扣新时代要求推动改革发展N.人民日报,2017-12-14(01).5 习近平.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推进改革开放真抓实干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N.人民日报,2018-04-14(001).6 习近平论“三农”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17.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160.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