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悬浮隧道模型试验数据同步采集方法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500387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9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悬浮隧道模型试验数据同步采集方法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悬浮隧道模型试验数据同步采集方法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悬浮隧道模型试验数据同步采集方法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悬浮隧道模型试验数据同步采集方法研究辛全波1,王瑞玺1,胡亚杰1,阳志文1,2,毕金强1(1.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天津300456;2.港口水工建筑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天津300456)摘要:针对悬浮隧道模型试验数据同步采集问题,从万兆光纤组网、数据采集同步控制、数据实时存取与智能判断3个方面,设计了一套高精度试验数据同步采集系统。该系统设计了万兆光纤组网方案提高网络传输效率和稳定性,提出基于NTP的时间同步采集控制和偏差估计方法,解决了高精度模型试验时间同轴问题;设计了四库分离的数据实时存取与智能化判断策略,实现特定工况条件下的特征数据自动提取。结果表明,该系统满足悬浮隧道模

2、型试验精准控制的时间精度要求,采集的试验数据符合试验可重复、可再现的原则。关键词:悬浮隧道;同步采集;NTP;智能判断中图分类号:U459.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7874(2024)01-0007-06doi:10.7640/zggwjs202401002Research on synchronous data acquisition method for experimentof submerged floating tunnelXIN Quan-bo1,WANG Rui-xi1,HU Ya-jie1,YANG Zhi-wen1,2,BI Jin-qiang1(1.Tianji

3、n Research Institute for Water Transport Engineering,M.O.T.,Tianjin 300456,China;2.National EngineeringResearch Center for Port Hydraulic Construction Technology,Tianjin 300456,China)Abstract:Aiming at the problem of synchronous data acquisition for experiment of submerged floating tunnel,a high-pre

4、cision synchronization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has been designed from three aspects:10 Gigabit fiber optic networking,synchronous data acquisition control,real-time data access and intelligent judgment.The system has designed a 10 Gigabitoptical fiber networking solution to improve network transmiss

5、ion efficiency and stability,and proposed an NTP-based timesynchronization acquisition control and deviation estimation method to solve the time-coaxiality problem of high-precisionmodel experiments.In addition,the system has designed real-time data access and intelligent judgment strategies based o

6、n aseparation of four databases to achieve automatic extraction of characteristic data under specific working conditions.The resultsshow that the system satisfies the time accuracy requirements for precise control of submerged floating tunnel modelexperimental,and the collected data conforms to the

7、principle of repeatable and reproducible experiments.Key words:submerged floating tunnel;synchronization acquisition;NTP;intelligent judgment中国港湾建设China Harbour Engineering第44卷第1期2024年1月Vol.44No.1Jan.2024收稿日期:2023-06-04修回日期:2023-11-10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B2602800);广西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AB22080106);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

8、研项目(2020-MS1-031,2021-MS1-038);中央公益级科研单位基本科研业务费(TKS20200101,TKS20210101,TKS20220103,TKS20210305)作者简介:辛全波(1986),男,山东日照人,工程师,从事水运信息化及GIS应用研究。E-mail:giser_0引言悬浮隧道作为一种崭新的水下交通结构形式,成为近年来隧道行业的研究热点1-2。研究悬浮隧道结构在波浪、水流或大型物体桩体条件下的动力响应,可为理论分析和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在尚无工程案例和实测数据的情况下,物理模型试验是当前研究悬浮隧道的主要方法3。保证试验环境中各类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在时间

9、轴上同步更便于分析物理量间的变化规律,特别是在极端工况下,分析特定时刻的物理量极值的关系是悬浮隧道模型试验的研究重点。模型试验数据分析存在诸多困难:1)不同采中国港湾建设2024年第1期集系统的时间系统不一致,缺少高精度时间同步机制;2)无法保证各采集系统的起始采集时间处于同一时刻;3)部分传感器未记录原始时间,以采集系统的时间替代实际采集时间存在传输延迟;4)数据多源、异构、量大,极端工况下特征提取困难。针对上述问题,依托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筹建的“悬浮隧道试验水池”和悬浮隧道机理试验研究工作4,从万兆光纤组网、数据采集同步控制、数据实时存取与智能判断3个方面,研究面向悬浮隧道机理试验的局

