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国内外枣产业发展现状(09课件).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2460971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4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外枣产业发展现状(09课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国内外枣产业发展现状(09课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国内外枣产业发展现状(09课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国内外枣产业发展现状(09课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国内外枣产业发展现状(09课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国内外枣产业发展现状(09课件) 作者: 日期:11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2009年冬季培训课件(国内外枣产业发展现状)沙水处:何元正2009年12月国内外枣产业发展现状一第一部分一、枣树是什么?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果树。 枣树原产黄河中下游酸枣7200年,2400万年第一大干果占世界99%常用中药2万km2森林摇钱树古代五果之一文化载体优异基因源二、枣产业是一个: 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阳农业产业 极具发展潜力的出口创汇产业 惠及13亿中国人和世界人民的健康产业 * 2000多万农民的致富产业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破解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矛盾的抓手产业三、枣树的历史n 2400万年前: 野生的

2、枣属植物已生长在我国 n 7200 年前: 古代中国人民已开始采摘和利用枣果n 3300 年前: 开始进行枣树的驯化和栽培,出现了原始的枣园 n 25003100 年前: 中国出现了专门负责枣树生产的官员n 222 BC-220: 出现了枣的栽培品种,并开始向临国传播n 220-960: 出现了商品化的枣树生产; 传统的生产体系基本形成 (包括 嫁接、扦插、疏花环剥、修剪、采收、贮藏和加工技术) n 960-1948: 大规模的枣产区形成,出现了枣的专著,现代生产方式逐步发展n 1949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 n 现在枣树在我国的各种果树中,面积第三,产量排第七,在干

3、果中排第一n 无论栽培面积还是产量均占世界99,中国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枣树生产大国 二第二部分一、国内外枣产业发展现状总体看:枣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重新洗牌的春秋战国时代。从国际看: 迄今世界5大洲的30多个国家已直接或间接的引种了我国的枣树,但绝大多数尚未形成商品化栽培.近年来,我国枣树栽培面积和产量每年都在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7年我国枣树栽培总面积已超过2000万亩,总产量305万吨,占世界的99%左右.我国作为枣树生产超级大国的地位正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强化。 但是,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进军我国枣产业特别是枣加工业的势头在明显加大;一些干旱地区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正积极探讨发展枣

4、树的可行性. 枣树在世界上的分布洲国家亚洲中国、韩国、日本、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孟加拉、缅甸、蒙古、阿富汗、巴基斯坦、土库曼斯坦、吉耳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以色列、伊朗、伊拉克、 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塞浦路斯、土耳其欧洲俄罗斯、乌克兰、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南斯拉夫、马其顿、希腊、保加利亚、捷克非洲埃及、坦桑尼亚、突尼斯美洲美国、加拿大大洋州澳大利亚从国内看: 冀、鲁、晋、豫、陕五大传统产枣大省仍占据全国近90%的产量,且普遍增势强劲,尤其是山西发展最快; 另一方面,西北省份异军突起,新疆正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优势,要

5、打造中国和世界上最大的优质干枣生产基地(500万亩),仅阿克苏地区就要在35年内发展100多万亩枣树;宁夏(同心) 此外,东北和南方的鲜枣产业也正在快速崛起。从品种结构看:干制品种(包括干鲜兼用)稳步发展,但鲜食品种发展更快,正迅速成为枣业发展的生力军。目前的基本态势是东北和南方大力发展鲜食、中西部大规模发展干制品种,原有格局正在被打乱。 据估算,目前我国制干、鲜食、兼用和蜜枣品种的品种数和产量分别大概为35:35:20:10和60:10:20:10,另外有很少量的观赏品种。目前在我国起主导作用的10大主栽品种分别为: 河北和山东环渤海盐碱区的中国第一大制干品种金丝小枣 河北太行山旱薄山区的制

