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扎根理论的网络课程用户信息素养提升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357449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7.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扎根理论的网络课程用户信息素养提升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基于扎根理论的网络课程用户信息素养提升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基于扎根理论的网络课程用户信息素养提升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4Total No.513JOURNALOFJILINPROVINTUTEOFEDUCATION(总第5 1 3 期)第3 9 卷Vol.39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9,20232023年第9 期基于扎根理论的网络课程用户信息素养提升研究李媛媛摘要:【目的/意义】构建网络课程用户信息素养提升影响因素模型,并以提供更有效的信息服务为视角谈网络课程平台建设,针对学习者个体给出高效获取目标信息的策略。【方法/过程】分别选取已完成和未完成网络课程的学生进行深度访谈获取数据,按照扎根理论的流程进行编码分析。【结果/结论】本文在网络课程用户信息素养提升的影响因素研究基础上,提出加快信息体系化建设、加强信

2、息深度交互服务、丰富信息过程体验、增加信息数据透明度四个对策,研究结果为网络课程用户信息素养提升提供了理论支持,为网络课程信息设计、信息交互与信息传播提供了对策和思路。关键词:平台建设;影响因素;扎根理论;信息素养doi:10.16083/ki.1671-1580.2023.09.005中图分类号:G25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6 7 1 1 5 8 0(2 0 2 3)0 9 0 0 2 4 1 12015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中国大学MOOC”等网络课程平台纷纷上线,跨国、跨区域、跨院校的网络课程随之上线。线上学习无时间和空间的壁垒,成

3、为社会成员适应社会发展、实现个人价值、贯穿一生持续成长的需要。全国高校都在自上而下地积极推动网络课程建设,通过网络课程进行在线学习对于培养公民的信息素养具有重要作用。2015年,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中定义信息素养是包含反映发现信息、理解信息生产和价值、使用信息创造新知识和参与社群学习的综合能力的集合。信息素养是靠信息概念、信息敏感性和信息意识,为一定目的进行的信息查询、信息分析、信息评价、信息组织、信息利用、信息再加工等一系列行为。2-3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网收稿日期:2 0 2 3-0 4-1 0基金项目:吉林省成人教育协会“十四五”成人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基于高校

4、与社区联动的终身教育共同体研究”(2 0 2 2 C J Y 0 1 9);吉林省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专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课题“高职慕课教学模式应用研究”(2 0 2 2-DZXXY-018);吉林省教育学院院级课题 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共生体系构建研究(JL2022Y03)。作者简介:李媛媛(1 9 7 8 一),吉林省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25,其络课程学习中信息素养提升的研究日渐增多,为分析网络课程学习者的在线学习体验和信息素养提升方法提供了理论参考。网络课程学习者的认知行为往往是非结构式存在的,认知序列模式往往是“渐进式”和“突发性”并存,卓有成效的信息素养教育形式之一

5、是具有求实和精品意识的在线教程,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来创造多元化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检测信息素养可从信息意识、信息需求、信息搜索、信息评价、信息交流、信息加工及信息道德这七个方面进行,探究通过双能动作用、个人信息世界、赋能行为培养信息素养的实现路径,安全信息素养教育遵循“需求分析一规划设计一表达传播一感知认知一教学评价一反馈”的产生机制。4-9目前既有研究多关注网络课程用户的学习行为与交互策略,且大多是针对用户个体核心素养的描述和分析,缺少针对网络课程学习完成者及未完成者两个群体信息素养差异性的分析梳理,致使网络课程学习完成者的信息素养提升过程及经验未得到有效凝练及推广,影响了从信息素养提升角度评

