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24 年第 1 期73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CHENGDU MUNICIPAL COMMITTEE以政治权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四重逻辑付瑀(华中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摘要: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政治权威合理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主线,即以政治权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政治权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成拥有一套完整且自洽的逻辑体系: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权威以及政党的理论阐述,具有深厚的理论逻辑;源于对前人失败教训的系统总结,具有深刻的经验逻辑;源于中国共产党在国家建设中为中国
2、式现代化进行科学谋划,具有鲜明的实践逻辑;源于对化解发展风险、塑造政治认同与转化公共利益的实际需要,具有强烈的现实逻辑。理论逻辑提供思想指引,经验逻辑提供历史镜鉴,实践逻辑提供坚强保证,现实逻辑回应发展要求,共同统一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征程之中。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政治权威;逻辑体系收稿日期:2023-12-21基金项目:2022 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杰出青年英烈群体研究”(21BDJ023)、2022 年湖南省研究生创新项目“现代政治文化视域下新型政党制度的创新发展路径”(CX20221323)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付瑀(1997-),男,
3、天津人,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79(2024)01-0073-10一、问题的提出现代化是肇始于西方的世界性发展潮流,是工业主义渗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引起根本性变革的过程。但各国文化传统、时空环境、思想观念的差异致使现代化的具体实践方式是不同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选择道路的多样性。”1中国的现代化开启于内忧外患的封建帝制末期,在时间上表现为滞后于西方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后发型”,在空间上表现为抗击外部侵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外源型”。此后,历经无数仁人志士的艰难探索,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
4、领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24 年第 1 期74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CHENGDU MUNICIPAL COMMITTEE导下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并高度契合我国客观发展条件的“跨越型现代化”,即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协调物质与精神文明、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不仅拥有各国现代化的普遍特征,更具备中国特色,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政治为社会提供组织基础,是行动计划的概念化与实际执行。因此,
5、现代化可以从政治维度,即政治现代化的角度来理解与把握2。政治现代化一般涉及三个方面,即政治权威的合理化、专业结构的分离与政治参与的扩大,三者的建构顺序与发展程度在不同地区与国家存在巨大差异378。比如在欧陆地区,以国家主权代替基本法为表现形式的权威合理化、以专业化机构的出现为表现形式的结构分离是现代化的推进主线;在美国,则以政治参与的扩大作为现代化的推进主线,其中以普选权的确立为主要表现形式。从现代化的普遍性角度来说,中国式现代化也要面对以上三个方面,并确定贯穿其中的推进主线;从特殊性角度来说,主线的选择以及具体的运行方式不能是西方国家的“翻版”,也不能是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再版”,必须是立足
6、我国国情的“新版”。近代中国对于摆脱民族危机与实现国家重构的现实诉求决定了政治权威合理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首要问题,意味着中央拥有不受其他各方左右的最高政治力量,“这种政治力量需要有使命的自觉性和行动的有效性,它充当的是整合力量、表达利益和塑造政治共同体的中介性角色”4。这就需要一个强大的权威主体领导人民群众实现国家独立与民族富强的现代化目标。中国共产党凭借与生俱来的先进性与使命性,以及强大的政治组织力与社会动员力,逐步成为领导中国前进的权力中轴,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成为开启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无可争议的权威主体与领导核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
7、治领域可谓“百废待兴”:一方面,政治体系中的若干结构与思想观念亟须重塑,实现“现代与传统的分离”;另一方面,初步建立的参与吸纳机制受限于政治制度化水平不足的窘境,致使参与广度与深度略有欠缺。为了“适应”世界与“赶超”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建设刻不容缓,这就需要中国共产党发挥权威效力,领导各方力量推进各项工作发展。可见,政治权威合理化不仅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首要问题,更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启与推进过程,其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主要表现形式,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驱动作用。本文将其概括为“以政治权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试图从理论、经验、实践与现实四个层面来阐述为何“以政治权威”是推进中国式现
8、代化的主线,以期形成全景式认识。二、理论逻辑:以政治权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来源理论是实践的指南,任何实践都内含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权威理论、政党理论与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24 年第 1 期75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CHENGDU MUNICIPAL COMMITTEE民主理论是以政治权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来源,三者有机结合,共同筑成了这一主线的思想大厦,具有深厚的理论逻辑。(一)马克思主义权威理论指明了前进道路现代化作为复杂且庞大的系统工程,对于后发国家来说,如何统筹各领域实现“跨越发展”?答案:权威。在马克思与恩格斯看来,权威是
