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贵州省罗甸县易灾地区草原保护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贵州省罗甸县易灾地区草原保护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 贵州省罗甸县易灾地区草原保护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44目 录第一章 项目摘要41.1项目名称41.2建设单位41.3建设地点41.5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41.6投资估算41.7效益分析4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2.1 项目建设背景22.2 项目建设理由22.3 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32.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52.4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8第三章 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123.1天然牧草地利用情况及潜力分析123.2 项目区草地畜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123.3 草产品市场需求预测13
2、3.4草食畜产品需求13第四章 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144.1基本情况144.2财务情况154.3法人代表基本情况154.4固定资产状况154.5技术水平16第五章 项目地点选择分析165.1项目区选择165.2 项目区自然资源条件165.3 项目区社会及经济情况17第六章 草地建设技术方案分析196.1 人工草地建设196.2 天然草地改良266.3 草地围栏建设27第七章 项目建设目标287.1技术目标287.2 技术任务287.3 建设原则287.4 建设效果28第八章 项目建设内容298.1 建植人工草地8万亩298.2 改良草地1万亩298.3 围栏草地1万亩298.4 建设期限2
3、9第九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299.1投资概算299.2 资金筹措及使用31第十章 建设期限和实施的进度安排31第十一章 土地、规划和环保3111.1 项目实施对环境的影响3111.2 影响环境治理的因素3211.3 环境保护措施3211.4 环境影响评价3311.5 土地审批33第十二章 项目组织管理与运行3412.1 成立项目工作领导小组3412.2 组建项目实施技术领导小组3512.3 项目管理3512.4 后续管护措施3612.5 运行管掮费用36第十三章 效益分析与风险评价3713.1效益分析3713.2 风险分析及防范38第十四章 招标方案4014.1招标依据4014.2 招标范围
4、4014.3 招标组织形式4014.4 招标方式40第十五章 结论40第一章 项目摘要1.1项目名称贵州省罗甸县易灾地区草原保护建设1.2建设单位罗甸县畜牧兽医局1.3建设地点八总乡、茂井镇、大亭乡、班仁乡、凤亭乡、红水河镇、罗苏乡、罗暮乡、沟亭乡。1.4建设期限一年1.5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建设人工草地8万亩,改良草地1万亩,草地围栏1万亩。1.6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373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资金2980万元,地方配套750万元。人工种草3200万元,改良草地160万元,草地围栏40万元。1.7效益分析项目覆盖9个乡镇,新增人工栽培草地面积8万亩,改良草地1万亩,草地围栏1万亩,可减少水土流失量
5、9.86万吨,将有效降低石漠化程度,改善生态环境,增加项目区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可为10万只肉羊提供优质饲草饲料。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 项目建设背景罗甸县地处贵州省南部边陲,隶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东经1062310703,北纬25042545之间。北连惠水、长顺、平塘三县,西与望谟、紫云两县接壤,东与广西区南丹县相邻,南部与广西天峨、乐业两县隔红水河相望。东西宽63km,南北长72km,国土总面积3009.6平方公里,是黔南州面积最大的县。210国道和册三省道公路贯穿全县东西南北于县城交汇,县城龙坪镇距省会贵阳160km,距州府所在地都匀186km。长期以来,