6、价网络课程平台服务、网络课程制作效果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推广的效度。可见,网络课程用户信息素养提升研究对于提升网络学习者学习过程体验、提高学习效率、发挥课程价值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能为平台服务、网络课程设计、深度交互实现和网络课程传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文旨在归纳网络课程用户信息素养影响因素,通过对比学习者不同群体间的课程完成情况和学习效率,针对信息搜索与利用、发挥网络课程价值等进行研究,并对网络平台服务、网络课程制作及传播提供有效建议,目前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没有成熟的量表和相关理论假设,课题组在实际调研过程中发现被访者对信息素养提升的认知存在个体差异,更适合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一、研究方

7、法与资料收集(一)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原始数据以深度访谈和问卷为主,对原始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与反复整理后,抽象出理论将其概念化,理论建构是持续和抽象的过程,边收集数据边分析,对资料依次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首先通过开放编码对原始资料逐条分析、归类,生成概念,其次通过主轴编码建立研究目标与资料的联系,最后运用选择编码对主轴编码进行整合,试图得出以下三个研究问题结果:1.已完成网络课程学习的群体的信息素养表现特征有哪些?2.网络课程学习完成者与未完成者在信息利用效率上具有怎样的差异性?3.理想的网络课程制作、推广及平台服务应具有怎样的特征?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结果揭示

8、信息素养提升的影响因素,对影响因素施加正向引导以便提高全民信息素养,为实现终身学习提供有效策略及科学参考(二)资料收集课题组对某校网络课程学习者进行面对面的深度访谈,并进行问卷调查,共访谈4 0 人120人是主动自发查找网络课程学习的,他们代表的是主动自我更新、优化知识来适应社26发展以实现个体价值的社会成员,对这类用户进行研究将为终身自主学习者提供有价值的结论。另外2 0 人是按照教师要求,被动观看指定网络课程,对这类网络课程用户的研究将为网络课程被动学习者提供有价值的结论。对两组学习者都按照以下方法调研,其中一对一三十分钟访谈1 4 人,一对三一小时访谈6 人。通过一对一深度访谈能够了解受

9、访者在学习网络课程过程中的态度、情感、投入度及影响信息素养提升的深层动因;小组访谈能够通过小组间的深入讨论和相互启发更全面地揭示网络课程学习中信息素养提升的内在机制。综合深度访谈与小组访谈能相对科学和准确地总结网络课程学习中信息素养提升的关键因素。访谈结束后,对访谈内容进行整理和抽样,按照理论饱和的原则,即抽取样本直至新抽取的样本不再提供新的重要信息为止,最终选择2 1 个样本。二、扎根理论分析扎根理论是由社会学家Glaser和Strauss于1 9 6 7 年提出的一种质性研究方法,是一种归纳式的自下而上的研究过程 1 0 ,不是从现有理论中推演假设,是在质化资料的基础上寻找反映社会现象的核

10、心概念,然后通过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建构理论。(一)开放式编码开放式编码的研究过程主要分为两部分:首先,仔细地录人收集的资料,根据情况可选择逐词、逐句、逐行、逐段落进行对比分析,将其存为标签;其次,通过比较异同进行概念化和抽象化,得出特征。本研究围绕“网络课程用户信息素养提升影响因素”这个主题,对访谈的录音和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分类和归纳。在开放式编码过程中,为避免主观偏见对资料整理的影响,课题组尽量使用原始回答,形成了重要性语句和8 3 个初始概念,进一步整理后得到1 8 个范畴。开放式编码如表1 所示,表1 开放式编码过程范畴化初始概念原始资料(部分)B1个体兴趣B2社交需求B3自我实现B4价

11、值驱动学习这门网络课程后,我对课堂老师讲的相关难点理解A1内在动机B5个体成长需要B6利益需要起来更容易,给同学们讲时他们崇拜我B7被动选择网络课程前面的章节我听得最认真,每小节测验我都做,B8参与回复频率B9参与测验频率B10浏览视频频率A2自我管理当然课程设置了,不做也不能继续,但是后面章节测验我B11下载课件频率B12参与测验时长就随便选答案,好赶快听课B13内容丰富B14内容难易程度我喜欢B站里的网络课程,因为这门课程老师特别幽默,A3信息内容B15内容相关性B16替代品吸引力接地气,把枯燥的知识讲得生动有趣B17娱乐性B18时效性自己查找的网络课程基础知识章节免费,后面难的部分A4信

