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涉农职业院校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453496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75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涉农职业院校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涉农职业院校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涉农职业院校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4 年 6 期农业教育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涉农职业院校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彭瑱1,张康1,饶先发2,龙涛1*(1.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南宁 530007;2.江西理工大学,南昌 330013)高职院校当前面临的重要使命是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学生就业能力已经成为判断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的象征1。就业能力作为职业教育成果与市场对技能人才需求之间的关键纽带,对于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具有不可忽视的战略意义。此外,学生的就业能力还映射出劳动力市场需求与教育资源供应之间的动态平衡状态,不仅反映了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质量,也直接关联着学生捕捉职业机

2、遇的能力和在职场中的绩效2。研究表明,在人口众多的国家如中国和印度,技术熟练劳动力的供应能力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就业能力的提升与经济增长速度有着密切的相关性3。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4。随着我国“三农”政策的不断推进,新时代农业产业的高质量是“农业强国”的重要一环。农业产业的高速发展推动涉农企业不断提高了对人才质和量的需求,为实现人才供求间的平衡,高校需要掌握农业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并在需求导向下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力求从多个角度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面对丰富灵活的农业产业就业机会,如何把握行业变化,提升职业院校学生与农业产业需求契合度,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在乡村振兴产业的作用

3、,是涉农职业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应关注的核心问题。1理论基础及研究综述1.1就业能力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定义,由于研究角度、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的不同,学术界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统一基金项目: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江西师范大学)2020 年度专项课题阶段性成果(JXSDSYZX001);2023 年度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科研基金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2023B28);2023 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阶段性成果(2023KY1215);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 2023 年校级科研项目阶段性成果(XSK2337)第一作者简介:彭瑱(1989-),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

4、高校教育管理、教育组织行为学。*通信作者:龙涛(1991-),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教育管理、农林经济管理。摘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于执行人才强国战略,优化人才布局,并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方面的潜力。学生就业能力是职业教育成果与市场对技能人才需求之间的关键纽带,事关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而涉农职业院校学生在专业技术、实践实操、获取信息、人际交往、问题解决及自我定位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涉农职业院校应从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打造特色课程、建设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和全面提升学生就业综合素养等方面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使之成为国家、区域、行业和企业需求匹配的合格人才。关键词:涉农职业院

5、校;就业能力;生涯发展理论;提升策略;职业教育中图分类号院G712文献标志码院A文章编号院2096-9902渊2024冤06-0140-07Abstract:The key to realizing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is to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strengthening the country withtalents,optimize the layout of talents,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potentia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raining

6、 high-quality technicaltalents.Students employability is the key link between the achievement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market demand for skilledtalents,which is related to the stabl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However,the students of agriculture-related vocational collegesstill have defic

7、iencies in professional technology,practical practice,access to information,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problem-solving,self-positioning and so on.Agriculture-related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improve students employability from the aspects ofinnovatingtalenttrainingsystem,creatingcharacteristiccou

8、rses,buildinghigh-qualityemploymentservicesystemandcomprehensively improv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employment,so as to make them become qualified talents who matchthe needs of countries,regions,industries and enterprises.Keywords:agriculture-relatedvocationalcollege;employability;careerd

9、evelopmenttheory;promotionstrategy;vocationaleducationDOI:10.20028/j.zhnydk.2024.06.033140-2024 年 6 期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农业教育的观点。国外学者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可以总结为 2 个方面:一是从个体层面的考量,如影响个体选择的特质和因素,也就是个体竞争力的指标。如“就业能力不针对于某一种工作,是包括横向和纵向所有职位的技能。横向包括所有行业,纵向涵盖从低到高所有岗位”5,也有学者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关于就业的心理构建6。总之,就业能力是一种通用的

10、能力,并不因为行业、岗位的不同而改变。二是个体与用人市场的互动,兼顾各种客观条件平衡的能力7-8。我国关于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研究一般分为三类。一是就业质量角度,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大学生毕业时能够找到自己满意且胜任的岗位的能力9。二是从通用能力的角度,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一种通用的、适用于各个岗位的技能和能力10。三是从雇主需求的角度,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分为知识和技能、学习意愿、敬业精神、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等维度11。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能力可以从不同角度开展研究。但是,高校的角色既不属于就业者的个体视角,也不属于雇主或用人市场视角。本文认为,职业院校本以培养高质量高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因此