6、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本地区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加上受地形地貌等自然因素的共同作用,造成了水土资源的破坏,以石漠化为主的生态环境劣化正越来越严重,使当地极为宝贵的土地资源逐步丧失,自然灾害加剧,导致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恶化,群众生活贫困,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生态环境恶化,制约着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使区域经济和群众生活水平长期处于落后、贫困的状态;同时,对珠江中下游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构成了威胁,实施罗甸县草原保护建设项目极为紧迫。2.2 项目建设理由罗甸县地处珠江上游南北盘江交汇下游,属典型的高原山地地貌,地质构造复杂,喀斯特地貌分布广,地形破碎,山高坡陡,土层普遍较薄,雨量及
7、暴雨强度均较大,生态系统十分脆弱,石漠化现象严重。石漠化不仅破坏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加剧了生态系统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恶化,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长期生活贫困,而且影响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随着人口的自然增长,人地矛盾的进一步加剧,人民群众为了生存和生活,不得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毁林毁草开荒,过度放牧,滥用资源,掠夺式经营,陷入了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近年来,项目区虽然开展了大量的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因投入不足,防治进度缓慢,急需防治的面积还很大,土地退化、泥沙淤积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因此,该项目建设非常必要。2.3 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2.3.1自然条件与
8、资源本县地处贵州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地质结构完整,地貌类型多样。境内山峦起伏,以山地为主,地形复杂,立体农业结构明显。山地丘陵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85.75%,低山面积占山地面积的63.5%,海拔1000m以下的面积占土地总面的92%,25坡度面积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2%,是一个典型的低海拔山地农业大县。罗甸县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太阳辐射量多,年均日照时数13501520小时,年均气温19.6,0以上积温5686-7480,全年无霜期334天。雨水充沛,年均降雨1100-1400mm,具有春暖旱,秋凉迟,夏季炎热长,冬季暖和短,四季不甚分明,干湿交
9、替明显的特点,气候类型立体多样,素有贵州“天然温室”之称,是发展粮食、蔬菜、水果和牧草及草地畜牧业生产的理想区域。2.3.2 社会经济发展全县辖26个乡镇,271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1726个村民组,总人口33.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1.9万人,占总人口的65.1%,农业人口29.2万人,占总人口的95%,农业劳动人口14.7万人,占农业人口的50.49%。耕地总面积29.9415万亩,其中田10.887万亩,土19.0545万亩。2009年农业总产值1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01元,比上年增加465元。2.3.3 土地利用现状全县土地总面积451.95万亩,其中山地面积387.384
10、万亩,占总面积的85.71%,丘陵面积43.784万亩,占总面积的9.68%,盆地面积20.592万亩,占总面积的4.56%。山地以低山为主,低山面积246.024万亩,占山地面积的63.51%,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4.44%。全县耕地总面积65.354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4.46%,园地面积3883亩,占0.09%,林地面积82.7003万亩,占18.3%,天然牧草地面积127.7553万亩,占28.27%,居民点及工矿用地3.3392万亩,占0.74%,交通用地6512亩,占0.14%。未利用地面积114.9171万亩,占32.06%,裸岩、石砾地65.537万亩,占未利用地的45.2