6、干品种婆枣(阜平大枣) 主产河北太行山赞皇县并大规模引种西北、东北的干鲜兼用 品种赞皇大枣 山西和陕西黄河两岸黄土高原上的制干品种木枣 河南豫中平原黄河故道区(新郑和内黄及其周围地区)的兼用品种灰枣(大量引入新疆)和制干品种扁核酸 山东北部和河北西南部的制干品种圆铃枣和长红枣 两大鲜食品种-主产河北黄骅、山东沾化并引种全国的冬枣和主产山西临猗并引种全国的临猗梨枣 该10个品种分别集中于数至数十个县市,单品种产量都在数千万至数亿公斤,其产量之和占到全国总产量的70以上。在栽培方面:一是河北、山东等传统的枣粮间作区则正在向纯枣园、密植枣园转变,矮化密植枣园(1-2X2-4)逐渐成为常规模式,不少地

7、方在探索每公顷5000株以上的超高密度枣园。二是枣粮间作稳步发展,突破常规观念的枣棉间作在新疆的特殊条件和棉花种植模式下得到迅猛发展,许多新兴产区,从稳健发展和减少与粮食争地的角度出发,发展了大量新的枣粮间作园。三是无公害绿色栽培迅速发展,设施栽培正在成为鲜食枣的新兴发展方向.在采后处理方面: 总体看发展比较缓慢,科技含量仍然较低,但是企业规模在不断扩大,贮藏加工能力明显提高,正酝酿着引跑全国、走出国门的大型龙头企业。 河南好想你枣业集团、河北沧州恩际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山东鼎立集团、山西天骄集团等都已是产值过亿的大型枣企业,最近汇源集团在山东投资5亿元建立了枣汁加工厂。在枣产品贸易方面: 国内

8、,枣主产华北、西北,而主销南方和东北,一些大中型枣产品批发市场在枣的集中产区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专业,河北沧州崔尔庄(纪晓岚故乡)红枣市场年交易额达到30多亿元; 国外,中国枣产品远销五大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95以上在华人圈。韩国的枣基本上全部供应国内,且自给不足。三.第三部分一、中国枣产业发展趋势(一)整体上产业将持续、稳步发展 在看的见的未来,枣产业还将持续、稳步的发展,其中鲜食枣产业还会进一步快速、大踏步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枣树面积和枣产量增长10多倍(20万吨到300万吨),但枣产品市场一直保持良好态势,总体价格稳中有升。 进入21世纪后,在我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农

9、业产业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这样一种大调整、大发展的历史背景下,我国枣业发展正在迎来其新的战略机遇期.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枣业发展 我国目前进行大规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是,大力发展畜牧业,加强果菜业,稳定粮食生产,而在果品中则强调要大力发展特色果品和小杂果。 枣树作为一种适应性强、栽培管理容易、比较效益高、市场前景好、干鲜兼优的特色果树,其发展不仅符合国家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而且深受群众欢迎。2西部大开发和退耕还林与枣业发展 改善生态环境是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点之一。然而,西部地区经济落后的现状,又决定了西部大开发必须走经济和生态效益兼顾的道路。 枣树抗旱性极强,耐粗放管理,

10、是“一种多收”的铁杆庄稼,非常适合西北地区发展。如西北黄土高原,曾连续5年以上严重干旱,导致粮食绝收,苹果、核桃等严重减产甚至死树,而枣树却一直保持了较好收成。西部地区宜枣荒地资源非常丰富,农民发展枣树可享受退耕还林补助政策,兼收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从而实现国家战略和农民目标的协调统一。 可见,西部大开发战略和退耕还林政策的深入实施,将进一步推动枣树的大发展。3全球化、中国加入WTO和与枣业发展 我国加入了WTO,意味着枣产品的出口门槛大为降低,国际贸易更为自由,出口效益将进一步提高。而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仍将是世界上最大的枣树生产国和唯一的枣产品出口国. 枣作为我国特产,加之营养丰