11、应当综合考虑以上 2个视角,一方面要从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能力出发,形成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综合教育体系;另一方面要从用人市场的角度出发,深入了解国家、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才能形成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供给体系。通过以上讨论,本文认为,涉农职业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以农业产业人才需求为导向的个人核心竞争力,既包括符合个人意向或兴趣岗位的农业类专业知识技能,又包括开展工作所需的心理或生理等综合素养。此外,本文着重讨论职业院校大学生群体。每个群体都有其特征。以往的研究中,少有从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对研究群体进行讨论。从上述讨论中可以得知,研究群体的不同也会影响到学者们对于就业能力的定义。本文采用生涯发

12、展理论进行研究,旨在突出大学生的群体特征。1.2生涯发展理论20 世纪 50 年代,美国学者舒伯提出生涯发展理论。生涯发展理论是职业发展领域的一个重要领域,其为从个人总体生命过程职业发展提供了全面的框架。生涯发展理论认为,一个人的职业发展分为生长期(Growth,出生至 14 岁)、探索期(Exploration,1524 岁)、确立期(Es原tablishment,2544 岁)和衰退期(Decline,4564 岁)12。生长期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展自我概念,探索期的主要任务是自我概念和职业概念的形成,确立期要衡量此前的选择是否适合自己以决定是否在现有的岗位上发展或是换工作,衰退期则是保有工

13、作13。可以看出,生涯发展理论最大的特点是认为人一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强调了人生的不同阶段所具备的职业发展特征,并据此进行职业规划,每个阶段是连续且相互联系的。我国针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始于 2002 年。彼时正值高校大规模扩招,扩招即意味着有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当时就有学者指出,“毕业生人数的迅速增长必然导致就业压力的增大”14。因此,虽然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但仍引起了我国教育领域学者的强烈关注。多年来,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教育领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了讨论。一是从职业生涯规划对教育的意义15。二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如教育理论体系16、课程价值17、教学模式1

14、8等。三是基于就业考量的职业生涯规划。四是不同类型院校19或学生类型20职业规划研究。总体上说,学者们一致认为在大学生群体运用职业规划理论对学生培养和就业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虽然学者们就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了不同角度的讨论。但是运用职业生涯规划领域的理论开展的研究成果还不够丰富。职业生涯研究领域在国外已经十分成熟,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至今也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在国外的研究已经证实了是成熟有效的。而生涯理论中对人群不同年龄人群的划分,并开展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无疑符合本文的研究主题。因此,本文将基于生涯发展理论开展对涉农职业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讨。2涉农职业院校学生就业能力构成维度及

15、存在问题分析根据生涯发展理论,大学生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期,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个体对不同职业路径的尝试和探索,包括职业兴趣形成、职业价值观形成、教育决策、职业技能初步发展、初步工作经验探索、职业角色尝试、自我认识意识增强、适应性和决策能力发展21。这个时期的目标任务是职业偏好的清晰化、具体化,发展自我概念,知晓更多就业选择,并在此基础上执行职业选择22。因此,根据生涯发展理论,本文认为在探索期的涉农职业院校大学生可就业能力,应由岗位技术技能(包括专业技术、实践操作)和就业综合素养(包括信息获取、人际交往、问题解决和自我定位)二大类共计六个维度构成。2.1专业技术能力及存在问题专业技术能力是指个

16、人在特定专业或技术领域内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这些能力能使从业者有效地执行岗位要求的专业任务,是解决具体工作问题的技术保障2.3。本文认为,涉农职业院校大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包141-2024 年 6 期农业教育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括涉农职业专业知识、涉农技能技术、涉农问题解决能力、涉农项目和任务管理能力、涉农专业标准和道德以及持续学习涉农相关领域知识的能力。其中,涉农职业专业知识、涉农技能技术和涉农问题解决能力为本专业或目标岗位的深而精的专业对口知识,涉农问题解决能力、涉农项目和任务管理能力、涉农专业标准和道德,以及涉农相关领域知识的能力应为

