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本科毕业论文---封建礼教的牺牲者和抗争者浅析《白鹿原》田小娥的形象.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2441362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科毕业论文---封建礼教的牺牲者和抗争者浅析《白鹿原》田小娥的形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本科毕业论文---封建礼教的牺牲者和抗争者浅析《白鹿原》田小娥的形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本科毕业论文---封建礼教的牺牲者和抗争者浅析《白鹿原》田小娥的形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本科毕业论文---封建礼教的牺牲者和抗争者浅析《白鹿原》田小娥的形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本科毕业论文---封建礼教的牺牲者和抗争者浅析《白鹿原》田小娥的形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封建礼教的牺牲者和抗争者 浅析白鹿原田小娥的形象 摘要:田小娥是陈忠实在白鹿原中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之一,同时也可以说是作品塑造的最为成功的女性形象。她独特的个性特征及悲惨的人生命运让人同情而又怜爱,本文正是通过对田小娥命运的分析,来揭示造成这位女性形象悲剧人生的社会根源:封建等级社会中封建礼教的重压和束缚,使这个原本天真率性的女性不得不进行苦苦地挣扎,她逐渐觉醒的女性意识必将被镇压,直至生命的陨落。关键字:田小娥 礼教 抗争者Victims of feudal moral codes and protesters analysis of White Deer Tian Xiaoe imageZ

2、hang wanxia(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The Department of Humanities,Sha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2009 Grade). Abstract: Tian Xiaoe Chen zhongshi is in one of the many characters of white deer in shape ,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be said to be the works of the most successful female im

3、age . Her uniqu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tragic fate let sympathy and love life ,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Tian Xiaoe fate , Caused the female image to reveal the social root of tragedy life : The bondage of feudal society in the feudal moral codes and weight , Make the o

4、riginally innocent spontaneously and women have to struggle hard , She gradually awakening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will be suppressed, until the loss of life .keywords : Tian Xiao e Ethical code Protesters 白鹿原这部被称作“民族灵魂的秘史”的历史长卷,反映的是清末直至解放前夕关中平原农村的历史变迁。“阶级矛盾、家族纷争、利欲情望的角逐、文化思想的冲突,构筑了白鹿原历史发展的明晰骨架。”1作者

5、在作品中塑造了多个生活在男权宗法世界里的女性形象,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概括了女性的血泪史,并通过一个个个体的悲剧命运,去触发对群体命运的普遍关注,体现了作者对男权社会中女性生命和生存状态的理解。一方面表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认为是对女权主义的理性呼唤。所有的男权制社会都会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对女性存在的蔑视和压制,然而在重压下总会出现奋起反抗的另类女性,她们便构成了触动人心的别样女性形象。“田小娥是小说中最生动的形象之一。这个被称作淫妇、鬼妖而镇压在六棱塔下的女性形象,突破了王宝钏和潘金莲两种妇女原型,其社会负载力和人性内涵极为深广,她是一个受害者、牺牲品,又是一个

6、反抗者和复仇者。”2她独特的个性特征、悲剧性的女性命运赢得作者无限的同情。小说通过田小娥与白鹿原上几个特具封建代表性的男性人物的感情纠葛,上演了一幕幕凄楚而又让人动容的画面,“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把田小娥当作坎坷多难的中国命运的象征,几乎代表各种力量的男人都与他发生过关联。单纯善良的她被利用、被占有、被凌辱、被戕害、被筑塔镇压,最后,她的一切不幸都被荒台野草遮掩埋没,”3田小娥一生坎坷的命运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封建社会下层妇女命运的典型代表。本文正是通过对田小娥这位不幸女性人物形象的分析,来探究造成她异样性格和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封建社会与封建礼教。 1.封建礼教的残害者 田小娥是作者极力塑造

