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4 收稿日期2 0 2 3 1 1 0 8 基金项目 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农林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及路径研究”;南京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引导基金“东盟国家农业产业与技术需求及中国东盟农业产业和技术合作路径研究”(N A U S Y D Y 0 5)作者简介 韩纪琴,女,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及国际农业发展。葛婧,女,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组织与产业政策。程伟华,女,南京农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国际教育与管理。【高教纵横】基于P D C A循环法的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体系创新研究韩纪琴,葛婧,程伟华(南京农业
2、大学,江苏 南京2 1 0 0 9 5)摘 要 作为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华留学生教育教育质量和水平既是我国高等教育整体质量的子集,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农业高校的来华留学生数量持续增长,涉及的国别多元、学科多样,留学生教育层次和认知水平也不尽相同,培养过程复杂且影响因素众多。农业高校在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持续改进的体制机制建设方面仍然面临挑战。文章基于培养全球胜任力的国际化农业人才目标,探索将P D C A循环法与留学生教育管理流程融合,合理配置国际化教育资源,加强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核心内容和教育管理质量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建设,推动来华留学生教育从规模
3、扩张到提质增效的转型。关键词 农业高校;来华留学生;P D C A循环法;教育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G 6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 9 1 1 7 3(2 0 2 3)6 0 0 4 4 1 0 一、引言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向纵深推进,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全球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成为世界重要的留学目的地国。近十年,我国来华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总人数从2 0 1 3年的3 5.6万增长至2 0 1 8年的4 9.2万;2 0 2 0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留学生教育造成了冲击,但2 0 2 2年,在华留学生数量已逐步恢复至4 4万,依然保持了良
4、好的增长势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七大留学目的地。近几年是我国留学生教育从“规模扩张”向“提质增效”转变的关键时期,转型过程中仍然面临很多问题与挑战。2 0 2 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 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 颁发,对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进行了重点部署。要优化留学生教育工作布局,打造“留学中国”品牌,建立来华留学质量标准和保障体系,加强来华留学教育与监管。全球气候变化及地缘政治引发的动荡致使粮食安全问题依然严峻。2 0 2 1年全球受饥饿影响的人数增加到8.2 8亿人,较2 0 2 0年增加约4 6 0 0万人。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 报告显示,世界距2 0 2 3年第6期(第2 4卷
5、 总第1 7 6期)中国农业教育C H I N AA G R I C U L T U R A LE D U C A T I O NN O.62 0 2 3(V o l.2 4G e n e r a l,N o.1 7 6)4 5 离到2 0 3 0年消除一切形式的饥饿、粮食不安全和营养不良的目标越来越远1。一方面,“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农业资源丰富,但大部分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粮食安全保障缺乏,迫切需要现代农业技术支撑,为此对于农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的需求旺盛;另一方面,中国农业对外投资和科技合作也需要既有专业技能又懂中国文化的本土化人才。为此,农业高校在服务国家战略、培养“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我国企