11、2%。2.3.4 畜牧业生产发展畜牧业一直是罗甸县农村家庭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占家庭经济收入50%以上,主要以猪、牛、羊为主。2010年,全县大牲畜存栏10.19万头,生猪存栏18.24万头,羊存栏8.2万只,家禽存笼62.5万羽,出栏生猪21.32万头,牛1.96万头,羊5.43万只,家禽59.43万羽。肉类总产量2.03万吨,畜牧业总产值3.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0.64%。2.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3.1石漠化危害严重土地石漠化不仅破坏了宝贵的水土资源、使水资源枯竭,人畜饮水困难,生态环境恶化,极大地降低了环境容量,同时,水土流失淤塞水库,淤高河床,加剧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地制
12、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当地群众的生存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罗甸县国土面积为301293.12 hm2,其中岩溶面积为170181.85 hm2,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56.5%,非岩溶面积131111.27 hm2,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43.5%,在岩溶面积中,无石漠化面积为31871.24 hm2,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10.58%,占全县岩溶面积的18.73%;潜在石漠化面积为34830.96 hm2,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11.56%,占全县岩溶面积的20.47%;轻度石漠化面积为55757.21 hm2,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18.51%,占全县岩溶面积的32.76%;中度石漠化
13、面积为28351.34 hm2,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9.41%,占全县岩溶面积的16.66%;强度石漠化面积为18034.65 hm2,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5.99%,占全县岩溶面积的10.60%;极强度石漠化面积为1336.45 hm2,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0.44%,占全县岩溶面积的0.79%。轻度以上石漠化面积为103479.65 hm2,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34.35%,占全县岩溶面积的60.81%。极强度石漠化区域主要分布在董王、逢亭、董当、平岩、罗沙、边阳、栗木7个乡镇,其面积1336.44 hm2,占全县总石漠化面积的0.8%,石漠化程度已达顶极,无利用价值。强度石漠化区域主要分布在木引
14、、板庚、栗木、平岩、边阳、交砚、董王、董架、罗沙、云干、沫阳、沟亭、逢亭、董当、纳坪、罗苏、龙坪、罗妥、罗悃、八总、凤亭21个乡(镇),其面积为18034.66 hm2,占全县石漠化面积的10.6%。强度石漠化是石漠化过程接近顶级的级别,农用价值丧失。中度石漠化在全县都有分布,其面积为28351.31 hm2,占全县石漠化面积的16.7%。石漠化特征明显,土壤侵蚀严重,基岩裸露率高达51-70%,土被覆盖度在20%以下,土层平均厚度低于10cm。轻度石漠化区域在全县均有分布,其面积为55757.35 hm2,占全县石漠化面积的32.7%。一般在坡度15度以上,土壤侵蚀较明显,植被结构低,以稀疏
15、的灌草丛为主。2.3.2 外来物种入侵,植被严重破坏,生态恶化。近年来,由于县内人口增加,毁林开荒,毁草开荒时有发生,大片草地被开垦种植粮食或经济作物,所开荒之地均属25度以上的坡地,土质较薄,一遇雨天,地表土均被雨水冲走,据有关部门测算,全县水土流失速度达3.95%。桉树是罗甸县近10年栽植最多的树种,经济价值高,但对环境却影响很大,不能涵养水源,因其树根向地下扎得很深,耗水量大,人称为抽水机。紫茎泽兰是罗甸县最大的毒草,每年以25平方公里的速度传播,据县林业局统计,全县危害面积达85万亩,紫茎泽兰所在之处,牧草枯死,油桐树枯死,牛、羊采食紫茎泽兰出现不同程度中毒症状,严重者甚至被毒死,全县
16、每年毒死的牛、马、羊达800余头匹只。2.3.3 生态恶劣,灾害发生频繁。罗甸县是全省石漠化危害最严重县份之一,石漠化危害面积占全县国土面积三分之二,山高坡陡,沟谷纵横,草质差,每到秋季,部份农户为了来年好放牧,新生的草质好,不惜破坏植被,大量放火烧山,大量野生牧草资源被毁,导致水土流失,山体滑坡时有发生。2008年全县发生凝冻灾害,死亡各类牲畜3.5万余头匹,2009-2010年全县又发生了持续8月的干旱,1.02万亩人工草地、70余万亩野生牧草枯死,1.82万头匹大牲畜因干旱缺水缺草死亡,特别罗暮乡因生态脆弱,自1995年以来年年发生水灾,土壤流失,大量农田被毁,经济损失惨重。据县地震监测