12、息质量B19真实性B20权威性收费啦,我没继续,下次看之前我就要确认网络课程是否B21互动性B22完整性完整B23转发驱动内因B24转发驱动外因B25转发产生场景将一些比较好的课程分享后,同学并没有点赞或者评论,A5信息分享B26转发行为阻力这时我就不再想分享了27续表范畴化初始概念原始资料(部分)在我评论课程时,如果网络课程老师能回应我,那我就更B27评论行为驱动B28引发评论事件B29评论产生场景A6信息交流愿意坚持下去,但一般很久才回馈或压根没回馈,有时是B30评论行为阻力B31交流平台选择其他学习者的回馈也不知道他说的对不对这门课程让我扩展制作的实例需要的工具很容易找到,A7教学设计B

13、32丰富多样化B33探究性B34小组协作性做出的效果特别棒,我很有成就感B35认证证书B36学分积累网络课程里有一段在实景中的操作演示让我有一种现场A8外在诱因B37突发疫情B38现场观摩感,也认识到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效果B39跨时空情景实现看到一些特别有用的网络课程,我通常会留言并在朋友B40社会参与责任B41尊重与关怀A9社会意识圈、微博、小红书上推荐,希望这样好的课程惠及更多同B42社会群体性B43多元包容学一些前沿还是得找国外的,有时候需要翻墙,但是想找到A10全球视野与B44国际理解B45国家认同深度讲解的,还是很困难的,我的一些观点被国外网友积跨文化交流极地回应了,感觉有些人很

14、热心B46国内网络课程平台B47B站等平台B48知网等数据师姐教了我如何使用知网进行学术期刊查询,是网络课A11信息搜索库B49国外网络课程平台B50实训平台B51百度等搜程学习的一种补充索引擎B52翻墙工具B53翻译软件B54语音输入B55幕布等思维导图制作工具讯飞智能鼠标可以语音识别,非常方便记录课程学习后A12信息工具选择B56记录笔记APP的总结和感受B57云盘等团队储存资料每学习完一课,我习惯在小红书上画一下这节课的思维A13信息表达B58情感表达目的B59兴趣发展诉求导图,这也能鼓励我自己坚持下去,一旦有人留言点赞,我就感觉有人与我同行网络课程不好的一点是互动时间太久,我在平台提问

15、一A14信息互动B60被回复长度B61被回复情感值B62被回复间隔天数个知识点后,二十天以后才有人回复,结果回复的内容是他也不懂B63知识理解B64分析归纳B65抽象概括B66人文情怀A15知识与技能有一些章节的难度超过自己的认知能力B67审美情趣要非常理性地从多门网络课程中筛选出最适合我的课B68思维判断B69理性思考B70创新思维B71批判质疑程,一般我判断的依据为是否是国家精品课程,同一门课A16批判与创新性思维B72勇于探究程多位老师试听一下相同章节,看哪位老师的讲法最适合我坚持下去B73兴趣唤起B74主动学习B75钻研精神B76行为习惯主动坚持学完这门课程,我给自己点个赞,里面有的章

16、节A17评价与反思B77充满自信B78组织与规划B79过程考核B80期中期特别难,但是听课后,刷题基本没问题了,我现在已经开末考试反思B81价值共振B82情感共鸣始了新一门后续课程的学习学习了这门课程后,我去爸爸朋友的公司帮忙,用到了里面学过的知识,我也明白了如何将其用于实际工作,这门A18信息利用B83理论应用于实践课确实有用,不仅构建我的知识体系,关键实际工作中真的会用到28(二)主轴编码进行主轴编码是进一步研究原始材料,将开放式编码中得到的不同范畴进行逻辑上的联系、组合、提取与归纳,通过对范畴间的因果关系、时间关系、相似关系的关联性分析并发展出主范畴的过程。通过对开放编码所获得的1 8

