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10小石潭记解析版.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467389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39.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10小石潭记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10小石潭记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10小石潭记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10小石潭记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10小石潭记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0 小石潭记1. 【读准字音】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篁竹清冽卷石底 为坻为嵁 佁然幽邃 参差俶尔 翕忽悄怆寂寥【答案】hunliqunchknysucnc chxqiochunglio【解析】试题分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如“篁”还可根据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如要注意“嵁”“俶”等生僻字的读音。2. 【把握节奏】 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1)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2)

2、似 与 游 者 相 乐【答案】(1)潭中鱼/可百许头(2)似/与游者/相乐【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1)潭中鱼/可百许头;(2)似/与游者/相乐。此题要注意把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划开。注意标志性的虚词“者”。3. 本文按照_顺序,依次写了如下内容:发现小石潭;_;小石潭源流;_;同游者。小石潭最大的特点是_,作者对小石潭整

3、体的感受是_。【答案】 (1). 游览 (2). 潭中景物 (3). 潭中气氛 (4). 幽静 (5). 幽邃冷寂,孤凄悲凉【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对文言文要点内容的概括。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本文按照游览顺序,内容分别是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小石潭的特点:幽静。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4. 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不仅高度概括了潭周围的氛围,也含蓄地表现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B. 文章写出了小石潭环境的幽静,表现了作者欣赏景物的愉悦心情。C. “全石

4、以为底”一句既写出了小石潭极为罕见,又从侧面反映出水的清澈。D. 文中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用鱼在水中游动的姿态反衬出潭水的清澈透明。【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B项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文中作者愉悦的心情是暂时的,一经凄凉环境的触发就变得很悲伤。5. 描写小潭源流时,作者抓住了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答案】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小溪,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蜿蜒;就溪岸来说,作者形容它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文章第三段的内容进行概括,注意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

5、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写溪身,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写溪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6. 文中是怎样运用衬托来表现水之“清”和人之“乐”的?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解析】试题分析:考查文章衬托手法的使用。这篇文章有不少地方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也就是以景衬情。如写最初发现小石潭时,说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写游鱼的活泼,说“似与游者相乐”,写坐潭上时候的感受,说“凄神寒骨,悄悄幽邃”,这样写,景物染上人们的感情色彩,文章所创造的境界就更为鲜明切实。本文写小石潭的自

6、然景色,与作者当时前后变化的两种心情契合地交融在一起,这又说明作者善于融情于景,善于运用衬托手法表达心情。7.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答案】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阅读课文,回答问题。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 心乐之 何陋之有B. 全石以为底不足为外人道也C. 以其境过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 乃记之而去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9.

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10. 第一段中“伐竹取道”能否删去?说说你的理由。11. 本文是怎样做到情景交融的?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谈谈。【答案】8. C 9. 青葱的树枝和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10. 不能删去。因为与“隔篁竹”中“隔”相对应;为了亲眼看看清脆悦耳的水声产生的原因,不惜伐竹开辟出道路,传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揭示了作身在贬官后为了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探山玩水。 11. 本文多处运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如写发现小石潭时,“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写游鱼时,先描写鱼的活泼,然后说“似与游者相乐”;写坐

8、在潭上的感受,说“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样写,景物就染上了人的感情色彩。本文写小石潭的自然景色,无不渗透着作者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充满生机却无人赏识,而其幽清无闻与作者的遭遇相同。小石潭的清幽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强烈比衬,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解析】8. 试题分析:C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都是“因为”之意。A项,前一个“之”是代词,后一个“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B项,前一个“为”是“作为”的意思,后一个“为”是“对,向”的意思。D项,前一个“而”表示顺承,后一个“而”表示转折。点睛: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题,注意文

9、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一句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代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手法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而”“则”作为连词使用,可根据上下文推断它的用法。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蒙络”“披拂”等字词的翻译。10. 试题分析:考查重要情节的作用。“伐竹取道”是因为想看

