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图书情报 79 公共图书馆打造“馆家校”共读平台的可行性探究 梁舒扬 佛山市顺德区大良街道文化中心(佛山市顺德区大良街道文化站),广东 佛山 528300 摘要:摘要:本文以系统理论为理论依据,综合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学校、家庭三者间进行协同的内在逻辑与资源优势,解读了馆家校共读平台的内涵、优势,分析了共读平台阅读推广效果的影响因素,通过纳入对技术、需求、资源的公共图书馆思考,探索了公共图书馆打造“馆家校”共读平台的可行性,以期为“馆家校”共读平台的构建提供前期指引。关键词:关键词:公共图书馆;馆家校;共读平台;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G25 0 引言 公共图
2、书馆是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其不仅承担着文化教育功能,还于青少年的信息素养提升方面发挥着引领作用,通过阅读推广可以助推学生进行知识与信息的海洋,提升自身信息素养与文化水平。通过“馆+校+家”相互联合构建共读平台,可以推动全民阅读纵深发展。一方面,从公共图书馆、校园、家庭的阅读活动过程来看,共读平台本身便具备高度的复杂性。馆家校共读平台的建设是全新阅读模式的推广与实践,其既具有特殊性同时又兼顾群体性特征,内含创新性、长期性与渐进性。另一方面来看,馆家校共读平台具备着显著的开发性特征,因此,分析公共图书馆打造“馆家校”共读平台的可行性就成为构建共读平台的关键一环。1 馆家校合作的理论
3、逻辑与现实意义 1.1 馆家校合作的理论逻辑 协同理论可以较好解释馆家校共读平台的理论逻辑与关键性作用。协同理论指出,某个系统能否发挥最终的系统效应以达到预期目标,是由系统内部各项子要素间的协同作用共同决定,并且整体功能要大于部分功能的简单累加之和。协同理论有助于整合组织内的各项资源,提升组织管理水平,其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管理领域中。公共图书馆引领下的馆家校共读平台的建设为管理工作的一种,是一项关乎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图书馆、学校、家庭等各方主体能否发挥自身资源优势,落实自身在文化教育中的责任制,关键点在于如何协调三者间的资源与优势,以激发共读平台的管理活力。从共读平台的整体建设性方面
4、的分析可知,协同理论对馆家校共读平台的建设具有极为适宜的理论适用性,其理论逻辑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馆家校共读平台是一个具备复杂性且开放的系统。协同理论详细揭示、剖析了从自然环境至人类社会中各种系统的发展、演变过程,注重对各系统内部所遵守的共同规律的探索。公共图书馆同学校的组织架构、职能分工以及现实中所面临的发展环境均存在差异,其本身便为复杂且多样的组织系统。馆家校共读平台的构建,是新时代公共图书馆阅读文化推广与阅读方式改革的重要实践,其是公共图书馆、学校、家庭三个组织相互协同、合作的结果,平台内部具备复杂性与多元性。协同理论认为,系统只有在同外界环境进行持续的物质、信息与能量交换的
5、前提下,才可以使系统整体朝向有序化方向演进与完善。这一演进特征对共读平台的建设与探索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协同理论所蕴含的开放性特征有助于共读平台中的三个主体及时发觉、互相反馈并进而有效解决三者在互相合作过程中所存在的矛盾,有利于共读平台的建设。共读平台的建设应首先遵循协同开放性的基本原则,要有效促进三个主体间信息的沟通与交流,要深入挖掘三者之间的真实诉求,结合三者的资源优势与资源供给情况,有效分析各类反馈,以实现三者间资源共享,进而促进合作共赢。馆家校共读平台的建设是三者共同合作与资源重构的自然作用结果,在共读平台的建设过程中将会出现全新的推广目标及理念。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关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
