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毛泽东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探索.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452259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泽东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探索.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毛泽东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探索.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毛泽东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探索.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4 年第 1 期(总第 187 期)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Zhengzhou Municipal Committee No.1,2024(Sum,187)经济理论与法学研究摘要:毛泽东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探索是建立在一个薄弱的国内生产力的现实基础之上的。在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思考和探索过程中,毛泽东认为产业革命或者说经济革命是中国的“第二个革命”,阐明了新中国进行经济建设的重要性;并立足于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的基本国情,正确处理新中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关系,同时,积极探索如何解放新中国的农业生产力;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坚

2、持运用科学的方法论指导新中国经济建设实践并取得了一系列的历史性成就。毛泽东关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正确认识,指导新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为中国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关键词:毛泽东;新中国;经济建设;方法论中图分类号:F12;A8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6701(2024)01-0057-05毛泽东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探索毛泽东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探索朱慧芳(中共郑州市委党校 经济学教研部,河南 郑州 450042)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至 1976 年这一时期,毛泽东是新中国经济建设的主要领导者。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对

3、新中国经济建设实践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毛泽东关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正确认识,指导新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为中国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一、毛泽东阐明新中国进行经济建设的重要性1960年,毛泽东在同斯诺的谈话中明确指出,“革命工作的结果,把人解放出来了。至于第二个革命,就是产业革命或者说经济革命,过去的十年才是开始。我们的基本情况就是一穷二白”1 216。毛泽东把新中国进行经济建设称为“第二个革命”,并呼吁全国人民“我们现在是白手起家,祖宗给我们的很少。让我们跟全国人民一道,跟国家一道,跟青年们一道,干他个几十年。这个世纪,上半个世纪搞革命

4、,下半个世纪搞建设。现在的中心任务是建设”2。毛泽东对新中国经济建设重要性的剖析与时代的发展变化和新中国社会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一)赶上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毛泽东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探索与时代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迅速,在世界发展格局中处于优势地位。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美国的经济实力跃居全球领先地位。资本主义体系这种迅猛的发展势头,在世界发展格局中占据优势地位,对社会主义阵营中尤其是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进行经济建设,如何尽快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上的优越性进而巩固无产阶级政权,提出了挑战。特殊的时代背景,促使毛泽东认识到新中国进行经济建设的重大意义,并深刻思考和探

5、索新中国应当如何进行经济建设。毛泽东指出:“如果不在今后几十年内,争取彻底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远远落后于帝国主义国家的状态,挨打是不可避免的。”1 340收稿日期:2023-12-16作者简介:朱慧芳(1990),女,河南上蔡人,中共郑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讲师,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57苏联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鼓舞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苏联进行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高。在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中,新中国体量大、基础薄弱。在社会主义阵营不占主导地位的国际发展格局下,新中国要搞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经济

6、建设意义重大,毛泽东对此作出了深刻的结论。在 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 一文中,毛泽东指出,“只有经过十年至十五年的社会生产力的比较充分的发展,我们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才算获得了自己的比较充分的物质基础(现在,这个物质基础还很不充分),我们的国家(上层建筑)才算充分巩固,社会主义社会才算从根本上建成了”3。(二)顺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毛泽东对新中国经济建设重大意义的探索与新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密切相关。1948年9月,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我国在经济上完成民族独立,还要一二十年时间。我们要努力发展经济,由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4 1

7、46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历史性胜利,中国由此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随着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新中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因此,面临两个不同的社会阶段,一个是向社会主义过渡阶段,另一个是社会主义建设阶段,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也不同,不同的社会主要矛盾决定了经济建设面临的主要任务和亟须解决的主要问题也各不相同。只有对新中国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科学的理论分析和认知,才能正确指导新中国经济建设实践。毛泽东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探索正是基于科学的理论分析之下进行的建设实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8、。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全会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制定经济建设方针。会上,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构成及特点作了详细的分析。首先,从生产力的发展情况看,新民主主义社会面临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极端落后的生产力。“中国的工业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就全国范围来说,在抗日战争以前,大约是现代性的工业占百分之十左右,农业和手工业占百分之九十左右”5 1430。此时的中国是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的社会生产现状,而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生产模式已经

9、通过工业革命发生了质的飞跃。其次,在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新中国经济结构复杂。新中国经济结构包含了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济成分的经济结构,如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构成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形态。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毛泽东当时指出的经济结构复杂,是针对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而言,经济结构复杂指的是当时存在多种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各种经济成分,目的是要把所有非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改造为社会主义性质的。这一时期社会主要矛盾,毛泽东在1948年9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强调:“现在点明一句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完成之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就是无产阶级

