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农业高校产业学院发展现状、困境与对策.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454279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767.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高校产业学院发展现状、困境与对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农业高校产业学院发展现状、困境与对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农业高校产业学院发展现状、困境与对策.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4 年 7 期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农业教育农业高校产业学院发展现状、困境与对策钟晓华,刘旭华,李思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州 510000)农业高校产业学院是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的重要基地,承载着推动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的重大使命。近年来,产业学院作为全面深化产教融合的新型组织,已成为农业高校实施高素质人才培养和学术成果转化的重要抓手。然而,农业高校产业学院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发展的问题和困境也逐渐显现出来。本文旨在分析农业高校产业学院的发展现状,探讨其面临的发展困境和掣肘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1产业学院的内涵产业学院这一理念,其源头可追

2、溯至英国的“产业大学”概念,即以网络开放课程为平台,助力社会人员提升专业技能的新型教育机构1。现代产业学院的核心目标是服务和引领国家及区域产业的蓬勃发展,通过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助推产业改造、转型与升级,进而催化新产业的孕育与崛起,培育卓越应用型人才2。我国的产业学院是高校、地方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等主体共建共治的人才培养共同体,集“产原学原研原用”于一身3,本质上是一个多元主体的共生过程。其中,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是激发共建主体跨界共生的动力所在4。产业学院具体构成情况如图 1 所示。2农业高校产业学院的发展现状近年来,全国农业高校积极开展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工作,通过与

3、产业界的紧密合作,有效地将农业理论知识与农业实际应用相结合,以期培养出既懂农业技术又具备市场眼光和产业思维的高素质人才。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成效显著,为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下面将从 3 个方面概括产业学院的发展现状。2.1学科建设与师资双增强农业高校产业学院在学科建设方面的显著成就包基金项目院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高等教育专项)项目(2022GXJK215);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课题(22GYB019);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粤教高函 2023 4 号)第一作者简介院钟晓华(1983-),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农村社会治理与高校教育管理。摘要:产业学院是农业

4、高校实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重要途径。当前,农业高校产业学院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在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的同时,也面临诸多困难,这些困难和问题的解决关系到农业高校产业学院的健康发展。该文在总结梳理农业高校产业学院发展现状、面临的困境和掣肘因素的基础上,从目标定位、学科结构、产教融合、师资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管理评价等方面提出破解对策,实现产业学院育人资源整合优化,促进农业高校产业学院高质量发展。关键词:农业高校;产业学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乡村振兴中图分类号院G649.2文献标志码院A文章编号院2096-9902渊2024冤07-0135-04Abstract:The industrial c

5、ollege is an important way to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in agricultural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t present,the construction of industrial colleges 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is progressing steadily,andthey are facing many difficulties while achieving more fruitful result

6、s.The solution of these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is related to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colleges 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In this paper,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and sorting out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colleges 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

7、s,the difficulties they are facingand the restrictive factors,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from the aspects of target orientation,discipline structure,integration ofproductionand education,teacher construction,personneltraining,social service,managementevaluation,etc.Torealizetheintegration and o

8、ptimization of education resources of industrial colleges and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colleges 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Keywords:agriculturaluniversities;industrialcolleges;integrationofindustryandeducation;personneltraining;ruralrevitalizationDOI:10.20028/j.zhnydk.2024

9、.07.033135-2024 年 7 期农业教育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括 2 方面。一是增设了多个与农业产业发展紧密相关的微专业,结合“三农”产业理论等开设了创新实践课程,学科交叉融合成为新趋势,跨专业融合课程增多;而且,产业学院在推动科技创新的教学和科研资金投入力度持续增加。二是农业高校利用与产业界的深度合作机会,积极引进和培养具有丰富产业洞察力的高水平人才加入学校的教学或者科研工作,为产业学院的日常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队伍,也有利于为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2.2产学研合作日益紧密农业高校产业学院注重与乡镇政府、农业企业、科研院所

10、的合作,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共建农业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校企联盟、开展“三农”合作项目和政校企合作培训班等方式,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生态设计产业学院为例,通过与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湾区设计开放大学、广州市从化区温泉镇人民政府等合作开展创新专班,深入学习生态设计介入“三农”产业振兴课程,使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农产品品牌建设与营销能力和提高产品设计开发技术、数字艺术创作技能;企业员工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深入学习“三农”理论等方面的知识。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提高了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平,也有利于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2.3育才质量持续提升农业高校产业学院坚持以市场需求和农业产业发展趋势