10、看清脆悦耳的水声来自何方。揭示了作身在贬官后为了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与探山玩水的喜悦之情。这样说来“伐竹取道”这一情节就变得十分有意义。11. 试题分析:考查情景交融的写法的运用。“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对景物描绘中结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际,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闻水声,如鸣佩环”,但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围抱,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触景伤情。作者离开国都长安来到荒僻的南方州郡,政治上受挫折,生活上不习惯。因此,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

11、感。12.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篁竹(hung) 清冽(li)B. 为坻(ch) 为嵁(kn)C. 参差(cnc) 佁然(y)D. 俶尔(sh) 翕忽(x)【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D改为:俶尔(ch)。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俶”就是生僻字。要注意记忆。1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心乐之(快乐)B. 不可知其源(指代小溪)C. 以其境过清(因为)D. 乃记之而去(于是,就)【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项加点词的解释错误。“乐”是“以为乐”的意思。1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 从小丘西行B. 不

12、可久居C. 凄神寒骨D. 潭西南而望【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四个选项中加点词:A项中“西”是方位名词做状语,向西;B项中“居”是停留的意思;C项中“凄”是使动用法使凄凉;D项中“西南”是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南。故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B。考点:考查文言文的词类活用现象。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是对常见的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平时应该注意名词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做状语等词类活用现象。15.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其岸势/犬牙差互B.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C. 似与/游者/相乐D.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C项句子的朗读节奏划

13、分不正确。正确的停顿是:似/与游者/相乐。注意标志性的虚词“者”。1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2)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答案】(1)(潭)以整块的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2)(游鱼)静止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解析】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以为”“近”“佁然”“俶尔”“翕忽”等词语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

14、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17. 学完本文后,某班围绕“小石潭景物探览”这一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市旅游公司准备开发小石潭这一景点,请你仿照示例为小石潭的景物设计一个名称,并说说设计的依据是什么。示例:名称:小径通幽依据:“隔篁竹”“伐竹取道”。(2)每一个景点要有一则导游词,请你为你所设计的景点名写一段导游词。要求:抓住其特点,用富有激情、生动的语言进行介绍。【答案】(1)(示例)名称:听水轩依据:“闻水声,如鸣珮环”。(2)示例:听水轩大家一听到这个景点的名称,肯定会有眼前一亮之感吧。时值盛夏,大家一路走来,想必非常辛苦,那我们就一起坐在这竹树环合的轩子里

15、,品味这独具神韵的美景,聆听这来自小石潭幽咽的水声吧!【解析】试题分析:(1)要根据景点的特点来起名称,且要求仿照示例。要结合文章内容来答出起名字的缘由。所以首先要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作答的前提和基础。如景点名称:“观鱼台”。依据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景点名称:“品茗赏石阁”。依据是:“水尤清冽”、“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景点名:“望溪亭”。依据是:“潭西南而望,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景点名:“天然氧吧”。依据是:“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日光下澈”“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2)为你所设计的景点名写一段导游词。实际上就是根据景

16、点的特点来写导游词。导游词是引导旅游者进行游览观光的讲解词。要写好导游词,最重要的是读懂文章内容。这样才能编写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导游词。一定要注意抓住景点的独特之处来写。这样才能吸引游客。语言要生动流畅,富有激情与感染力。2016鄂州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回答问题。甲 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

17、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乙 小石城山记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木丽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

18、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注 黄茅岭:在湖南零陵县城西面。垠:边界,尽头。睥睨(pn):即“埤堄”,城上有孔的矮墙。梁木丽(l):屋的正梁。堡坞(bow):村落外边,土筑的小城堡,用以守卫。箭:小竹子。中州:中原,指现在的黄河中下游一带。夷狄:古代汉族统治阶级对中原以外少数民族的侮辱性称呼,这里指偏远地区。伎:同“技”,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楚之南:湖南一带是古代楚国的南部。18.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其 气 之 灵 不 为 伟 人 而 独 为 是 物 故 楚 之 南 少 人 而 多 石19