9、一种贯穿人类生活各方面各领域的社会现象,其以组织为基础、自愿认同为前提、强制力为保障,对于生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是因为,现代社会的精细分工使联合活动与集体行动成为必要,需要一种将各行为主体组织起来的合法性力量,而这个力量就是权威。恩格斯认为:“联合活动、相互依赖的工作过程的复杂化,正在取代各个人的独立活动。但是,联合活动就是组织起来,而没有权威能够组织起来吗?”6275“想消灭大工业中的权威,就等于消灭工业本身,即想消灭蒸汽纺纱机而恢复手纺车。”6277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之一在于,面对资产者将人民武装这个权威用得太少。在现代化进程中,后发国家面对多元利益整合、结构功能建设、政治认同塑造等诸多
10、亟须解决的问题,必须发挥政治权威效力将以往未实现“脱域”的个人或群体作为整体力量组织起来,这样才能确认统一的发展目标,实现跨越发展。列宁对此指出:“无产阶级在争取政权的斗争中,除了组织,没有别的武器。”7谁能组织政治,谁就能掌握未来。这就为后发国家,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指明了“以政治权威组织政治”的前进道路。(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确立了领导主体在明确前进道路后,下一个问题便摆在我们眼前:统筹多方力量的权威主体由谁来担任?答案:政党。政党是阶级的组织。无产阶级政党代表着广大无产阶级的最高利益与长远利益,是无产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除了人民武装这一权威用得太少之外,还在
11、于没有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进行领导。对此,马克思与恩格斯强调:“工人阶级在反对有产阶级联合力量的斗争中,只有把自身组织成为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不同的、相对立的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8因此,只有确立无产阶级政党对革命事业的领导权,才能使无产阶级真正作为一个整体来行动。但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群众夺取国家政权只是实现现代化的第一步,还需要通过有效的治理来推动国家各领域的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充分发挥无产阶级专政体系的强大作用,积极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到现代化建设之中。革命胜利后,无产阶级政党依法成为“无产阶级的直接执政的先锋队”9,是无产阶级专政体系中的主要领导力量。为了推动国家发展,必须发
12、挥其领导作用,“把无产阶级一切群众组织的工作毫不例外地统一起来,并把它们的行动引向一个目标”10。这种对各项工作的“统一”力量与多方行动的“引导”力量就是政治权威,有利于使广大无产阶级紧密团结起来、有效行动起来。这就从革命与建设两个方面明确了推进现代化必须确立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地位。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24 年第 1 期76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CHENGDU MUNICIPAL COMMITTEE(三)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明确了价值导向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进现代化最坚实的根基、最深厚的力量”11。以政治权威推进现代化
13、建设各项事业,必须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那么,激发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参与现代化建设的价值导向是什么?答案:民主。马克思主义认为,民主属于阶级范畴,由国家制度规定,指全体人民拥有参与社会政治事务的平等权利12180。从民主的阶级属性来看,资产阶级民主是一种虚假的民主,是占少数的资产阶级压榨与剥削广大无产阶级的工具。无产阶级民主则是可以实现的真实民主,因为它通过革命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了平等政治权利,摆脱了经济上的剥削与奴役关系,使国家真正实现了多数人统治。也只有当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他们才能积极、主动、有序、有效地参与到现代化建设之中。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认为,民主与权威是有
14、机统一的,体现为民主与权威的历史条件与政治功能具有一致性,即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意志贯彻,都是为了追求特定阶级经济利益的手段。这种统一性决定了无论在上层建筑层面还是在价值层面,民主与权威始终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权威主体只有在领导人民群众建设现代化的过程中符合民主的价值规范,才可以拥有持久的权威效力。因此,在现代化进程中,无论是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还是保障政治权威力量的持久性,都必须以民主作为核心价值导向。三、经验逻辑:以政治权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镜鉴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政治权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是简单的概括与推论,而是中国共产党在吸取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初期、资产阶级革命与国民
15、党最终失败的教训之上,通过总结经验形成的科学论断,具有深刻的经验逻辑。(一)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对政治权威力量的发挥研究中国式现代化,无法脱离“中国的现代化”这一宏观体系。中国的现代化开启于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封建王朝末期。面对列强侵略与亡国危机,诸多人士开始探索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再到“戊戌变法”,无不彰显中华民族自强的决心。症结在于,“太平天国”运动后,清廷对地方的控制大幅减弱,使现代化失去了中央政府的协调与指导13。因此,中国的现代化在初期失败的根源在于:旧体制的原封不动使分散的权威力量无法重新聚集,“特别是缺乏现代化的领导核心”14,导致器物之
16、变与制度之变都无法挽救危在旦夕的中国。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初期因权威力量不足而失败的教训,毛泽东同志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便指出:“为了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有中央的强有力的统一领导,必须有全国的统一计划和统一纪律,破坏这种必要的统一,是不允许的。”15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也指出:“中央要有权威。改革要成功,就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24 年第 1 期77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CHENGDU MUNICIPAL COMMITTEE必须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16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
