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JGJ225-2010 大直径扩底灌注桩(墩)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de****a 文档编号:24353 上传时间:2020-08-10 格式:PDF 页数:56 大小:1.5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JGJ225-2010 大直径扩底灌注桩(墩)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JGJ225-2010 大直径扩底灌注桩(墩)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JGJ225-2010 大直径扩底灌注桩(墩)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JGJ225-2010 大直径扩底灌注桩(墩)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JGJ225-2010 大直径扩底灌注桩(墩)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P JGJ 2009 大直径扩底灌注桩(墩)技术规程大直径扩底灌注桩(墩)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for large- diameter belled cast- in- place pile foundation (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 2009 xx xx 发布发布 2009 xx xx 实施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布发布 JGJ 关于征求意见稿的说明关于征求意见稿的说明 本规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标2008102号关于印发 2008 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

2、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要求,并参照了现行国家标 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 50300) 、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 收规范 (GB 50202)的有关规定,参考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 、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021- 2001) 、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JGJ 106) 、 建 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 2008)和天津市工程建设标准钻孔灌注桩成孔、地下连续 墙成槽检测技术规程 (DB 29- 112- 2004)等的相关条文,由合肥工业大学、浙江省 东阳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中国建筑科学研 究院

3、有限公司、东南大学、机械工业勘察研究设计院、河海大学、深圳市勘察测绘院 有限公司及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总结多年来的工程实践经验及科研成果编制 完成。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设计基础资料与勘察 要求、基本构造、设计计算、施工要点、质量检查及验收等。 由于时间仓促和水平有限,征求意见稿尚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真诚期待各 方专家和国内同行提出宝贵的修改和补充意见,以行成较成熟的送审稿。 本规程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名单如下:本规程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名单如下: 主编单位:主编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 浙江省东阳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参编

4、单位: 同济大学 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东南大学 机械工业勘察研究设计院 河海大学 深圳市勘察测绘院有限公司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技术顾问:技术顾问: 顾宝和 滕延京 钱力航 主要起草人:主要起草人:高广运 杨成斌 刘志宏 (以下按姓氏笔画排序) 毛由田 冯世进 刘汉龙 刘松玉 阮 翔 李明生 何仕英 吴春萍 张文华 张 炜 钱力航 顾宝和 高 盟 谢建民 滕延京 对征求意见稿的书面修改意见,请于 2009 年 3 月 31 日前寄或发电子邮件至 下列地址: 联系地址:合肥市屯溪路 193 号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邮 编:230009 电子邮箱:gao

5、guangyun gaogy yangchengbin big_redapple 电 话: (0551)2903068 传 真: (0551)2903068 联 系 人:吴春萍 大直径扩底灌注桩(墩)技术规程编制组 2009 年 1 月 大直径扩底灌注桩(墩)技术规程大直径扩底灌注桩(墩)技术规程 目录目录 1 总则 1 2 术语和符号 2 3 基本规定 6 4 设计基础资料与勘察要求 9 4.1 设计基础资料 9 4.2 勘察要求 10 5 基本构造 12 5.1 桩身构造 12 5.2 承台与联系梁构造 13 6 设计计算 16 6.1 布桩和桩顶作用效应计算 16 6.2 扩底桩承载力与

6、沉降计算 16 6.3 桩身承载力与抗裂计算 22 6.4 抗拔计算 22 7 施工要点 24 7.1 一般规定 24 7.2 施工准备 25 7.3 泥浆护壁成孔扩底灌注桩 26 7.4 干作业成孔扩底灌注桩 33 7.5 扩底灌注桩后注浆 35 7.6 安全措施 37 8 质量检查及验收 39 8.1 一般规定 39 8.2 成孔质量检查 39 8.3 成桩质量检查 40 8.4 单桩承载力检测 41 8.5 扩底桩及承台工程验收资料 41 附录 A 耐久性规定 43 附录 B 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静载试验要点 44 附录 C 单桩端阻力深层静载试验要点 46 附录 D 钻孔扩底桩伞形孔径仪