7、的众多女性人物形象下的典型和另类,她不同于鹿兆鹏明媒正娶的妻子仙草,更有别于思想觉悟先进的白灵,她是晚秋中一株风欺霜凌的野菊,是深冬里一剪孤寂凄美的寒梅,傲然挺立、敢爱敢恨的性格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性格是塑造人物的关键,而性格的发展又离不开环境的烘托。作品围绕着这名女性与原上代表封建礼教的几名男性的纠缠,从侧面揭示出封建礼教对女性的压抑和摧残。 首先,田小娥的悲剧出场便让人给予无限的同情,可以说父亲和家庭的影响为她日后的悲剧奠定了初步基础。田小娥的父亲是一个落魄的秀才,她也算是出身于书香门第之家,从小便接受到较为系统全面的封建礼教的熏陶和教育,耳濡目染也好潜移默化也罢,俨然是一个标准的大家

8、闺秀,然而“从一而终”、“三纲五常”等观念虽在她的意识中萌芽但并未生根,这些所谓的礼教观念在田小娥那里原本只是一个朦胧的概念,加之现实生活并未给她身体力行的可能,当她苦苦挣扎发现一切行不通时便将其抛弃。于是,她抛下所有的束缚去引诱黑娃,当他们的事情暴露之后田小娥再次被家庭所抛弃。这也坚定了她的决心那就是追随黑娃去找寻自己的幸福生活,尽管她不知道前路有多少艰辛在等着他们。 郭举人的非人虐待是造成田小娥悲剧命运的又一影响因素。在传统的封建包办婚姻下,这个年轻貌美的少女的青春和梦想被彻底击碎,被迫嫁给了可以当自己爷爷的郭举人 ,从此便失去了恋爱结婚的自由,更失去了人身的自由。在这个家庭里田小娥理应是

9、倍受呵护疼爱的二姨太,然而事实上她连妾也不如,整日受着大娘子的气,三餐都由她来做,晚上提尿盆,白天倒尿水,俨然一个下等人的身份,可以说田小娥仅仅只是照顾封建卫道士郭举人夫妇的下人。此外,田小娥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实际上就是卖给郭举人性发泄的对象和变态颐养天年的工具”4:每晚在大娘子的监视下小娥不得不将三只干枣儿塞进下身;在大娘子的要求下郭举人“每月逢一进小女人厢房,事完之后必须回去”5,种种行为不仅是对田小娥人格的蔑视,更是对田小娥人性需求的一种压抑。在这个家里她没有任何权利,甚至丧失了作为人的最基本权利,这种残酷的人性折磨使得田小娥开始走向精神的反叛和欲望的放纵。在旧中国封建家长制的婚姻中

10、,女性的身体从未属于过她自己,“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封建礼教传统使得女性必须接受任何病态的婚姻,同时赋予了男性可以任意摧残女性的权利,出嫁前田小娥的身体属于她的家庭,出嫁后田小娥的身体自然属于她的丈夫,这些都是身处封建社会的田小娥所无法选择的。不同的是,田小娥是众多受残害女性中敢于反抗的少数。 黑娃的出现带给了田小娥黎明的曙光,让她强烈地意识到作为一个女人的真正意义。然而他们的事情暴露之后田小娥再次陷入了黑暗,她成了千夫所指的淫妇形象,终究被郭举人一纸休书送回老家,在这种情况下父亲田秀才气得病倒在床,非但没有对唯一的女儿感到丝毫的愧疚,反而托亲告友“要尽快把这个丢脸丧德的女子打法出门,像用锹

11、铲除拉在庭院里的一泡狗屎一样急切。”5田小娥再次被家庭抛弃了,此时,我们不禁为封建社会下的父女关系感到悲痛。但是黑娃又出现了,他顶住了舆论、家庭、甚至经济的压力,毅然和田小娥勇敢地走下去,也只有他肯带着小娥过正常人的生活,所以无论是从事理还是情感上讲,田小娥都深爱着这个她认为的真正意义上的丈夫,尽管这个人一无所有,但小娥义无反顾,只要能和他在一起“吃糠咽菜也情愿。”我们也可以说,田小娥与黑娃之间的感情源于生命需要,乃人性本能的需求,也无需附加任何物质条件,他们的爱情率真而且纯洁。一番周折之后黑娃带着田小娥踏上了“仁义之村”白鹿原,然而森严的封建礼教不允许这对苦命鸳鸯进祠堂,父亲鹿三也不认自己唯