17、整个农业领域广而泛的知识。因此,可以认为涉农职业专业知识、涉农技能技术和涉农问题解决能力为专业技术的纵向能力,涉农问题解决能力、涉农项目和任务管理能力、涉农专业标准和道德及涉农相关领域知识的能力为专业技术的横向能力。综上所述,涉农职业院校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时要么是纵向能力不够深入,要么是横向能力不够宽泛,更多时候是广而有之。2.2实践实操能力及存在问题实践实操能力是指个体在特定工作或任务中应用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效操作和完成专业任务程度的能力。实践实操能力强调实际应用而非理论知识。本研究认为,涉农职业院校大学生的实践实操能力包括涉农技术技能的应用、涉农行业实践经验、涉农任务安全和质量控制能力

18、。其中,涉农技术技能的应用应包括处理相应任务中应用的专业知识至应用中的技能。涉农行业实践经验包括涉农行业实际工作经验积累和工作技巧,以处理更为复杂或紧急的任务。涉农任务安全和质量控制能力包括安全操作和质量保障,在保证工作安全的情况下,遵循涉农行业标准和质量控制流程,以保证工作质量。因此,对于涉农职业院校学生来说,实践实操能力不仅是专业知识的应用,还要快速积累处理事件的经验,以保证工作安全和质量,能够基本熟悉处理突发事件的流程,并进行突发事件流程的前期预防工作和初步处理工作。大部分职业院校在对学生实践实操能力进行培养时,注重专业知识的应用,但是忽略了积累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使得更多时候像“螺丝钉

19、”而不是主动把控工作的“螺丝刀”。2.3信息获取能力及存在问题信息获取的能力最早由 Paul Zurkowski 提出,其被认为个人运用信息设备和大量宽泛信息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24。国内学者对信息获取能力的研究多以农民作为研究群体25-26。因研究群体的区别,本文所指的信息获取是指大学生在寻找、识别、评估和有效使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分为信息搜索能力、信息评估能力、信息组织和管理能力、信息解读和分析能力及信息沟通能力。与前两种能力不同的是,信息获取能力不仅体现在专业信息获取的能力,也包括如岗位、行业、政策等信息的获取能力。信息是做出决定的基础。对于涉农职业院校来说,如何培养学生专业

20、信息获取能力和其他与职业规划密切相关的信息获取能力,不仅关系到学生的专业是否能精益求精地发展,更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准确获取和判断行业、岗位的信息。如果信息获取不全面甚至有误,就不可能做出准确的判断。2.4人际交往能力及存在问题人际交往能力是指个体与他人有效沟通和互动的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包括沟通能力、社交技能、团队合作、冲突解决、情绪智力、社交礼仪、适应性和灵活性。人际交往能力对于建立和维护个体之间和职业中的关系至关重要。显而易见的,人际交往能力在涉农专业学生校园学习、工作和实习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从校园生活到岗位实践中,由于社交群体的变化,人际交往能力也需要动态变化。在工作过程中,也可

21、能接触到不同的群体,如在公司、企业、单位中的人际交往和与农民群体的交往需要呈现不同的人际交往能力。此外,高效的人际交往也能促进高效信息获取,能够促进问题解决和高效决策,是十分重要的综合能力之一。涉农专业因为偏重技术研究和实践,往往容易忽略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2.5问题解决能力及存在问题问题解决能力是指个体在遇到挑战或困难时识别问题、发现解决方案并有效实施解决方案的能力。其包括问题识别和定义、分析和评估、创新思维和创造性、解决方案的制定、决策能力、实施和执行、评估和反馈等方面27。本文认为,此项能力与岗位技术技能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具备了农业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并具备环境适应能力、创新思维和