17、个范畴进行聚类总结与关联分析,本研究最终开发出6 个主范畴,分别是个人因素(C1)、情境因素(C2)、环境因素(C3)、信息因素(C4)、情感因素(C5)、技能形成与知识迁移(C6),各范畴的具体含义以及范畴间的关联见表2。表2 主轴编码过程主范畴范畴概念A1内在动机个体兴趣、社交需求、自我实现、价值驱动、个体成长需要、利益需要、被动选择C1个人因素A2自我管理参与回复频率、参与测验频率、浏览视频频率、下载课件频率、参与测验时长A3信息内容内容丰富、内容难易程度、内容相关性、替代品吸引力A4信息质量娱乐性、时效性、真实性、权威性、互动性、完整性.C2情境因素A5信息分享转发驱动内因、转发驱动外

18、因、转发产生场景、转发行为阻力A6信息交流评论行为驱动、引发评论事件、评论产生场景、转发行为阻力A7教学设计丰富多样化、探究性、小组协作性A8外在诱因认证证书、学分积累、突发疫情、现场观摩、跨时空情景实现C3环境因素A9社会意识社会参与责任、尊重与关怀、多元包容A10全球视野与跨文化交流国际理解、国家认同国内网络课程平台、B站等平台、知网等数据库、国外网络课程平台、实训平台、百度等A11信息搜索搜索引擎C4信息因素翻墙工具、翻译软件、语音输人、幕布等思维导图制作工具、记录笔记APP、云盘等团队A12信息工具选择储存资料A13信息表达情感表达目的、兴趣发展诉求C5情感因素A14信息互动被回复长度

19、、被回复情感值、被回复间隔天数A15知识与技能知识理解、分析归纳、抽象概括、人文情怀、审美情趣A16批判与创新性思维思维判断、理性思考、创新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C6技能形成与知识迁移兴趣唤起、主动学习、钻研精神、行为习惯、充满自信、组织与规划、过程考核、期中期A17评价与反思末考试反思、价值共振、情感共鸣A18信息利用理论应用于实践(三)选择性编码选择性编码也称核心编码,课题组通过对深度访谈语句和调查问卷、1 8 个范畴以及6 个主范畴间关系进行反复推敲和深入分析,提炼后形成理论框架,最终整合为能引领所有范畴的核心范畴为“网络课程用户信息素养提升策略”,建立的影响因素模型如图1 所示。六个

20、主范畴分别为个人因素、情境因素、环境因素、信息因素、情感因素、技能形成与知识迁移因素对网络课程用户信息素养提升存在显著影响。其中个人因素、情感因素、技能形成与知识迁移属于主观内在驱动因素,它们直接决定网络课程用户信息素养提升行为;情境因素、环境因素、信息因素29作为客观外在因素对网络课程用户信息素养提升行为产生外在影响(四)理论饱和度检验理论饱和度检验是验证构建的理论是否完善的关键,从网络课程使用者角度在访谈记录时就达到了饱和状态,为保证本研究结果兼具科学性和代表性,课题组从网络课程制作者角度采访两位录制过网络课程的教师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资料整理后未出现新概念及新范畴,本研究的范畴编码和因素

21、模型在理论上是饱和的。信息因素推力推力推力情境因素环境因素技能形成与知识迁移内部因素情感因素外部因素个个人因素图1 信息素养提升模型三、影响因素模型阐释和分析(一)个人因素影响分析个人因素是影响信息素养提升的内部启动因素,也是信息素养提升的动力支撑。个人因素包括内在动机、自我管理。内在动机包括个体兴趣、社交需求、自我实现、价值驱动、个体成长需要、利益需要、被动选择。个人因素的内在动机决定了网络课程学习者的学习质量,充满好奇、对网络课程有兴趣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坚定、克服困难的学习韧劲,被动网络课程学习者是在教师成绩考核要求下进行的,虽然完成率略高于主动学习者,但主动学习者往往具有积极主动

