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服装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_孔令奇.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4349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2.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服装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_孔令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服装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_孔令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82辽宁丝绸百科第 2 期(总 184 期)“服装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孔令奇(中原工学院服装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7)【摘要】对标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中艺术学类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建设的要求,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核心课程“服装史”开展融汇认同的情感化教学内容设计,进行融入情景的全方位教学,构建融贯德才的过程性教学评价体系。教学改革与实践表明:融入思政元素的课程教学,有效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综合创新能力,实现了以课程建设为“主战场”、以课程教学为“主渠道”,推动了设计专业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关键词】服装史;课程思政;课程改革;教学实施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

2、-3389(2023)02-82-022020 年 5 月,教育部印发的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中明确指出:艺术学类专业要在课程教学中教育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要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在 纲要 的指导下,开展“服装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施有据可依、势在必行。1“服装史”课程思政融入的教学现状“服装史”是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基础必修课,旨在全面而深入地呈现中国服装发展历史,帮助学生在充分掌握中国服饰文化的基础上,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与智

3、慧,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理论水平和设计能力。随着“互联网+教学”的不断发展,学生有了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增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有效地提升了学习效率。但是,互联网环境也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消极影响。时下信息爆炸中的“软知识”未经考证,呈现出鱼目混珠、真假难辨的情境,这也给学生的自主学习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长期沉浸在平台信息包围中的大学生面临的只能是思想困惑和奋斗激情的消失。在这种教学状况下,针对当代大学生受困于追求功利、优绩至上,而忽视人格养成的问题,“服装史”课程势必需要通过思政元素的融入,培养学生思辨考证、踏实求学的学术素养,切实加强传统文化的守正传承。2“服装

4、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施课程明确以“衣”育人的教学目标,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坚持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通过“服饰美育”的视角融合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神与道德,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实现专业破界与美育跨界,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2.1融汇认同的情感化教学内容课程教学内容聚焦中华传统服饰的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探索传统服饰的造物理念以及社会和人的价值需求,与时俱进地关注社会热点,挖掘贴近实际的课程思政案例,以“中国故事”作为导入,结合地域文化和生活经验,厘清传统服饰文化的艺术表现与文化内涵,探寻中华

5、服饰中蕴含的文化教养与美德,感知国家和民族的智慧、气度、信仰、匠心与灵性。模块一:呈现服饰艺术之美。透过艺术的外形探索内在的意蕴,寻找民众的生产生活规律,借鉴学习,融会贯通,实现跨专业的知识迁移。模块二:展示服饰工艺之美。中国传统服饰中的刺绣、印染、编结、银饰等巧夺天工的手工技艺就是最好的明证。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过程中,离不开产品设计、生产工艺与制造技术等环节的创新与创造。由此,加强学生职业责任感的培养。模块三:解读服饰文化之美。中国传统服饰蕴含着东方哲学的意象,呈现出“道法自然”的“天人合一”之美,更有“克己复礼”“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服饰社会之美。在外来异质文化引领时尚潮流

6、的今天,呈现中国传统服饰发展变化中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特征,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情怀。模块四:挖掘服饰精神之美。在中国农耕文明影响下,服装裁剪与制作中蕴含着“敬物”与“节约”的思想与造物观。让设计材料充分发挥其天然属性,减少制作过程中资源过度浪费状况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模块五:探索服饰创新之美。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服饰中蕴含着的世代相传的古老艺术形式和设计方法,关注并践行优秀传统服饰文化传承的创新设计,在身体力行中实现知行合一,更好地服务社会,不断满足人83辽宁丝绸百科第 2 期(总 184 期)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2.2融入情景的全方位教学实施“服装史”课程开展课程多模