22、创造性、解决方案的制定、决策能力、实施和执行、评估和反馈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是涉农职业院校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维度。事实上,专业技术能力、实践实操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最终都落实到如何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上。根本上,工作就是在解决各式各样不同的问题,而非单纯地重复实施或使用技术。因此,问题导向在职业院校培养学生中是非常重要的导向定位。在校学生容易对学校、家长、老师产生解决问题的依赖心理。问题无法解决时,深挖探究、主动解决的能力不强,而是依赖于询问或直接由老师给出答案。带着这种依赖心理来到工作岗位上后,不利于任务推进和责任落实,甚至会出现相互推诿的情况。142-2024 年

23、6 期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农业教育2.6自我定位能力及存在问题自我定位能力是指个体理解自身位置、角色、优势和目标,并据此决定个人行动和决策的能力28。自我定位能力包括自我认识、目标设定和固化、角色认知、自我效能感、反思和自省、环境适应、沟通和表达等维度。现代信息技术的发达,现代大学生所处的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各式各样地信息涌入,学生难以分辨真假,导致自我定位的混乱。比如,涉农专业需要脚踏实地地深入农业、农村、农民去了解实际情况,与网络一些急功近利的心态之间的冲突。自我定位能力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扮演着核心角色,不仅是关于如何选择合适的工作,更是个体

24、关于理解自己在职业世界中的位置和方向。3涉农职业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存在问题成因分析3.1产业升级转型的能力供需差异产业转型升级影响职业院校人才供给已经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同29,其影响包括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结构、规模和素质30。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结构性摩擦、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人才流动倾向不均衡和政策保障不健全等客观因素31,以及职业院校学生素质能力和用人单位要求不匹配的主观因素,影响了职业院校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根本原因是劳动力培养的发展滞后于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大学生就业能力与产业转型发展之间缺乏有效互动,以致供需错位32。3.2从提升就业质量到提升就业能力的差异就业质量的评判标准往往由客观

25、条件判断,比如政策文件的指引。在高校的就业评判体系中曾以学生是否签署三方协议作为评判就业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单一的评判标准,以及高校承受的巨大压力,造成了在做就业工作时的“一刀切”的做法,甚至有些高校将是否找到工作、是否签署三方协议作为学生能否拿到毕业证的“最后防线”。尽管国家三令五申不得以是否就业作为学生能否毕业的条件,并出台了“四不准”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就业变成了高校、学生甚至是校企合作企业的“任务”,导致虚假就业、频繁换工作、师生矛盾加剧等问题屡见不鲜,让本是为了提升就业质量的工作变成了阻碍就业质量甚至干扰国家获得真实信息的阻碍。因此,本研究认为应当转化就业工作评判视角,从提升就业质

26、量转化为提升就业能力。当就业能力符合国家、行业、企业的人才要求,就业是水到渠成的状态。3.3社会综合能力与职业院校学生综合素养的差异社会综合能力与职业院校学生综合素养之间的差异不仅影响着学生个人的职业发展轨迹,也折射出当前职业教育体系面临的广泛挑战。在全球化和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代社会中,职场所需的社会综合能力,包括沟通技巧、团队合作、创新思维和适应力等,已成为职业成功的关键因素。然而,涉农职业院校的教育体系往往更加侧重于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的传授,而未能充分覆盖这些综合能力的培养。涉农职业院校学生在社会综合能力方面的不足,主要源于教育体系和课程设计的局限性。这些院校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方面取得了显

27、著成就,但在软技能的培养上却显得不足。这种教育模式的局限性在学生进入实际职场环境时尤为明显,他们发现自己难以满足职场对综合能力的复杂需求。此外,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应用和发展这些技能的机会,加剧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断裂,使得他们在毕业后面临更大的职业适应性挑战。这一困境的存在,不仅关乎涉农职业院校学生个人的职业发展,也反映出当前职业教育体系在适应全球化和技术发展背景下职业市场需求的不足。随着职业市场的演变,对人才的要求已不再局限于专业技能,更加强调综合能力的重要性。这一转变要求涉农职业院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注重提升他们的社会综合能力。然而,目前的教育体系显然尚未完全适应这