17、足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高度总结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其中“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位列九个本质要求之首,并提出“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17的重大原则。可见,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对权威力量的发挥,也正是在这一力量的统筹之下,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长期稳定的世界奇迹。(二)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对政治权威力量的保障戊戌变法失败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辛亥革命成功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初步建构了资产阶级政治体系。以民国初年的多党竞争制为例,各政党通过对相关议题进行竞争与辩论,不仅深化了民国初年民主共和的政治发展趋向
18、,也开始注重对政治权威的塑造。宋教仁认为:“在国会里头,占得大多数议席的党,才是有政治权威的党。”18各政党为了占得这个“大多数”,纷纷组织竞选活动、建立现代结构、开展现代教育,这无疑促进了现代化发展。但是,之后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导致中国陷入政治失序的军阀混战时期。总体来看,民国初年以政党为核心角色的现代化推进模式已初见端倪,但政党的权威效力不足,尤其是缺少强制力的保障,最终难逃失败之命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吸取革命党人缺乏强制力保障的教训,通过“支部建在连上”形成“党指挥枪”的党军关系,实现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军关系转移成为以中国共产党为国家权力体系
19、核心的党政关系,形成党委制、党组制、党管干部制度和归口管理制度。通过党组织覆盖与党的工作覆盖国家机关,强有力地保障了政治权威效力的发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全面加强人民军队党的建设,确保枪杆子永远听党指挥,要加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与组织功能,建立严密的组织体系,确保党的优势与力量所在17。可见,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十分注重对政治权威效力的保障,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关键所在。(三)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对政治权威力量的把握东北易帜后,蒋介石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成为组织政治的核心角色。但是,党权此时对军权形成依附,流变为以个人裙带关系为基
20、础的军事强人独裁。从中央到地方,虽然有嫡系部队作为强制力保障,但一党制不可能有效组织政治,更无法实现国家重建的重任,“其创建权威和秩序的方式违背了民主和理性,结果貌似强大的独裁体系因基础薄弱而极其脆弱和表面,最终演变为现代化变迁的阻碍力量”19。辩证地看,蒋介石国民党在形式上依然走的是政党作为权威主体进行发展的路子,症结在于,一方面一党制使权威效力超过了“度”的界限,最终演变为强权政治;另一方面是政治权威的运行方式表现为以强权与独裁为基础的“以党统政”,而不是民主与集中兼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24 年第 1 期78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CH
21、ENGDU MUNICIPAL COMMITTEE备的“以党领导”,最终走向了国家、人民与历史的反面。中国共产党十分注重对权威效力“度”的把握。实际上,在 1945 年“窑洞对”中毛泽东同志就给出了这一问题的答案,即民主。民主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坚守不渝的重要理念,“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是团结带领人民探索、形成、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奋斗史”20。“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重要方面,提高其制度化、规范化与程序化水平也被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主要目标之一,既有科学的顶层设计,又有可操作性极强的具体实践,有效实现了民主与权威,即民主与集中的辩证统一。与此同
22、时,中国共产党也十分注重法治建设,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有效将权威把握在了“度”的范围之中,这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始终拥有强大政治权威效力的重要原因。四、实践逻辑:以政治权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强保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17这就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阶段与节点,即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探索新中国发展道路中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稳步
23、向前进行科学谋划,提供了坚强物质保障,具有鲜明的实践逻辑。(一)在探索新中国发展道路中奠定兴国之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21。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发挥了中国共产党的权威效力,领导人民群众与社会各界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工作,为国家秩序重建与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首先,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通过社会主义改造推动了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快速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充裕的物质基础。据统计,截至 1952年底,工农业
24、主要产品的产量均已超过历史最高水平22。其次,党运筹帷幄、系统谋划,提出“以苏为鉴”,在学习苏联先进经验的过程中,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此为基础,党的八大根据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将社会主义建设确定为之后的工作重点。再次,党统筹发展全局,通过总结“一五计划”的经验,制定了“综合平衡中稳步推进”的建设方针,对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稳定推进产生了深远意义。最后,党根据客观环境变化,对现代化发展战略进行适时调整,通过反思“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将“赶超英美”战略适时调整为“两步走”战略。战略的转变,体现出中国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24 年第 1 期79 JOURNAL O
