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汉工程大学实验报告Lab Report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课程:自动控制原理 实验名称: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学院:电气信息学院 实验日期:11月28日实验报告日期:12月1日班级:2015级测控技术与仪器1-2班姓名: 余文广 学号: 1504200327 报告退发( 订正 、 重做 )同组人:无 教师审批签字_评分: 电气信息学院 武汉工程大学 School of Electrical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实验名称: 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实验目的: 初步了解基
2、于Simulation的控制系统数字仿真方法掌握基于Matlab的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方法实验任务:1) 已知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试设计PID控制器,并进行单位阶跃响应分析。2) 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为,用Simulink建模并分析其单位阶跃响应。用MATLAB命令绘出其根轨迹图。实验步骤:总述:第一部分为课本上1.、2.以及例B-3题的Matlab根轨迹图仿真。第二部 分详细讨论实验报告上的(1)(2)第三部分为总结一熟悉基本知识1. Continuous (连续环节)2. Discontinuities(非线性环节)3. Discrete(离散环节 )4. Math Opera
3、tions(数学运算环节)5. Sinks (输出方式)6. Sources(输入源) 7. Pole极点8.damping(阻尼)第一部 分:根轨迹绘图 图1-1 例题B-3截图1.说明:如上图可见,左图为零极点分布,右图为关于K的根轨迹图,中间为程序图。有两个对称的复数极点,零点一个,即可判断根轨迹有两条分支,如右图所示。同时也可根据计算计算出相应分离点渐进线交点、渐进线与实轴交点等。程序语句中pzmap(G)表示绘制零极点分布图指令,而rlocus则表示绘制根轨迹指令。图 1-2有关的Matlab根轨迹图仿真2.说明:如上图可见,左图为零极点分布,右图为关于K的根轨迹图,中间为程序图。有
4、3个极点,分别是0、-1、-2无零点。即可判断根轨迹有三条分支。可以初步判断根轨迹分离点在-1、-2之间,如右图所示。同时也可根据计算计算出相应分离点渐进线交点、渐进线与实轴交点等。程序语句中pzmap(G)表示绘制零极点分布图指令,而rlocus则表示绘制根轨迹指令。图 1-3如图为根轨迹与虚轴交点说明图3.说明:如上如所示当点击根轨迹与虚轴交点时,出现如图文字框图可以看到相关数据,比如增益、阻尼等。图 1-4 有关的Matlab根轨迹图仿真4.说明:如上图可见,左图为零极点分布,右图为关于K的根轨迹图,中间为程序图。有4个极点。即可判断根轨迹有四条分支。根轨迹,如右图所示。同时也可根据计算
5、计算出相应分离点渐进线交点、渐进线与实轴交点等。由于更轨始发于极点而终归于零点,既可以知道如图随着k值不断增大,四条始与极点的根轨迹在k=1时聚集并分离并终于无穷远处。程序语句中pzmap(G)表示绘制零极点分布图指令,而rlocus则表示绘制根轨迹指令。 第二部分,Simulink建模和仿真 1.建模思路:Sources(输入源) Math Operations(数学运算环节)Sinks (输出方式)gain(增益),可能还有控制部分和延迟部分等,其他部分。图 2-1 利用PID改善系统性能原理图2.图 2-2simulink 中PID所在位置说明:如上图,不仅仅包含了PID还有Contin
6、uous (连续环节)Discontinuities(非线性环节) Discrete(离散环节 )Math Operations(数学运算环节)Sinks (输出方式)Sources(输入源)等环节。 2.仿真流程打开simulink 新建blank model,按设计流程建立如下图框图图 2-3 PID simulink仿真 说明:如图可见,输入为阶跃信号,函数为,输出示波器。图 2-4 无PID控制器时,示波器波形图如上图可见上升时间t约为20s时系统趋于稳定,同时纵坐标为1,纵坐标没有超出1的部分。接下来加上PID出现如下图3.有关kp的测试图 2-5 KP=1、Ki=1,Kd=1 情况