28、一变化,这不仅是教育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需要关注的问题,也是未来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涉农职业院校在培养未来农业及相关产业领域人才的过程中,如何有效整合专业技能教育与社会综合能力的培养,将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促进其顺利融入现代职业环境的关键。学生的社会综合能力不足,不仅限制了他们的职业选择和发展潜力,也限制了他们适应快速变化职场环境的能力。在这种背景下,涉农职业院校的教育改革显得尤为迫切。这种改革不仅需要重新审视和调整课程内容,更需要在教育实践中增加对社会综合能力重要性的认识和重视33。综上所述,社会综合能力与职业院校学生综合素养之间的差异对涉农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困境产生了深刻影响。

29、这一差异不仅体现了学生在个人职业发展上的挑战,也反映了当前职业教育体系在满足现代职业市场需求方面的不足。因此,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策略将直接关系到涉农职业院校学生的未来就业前景和职业发展潜力。3.4组织文化与个人价值观之间的差异在涉农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异分析中,结合生涯发展理论考虑组织文化与个人价143-2024 年 6 期农业教育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值观之间的差异,对于理解和改善这种差异具有重要意义。涉农职业院校,作为培养农业及相关领域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教育内容和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未来在农业及农业产业化领域的职业

30、发展。但当学生从学术环境过渡到实际职场时,往往面临着组织文化与个人价值观的显著差异。组织文化在农业及相关行业中具有其独特性。这些行业通常强调团队协作、长期的工作承诺和对传统工作方式的尊重。而涉农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培养了更为独立和创新的工作态度,这可能与传统农业企业的组织文化存在冲突。例如,一个注重创新和个人成就的学生可能发现自己难以适应一个重视团队合作和遵循既定流程的工作环境34。这种价值观的不匹配不仅影响个人的工作适应性和职业满意度,也可能对组织的整体绩效产生负面影响。生涯发展理论中包括对个人兴趣、能力和价值观的探索,以及对职业环境的适应。在涉农职业教育中,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

31、时,也需要理解和适应特定行业的组织文化。然而,目前的职业教育可能过分强调技术和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实际工作环境中必需的适应性和沟通技能的培养。4涉农职业院校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策略4.1构建基于市场需求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1998 年,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周远清深入剖析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他认为这一模式主要包括培养目标、标准和方法。针对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学校和社会之间已经建立起一种紧密的互动关系:学生的加入,学校的培养过程,以及最终的社会融入。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在塑造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学校的人才培养策略应当紧密结合社会的实际需求。职业生涯的发展主要是个体与社会之

32、间的相互作用,社会的需求直接影响雇主对人才的期望,反之,个人对社会需求的适应程度也影响其就业潜力。就业能力不仅反映了社会的需求趋势,也显示了个人对社会的适应性。因此,作为培养人才的关键环节,高等职业学校应当明确以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方向,开创以就业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新模式。4.2打造高质量职业教育特色课程课程是个体在学生阶段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途径。课程设置得是否合理可以最终由学生的知识技能是否被企业广泛认可来判断。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反映社会需求变化和个体个性化学习需求变化的透镜”35。职业教育课程最重要的就是做好理论与实践的比重权衡。参照美国和日本的高等教育学府36和高等职业教育可以

33、发现,注重实践和职业全面发展的特色课程均有一个共同特点:课程框架囊括了专业理论和开展工作或研究的方法等理论学习,意见实践和特定方向的深度钻研。在此框架中,以学分制给予学生兴趣发挥和自我管理的自由。前文已经提到,企业越发注重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以美国和日本为例的特色课程设置,既保障了专业的深度,又保证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不失为除“订单式”“2垣1 人才培养模式”等常见的高等职业教育新模式。4.3建设高职院校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就业服务兴起于 20 世纪初,最初是为了应对失业人口增加的问题。就业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是包括提供就业信息、就业培训和就业机会等在内的一系列非盈利性服务,目的是促进就业发展,