6、业走出去需要的人才方面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近1 0年,农科来华留学生数量不断增长,但在来华留学生总量中的占比依然较低,长期在低于1%的层级徘徊,体量较小。与来华留学生主体情况对比,当前来华农科留学生还存在招生录取门槛低、质量监控不到位、管理服务不规范等共性问题2,同时由于生源国家多为亚非发展中国家,学历生比重较低、奖学金生比重过高、语言基础薄弱等矛盾也较为突出,且国内农业院校的留学生教育起步相对较晚,在教育理念和路径上都受到一定的制约,硬件和软件条件都有待提升,诸多矛盾堵点亟待解决3。“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实施方案 中明确提出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建设任务,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新时期高等
7、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成为共识。2 0 1 8年中教国际对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修订和改进,增加了质量监控指标,并将管理与服务的比重增加至4 0%,来华留学生教育改革到了提质增效的深水区4。如何建立留学生管理部门之间、管理部门与人才培养所在学院之间的一体化运作机制5,如何科学评判、有效管理教育质量,这是当前来华留学生教育中面临的两大难题。因此,本文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P D C A循环法,围绕来华农科留学生教育管理的全链条环节,创新性地将现代管理理念与教育管理流程充分融合于留学生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本文认为,一方面,高校应遵循教育外部关系规律,以需求为导向,完善学校的专业设置、培
8、养目标,使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高校应遵循教育内部关系的规律,以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参照基准,调整并完善专业培养方案,使人才培养各环节中的各个要素更加协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二、T QM理论在留学生教育管理体系中的适用性分析 (一)T QM理论的内涵特征全 面 质 量 管 理(T o t a l Q u a l i t yM a n a g e m e n t,简称T QM)是以顾客为导向、以全员参与为基础、以质量为核心,强调以人为本和持续改进的管理学理论,由戴明(D e m i n g)的“十四要点”发展而来。T QM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一个过程
9、,四个阶段,八个步骤”:企业管理是产生、形成、实施、评价与检验的过程,控制其质量的重要工具是P D C A循环法,包括计划(p l a n)、执行(d o)、检查(c h e c k)和处理(a c t)四个不断循环往复的环节,每次循环发现的问题是下个阶段的重点改进目标。四个阶段又可分割出八个实施步骤,包括找出问题、分析原因、确定主因、制定措施、执行计划、检查效果、纳入标准、遗留问题6。T QM理论认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面、多样的质量管理原则,能以最经济的戴明的“十四要点”包括:1.创造产品与服务改善的恒久目的;2.采纳新的哲学;3.停止依靠大批量的检验而达到质量标准;4.废除“价低者得”
10、的做法;5.不断地及永不间断地改进生产及服务系统;6.建立现代的岗位培训方法;7.建立现代的督导方法;8.驱走恐惧心理;9.打破部门之间的围墙;1 0.取消对员工发出计量化的目标;1 1.取消工作标准及数量化的定额;1 2.消除妨碍基层员工工作畅顺的因素;1 3.建立严谨的教育及培训计划;1 4.创造一个每天都推动以上1 3项的高层管理结构。2 0 2 3年第6期(第2 4卷 总第1 7 6期)中国农业教育C H I N AA G R I C U L T U R A LE D U C A T I O NN O.62 0 2 3(V o l.2 4G e n e r a l,N o.1 7 6)
11、第6期韩纪琴,等:基于P D C A循环法的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体系创新研究 4 6 投入水平,获取各部门、各组织质量与效率的持续提升。(二)P D C A循环法的解释力和融洽性分析近年来,国内学者对T QM的理论内涵与实施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也将P D C A循环法逐步应用于教育管理的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例如张敏7将P D C A循环法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通过持续的质量改进推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张琳琳8认为基于P D C A循环法的高校内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一个协同计划方案、执行落实全过程、实施检查与评价、纠正修订方案的大循环,环环相扣且相互促进。但是现有的研