7、孔径检测方法 48 附录 E 伞形孔径仪标定方法 49 附录 F 钻孔扩底桩成孔垂直度检测方法 50 附录 G 钻孔扩底桩成孔专用测斜仪标定方法 51 1 1 总总 则则 1.0.1 为了在扩底桩(墩)设计与施工中做到安全适用、保护环境、技术先进、经 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程适用于各类建筑工程的扩底桩(墩)的设计、施工与验收。 1.0.3 扩底桩(墩)的设计与施工,应综合考虑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上部结 构类型、使用功能、荷载特征、施工技术条件与环境并应重视地方经验,因地制 宜,合理选择成孔工艺,强化施工安全、质量控制与管理,优化布桩,节约资源。 1.0.4 在进行

8、扩底桩(墩)设计、施工及验收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 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2 术语和符号术语和符号 2.1 术术 语语 2.1.1 大直径扩底灌注桩基 large- diameter belled cast- in- place pile foundation 由机械或人工成孔,底部扩大,现场浇筑混凝土,桩身直径不小于 800mm、 且桩长大于 5.0m 的单桩基础。 2.1.2 扩大端 enlarged tip 扩底桩底部扩大部分。 2.1.3 桩身 pile shaft 扩底桩桩顶到扩大头顶部的部分。 2.1.4 扩底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characteristic v

9、alue of the vertical bearing capacity of a belled pile 与上部建(构)筑物的允许沉降相对应的扩底桩的单桩竖向承载力值或单桩 静载荷试验时对应于扩底桩沉降值与扩底直径之比等于 0.01 时的荷载。 2.1.5 侧阻力特征值 characteristic value of the shaft resistance 相应于扩底桩沉降值与扩底直径之比等于 0.01 时,桩身侧表面所发生的岩 土阻力。 2.1.6 端阻力特征值 characteristic value of the tip resistance 相应于扩底桩沉降值与扩底直径之比等于

10、0.01 时, 桩端所发生的岩土阻力。 2.1.7 综合变形模量 用于计算扩底桩沉降的桩端土体变形模量, 是综合反应桩端下主要压缩层 土体的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结构性的变形指标。 2.1.8 扩底桩试成孔 experimental drilling hole of belled pile 钻孔扩底灌注桩在施工前,为核对地层资料及检验所选设备、施工工艺及 技术要求是否合适而进行的试验性成孔。 2.1.9 沉渣 Sediment 钻孔扩底灌注桩成孔后,淤积于孔底部的非原状沉淀物。 2.1.10 接触式仪器组合法成孔检测 instruments contactually inspection met

11、hod 用伞形孔径仪、专用测斜仪、沉渣测定仪等接触式仪器检测扩底桩成孔孔 3 径、垂直度及沉渣厚度的检测方法。 2.2 符符 号号 2.2.1 作用和作用效应 k F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作用于承台顶面的竖向荷载; k G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承台及承台上的土自重; k N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作用于扩底桩顶的竖向作用力; maxk N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偏心竖向力作用下,桩顶的最大竖向力; b q 桩底净压力; z 作用于软弱下卧层顶面的附加应力。 2.2.2 抗力和材料性能 s E 土的压缩模量; b E 扩底桩桩端持力层土体的综合变形模量; az f软弱下卧层经深度修正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12、sia q第 i 层土的扩底桩侧阻力特征值; pa q扩底桩端阻力特征值; a R 扩底桩的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Sr扩底桩桩侧非自重湿陷性黄土浸水前按土层厚度计算的饱和度加 权平均值。 ua T 扩底桩单桩抗拔承载力特征值; m 软弱下卧层顶面以上各土层重度按土层厚度计算的加权平均值; 0 扩底桩入土深度范围内土的加权平均重度; 2.2.3 几何参数 4 A承台底面面积; p A 桩端扩大端面积; d 桩身直径、钻孔实测孔径或钻具内径; 0 d 钻孔护筒直径; D扩大端直径; 0 D 伞形孔径仪起始孔径; E 桩孔偏心距; h承台埋深或桩顶入土深度; b h 扩大端的矢高; c h扩底桩扩