10、域网同步采集控制和特征数据提取技术,设计并实现悬浮隧道试验数据同步采集控制系统,解决高精度的模型试验时间同轴和数据智能提取问题,以满足机理试验符合试验数据精准控制与试验结果可重复的设计原则。1试验数据与数据采集问题分析悬浮隧道试验的采集数据包括试验环境监测数据和模型响应测量数据两类,试验环境监测数据是指波浪和流速等环境水动力数据,该数据作为特征数据提取的判断条件;模型响应测量数据是指管体模型在水动力环境下的结构响应数据,包括运动姿态、加速度、缆力、应变等。各类数据由单独的传感器采集,并配有相应的数据采集控制系统实现数据管理。本次悬浮隧道机理试验采用的数据采集系统情况如表1所示。为了满足模型试验

11、可重复、可再现的原则2,有如下问题需解决:1)试验数据终端采集系统多为定制开发,各系统之间缺少数据与信息交互机制,依赖人工操作实现同步采集控制,数据同步精度无法保证。如何通过技术手段突破定制化软件的信息交互壁垒是关键和难点。因此,需建立局域网内的终端通信协同机制,研究面向不同采集系统的外部调用方法,实现对试验数据采集系统的同步控制。2)考虑到数据从采集终端至采集系统的传输时间可忽略不计,可用采集系统时间代替数据采集时间。由于系统时间偏差和时钟累积误差的存在,难以保证各采集系统拥有同一时间基准。需研究局域网内的时间同步机制,减少网络传输造成的延迟,保证时间的一致性和精确性。3)如何从海量实时的水

12、动力监测数据中快速提取满足特定工况的特征数据片段是机理试验数据分析的重点。因此,需研究海量数据的高效存储方法和特征数据的快速提取方法,实现数据的完整保存和特征数据的智能化判断。2万兆光纤组网方案光纤网络具有频带宽、损耗低、抗干扰能力强、性能可靠等优势5,常被用于局域网搭建。万兆光纤组网是目前桌面级主流的高速组网方案6,可满足悬浮隧道机理试验数据传输需求。依靠万兆交换机和万兆光模块2个关键设备,为所有入网的采集控制计算机加装10 G光纤网卡,通过光纤汇聚至万兆交换机,组成万兆光纤局域网,网络拓扑架构如图1所示。表1试验数据采集系统情况Table 1Situation of experimenta

13、l data acquisition system序号 采集数据采集系统信号研发单位1拉力2018型数据采集系统 电压信号 国内科研院所2应变DHDAS动态信号采集分析系统电压信号国内高校3波高波要素采集系统电压信号 国内科研院所4加速度加速度姿态采集系统 地磁信号国内厂商5流速PolySync软件串口信号国外厂商6流量流量采集系统串口信号 国内科研院所图1万兆光纤组网的网络拓扑架构Fig.1Network topology architecture of 10 Gigabit fiber optic networking传感器传感器 传感器 传感器 传感器下位机同步控制端数据服务器采集客户端

14、展示大屏采集客户端采集客户端下位机网络层万兆交换机光纤网卡软件层采集层8窑窑2024年第1期万兆光纤组网由网络层、软件层和采集层组成。网络层由万兆光纤、万兆交换机和光纤网卡组成。软件层包括同步控制端、数据服务器、采集客户端(上位机)和展示大屏,每类设备均安装光纤网卡,通过网络层实现互连互通;采集层为安装在悬浮隧道机理试验环境中的各类传感器和下位机。万兆光纤组网的信息流转过程为:同步控制端通过同步控制端系统向采集客户端的数据采集系统(上位机)发送数据采集指令,数据采集系统接收到消息后向下位机或传感器发送指令,并通过万兆网卡反馈最新的数据采集状态,数据采集系统将采集数据实时存储至数据服务器,将系统

15、实时图像信号同步传输至展示大屏上。经测算,局域网中计算机之间的理论通信延迟低于400 滋s,可忽略网络传输延迟造成的影响。3数据采集同步控制3.1基于NTP的时间同步机制与偏差估算时间同步控制是通过操作本地时钟,达到为局域网内的控制服务端和采集客户端提供统一时间基准的过程。NTP协议基于时间戳概念,利用双向传输的方法可将局域网内计算机同步至时钟源7-10,精度可以达到毫秒级,满足悬浮隧道试验的精度要求,而且不需要对网络设备和网络协议进行改造,性价比高。结合悬浮隧道机理试验的环境现状和需求,采用基于NTP协议的时间同步方法。NTP协议通过时间戳记录服务端和客户端信息发送和接收的时间,通过时间差计

