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西藏青藏高原文图/仓周加的手塔塔拉滩光伏园区。塔拉滩也称三塔拉,属于高寒干旱荒漠化草原,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的东南部,与兴海县交界,总面积4 4 3.7 2 万亩。塔拉滩一词音译自蒙古语,指平坦而有台阶的草原或荒滩。到了清朝雍正、乾隆以后,藏语称为“哆塘”,意思是滩大、干旱,人们行走其间会非常困乏,并分为“哆塘贡玛”“哆塘哇日玛”和“哆塘秀玛”意为“上乏滩”“中乏滩”和“下乏滩”。民间有“上去了塔拉滩,儿子认不得达达(爸爸)”,“三塔拉是吹风的皮袋,干渴疲乏如开启了地狱之门”的说法。唐蕃古道南路穿滩而过,往返各地的商旅络绎不绝,故又名“哆塘从木兰”,意为“泛滩的商道”。有学者研究
2、塔拉滩的历史遗迹时,称这里有一座吐谷浑王城存在过,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古城被黄沙掩埋,地下宫殿成为了永久的秘密。82中国西藏沙漠化成因自然因素影响。多年来,塔拉滩地区的气候条件仅能满足半干旱草原以及荒漠草原对水热条件的需要,但生物量一般较低。塔拉滩年平均降水量为2 0 0 一300mm,年平均蒸发量为1 6 5 4.5 1 8 4 1.2 mm,加之雨热同季且降水量集中在6 9 月,在此期间的降水就被天然植被和栽植作物所利用。其他季节里塔拉滩气候寒冷,干旱、大风和霜冻等自然灾害频繁。滩内覆土层平均只有2 0 一3 0 厘米,缺乏植被保护,也不宜采用大为方法开垦草原、发展灌溉农业。另外相对集中的
3、降水和强劲的风力,也会使水王流失不断加剧。在常年西北风的助力下,沙丘逐渐移动。1 9 6 1 年1 月2 日,塘格木、沙珠玉、恰卜恰等地遭受特大风灾,瞬间最大风速达到4 0 米/秒,黄沙遮天,白昼如夜。一塔拉青康公路(2 1 4 国道)附近的沙丘向东推移了2 1 米,迫使公路改道。每到冬春大风季节,一塔拉的沙丘经常侵袭2 1 4 国道,养路工人需时常清理,才能保持道路畅通人类活动影响。2 0 世纪六十年代前,没有大规模的人类活动,塔拉滩牧草较为繁茂,野生动物众多。1966年河卡一塔拉滩人畜饮水管道修通,牲畜大量进入草场。长达2 0 多年的过度放牧,使牲畜数量超过草原理论载畜量。另外,上游沙珠玉
4、河区域、塘格木农场、哇玉农场、新哲农场大量开垦荒地、新修水库,也影响到了塔拉滩的生态,使塔拉滩当地沙漠化的情况愈演愈烈生态状况塔拉滩草场植被在2 0 世纪八九十年代覆盖度迅速降低,草场严重退化。气温和积温较低,无霜冻期短,干旱少雨、多风的气候特征,使牧草生存环境十分严酷,春旱现象极为严重,影响牧草及时返青。受共和盆地地形的影响,塔拉滩风力大、风频高。大风主要发生在冬春牧草枯黄季节,较易吹蚀牧草底部土壤,威胁牧草生长。1 9 8 7 年至1 9 9 6 年的9 年间,植被覆盖度小于1 0%的草场在塔拉滩增加了4%。塔大爱心心青海扶贫之光塔拉滩的光伏扶贫园区。拉滩内已无高盖度草场(7 0%),中盖
5、度草场(3 0 70%)减少了1 2.7 万亩,平均每年减少1.4 万亩。低盖度草场(3 0%)增加了1 0.9 万亩,平均每年增加1.2万亩。草场平均覆盖度为3 4%。在草场面积和植被盖2023年第6 期8 3中国西藏青藏高原余万亩,造林6 0 余万亩,建成防风林带绵延1 3 4 公里。塔拉滩风速降低2 2%,土壤水分蒸发量减少3 0%,湿度增加5 5%,植被盖度恢复到8 0%,土地荒漠化得到有效遏制。原铁盖乡拉干村支部书记才让本不禁感叹道:“塔拉滩的生态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有如此巨变。我们村2 0 0 4 年整村搬迁移民到塘格木镇,把原有的30多万亩沙化草原全部封育起来,所有牧畜都出售