13、底高度; i h 第i段测斜点距; K 桩孔垂直度; l桩长或实测桩孔深度; i l 第 i 层土中的桩长; m l 桩基入土深度; L扩大端以上桩身长度; t硬持力层厚度; i u 扩底桩破坏表面周长; p U 扩大端以上桩身周长; 桩端硬持力层压力扩散角度; 测斜探头或扶正器外径。 测斜顶角; 2.2.4 计算系数 I 伞形孔径仪恒定电流源电流; I扩底桩沉降影响系数; 5 k 伞形孔径仪仪器常数; K 非自重湿陷性黄土浸水饱和后桩侧阻力折减系数; V伞形孔径仪信号电位差; i 第 i 层土的抗拔系数。 6 3 基本规定基本规定 3.0.1 大直径扩底灌注桩宜在桩端岩土能提供较大竖向支承力

14、时采用,当缺乏地 区经验时,应通过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3.0.2 根据建筑物的规模和重要性、荷载大小及地基复杂程度,可按下列规定将 大直径扩底灌注桩分为三个设计等级: 1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定为甲级: 1)单柱荷载大于 10,000kN; 2)一柱多桩; 3)相邻单柱荷载差别 3 倍以上; 4)桩底置于性质明显不同的岩土上; 5)有软弱下卧层; 6)其他结构特殊或地基复杂的重要建筑物。 2 除甲级和丙级以外的设计等级均可定为乙级。 3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定为丙级: 1)单柱荷载小于 1 000kN 的轻型建筑,且桩底置于同一岩土上,无软弱 下卧层; 2)桩底置于坚硬或较坚硬且完整或较完

15、整的岩石上。 3.0.3 大直径扩底灌注桩的竖向承载力、水平承载力和抗拔承载力,应通过现场 载荷试验确定。在有可靠地区经验,且预估单桩承载力有较大富裕度时,可根据 勘察资料和深层载荷试验成果计算确定。 3.0.4 大直径扩底灌注桩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于柱基,桩的承载力中心应与竖向永久荷载的合力作用点重合; 2 对于剪力墙结构、筒结构,应沿墙体轴线布置; 3 箱筏基础下采用扩底桩时,桩宜布置在墙和柱的下方; 4 扩大端的净距较小时应分析相邻桩土中附加应力叠加的影响, 扩大端的净 距不得小于 0.5m; 5 应选择承载能力较高的岩土为持力层,持力层厚度不宜小于 2.5D(D 为 扩大端直

16、径) ; 6 同一结构物的扩底桩宜设置在同一持力层上。 7 3.0.5 下列土层不得作为大直径扩底桩的持力层: 1 有湿陷性的土层; 2 存在天然或人工土洞的土层; 3 存在不稳定溶洞的土层; 4 扩大端上方施工时容易坍塌的土层。 3.0.6 在设计大直径扩底灌注桩基础时,应进行下列计算和验算: 1 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 2 桩身和承台结构承载力计算; 3 桩端平面存在软弱下卧层时进行软弱下卧层验算; 4 对坡地、岸边的桩基进行整体稳定性验算; 5 对抗拔桩进行抗拔承载力计算; 6 设计等级为甲级时(嵌岩桩和以原型载荷试验确定承载力的桩除外)进行 变形验算; 7 受水平荷载较大时,进行水平承载

17、力验算,对水平位移有严格限制时,进 行水平位移计算; 8 扩底桩用于抗拔时,应根据桩基所处的环境类别和裂缝控制等级,验算桩 和承台正截面的抗裂和裂缝宽度。 3.0.7 大直径扩底灌注桩设计前应具备充分的设计基础资料,并进行岩土工程勘 察,设计基础资料和岩土工程勘察应符合本规程第 4 章的规定。 3.0.8 大直径扩底灌注桩设计所采用的荷载效应组合和相应的抗力限值应符合下 列规定: 1 按单桩承载力确定扩大端面积和桩数时, 传至承台底面上的荷载效应应按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的标准组合,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2 计算桩基变形时, 传至承台底面上的荷载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 载