12、一的儿子,他们的自由恋爱注定得不到族人的肯定,但是田小娥没有屈服,她毅然和黑娃在村外的一口破窑洞里开始了他们幸福的生活。虽然没有明媒正娶的风光,没有亲人的祝福,但田小娥满足于这样的生活,在这里她那稍嫌落后的、孤苦的灵魂得到了安置,她那整个被社会所抛弃的身体也找到了归宿,而且黑娃尽自己所能让她过得好点儿,并给了她无尽的精神慰藉,在这里她开始要安心做一个普通的中国女人了。然而“民族的传统文化已经沉积为农民的地质层,”6黑娃毕竟是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封建礼教的影响,在“风搅雪”运动失败后,黑娃为了活命为了自己追求的事业抛下她落荒而逃,此时这个原本可以依赖的唯一消失了,但田小娥还是深爱着这个带她走出黑暗

13、的北方汉子,否则她也不会为了黑娃委曲求全去跪求乡约鹿子霖。 在现实的挣扎中田小娥成了鹿子霖的一枚棋子,成了封建族权家族斗争的工具。而鹿子霖却是一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他利用小小的权利将田小娥霸占并玩弄于手中,用尽手段让她相信所有的灾祸都源于白嘉轩,使其成为报复白嘉轩的帮凶,以至于引诱白孝文走向堕落步入深渊,但田小娥不知道这也将自己推向了道德的审判台,推向了人生的风口浪尖。她单纯地以为这是抓住了乡约这颗可以维持生命的稻草,但她不知道自己只是卑鄙之人鹿子霖奸污的众多女性中的一员。事实上这个骨子里要强的女人思想也在剧烈斗争着,当她目睹白嘉轩倒在窑前高坡的一幕,听到村头聚集族人开会的锣声吆喝声时,虽然达

14、到了报复白嘉轩的目的但感觉不到一点儿报复的快感,她不免在心里告诫自己:“我这是真正地害了一回人啦,”7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田小娥为人单纯善良的一面。作为封建势力的典型代表者鹿子霖,对田小娥的摧残不仅体现在对自己的性服务上,而且使其作为自己的性诱饵将白孝文拉下水,成为自己报复白嘉轩的工具。在狗蛋被设计后,原上另一个封建势力的代表者白嘉轩在惩罚两人时,明明知道真正与田小娥淫乱的人是鹿子霖,但他为了所谓的大局考虑竟将错就错,用刺刷当着族人的面将田小娥打的鲜血淋漓,以上种种实属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摧残,身处这样的环境田小娥悲剧命运的形成也成为了必然。白孝文是直接造成田小娥命丧黄泉的罪魁祸首。起初田小娥是出于

15、报复白嘉轩的目的而听从了鹿子霖的唆使,并且在白孝文那里她并没有得到报复的快感,没有得到身体的欢愉,但相处下来她却对这个同样被家庭抛弃的白孝文产生了同情并萌生了爱意。两人整日厮守在窑洞里,愚昧的田小娥满足于白孝文的种种要求,错误地将害人的鸦片当成珍贵的物品献给心爱的孝文,共同寻求身体和精神上的安慰。在族人看来白孝文的潦倒穷困皆因田小娥而起,可事实上白孝文也只是封建社会礼教压抑下的受害者,加之父亲长期的教导和影响,使原本血气方刚的白孝文失去了自我,他理应像自己的父亲一样成为倍受尊敬的族长继承人,理应接受封建礼教的条条框框,并更好地实践族人赋予他的责任,然而白孝文仅仅只是父亲的一个“模子”,现实生活