10、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外部就是同帝国主义的矛盾。”4 145-146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就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由于中国的前途就是搞社会主义,而当时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着社会主义性质的无产阶级的经济成分和非社会主义性质的资产阶级的经济成分,所以,过渡时期需要从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单一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社会,不同经济成分的斗争决定了当时中国内部的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目的是把握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明确新中国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随着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阶段。关于

11、这一时期的基本矛盾,党的八大提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6 341。这一时期国内主要矛盾的确立,决定了这一时期经济建设的58主要任务就是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在理论上承认矛盾,在实践中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矛盾。毛泽东在对新中国社会矛盾的科学分析下对经济建设中各项矛盾进行了深入剖析,不仅突破了以往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矛盾的认知局限,而且揭示了“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

12、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6 341,因此,社会主义社会要大力发展生产力。这为后来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如何进行改革打开了思维的枷锁,因为社会主义改革就是通过完善制度来破除影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各种制约因素。二、毛泽东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实践探索(一)关于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关系的探索毛泽东深刻认识到,当时的新中国一穷二白,面临着经济凋敝、百业待兴的困境。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前景明确,但具体如何建设并不明朗。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努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中国的工业化道路问题上,毛泽东认为,要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下,工农业同时并举。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将党的工作重心从

13、乡村转移到城市,“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5 1437。在量化标准上,毛泽东对标苏联工业的比重达到百分之七十才算工业化的指标,毛泽东认为新中国的工业比重也要达到百分之七十,才算基本达到工业化7。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以“一五”计划的实施为标志,开始了以工业化为重点的大规模经济建设。但是,对于生产力落后的新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普遍处于较低水平,党内外对优先发展重工业存在疑虑,主张“施仁政”,即多搞一些轻工业,多改善一些人民生活水平。针对这种观点,毛泽东提出了“两种仁政”的看法,指出发展重工业就是为了人民的长远利益,也是“施

14、仁政”8。但是,从长远来看,忽视轻工业的发展会带来一定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后来的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过于注重重工业发展而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毛泽东认为,只有实现工业化才能解决新中国只能造桌子椅子,却造不了坦克飞机的局面。但是,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必须坚持独立思考,吸取苏联的教训。苏联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上的认知不足,在实践中逐渐反映出来,苏联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模式的弊端逐渐暴露。毛泽东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

15、以为戒”9 23,并提出“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10 557“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10 557。在苏联由于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而导致的问题之后,毛泽东深刻认识到必须处理好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并指出,“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还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这样,重工业是不是不为主了?它还是为主,还是投资的重点。但是,农业、轻工业投资的比例要加重一点”9 24“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9 241。这是基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这样的基本国情和其他国家的发

16、展教训得出的结论。(二)关于解决农业发展问题的探索新中国农业生产十分落后,突出表现在农业生产工具落后,以及分散的、脆弱的农业个体经济面对提高粮食产量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低下。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大形势下,新中国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导致农业产能低下,满足不了人民和工业化对粮食和原料的需要。毛泽东从全局的高度出发,认为农业合作化运动是克服新中国农业发展生产力落后的有效举措,并提出了“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观点。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不能离开农业合作化而孤立地去进行的11。新中国的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生产水平很低,随着工业化的加快,这一矛盾逐渐暴露并增大,粮食和工业原料作物的增长跟不上

17、去,如果不同步进行农业合作化,进一步解放农业生产力,工业化进程就会遭遇困难,社会主义工业化就会遇到极大的挑战。59农业合作化对于提高农业生产力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农业合作化,促进了农业现代化,提高了农业生产力。面对农业合作化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中,毛泽东认为,“合作社正在经历一个逐步巩固的过程。它还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矛盾。例如,在国家同合作社之间,在合作社内部,在合作社同合作社相互之间,都有一些矛盾需要解决。我们必须经常注意从生产问题和分配问题上处理上述矛盾”9 221。从生产上释放合作社的活力,合作社经济可以有自己的灵活性和独立性,即在服从国家统一经济

18、计划的前提下,合作社经济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禀赋或者劳动力优势,解放和发展合作社的生产力,因地制宜进行多种经营。在分配上,“国家要积累,合作社也要积累,但是都不能过多。我们要尽可能使农民能够在正常年景下,从增加生产中逐年增加个人收入”9 221。在生产力逐步提高的前提下注重实施合适的收入分配比例,国家和合作社积累的基础之上,要保证农民能够逐步提高个人收入,这是从收入分配的角度解决农业合作化的内部矛盾。(三)对独立自主进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国民经济的严峻形势,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致力于思考和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新中国经济建设实践中,毛