18、效应的准永久组合,不应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相应的限值为桩基变形的允 许值。 3 验算坡地、岸边桩基的整体稳定性以及验算抗抜稳定性时,应采用荷载效 应的基本组合,但其分项系数均取 1.0。 4 验算桩基结构承载力、确定尺寸和配筋时,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效应组合 和相应的地基反力,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 8 分项系数。 当需验算结构裂缝宽度时, 应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和准 永久组合。 5 桩基结构安全等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结构重要性系数应按国家现行有 关建筑结构规范的规定采用,但结构重要性系数 0不应小于 1.0。 3.0.9 桩基结构的耐久性应根据

19、设计使用年限、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 规范GB50010 的环境类别规定以及水、土对钢筋、混凝土的腐蚀性评价进行 设计,并应符合本规程附录 A 的有关规定。 3.0.10 大直径扩底桩灌注混凝土前应对持力层的岩土性状和扩底形状进行检验, 并应符合本规程第 8 章的规定。 3.0.11 采用人工成孔扩底的大直径扩底灌注桩施工时, 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措 施, 并监督执行。 3.0.12 当遇到下列特殊地质情况时应进行专门处理: 1 天然和人工洞穴; 2 孤石、囊状强风化带或其他软硬明显不同且分布无规律的岩土层; 3 高压力水头的承压水; 4 缺乏扩底桩工程经验的特殊岩土。 9 4 设计基础资

20、料与勘察要求设计基础资料与勘察要求 4.1 设计基础资料设计基础资料 4.1.1 大直径扩底灌注桩设计前应取得场地与环境条件、建筑物、施工条件、岩 土工程勘察等有关资料。 4.1.2 设计前应具备下列建筑场地与环境条件的有关资料: 1 建筑场地现状, 包括交通设施、 高压架空线、 地下管线和地下构筑物分布; 2 相邻建筑物安全等级、基础形式及埋置深度; 3 附近类似工程地质条件的试桩资料和单桩承载力设计参数; 4 泥浆排放、弃土条件; 5 抗震设防烈度和场地类别。 4.1.3 设计前应具备下列建筑物的有关资料: 1 建筑物总平面布置图; 2 建筑物的结构类型、 荷载, 使用功能和设备对基础竖向

21、及水平位移的要求; 3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 4.1.4 设计前应具备下列施工条件的有关资料: 1 施工机械设备条件、动力条件,施工工艺对地质条件的适应性; 2 水、电及有关建筑材料的供应; 3 施工机械的进出场及现场运行条件。 4.1.5 设计前应具备下列岩土工程勘察资料: 1 对建筑场地的不良地质作用,如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土洞等,应 有明确判断、结论和防治方案; 2 经分析对比后推荐的经济合理的桩端持力层,提供持力层标高、层厚以及 层面起伏变化;可采用的成桩工艺、规格及相应的桩端入土深度的建议; 3 设计所需用的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及原位测试参数; 4 对需要验算沉降的桩基,应提供沉降

22、计算所需参数; 5 地下水位埋藏情况、类型和水位变化幅度及抗浮设计水位,土、水的腐蚀 性评价,地下水浮力计算的设计水位; 6 抗震设防区按设防烈度提供的液化土层资料及液化评价; 7 有关地基土冻胀性、湿陷性、膨胀性评价。 10 8 关于成桩可能性、 桩基施工对环境影响的评价与对策及其它应注意事项的 建议。 4.2 勘察要求勘察要求 4.2.1 大直径扩底桩的岩土工程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查明拟建场地各岩土层的类型、 成因、 深度、 分布、 工程特性和变化规律; 2 查明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实测静止水位、地下水类型和对桩身材料的 腐蚀性等; 3 采用土层作桩端持力层时,应查明其承载力及变形