12、究缺乏将P D C A循环法应用于改进农科留学生教育管理体系中,因此本文探索性地将两者结合,并应用已有的相关研究确立分析框架。留学生教育管理是衡量高校国际化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9,P D C A循环法正是基于持续改进与创新理念的质量体系优化方法。在农业高校 留 学 生 教 育 管 理 全 过 程 中 运 用P D C A循环法,一方面,可以巩固既往优质的管理模式与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在管理活动中不断发现新问题,找出原因并修正提升。农业高校留学生教育管理程序一般包括确定办学思路与管理办学资源、教育过程管理、管理与服务、监控分析与质量改进四个阶段,形成了留学生培养的流程与循环(图1),与P
13、D C A循环法的四个阶段一一对应、环环相扣。P D C A循环法是管理质量周而复始的持续改进和阶梯式上升过程,一个循环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将进入下个循环。而教育管理工作通常按照学年或学期进行循环,也趋同于P D C A循环法1 2。图1 农业高校来华留学教育质量体系 如图1所示,基于T QM理论、P D C A循环法对农业高校留学生教育管理体系的创新进行分析,提升来华留学生培养质量。高校应遵循全球胜任力培养目标,完善趋同化培养模式,合理配置国际化教学资源(P);提高生源质量、优化课程设置、完善课堂管理、拓展课后活动、加强学生服务与管理(D);检查和反馈环节则尊重学生主体性,构建来华留学生教
14、育质量保障体系,实施高校教育管理全流程监控、专 家 督 导、教 学 过 程 检 查 制 度(C);建立健全留学生教育质量反馈和持续改进机制,实行学生教学信息反馈制度(A)。4 7 图2 农业高校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过程 三、P D C A循环法在农业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流程中的实施路径 (一)计划阶段 P(P l a n)第一,确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教育部等八部门 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 强调要加强来华留学教育质量建设,做强“留学中国”品牌。中国在全球范围的国际学生流动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需要大量本土化人才,我国在全球治理中也需要更多的知华友华的国际
15、化人才。据此,农业高校应基于全球胜任力培养国际化人才,发挥农业在国际范围内的学术技术优势,针对留学生来源地的农业发展诉求,做好顶层设计、发展规划和宏观指导,以优势农业学科为核心辐射点,统筹利用各项国际化办学资源,深入推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进程,确保毕业后留学生的专业学习、科学研究、中外交流、社会服务等能力得到认可,关心和参与中国建设与发展,进而能够促进学校国际化发展,推动本国与中国在农业领域的友好交流与合作。第二,完善趋同化管理模式。在培养模式方面,目前较多高校对来华留学生进行“趋同化”培养管理,即对外国留学生的培养与中国学生趋同,以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趋同化管理是我国来华留学事业
16、不断发展的结果,也是我国高校国际化的必然需求。研究发现,留学生规模大的“双一流”高校采用趋同化管理模式的较多,在提质增效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1 0。但是由于农业高校的留学生多来自发展中国家,在文化、语言、学术背景等各个方面和我国存在较大差异,高校对于亚非国家的认识和接触也相对较少,趋同化管理仍面临较多的挑战与困难,这对教育部门的顶层设计和高校领导的重视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高校应结合各自的优势和特色,对留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优化,探索在“趋同化”背景下兼顾留学生异质性的培养模式,树立各自的留学品牌,做好顶层设计,逐步实施。具体来说,高校应制定趋同化管理学年计划;来华留学生辅导员
17、与来华留学生规模比例不低于中国学生辅导员配置要求并享有同等待遇;来华留学生与中国学生应能同等使用学校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和开放的网络信息资源等,其奖学金评定和毕业要求与所2 0 2 3年第6期(第2 4卷 总第1 7 6期)中国农业教育C H I N AA G R I C U L T U R A LE D U C A T I O NN O.62 0 2 3(V o l.2 4G e n e r a l,N o.1 7 6)第6期韩纪琴,等:基于P D C A循环法的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体系创新研究 4 8 在专业的中国学生一致。同时,教育管理人员在留学生入学后应定期与他们沟通,如发现学生有知识结
18、构和兴趣点改变,可帮助其调整专业。第三,优化配置办学资源。根据人才国际化培养中利益相关者矩阵图1 1(图3),留学生培养利益关注水平高的群体,即高校、政府及企业、学生及家长和教师,他们对于留学生教育的认知程度及价值取向将影响国际化办学资源的投入。具体来说,高校对教育全球化的内涵、意义以及实现路径认知越深化,留学生教育在高校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的地位将提升,故高校的资金资源(如经费预算和划拨)及组织领导资源将向留学生教育管理倾斜。政府及企业对于有效应对全球竞争的要求越高,其对高质量国际人才的需求就越大,持续性的资金投入也相应增加。而留学生及家长是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关键参与者与直接受益者,其主观能动