19、泽东坚持自力更生,带领全国人民开展各项工作。在 独立自主地搞建设 一文中,毛泽东明确指出,“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破除迷信,独立自主地干工业、干农业、干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打倒奴隶思想,埋葬教条主义,认真学习外国的好经验,也一定研究外国的坏经验引以为戒,这就是我们的路线。经济战线上如此,军事战线上也完全应当如此”9 380。这一时期,毛泽东先后研读斯大林的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和苏联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并倡导中央和全党干部一起读,组织读书学习小组,留下了一系列谈话和批注,这是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规律进行的重要思考和探索。在学习过程中,毛泽东认为,“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

20、,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这是第一。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1 109。我们党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过程中始终坚持了辩证的学习方法,而非教条式的生搬硬套。理论是需要与时俱进的,是需要结合实践进行继承和发展的,因而,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毛泽东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探索是基于一个生产力极度落后的发展水平之上的,带领中国人民在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快速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自力更生,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人民的生活

21、水平得到了逐步提高。三、毛泽东探索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方法论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历史成就,得益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探索,尤其是运用科学的方法论分析中国经济建设的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对症下药,是我们党的宝贵品格。(一)坚持理论指导,注重调查研究毛泽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分析中国的发展实践。毛泽东主张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基本矛盾出发研究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过程,强调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就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并指出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的制度建设就是解决这些矛盾的,才能推动社会主义不断向前发

22、展,这就将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彻底贯穿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之中。毛泽东坚持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了解中国社会问题。调查研究就是要充分地占有资料、全面详细地分析资料。因此,毛泽东在坚持理论指导的前提下,不是机械地、教条式地分析中国的经济建设,而是注重调查研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强调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中国的具体实践。针对新中国农村发展问题,毛泽东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摸清新中国农村发展的现实情况、具体问题,进而提出科学的解决办法。“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12。这是毛泽东注重调查研究的重要体现。当前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正是因为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23、60(二)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了使新中国尽快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我们学习借鉴苏联的先进经验。但是,在学习过程中,毛泽东强调了向苏联学习的两种态度,“学习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教条主义的态度,不管我国情况,适用的和不适用的,一起搬来。这种态度不好。另一种态度,学习的时候用脑筋想一下,学那些和我国情况相适合的东西,即吸取对我们有益的经验,我们需要的是这样一种态度”9 242。在建立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之初,面临苏联和东欧国家建议我们不要搞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应当根据社会主义阵营的分工来决定如何建设我们自己的工业体系。但是,毛泽东坚持自力更生。在 革命和建设都要靠自己 中,毛泽东指出:“离开了先

24、生,学生就自己学。有先生有好处,也有坏处。不要先生,自己读书,自己写字,自己想问题。”1 338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艰苦探索,在新中国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能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始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三)注重统筹兼顾、适当安排毛泽东关于“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工作方法在新中国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我们作计划、办事、想问题,都要从我国有六亿人口这一点出发,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9 227-228。立足六亿人口的客观实际,要统筹兼顾,就必须正确处理农、轻、重的比例关系。在关于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中,优先发

25、展重工业,但毛泽东强调不能忽视农业的发展,农业是重工业和轻工业的重要支撑。因此,在处理三者的关系中,必须统筹兼顾,才能兼顾多方利益。因此,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也是同步进行的。再如,统筹兼顾,就必须重视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问题。毛泽东强调,“我们的国家这样大,人口这样多,情况这样复杂,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9 31,要统筹兼顾地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这对我们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比较有利”9 31。毛泽东提出“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就是为了解决中国这样一个大国

26、面临的各项矛盾和问题,最大限度地兼顾各方利益。“统筹兼顾、适当安排”是在新中国经济建设时期,立足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有效解决大国面临的各项矛盾、各项利益冲突的重要方法。总之,毛泽东对新中国经济建设探索是我们党对经济建设、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探索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探索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重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习、研究、运用,在理论上肃清了对社会主义矛盾运动的错误认知,力求做到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经济建设实践,在实践中极大地促进了新中国经济建设。所以,无论是毛泽东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科学的理论分析,还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成功的宝贵经验,都是我们党进行经济建设的宝贵财富。参考文献:1

27、 毛泽东文集:第8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3卷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120.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0册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491.4 毛泽东文集:第5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5 毛泽东选集:第4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9册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7 毛泽东.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问题文献选载(一九五三年六月、十二月,一九六五年十二月)J.党的文献,2003(4):20-26.8 郑有贵.毛泽东对中国式现代化工农相互支援联动发展实现路径的探索 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9(1):1-8.9 毛泽东文集:第7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0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2卷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11 毛泽东文集:第 6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31.12 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7.责任编辑李孝敏61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