19、.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其岸势犬牙差互(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3)益奇而坚(4)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2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2)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2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投以小石 先帝不以臣卑鄙B. 是固劳而无用 潭西南而望C. 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环而攻之而不胜D. 是二者,余未信之 是日更定矣22. 这两篇短文都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湖南永州而写的作品,在小石潭记中,作者借小石潭周围清幽冷寂的氛围,表达了_的感情;在小石城山记中,作者借小石城山景色奇秀却在荒远之地,抒发了自

20、己_的不平之气。【答案】18. 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19. (1)像狗的牙齿那样。(2)凄清。(3)更加。(4)有的人。 20. (1)潭中的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2)从西山路口一直往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 21. D 22. (1). 凄苦孤寂 (2). 有才能却无法施展【解析】甲文选自:柳河东集 作者:柳宗元 年代:唐乙文选自:柳河东集 作者:柳宗元 年代:唐甲文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

21、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

22、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乙文译文:从西山路口一直往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沿着它走过去什么也得不到;另一条稍微偏北又折向东,不超过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积石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石山顶部天然生成城上短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碉堡,有一个像门的洞。从洞口往里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洞中有水响声,那声音很洪亮,好久才消失。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望得很远,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

23、好像是有智慧的人特意布置的。唉!我怀疑造物者的有无已经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确实是有的。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中原,却把它摆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造物者似乎不会这样做的,那么造物者果真没有的吧?有人说:造物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有人说:这地方的灵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国的南部少出人才而多产奇峰怪石。这两种说法,我都不信。18. 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

24、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可以根据句意来划分,句意为:这地方的灵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国的南部少出人才而多产奇峰怪石。19.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益:更加。20.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本题需注意的词语是:可,大约。许

25、,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21. 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D项。意思都是“这”。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A:用/因为。B:连词,表转折,可翻译为“但是”。/用作连词,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C:的/代词。22. 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而且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作者所

26、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小石潭记中,作者表达了凄苦孤寂的感情;在小石城山记中,作者抒发了自己有才能却无法施展的不平之气。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游大林寺唐 白居易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因口号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文句。因与集虚辈叹且

27、曰: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今垂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嗟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乐天序。(选自全唐文,有删减)注 遗爱草堂:白居易贬江州后,在庐山遗爱寺自己营建的草堂。东西二林:指东林寺、西林寺。后文的“化城”指化城寺。海东人:新罗国人,新罗国地处朝鲜半岛。聚落:村庄。迨(di):等到。23. 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A. 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B. 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C. 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D. 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24.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山桃始华(2)若别造一世界者25. 翻译文中画

28、线句子。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26. 用自己的话说说白居易一行游大林寺的行踪。27. 大林寺景色优美却游人甚少,其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答案】23. B 24. (1)开花。(2)到(往)。 25. 寺院周围多是清澈的溪流,苍色的岩石,矮小的松树,清瘦的竹子。 26. 白居易一行从遗爱草堂出发,经过了东林、西林二寺,到达化城寺,在峰顶上稍事休息,便登上香炉峰,住在大林寺。 27. 大林穷远;名利之诱人也如此!【解析】选自全唐诗 作者:白居易 年代:唐23. 本题考查学生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

29、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的意思是:这个地方实在是庐山第一胜境。根据句意“这个地方”可停顿,即在“匡”后停顿,“是庐山第一胜境”为另一处。故选B。24. 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其中“造”是“到、往”的意思。25.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

30、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句中重点词有:环寺:寺院的周围;清流:清澈的溪流;苍石:苍色的岩石;短松:短小的松树;瘦竹:清瘦的竹子。句意为:寺院周围多是清澈的溪流苍色的岩石,矮小的松树,清瘦的竹子。26.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概括能力。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文段内容。从“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成、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可见,白居易游览的顺序为:遗爱草堂、东西林二寺、化城寺、香炉峰、大林寺。27.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分析理解相关词句。然后提炼作答。大林寺景色优美却游人甚少,这是因为大林寺很远,很荒僻,再就是没有知名人士题诗。用原文回答即:大林穷远;名利之诱人也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