11、富,食疗价值高,在外贸出口方面可望迎来其黄金时期.4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与枣业发展 到21世纪50年代,我国将整体上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今后的50年间,随着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们对营养型果品及其加工品的需求必然会大幅度增加. 在我国,枣果作为传统的滋补保健佳品,早已深入人心.因而可以预测,枣果及其加工品在国内亦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开发空间。 此外,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和国家地位的不断上升,中国的饮食文化和产品必将走向国际。枣作为我国特产,出口创汇前景十分广阔。(二)鲜枣产业跨越式大发展 由于鲜枣较之干枣具有更好的口感、更高的营养(特别是维生素C)、更强的国内外市场亲和性(适口性广),加之鲜枣设施

12、栽培、贮藏保鲜和冷链供应技术发展迅速,鲜枣产业必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持续、快速发展,逐步实现供应周年化、经营国际化,成为枣产业中最活跃、最具竞争力和扩张性的部分,必将擎起枣产业的半壁江山。(三)品种更新换代步伐加快 近年来,枣树品种的多样化和高级化趋向已很明显,品种更新步伐日益加快。 一方面,不管良莠、就地繁殖、就近引种的传统做法正在被淘汰,地方品种选优和远距离的大规模引进优良品种蔚然成风;另一方面,枣品种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革,鲜食品种异军突起,制干品种一统天下的格局正被打破,制干、鲜食、兼用、蜜枣和观赏品种协调发展及早、中、晚熟鲜枣有机搭配将成为历史的必然。 (四)无公害和绿色生产将走向普

13、及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无公害的绿色健康食品越来越受欢迎,而农药、化肥污染的产品越来越没有市场。 另一方面,我国的枣产品要大规模走向国际市场要求枣树生产必须走向绿色化。此外,近年来我国枣树无公害绿色生产技术发展很快,技术上日臻成熟. 因此,枣树的无公害和绿色生产必将走向普及。(五)枣产品向优质化和品牌化迅速迈进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不仅对产品的内在和外在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会更加追求品牌。 虽然枣是我国的特色和优势,即使在加入WTO后近期内也不会受到国外同行的有力竞争,但国产枣产品却会面临跨国公司和其他果品的激烈竞争。 鉴于此,我国的枣产品必须突出自身特色,迅速向优质化和

14、品牌化迈进。一是中大宗产品应强调优质和适口性好;二是高档产品将向突出枣果特点的高营养、功能性食品发展。(六)枣产品生产区域化分工、国际化经营 优良品种将向其优生区集中;其中鲜食品种将北上冷凉地区,制干品种将向干旱少雨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西部移动,加工、经营和研发向经济、技术和信息发达的东部集中. 在种植方面可能出现两大趋势,一是中亚、非洲、大洋州等的干旱地区可能会规模化引种和商品化生产我国的枣树,中国人走出去种和外国人自己种都有可能(澳大利亚、朝鲜);二是一些跨国公司可能会涉足我国的枣产业,特别是加工和贸易.二、中国枣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外向度低。我国的原枣及枣加工品的出口量长期徘徊在总

15、产量的1左右,主要是因为长期局限在东南亚和世界各地的华人市场,而广大非华人市场一直没有打开。 二是新技术普及率低.改革开放以来,各地虽然研发了一大批实用新技术,创造了一批优质高产(亩产1500-3000公斤)的典型,但新技术大多局限在试点和示范区里,平均亩产还只有200公斤左右。特别是,近年来不少地区片面追求产量,盲目的超量使用化肥、农药和激素,导致枣果质量大幅度下降(如冬枣),病虫害日趋猖獗,枣产品的安全性令人堪忧。三是新品种更新速度缓慢。目前,枣树生产上普遍存在着老产区保守、对更新品种不积极,而新产区又由于发展太快和贪图便宜、新品种比例也不高,造成我国枣品种整体上老化严重,不能满足人们日益

