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宜昌市西陵峡口说明地理位置.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2378083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宜昌市西陵峡口说明地理位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宜昌市西陵峡口说明地理位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宜昌市西陵峡口说明地理位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宜昌市西陵峡口说明地理位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宜昌市西陵峡口说明地理位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宜昌市西陵峡口说明地理位置 作者: 日期:8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宜昌市西陵峡口风景区总体规划说明书(地理位置) 发布时间: 2006-12-18 10:07:00 被阅览数: 2340 次 来源: 宜昌城市规划网 文字 大 中 小 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第一部分 现状概况一、地理位置及历史沿革(一) 地理位置1。 城市位置宜昌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与中游的交汇处,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上控巴蜀,下引荆襄”。地跨东经11015-11204,北纬29563134,是我国中部腹地承东接西、南北交流的中枢,素以“三峡门户”、“川鄂咽喉著称,自古以来,是渝东鄂西的军事重镇、交

2、通要冲和重要的物资集散地。2. 风景区位置从区域看,西陵峡口风景区坐落于长江三峡的东大门,位于焦柳铁路与长江交汇处,西接长江五百里天然画廊,东连富饶的江汉平原,依据这种大十字交通格局,西陵峡口风景区及其所依托的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在以其为中心的250公里半径范围内可与武当山、武汉东湖、信阳鸡公山、登封嵩山、洛阳龙门、湖南衡山、武陵源风景区和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一起,构成风格各异,相辅相成的区域旅游网络群,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及其组成部分西陵峡口风景区在我国中部腹地,占有独特有利的地理位置。西陵峡口风景区位于长江中上游结合部,宜昌市城区西北端,葛洲坝与三峡大坝之间,东接城区,南倚点军区牛扎坪风景区,北、

3、西两面临夷陵区,东经11118,北纬3044,沿长江北岸呈带状分布形态。(二) 历史沿革西陵峡口风景区历史文明源远流长,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考古发掘已经证明,早在八十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景区的旅游历史也非常悠久,北魏旅游家、地理学家郦道元在其水经注江水篇中称:“自三峡七百里,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羲月”生动描述了三峡峡谷景观的奇绝峻秀。此后,历代文人墨客慕名前来,观赏游览之余,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绝句佳文,诸如白居易、白行简,元稹的前三游,三苏的后三游,陆游的入蜀记,还有曾当过宜陵县令的欧阳修,以及李白、杜甫、刘一儒、雷思沛等等,都曾留下了珍贵诗文

4、。景区景观的奇丽佳境,使之倾倒的历史名人,不胜枚举.近百年来,丰富的景观资源未得到开发利用,由于战乱和缺乏保护,峡口地区的许多历史遗存和景观被破坏。解放后,宜昌地、市党和政府都十分重视保护和开发峡口风景区的旅游资源。在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兴建后,地方政府抓住这一开发机遇,投资先后修建了三游洞、白马洞、龙泉洞、桃花村、嫘祖庙等景点,开辟了下牢溪、仙人溪等自然游览线路.经过几十年的建设,西陵峡口风景区已初具规模。随着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的建成,两坝一峡旅游线路的兴起,景区的旅游资源将会迎来新的开发热潮.二、自然资源环境(一) 气象气候峡口风景区位于亚热带东部,北回归线北部,气候分类属于华中季风区亚热带

5、湿润气候。热量资源丰富,水分条件良好,因地形地貌条件影响,形成了春早、夏温、秋迟、冬暖、秋温高于春温、春雨多于秋雨、夏季降雨集中、雨热同季的气候特征.最低月均气温为-0。15,最高为21。528。4,年均气温高于16。8,年均降水1213.6毫米,年均相对湿度77%,主导风向东南风,全年静风为主,多年月均风速为0.8至1.2米/秒,静风频率为31。14。(二) 地质地貌景区地质构造属黄陵背斜的东端,全区的山势、水文、山脉、岩层的走向及水流等均以黄陵背斜为中心呈椭圆形转变.西北地区燕山造山运动隆生成陆,上升幅度较大,东南地区为江汉平原沉降带宜昌单斜坳陷的西缘,故本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现出西北

6、向东南梯级倾斜下降的特点,且岩层倾角东翼较缓,约为7-14,西翼较陡,约为12-15.由于地势起伏大,所以形成了本区高差悬殊的地貌单元,即西陵峡河谷区、500米800米的低山区、8001200米的低中山区和12002000米的中山区四类地貌单元(800米以上的地貌单元多在景区周邻分布)。岩层分布西北为古老地层,岩石种类复杂;东西地层较新,岩层种类比较简单。沿长江分布的有花岗岩、砂岩、石灰岩、砾岩、紫红砂岩.其中,碳酸岩分布最为广泛。(三) 水文三峡地区雨量充沛,所以形成了河溪纵横、径流量大、地表水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大等特点。地表径流多以长江为主干,各支流自边缘群山向长江汇注,从而构成向心状单一

7、的长江水系。长江作为景区内的主体水系,多年平均径流量宜昌段为4480亿立方米,占长江总径流量的48%,多年平均流量宜昌段为14300立方米/秒。流量季节多年的变化幅度较大,从而导致水位的变化幅度也较大。由于景区范围不大,所以支流不多,主要有下牢溪,下红溪,黄柏河。下牢溪流域面积较小,流量不大,但溪水清澈,水质较好,峡谷幽深,是漂流、游泳的好去处。(四) 植被动物1. 植物景区自然植被绝大多数为次生林和人工植被,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和垂叠过渡特点。10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段以常绿阔叶混交林为主,杂有少量落叶阔叶林,主要草被为禾本科和农作物,常绿苔蕨少。自然植被多为马尾松纯林和松栎混交林,次为