6、了,得以休养生息。每人分配了1 1.9 亩耕地,从事农业生产。党和政府对我们不是一搬了之就不管了,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以后,对我们生态搬迁地区的水、电、路、网,以及土地平整、渠系配套、村容村貌等进行了持续多年的建设。2 0 1 5 年我们又被列入政府精准扶贫的贫困村,在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的带领以及村民群众塔拉滩的沙漠治理成效显著。的不懈努力下,2 0 1 9 年我们成功脱贫。2 0 2 0 年开始实度减少的同时,牲畜数量大幅度增加。由于过度超载放牧,草场的植被和土壤都产生不同程度的退化。塔拉滩是黄河上游风沙最严重的地区之一。1 9 9 6年严重沙漠化面积达8 3.7 万亩,占土地面积的2 5.7
7、%,与1 9 8 7 年相比,9 年间严重沙漠化面积净增1 6.2 8 万亩。1 9 9 4 年和1 9 9 9 年两次沙漠化普查与监测结果是:流动沙地5 年增加了3.8 万亩。在共和县3 3 3.5 3 万亩牧草地中,植被盖度在5 0%以上的为9 4.5 万亩,植被盖度在5 0%以下的退化草地2 3 9.0 3 万亩。塔拉滩植被盖度的不断下降,使得塔拉滩草原退化严重,水土流失加剧。据调查,塔拉滩水土流失总面积达3 1 9.7 万亩,占全滩面积的7 2%。中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5 万亩,占全滩总面积1.1%。施乡村振兴,村里成立了农业合作社,各级政府给我们买了多种农业机械,现在全面实现了农业生产
8、机械化,科学种田,推广优良品种,青稞产量从2 0 0 4 年的每亩6 0 0 余斤提高到现在的1 1 0 0 多斤,生产生活得以稳定发展,每年有7、8 个月时间外出打工,收入持续增加。现在家家都有小轿车,基本上每户都在县城有楼房住,生活是一年比一年好。”新能源开发依托塔拉滩海拔高、空气洁净、日照充足、辐射生态治理2000年,由于沙化面积不断扩大,植被盖度持续下降,草场退化严重,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共和县委、县政府毅然决定,在塔拉滩北部距离恰卜恰城镇最近的一条沙带,贯穿整个一塔拉沙漠深处区域的214国道西侧,实施柠条栽植、草沙障造林治理、杨树深栽、
9、围栏封育等多种防风治沙工程,总面积1 万亩。实践证明,试点效果明显,有效降低了沙漠侵袭国道和东进蔓延的进程,自此拉开塔拉滩持续2 0 多年的生态治理序幕。截至2 0 2 2 年底,塔拉滩地区实施草沙障造林2 0塔拉滩上的狼毒花84中国西藏强、太阳能资源丰富的特点,2 0 1 3 年以来,经过1 0 年努力,一片一片排列整齐的光伏板,在荒漠中“生长”出来。建成的干万瓦级新能源基地,已成为集光伏、光热、水光互补、电力基础设施智能化运维为一体的全球最大的集中连片、统一开发综合示范园区,初步形成了清洁能源发展新格局。2006年从塔拉滩生态移民搬迁进城安置的原塘格木镇更尕村老村长彭毛自豪地说:“我们现如
10、今也是城里人了,楼上住家,楼下商铺用于自家经营或出租,同时享受生态搬迁的相关政策,孩子入学和赠养老人都很方便。党的十八大以来,又对我们生态移民群众进行汽车维修、挖掘机驾驶、餐饮经营服务等技能培训,增强了我们的就业能力,在城里打工离家近,灵活就业机会多,又可以照顾家人。2 0 1 3 年原有的塔拉滩沙化草原又被开发光伏,新建光伏的支架距离地面比较高,可以适当放牧。很多人都参与了光伏建设,光伏建成后,又加入光伏园区的日常维护工作。光伏牧场加上饲养牲畜,大家都有了稳定的收入,再也不像以前吃饭满口沙、干活一身土,现在的生活有奔头了,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好了。”“十三五”期间,海南州政府还在光伏园区内集中建