19、性投入的多少受到自身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理解程度高低的影响。同时,高校教师作为人力资源投入者,也是国际教育的间接受益者,在留学生培养方面投入的精力越多,其跨文化授课能力、学术视野以及综合竞争力将提升得越快1 2。图3 高等学校人才国际化培养利益相关者分析图因此,高校首先可以通过中外学术交流等活动,加强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概念解释,深化上述群体对国际留学生人才培养的理解,促进资金投入的增加,提高学生和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其次,高校可着力打造一支具有开阔的国际化视野、专业技能和语言能力强、思想政治觉悟高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具体来说,高校要通过外引内培,加强农业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的培养。一方面,支持
20、教师到海外涉农高校进修,开展多维交流,实施联合教学;另一方面,从海外聘请农业专家和教师来华任教或开展交流,建立师资双向交流机制。同时,实施管理人员海外进修计划,或者提供赴国内高水平大学进修的机会,提升管理人员的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应急事件处理能力,为来华留学生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最后,高校与涉农企业应加强互动、深化合作,创新产学研协同的实现路径,为推动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提供根本性支撑。农业高校留学生的实习实践基地建设一直是比较薄弱的环节,应加大海外教学基地建设,落实国家战略,开展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间的深度合作,加强校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使我国高校培养的留学生能够被我国对外投资的农业企
21、业用得上。(二)执行阶段 D(D o)对农业高校留学生的教育管理应从执行阶段的全流程入手,从招生、课程、管理到服务都应因地制宜、有的放矢,以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全球思维、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致力解决当前困扰农科留学生教育管理的矛盾堵点,提倡多部门协同、多维度发力、多角度创新,推动教育管理不断提质增效,将教育资源用到实处,将留学生教育引向高端。第一,招生录取。首先,完善招生网络,汇聚优质生源。主动对接国家战略、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建立与重点目标生源国农业高校的常态化联络机制,点对点向重点生源国的一流高校开展有针对性的招生宣传,吸引目标生源国和海外高校推荐的优质生源;
22、加强与驻外使领馆和当地孔子学院等机构的联络,积极宣传我国来华4 9 留学生教育成果,拓展对外招生宣传信息覆盖的广度和深度;同时联动生源国的本土大型农企和国内的海外投资农企,从技术需求和人才储备出发,吸引企业注资来华留学生来华进修学习。其次,加强信息化建设,做好在线宣传。高校在信息化平台中应开设中外文招生宣传网页,公布明确的招生条件和流程,定期运维以保证内容的真实有效;积极拓展在线宣传渠道,依托互联网平台做好在线参展、宣讲、答疑等招生宣传服务工作。第三,联络优秀校友,推荐优秀学生。高校可以借助海外校友会平台联络优秀校友,加强与各国各地区杰出留学生校友的互动交流,通过当地的宣传平台广泛宣传我国高校
23、农业学科的优势和特色,以及未来职业发展路径。最后,规范审核流程,完善招生录取长效机制。招生录取流程严格执行“申请审核”制,即通过学生自主申请、学校综合审核开展录取工作。高校应结合自身特色制定来华留学生入学录取标准和申请流程,对其学历背景、学术能力、语言水平、身份资格、发展潜力、经济能力、身心健康状况等方面做出明确要求,及时公布申请和录取的方式与安排,以及如何对违规违纪等问题进行处理。在录取前,组织相关教师对申请入学的来华留学生实施入学考试或考核,保证录取的学生达到各高校设定的入学标准。第二,课程设置与安排。留学生的课程可分为语言和专业两大类,各高校要早谋划、多投入、引人才、搭平台,充分重视优势
24、学科、品牌专业和英文授课精品课程建设。首先,在语言等文化课方面,高校应设置多层次、因材施教的外语课程。根据学生的英语熟练度和时间安排,高校可分班开展留学生进阶的英语学习课程,弥补来源国英语应用范围小、基础差的缺陷;为了帮助留学生尽快适应高校教育教学环境,可将汉语和中国概况类课程纳入学历教育必修课并保障学时,有计划地组织来华留学生参加中国国情和文化体验活动以加强价值引领,提升留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其次,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学校制订的来华留学生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应符合相应专业和层次的教学标准与规范,课程体系广度上除农业专业知识外,要覆盖人文知识、管理学知识、汉语言和计算机知识,编写规范、科学、合理