16、算来确定时间延迟和偏差。如图2所示,T1为服务器发出同步指令的时间,T2为客户端收到同步指令的时间,T3为客户端发出确认指令的时间,T4为服务端收到确认指令的时间。假设服务端与客户端的时间偏差值为兹,啄1为同步指令的网络传输耗时,啄2为确认指令的网络传输耗时,啄为网络传输总耗时。T2=T1+兹+啄1(1)T4=T3-兹+啄2(2)啄=啄1+啄2(3)可以推算出网络传输总耗时啄、服务端与客户端的时间偏差值兹。啄=(T2-T1)+(T4-T3)(4)兹=(T2-T1)+(T3-T4)2+(啄2-啄1)(5)受网络稳定性影响,同步指令和确认指令的网络传输时间不同,每次同步指令和确认指令的网络传输也不

17、尽相同,这是时间偏差值兹的主要误差来源。假设双向网络传输耗时啄1和啄2相等,网络传输总耗时啄和近似时间偏差值兹1可被准确的计算出来,时间偏差的驻兹误差值最大为啄/2。兹1=(T2-T1)+(T3-T4)2(6)驻兹=渣兹-兹1渣臆啄/2(7)根据上述算法和分析进行时间同步试验,以150次往返同步请求为一组数据,共采集10组数据,单组时间同步试验结果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网络传输总耗时啄和近似时间偏差值兹1之间有明显的线性相关且趋于固定值,网络传输稳定性直接影响时间偏差的测量。为此,可通过概率统计方法求得目标值,首先基于均值和标准差的异常值检测方法11去除偏离平均值超过依5%的采样数据,然后对保

18、留的数据计算均值和标准差。图2NTP协议原理Fig.2NTP protocol principle图3单组时间同步试验结果Fig.3Singl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time synchronization服务端客户端T2T3T1T41050-5-10-15-20100200往返次数40120140网络传输总耗时近似时间偏差8060辛全波,等:悬浮隧道模型试验数据同步采集方法研究9中国港湾建设2024年第1期重复多次时间同步试验的结果如表2所示。利用概率统计方法可得出本次试验结果为:近似时间偏差值兹1约为13.955 s,最大时间偏差误差值约为2 ms,时间偏差13

19、.955 s依2 ms,达到悬浮隧道模型试验对时间精度的要求。3.2服务器端与客户端通信机制借助于万兆光纤网络,建立同步控制端与采集客户端之间的Socket通信连接,基于C#.NET平台和TCP/IP协议实现双向通信和数据交换12。服务端程序创建ServerSocket对象并绑定IP和端口,启动监听命令,接收客户端程序发送的连接请求;客户端创建ClientSocket对象,并向服务端发送连接请求;服务端与客户端建立连接后,通过Socket通信方式进行通信;服务端向客户端发送时间同步指令或采集控制指令,客户端接收到指令后执行相应操作,并将结果发送至服务端。服务端与客户端的同步控制通信机制如图4所

20、示。3.3采集控制中间件数据采集控制中间件处于客户端与下位机之间,实现对数据采集系统的交互控制和数据访问,包括开始数据采集、停止数据采集、读写监测数据等功能。首选的中间件开发方式是数据采集系统能够提供基于SDK的开发接口,这样既不会对现有系统造成影响,又能实现接口和数据的定制。然而,部分数据采集系统为国外软件或第三方开发,提供接口开发的可行性和性价比低。波要素采集系统(波高)、PolySync软件(流速)、流量采集系统(流量)均无法提供接口。受限于平台和技术的封闭性,通过系统二次开发实现信息交互极为困难,考虑到数据采集系统运行在Windows操作系统上,而Windows是一个事件驱动的操作系统

21、,可通过消息队列实现底层通讯,从而突破数据访问和接口相对封闭的限制。采用基于Spy+的消息模拟触发采集控制指令的执行,使用Spy+的图形视图找出要操作的窗口和控件句柄,然后调用Windows API中的SendMessage函数,将指定的消息发送到指定窗口,由窗口调用触发控件关联的事件,实现数据采集控制。4数据实时存取与智能判断4.1四库分离的数据实时存取数据采集系统之间相对封闭的数据存储方式存在局限性:片段式存储无法实时反馈试验状态,甚至发生重要数据资料因故障丢失情况;数据不完整影响试验数据分析;数据横向对比困难,数据分析效率低。针对这些问题,通过四库分离存储的数据库设计来提高数据查询的时效