17、站和国土资源局等有关部门统计,2010年全县发生4级以下地震300余次,草原火灾178次,山体滑坡、地表开裂等地质灾害47次,其中泥石流2次。2.3.4 罗甸县是贵州省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和生态养羊科技示范县。罗甸县地处贵州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北高南低,呈阶梯式下降,多为喀斯特地貌,土壤贫瘠,地表土薄,区内水土流失严重,引起石漠化面积扩大,水库淤积,河道堵塞,河床抬高,防洪能力下降,造成水旱灾害频繁,滑坡、泥石流灾害增多严重,生态环境和生存条件恶化,严重影响了罗甸县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存环境。2008年,罗甸县列入贵州省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以来,先后治
18、理了干里河流域、板庚河流域,治理面积达146.23平方公里,石漠化治理面积36.45平方公里,项目区林草覆盖率提高15.41个百分点,由治理前34.02%提高到49.43%,每年减少土壤流失15.14吨,增加涵蓄水能力138.63万立方米。2009年,实施草地生态养羊科技扶贫示范县以来,人工种草1.03万亩,修建圈舍1.53平方米,配套饲养黑山羊1.02万只,项目的顺利实施提高了群众种草养羊积极性,同时减少了水土流失,从而使生态得到修复,降低了灾害发生。2.3.5 罗甸县天然草场资源丰富,大部分草场由于产业部局不均,超载过牧,退化严重。罗甸县是贵州省养羊大县之一,自1984年实施肉羊基地建设项
19、目以来,群众养羊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大部份群众靠养羊走上了致富路。由于产业布局不均,野生牧草草质差,载畜量低,超载放牧,草畜不平衡等,导致局部地区草场退化严重,地表裸露,并伴有水土流失。实施易灾草原建设项目能够把生态环境治理与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结合起来,提高草场载畜量,促进草地生态畜牧业快速健康发展。2.3.5 罗甸县是珠江上游的生态屏障。罗甸县地处珠江上游红水河水系,地形起伏大,热量资源丰富,100C的年平均积温5677.950C,名列全省第一位。水土流失面积比重为62.07%(1999年遥感调查数),在全省排第8位。在罗甸县开展易灾地区草原保护建设,对于保护自然资源,改
20、善山地生态环境,建设珠江上游生态屏障,都具有明显促进作用。2.4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2.4.1、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罗甸县委、县政府对全县草原保护建设高度重视,将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列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在“十二五”期末实现林草覆盖率提高4.2个百分点。近几年来,先后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封山育林育草、种草养畜、土地整治和水土保持、易地扶贫搬迁等工程项目,天然草地和森林覆盖率有所提高。为实施好罗甸县易灾地区草原保护建设项目,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并成立以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承诺地方政府配套部分资金在项目实施保证足额到位。2.4.2有实施项目的成功经验。罗甸
21、县畜牧兽医局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4人,在“十五、十一五”期间,三分之二技术员在生产第一线从事肉羊高产技术推广,三元结构饲草种植,石漠化综合治理草地建植,草地生态养羊科技扶贫等项目,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锻炼了一批吃苦耐劳、技术过硬的技术干部,建立了一套有效的项目管理模式,摸索出集人工种草、草地改良、种草养羊、石漠化综合治理、草食畜禽饲养管理成套技术,为易灾地区草原保护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4.3水热条件优越,野生牧草资源丰富。县域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光温同步,水热同期,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长,热量利用率高,素有“天然温室”之称。立体的气候条件孕育了罗甸野生牧草生物多样性,其
22、再生性、适宜性都非常强。全县现有天然牧草地127.7553万亩,为全县耕地面积的1.95倍。可利用的草场面积97.4093万亩,为草地总面积的76.25%,其中300亩以上的草场88.0525万亩,占总面积的68.9%,可利用面积61.6768万亩,占全县可利用草场面积的63.3%。其中草丛草场可利用面积40.8505万亩,占66.23%,灌丛草场可利用面积15.2165万亩,占24.67%,疏林草场5.6098万亩,占9.1%。从草场分布来看,我县有成片草场679片,其中3001000亩的有433片,面积75.1367万亩,10005000亩的有228片,面积42.3829万亩,500010