23、特性;采用基岩作桩端 持力层时,应查明基岩的岩性、构造、岩面变化、风化程度,确定其坚硬程度、 完整性和基本质量等级,判定有无洞穴、临空面、破碎岩体或软弱夹层、风化球 体等; 4 查明不良地质作用, 提供可液化土层和特殊性岩土的分布及其对桩基的危 害程度,并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 4.2.2 勘探点应按柱列线布设,其间距应能控制桩端持力层层面和厚度的变化, 宜为 1224m; 当相邻勘探点所揭露桩端持力层面坡度超过 10%、 且单向倾伏时, 钻孔应加密;荷载较大或复杂地基的一柱一桩工程,在桩位确定后应进行逐桩勘 察;勘探深度应能满足沉降计算的要求,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应达预计桩端持力 层以下 35D

24、(D 为桩扩大端直径,D 大的桩取小值,D 小的桩取大值),一般 性勘探孔的深度应达到预计桩端下 23D;控制孔的比例宜为勘探孔总数的 1/31/2。 4.2.3 勘察中应根据不同的设计等级采取相应的方法确定大直径扩底桩的相关设 计参数: 1 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桩基,应通过原型桩静载试验确定承载力特征值, 试验方法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有可靠地区经验,可通过深层载荷试验或标准直 径(800mm)桩试验测求端阻力特征值;深层载荷试验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标 准直径桩的载荷试验可按附录B的规定执行; 2 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桩基,当有可靠地区经验时,可参照地质条件相同 的试桩资料,结合原位测试和经验

25、参数综合确定; 3 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桩基,当有可靠地区经验时,可根据室内试验及原 11 位测试成果,根据经验参数确定。 4 对于以风化基岩、密实砂土、碎石土作桩端持力层的各等级建筑桩基,当 有可靠地区经验时,可根据室内及原位测试成果,根据经验参数确定。 4.2.4 勘察深度范围内的每一地层,均应采取原状试样进行室内试验。室内试验 项目包括:密度、含水量、液限、塑限、固结试验等,必要时宜进行无侧限抗压 强度试验和三轴试验,每一主要土层试验数据不应少于 6 组。对进行液化判定的 饱和粉土,应进行粘粒含量分析。当需要进行变形验算时,对桩端平面以下压缩 层范围内的土,应测求其压缩性指标,试验压力不

26、应小于实际土的有效自重压力 和附加压力之和。 4.2.5 当大直径扩底桩端承于风化岩时,应采取不少于 6 组的岩样进行天然和饱 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对粘土岩宜采取天然湿度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对中等风化 岩及较为破碎的岩石,取样确有困难时,可取样进行点荷载强度试验,其试验标 准及与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的换算关系应分别按现行国家标准工程岩体试验标 准GB/T50266 及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 中有关规定进行。 4.2.6 桩端持力层宜符合下列规定: 1 持力层宜选择层位稳定、压缩性较低、中密以上的粉土、砂土、碎石土、 硬黏性土等土层及风化基岩; 2 当存在相对软弱下卧层时,持力层厚度不宜小于

27、2.5 倍扩底直径,且不宜 小于 5m。 4.2.7 成桩工艺选择宜符合下列规定: 1 成孔工艺应根据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施工条件、场地周围环境及经 济指标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 2 当场地地下水丰富,周边建(构)筑物密集,降水可能对周边环境产生不 良现象时,宜采用钻孔、冲孔扩底灌注桩; 3 在岩溶地区、 基岩面起伏较大的地层或土层中有难以清除的孤石或有硬质 夹层时,宜采用冲孔扩底灌注桩; 4 在持力层埋藏较浅时,宜采用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 12 5 基本构造基本构造 5.1 桩身构造桩身构造 5.1.1 大直径扩底灌注桩的尺寸应符合以下规定(图 5.1.1): d D a hch2hb 图

