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42∕T 1978-2023 湖北省困难立地造林技术规程(湖北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237781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31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2∕T 1978-2023 湖北省困难立地造林技术规程(湖北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DB42∕T 1978-2023 湖北省困难立地造林技术规程(湖北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DB42∕T 1978-2023 湖北省困难立地造林技术规程(湖北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DB42∕T 1978-2023 湖北省困难立地造林技术规程(湖北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DB42∕T 1978-2023 湖北省困难立地造林技术规程(湖北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65.020.40CCSB 64DB42湖北省地方标准DB42/T 19782023湖北省困难立地造林技术规程Code of practice for afforestation on difficult habitat in Hubei Province2023-03-28 发布2023-05-28 实施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42/T 1978-2023I目次前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造林原则.15造林作业设计.26树种选择.27种子和苗木.28造林.39造林成效评价.510档案管理.5附录 A(资料性)湖北省困难立地主要造林树种及造林密度表.

2、6附录 B(资料性)湖北省困难立地类型与造林模式.8DB42/T 1978-2023I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湖北省林业局提出。本文件由湖北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十堰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襄阳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本文件起草人:刘学全、张维、周文昌、杨佳伟、张家来、胡文杰、肖小华、赵天宇、张林、马成云、蒋龙福、杨耀坤、喻官宏、喻勇。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湖北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联系电话:0

3、27-86952116,邮箱:;对本文件的有关修改意见请反馈至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联系电话:027-86952116,邮箱:。DB42/T 1978-20231湖北省困难立地造林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湖北省困难立地造林技术的造林原则、造林作业设计、树种选择、种子和苗木、造林、幼林抚育、造林成效评价和档案管理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困难立地人工造林。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7908 林木种子质量分级GB/T

4、15163 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GB/T 15782 营造林总体设计规程LY/T 1000 容器苗育苗技术DB42/T 609 湖北省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困难立地difficult habitat土壤、水分、气候等环境条件恶劣,造林成活困难的立地。包括部分荒山荒地、石漠化地、严重侵蚀地、沙化地和采矿废弃地等。封山育林closed forest利用森林的更新能力,在自然条件适宜的山区,实行定期封山,禁止垦荒、放牧、砍伐等人为的破坏活动,以恢复森林植被的一种育林方式。4造林原则困难立地造林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a)因地制

5、宜,适地适树。造林树种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应符合造林地立地条件要求,选择具有较强适生性和抗逆性的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适量应用引种成功的优良树种。b)生态优先。充分保护造林地上原生植被,造林活动应尽可能减少对造林地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和不利影响。DB42/T 197820232c)合理配置。根据困难立地小生境,乔灌草科学搭配,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尽量营造混交林,避免大面积营造纯林。d)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特别困难立地造林,可结合坡改梯、抽槽、请客土以及建沙凼、谷坊或拦沙坝等工程措施。e)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以生态树种为主,适当选择经济树种,在实现水土保持的基础上,尽可能发挥造林

6、地的经济生产潜力。5造林作业设计具体按照GB/T 15782规定执行。6树种选择一般原则树种选择应遵循以下要求:a)乡土树种优先。b)抗逆性强。c)根系发达,趋水趋肥性强。d)易成活,能短期内郁闭成林或显著增加地表覆盖度。e)具有较强的萌芽更新能力和根蘖性。造林树种湖北省困难立地主要造林树种见附录A。7种子和苗木种子7.1.1一般原则选择优良种源和良种基地生产的种子,林木种子质量分级按照GB 7908规定执行。7.1.2预处理为提高播种造林成效,在播种前根据需要对林木种子进行生物、物理和化学方法处理。如精选、晒种、浸种、催芽、拌药等处理,有条件的可进行电子技术处理。苗木7.2.1一般原则采用1

7、 a2 a生容器苗或裸根苗木造林。苗木按照DB42/T 609规定执行。7.2.2容器苗DB42/T 1978-20233使用容器苗应满足以下要求:a)困难立地造林宜采用容器苗造林。容器苗育苗按照 LY/T 1000 规定执行。b)容器苗出圃前浇足水分。c)造林时,若容器袋为可降材质,直接将容器苗放入栽植穴内。否则,需将容器袋轻轻撕下回收,防止根团损坏。7.2.3裸根苗7.2.3.1起苗裸根苗应尽量保存根系须根的完整,随起随栽。7.2.3.2浸根处理在造林前对裸根苗根系进行24 h左右的浸水处理,提高苗木含水量、增强苗木活力。7.2.3.3蘸根处理栽植前,对裸根苗进行黄泥浆蘸根处理,根据实际需