23、000亩的有11片,面积7.9795万亩,1000020000亩的有5片,面积6.846万亩,2000030000亩的有1片,面积2.625万亩,30000亩以上的有1片,面积3.077万亩。全县草场植被种类较多,牧草资源丰富,共有23科,184种牧草。主要为禾本科63种、豆科17种、菊科11种和茜草科9种,蔷薇科7种等。主要牧草群落为白茅、青香茅、细柄草、金发草、芒萁草、野古草、黄背茅、拟金草、五节芒、刚秀竹等等,但多属森林破坏后逆向演替的次生植被,多数为三等草场(中等牧草60%,良等及低等40%),少数为二等草场(高等牧草60%,低等及中等牧草40%),无一等草场。据测定,全县草场平均亩产
24、牧草750kg左右,总产鲜草212万吨,实际可载畜17万个牛单位。2.4.4 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作保障。贵州省草业研究所隶属于贵州省农业科学院,为公益性独立科研机构,主要从事牧草及饲料作物开发、草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集成、草地资源开发与高效养殖利用、生态治理、园林绿化、牧草种子加工及种子质量检测、国外草新品种、新技术引进与示范推广和草业科技咨询等相关工作。全所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0人,其中:高级职称13人、中级22人;博士3人、硕士12人,硕士生导师3名。“十五”以来共承担课题累计102项,其中:国家级9项,省级93项。完成验收鉴定成果36项,获奖成果奖励28项,发表研究论文232篇。搜集保存优良
25、草种资源1567份,育成牧草新品种12个,其中:国家审定品种4个,省级审定品种8个,育成品种在生产上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发展草地畜牧业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种草养畜与综合配套应用技术。贵州省饲草饲料站、黔南州饲草饲料站均建于1980年,主要职责是负责全省、全州草原发展计划、技术指导和牧草新品种引进。现有农业推广研究员1人,高级畜牧师16人,中级职称7人(包括栽培、土壤、肥料、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专业人员)。30年来,省、州两级饲草饲料工作站先后承担了国家飞播种草项目、天然草原恢复与建设项目、石漠化综合治理草地建植及草地生态养畜项目,国家重点攻关科研课题、部省级攻关
26、科研课题80余项,并取得了不同层次的奖励。2.4.5 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明显,群众参与热情高。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及国务院温家宝总理在贵州视察抗旱救灾时“要把水利建设与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结合起来,三位一体,科学规划”的指示精神,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已成为贵州省建设新农村的重中之重。2009-2010年的持续干旱,提醒罗甸县人民群众保护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性。2008年以来,罗甸县成功实施了国家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和省级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并通过两个草地项目的实施,积累了丰富经验,项目农户家庭经济收入、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石漠化危害程度、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扼制,从而使生
27、态得到修复。非项目区要求参与实施项目的农户增多。实施好易灾地区草原保护建设项目不仅将石漠化综合治理、生态养羊项目有机整合,在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的同时,加快产业化发展步伐,减少水土流失,降低石漠化危害面积,增加植被覆盖率,涵养了水源,减少次生地质灾害发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实现项目区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第三章 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3.1天然牧草地利用情况及潜力分析全县现有天然草地面积127.7553万亩,面积较大,但草质较差,一些草场已遭到任意垦荒种粮的破坏,退化严重。项目区位于罗甸县北部地带,多属低山丘陵,大部分草场坡度不大,水源较好,交通方便,易于开发利用。自八十年代以来已进行