6、库(全文版)图书情报 80 序参量,其在共读平台中通过协同发挥作用,可以合理定位并唤醒校园与家庭这两个主体在共读平台建设中的主体性与能动作用,化解三者在共读平台这一主系统中的内部矛盾,进而引导并持续维持各项子系统间的动态平衡状态,这种从无序至有序的动态组织过程,便为馆家校共读平台实现阅读推广目标的过程。1.2 馆家校合作的现实意义 构建馆家校协同的共读平台,可以充分调动三者间的资源优势。公共图书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渠道,构建共读平台是有效调动图书馆-学校资源的关键手段。公共文化服务的要求需要以公共图书馆作为支撑,通过构建共读平台可以充分利用社会中的公共资源,将学校同图书馆的文化资源紧密贴合,
7、实现对校内资源与公共文化资源的幻化,尽可能地做到对文化教育的贯通式发展。其次,可以充分调用公共图书馆中所提供的专业服务,无论于家庭或学校中,学生家长或老师均难以有充足的时间指导学生阅读,而通过与公共图书馆进行协同,可以弥补家-校在学生阅读中的缺陷。此外,家庭是各位学生最开始的“学校”,家庭教育与家风影响学生的一生,具备着极强的示范性,是学校教育难以替代也不可替代的关键部分,公共图书馆有闭馆时间的限制,并且不可能随时随地为学生提供阅读资源,而在家庭中,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的干扰,具有充分阅读图书的时间,并且学生家长可以与学生共同阅读,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在共读中给予孩子陪伴。综上,馆家校合作可以
8、充分以用三者间的资源优势,实现优势巩固与劣势互补,为学生营造无缝对接的贯通式阅读环境。1.3 馆家校共读平台的内涵 在 1.1 部分,本文综合剖析了协同理论在馆家校共读平台中的理论逻辑,此部分以该理论为指导分析馆家校共读平台的内涵。馆家校共读平台的建设以协同理论为基础与支撑,是公共图书馆的育化系统、学校育人系统与家庭教育系统相互交叉、渗透的结果,是三者的有机整合,以实现共读贯通为目标,是对文化教育功能进行推广的有效共融载体。馆家校共读平台的本质是促进公共图书馆、家庭、学校三者间资源的互享互通,促进文化信息的交流与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实现对三者教育功能与阅读功能的重构优化。馆家校协同共读平台简称“
9、SFM”,在该平台中家庭提供了面向学生的持续教育功能,为学生提供不受限制的阅读空间,学校提供了监督教育功能,为学生的阅读方向提供引导,而公共图书馆则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与专业的阅读服务,是学生理想、高效的阅读场所。本文在协同理念的引导下,将馆家校共读平台内涵展现为图 1,以清晰表明内涵构成与三者间的协同教育与阅读推广功能。图 1 馆家校共读平台资源交叉与协同内涵 如上图所示,馆家校共读平台即为三者间的交叉部分所在,其以三者间的资源为平台支撑,以三者间在阅读与教育方面的独特优势作为延伸点,实现三者间的螺旋联动,构建贯通式共读平台,实现馆-校协同、馆-家协同、家-校协同间的联动效应,是三种协同关系的
10、有机整合,基于该平台可以促进阅读推广、促进家庭和学校合作。在促进阅读推广方面,例如,学生 A在平台借阅一本公共图书馆推荐的科普书籍,学校教师可以在平台上查看学生 A 的阅读记录,并为学生提供与书籍相关的课堂讨论和作业,这种联动不仅促进了图书馆书籍的阅读,还加深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又如家庭 B 在平台上参加家庭阅读挑战,每月阅读一本家庭选择的书籍,学校可以为这些家庭提供鼓励和奖励,例如家庭阅读奖章,这鼓励了家庭一起阅读,并增加了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互动。在促进家庭和学校合作方面,例如,学生 C 的家长通过平台与学校教师进行在线沟通,讨论学生的学术进展和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向家长提供阅读建议和
11、学习支持,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这种合作鼓励了学校、家庭和公共图书馆之间的互动,共同营造了阅读友好的环境。2 馆家校共读平台阅读推广效果的影响因素 基于协同理论的作用机理以及馆家校共读平台各主体间的协同动力要素,对共读平台阅读推广效果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图书情报 81 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具体可以划分为外部驱动影响因素与内部推动影响因素。共读平台的内部驱动影响因素,包括共读平台利用主体的主观认知态度、利益取向、使用动机与预期的适用目标等;共读平台阅读推广效果的外部推动影响因素则具体包括微观层面的 人员配备、资源投入、沟通和合作协作程度等,以及宏观层面的国家政策、社会资源等,具体如图