8、要可在泥浆中加入适量菌根制剂、磷肥、ABT生根粉、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GGR)等,提高造林成活率。7.2.3.4修剪或截干对造林的裸根苗适当修剪根系以使栽植时不窝根,对苗木枝叶适度修剪以减少树体的蒸腾量。对萌生能力较强树种如刺槐等,采取截干措施,提高成活率。7.2.3.5苗木假植不能马上栽植的苗木应立即假植,假植地地势应平坦且背风背阳,浇水应及时。8造林整地8.1.1整地原则根据地形、地貌和立地条件采用适当的整地方式,整地时尽量保护林地原有植被。必要时可结合坡改梯、抽槽、请客土以及建沙凼、谷坊或拦沙坝等工程措施整地。整地时间在造林前12个月进行。不建议全垦整地。8.1.2整地方式8.1.2.1

9、穴状整地适用于坡度1625的直行坡或凸形坡,穴径50 cm60 cm,深度40 cm60 cm。8.1.2.2鱼鳞坑整地适用于坡度2635的陡坡、沟头或沟坡。鱼鳞坑为半月形,外高内低,半径不小于50 cm。坡上坑与坑呈三角形排列,以利于蓄水保土。DB42/T 1978202348.1.2.3带状整地适用于缓坡。带状整地要沿等高线进行,形式有水平阶、水平槽、反坡梯田等。带状整地宽度60 cm100 cm,深度30 cm50 cm。带长根据地形确定。带间保留宽0.5 m1.0 m自然植被。造林时间秋季至次年春季,以秋季造林为最佳时间。造林密度湖北省困难立地主要造林树种密度见附录A。造林模式根据困难

10、立地类型,采取适当的整地措施或工程措施,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进行乔灌草科学配置,构建多层次、多物种、乔灌草相结合的造林模式。湖北省困难立地类型与造林模式见附录B。蓄水保墒8.5.1覆膜苗木栽上后,浇足定根水,将自边缘到中心裁开的地膜覆盖到苗木根部,地膜四周盖土压紧。地膜裁成正方形,一般略大于穴口的面积。8.5.2保水剂8.5.2.1保水剂拌土拌土采用粒径0.3 mm1 mm(M型)或1 mm3 mm(L型)的保水剂,拌土前让保水剂吸足水成饱和凝胶,以土与饱和凝胶体积比1015拌匀,置于种植穴底部苗木根系周围。保水剂施用量:针叶幼苗10 g/穴25 g/穴,阔叶幼苗40 g/穴60 g/穴。8.5

11、.2.2保水剂蘸根把40目80目的保水剂(粉剂)以0.1比例放入盛水容器中,充分搅拌和吸水约20 min后使用。将裸根苗根部浸泡30 s后取出。1 kg保水剂可处理2000株幼苗。8.5.2.3保水剂拌土覆膜适用于立地条件特别困难、气候干旱地区。幼林抚育8.6.1松土除草造林后应坚持连续三年进行松土除草,每年1次2次,第一年以除草为主,可减少松土次数。松土除草仅限于影响幼树生长的杂草,采用覆膜技术造林的第一年不需松土除草。8.6.2补植、补播DB42/T 1978-20235造林成活率不达标的造林地(85%),应及时进行补植补播或重新造林。植苗造林的补植选用同龄苗。8.6.3幼树管护做好幼树防

12、涝抗旱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保证幼树正常生长。封山育林对于陡坡、石漠化等立地特别困难地区宜采用封山育林措施。按照GB/T 15163规定执行。9造林成效评价造林成效评价按照GB/T 15776规定执行。10档案管理档案管理按照GB/T 15776规定执行。DB42/T 197820236A附录A(资料性)湖北省困难立地主要造林树种及造林密度表表A.1给出了湖北省困难立地主要造林树种及造林密度。表 A.1 湖北省困难立地主要造林树种及造林密度表林型树种密度(株hm2)树种密度(株hm2)针叶乔木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11112000黑松(Pinus thunbergii)3

13、0003500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20002500日本花柏(Chamaecyparis pisifera)16504500华山松(Pinus armandii)30003500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34506000柏木(Cupressus funebris)34506000巴山松(Pinus henryi)11112000阔叶乔木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16502000泡桐(Paulownia fortunei)405825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16503300小叶栎(Quercus c

14、henii)16505000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6301200麻栎(Quercus acutissima)16505000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16505000白栎(Quercus fabri)16505000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6001200女贞(Ligustrum lucidum)16503300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12452250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16505000木荷(Schima superba)12002400化香树(Platyc

15、arya strobilacea)16502200经济林山胡椒(Lindera glauca)300600青麸杨(Rhus potaninii)6301200油茶(Camellia oleifera)10951650枣(Ziziphus jujuba)16503300冬枣(Ziziphus jujuba)6001200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16503300香椿(Toona sinensis)11102000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16503300乌桕(Triadica sebifera)6001200杜仲(Eucommia ulmoides)