28、了象草、皇竹草、鲁梅克斯、聚合草、宽叶雀稗、柱花草、黑麦草、墨西哥玉米等优良牧草试种推广,产草量较高,利用价值高,易于大面积推广。对项目区采用全垦、补播优良牧草、清除杂草及有毒有害植物、草地施肥、围栏等措施加以改良,使草地得到复壮,产量和质量得到成倍的提高,加强合理利用和适当管护,在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调节涵养水源,增加土壤肥力,发展草地畜牧业等方面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很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3.2 项目区草地畜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项目区有宜牧天然草场98.56万亩,其中:草丛草场34.38万亩,较连片集中,有灌丛草场19.17万亩,有疏林草场45.01万亩,分别占天然
29、草场面积的34.88%、19.45%、45.67%。项目区广大农户饲养草食畜禽的基本方式:农闲为放牧与割草相结合,白天放牧,夜间补饲刈割青草;农忙多为使役后间隙牵牧,夜间补饲刈割青草和少许精料;冬季及早春气候寒冷,牧草枯萎,放牧只是为了加强运动和便于饮水,多为圈养,投喂农作物秸秆过冬。据2011年年末统计:项目区9个乡镇牛存栏9.75万头,羊存栏7.12万只;出栏牛1.02万头,出栏羊3.95万只。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草地生态畜牧业的发展,饲用牧草的种植、开发、利用也随之发展起来。目前罗甸县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多以个体农户、养殖户种植为主,种植水平不
30、高,产草能力低,仅限于自给自足,还没有形成集约化、产业化的大规模生产,远远满足不了县内畜牧业发展的需求。实施草业产业化不仅可以给农民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草产业的发展在罗甸才刚刚起步,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3.3 草产品市场需求预测草产业是一项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国内外养殖业的蓬勃兴起,优质牧草在国际国内市场行情看好,供不应求。贵州提出了实施1000万只肉羊工程和1000万头肉牛工程,对草地和牧草需求将大幅度增加。3.4草食畜产品需求项目区种植优质高产热性牧草,通过饲喂草食畜禽转化为肉产品。近年
31、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水平提出更高要求,“环保、绿色、无公害”,“高蛋白、低脂肪”的牛、羊、鹅肉深受消费者青睐。自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以后,牛肉、羊肉及食草禽肉价格一直稳中有升,价格水平一直居猪肉价格之首。罗甸黑山羊属贵州省优质地方品种,因其膻味轻,皮薄肉嫩,口感好深受两广、云南、四川客商及消费者青睐,活羊供不应求。据统计:我国现有年人均肉食品消费量为51.5公斤,低于发达国家人均肉食品消费量(70公斤)。而贵州人均肉食品占有量仅34公斤。年人均消费量不足15公斤,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年来,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善,人民群众对猪、牛、羊肉的需求量愈来愈大,市场愈来愈
32、好。若贵州人均年猪、牛、羊肉占有量要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每年需增加产量90万吨。据有关资料表明,目前大、中城市的肉食品结构中,牛、羊肉占30%以上,而我省牛、羊肉比例则只有8-9%。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以加快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从耗粮型畜牧业向节粮型转变,使生态得到快速修复的同时,以为市场提供更多的优质牛羊肉和食草型禽肉,市场潜力十分巨大。第四章 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4.1基本情况项目建设单位罗甸县畜牧兽医局是罗甸县人民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属财政全额拔款的事业单位,负责对全县组织全县畜牧业生产与管理。主要职能:研究制定全县畜牧业发展战略和制定中长期畜牧业发展规划,为畜牧业发展提供管理保障,技
33、术推广,草原改良,畜牧业资源保护,畜牧业执法监督,畜牧业质量监督,畜牧业标准化生产管理,畜牧业许可管理,畜牧业品种登记及动物疫病防控与监督。内设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中心、发展规划股、兽医卫生监督所、执法大队、畜禽品种改良站、动物疫病监测中心、饲草饲料工作站、动物110指挥中心等。全县26个乡镇设有畜牧兽医站,211个村设有村级动物兽医卫生室。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至今已发展成为集管理,宣传,教学、产品及技能开发为一体的政府职能部门,为罗甸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4.2财务情况项目单位为国家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及办公室费均靠国家财政全额拨款解决。4.3法人代表基本情况单位法人代表金吉祥,1