25、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CHENGDU MUNICIPAL COMMITTEE共产党作为权威领导力量具有高度的责任意识,以及在面对考验时具有强大的调整能力,有效保障了中国式现代化在战略层面的科学性与客观性。(二)在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挑起富国之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21。中国共产党面对如上任务,在立足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守正创新、攻坚克难,通过统筹规划发展的战略与目标
26、,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产生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改革开放初期,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针对我国发展的现实情况,提出了“三步走”战略,明确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流程步骤。其次,面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国内出现政治风波与经济风险的严峻考验,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发挥权威效力,坚决捍卫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提出新“三步走”战略。在这一战略的指导下,中国式现代化稳步推进,通过农村土地所有权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施行对外开放、开放经济特区等政策以及具体实践,使中国在城乡发展、民生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再次,进入
27、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当前发展阶段与特征,强调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发展全局。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通过发展理念的创新与发展方式的转变,我国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宏远目标与实事求是的有机统一,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奋勇推进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三)在开启新时代伟大征程中迈向强国之路新时代,“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21。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聚焦“百年课题”,根据世情、国情与党情,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战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向纵深迈进。首先,党根据我国
28、主要矛盾变化的国内形势以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际局势,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极大提升了发展质量与效益,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特别是消除了绝对贫困,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物质基础。其次,党根据现代化发展要求,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命题,并作出全面部署,通过制定颁发一系列重要文件,以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式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制度基础与效能支持,丰富了现代化的内涵和外延。再次,党的十九大提出新“两步走”战略,明确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发展目标,并将之分为两个阶段。党的二十大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在“两步走”的基础上提出“
29、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24 年第 1 期80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CHENGDU MUNICIPAL COMMITTEE代化强国”17的战略目标,进一步深化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适应了未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态势,使得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指向性更加明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总量大幅跃升、民生福祉不断增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对外开放持续扩大,中国共产党通过权威效力的发挥,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世界性奇迹,各项建设举世瞩目,以辉煌
30、的发展成就驱动中国式现代化向纵深迈进。五、现实逻辑:以政治权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之需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历史正以亘古未有的方式展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17但也要清醒地看到,世界范围内的风险性事件仍高频存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受此影响陷入迟缓,一些发达国家中的反现代化思潮甚嚣尘上,导致社会撕裂与政治动乱现象的出现。以政治权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是为化解发展风险、塑造政治认同与转化公共利益而形成的推进主线,具有强烈的现实逻辑,不仅造福了本国,更深刻影响了世界。(一)有利于解厄发展悖论塞缪尔
31、亨廷顿认为,现代化存在悖论:当一个国家的发展速度超过政治制度吸纳各项诉求的容纳度时,就会导致政治衰败,因此现代化过程往往滋生着动乱331。这一观点引出了现代化的两个关键性要素,即发展速度与政治稳定。二者之间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权威主体,可以凭借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与政治整合能力集中力量办大事,以极高的利益实现程度回馈大众,从而提高发展速度。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先进性优势,在现代化进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扩充政治体系容纳度,实现发展速度与政治稳定的协调并进。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为例,作为容纳政治参与的主要架构,针对制度形成初期政