11、设一批光伏扶贫电站,扶持带动海南藏族自治州1 7 3个贫困村,近7 3 0 0 余户贫困户,可持续收益2 0 年,收益资金用于发展脱贫村集体经济和脱贫户增收。开设保洁、绿化、水电、道路养护、维修服务等公益岗位3300余个,积极带动农牧群众就地就近实现稳定就业。塔拉滩光伏园区对环境和扶贫作出的贡献更是堪称良性循环的典范。2021年,世界首条1 0 0%输送清洁能源土8 0 0 干伏特高压青一豫直流输电工程建成投运。8 5 万干瓦水光互补发电项目变为世界单体规模最大电站。5 万干瓦熔盐塔式光热发电项目、百兆瓦国家级太阳能发电实证基地均已落户园区,年均清洁能源发电量1 0 0 亿度。2022年6 月
12、,位于塔拉滩、规划占地总面积6 0 9.6 平方公里、规划总装机容量为1 9 0 2 5 兆瓦的海南州光伏园区荣获“最大装机容量的光伏发电园区”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位于塔拉滩、龙羊峡水电站水库左岸,占地面积约为2 5 平方公里的龙羊峡水光互补发电站荣获“最大装机容量的水光互补发电站”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前者作为全国首个干万干瓦级太阳能生态发电园,也是目前全球一次性投入最大、单体容量最大、集中发电规模最大的光伏电站群。后者的“水光互补”技术塔拉滩的“光伏羊”。实现了水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快速补偿的功能,解决了光伏发电的弃光难题和安全并网问题,填补了国际大规模水光互补关键技术的空白,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
13、环境效益显著。2 0 2 3 年1 月,“青海省海南州特高压外送基地电源配置项目海南州塔拉滩一标段1 0 0 0 MW光伏电站项目”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成为自国家优质工程奖设立以来首个获得金奖荣誉的光伏项目。通过1 0 年不断地进行光伏发电建设,塔拉滩发生了显著改变。用“光伏+”作文章,带来的是群众越来越多的美好愿景。曾经一片荒漠的塔拉滩一步步成为太阳能光伏板的“蓝海”,在光伏板的“庇护”下,昔日的茫茫戈壁“变身”为草原牧场,而周边牧民也在光伏园区内修羊圈供农牧民饲养“光伏羊”。绵延数十公里“光伏海洋”的发电板为地面提供了荫蔽,清洗发电板的水又滋润了土地,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2 万多只“光伏羊”,不仅解决了光伏园区冬季用火安全的隐患,还节约了饲养成本,补充了土壤肥力,增加了群众的收入,实现了“板上发电、板下牧羊、生态治理”一举三得。塔拉滩的发展,通过“治理+光伏生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综合考虑了人与自然、环境与生态、保护与发展、经济与民生相互协调的因素,探索出了一种生态、能源、经济、民生协调发展的全新思路。从竿路蓝缕的艰难奋进,到百年大计的接续奋斗,在塔拉滩上种下的这片“蓝海”涵养了当地生态,也引领着塔拉滩群众走上了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2023年第6 期8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