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量工作和测量管理体系讲座之一(6月20日) 测量管理体系在公司履行目和作用 如何才干把测量管理体系运营与寻常管理有机结合 测量管理体系与寻常计量器具管理区别 测量管理体系质量目的应如何制定 计量规定概念和导出办法/ 计量确认实行作用和办法 测量过程策划、设计和控制 测量管理体系监视1 测量管理体系在公司履行目和作用。近30年来,国内工业公司计量工作重要经历了计量定升级、履行计量检测体系、推广应用测量管理体系等时期。从国家计量主管部门有关资料上看,在工业公司履行这些计量管理体系是依照当代工业发展特性和国际计量管理经验所做布置。国家计量体系重要涉及三个方面:计量行政管理、计量技术管理和计量法制管
2、理。公司计量工作重要体现为:应用计量科技成果(如:先进测量设备和检测办法),贯彻贯彻计量法制管理规定(如:量值传递和溯源)。 在当代工业公司中,许多工作离不开检测、离不开数据。无论决策或控制,涉及质量、安全、环保、节能、经营核算等。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数字在公司地位越来越明显。计量工作一方面是保证数字精确、数字安全。因此,计量是公司技术管理、生产经营管理重要基石;完善计量管理为各个管理体系和办法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完善计量管理可以使公司减少或避免许多风险;完善计量管理是数字领域精细化管理。计量检测成果精确是各种因素合力作用,涉及:测量设备性能、人员能力、检测根据办法文献、环境条件等。结识计量工作不
3、能只看到测量设备。(1)测量管理体系目和核心内容按照GB/T19022/ ISO10012:原则规定建立测量管理体系是当代国际社会公认最完善公司计量管理原则和办法,是公司计量管理史上一次质提高,启动了公司计量管理工作新时代。体系主线目是全面满足顾客、组织和法律法规计量规定。其核心内容可概括为三个保证,即:保证体系内所有测量过程得到有效控制;保证所有测量设备可以对的可靠地使用(满足预期使用规定);保证所有测量成果都能溯源到国际单位原则。体系所有内容都是环绕这三个“保证”而规定规定。(2)当代工业公司管理特性进入21 世纪以来,在全球经济政治形势发生激烈变化环境中,面对许多发达国家加速进行数字技术
4、与制造业结合,在各种行业大力推动“再工业化”巨大挑战,国内公司老式比较优势将迅速失去,加速产业构造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成为新时代主题。新技术时代,重质量、重效益、重创新是当代公司生存和发展支柱。与此同步,当代工业公司管理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最明显特性是:以信息数据为基本科学管理办法正在突破并取代以往粗放式、经验式、僵化式老式管理模式;系统性智能化管理方式要逐渐取代各种管理事项彼此独立、部门分割式管理;立足于国际社会大环境下管理正在取代自我封闭式管理。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成为公司永恒主题。(3)在当代公司面临深刻变化状况下,履行测量管理体系作用是什么?我列举如下几种方面:第一,工业公司发展
5、趋势是科技地位越来越高,公司中科技含量越来越广。如:计控一体化设备逐渐成为工业公司生产重要设备。科技与计量密不可分,计量工作重要性会越来越明显。第二,科技发展范畴不是局限于生产领域,在许多业务管理事项中也在逐渐应用。如: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实行管理不但在履行,并且必将成为公司不可阻挡潮流。因而,计量工作覆盖面也随着科技步伐逐渐延伸。第三,测量管理体系是国际原则化组织向世界范畴履行计量管理系统,以当代公司计量管理需求为立足点,起点高,内容完善,规定明确详细,是对当代公司实行计量科学化管理最有效规范,也是计量检测真正精细化、原则化管理。全面理解和应用这个管理体系规定,是公司建立当代化管理体系重要战略举