32、治制度化水平不足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休戚与共,通过制定相关文件以及进行具体实践,在政策规章支持和参与渠道拓展等方面提供了有效制度供给,极大提高了其政治制度化水平,为大量的利益诉求提供了多元化的输入渠道与平台,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在“并联”推进中行稳致远。(二)有利于塑造政治认同政治认同有利于激发参与活力,降低治理成本,是凝聚发展力量的重要资源。但是,现代化建立在传统结构解体的基础上,“可能会导致社会心理上的涣散和沉沦颓废,而这种涣散和沉沦颓废又反过来形成对新的认同和忠诚的要求”329。因此,塑造政治认同并将其不断深化,使之适配政治与社会基础是现代国家转型中要面对的重
33、要问题,这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24 年第 1 期81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CHENGDU MUNICIPAL COMMITTEE就需要充分挖掘政治认同资源,使之向既定目标变迁。政治认同内部的矛盾性决定了认同资源挖掘是一个长期性与复杂性过程:“社会成员的利益千差万别,所以政治体系的利益协调与社会成员的利益满足之间,必然存在着能否实现利益以及利益实现程度的张力。”23对于我国来说,在政治认同塑造过程中,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民主架构,中国共产党可以广泛汇聚民意、聚积公共理性、采纳客观建
34、议,这就使得以“公共的善”为目标的发展成果不仅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可以充分尊重不同阶层的具体利益,做到多元利益的协调平衡,从而化解在政治认同资源挖掘过程中产生的分歧,凝聚最广泛的思想共识。这样一来,便可以将全国人民与社会各界拧成一股绳,以一盘棋、一条心、一股劲的精神共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努力奋斗。(三)有利于转化公共利益在现代化进程中,将个人利益转化为公共利益是整合发展资源的重要方面。个人利益是短期的、偏私的,公共利益是长期的、正义的,“企图把眼前的权力和其他利益扩大到顶峰的官员们,从长远来看恰恰是削弱了他们的制度”320。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因使命而生,因使命而在
35、。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权威主体,中国共产党不仅关注眼下之事与现实问题,更着眼于长远历史使命与宏伟发展蓝图。使命型政党的使命,不是短期的、即时的,也不是具体问题应激推动的,更不是单纯利益驱使的,而是具有超越性的价值使命。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包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世界做出更大贡献以及实现共产主义,无论哪一个使命与目标,都是长远的与惠民的,不仅避免了西方政党囿于党派与集团利益的“一己之私”,更毫不保留地指向了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以及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因此,以政治权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本质上就是将发展中的特殊个人利益转化为普遍公共利益的具体实践方式,不仅有利于增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
36、性,更有利于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纵深推进提速增效。六、结语大道之行,广阔无垠。中国式现代化几十年的进程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世所罕见的伟大奇迹,前途光明璀璨。究其原因,在于“以政治权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高度符合我国国情。以政治权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由理论逻辑、经验逻辑、实践逻辑与现实逻辑共同生成:理论逻辑提供思想指引,经验逻辑提供历史镜鉴,实践逻辑提供坚强保证,现实逻辑回应发展要求,拥有一套完整且自洽的逻辑体系。展望未来,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将党的权威效力覆盖各领域各方面,确保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位置,确保党是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以政治权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
37、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24 年第 1 期82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CHENGDU MUNICIPAL COMMITTEE参考文献: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29.2 西里尔布莱克.现代化的动力M.段小光,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81.3 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刘为,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4 张伟.作为主导现代化进程新范式的“政党中心主义”J.社会主义研究,2021(01).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8、82.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 列宁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26.8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28.9 列宁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23.10斯大林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13.11习近平.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J.中国新闻发布(实务版),2023(04).12王沪宁,林尚立,孙关宏.政治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180-181.13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M.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比
39、较现代化”课题组,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70.14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中国的现代化之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383.1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八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214.16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77.17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001).18陈旭麓.宋教仁集: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1:456.19娄胜华.中国现代化与中国政党制度的选择J.南京社会科学,2001(S1).20中国的民主M.北京:人民