16、中的他始终带着面具和枷锁为人处事,所以渐渐地白孝文失去了自信丢掉了自尊,他只能选择接受选择沉默,直到在田小娥身边白孝文才重拾了男子的自信自尊甚至血性。从另一方面来说,白孝文是弱者更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长期的压抑也就造成了他后期肆意的放纵。“埋葬大姐之后,孝文真正成了天不收地不揽的游民,早晚都泡在田小娥的窑洞里,俩人吃饱了抽大烟,抽过瘾了就在炕上玩开心,使这孔孤窑成为饥馑压迫着的白鹿原上的一方乐土。”8历史的必然使田小娥成为一名愚昧的女性,所处的境遇也决定了她不可能成为像白灵一样具有独立意识的现代女性,这些也使其永远无法摆脱封建礼教罪恶的魔爪,以至于最后“世界也就简单到只剩下一个蒸馍和一个烟泡儿

17、了”。2.封建礼教的牺牲者从以上对田小娥命运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造成田小娥悲剧命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封建家长制的婚姻为其悲剧命运奠定了初步基础;其次,身为郭举人的妾是她的悲剧;作为黑娃的妻子更是她的悲剧。然而田小娥最大的悲剧却在于,在中国传统文化境遇下,女人只是性和繁衍的工具,地位及命运极其卑微,她们对悲惨的命运又有着怎样无力地抗争,“以性为枪,像飞蛾投火,只身扑向狰狞的封建家族专制文化堡垒,死不屈服。”9传统的伦理纲常和吃人的封建礼教,让感性活泼的田小娥无法为社会世俗所容,也使得白鹿原乡民难以对其人生遭遇给予充分同情,他们甚至还以封建礼教为刀斧,来戕害田小娥这血肉丰满的弱小生命,所以

18、无论是作为妾还是为人妻,她都只不过是一个被践踏在社会底层的受侮辱、遭损害的“玩物”,就连她生命最后一刻的绝叫也无人知晓。在封建礼教这张无形的大网之下,田小娥向往的平静生活也只能是一种奢望,她永远也不能逃脱这张表面仁义实质上却可以吞噬人性的魔网。不能安分的田小娥不该听从鹿子霖的指使将白孝文拉下水,而这也给“白鹿原上最好的长工”鹿三,找到了“铲除祸害”的理由。在鹿三看来田小娥是“烂货”、“婊子”、“祸害”,并且“造成黑娃和白孝文堕落的直接诱因是女色,而且是同一个女人,是她给他和尊敬的白嘉轩两家带来了无尽的灾难”。所以鹿三自愿地作为了封建制度的刽子手,去铲除白鹿原上这个不得不除的祸水。书中对田小娥被

19、杀的情景有这样一段描述:“鹿三从后腰抽出梭镖钢刀,捋掉裹缠的烂布,对准小娥的后心刺去,从手感上判断,刀尖已经穿透胸肋。那一瞬间,小娥猛然回过头来,双手撑住炕边,惊异而又凄婉的叫了一声啊大呀鹿三瞧见眼前的黑暗有两束灼亮的光,那是她的骤然闪现的眼睛;他瞪着双眼死死逼视着那两束亮光,两束亮光渐渐细弱以至于消失”。“这是田小娥在人世间的最后一声呼喊,是她生命中的最后一刻绝叫,”10就这样田小娥终结了她短暂而又苦命的一生,可怜、可惜而又可叹,“小娥临挨刀都不会想到爱他的黑娃老爹鹿三竟是来天经地义的取她的命的”,对于田小娥被害描写如此之详细,也是作者本身对人物给予了无限的同情。田小娥死了,死的如此惨烈而又

20、冤屈,她的死没有得到任何人的惋惜和同情,反而有一种大快人心的感觉。文中写到“整个白鹿原上最淫荡的一个女人以这样的结局终结了一生”。何其悲哀!我们深知每个认识她的人都是戕害她的凶手,小娥死后又遭受到人们怎样的待遇呢?在这里典型的就是族长白嘉轩,白嘉轩是一个恪守封建礼教的人,一生坚信自己从未做过愧于别人的事,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作为族长,他刚正不阿,重视乡风,编纂乡约,尽己力保护乡民;作为家长,他以礼持家,对子女与乡民一视同仁。于情于理,他都可以称得上是白鹿原上的道德楷模。实际上,白嘉轩永远以封建礼教为标准来衡量一切,他只是封建礼教坚实的拥护者和捍卫者。当田小娥第一次踏上白鹿原时,他就怀疑这个女人来