34、提升就业质量。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国内外学界的广泛认可,是公共服务重要的内容之一。然而,我国职业院校的就业公共服务仍然存在机构建设不足、衔接服务落后、数字化水平低、服务质量低等现实问题。如果职业院校的学生在无法确定自己的就业方向,希望寻求就业帮助的时候,尽管几乎所有高校都设立有就业部门如就业中心或就业科,但是学生更常用的方式是寻求情感体系支持,如家人、朋友或是关系较好的老师,而不能找到专业的部门或机构进行专业的评估和指引。这样就导致个体本身处于较迷茫的状态下,却只能获得主观判断的信息,如家人的期望、朋友的情感沟通或关系较好的专业教师基于日常接触判断和部分行业信息做出的指导。因此,应

35、当通过强化职业院校就业服务机构机制建设、完善职业院校就业服务保障体系、改善就业服务质量、推进数字化改革等措施,完善我国职业院校中的就业公共服务,切实打造高质量的就业服务体系。4.4全面提升学生就业综合素养在探索如何全面提升涉农职业院校学生就业综合素养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和运用职业生涯理论的核心原则十分重要。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关键的视角,强调个人职业生涯的选择和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且多样化的过程,涉及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实现、职业兴趣的探索,以及对职业环境的适应。为实现上述目标,涉农职业院校应采取一系列综合策略。首先,课程改革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传统的教育模式过分侧重于技术技能的传授,而未

36、能充分覆盖社会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课程体系应进行全面的重构,将沟通技巧、团队合作、领导力和创新思维等综合素养的培养144-2024 年 6 期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农业教育融入到现有的教学计划中。这不仅涉及课程内容的调整,还包括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的改革,确保学生能够在多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其次,加强实践教学的强化,提供更多与实际职业环境相关的学习机会,如项目式学习、实习和实地考察。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应用所学知识,还能增强他们的问题解决和团队协作能力。与此同时,涉农职业院校应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与未来职业生涯相关的

37、实践经验,这对于他们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此外,建立和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和咨询服务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同样重要。这些服务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一对一职业咨询和职业指导研讨会等,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清晰规划职业道路,还能增强其对未来职业生涯的积极主动性和自我效能感。最后,鼓励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使他们认识到职业生涯是一个持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这对于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环境至关重要。终身学习的理念不仅需要教育者在教学中强调,还需要通过实际的教育活动和资源来支持学生的终身学习。综上所述,全面提升涉农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综合素养是一项复

38、杂但至关重要的任务。通过将职业生涯理论应用于教育实践,并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可以有效地提升涉农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他们的职业成功和个人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不仅是教育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的责任,也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方向。参考文献院1杨钋.以就业能力为新的使命高职高专院校组织变革的案例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2(31):65-75.2史秋衡,王芳.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问题及要素调适J.教育研究,2018,39(4):51-61.3 IYER V M,DAVE K.Industrys role in employabilityJ.Indus原trial and commerci

39、al training,2015,47(3):151-158.4 习近平.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J.求是,2023(6):4-17.5 KNIGHT P T,YORKE M.Employability through the curricu原lumJ.Tertiary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2002,8(4):261-276.6 RASUL M S,RAUF R A A,MANSOR A N,et al.Graduateemployability for manufacturing industryJ.Procedia-Social andBehavio

40、ral Sciences,2013,102:242-250.7 DE C N,VAN D H,BEATRICE I.J.M,et al.Associationsbetween perceived employability,employee well-being,and itscontribution to organizational success:a matter of psychologicalcontrac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原ment,2011,22(7):1486-1503.8 BERNTSON E

41、.Employability perceptions:Nature,determi原nants,and implications for health and well-being J.Psykolo原giska institutionen,2008.9汪昕宇.北京地区大学生就业能力内涵与结构思考J.人民论坛,2014(8):143-145.10史秋衡,任可欣.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内涵及其影响因素探析基于应用型高校与研究型高校的对比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41(8):1-12.11曾湘泉.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J.经济研究,2004(6):87-95.12SUPE

42、R D E.A life-span,life-space approach to career devel原opment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1980,16(3):282-298.13许锦民,宫火良.基于生涯发展理论的高校生涯教育内容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5(28):72-74.14杨一平.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化与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的变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2(5):61-63.15朱琳,姜飞月.情境行动理论对高校学生职业生涯的指导意义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24(S2):60-63.16吴能武.基于就业质量提升优化大学生职业