40、出版社,2021:7.2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001).22陈云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66.23方旭光.政治认同的逻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144.责任编辑:卢莹莹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24 年第 1 期111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CHENGDU MUNICIPAL COMMITTEEthe implementation of Party regulations,such as misunderstanding of Party mem
41、bers participation,insufficient supply of systems and regulations,weak guarantee mechanism,limited participation ways and channels.The depth and breadth of Party members participation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arty regulations should be expanded by activating Party members awareness of participation
42、,improving systems and regulations,forming mechanism synergy,and enhancing technical empowerment.key words:Party members right to participate;implementation of Party regulations;intrinsic mechanismOn the Methodological Features of Uphold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s Centralized,Un
43、ified LeadershipXU Peng LUO WenshuangAbstract:As a systematic theoretical viewpoint and political principle,uphold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Central Committees centralized,unified leadership has distinct methodological implications.It is characterized by adherence to both problem orientation and goal
44、 orientation,macro-planning and specific guidance,with both scientific and value-oriented,preserving and openness feature,and both global and local perspectives.Each set of features is permeated with the thinking,vision and spirit of dialectics,presenting a common pattern of inter-setting,inter-embe
45、dding and inter-construction.In the context of the complicated new problems and new tasks in the new era,a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methodological connotation of uphold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centralized and unified leadership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is of greater practical value in solvi
46、ng the systemic problems,supplying comprehensive strategies,and realizing a comprehensive and balanced approach.Key words:the Partys overall leadership;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s centralized and unified leadership;CPC;methodologyFourfold Logic of Promoting Chinese Modernization with Political Author
47、ityFU YuAbstract:The rationalization of political authority,which mainly manifests in the Partys leadership is the main line of promoting Chinese modernization,that is,promoting Chinese modernization with political authority.The formation of promoting Chinese modernization with political authority h
48、as a complete and self-consistent logical system:it originates from the theoretical elaboration of Marxist modernization,authority and political party,with profound theoretical logic;it originates from the systematic summary of the lessons of previous failures,with profound empirical logic;it origin
49、ates from the scientific planning of the CPC for Chinese modernization in the state building,with distinctive practical logic;it originates from the scientific planning for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untry,with distinctive practical logic;and it originates from the pract
50、ical needs of resolving development risks,shaping political identities,and transforming public interests,with a strong realistic logic.The theoretical logic provides ideological guidance,the empirical logic provides historical reference,the practical logic provides strong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24 年第 1 期112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