8、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散生树种有泡桐、乌桕、苦楝、构树、皂荚等。栽培植被以柑橘类,竹类,桑茶及其它果树如板栗、桃、李等居多。灌木有野蔷薇、黄荆、山楂、黄栌、盐肤木、金樱子等。草木以禾本科和菊科植物最多,此外还有苔藓、地衣、水生植物等等.2。 动物风景区内野生动物种类较多,如猕猴、野猪、穿山甲、娃娃鱼、江猪、红腹锦鸡、中华鲟、桃花鱼等.三、社会经济1. 行政区划西陵峡口风景区管理局现辖碑垭、南津关、前坪三个村和南津关居委会。其中碑垭村现辖9个村民小组,南津关村与前坪村各辖4个。景区内还分布有长办科研基地、中小学等事业单位。2. 社会人口景区内常住人口4364人,其中,城镇居民380人、农业人口2

9、211人,其他1793人。3. 经济状况景区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为6378万元,其中旅游收入2316。6万元,占景区国内生产总值的36.32。四、生态敏感性分析(一) 单因子分析1。 地质灾害评价根据地质灾害评估结果,风景区地质灾害分为以下三级:(1)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在自然与人为影响下,极易造成山体破坏、水土流失和风景区内居民及游人生命财产的损失。(2)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在自然与人为影响下,较易造成山体破坏、水土流失和风景区内居民及游人生命财产的损失.(3)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对山体破坏、水土流失及居民、游人的生命财产造成的影响较小的区域.2。 坡度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规定,坡度在2

10、5以上的地区须退耕还林,以提高森林覆盖率,保持水土.结合本风景区具体情况,分析时将坡度划分为三个梯度:(1)50为陡坡区域;(2)25-50为坡度较陡区域,属退耕还林区域;(3)0-25为缓坡区域。3。 干扰强度分析(1)强度干扰区主要分布在:a.景点集中区域,这些区域道路等基础设施有基础,游人量大,开发强度相对较高;b。采石场等集中的区域,山体与植被破坏较严重,环境被污染,生态系统的生态阈值较低,干扰对景观格局变化产生的影响强度大。(2)中度干扰区主要分布在:a.有少量景点分布的区域,基础设施较差,游人量较小,开发强度小;b。环境破坏较小;c.在居民点与土地集中分布区,人为干扰对景观格局的动

11、态变化影响不大,以上这些区域生态阈值为中等。(3)轻度干扰区主要分布在风景区中基本无景点的区域,游人量小,基本处于未开发状态。同时,由于这些区域基本无居民点与土地开发活动,人为干扰小,生态阈值高,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强,本区域对风景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景观格局的维持有重要意义。4。 植被因子分析(1)高植被覆盖度区现状植被主要为发育较成熟的针叶林及阔叶林,森林覆盖率高,植物种类多样,群落结构复杂,生态演替基本达到顶级群落状态,野生动物种类丰富,是大部分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这些地方一旦破坏很难再恢复,生态敏感度高. (2)中植被覆盖度区现状植被分布中包括部分针叶林以及灌木丛,群落结构较单一,物种组

12、成不丰富,受到人为干扰较大,易造成水土流失,进而导致生态系统失调的区域,生态敏感度较高.(3)低植被覆盖度区现状主要为农业用地集中的区域以及部分荒坡裸地,成片植被主要为农作物以及部分经济林,该区受人为影响大,对维护风景区景观格局与生物多样性意义小,生态敏感度较低.(二) 多因子叠加与生态敏感度分级对单因子分析结果,采用多因子灰度加权叠加法,综合确定风景区的生态敏感度等级。通过综合分析各因子所承受影响的程度及其恢复难易程度的影响,确定各因子的灰度权重为:地质灾害因子0。25,坡度因子0。15,干扰强度因子0.30,植被因子0。30。通过叠加分析后,将风景区划分为三个等级的生态敏感区。 1。 一级

13、生态敏感区主要分布在区内陡坡、部分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及景源、景点集中区域,尤其是一、二级景点集中区域,以及采石场等集中的区域,这些区域属强度干扰区.对于该区域,应全面减轻人为干扰,采取有力措施修复已被破坏的景观生态系统,严格控制游人规模与活动性质,严格保护本区域内的山体、水体、植被与动物等,实施针对性的自然保护措施,严禁任何破坏各类自然资源的行为。2。 二级生态敏感区主要分布在地质灾害高中易发区、坡度较陡、人为干扰强度中等、景观相对单一区域。减轻人为干扰强度,逐步恢复景观生态系统,对该区内人工干扰强度弱的区域严格保护,适当控制进入该区的游人规模与活动性质,限制风景区内居民对本区的干扰,加强植被的恢复、培育工作。3. 三级生态敏感区主要分布在一级、二级生态敏感区以外的规划区域。规划应注意引导风景区内居民生产生活的有序进行,控制各项建设活动,加强植被的恢复与覆盖,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并与风景区内的景观相协调。各类生态敏感区的划分详见生态敏感性分析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