25、的教学大纲并制定教材引进和选用制度。同时,高校可以采取丰富的教学模式,综合运用网络资源和数字化教学手段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加强中外学生和师生间互动,从而塑造跨文化融合的良好环境,例如每个学年可以设置1 0次校内讲座和校外实地考察结合的课程,允许各专业各年级的学生修读,该形式既符合留学生的学习习惯,能增强中外学生的沟通交流,也利于师生针对特定问题(如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等)开展跨学科、跨文化的讨论。最后,在视频课程建设方面,高校可以整合在线课程资源库,促进同类课程和同类专业的资源共享。同时,高校应充分发挥来华留学生管理协会和研究会的平台作用,加强对线上课程和团队建设的研究。例如,如
26、何建设在线精品课程,加大对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课程教学方式、课外阅读和研究、中外师生互动、数字资源共同服务体系(平台)的研究,形成一个独立而相互交织的培养体系和教育网络。第三,课堂管理。首先,教师课前应详尽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知识结构,根据教学需要拟定课程大纲和课程计划,教学活动设计需以学生为中心,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采用小组专题讨论等发现式和研究性教学方法,促进从“知识课堂”向“能力课堂”的转变。其次,教学管理人员应在每学期教学开展前通过问卷或座谈会的形式,了解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求,找出共性问题,据此调整教学安排。同时,提前两周提醒和督促教师做好课前准备,选择合适的教学环境,并根
27、据教学计划2 0 2 3年第6期(第2 4卷 总第1 7 6期)中国农业教育C H I N AA G R I C U L T U R A LE D U C A T I O NN O.62 0 2 3(V o l.2 4G e n e r a l,N o.1 7 6)第6期韩纪琴,等:基于P D C A循环法的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体系创新研究 5 0 制定和公布课表。最后,高校需不断完善信息化教学平台,将教师信息、留学生信息、培养计划、课程安排等纳入平台,优化上课签到、成绩管理、选课管理等教学辅助系统的相关应用,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提供新的平台和渠道,增进师生间的了解,方便开展和监管教学工作。第四
28、,课后拓展。为了丰富留学生的课后生活,营造全球校园文化氛围,高校可引导留学生群体根据兴趣和需求创办各种学生组织和联谊团体,如语言交流协会、留学生互动组织等,积极开展由学生组织牵头、高校提供经费支持、学院提供学术指导的多语言、多文化、多形式、跨学科的活动。此外,高校应建立来华留学奖学金制度,完善奖学金评审、公示、颁发、动态调整等环节,保证奖学金的激励和示范引领作用。第五,学生管理与服务。自留学生入校后,高校需要帮助他们尽快融入校园生活,创建和谐开放的校园环境,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按计划对留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和安全教育,如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和安全防范的教育,建立安全信息预警机制,预防违法犯罪、防
29、范不法侵害。对于留学生的违法、违规和违纪的行为,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其次,高校需要建立留学生学业、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风险监测评估和防范干预机制。针对留学生重大疾病、意外事故、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制定处置程序和应急预案,并组织留学生参与应急演练活动。第三,高校应为留学生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场所,聘请专人负责来华留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咨询服务。最后,高校应高效使用、定期运维留学生管理和校友数据库等信息系统,建立留学生档案,如实记录重大事项;收取重要文件,如录取通知书、学业成绩、学籍管理、奖惩、学历学位证书等;建立来华留学生校友联络机制,推动留学生建立和加入海外校友组织,组织开展校友活动,为其就业
30、和创业提供资源与服务。总的来说,农业高校在完善留学生教育管理体系的执行阶段应该遵循“三个融合、四个维度”的原则。其中“三个融合”指通过语言文化学习,提升留学生认知,从而达到语言文化与价值引领的融合;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融合,达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搭建中外学生多元文化交流平台,做到中外学生交流的融合。“四个维度”指学校、学院、教师和学生四个群体共同努力,各司其职,实现提质增效目标。(三)检查阶段 C(C h e c k)高校教育全流程监控是保障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推动留学生培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构建科学的教育管理监控体系,融入来华留学生培养的异质性元素,根据各学