7、下示波器波形 如图所示:系统为振幅逐渐变大(变大得比较小,但是如果增大t=200,就会比较明显)但是可以近似看做是系统阻尼等于一时的正弦波,波峰靠近2,波谷靠近0。可以判断此时误差大于无PID时,同时误差逐渐增大(可以认为是系统对于误差的响应过快出现了超调量)。接下来准备单独改变kp的值也即为比例微分部分,观察kp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图 2-6 kp=2,ki=1,kd=1 图 2-7kp=4,ki=1,kd=1 说明:如图可见当kp=2,4时,相较与kp=1,系统逐渐稳定,并且可以发现kp=4时系统稳定的程度比kp=2优。图 2-8kp=0.5 ki=1 kp=1 图 2-9kp=20 ki=
8、1 kd=1说明:由上图以及多次试验可得当kP小于1和大于5时都会导致系统稳定性逐渐下降可见k并不能无限制增大或者减小,而是在某个适当范围内具有该善系统性能的作用。图 2-10,当kp=5 ki=1 kd=1时系统稳曲线。 4.对于kd同理:改变多组ki的值发现:ki(微分环节)大于1时系统稳定性下降,并且此时如果ki=2,kd=1再进行kp值调整仍然发现kp=5时系统稳定性最优,但是不如ki=1时。也就是改变ki并不会影响kp的作用。 一下是对于ki的进一步测试。图 2-11kp=1 ki=0.5 kd=1 图 2-14kp=1 ki=0.1kd=1 注意:我缩短了时间 图 3kp=5 ki
9、=0.5 kd=1 图 2-12kp=1 ki=0.01kd=1 图 2-13kp=5 ki=0.01kd=1 说明:如上图依次减小ki分别为0.5 、0.1 、0.01发现ki(积分环节)具有消除y大于1部分的能力。并且最后加上当kp=5(比例环节)时发现此时仍然具有大于y的部分但若是继续减小ki仍然会继续减小y0的部分,但是无法消除。3.对于kd的测试图 2-14 kp=1 ki=1kd=0.5 图 2-15kp=1 ki=1kd=0.1 通过以上,发现kd的减小会导致系统逐渐不稳定,(振幅逐渐增大,并且随着kd的减小增幅增大的幅度越来越大)以下对于kd逐渐增大进行讨论。图 2-16图 k
10、p=1 ki=1kd=2 图 2-17kp=1 ki=1kd=4 说明,当kd逐渐增大的时候似乎出现了与kp逐渐增大相同的情形,但是明显振幅只是减小而且周期似乎也变大了。接下来继续扩大kd图 2-18 kp=1 ki=1kd=8 图2-19kp=1 ki=1kd=16综合上面kd分别为2、4、8、16。可以发现在系统初期,出现了一个新的信号,这个信号加快了系统的调整。图 2-20kp=1 ki=1kd=32 如上,可以初步判断kd的上升加入了一个新的调节量,这个量使得系统的调节时间更短。但是截图也可以发现kd的增大不仅仅加入了一个新的信号也使得振幅变小,对系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5.kp。Ki
11、,kd总结。 通过网上查阅相关资料 kp ki kd之间的关系。PID通过以下公式对函数进行控制。 有了以下的几点发现(参考网上信息): .比例环节的作用:成比例地反映控制系统的偏差信号e(t),偏差一旦产生,控制器立即产生控制作用,以减小偏差,(通过增大或者减小总的系统阻尼来调节系统) 积分环节的作用:主要用于消除静差(余差),提高系统的无差度。积分作用的强弱取决于积分时间常数ki,ki越大,积分作用越弱,反之则越 强。 .微分环节:反映偏差信号的变化趋势,并能在偏差信号变得太大之前,在系统中引入一个有效的早期修正信号,从而加快系统的动作速度,减少调节时间。 6.图2-21 有关的simul
12、ink仿真 说明:相当于去掉了PID的simulink仿真图 2-22 示波器的输出波形说明:系统阻尼大于1,并且有一定的延迟,通过调整分子的值(400换成1 、500 、1000)发现分子近似大于500时会出现超调量,但是随着分子的增大,调节时间变短。也印证了,增大分子,从而减小了系统的阻尼。使得系统的响应更加迅速但是可能会出现超调量。图 2-23有关的Matlab根轨迹图仿真实验问题及心得:问题:觉得还要一些时间才能把第三章糅合在一起。心得:之前不是很懂比例微分、积分环节以及阻尼比的作用,处于知道但不理解的阶段,时书上说什么预测,对误差的修正,没有自己动手感受,就不是特别敏感。可能是因为数学这一部分还是有欠缺。现在大概知道怎么去设置kp,ki,kd,以及像开环函数乘以k,1/s,s,等大概系统波形图大概会怎么改变,算是有了一些认识。Page X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