22、性、高效性和安全性。1)数据解析存储数据解析存储依赖于数据采集系统的数据处理方式。对于具备数据实时存取条件的采集系统,可通过对现有系统进行功能扩展、开发数据读取接口或开发数据转存程序3种方式实现。对于不具备数据实时存取条件的采集系统,开发数据转换存储功能,并记录数据采集时间戳,对临时数据文件解析处理后存储至数据库中。2)存取效率提升数据库设计上,通过数据库分区、分表的方式减少数据之间的存取效率影响,设计临时库、正式库、永久库、历史库对5类监测数据分别存编号网络传输总耗时啄/ms近似时间偏差值兹1/s最大时间偏差误差值驻兹/ms中位数均值标准差中位数均值标准差11.9995.99520.261-

23、16.987 7-16.986 6 0.015 92.99722.02115.092 59.092-16.976 3-16.970 2 0.044 67.54631.9923.2854.718-16.970 7-16.970 4 0.003 31.64241.9882.8422.946-16.964 6-16.964 3 0.002 71.42152.4894.0635.072-16.958 0-16.957 9 0.004 22.03162.4894.0656.051-16.955 1-16.954 6 0.005 92.03272.4705.4499.138-16.952 7-16.954

24、 2 0.007 02.72482.9987.31314.204-16.948 9-16.951 4 0.012 93.65691.9993.6013.819-16.945 0-16.945 2 0.003 61.800101.9924.2657.534-16.940 2-16.941 1 0.007 52.132表2多次时间同步试验结果Table 2Multipl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timesynchronization图4数据采集同步控制机制Fig.4Data acquisition synchronous control mechanismconnect(

25、)listen()ServerServersocket()bind()accept()send()close()recv()close()socket()接收同步指令关闭连接服务端创建socket客户端程序关闭接收返回消息发送同步指令监听客户端指令绑定IP和端口创建socket服务端程序10窑窑2024年第1期储。临时库存放实时监测数据;正式库存放经过智能化判断后提取的特定工况监测数据;永久库存放正式库中进一步筛选后符合试验数据分析要求的监测数据;历史库存放历史监测数据。通过数据库分离设计能有效保证海量监测数据的高效存储与及时更新。数据库存取上,通过读写分离、数据索引构建等方法提升数据库性能。

26、通过设定数据库脚本自动执行任务实现将临时库中超过一定时限的数据迁移至历史库中,保证批量数据插入和智能化判断在低负载环境下执行。4.2数据智能判断智能判断是通过监测水动力环境变化,自动提取符合特定工况条件的监测数据4。水动力环境参数包括波高、流量和流速,智能化判断规则包括纯流工况判断、纯浪工况判断和波流工况判断,具体判断方法有均值法、极值法、累积值法、方差法等,各类工况的触发条件均预先设定,当水动力环境条件达到设定阈值或条件时,系统自动做出判断并执行下一步操作。通过建立试验阶段、试验类型、环境参数、模型参数的数据库,开发工况管理模块,实现试验工况标准化管理,尽量避免因人为失误导致的试验失败和重复

27、试验风险。5应用验证2019年58月,悬浮隧道试验数据同步采集系统在悬浮隧道整体结构行为机理试验中得到成功应用2,完整记录了机理试验过程中拉力、应变、波高、加速度、流速、流量等动态监测数据,实现了各类数据的同步采集控制,并通过智能化判断自动提取了包括波浪试验、水流试验、波流试验、激振试验、撞击试验等满足特定工况条件的试验数据。系统保证了试验数据安全可靠,降低了试验数据丢失风险,实现了试验数据高效存储,提升了数据分析效率,保障了悬浮隧道试验顺利开展。采集同步控制系统如图5所示。图6记录了纯浪工况下波浪试验的数据智能提取的完整过程,当波高超过设定阈值时开始提取水动力环境数据(波高)和模型响应监测数

28、据(拉力、加速度、垂向位移),直至不再满足预设工况条件。图6纯浪工况下波浪试验的数据提取过程Fig.6Data extraction process of wave experiment under single wave condition图5采集同步控制系统Table 5Acquisition synchronization control system辛全波,等:悬浮隧道模型试验数据同步采集方法研究11中国港湾建设2024年第1期6结语针对悬浮隧道模型试验测量系统复杂、试验数据庞大的特点和试验过程高精度、可再现的要求,通过软硬件结合设计了试验数据同步采集系统,实现了数据高精度同步采集和特