43、生涯发展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2022(7):108-111.17高加加.课程思政视域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价值与建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35):81-84.18郝亮,王鑫鑫.网络时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创新探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20):103.19陈兆军,郭建鹏,裴水妹.实习实训体验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基于民办本科院校的案例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22(2):71-80.20潘星成.农村大学生思政课程与职业生涯规划J.中国果树,2021(12):118.21宋斌,闵军.国外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综述J.求实,2009(S1):194-195.22白艳莉.个体职

44、业生涯发展理论视角下的知识员工敬业度提升策略J.统计与决策,2010(22):48-50.23周丹.高职专科学生就业能力模型构建与培养策略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3.24 BEHRENS S J.A conceptual analysis and historical overviewofinformationliteracyJ.College&researchlibraries,1994,55(4):309-322.25杨志海,杨浩,唐凯.信息获取对农户土壤保护外包行为的影响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91-102.26肖钰,齐振宏,徐胜,等.社会互动

45、和信息获取能力对农户稻虾共作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22,38(3):渊下转 149 页冤145-2024 年 6 期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农业教育308-318.27 CHINAVEH M.The effectiveness of problem-solving on cop原ing skills and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J.Procedia-Social andBehavioral Sciences,2013,84:4-9.28尉迟文珠.成人自我导向学习模式下的教师角色定位与能力培养分析J.

46、中国成人教育,2015(16):104-106.29王晓.产业转型升级与大学生就业:一个文献综述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6,32(3):93-100.30田佩.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对高职人才供需的影响研究D.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20.31李惠霖,张宇.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经济学研究J.新经济,2016(11):14-15.32余东华,范思远.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制造业升级与就业结构优化“民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的解释与出路J.财经科学,2011(2):61-68.33刘殿红.基于生态位理论的涉农高职院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8):47-51.34

47、 TRIANDIS H C.Cultures and Organizations:Software of theMindJ.1993.35韩玉,崔天岚.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特色课程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4):91-96.36 梁军童.美国传播学硕士课程设置的特色与启示J.传媒,2022(21):85-87.89 名园艺专业学生对本课程教学质量的总体满意度情况是非常满意为 23.60%,满意占 60.67%,基本满意占 15.73%;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关注互动性情况是非常满意为 26.97%,满意占 57.30%,基本满意占 15.73%;对教师在课堂教学条理清楚、深入浅出,能激发学

48、生的学习兴趣的满意情况是非常满意为 26.97%,满意占53.93%,基本满意占 19.10%;对教师能采取有效方法引导学生课外预习和复习的满意情况非常满意为 29.21%,满意占 51.69%,基本满意占 19.10%;对教师在教学中强调学生学以致用,鼓励创新的满意度是非常满意为28.09%,满意占 57.30%,基本满意占 14.61%;对教师有效运用多媒体和网络平台进行教学,并切实增进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满意度是非常满意为 26.97%,满意占52.81%,基本满意占 20.22%;对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课程育人的作用,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满意情况是非常满意为 32.59%,满意占

49、 50.56%,基本满意占 16.85%。该调查结果表明 89 名学生对授课教师在互动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方法引导学生预习和复习、鼓励学以致用和创新、有效运用多媒体手段和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过程的满意情况均为满意,但学生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的评价比知识目标低,可见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素质还有待加强,能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对常见土壤现象进行分析的能力还不足。下一轮教学中,要着重加强学生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的培养,提高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5结束语目前土壤肥料学课程的教学体系尚处于初步探索与改革的阶段,该课程的建设还需要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的提出,有利于做到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

50、合,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基于 OBE理念的教学模式结合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是新农科背景下涉农院校实现立德树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参考文献院1 关天霞,张有富,张芬琴.科研项目驱动下的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高教学刊,2022,8(10):113-115,119.2 刘秀珍.土壤肥料学 课程教学改革思考与实践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83-184.3 许兴.乡村振兴战略下职业教育助力农村人才培养的困境及解决对策以重庆为例J.南方农机,2020,51(8):88.4 吕新,张泽,侯彤瑜,等.“新农科”背景下农学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现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