34、982年四川水产学校毕业,在职大专文化,中共党员。现任畜牧兽医局局长、党组书记。曾任罗甸县畜牧局水产站长、副局长,罗暮乡乡长、党委书记。自参加工作以来,一至在生产第一线从事农业农村生产管理工作,有着丰富的畜牧业生产经营经验和较强的组织管理才能。1999年获贵州省农业丰收三等奖,黔南州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年获科教优秀人才奖,2001年获黔南州科技进步四等奖。4.4固定资产状况全局有新建办公楼1栋,使用面积1800m2 ,占地面积900 m2,越野车2辆,轿车2辆,电脑、摄像机及疫病监测设备78台(套),各站、股、室都配齐了办公设施。26个乡镇建有专用办楼,使用面积均120以上,并配有二轮摩托
35、车、冰柜、电脑、数码相机等设备。4.5技术水平罗甸县畜牧兽医局现有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104人,其中高级畜牧师1人,畜牧兽医师15人。大多数长期在生产第一线从事畜牧业生产与管理,技术培训,疫病防治等,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和项目管理经验,参与过省、州多个大型项目实施,参与贵州省三元结构种植示范带建设项目获贵州省农业丰收计划一等奖,主持实施的生猪两全三保贵州省农业丰收三等奖,黔南州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实施的肉羊高产技术推广获黔南州科技进步四等奖,主持实施的生猪养殖小区建设获黔南州农业委员会二等奖。多人获州、县两级政府及业务部门表彰。第五章 项目地点选择分析5.1项目区选择项目区选择在罗甸县的八总乡、
36、茂井镇,沟亭乡、大亭乡、班仁乡、凤亭乡、红水河镇、罗暮乡、罗苏乡。九个乡镇自西向东横贯罗甸县境中部,相互毗邻,土地总面积1057.66平方公里。项目区涉及71个村,草场资源丰富,有天然草地98.56万亩,占全县草场资源的77%,水热条件较好;交通较为便利,农村经济发展在县内处于中上水平,有一定的畜牧业发展基础;农村劳动力充足,有较强的技术支撑力量。 5.2 项目区自然资源条件项目区多属低山丘陵,大部分草场坡度不大,水源较好,分布连片集中。草场海拔多在400-1200m之间,平均气温19.6,10积温6250,年日照时数1320小时,年太阳总辐射4060兆焦/平方米,年均降雨1100-1200m
37、m;大部分地区属南亚热带硅铁质红壤,地势多为低缓坡,土层厚度一般在40cm以上,pH5.5-7.5之间,有机质含量丰富,全氮含量丰富,速效钾含量中等,速效磷含量较低。项目区植物种类较多,牧草资源丰富,有20多科近200种草本植物,主要天然牧草有白茅、青香茅、马唐草、毛马唐草、荩草、狼尾草、牛筋草、细柄草、金发草、刚秀竹、雀稗、画眉草等等,多数地方只要稍加改良,即可成为稳产高产牧场。5.3 项目区社会及经济情况八总乡地处罗甸县东南部,毗邻“高原千岛湖”,幅员面积97.950平方公里。乡政府驻地距县城9公里。全乡辖10个行政村,25个自然寨,37个村民小组。经济收入以种植西瓜、早菜、砂仁、火龙果、
38、油桃、杨梅、油桐等经济作物为主。班仁乡位于罗甸以南部边陲,全乡总面积80.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750米,平均气温18辖4个行政村,25个村民组,全乡1073户, 4842人,距县城81公里,全乡现有耕地面积36547亩,其中田1198亩,土2664亩。经济收入主要以油桐、板栗、核桃、砂仁为主。罗苏乡属全县五个麻山乡之一,位于罗甸西南部,距县城所在地龙坪镇41公里,离红水河航运码头33公里,全乡幅员面积90.2平方公里。全乡辖7个村1528户6531人,耕地面积6180亩,其中田2175亩,土4005亩,非耕地资源达3万亩以上。最高海拔1100米,最低海拔400米,年降雨量在12001300毫米
39、之间,年平均日照数为14001500小时,无霜期340天,平均气温18.8。罗暮乡罗甸西南部,国土面积97.65平方公里,海拔333- 1122.3m。乡所在地距县城58公里,全乡辖7个村共有1927户8687人。年平均温度19.8,无霜期350天,年降雨量1300mm,全乡经济收入主要以桐林、板栗、花生、早菜、西瓜、养羊为主。 罗妥乡位于罗甸县南部,乡政府距县城47公里。国土面积111.7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1120户5480人。年平均气温21,无霜期达360天,平均海拔400米。现有耕地面积5700亩,可利用非耕地资源31089亩。经济收入主要以种养植业为主。凤亭乡位于罗甸县南部,乡政府
40、驻地距县城42公里。全乡辖8个行政村1882户8720人。土地面积13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285亩,其中田面积2730亩、土面积6555亩,可利用非耕地资源92505亩。经济收入主要以种养植业为主。茂井镇位于罗甸县东南部,全镇国土面积189.6平方米公里,距县城47.5公里,耕地面积14740亩,可开发利用非耕地资源71000亩。全镇辖12个行政村2949户12830余人。平均海拨420米,年均气温18.4,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220mm,无霜期330天以上。经济收入主要种养业为主。红水河镇,位于两省(贵州、广西)四地区(贵州的黔南、黔西南、广西的河池、百色)四县 (贵州的罗甸、望谟、