21、路不正;在怀疑得到证实后,他便在心底里坚定决不会允许这样的女人成为村里的一员。似乎田小娥从一开始便不被族人肯定,死后更是如此。白嘉轩说:“把她的尸骨从窑里挖出来,架起硬柴烧它三天三夜,烧成灰末儿,再撂到滋水河里去,叫她永久不得归附”。更让人感到震惊的是温文尔雅的观众大儒朱先生竟然想出一个更为完善的举措“把那灰末不要抛散,当心弄脏了河海。把她的灰末装到瓷缸里封严封死,就埋在她的窑里,再给上面造一座塔,叫她永远不得出也”。 纵观田小娥的命运,我们不难看出她的生与死也是对白鹿原上几个封建礼教的代表者,诸如鹿子霖、白嘉轩、鹿三、朱先生等人的道德审判,同时也撕下了他们的人格面具,极其深刻地揭示出这种人格

22、面具的虚伪性和欺骗性,以及封建传统伦理温情与儒雅背后的吃人性与施虐性。 3.封建礼教的抗争者小说中的田小娥温柔善良,聪慧美丽。为人女,得不到父母的疼爱,更无法获得婚姻自主的权利;为人妾,得不到夫婿的关爱,更无法获得做人最基本的尊重。无论处在哪个位置,她的生存权都受到重重威胁,面对生命不可承受之重,田小娥虽无奈却始终不愿屈服,并表现出倔强的反抗与自我争取。俗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田小娥作为白鹿原上的妇女典型,难能可贵的便是骨子里的倔强和叛逆。“从一开始,田小娥就在抗争,为幸福,为爱情,为生存。在封建礼教和男权至上的夹缝中,一个女人鼓起极大的勇气,勇敢地挑战游戏规则,尽管抗争是无力的。

23、”11本文在分析第一章时提到,田小娥在郭举人家里作妾期间受到非人的虐待,她的身体和精神倍受蹂躏却敢怒不敢言,委曲求全的表面下深藏着内心的压抑和本能的反抗:大娘子每天晚上监视她把三只干枣儿塞进下身,对此,小娥想到了反抗的办法,那就是偷偷把干枣儿掏出来扔到尿盆里去,让郭举人吃她用尿泡的枣儿;此外,就是对病态婚姻的反叛,当黑娃在田小娥的生活中出现之后,她开始要逃离所处的变态婚姻现实,追求自己想要的一个正常女人应该有的普通生活,也产生了与黑娃厮守终身的美好愿望。她以自己的方式追求美好的感情,大胆向黑娃示爱、自由恋爱;她也有自己强烈的自尊心,在黑娃问及泡枣儿之事时,狠狠地打了他一耳光,这也为她日后的生活

24、赢得了尊重。田小娥的叛逆性与作品中顺从传统礼教的鹿兆鹏媳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更深层的悲剧性也正是开始于她反抗传统的礼教。在和黑娃一起踏上白鹿原,遭到人们的鄙视和辱骂时,田小娥没有屈服,没有怨言,而是依靠自己的能力在窑洞里过着安分的生活并且满足于这样的生活,这又何尝不是对封建礼教对她们不容的一种强有力的回应呢!后来听从鹿子霖的指使将白孝文拉下水后,田小娥深知鹿子霖的种种罪行,她心中也燃烧着一股正义的怒火,理智的驱使反抗的本能最终“给乡约尿下一脸,” “这一举动是她发泄不满和怨愤,报复这个不顾礼义廉耻,把她引向人格堕落的畜生的恶作剧。”12这也是田小娥敢于向封建文化的代表者和封建礼教发起反抗和挑