31、科、各学生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进行设计。其评价指标的设定围绕两个原则和六个关键点展开:一是在统筹评估农业学科国际化发展状况时,培养目标应回应学生及生源国需求、培养流程应发挥高校在来华留学生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检查阶段应构建并落实合理的实践教学监控和成果评价体系。二是需从课程优化、教学方法创新和综合型教师培养三方面评价高校在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质效。此外,在衡量办学质量时,除了完善内部监控体系还可以积极引入国际通行的专业评价认证体系,构建“内部监控+外部保障”的闭环式评价指导体系1 3。综上所述,实践教学监控体系和成果评价体系是高校内部教育管理监控体系的主要内容。实践教学监控体系要求对实践教学准备、教
32、学过程、教学结果等各个环节进行监测和调控,确保教学达到预期目标,提高教学有效性。成果评价体系要求采取听课、教学检查、学生评教、学生信息反馈等手段进行教学质量评价,有助于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具体来说:第一,教学准备指对任课教师教学胜5 1 任力(包括自身综合能力、课程计划以及教案准备情况等)和教学环境(包括教学地点、硬件设备等)的检查。第二,对教学过程监测和课堂质量的评价。教育管理部门首先要建立一支专业能力强、热衷来华留学生事业的教学督导队伍,定期对留学生教学开展查课、听课、评课等督导工作。其他部门可以采用集中与抽查等方式,对留学生的教学过程实施检查:学期初,由教务部门和留学生主管部门、校院教学督
33、导对开学上课情况进行专项检查,了解学生到课情况、教师讲课、教学设备运行情况等;学期中,利用学校的监控设备、教务信息平台和现场查访等方式对留学生教与学的情况进行抽查,并做好记录。期中和期末应召开教学效果反馈会议并分学科设置调查问卷,内容应包括任课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对于使用独立人才培养方案的来华留学生教育,评估内容还应包括考试试卷的质量,防止降低质量标准。组织留学生认真填写问卷,为教师和课程评分并就教学管理过程提出改进意见,主管部门应及时汇总、整理评教结果,并反馈给相关教学单位和学院,作为是否续聘教师开设留学生课程的依据。第三,对教学结果的检查应包括课程
34、成绩和论文撰写两个方面。鼓励教师每月对留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小测,管理人员可对其学习成绩进行同比与环比分析,及时发现与解决问题;开展小组学习,定期组织经验分享会、文献交流沙龙等多形式、多主题的小组活动,提倡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导师、留学生和教学管理人员应一起拟定论文撰写计划表,定期检查和督促阶段性成果,确保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保质保量完成。(四)处理阶段 A(A c t i o n)中国教育现代化2 0 3 5 明确提出“实施留学中国计划,建立并完善来华留学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全面提升来华留学质量”。质量管理的先驱者戴明认为管理者应把员工作为内部顾客,认真听取他们关于提高质量的意见并一一作出回应,而
35、对于提供教育与教学服务的高校而言,学生是其“终端产品”和内部顾客1 4。因此,建立健全以质量文化驱动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不仅要采取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还应在质量改进阶段贯彻落实自下而上的管理理念。其中,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指留学生主管部门要将管理政策自上而下贯彻落实到各职能部门、院系、导师、任课教师及管理人员,设计来华留学生教育培养项目、培养方案,完善专业发展要求和质量要求。自下而上的管理模式指在留学生培养过程中,管理部门充分调动院系、任课教师、导师的积极性,确立留学生培养的主体责任,形成主人翁意识,形成良性互动。详细来说,高校对留学生教育管理体系的改进应该建立在学生反馈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待人
36、友好、责任心强的外国留学生教学信息员的作用。每学年可以选拔若干名优秀的留学生组建学生信息员队伍,开展每学期一次的教学情况交流会,从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教风学风建设、教学条件建设和教学管理等方面,听取留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询问是否达到了留学之初自己设立的目标等,在未来的规划中针对学生提出的具体问题和建议进行积极改进与完善。四、结语当前世界粮食安全问题在动荡的国际局势中愈演愈烈,欧美在农业上的技术垄断和贸易壁垒正在加剧,中国作为农业发展大国可以贡献更多的智慧与力量,而推动来华留学生教育正是我们参与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产业发展的良好途径。农业是我国人才辈出、成果累累的优势学科,农