12、2所示。其中,内部驱动影响因素是阅读推广目标得以实现的支撑性条件,外部推动影响因素是实现阅读推广的辅助性条件,由于内部驱动影响因素多而不一,外部推动影响因素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因此,本部分详细对外部推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2.1 馆家校共读平台阅读推广效果外部推动影响因素分析微观层面(1)在人员配备因素维度,例如,馆家校共读平台中,配备专业的阅读指导人员,能够与学生互动,了解他们的阅读兴趣,提供个性化阅读建议。这种情况下,学生受到专业指导,阅读推广效果明显,学生积极性提高;若缺乏阅读指导人员,学生只能自行选择书籍,这种情况下,学生可能感到迷失,阅读推广效果较差,学生可能对平台失去兴趣。(2)在资源
13、投入因素维度,例如,馆家校共读平台中的公共图书馆投入大量经费,购买大量新书、数字资源和举办各种阅读活动,这种情况下,平台的资源非常丰富,吸引大量读者,阅读推广效果良好;与其相反,若公共图书馆资源投入有限,书籍陈旧,几乎没有举办阅读活动。这种情况下,平台吸引力不高,阅读推广效果差,读者可能流失。(3)在沟通和合作协作程度因素维度,若学校、家庭和图书馆之间建立了有效沟通渠道,学校教师定期与家长交流学生的阅读进展,家长也能够提供反馈,在此情景下,学生得到充分支持,阅读推广效果积极;而若学校和家庭之间沟通很少,没有反馈机制,此时学生可能感到被忽视,阅读推广效果较差,家长和学校之间可能出现误解。2.2
14、馆家校共读平台阅读推广效果外部推动影响因素分析宏观层面(1)国家政策。从宏观角度而言,国家所发布的阅读推广等一系列政策为馆家校的协同联动阅读推广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外部推动环境,使共读平台的建设得到宏观层面的认可。(2)社会资源。公共图书馆与学校本身属于社会资源的一种,其受社会资源供给程度的支撑,两者通过整合资源,彼此间相互关联,聚合优势资源,实现学校同公共图书馆的资源互补,有效避免了两者资源的重读性建设过程,提升了阅读推广效率。(3)市场经济。除馆家校外,越来越多的教育企业或图书出版企业加入共读体的建设中,助推了阅读推广。(4)管理方式。以学校与公共图书馆为例,通过两者管理部门间的沟通、协同,
15、可以实现阅读推广的互通无阻,有效保障两者阅读资源的高效利用。(5)基础设施。公共图书馆与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越好,其后期的阅读推广效率越高,能够为阅读推广提供核心支撑条件。(6)智能技术。云计算以及云存储等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为阅读推广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通过最新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阅读推广效率的质变,产生“1+1+13”的协同效应。图 2 馆家校共读平台阅读推广效果影响因素环状图 3 馆家校共读平台的可行性评估 3.1 智能技术支持和教育资源为馆家校共读平台的建设提供支撑 构建馆家校共读平台的可行性首先在于智能技术的发展为三者间的阅读资源共享与阅读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撑,可以有效促进三者间形成
16、阅读资源流转的全新模式,实现三者间的协同互动,进而提升公共图书馆的辐射能力,促进协同阅读。第一,处于智能技术支撑下的共读平台可以通过各项智慧技术进行顶层设计与整体目标规划,进而增强三者间的协作关系与资源共享程度,以为学生的阅读推广提供全面且优质的资源与服务,建立广泛的阅读共同体。第二,数据挖掘技术与融媒体的应用提供了阅读评价与阅读推广技术。在共读平台的实践中,可以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图书情报 82 学生的阅读数据进行分析,探究其阅读规律,为共读平台的阅读推广评价与阅读推广策略提供决策支持,利用融媒体技术还可以提升共读平台的信息交互感并增强基于协同活动的阅读体验感。最后
