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远程资源与山区农村学校科普知识教育教学实践研究.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2447121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远程资源与山区农村学校科普知识教育教学实践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远程资源与山区农村学校科普知识教育教学实践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远程资源与山区农村学校科普知识教育教学实践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远程资源与山区农村学校科普知识教育教学实践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远程资源与山区农村学校科普知识教育教学实践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四川省“十一五”现代教育技术科研课题申报材料远程资源与山区农村学校科普知识教育的实践研究课 题 实 验 方 案四川省渠县卷硐小学课题组一、课题来源农村科普调研的启示:2005年12月,我校教师受渠县科技局的委托,联合卷硐乡人民政府深入我乡山区农村进行了一次科普知识教育现况调查研究。调查表明:我们这个全县农业大乡,主要依靠农业经济作物生存的广大农民中,受过较为系统的科普知识教育的还不到3%,能通过远程信息资源接受科普知识教育的还不到1%。1988年至今,由乡、村组织的科技教育活动平均每年还不到一次,更谈不上科技创新、科学种田的生存能力培养。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全是老、弱、病、残留守人员种殖的“懒

2、汉田”。荒山荒地,只长树叶不结果,或结果质量也极差,满山青草不见牛羊的荒凉景像令人寒心,同时也给了我们极大的启示:依靠农业经济作物、种养殖业生存的山区农村,进行农村科技知识教育何等重要。只有通过科学技术的广泛而又系统的教育,农民才能扎根农村并获得生存的实效,农村社会才能得到真正发展。身边案例引发的思考 我乡是远近闻名的柑橘生产大乡,柑橘生产曾一度作为卷硐人的骄傲:那遍山遍野、红硕硕的柑橘,引来了全国各地的商人,“车水马龙”“人山人海”收摘柑橘的景像,确实令人兴奋自豪过。可如今那种景像不见了,遍山柑橘不但小而且淡而无味,过去自豪的村民们如今并排在“318国道”上叫卖着自己的柑橘,背出来又背回去,

3、此景又胜似凄凉。原因何在?根源还是在科技,在于我们没有有效地对农民进行有效的科学种殖教育,没有创新开发出一代优良的柑橘品种,村民们缺少的正是科普知识和新型实用技术的教育、开发。于是乎,身强力壮的年青村民纷纷外出务工,就连原五村的村科技员都外出,去了福建,在那里却混出了头,因为他在福建重新接受了新的农业科技知识与技能教育,学习了新的实用技术,而今此人已成为“兰田柚”的科技开发人员。同是一个人,可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教育环境,却有不同的出路,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对教育的深入思考。新农村教育的挑战 步入2006年,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党中央、国务院把新农村建设提到了议事日程,把“三农”问题中的“农业

4、”问题列为了研究开发的重中之重。提出了“科技兴农,科技强农”的远大战略思想。指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就是要提高全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促进农业科技发展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推动农村教育为地方经济服务,让农业科技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成为农村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由此可见,党中央、国务院最为关切的“三农”问题,根本出路还是在于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我们作为山区农村学校,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与方法,为农村培养发展地方经济的实用型人才,是我们应肩负的历史责任,是新农村建设的挑战。远程资源提供的有利条件随着信息化工程在农村的发展,特别是西部农村远程教育项目工程在我们山区农村的实施,远程优质资源服

5、务于农村基础教育,服务于农村科技与实用技术教育已成为现实,为农村学生接受更多、更好、更广泛的农业科技知识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物质条件,为我们农村山区学校开展科普知识教育与实用技术教育打下了坚实的科技基础。国家的大力投入、高度重视,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搞好农村学生的科技教育,条件具备,只欠东风,欠我们开展此项工作的思想准备,做好开展科技教育研究的设计。基于以上诸方面原因,我们选择了远程资源与山区农村学校科普知识教育的实践研究这项课题,作为我校“十一五”学校科技教育的首轮研究,意在开拓农村山区学校科技教育的新局面,整合全国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步伐,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实用型建设人才,同时也为新农村建设探究新

6、的路子,奠定好良好的人才基础。二、选题依据、政策依据: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科技教育的要从农村基础教育抓起,走全面育人的道路。要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继续支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促进科学种田。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规模,提高补助标准,增强农民转产转岗就业的能力。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各级财政要将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纳入预算,不断增加投入。整合农村各种教育资源,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