37、业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基础设施优越、教育资源丰富,在我国农业产业国际化进程中的作用巨大,农业高校必须提高站位,拓宽视野、全面布局、精心实施,服务国家战2 0 2 3年第6期(第2 4卷 总第1 7 6期)中国农业教育C H I N AA G R I C U L T U R A LE D U C A T I O NN O.62 0 2 3(V o l.2 4G e n e r a l,N o.1 7 6)第6期韩纪琴,等:基于P D C A循环法的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体系创新研究 5 2 略,积极探索构建立全球胜任力为内核的农业人才国际化培养体系,培养“知华友华爱华”的国际人才,将来华留学生教育作
38、为参与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第一,加强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将留学生教育纳入学校的整体发展战略中,并合理配置国际化教育资源。在构建留学生管理体制机制时,要着力推进来华留学生一体化发展、趋同化管理、规范化管理,在学校的发展定位与办学思路中统筹考虑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定位和办学思路。此外,高校应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和管理人员两支队伍的建设,深化校企合作。第二,加强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的核心内容建设,把握好质量关键点,包括规范招生流程,提高生源质量;在本科阶段提倡用中文教学,在研究生阶段,着力提升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同时完善和大力推进全英文专业和课程体系建设;提升课堂及课后活动质量
39、,改善学工服务质量等。第三,推动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质量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建设。各高校必须以理念创新为先导,深刻把握留学生教育的本质规律,形成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提升的文化自觉性,加强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质量文化建设,并进行科学谋划,建立健全以质量文化驱动的留学生教育质量反馈和持续改进机制。参考文献1F A O,I F A D,U N I C E F,W F P,WHO.R e p u r p o s i n gF o o da n d A g r i c u l t u r a lP o l i c i e st oM a k eH e a l t h yD i e t sM o r eA
40、f f o r d a b l eRT h eS t a t eo f F o o d S e c u r i t ya n d N u t r i t i o ni nt h eW o r l d2 0 2 2.R o m e,2 0 2 2.2 祝春华.基于P D C A循环法在高校留学生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性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 0 2 0(1):2 5 2 8.3 石松,满萍萍,程伟华.国际化背景下农业高校留学生教育发展策略J.高等农业教育,2 0 1 6(6):9 3 9 7.4 黄凯锋,印超慧.高校留学生趋同化管理机制研究 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 0 1
41、 8(1 2):4 6.5 马艺.基于文化差异背景下的高校留学生管理工作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 0 1 6(5 1):5 6.6 王章豹.基于T QM的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模式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 0 1 2.7 张敏.基于P D C A循环的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J.教育与职业,2 0 1 5(1 2):5 0 5 2.8 张琳琳.基于P D C A循环的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 0 2 1(4 3):5 8.9Y a s m i n F a k h r a,L iS h e n g b i n g,Z h a n gY a n,P o u l o v
42、aP e t r a,A k b a rA h s a n.U n v e i l i n gt h e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S t u d e n t s P e r s p e c t i v e o f S e r v i c eQ u a l i t y i nC h i n e s eH i g h e rE d u c a t i o nI n s t i t u t i o n sJ.S u s t a i n a b i l i t y,2 0 2 1(1 1):1 2 3.1 0 夏青.对来华学历留学生实施“趋同教学管理”模式的思考J.教育探索,