17、,动态跟踪与主体阅读习惯分析技术,例如情感计算与动作捕捉技术等的应用,可以动态、及时地跟踪阅读者阅读轨迹,分析阅读者在不同阅读情境中的阅读变化,如公共图书馆、学校、家庭三者间的阅读习惯不同等变化,此外,通过上述技术还可以实现对阅读记录的实时共享,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阅读。如重庆市渝北区公共图书馆在“馆家校”平台中,充分利用智能技术,为学生、家庭和学校提供数字阅读空间,该平台利用智慧技术进行顶层设计和规划,确保资源共享和协作的高度互动性,学生、家庭和学校可以轻松访问平台上的图书资源,从而推广了阅读活动。渝北区公共图书馆在共读平台中应用数据挖掘技术,通过分析学生的阅读数据,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
18、惯,这种数据驱动的方法有助于制定更有针对性的阅读推广策略,同时,融媒体技术提升了平台的信息交互感,使用户更容易获取所需信息,提高了阅读体验。此外,渝北区公共图书馆利用动态跟踪技术实时追踪阅读者的阅读轨迹,更好地了解阅读者在不同情境中的阅读行为,并根据情况进行优化,例如,可以分析学生在学校、家庭和图书馆的阅读习惯,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通过以上实践,渝北区公共图书馆不仅延伸和拓展了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还真正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使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丰富的文化和阅读资源。3.2 阅读需求和阅读者深度参与为馆家校共读平台的建设提供契机 公共图书馆阅读、家庭阅读、学校阅读之间的沟通与协
19、同,有利于促进不同形式阅读内容的优势互补以及相互间的联通互动,通过阅读内容的设计可以促进阅读者的深度阅读习惯,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需求与全方位的阅读取向,有效激发不同的利益主体可以协同参与阅读推广活动。首先,学习者在不同情境中的阅读需求为共读平台三者间的衔接提供了契机,通过建立共读平台可以激励学生之间进行阅读互动,进而形成以阅读需求作为导向的综合阅读路径。其次,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均具备一定的开放性与流动性,学生可以积极利用两者的阅读资源,而公共图书馆也可以积极调用自身的丰富馆藏资源,吸引学生进入图书馆去博览群书。最后,公共图书馆可以开设阅读推广讲座,使自身的馆藏资源成为学校阅读的有效补充,公共图
20、书馆内良好的阅读环境,丰富的馆藏资源与专业的图书馆队伍为阅读者的深度阅读行为提供了有效支撑。综上,学生的阅读需求与深度参与为馆家校共读平台的建设提供了契机。如重庆市渝北区公共图书馆同当地学校、家庭建立的“馆家校”平台鼓励学生之间进行阅读互动,例如分享书评、推荐阅读等,从而形成综合的阅读路径,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同时,渝北区图书馆积极与学校合作,为学生提供阅读推广讲座和活动,这些讲座不仅促进了学校与公共图书馆之间的协同合作,还使学校的阅读教育得到丰富补充,学校可以借助图书馆的资源补充教材,而图书馆则可以吸引学生进入图书馆,充分利用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这种开放性和流动性促进了资源的共享和互通。3
21、.3 学校、家庭、图书馆资源的互补为馆家校共读平台的建设提供优势 构建馆家校共读平台的可行性还在于三个主体各自拥有资源与应用优势,通过整合为共读平台可以实现“1+1+13”的作用。首先,公共图书馆的优势在于具备着丰富的图书馆藏、良好的阅读环境与专业的阅读服务队伍,在公共图书馆内,学生可以通过馆内检索的方式找到青睐的图书,可以在安静的环境中徜徉阅读的海洋,并且在遇到阅读问题时,可以及时咨询图书馆馆员,此外,公共图书馆还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设备,学生可以借助这些设备提升自身的检索效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其次,家庭在阅读中的优势在于环境温馨、不受阅读时间与方式的限制,学生可以在一天中的任一时间阅读,并