29、征数据自动提取。试验表明:1)万兆光纤组网方案能够提高网络传输效率和稳定性,为同步采集控制和数据实时存储提供运行环境支撑,万兆光纤组网产生的网络传输延迟可忽略不计。2)基于概率统计的时间偏差估计方法可提高基于NTP的时间同步精度,在万兆光纤网络下同步精度可达到毫秒级,且更加稳定可靠。3)采用临时库、正式库、永久库、历史库的数据库分离设计能够提升海量试验数据的存储和分析效率,满足悬浮隧道试验对数据实时存取和特征提取的需求。下一步将该方法应用到其他水工模型试验和工况环境分析中,验证方法的普适性,并采用流式缓存技术进一步提升和优化数据存取效率。参考文献:1耿宝磊,刘宇,胡传琪,等.悬浮隧道水动力问题

30、研究概述J.水道港口,2020,41(1):1-8.GENG Bao-lei,LIU Yu,HU Chuan-qi,et al.Overview of hydrody原namic study for submerged floating tunnelJ.Journal of Waterwayand Harbor,2020,41(1):1-8.2林巍,林鸣,尹海卿,等.悬浮隧道整体结构行为机理试验研究1:总体J.中国港湾建设,2020,40(2):6-14.LIN Wei,LIN Ming,YIN Hai-qing,et al.Submerged floating tun原nel overall

31、 structural behavior mechanism experimental study 1:GeneralJ.China Harbour Engineering,2020,40(2):6-14.3陈进,尹海卿,林巍.悬浮隧道水动力性能研究试验方法综述J.中国港湾建设,2020,40(2):38-44.CHEN Jin,YIN Hai-qing,LIN Wei.Review on hydrodynamicsperformance experimental methods of submerged floating tunnelJ.China Harbour Engineering,2

32、020,40(2):38-44.4周卓炜,尹海卿,林巍.悬浮隧道整体结构行为机理试验研究3:实践J.中国港湾建设,2020,40(2):21-25.ZHOU Zhuo-wei,YIN Hai-qing,LIN Wei.Submerged floatingtunnel overall structural behavior mechanism experimental study 3:PracticeJ.China Harbour Engineering,2020,40(2):21-25.5王明玥,曲晓伟,刘同磊,等.一种组网式工业数据采集分析系统J.电气传动,2021,51(24):63-66

33、,74.WANG Ming-yue,QU Xiao-wei,LIU Tong-lei,et al.A networkedindustrial data acquisition and analysis systemJ.Electic Drive,2021,51(24):63-66,74.6马智勇.家庭光纤组网技术方案探讨J.电信科学,2021,37(5):170-176.MA Zhi-yong.Discussion on technical solutions to fibre-optichome networkingJ.Telecommunications Science,2021,37(5

34、):170-176.7戴群雄,郝青茹,王铮,等.一种增强型PTP光纤级联精细时频同步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21,43(5):1465-1471.DAI Qun-xiong,HAO Qing-ru,WANG Zheng,et al.An enhancedmethod of PTP fiber cascade fine time-frequency synchronizationJ.Journal of Electronics&Information Technology,2021,43(5):1465-1471.8黄学进,崔鑫,余婷.基于分布式仿真系统的时钟同步技术研究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35、,2021,29(6):212-218.HUANG Xue-jin,CUI Xin,YU Ting.Research on clock synchro原niza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distributed simulation systemJ.Computer Measurement&Control,2021,29(6):212-218.9高志远,徐美强,吴罡明.一个高精度网络对时软件的设计和实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34(12):76-80.GAO Zhi-yuan,XU Mei-qiang,WU Gang-ming.Design andimplement

36、ation of a high precision network timing software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10,34(12):76-80.10卢继哲,巫钟兴,阿辽沙 叶,等.基于NTP协议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时间同步研究J.电测与仪表,2018,55(16):89-93.LU Ji-zhe,WU Zhong-xing,ALIAOSHA YE,et al.Research ontime synchronization of power information collection system basedon NTPJ.El

37、ectrical Measurement&Instrumentation,2018,55(16):89-93.11张明艳,查晓锐.基于K-Means算法改进的NTP及其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的应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6(2):185-189.ZHANG Ming-yan,ZHA Xiao-rui.An improved NTP based onK-Means algorithm and its application in electricity informationacquisition systemJ.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 of

38、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2019,36(2):185-189.12孙志刚,王国涛,高萌萌,等.基于.NET的分布式设备组网与管理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2021,41(S2):198-207.SUN Zhi-gang,WANG Guo-tao,GAO Meng-meng,et al.Designand implementation of system software for networking and manage原ment of distributed equipment based on.NETJ.Journal of Com原puter Applications,2021,41(S2):198-207.12窑窑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