43、2 0 1 0(9):7 27 3.1 1 陈文珊.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的职业教育国际化研究J.江苏高教,2 0 1 7(4):9 91 0 1.1 2A s w i n S a n g p i k u l.I m p l e m e n t i n gA c a d e m i cS e r v i c eL e a r n i n ga n dt h eP D C AC y c l ei na M a r k e t i n gC o u r s e:C o n t r i b u t i o n st oT h r e eB e n e f i c i a r i e sJ.J o u
44、r n a l o f H o s p i t a l i t y,L e i s u r e,S p o r t&T o u r i s mE d u c a t i o n,2 0 1 7(2 1):8 3 8 7.1 3 郑淳.高水平行业特色型高校全球胜任力人才国际化培养的可持续性研究 基于C I P O模型J.教育探索,2 0 2 0(4):3 2 3 8.1 4 张萌,宋永华,伍宸.T QM视角下本科全球化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以东京大学本科全球化人才培养实践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2 0 1 9(2 3):7 8 8 4.(责任编辑:周献)5 3 I n n o v a t i o no
45、 fE d u c a t i o nM a n a g e m e n t S y s t e mf o r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S t u d e n t s i nC h i n aB a s e do nt h eP D C AC y c l eHA NJ i q i n,G EJ i n g,C H E N GW e i h u a(N a n j i n gA g r i c u l t u r a lU n i v e r s i t y,N a n j i n g2 1 0 0 9 5,C h i n a)A b s t r a c tT h ei
46、 n t e r n a t i o n a ls t u d e n te d u c a t i o ni sa ni m p o r t a n tp a r to ft h en a t i o n a ls t r a t e g y.I t sq u a l i t ya n dl e v e lo fe d u c a t i o ni nC h i n aa r en o to n l yas u b s e to ft h eo v e r a l lq u a l i t yo fC h i n a sh i g h e re d u c a t i o n,b u t a
47、 l s oa n i m p o r t a n te m b o d i m e n to f t h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i z a t i o no fC h i n a sh i g h e re d u c a t i o n.I nr e c e n ty e a r s,t h en u m b e ro f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a g r i c u l t u r es t u d e n ti n c r e a s e sc o n t i n u o u s l y,i ti n v o l v e sm
48、 u l t i c o m p o n e n t n a t i o n sa n dd i v e r s es u b j e c t s,t h ee d u c a t i o n a l l e v e la n dc o g n i t i v el e v e lo f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s t u d e n ta r ea l s od i f f e r e n t,t h et r a i n i n gp r o c e s si sc o m p l e x,a n dt h ei n f l u e n c ef a c t o
49、ri sn u m e r o u s.A 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i e ss t i l lf a c ec h a l l e n g e si nt h e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o fi n s t i t u t i o n a lm e c h a n i s m sf o rt h ec o n t i n u o u s i m p r o v e m e n t o f t h eq u a l i t yo f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s t u d e n t
50、e d u c a t i o n i nC h i n a.B a s e do nt h eg o a l o fc u l t i v a t i n g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t a l e n t sw i t hg l o b a l c o m p e t e n c y,t h i sa r t i c l ee x p l o r e s t h e i n t e g r a t i o no f t h eP D C A(P l a n-D o-C h e c k-A c t)c y c l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