16、16503300桑树(Morus alba)6001200漆树(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6301200盐肤木(Rhus chinensis)20002500油桐(Vernicia fordii)16502500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6001200黄柏(Phellodendron chinense)16503300丛生竹520600散生竹12452500DB42/T 1978-20237表 A.1 湖北省困难立地主要造林树种及造林密度表(续)林型树种密度(株hm2)树种密度(株hm2)灌木白刺花(Sophora davidii)1650330

17、0马桑(Coriaria nepalensis)16503300黄栌(Cotinus coggygria)6301200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16503300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16503300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16503300黄荆(Vitex negundo)16503300草本拟金茅(Eulaliopsis binata)49950(植蔸)百喜草(Paspalum notatum)直播黑麦草(Loliumperenne)直播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直播狗牙根(Cynodon dactylo

18、n)直播藤本植物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46306667山葛(Pueraria montana)46306667扶芳藤(Euonymus fortunei)46306667爬山虎(Parthenocissustricuspidata)46306667木通(Akebia quinata)11111667ABDB42/T 197820238附录B(资料性)湖北省困难立地类型与造林模式表B.1给出了湖北省困难立地类型与造林模式。表 B.1 湖北省困难立地类型与造林模式困难立地类型分布与立地特点造林模式岭脊险坡地(1)分布于山地或丘陵的岭脊险坡地。(2)坡度在 45以上的山坡,土层

19、浅薄,侵蚀严重,岩石裸露。(3)坡度 45以下,土层 40 cm 以上的坡地,呈现半石漠化或荒漠化。(4)以矮乔木及灌木为主的植被类型。封山育林模式(1)封禁封育。(2)人工促进植被恢复。主要模式有:华山松+枫香、日本花柏+栎类、柏木-黄栌、黑松-杜鹃等。陡坡耕地(1)主要分布在 1000 m 以下的低山坡耕地,坡度2645,是坡耕地退耕还林的主要部分,面积大,分布广。(2)土层厚度一般在 40 cm60 cm。(3)由于受到雨水侵蚀,土壤及其营养元素流失,是山地荒漠化或石漠化的主要发源地。生态经济型造林模式(1)香椿-金荞麦埂(2)板栗-紫穗槐埂(3)杜仲-百喜草(4)油桐-拟金茅(5)散生

20、竹严重侵蚀地(1)主要分布于鄂西低山丘陵地区。(2)由泥质页岩等的特点而形成的地表严重侵蚀,形成千沟万壑,植被稀少,水土流失极为严重的南方荒漠景观。(3)在雨水冲刷作用下,山下农田大部分被冲下的风化物填满,山间溪流河床一年年抬高,一遇暴雨,泥沙俱下,水灾频繁出现。水土保持林造林模式(1)刺槐-紫穗槐-百喜草(2)马尾松+刺槐-百喜草(3)柏木-白刺花-拟金茅(4)侧柏-马桑-扶芳藤(5)银合欢+枸树-爬山虎岩溶石漠化(1)主要分布丹江口库区、鄂西南等地。(2)原生植被遭破坏后,水土流失加剧,表土流失,土层逐年变薄,基岩裸露,环境恶化。(3)普遍为茅草覆盖,岩石裸露处,甚至寸草不生,生态系统十分

21、脆弱。石漠化造林模式(1)马尾松+化香-百喜草(2)柏木+刺槐-白刺花-拟金茅(3)柏木+女贞-拟金茅(4)侧柏-拟金茅(5)侧柏-黄栌-金银花(6)马尾松-杜鹃-山葛花岗岩沙化地(1)主要分布鄂东大别山区,花岗岩土壤母质分布范围广,由于土壤受严重侵蚀后形成沙地和流沙冲积形成沙地。(2)土壤贫瘠,有机质含量极低,易干旱。沙化地造林模式(1)刺槐+马尾松+麻栎(2)黑松+栓皮栎(3)枫香+泡桐DB42/T 1978-20239表 B.1 湖北省困难立地类型与造林模式(续)困难立地类型分布与立地特点造林模式采矿废弃地(弃矿区、尾矿坝)(1)全省各地有分布,尤其是黄石、大冶等地分布较广。(2)在开采矿山的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矿渣、石渣和尾矿,给矿区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3)土壤瘠薄,石砾含量高,水土流失严重。采矿废弃地造林模式(1)马尾松+柏木-盐肤木(2)侧柏+刺槐-胡枝子(3)马尾松+刺槐-爬山虎(4)刺槐-扶芳藤-狗牙草(5)柏木-拟金茅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行业标准/行业规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