25、战的标志。 与中国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曾经出现过的许多类似的女性形象相比,田小娥是一个颇具象征意义的人物,其形象的塑造有着独到的文学高度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她单纯但又粗朴,善良但又软弱;她生机盎然充满活力,但又难免随波逐流被人利用;她妩媚妖娆充满情义,却因此给自己招惹了意想不到的凌辱与伤害。她死了,被公公鹿三天经地义的从生的此岸抛向了死的深渊,至此,她的一生在白鹿原上终结了,余下的只是一具逐渐腐朽的死尸,和一个孤苦游荡的冤魂。但是田小娥死后,一场前所未有的瘟疫降临了白鹿原,这也是上天在替小娥伸冤吗?谁都不会想到,“雪后枯干的蓬蒿草丛里,居然有许多蝴蝶在飞舞”,“那是许多彩色的蝴蝶,纯白的纯黄的纯黑

26、的以及白翅黑斑”杀死了田小娥还有蝴蝶在反抗。况且田小娥凭借鹿三之口所作的一段冤情告白,也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再次揭露无疑: “我到白鹿村惹了谁了?我没偷掏旁人一朵棉花,没偷扯旁人一把麦桔柴火,我没骂过一个长辈人,也没搡戳过一个娃娃,白鹿村为啥容不得我住下?我不好,我不干净,说到底我是个婊子。可黑娃不嫌弃我,我跟黑娃过日月。村子里住不成,我跟黑娃搬到村外烂窑里去住。族长不准俺进祠堂,俺也就不敢去了,怎么着还容不得让俺呢?大呀,俺进你屋你不认,俺出你屋没拿一把米也没分你一根篙子棒棒儿,你怎么着还要拿梭镖刃子捅俺一刀?大呀,你好狠心”。那一声声诘问仿佛是田小娥屈死的灵魂所作的绝望呼喊,是对世俗曾将她

27、推向白鹿原道德审判台的大胆反叛,更是对封建礼教的公开反抗和挑战。小娥活着的时候要反抗,死后做了鬼魂也一样要反抗。良心的谴责让鹿三眼前不断浮现“小娥在背上遭到戮杀时回过头来的那双眼睛”,耳边不停传来“小娥垂死时叫大的声音”,心理的重负最终使得鹿三崩溃了。通过神秘的鬼魂附体事件,田小娥再次将公公鹿三及白嘉轩等人推向道德的审判台。虽然是鹿三亲手杀死了田小娥,但透过这一惨无人道的事件不难看出,封建社会伦理及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她的一生是个人的悲剧,同时也是整个时代的悲剧。尽管田小娥的一生短暂而又悲惨,但她对于世俗及其封建礼教的反叛精神和这种精神所蕴含的社会内涵,以及背后潜藏的文化意蕴却极为深刻。4对田

28、小娥悲剧命运的深层次探究女性的悲剧命运久已有之,自母系氏族社会结束以后,女性的地位就开始下降,她们没有独立的经济支撑,没有自我生存的能力,唯有依靠男性。女性在男权文化中只是一种附属物,强大的男权主义思想在无意识中渗透着整个社会。田小娥生活的旧时代,女性皆被认为是低于男性的劣等公民。然而,人类自进入父权制社会,社会通行的女性规范便被男性的意志所左右,成为维护男性利益的工具。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的女性是男性的附属品,只要有钱就可以娶多个妻,白鹿原是对我们这个民族命运的深入思考,其中蕴含着浓重的民族思想文化,而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这种思想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已经内化为一种人文品格,深深积淀在