22、且可以独立的房间中不受外界干扰,学生的家长可以同学生一起实现共读,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与动力,培养学生持续性、自发性的阅读习惯。最后,学校在阅读中的优势在于可以形成良好的阅读导向,各学科的教师可以基于课本中的知识点有方向地引导学生去延伸阅读与知识点相匹配的图书,以增强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深度,并将其有效同课堂所学知识相结合,提升阅读内容的知识导向。重庆市渝北区图书馆的实践充分体现了学校、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图书情报 83 家庭和图书馆资源的互补,为馆家校共读平台的建设提供了重要优势。如重庆市渝北区公共图书馆同当地学校、家庭建立的“馆家校”平台,该平台中,渝北区图书馆拥有丰富的图书馆藏、专
23、业的阅读服务队伍和良好的阅读环境。在图书馆内,学生可以利用馆内检索系统轻松找到所需的图书,享受宁静阅读氛围,图书馆提供专业的阅读指导和支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随时咨询馆员。家长可以参与共读,与学生一起分享阅读的乐趣,增强学生阅读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持续性和自发性阅读习惯。各学科教师根据教材中的知识点,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去阅读与知识点相关的图书,这有助于学生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将其与课堂所学的知识相结合,提高阅读内容的知识导向。通过整合学校、家庭和图书馆的资源和优势,有效激发了不同利益主体(学校、家庭、图书馆)共同参与阅读推广活动,最终实现了“1+1+13”的效果,为全民阅读提供了更
24、多的机会和支持。4 结束语 本文就公共图书馆打造“馆家校”共读平台的可行性进行了系统探讨,首先,以协同理论作为理论支撑剖析了馆家校合作的理论逻辑与现实意义;其次,解读了馆家校共读平台的内涵,分析了馆-校协同、馆-家协同、家-校协同间的联动效应;再次,同时从内部驱动维度与外部推动维度两方面归纳了馆家校共读平台阅读推广效果的影响因素;最后,评估馆家校共读平台的可行性,包括:智能技术支持和教育资源为共读平台的建设提供支撑、阅读需求和阅读者深度参与为共读平台的建设提供契机以及学校、家庭、图书馆资源的互补为共读平台的建设提供优势共三个方面。参考文献 1徐晶晶,黄荣怀,杨澜,等.智慧学习环境下学校家庭 场
25、馆协同教育联动机制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8):27-33.2丁一杰.扰动家庭互动模式拓展家校合作空间乡村学校家校合作的策略探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3(11):59-62.3康米,蔡辰梅,黄青青.家校互动中教师的情绪劳动策略及其选择动因基于个案的叙事研究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3,43(2):48-60.4陈洁.基于“综合 实践 探究”理念的馆 校家合作小学科学教育活动家庭科学实验开发实践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20,5(4):46-53,95.5李秋实,李雯,费康月,等.协同视角下高校图书馆大学生数字素养教育的需求分析及路径优化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23(3):67-82.6朱益平,姜洪,李天聪.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公众使用意 愿 影 响 因 素 研 究 J.图 书 馆 工 作 与 研究,2023(4):5-15.作者简介:作者简介:梁舒扬(1991),女,广东佛山人,汉族,图书资料助理馆员,毕业于广东财经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图书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