6、措。第四,从公司现实需要来看,认真履行测量管理体系可以发现许多管理过程或管理环节中存在问题,如:检测不完善、不到位、检测过程控制失效等因素产生不对的测量成果带来风险等。并可以给出解决这些问题应采用办法。第五,从公司战略发展来看,建立新技术条件管理信息系统,实行系统性科学化管理,离不开完善计量工作为基本,这正是以“三个保证”为核心内容测量管理体系强大生命力。2 如何才干把测量管理体系运营与寻常管理有机结合。实行这种有机结合是体系持续有效运营必然规定,实行这种有机结合才干彻底挣脱体系与寻常工作“两张皮”顽疾,使管理体系真正成为当代公司管理所需要工具。实行有机结合需要解决重要问题有:(1)对管理体系
7、结识问题,是把通过XX管理体系认证仅作为一张证书或公司参加某些投标项目通行证、产品宣传广告标记,还是作为规范公司管理有实际价值指引文献。如果公司最高管理层可以结识到国际管理原则是当代公司实行科学管理所需要工具,才也许有效履行有机结合。(2)对管理体系原则内容充分理解,是实行有机结合重要前提,也就是体系文献要成为公司寻常管理中必备根据。体系文献编写要立足于紧密结合寻常管理实际贯彻体系规定,应着眼于使寻常管理更加规范、提高科学化水平、避免差错和失误,有助于提高管理绩效。而不是对实际工作缺少指引意义八股文章。(3)实行有机结合详细办法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当前应先做到:各有关部门、生产单位应在计量
8、专职部门统一组织或指引下贯彻测量管理体系规定,如:a. 结合本部门、单位业务特点、工作重点和核心控制事项制定质量目的,并把实现目的与寻常工作焦重点、核心控制规定实现紧紧捆在一起。b. 本部门、单位使用所有测量设备要保证明现规范化管理。相似型号设备如果校准给出误差不同、设备稳定性不同、精确度级别有差别,也需要明确适合使用场合,明确用于什么被测量,有效防止测量设备错用、误用,不合格测量设备勉强使用等状况,这就是计量确认对于使用者意义。c. 本部门、单位所有需要进行检测(监测)点,需要理解和提供检测数据要完全清晰,其中,哪些是重要、核心,更要使所有有关人员明确。所谓测量过程控制,就是要清晰也许出错各
9、种因素,防止出错。在管理理念和办法上都要实现每个测量过程有效控制。而不是等出了错再去找因素,这是被动、笨拙办法。测量管理体系对每个测量过程规定是:形成完整过程规范,按照过程规范规定进行控制,并保存完整、规范测量过程记录。重要、核心测量过程必要进行有效监控,并记录监控办法和成果。d. 要有效防止和控制各种不合格现象。提出如下几点建议:第一,所需要技术文献、管理办法要齐全,每项测量操作都要根据有效文献进行,不能凭个人经验;第二,每个检测项目检测成果必要进行有效监控,特别是保证核心检测过程和成果不发生差错和失误,核心设备要严格使用和维护控制;第三,应积极针对已经发生过较严重问题,或其她公司易发不合格
10、事实,加强自身防范能力和办法。e. 按照体系规定应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必要记录,记录对增进工作规范性也有一定作用,并且作为工作证据使有关人员理解做好记录目。3 测量管理体系与寻常计量器具管理区别 我这里先简要简介几种当代计量管理特点 1)测试方式从单纯单项检测向系统综合测试扩展。当前有检测系统可以同步测量上万甚至几万个数据。 2)测试办法从比较简朴静态测量向以动态在线实时检测奔腾。许多运营中物质或生产工艺实行控制,需要动态在线检测才干实既有效控制,并且是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技术突破。 3)计量单位量值传递方式从自上而下逐级进行,逐渐转向量传与量值溯源相结合。依照生产、科研需要,可以由第一线直接溯源到