7、教育。、理论依据:第四次全国少代会首次提出,与时俱进,确立农业科技体验教育的办学理念。着重组织青少年学生在科技活动中实践体验。通过集体体验与实践,培养学生的科技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农村学校要因地制宜地开展体验研究活动,培养学生参与科技运用与实践的能力。、事实依据:常德市坚持农村科普工作与现代远程教育相结合,建立起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科技教育从学生抓起,把学生科技教育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人才基础,纳入并制定了本市远程教育与资源结合的工作方案,两年多的时间,科教突显特色,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适应地方科技教育的信息资源。在政策上给予保证,大力推行(摘自常德市远程教

8、育与科技教育结合网络信息)三、课题研究设计、实验假设及变量关系l、假设陈述:山区农村信息闭塞,科技落后,发展新农村,急待解决人才问题,因而我们设想: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的有效资源,整合农村山区学生的农业科技知识与实用技术的教育与开发,能为新农村建设打下良好的人才基础,探索出发展建设的新路子。2、变量关系:自变量:农业科技知识与实用技术最新、最前沿的远程信息资源因变量:农村学校科技教育的途径、方法;农村山区学生科学技术能力的提高;新农村整体面貌的改变;新型实用技术的开发与创新。控制变量:研究过程中人为化拔高创设单一、特殊的科技环境;为研究而特殊树造人才典型;剽窃他人科技成果为已用。变量关系:通过远程

9、资源及其有效的教育方法与途径去刺激山区农村学生的人才观、发展观,激励他们运用科技知识创新与实践,从而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优秀人才。 、研究目标及内容1、总目标:利用现代远程资源,为农村山区学生提供最新、最前沿的科技信息与实用技术,探究农村山区学校科技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激励学生参与农业科技实践,为建设新农村奠定科技人才基础。2、具体目标:探究远程资源与山区农村学生科技教育的有效途方法;寻求远程资源与农村山区学校科技教育有机整合的新策略;探索远程资源与现代农业科技育人的新路子;验证远程信息资源与农村山区学校科技育人的实践效应;为农村山区学校开发地方实用技术、培养人才奠定基础。、研究内容及界定1、研

10、究内容研究远程信息资源与山区农村学生科技教育有效方法;远程信息资源如何与农村学生科技教育整合;探索远程信息资源与科技育人的新路子;验证远程信息资源与农村山区学校科技育人的效应;如何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人才基础。2、研究内容的界定本课题研究是我校全面实施科技育人的新的起步阶段,意在通过此项课题研究,迈出全面科技育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坚实步子。为此,本课题研究严格界定在目标和研究内容所确定的范围内。严格意义上讲是一次山区农村学校科技知识的推广工作,以及前沿科技的应用实践,不涵盖农业科技新技术的开发。实用新技术开发,将在山区农村科技知识含量较高、普及率大的基础上,作为下一轮的后继研究。、实验对象与方

11、法1、实验对象:初一、初二学生2、实验方法:本实验重点采用:实验法、观察法、测试法、统计法、对比分析法、调查法等进行综合实验。、实验周期与步骤1、实验周期:三年(2006年9月2009年8月)2、实验步骤:准备阶段(2006年3月2006年8月)组织教师学习实验研究方案,了解实验工作目标,培训研究方法;对主研教师和助研人员进行现代信息技术基础培训;进行实验研究前测。实验研究阶段(2006年9月2009年6月)分前期与后期两个阶段重点研究前期:召开开题大会,启动实验;探究远程资源与山区农村学生科技教育的有效途方法;寻求远程资源与农村山区学校科技教育有机整合的新策略;探索远程资源与现代农业科技育人

12、的新路子;组织召开课题研究座谈会;进行中期能力检测,总结提炼研究成果,完成研究论文与中期工作小结。后期:验证远程信息资源与农村山区学校科技育人的实践效应;探索如何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奠定人才基础。进行实验终期检查测评,写出终期阶段小结及相关研究论文。总结阶段(2009年7月2009年9月)整理提炼研究成果,遴选实验教材、教学案例、经验论文及其典型过程资料等;完成相关实验报告;开展研究自查工作;申报结题。检测标准与检测1、检测标准设计:受试学生阶段检测标准项目表 项目阶段科技信息含量运用科技知识能力科技实践效应新农村建设的创新意识初级标准1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农业科技知识;2了解多少农业科技知识1是否有