28、图 5.1.1 扩底桩桩身构造扩底桩桩身构造 1 桩身直径 d 不宜小于 800mm。 2 扩大端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 1)扩大端直径与桩身直径之比 D/d 应根据承载力要求及扩大端侧面和桩 端持力层土质确定,不宜大于 3.0; 2)扩大端的矢高 hb宜取(0.30.4)D,基岩面倾斜较大时,桩的底面可做 成台阶状; 3)扩底端侧面的斜率 a/hc应根据实际成孔及扩底端侧面土体的自立条件 确定,对于砂土可取 1/4,对于粉土和粘性土可取 1/31/2; 4) 桩端底部进入持力层深度宜取 1.0hc , 且不宜大于持力层厚度的 0.3 倍; 桩端下 2.5D 范围内应无软弱夹层、断裂带和洞隙,且

29、在桩端应力扩散 范围内无岩体临空面。 5.1.2 桩身构造配筋要求如下: 1 桩身配筋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 0.2%,主筋应沿周边均匀布置; 2 箍筋直径不应小于 8mm, 间距为 200300mm, 宜用螺旋或焊接环式箍筋; 13 承受较大水平荷载以及地震烈度大于等于 8 度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 10mm;桩 顶部 1.5m 范围内箍筋间距应加密至 100mm; 3 纵向受力钢筋应通长配置; 4 钢筋笼长度超过 4m 时,每隔 2m 宜设一道加劲箍,箍筋直径宜为 12mm, 焊接; 5 在无地下水、无护圈时,主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50mm;无地下水、有 护圈时则不应小于 35mm;水下浇注时

30、不应小于 50mm; 6 除抗拔桩外,桩端扩大部分不需配筋。 5.1.3 水下浇注施工时,桩身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30;干法施工时,桩 身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25;护壁混凝土的强度可采用 C20。 5.2 承台与联系梁构造承台与联系梁构造 5.2.1 承台构造应根据上部结构受力情况、布桩形式和桩数确定,并应符合下列 规定: 1 扩底桩一般采用正方形或矩形现浇承台,其高度应为连系梁的高度加 50mm;承台平面的边长不应小于桩身直径加 400mm(图 5.2.1) ; 200d 100 200 高于地连梁高度50 200d200 10200 柱插入深度 200h 200 200 1

31、0 (a) 现浇柱承台 (b) 预制柱承台 图图 5.2.1 承台构造承台构造(单位:单位:mm) 2 承台混凝土应符合防腐和抗渗要求; 3 当有混凝土垫层时,承台底面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50mm; 无垫层时不应小于 70mm;保护层厚度尚不应小于桩头嵌入承台内的长度。 14 5.2.2 联系梁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承台侧面应设置双向联系梁, 联系梁截面高度应取柱中心距的(1/101/15) 倍,且不宜小于 400mm;梁的宽度不宜小于 250mm;当利用承墙梁兼作联系梁 时,宽度不应小于 300mm; 2 当承台联系梁仅为构造要求设置时,可取所连柱最大竖向力设计值的 10%

32、,并应按轴心受拉构件进行截面设计; 3 联系梁上下纵筋均不宜小于212mm, 且应按受拉钢筋锚固要求锚入承台; 4 联系梁的混凝土应符合防腐和抗渗要求。 5.2.3 柱下单桩承台配筋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一柱一桩的承台宜按图 5.2.1(a)所示配置受力钢筋,且不宜小于 10200 mm; 2 双柱单桩承台应在双柱连线方向设置通长受力主筋,受力主筋的直径不宜 小于 12mm,间距不宜大于 200mm,并应配置不小于 10200mm 的箍筋(图 5.2.3) 。 图图 5.2.3 双柱单桩承台配筋构造双柱单桩承台配筋构造(单位:单位:mm) 5.2.4 条形承台梁的纵向主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