11、国家计量基准。 4) 测量设备智能化进步、微电子测量设备广泛使用,促使对设备检定、校准、使用和维护等管理内容及方式,都需要加快适应。 5)对检测成果衡量,过去是以单件测量设备量值精确为主,要逐渐转向以测量系统装置动态测量成果和综合测量成果为主。 6) 数据解决方式从人工采集、计算、记录、输入、传递向微机系统自动高速解决转变。7) 计量管理内容要从每个事项单独管理(如量传、计量人员考核、制定和组织实行技术规范、进行计量单位统一监督等),转向对测量所有要素进行控制,涉及:测量设备、人员、检测办法、环境条件、核查原则、软件、记录、标记、监控办法等。以保证每一测量成果精确可靠。8)计量管理方式要从人工
12、监控转向以运用信息化平台为主,把各种管理信息收集、汇总到微机系统进行分析解决,实现智能化、高效化管理。 总之,测量设备、检测技术智能化、系统化发展,规定计量管理理念、内容、办法和有关制度都应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关于测量管理体系与寻常计量器具管理区别,我重点阐明如下几点:第一,管理范畴不同。测量管理体系范畴涉及测量设备、测量过程、测量成果,以及人员、技术文献、有关记录、使用条件等计量工作所有有关事项。对计量器具管理,增长了计量确认、测量软件、使用条件控制、不合格控制等内容。第二,管理深度不同。必要保证每台测量设备满足预期使用规定,并对使用控制进行监督,从设备到过程,直至测量成果对的性。第三,管理方
13、式不同。过去是几项工作单独管理,当前规定对所有计量工作系统性管理。第四,管理人员应具备能力不同。第五,衡量管理绩效不同。要以“三个保证”衡量计量人员工作地位和绩效。 4 测量管理体系质量目的应如何制定 体系原则5.3条规定:应为测量管理体系规定可测量质量目的。如何认定目的是可测量?衡量原则是:可以以简朴、易于操作办法通过对有关证据验证,对目的完毕状况公正评价。与此,目的内容应符合如下规定:a) 目的所指事项要明确规定、容易理解、不存在歧义;b) 每项目的都应有可操作衡量准则,凡是可以量化应予以量化,增长或控制幅度(百分数)应明确规定分母和分子数据来源;c) 不便于量化目的,必要做出其衡量准则可
14、操作表述。 原则规定:“应规定测量过程性能鉴定客观准则、程序及其控制。”该项规定如何理解,并在制定质量目的中应用?公司制定测量管理体系质量目的中,不可缺少针对测量过程应达到控制目的。测量过程质量目的内容,应针对测量过程预期用途重要性能特性(原则7.2.2中“指南”中表述测量过程重要性能特性涉及:测量不拟定度、稳定性、最大容许误差、重复性、复现性、操作者技能水平等。)在制定质量目的时,公司不也许针对每个测量过程制定质量目的,因而,应考虑对核心测量过程和重要测量成果控制规定。 应在不同组织层次制定质量目的。实行要点是:每个职能层次都应在公司总体质量目的框架下制定详细质量目的;各职能层次应针对职责范
15、畴实际(总体目的有关事项)制定质量目的,以保证公司总体目的如期实现,而不是照抄公司总体目的。 本条“指南”给出了某些质量目的例子,应做参照。但这些例子既不是规定了质量目的所有内容,也不是唯一模本。 测量管理体系质量目的应重点考虑如下方面内容:关于测量设备计量确认和有关控制规定,如:a) 在用测量设备保证按照规定周期完毕检定或校准;b) A类和B类测量设备,保证按照规定期间间隔完毕计量确认;c) 保证计量确认记录规范、清晰、保存完整;d) 核心测量设备非正常停机时间每年至少比上年度减少15%。关于测量过程控制规定,如:a)不合格测量过程发现不超过一天(当天上班时间);b) 核心测量过程重复性或复
16、现性控制每月不少于一次;c) 测量过程所有操作者所有具备上岗资格,技能水平达到胜任限度。d) 测量过程原始记录所有予以规范,保证填写清晰、保存完好。保证测量成果对的有关控制规定,如:a) 不会因不对的测量成果导致顾客投诉或贸易纠纷;b) 不会因不对的测量成果影响产品质量控制和安全监测;c) 保证核心测量成果零失误、零差错;d) 测量成果差错发现不超过当天班次,解决不超过24小时;e) 防止因不对的测量成果接受不合格采购物资。测量管理体系重要支持过程控制规定(人力资源管理、测量设备管理、不合格控制等)。如:a) 圆满完毕人员培训筹划,保证所有上岗人员满足所需能力规定;b) 人员培训出勤率达100