7、态的主题式教学,以“主题探究表达”的流程进行课程实施5,以“传承创新发展”为脉络,提出“赏+讲+论+行”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图 1)用故事案例的讲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用社会服务组织课程的延伸实践,在专业内容的呈现中融入思政映射点,环环相扣,步步深入。(1)确定“主题”。在课前,开展师生互动,从实际生活导入,在实事求是的前提下,建立在学生生活、社会需求的基础之上,采用社会考察、设计实践的形式探寻需要解决的实际设计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强化“教师引导、学生主体、能力本位、知识共享”,要求学生通过“线上”自主学习,明确自己的兴趣点,选取“线上”试题库中的专题课题,以随机分组的形式构建团队,教师根据研究

8、主题引导学生快速投入到后续的探究性学习中。(2)展开“探究”。开展录播、直播教学与线下课堂翻转教学相融合,借助数字技术,开展智慧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程参与度。课堂教学中坚持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创新为核心,突出精讲巧练,突出思维训练,突出教学实效。不定时开展专题讲解和专家访谈,帮助学生深入学习。定时开设话题讨论,积极互动,实时对学生发展给予有效反馈,有效地解决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当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与主流价值观相违背的观点时,教师及时介入,用“问题澄清、道理阐明、问题应对”的教学方法,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在正确案例与错误判断的对比中,更加深刻地呈现正确价值,提升思政育人效能。(3)

9、成果“表现”。这个教学环节要求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形成创新实践成果,可以是服饰文化社会调查、传统服饰复原、传统服装创新设计、传统服饰展示等多种形式。在实践中达到“以物载道、知行合一”。“表达”环节是让学生通过课堂答辩、自媒体推介、线上销售的方式,呈现课程学习成果,展示专业技能。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从线上到线下、从课堂到课外,以“三全育人”为指导,进行系统设计,重视多种课程资源的有机结合。时间维度上,初步学习、深入学习、创新应用三个阶段层层递进。空间维度上,线上资源与线下课堂有机结合。学习形式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相辅相成,形成多维度共同作用的完整教学体系。2.3融合德才的过程性教学评价纲要

10、 指出:“人才培养效果是课程思政建设评价的首要标准。要建立健全多维度的“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考核评价体系和监督检查机制。“服装史”课程评价将客观量化评价与主观效度检测相结合,注重过程评价、动态评价,突出知识传授与思想启迪、价值引领的结合,(表 1)特别关注考察课程思政对学生短期成长和长远发展方面的影响效应。过程性考核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和课堂实践表现,记录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和效果。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度、在团队中的活跃度和贡献,以及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专业能力与品格。邀请校内外专家和企业人士进行多角度的评判,力求采用多渠道、立体化的多维评价方式,有力保障课程过程性与全面化的评价。3结语“服装史”课

11、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以“三全育人”为指导,进行系统规划设计,重视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生活实际的有机结合。关注潮流与时政,坚守中国精神,传递了中国风格。引入“中国制造中国智造”的深度思考,指导学生开展传统服饰复原与创新设计实践,身体力行传承中华优秀服饰文化,引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与社会服务项目,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满足学生的学习归属需求和享受需求,锤炼学生的职业技能与美好品格,由此真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通过课程的建设,以解决实际问题为载体的多元化学习成果展示与评价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激发其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此进一步推动教师提升思政育人意

12、识与能力,保障“服装史”课程思政教学的可持续推进。基金项目:2021 年河南省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样板课;2021 年中原工学院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传承 创新 发展:服装史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2022年中原工学院课程思政教学团队“传统服饰文化与设计课程群思政育人团队”作者简介:孔令奇(1981)女,河南新乡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服饰文化与设计。参考文献1教育部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A/OL.(2020-05-28)图 1“服装史”课程典型章节思政教学实施路径表 1“服装史”课程评价构成评价观测点 评价内容与分值占比课程思政育人考察评价人群学习背景评价发现问题、课题选择10%厚植家国情怀理解新时代的责任与挑战教师、业内专家、企业人士输入评价自主学习 20%思辨探究 30%守正传承锤炼专业精神教师、学生过程评价团队贡献 10%创新实践 10%传统服饰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教师、学生成果评价汇报展示 10%践行奉献与担当涵养美好人格教师、业内专家、企业人士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