33、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关于最小配筋率的规定,主筋直径不应小于 12mm,架立筋直径不应小于 10mm,箍筋直径不应小于 6mm。 5.2.5 桩、柱与承台的连接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上部为现浇柱时,桩顶部嵌入承台的长度不宜小于 100mm;上部为预制 柱时,柱插入承台的深度不宜小于 200mm, (图 5.2.1(b)) ; 2 现浇式承台下桩顶部纵向主筋应锚入承台内,其锚固长度不应小于 35 倍 通长受力主筋 通长受力主筋 桩 柱 桩 柱柱 通长受力主筋 通长受力主筋 不小于 10 200 不小于 10 200 15 纵向主筋直径;对于抗拔桩,桩顶部纵向主筋的锚固长度应按现行

34、国家标准混 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确定; 3 对于一柱一桩基础,柱与桩直接连接时,柱纵向主筋锚入桩身内长度不应 小于 35 倍纵向主筋直径; 4 对于多桩承台,柱纵向主筋锚入承台内的长度不应小于 35 倍纵向主筋直 径; 当承台高度不满足锚固要求时,竖向锚固长度不应小于 20 倍纵向主筋直径, 并向柱轴线方向呈 90 度弯折; 5 当有抗震设防要求时,对于一、二级抗震等级的柱,纵向主筋锚固长度应 乘以 1.15 的系数;对于三级抗震等级的柱,纵向主筋锚固长度应乘以 1.05 的系 数。 5.2.6 一柱多桩的承台及条形承台,应进行内力计算,并按现行混凝土结构设 计规范GB 5001

35、0 验算其抗抗弯、抗剪、抗冲切强度,确定承台板和承台梁的 截面高度和配筋。 16 6 设计计算设计计算 6.1 布桩和桩顶作用效应布桩和桩顶作用效应 6.1.1 大直径扩底灌注桩的布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布桩时,应根据建筑物上部结构类型及地基持力层的不同区别对待。对于 柱基础,宜采用一柱一桩;如柱荷载过大或持力层较弱时,亦可在柱下布置 2 4 根桩,此时在桩顶处必须设置承台。对于承重墙或剪力墙下之桩基础,应根据 荷载大小、桩的承载能力以及承台梁尺寸等因素综合比较分析,优先选用单排桩 的布置方案。 2 扩底桩的中心距不宜小于 1.5D。 6.1.2 对于一般建筑物和受水平力(包括力矩与水平剪力

36、)的扩底桩单桩基础, 桩顶作用效应不宜考虑桩与承台的相互作用。 6.1.3 当需要采用扩底群桩基础时,桩顶作用效应应按国家现行行业标准建筑 桩基技术规范JGJ 94 的有关规定执行。 6.1.4 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扩底桩基础,可按承台与桩基协同作用和土的弹性抗 力作用计算桩顶荷载和桩身内力: 1 位于8 度和8 度以上抗震设防区和其他受较大水平力的高层建筑, 当其桩 基承台刚度较大或由于上部结构与承台协同作用能增强承台的刚度时; 2 受较大水平力及8 度和8 度以上地震作用的高承台桩基。 6.2 扩底桩承载力与沉降计算扩底桩承载力与沉降计算 6.2.1 作用在桩顶的单桩竖向作用力应符合下列公式

37、的规定: 轴心竖向力作用下: kkk NFG=+ (6.2.1- 1) ka NR (6.2.1- 2) 偏心竖向力作用下: max yk xk kkk M M NFG yx =+ (6.2.1- 3) max 1.2 ka NR (6.2.1- 4) 17 式中: k N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轴心竖向力作用下,桩顶的竖向力; maxk N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偏心竖向力作用下,桩顶的最大竖向力; k F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作用于承台顶面的竖向力; k G 承台及承台上土自重标准值,对稳定地下水位以下部分应扣除水 的浮力; xk M、 yk M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作用于承台底面,绕通过桩形心的 x 、y 主轴的力矩; x、 y 偏心力作用点距桩 y 轴、x 轴距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基础工程/设备基础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