17、%,考核合格率98%以上;c) 测量设备标记所有符合规定,破损、丢失等发现不超过二天。5 计量规定概念和导出办法1 计量规定概念有关原则没有给出计量规定定义。依照理解,计量规定是保证正的确施测量一组限定,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都需要以这些规定来衡量。计量规定导出过程应涉及下列活动:辨认并拟定所有检测点及被测量;拟定被测量测量规定;导出计量规定;转化为测量设备需要计量规定等。 应全面辨认和拟定顾客测量规定本体系原则中5.2条所述“顾客测量规定”与“总规定”“指南”中所指“产品规定”是完全一致。全面辨认和拟定顾客测量规定(技术指标参数)应考虑如下来源:从与顾客订立合同、订单、标书或其她商定文献中,辨认
18、和拟定顾客以明示方式提出测量规定;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进行辨认和拟定,如:产品原则、环境监测和安全监测规定和原则、节能降耗等方面规定;对本公司内部各项管理实践中进行辨认和拟定,如:产品设计和开发所需测量,工艺文献中规定必要测量,能源管理所需测量,经营管理所需测量等;产品质量检查和计量校准(测量设备检定)实验室是测量规定比较集中中区域,应充分辨认和拟定。 将测量规定转化为计量规定办法a) 测量范畴导出:普通是把被测量所需测量数据范畴向高、低两边扩展一段范畴。据当代公司计量工作指引手册(修订本)解释,这是由于被测值不应在测量设备测量范畴最小处或最大处,为了测得精确,需要做恰当扩展。如:工艺文献规定
19、某监测点需要测量温度为5070,计量规定测量范畴应选取3090或3585 。但这种办法不是惟一办法,需依照被测量有关技术规定进行拟定。b) 最大容许误差导出:一方面确认产品原则、技术规范或工艺文献中所给出被测量值容许变动范畴(也称正常波动范畴),称为容差;然后拟定容差与容许误差比值。由于测量误差应当比容差小得多,否则就不能精确测量容差。因此普通选取容许误差是容差1/5至1/10,也可选取在1/3至1/10之间。应依照测量所需精确限度拟定。c) 测量不拟定度选取和导出:在测量过程中,测量不拟定度普通是由测量设备、操作人员、测量办法、环境条件等因素影响导致。在测量过程各要素未经确认有效之前,不也许
20、精确评估,普通采用“过程能力分析”办法导出。其办法是:CpT/6 其中,Cp过程能力指数;T为容许误差;为原则偏差(设备校准测量不拟定度)。过程能力指数Cp通过查过程能力表获得,普通可取0.81.2范畴。则,选取不拟定度T/6Cp 如:容许误差为1,过程能力选1.0,T/6Cp1/610.16d) 辨别力选取测量过程所需辨别力普通依照可以精确辨认测量容许误差规定拟定。e) 稳定性选取测量过程稳定性应依照测量容许最大误差、容许不拟定度随时间恒定能力拟定。f) 环境条件选取测量过程环境条件选取应充分考虑影响测量过程影响量,以不会导致影响量变化为原则,防止因环境因素而增长测量不拟定度分量。6 计量确
21、认(验证)含义及过程活动计量确认定义:为保证测量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规定所需一组操作。注1:计量确认普通涉及:校准和验证、各种必要调节或维修及随后再校准、与设备预期使用计量规定相比较以及所规定封印和标签。注2:只有测量设备已被证明适合于预期使用规定并形成文献,计量确认才算完毕。注3:预期使用规定涉及:测量范畴、辨别力、最大容许误差等。注4:计量规定普通与产品规定不同,并不在产品规定中规定。注5:(体系原则中)图2给出了计量确认过程框图。(1)计量确认含义理解定义即可明确计量确认含义,是为保证每个测量设备都符合预期使用规定。测量设备检定或校准合格,只能证明测量设备计量特性符合检定或校准规程所规定规定