22、、反复学习的现象,学习效率更高,因为主动选择学习者是主体自愿学习的,学习意愿更强。网络课程学习中的交流与分享是师生间、生生间的一种社交形式,网络课程完成者因有提升自我知识能力、实现进步的愿望,所以呈现出更积极交流的面貌。而未完成者则缺少主动交流。学习完成者为收获素养提升和构建知识结构的利益而完成课程,即网络课程价值驱动学习者坚持学习。自我管理这方面和是否主动选择课程关系不明显,但是网络课程完成者通常表现出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网络课程完成者表现出多次观看重难点的视频,他们在网络课程的留言回复上频率高,对每一个章节、期中和期末的测验,几乎全部参与,而且能够保证测验时长,认真根据题目对应知识点去思考

23、,至少浏览一遍视频,个别知识难点能做到重复观看,每节课都下载课件。(二)情感因素影响分析情感因素是信息素养提升的内部推动因素,也是信息素养提升的有效助推。在进行信息表30达时,学习者因个体有发表的诉求,如果能积极地表达情感,一旦得到反馈,将对信息素养提升有正面的促进作用,并在交流中进一步调动兴趣推动发展,能够为社会的发展、个人的进步找到维持的动力。在信息互动过程中,被回复间隔天数、被回复长度、被回复时文字传达出的互助、帮助等情感值都会对信息素养提升有助力作用。(三)技能形成与知识迁移影响分析技能形成与知识迁移是信息素养提升的目标因素,也是信息素养提升的关键。网络课程虽然教学模式与传统课程教学模

24、式差异化,但是仍然具有培养核心素养、传授知识、提升技能、实现知识内化与迁移的教学目标。学习的过程是不断完善、积累和更新“知识结构”的过程,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概念、定义和原理等理论性的基础知识出发,通过知识分解、理解、抽象概括逐渐到更深层次,信息素养要想全面提升,课程目标不能局限于零散性的经验或知识的掌握上,更应当积极鼓励学习者构建知识,通过人文积淀来提升理解知识与具体事物间联系的能力,应以培养知识迁移能力为主要目标。评价反思包括主动学习、持久坚持、钻研精神、充满自信、组织与规划、过程考核、期中期末考试反思、行为习惯、价值共振、兴趣唤起、情感共鸣。网络课程学习完成者还会评价反思自己的信息素

25、养情况,他们会思考一系列相关问题,如:自己主动(或被动)学习这门课程的收获,自已是否应该主动搜索后续课程进行深人学习和实践?在整个网络课程中自己坚持学完的动力在哪里,如何做到持久钻研?在网络课程学习过程中遇到解决不了的学习难题如何充满自信地坚持研究下去?自已应该怎样更合理地组织和规划时间?在单元的过程考核和期中期末的终结性考核中自己暴露出哪些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整个网络课程学习过程为适应新的学习模式而养成的行为习惯是什么?信息素养提升过程中如何寻找兴趣相同的伙伴进行价值共振?在信息素养提升过程中如何交流能分享和体会学习同伴间的情感共鸣?创造性思维是个体通过将无关信息、知识、观念和思想进行碰撞、

26、重组,突破原有框架,从而产生新观点新思想的思维过程。在学习中,学生主动学习,开展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去发现关联,理性思考将获取的信息进行存储、通过思维判断来回忆,其次通过创新思维对环境做出符号表征,再次通过批判质疑来识别规则和解决问题,最后通过勇于探究将心理规划运用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四)情境因素影响分析情境因素是信息素养提升的外部助推力量。情境因素包括信息内容、信息质量、信息分享、信息交流和教学设计。信息内容来自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理论性课程的内容一般是演示文稿和直接讲授视频,实践性课程的内容一般是现场操作和动画演示。网络课程平台一般都能提供的信息服务包括学习者倍速观看视频、下载可离线播放等。