16、多样化和高级化的要求。 四是鲜枣周年供应的技术还不过关。目前,以晚熟的冬枣一统天下,极早熟、早熟、中熟、晚熟、极晚熟不同成熟期配套的鲜食品种结构尚未建立起来,而现有绝大多数枣品种一般只能保鲜2-3个月,货架期保鲜技术还很少有人研究,提前成熟的设施栽培技术还不健全,延迟成熟的设施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五是毁灭性病虫害日趋猖獗。近年来,枣疯病、缩果病、裂果和绿盲椿象、干枝枯叶病等难以防治的重大病虫害的危害地区越来越广、危害程度愈来愈大,严重影响着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年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因成熟期连阴雨裂果严重,减产损失50-80,仅河北沧州损失12亿元。 六是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落后。能突出枣果特

17、色营养的高新技术产品很少,产品附加值偏低,带动性强的大型龙头企业还严重缺乏。 此外,还存在着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的问题,抗风险能力差,技术普及难度大;宣传深度和广度不够,导致国内、国际两大市场均未充分打开,特别是国际市场基本没有拓展。三、枣产业发展对策 针对枣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国内外发展趋势,我认为枣产业要想抓住历史机遇、实现历史性的大跨越,开拓市场是出路,做强企业是动力,改造农民是基础,完善政策是保障,先行科技是关键. 今后应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优化区域布局 大力提倡枣树生产向其优生区集中。其中: 鲜食品种北上、南下,即一方面向目前枣的分布北缘冷凉地区(河北、北京、辽宁交界地带)

18、进军,另一方面向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挺进(调节早晚供应期); 制干品种向干旱少雨、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西部山区和北方的滨海盐碱区和河流故道沙荒区集中; 加工、营销和研发向枣产业规模大且经济、技术和信息相对发达的东部省份集中。(二)优化产业布局 因地制宜的适当控制发展速度和规模,加快品种和产品结构调整步伐. 做大作强鲜食枣产业,扩大中、早熟品种种植面积,尽快实现亚周年、周年供应; 适度控制制干品种规模,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 大力开展传统枣产品改造升级和功能性食品开发,实现产业深层增值; 着力培植区域性和国际性龙头企业(包括营销企业和中介机构),全力开拓国际市场。 (三)强化技术创新 1枣新品种选

19、育(抗裂、抗病优良制干品种;中、早熟优良抗裂、抗病优良鲜食品种)和区域化试验,为品种更新换代和适地适栽奠定基础。 2优质鲜枣周年(亚周年)供应技术体系开发,为建设大规模的鲜枣基地提供技术支撑. 3无公害标准化技术体系研发,确保外向型优质、安全枣产品基地建设. 4毁灭性重大病害(枣疯病、铁皮病、裂果)高效治理新技术攻关,确保枣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5枣果营养评价与功能性食品开发,推进枣产业深层增值。 6智能化枣产业技术和信息服务平台研究与建设,大幅度提高技术推广效率和普及范围.(四)强化技术推广树上品种调优.加快推广新选育优良品种,特别是利用新品种规模化高接改造传统品种,快速实现树上品种调优。树

20、下生草养殖。推行树下生草(百脉根、扁径黄芪等)制度,提倡树下生态养殖(鸡、鸭、蚯蚓等)。生物物理治虫。性诱集、粘虫胶、杀虫灯等物理杀虫新技术推广。枣疯病等综合治理技术(抗病品种、复合药品、专用药械)推广。矮壮透光防病。推广矮化、控冠、透光技术(幼树矮化密植,成龄树落头、开心、拉枝、控冠改造),推行树干涂抹促花王、树上喷肥、树下有机肥等以替代传统的开甲和喷激素技术。设施保鲜增值。示范推广可提前和延后成熟的鲜食品种设施栽培新技术,集科学采摘、长期贮藏、冷链运输和货架期保鲜于一体的鲜枣供应技术体系。干制分级升质。人工干制、分级、免洗干枣生产技术。精细加工提效。适口性好、优质、中抵挡、大宗新产品加工,营养、功能性高档产品。智能信息务农.推广多媒体技术服务系统(基于计算机、互联网和VCD),建立村村(重点村)通的网络智能专家服务系统。内外开拓市场、提质增效富民。枣业发展前景n 品种多样化、高级化n 枣园密植化、间作化n 栽培简易化、绿色化n 采后处理加工现代化n 消费国际化、全民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