22、,而针对详细被测量,必要通过比较才干证明其与否符合预期使用规定。公司人员不理解是:公司在建厂工艺设计中,已经考虑了配备测量仪器合用性,当前为什么还要进行计量确认?并规定拟定确认间隔。第一,测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营必要保证所有测量设备满足预期使用规定,如果过去没有可以证明有关文献(记录),应按照体系规定,对每件测量设备进行验证。第二,测量设备性能特性是会有变化,如设备示值误差,涉及稳定性等发生变化时,需要验证与否继续满足被测量规定规定。第三,通过计量确认,使操作者、管理人员都确认每件测量设备适当使用对象,防止误用、错用。(2)计量确认实行规定定义注1和体系原则中图2已经明示了计量确认所需进行活动,涉
23、及流程。 在计量确认之前,测量设备应处在有效校准状态(在检定有效期内),未校准、超期,应在校准之后进行下一步操作。 比较(验证)参照原则是被测量(测量过程)计量规定,如果被测量没有变化,已经导出该测量过程计量规定,不需要重复劳动。问题是:在测量管理体系实行此前,几乎没有哪个公司做过这个工作,因此,依照有关技术文献导出计量规定是必要完毕活动。 进行验证,即:测量设备经校精确认特性与计量规定进行直接比较。重要比较测量范畴、误差、辨别力、使用条件等。 验证成果会有不同状况:证明符合规定,按规定做好记录、设备加以确认合格标记;证明不符合规定,鉴定能否调节或维修,不能调节或维修,做报废处置标记; 可维修
24、或可调节,按规定渠道进行维修或调节。通过维修或调节设备必要经再次检定或校准合格后,再进行验证;需要进行封印设备,在确认之后应及时进行封印;限制使用设备,应在确认记录上清晰阐明限制范畴和条件。 对设备加以确认状态标记也是必要环节。原则规定:计量确认成果必要让使用设备人员清晰。除使用标签外,限制使用和封印设备,应有其她告知办法。对于计量确认记录,体系原则有详细详细规定。总规定是:计量确认记录应证明每台测量设备与否满足规定计量规定,并由授权人审查批准。(3)计量确认间隔 原则规定:用于拟定或变化计量确认间隔办法应用程序文献表述。 拟定或变化计量确认间隔应重要考虑因素国家颁布现行计量检定/校准规程,普
25、通状况下,检定/校准间隔可与计量确认间隔相等(见OIML D10);测量设备制造商提供技术资料中关于校准间隔或计量特性有关阐明,或者使用相似设备其她顾客经验数据;测量设备所使用测量过程性能特性对测量设备有关特性规定;所在测量过程控制数据中测量不拟定度对测量设备规定;测量环境条件满足限度影响;测量设备周期检定或校准成果数据记录分析报告;设备使用频次和频次变化;安装在持续运营设施上、不能或不以便拆卸仪表等测量设备,在未发现损坏或异常状况下,计量确认间隔可以与设施大修同步实行。 变化(调节)计量确认间隔根据检定或校准规程重新修订,变化周期,应根据最新版本文献;测量设备变化使用部位,根据调节测量设备记
26、录或文献;被测量计量规定变化,根据有关技术文献;测量设备使用环境条件不适当,根据有关环境因素记录;设备性能下降(如:磨损、通过维修等),根据检定/校准成果数据或记录趋势;设备使用频次变化,根据有关规定文献。(4)测量设备调节对某些不容许操作者自行调节测量设备采用封印或保护办法规定。拟定需要封印测量设备及类别,并建立明细表;拟定适当封印或保护办法办法;规定各使用部门对封印保护职责;拟定发现封印或保护办法发生破损、脱落等现象处置办法;拟定对封印设备应形成记录。7 测量过程策划、设计和控制 测量过程策划(1)依照所拟定测量管理体系范畴,应详细确认每个管理领域测量过程。(2)公司要制定核心测量过程确认
27、准则,涉及考虑:其她各个管理体系或评审准则所拟定核心控制点。核心测量过程策划和确认,还应考虑由于控制规定不高、产生不对的测量成果而带来风险和后果。 测量过程设计测量过程设计活动依照体系原则规定,进行测量过程设计应保证完毕如下活动:a) 辨认测量过程测量规定,并转化为计量规定;b) 拟定和量化测量过程预期用途所规定性能特性;c) 辨认并拟定测量过程过程要素(涉及影响量);d) 拟定过程实现受控条件(应与过程要素相相应);e) 拟定过程实现所需监视办法和控制办法;f) 拟定测量过程有效性确认办法;g)拟定测量过程应形成记录或成果报告。每一种测量过程应编制完整规范原则7.2.1条中对测量过程规范内容