13、学习和运用农业科技知识的兴趣;2是否参与过科技知识的运用1是否有运用科技实践的经历;2是否了解农村科技目前的现状;1了解多少新农村建设的信息;2是否接受过新农村知识教育;行程标准1科技知识有何增加2科技素养有何提高1能边学边用科技知识;2能运用科技知识开展实验活动;1能较好地运用科技知识参与社会实践;2能与他人合作开展科技实践;1能有效地将科技知识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2能运用科技资源对农村建设作出适时的建议;终极标准1掌握了多少农业科技知识2是否能随时了解前沿科技信息1能运用科技知识创新实践;2能指导别人运用科技知识1能创新地运用前沿科技知识;2有较好的科技知识应用效果;1有创新建设被当地政

14、府采纳;2创新建设有较好的收效;参研学校阶段检测标准项目表 项目阶段科技资源发展传输方法创新育人方式改革科技教育效应初级标准1科技书籍数量;2现有科技信息资源1现有教育传输方法调研2进行现有方法的解读、分析1目前科技育人的目标;2解析、制定新的育人方式、目标;1前期教育成败分析;2有较好案例作支撑;行程标准1归纳整理科技实用教材 2收录科技信息资源数量1完善、推行新的教育方法 2远程资源与教育方法有机整合 1改革科技育人的有并行策略;2随机提炼有效育人方法 1有成功育人的例证;2达到了科技育人的正效应;终极标准1整理编辑实用科技教育教材2 编制科技教育音像教材1形成较为有效的教育方法、途径2能

15、创新性地进行科技教育 1形成了有推广价值的科技育人方式;2育人方式科学、完善、系统、有序;1有科技知识被当地农村运用、获奖;2学校科技育人面发生整体变化;2、检测方法策划:实验过程中,我们将形成具体有效的评估细则。四、实验研究预期成果形式1农村科技育人的有效方法、途径;2信息资源与农村科技教育整合的策略;3汇编形成的农村科技教育适用教材;4研究过程中所提炼的经验论文、调研报告、教学案例等;5收集整理的农村科技教育系列软件资源;6农村科技教育实践的效应材料。五、课题组织管理l、课题领导组构成:组 长:代文波,校长,小学高级教师。副组长:张 华,副校长,小学高级教师。成 员:夏成军,小学高级教师。

16、 向文武,小学高级教师。2、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及分工:姓 名职务或职称学历和专业分工情况代文波校长、小学高级教师专科负责人张 华副校长、小学高级教师专科管 理夏成军小学高级教师专科主 研向文武小学高级教师专科主 研胡 键小学高级教师专科主 研3、特聘专家顾问加强指导:王及文:省电教馆馆长。邱 凡:省电教馆理论室主任。袁 红:省电教馆理论室理论员。李 雍:达州市电教馆馆长。邓旭辉:达州市电教馆研究室主任。杨 建:渠县电教馆馆长。陈 科:市电教科研课题指导组成员、渠县教育局基教股副股长。叶 毅:渠县电教馆支部书记、研究室主任。熊 波:渠县电教馆副馆长、研究员。六、保障措施与策略l、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17、深刻领会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充分认识我国教育发展的形式,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是我们开展信息技术与小学生数学审美创新能力研究实验研究的重要前提。实验探索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实验研究人员的理论学习和观念更新。具体做法:一是要确定内容,提供资料,明确任务,达成共识;二是要定期开展理论辅导学习,举办专题讨论会,促进认识深化,三是要走出去,请进来,学习新理论,接受新信息。2、建立机构,加强管理为了加强对实验工作和管理,使实验工作能按计划有序地开展,我们要成立信息技术与小学生数学审美创新能力研究实验领导小组和课题组。完善课题实验管理制度和课题实验奖惩制度。充分调动实验教师工作积极性,激励实验教师尽

18、量为实验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让实验教师在实验这块园地里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全面、系统地进行研究探索运用信息技术小学数学审美教育的教学方法。3、加强师培,深化认识实验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实验研究的质量。因此,我们在开展实验的过程中,特别要重视教师的培训。我们要求实验教师定期走出校园到教育科研工作搞得比较好的省、市进行学习考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同时,要求实验教师多上研究课、创优课、示范课。也带有针对性地请省内外部分专家学者到学校举办讲座,并指导实验工作。4、定期小结,注重成果提炼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实验领导小组、指导小组和课题组的作用。采取定期小结(阶段性小结),不定期检测、听评课制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减少实验研究中的失误。 二OO六年三月五日11 /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