41、广西的天峨、乐业)交界处的红水河畔,龙滩水电站的上游,距罗甸县城73公里,是罗甸的南大门,是贵州南部的重要出海通道。全镇总面积128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22个自然寨,24个村民组,4141人。主要经济收入以种养业为主。沟亭乡位于罗甸县西南部,距县城18公里,国土面积1203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为450m,平均气温20,年降雨量为1200mm,年无霜期360天。耕地面积5061亩,其非耕地资源68405,全全乡辖10个村39个村民小组1488户6776人。主要经济收入以种养业为主。大亭乡政府位于罗甸县东南面,距县城60公里,全乡国土面积122.6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400.6米,年平均气温1
42、6-19。辖8个行政村1985户9556人,耕地面积10772亩,非耕地78560亩。主要经济收入以种养业为主。第六章 草地建设技术方案分析6.1 人工草地建设在土层较厚的天然草地和退耕地上,采取相对集中连片方式种植多年生黑麦草、宽叶雀稗、狗尾草、柱花草、皇竹草、臂形草等高产优质牧草,建设人工草地8万亩。 6.1.1 工艺流程土地开垦整地土壤处理施肥播种压实田间管理草场利用和管理。6.1.2 主要技术路线(1)土地开垦时间和深度 全垦建设人工草地,开垦土地最佳时间为七、八月份,深度为1520,泥土耙细,彻底清除原生植物根茎、乱石等杂物,有利于优质牧草的生长。25度以上的坡地不宜用机械或牛耕,只
43、能用人工开垦。开垦方法以带垦、穴垦为主,深度以10左右为宜。(2)土壤处理 新开垦的土地必须进行氮、磷、钾等元素和PH值的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取土样送省草科所测定,土壤酸碱度用PH试纸测定。豆科、禾本科牧草最适生长PH值为66.5之间。播种前1个月根据土壤PH值的高低施用石灰调整PH值到最佳值,土壤PH在4-4.5时,每亩施用石灰200,PH值在4.8-5时,每亩施用石灰130,PH值在5.2-5.5时,每亩施用石灰70,同时施农家肥1500kg或复合肥30kg、磷肥100kg,对土壤进行改良,营造适宜优质牧草生长的土壤环境。(3)选择最佳牧草品种 根据罗甸气候条件和海拔高度,选择牧草品种时以
44、热性牧草品种为主,柱花草、紫花苜蓿、皇竹草、宽叶雀稗、狗尾草、臂形草、白花刺、菊苣等。(1)放牧型人工草地多年生黑麦草(0.5kg/亩)+狗尾草(1/亩)+柱花草(0.5kg/亩) 多年生黑麦草(0.5kg/亩)+宽叶雀稗(1kg/亩)+柱花草(0.5/亩)。(2)刈割型人工草地柱花草(0.5kg/亩)+臂形草(1kg/亩);柱花草(0.5kg/亩)+狗尾草(1kg/亩);皇竹草(700株/亩)。(4)种子检验及处理种子消毒 :播种前统一用1的生石灰水或50倍的福尔马林液泡种12小时,以预防禾本科牧草的赤霉病、锈病、黑粉病和豆科牧草的白粉病、炭疽病的发生。接种根瘤菌:豆科牧草种子消毒后,需用根
45、瘤菌进行接种。常用的接种方法是使用商品菌剂,按照说明书规定的用量制成菌液拌种。接种根瘤菌的种子不宜在阳光下暴晒,不能与生石灰或大量浓厚的肥料接触,否则牧草根部不能形成根瘤,起不到固氮的作用。(5)适宜的播种量当牧草种子纯度为99%,净度为98%,发芽率为8588%,水肥均匀的土壤每亩1.25kg,贫瘠的土壤每亩1.5kg。其混合比例禾本科70,豆科30。若种子纯、净度、发芽率发生变化,播种量应适当增减。(6)播种季节及方法 优质牧草播种最佳季节为910月份,但夏季生长的皇竹草等则以春季为主。播种时,将处理好的种子与磷肥或细泥土等载体混合后,进行撒播或条播。撒播时为了做到播种均匀,将每亩的种子量
46、分两次从两个方向进行播种。然后用耙或树枝拖动盖土,粘性土壤进行振压。25度以上的坡地边垦边播、边盖边压。6.1.3 人工草地管理(1)幼苗期管理 播种后20天内,应保持土壤湿润才有利于幼苗出土。若幼苗出土后纤细、发黄或不整齐,应及时补种和每亩施2kg尿素扶壮幼苗,50天左右标准化的人工草地即可建成。(2)杂草防除 人工防除:适宜面积小的人工草地和清除零星的杂草植株。合理放牧:牧草分蘖或分枝期适当放牧牛羊,可促进其分蘖或分枝,迅速覆盖地面,有效地控制杂草的生长。化学防除:即使用除草剂除杂,常用的除草剂有非选择性和选择性两种。非选择性除草剂,即灭生性除草剂。如10%草甘磷、20%克无踪。主要用于开
47、垦土地前后杀灭地表所有植物。选择性除草剂,禾本科牧草选择性除草剂,主要用于禾本科牧草地防除一年生或多年生阔叶杂草,如2,4D丁酯乳油、48%的百草敌、2甲4氯;豆科牧草选择性除草剂,主要用于豆科等双子叶牧草地防除一年生或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如茅草枯、10%高效盖草能。(3)施 肥 基 肥:播种前结合开垦施用的肥料称基肥。有机肥每公顷2000022500kg,也可施硫酸铵、过磷酸钙、钾肥,每公顷10001500kg。基肥施得越足,牧草后期生长越旺盛。种 肥:播种时用于拌种或直接施入播种沟里的肥料称种肥。拌种以磷肥为主,每公顷150300kg,施入播种沟可用腐熟的有机肥,每公顷7500kg左右。追 肥:在牧草生长期内施用的肥料称追肥。首次追肥,应在牧草分蘖或分枝前,施用的肥料应以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