11、为导向,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并根据农业领域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增加新兴农业类专业和交叉学科,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学院还加强了与农业企业的沟通与合作,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和岗位标准,为学生提供更加精准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学生也可以通过产业学院的学习与实践,多方面深入社会,可以提高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这为农业产业的发展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图 1农业高校产业学院架构图3农业高校产业学院面临的困境产业学院作为近几年的新生事物,在农业高校产业学院的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产业学院的发展,也影响了农业产业的进步。目前,农业高校

12、产业学院面临的困境主要集中在以下 5 个方面。3.1学科交叉融合欠充分尽管农业高校产业学院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学科交叉融合仍然不足。在教育部公布首批产业学院中,农业高校 3 所,涉农产业学院 4 个,占总数 8%。这体现了农业高校在产业学院建设方面的积极性不高。同时,受农业特性的限制,农业产业学院往往过于专注传统农业学科的教学,课程设置缺乏足够的跨学科内容,而忽视了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这导致学生在产业学院的学习中难以接触到跨学科的知识和思维方式,限制了其视野和创新能力。加之农业高校产业学院的教师团队大部分由农业学科背景的专家组成,缺乏跨学科研究经验和能力,使得农业高校产业学院在教

13、学和科研上难以形成有效的跨学科合作和交流,制约了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也限制了产业学院在资源整合、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共同体需求农业高校扶持行政吸纳企业、协会需求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经济效益创新人才合作实体产业学院功能育才合作校企实践教学基地社会服务平台人才引进与培养学生实习与就业人才培养机制专业优化课程交叉融合136-2024 年 7 期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农业教育农业科技创新方面的潜力和竞争力。3.2科研资金匮乏显短板尽管国家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资力度逐年递增,但由于农业行业的独特性质,相较于其他行业,农业科研资金和资源投入仍然捉襟见肘。这种资金短缺的

14、状况,限制了农业高校产业学院在科研领域的深入探索与创新能力。同时,农业高校产业学院在获取资金和资源方面亦面临不小的挑战,这无疑加剧了农业高校产业学院在教学设备更新、实验室建设及实践教学基地发展等方面的压力。3.3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完善产学研合作是一个由企业、农业高校或农业有关的科研院所或企业、政府三方协同构建、紧密衔接的合作架构。尽管产学研合作已经成为农业高校产业学院的重要发展方向,但合作机制仍然不完善,具体表现为:农业高校与政府、有关科研院所或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渠道尚显闭塞,缺乏深入沟通,加之受不同行业规则与利益分配的影响,各方合作的信任基础较为薄弱,无法形成良好的合作创新机

15、制5,导致在合作产学研项目的过程中,各方缺乏团结协作精神,产学研合作出现断裂,各方资源难以有效共享。3.4人才素质不高且流失重尽管农业高校产业学院在引进师资方面做出了一些努力,但仍然存在师资队伍的结构不合理,缺乏实践经验丰富、产业洞察力强的教师的问题。一方面,目前农业高校教师教学工作量大、科研任务繁重,且大部分高校未将参与产业学院建设纳入职称晋升和绩效考核评价机制,这影响了教师参与学院建设的积极性。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比较多的高校教师侧重于理论研究,与实际农业生产脱节,这使得教学和科研与产业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另一方面,由于农业领域的待遇和发展前景相对较差,许多优秀的农业科研人才纷纷转向

16、其他领域,这导致农业高校产业学院面临严重的人才流失问题,影响了产业学院的可持续发展。3.5中介服务全程缺乏支持产学研合作带有市场风险,因此需要专业的“第三方”中介组织来管理项目、沟通信息、控制风险、投资资金并推广成果,确保合作顺利进行6。目前,农业高校产业学院与农业产业的产学研合作缺少完善的中介机构介入服务,产业学院与产业界的沟通不畅,导致产学研合作受阻。同时企业需求无法准确传达给学院,学院的研究成果也难以顺利转化为实际应用,双方资源难以实现有效对接。这都导致了产业学院产学研合作推动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率低。4对策与建议加强农业高校产业学院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为提高农业高校产业学院的核心竞

17、争力,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这需要农业高校产业学院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具体可从以下 7 个方面入手。4.1明确目标定位农业高校产业学院的建设,首先要明确其发展目标与定位,紧密结合国家农业发展战略、乡村振兴、市场需求,确立产业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核心任务,引领学院发展方向,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例如,在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仲恺-芬尼热泵产业学院建设过程中,以产业具体需求及未来发展趋势为方向,对新版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改。4.2优化学科结构学科与专业结构是产业学院建设的基石。针对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农业高校产业学院应调整和优化学科布局,加强涉农专业的学科建设,进一