28、提出:应涉及所有关于设备标记、测量程序、测量软件、使用条件、操作者能力和影响测量成果可靠性其她因素。本条指南中提出:“测量过程也许规定数据修正,如由于环境条件所进行修正。”因此,数据修正应涉及在过程规范之内(没有此项内容测量过程不必考虑)。对测量过程完整规范理解是:测量过程规范应作为测量过程设计输出。测量过程规范内容应涉及 GB/T19022-原则7.2.1和7.2.2中规定所有规定,涉及如下内容应当是比较完整。(1)测量过程名称、所在部位、测量参数(被测量);(2)测量频次或时机;(3)过程计量规定及性能特性(涉及:测量范畴、辨别力、最大容许误差、容许不拟定度、环境条件等); (4)有关部门
29、和人员职责;(5)过程要素及控制限描述,涉及:a. 所使用测量设备及标记规定(必要经确认合格);b. 测量技术程序名称、编号(涉及外来文献和自编文献); c. 使用测量软件名称及标记(如果有);d. 测量所规定环境条件,并规定对环境条件记录规定,当不满足规定规定期进行测量成果修正规定;e. 对操作者技能规定(上岗资格证明或培训经历等);f. 其她影响测量成果可靠性因素(影响量等)。(6)测量操作办法、环节(如果技术程序中对有关内容有详细表述,可指明根据文献名称及条款;如果技术程序中对操作规定表述不够详细,应在过程规范中做出必要详细规定) 此项内容是对技术文献重要补充。由于普通工艺文献都缺少测量
30、办法详细阐明。(7)对测量过程监视办法(职责、办法、频次、时间间隔、报告程序、发现问题应急处置办法等);(8)测量过程控制办法,涉及发现不合格时,应采用办法(应与不合格控制程序规定一致);(9)测量成果记录或报告方式(记录或报告名称、标记)。 测量过程控制GB/T19022-原则7.2.3条中规定:“测量过程应在设计受控条件下实现,以满足计量规定。”因此,测量过程设计输出应保证过程所需受控条件得到明确规定。(受控条件详细规定见7.2.3条解释) 测量过程控制规定和办法-1为保证受控条件得到贯彻,保证测量过程在对的评估不拟定度限值之内进行,防止浮现错误测量成果,需要针对不同测量过程,选取并拟定适
31、当有效控制办法。应高度控制测量过程必要采用与风险相匹配控制办法,如:控制图、记录技术等。-2应在测量过程规范中详细拟定所采用控制办法,并对实行程序和时间间隔予以拟定。可供选取控制办法涉及:运用相似或不相似办法进行重复测量;对保存物品或样品进行再测量;定期使用原则物质(参照物质)进行测量成果监控;使用核查原则对测量设备性能特性进行监控;对同一被测物品(或样品)不同特性成果有关性进行分析;对测量过程所有要素与否符合受控规定,按照规定程序和时间间隔进行检查或抽查(涉及:对使用测量设备、规定环境条件、操作人员实行测量办法、操作人员能力状况、应形成记录等);采用记录技术(如控制图)等。8 测量管理体系监
32、视GB/T19022-原则中对体系监视提出了如下规定:监视重要对象、监视应遵循必要程序和拟定期间间隔进行、应拟定监视办法、监视应保证达到效果、对监视成果和采用办法规定等。 监视重要对象在测量管理体系各个过程中,重点监视对象是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对计量确认监视应考虑:确认规范性,确认时间间隔执行状况,计量确认目的完毕状况、确认记录对的性等。对测量过程监视应考虑:过程规范适当性和有效性,测量过程操作人员与规定规定符合性、测量过程记录规范性等。 监视应遵循必要程序和拟定期间间隔进行应制定体系监视程序文献,文献应规定:监视对象,各职能层次监视职责,针对详细监视对象实行监视时间间隔,采用详细办法、发现问题需采用办法,对实行办法效果验证规定等。为保证监视有效性,依照实践表白,各职能层次都应针对详细监视对象制定适当监视程序。 监视办法针对不同监视对象应分别拟定适当监视办法。如:定期检查或抽查,合用于对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规范有效性监视。对测量成果进行复现性测量,合用于对测量过程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