29、我们民族的文化思想中,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白鹿原塑造的田小娥形象则反映了封建社会里女性的卑微地位,对封建礼教的反叛让田小娥无法在白鹿原立足,“田小娥没有选择的余地,从她决意和黑娃走进伊甸园之后,封建传统礼教就永远给她打上了淫妇的烙印。一个将贞洁看作比生命还重要的社会,在那样你死我活的斗争里,在无依无靠、千夫所指的封建束缚下,田小娥的选择是很多弱势妇女的选择,田小娥的无奈也是很多穷苦女人的无奈。”13在乡民看来田小娥是“声名狼藉,不守妇道”的坏女人,就连父亲也认为她是个丢脸丧德的女子,她的所有行为和自身几乎都被所有人及封建礼教所唾弃。“历史从来不是在温情脉脉的人道牧歌中进展,相反,它经常

30、无情地践踏着千万具尸体而前进,”14在那里田小娥没有发言的权利,她的声音人为的、主观的被加以否定,她的反叛只是给自己悲剧的命运雪上加霜。生存的需要逼迫着她,生命的需求折磨着她,最终,田小娥在白鹿原香消玉损。可事实上,她是死在了传统文化、传统道德对人性的泯灭,死在封建礼教的桎梏中。田小娥是那个时代悲剧女性的提炼和缩影,是一个时代造成了这样一个悲剧的、封建礼教的牺牲者和抗争者。她的悲剧,是一个时代的悲剧,同时“她是原上第一个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自己找寻自己的幸福,自己表露自己情欲权利的女人”,15所以说,田小娥的性格也具有那个时代赋予她特有的矛盾性和多重性,这也就注定了她这不可逃脱的悲惨命运。田小

31、娥,她不是一个个例,只是封建社会中千千万万个受封建礼教坑害的众多女性之一。女人在封建社会里充其量只是个生子的工具,甚至像田小娥这样的,连这个都算不上。这也就是极富矛盾性的田小娥形象给我们带来的深层次的思考。纵观田小娥的悲剧命运,在封建传统礼教压制的泥潭中寻求解脱。她曾经迈出了勇敢的一步,但瞬间就被拽进更深的漩涡。“田小娥的生命永远都处在可怕的困境中:顺从传统礼教就得接受非人道的屈辱的境地;要想反抗非人的屈辱的境地以获得人的生存境地就要得罪传统礼教,被传统礼教视为罪不可赎的罪人,并最终沦于被传统礼教吃掉的命运。”16她用美好的肉体,短暂的幸福和深刻的苦痛,向人们诉说了中国封建礼教的伪善以及吃人的

32、本质。参考文献:1何西来.关于白鹿原及其评论J.小说评论,2000(5):37-44.2畅广元、屈雅军、李凌泽.负重的民族秘史 白鹿原对话,当代作家评论,1993年,第4期.3李建军.宁静的丰收陈忠实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197页. 4蒋 霞.一曲哀婉的陕地民歌白鹿原田小娥的悲剧人生分析J.阅读与写作,2008,(4).5陈忠实.白鹿原. 北京:华夏出版社,44-47,197页,1996年.6弗洛伊德.性无能情欲生活里最广泛的堕落,爱情心理学,第141页,作家出版社,1986年版.7陈忠实.白鹿原创作漫谈J.当代作家评论,1993.8代纪东.肉体的敞开与遮蔽的生存悲剧J. 新疆石油

33、教育学院学报,2004,(1):146.9罗瑞宁.田小娥形象塑造论J.南宁师专学报,2000,(1):45.10陈涌.关于陈忠实的创作M .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6.11尤克东.人与历史的真实凸现长篇小说白鹿原的人物形象塑造A.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341.12徐其超.批评歧见与文本矛盾白鹿原文化研究论衡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13李松.论白鹿原中田小娥的形象内涵及价值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3):78-80.14聂振斌、章建刚.艺术化生存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15小雨.一部展现民族灵魂的大作品白鹿原研讨会综述.小说评论,1993年4 月.16吴成年.论白鹿原中三位女性的悲剧命运M.妇女研究论丛, 2002.致谢词在论文的准备和写作过程中,得到了许多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感谢老师对本文提供了诸多观点,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对我论文详细的修改和指正,并给了我很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在此,向两位老师表示我最真挚的感谢和敬意!同时也感谢各位老师四年来对我的教诲,以及同学们对我的帮助!- 1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