18、步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推动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通过设立交叉学科项目、建立跨学科研究团队等方式,促进学科之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同时,注重跨学科融合课程,做好农学专业与信息技术专业、机械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和艺术设计等专业课程的融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农业人才。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资源、科研成果,提升学院的教育水平和科研实力。此外,农业高校还需要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及时把握市场需求变化,依据市场变化调整专业设置,确保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紧密衔接。4.3深化产教融合产教融合是加强农业高校产业学院建设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农业高校应积极与农业企业、其他相关行业企业、科

19、研院所等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明确合作目标、优化利益分配机制、加强信息沟通等方式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在产业学院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合作项目、共建实践基地等形式共同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等工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另一方面,农业高校需要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与合作,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借助百千万工程等项目,争取政府农业科研资金,用于提高农业高校产业学院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同时,学院也应积极争取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为产业学院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例如我校仲花现137-2024 年 7 期农业教育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of Smart A

20、griculture代农业产业学院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联合梅州乡贤,为留隍镇道路标准段和乡村小公园建设出智出力。4.4强化师资建设教师是农业高校产业学院建设的核心力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需要从 2 方面入手。一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在专任教师方面:农业高校应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力度,吸引更多高水平、有农业实操能力和基层工作经验的教师加入产业学院。同时,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参与农业生产、服务“三农”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活动,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水平。在此方面,我校作为农业高校,以 20 个产业学院为平台,加强锤炼教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建设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为

21、产业学院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在企业兼职教师方面,充分发挥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和慕课平台的作用,开放校内各种教育教学资源,结合兼职教师个人的实际情况安排针对兼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专门培训活动7、加强农业科学技术培训工作,以科技助力乡村产业兴旺,包括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课堂教学观摩、教学实践和课堂说课训练等8;加强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形成良好的校企互动。二是优化人才激励机制。农业高校产业学院应优化人才激励机制,通过设立优秀人才奖励计划、提供职业发展机会等方式,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提高农业科研人才的待遇和发展前景,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农业科研人才,为乡村产业发展提

22、供人才支撑。4.5创新人才培养针对农业产业的特殊性和市场需求,农业高校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是依据农业产业的市场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新增农业现代化有关课程。二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利用服务“三农”社会实践一系列耕读教育课程,鼓励学生投身农业产业,以此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三是通过产业学院落实校企联合培养,通过“订单”合作模式、工学交替模式、“1+证书”模式9和教学见习模式等实现学校与企业资源的共享与互补,提高人才培养效果,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10。四是鼓励师生参与国际农业学术交流与合作项目,拓宽国际视野。4.6提升社会服务农业高校产业学院应积极参与社会服务,为地方经济

23、和农村发展作出贡献。农业高校产业学院应积极开展科技特派员和农业科技小院、农业科技推广、农业技术咨询和农业项目策划等服务,为地方政府和农业企业提供有力支持。同时,加强与农民的联系,开展科技下乡、服务下乡、农民培训等活动,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生产能力。通过这些服务活动,拓展农业高校产业学院的功能,提升社会影响力。4.7完善管理评价管理与评价机制的完善是保障农业高校产业学院健康发展的关键。应通过以下措施的实施完善管理与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学院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明确各项工作的职责和要求;加强对学院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完善激励机制和奖惩机制,激发师生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保障农业高校

24、产业学院的健康发展。5结论农业高校产业学院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面对学科交叉融合不足、科研资金短缺、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完善和人才流失严重等困境,学院需要积极寻求对策和建议。通过明确目标定位、优化学科结构、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师资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提升社会服务和完善管理评价等措施的实施,优化农业高校产业学院的建设,以期培育学生大国“三农”情怀,推动农业高校产业学院的健康发展,为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作出更大的贡献。参考文献院1 刘娅.英国政府促进大学与产业合作的机制与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9):106-111.2 林健,耿乐乐.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培养新

25、时代卓越工程师和促进产业发展的新途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1):6-13.3 宋瑾瑜,张元宝.共生理论视域下产业学院共生发展的困境与路径选择J.教育与职业,2021(23):58-63.4 王中教,刘梦青,马庆敏.赋能共同富裕的产教融合:逻辑理路与现实选择J.江苏高教,2023(1):35-43.5 庄西真.产教融合的内在矛盾与解决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18(9):81-86.6 常蕊,焦立新,汪建飞.农业产业集群与高校产学研合作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13(6):131-133.7 金萍女,戎成.乡村振兴背景下职业教育助力乡村产业发展:机制构建与推进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2(22):18-25.8 林健.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主要共性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4(1):1-9.9 覃川.1+X 证书制度:促进类型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保障J.中国高教研究,2020(1):104-108.10 陈春晓,王金剑.应用型本科高校产业学院发展现状、困境与对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4):131-136.1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