27、另外,网络课程教师毕竟隔着屏幕教学,不能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节奏,所以如果授课教师风趣、幽默,课程内容娱乐性强都将极大缓解屏幕内外的距离感。网络课程学习可分解为四个阶段:预备查找阶段、学习渐进阶段、探究深入阶段、回顾反思阶段。在整个学习活动的演化进程中,信息须达到一定质量要求。首先,信息应具有时效性,例如在中国大学MOOC上,某门课程间隔几个月就需要更新内容,若教师无精力重新录制视频,31应尽可能以提问或PPT文档的形式提供针对近期热点事件和技术的分析,以保证课程的时效性。其次,信息还应该具有真实性,例如对发生的真实案例进行分析。再次,信息应具有权威性,例如有专家学者、主流媒体、国内外认证点评

28、等。此外,信息还应具有完整性,要保证该门课程的内容是完整的、不是其中个别篇章。最后,信息还应具有互动性,以便师生进行讨论,实现思维的碰撞。从信息分享角度,如果学生将对于网络课程学习中的收获和体会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微博等,会引起学伴的点评和关注,对于一些实时发生的事件进行转发和点评也能引发信息交流,引起学习同伴的关注。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一方面可以选择在网络课程每节课下面留言,也可以在一些课题小组微信群里交流,评论行为通常由教师或学习组长发话题驱动,也可能由疑问者引发,通过对于学术课题的评论使网络课程学习用户尽快得到需要的信息网络课程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尽量丰富教学形式,并通过现场演示、小组探究

29、等多样性方式实现合作性学习。(五)环境因素影响分析环境因素是信息素养提升的外部影响因素,从外在诱因角度来说,完成一门网络课程的学习能进行证书认证,在一些学校,完成网络课程的学习能够直接冲抵部分选修学分。对于一些危险、野外等不适宜学生现场观摩的演示课程,学生可通过网络课程近距离地观看和学习。同时,对于跨区域、跨境的国际会议或学术研讨会,网络课程也可进行跨时空情景实现。从社会意识角度来分析,学习者通常会把在网络课程中掌握的研究方法用于社会时事的研究中,增加网络课程学习的社会参与责任,同时能够更尊重和关怀社会劳动者,在发生课题研究理念不合时,也能通过发帖等积极交流的方式进行疏导,同时在网络课程学习过

30、程中对于多样化文化怀有包容之心。网络课程跨越了课堂时间,也突破了学校、区域、国家的壁垒,真正实现了从全球视野来研究问题,并能跨文化地进行交流。学习者在得到信息后,能更宏观地对于国际问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对于我国文化和制度有更深的认同感。(六)信息因素影响分析信息搜索能力与信息工具选择能力是信息素养提升的外在显示因素。网络课程学习者通常会在各慕课平台例如中国大学MOOC、智慧职教、爱课程等搜索课程,偏实操类课程也可以在一些实训平台进行练习。大学生通常会选择B站等平台上偏轻松风格的相关课程进行学习。国外的慕课平台也有很多有益的课程,学生目前使用较多的还是百度搜索引擎或者百度学术。从信息工具选择的角

31、度来说,大学生普遍要用到幕布等思维导图制作工具、记录笔记APP、语音快捷输人鼠标、云盘等网络资料储存工具,同时,查阅国外期刊的学习者还可能会用到翻译类软件。四、网络课程用户信息素养提升策略(一)优化网络课程筛选,加快信息体系化建设首先,应优化网络课程筛选。大数据时代,信息用户有了掌握时下最前沿和最丰富的信息32需求,在对每个公民开信息贡献与分享之后,信息质量的门槛也越来越低,信息量呈现出井喷现象,信息量增加并不等同于信息质量的提升,这种现象一方面提高了信息用户获取信息的便捷性,但另一方面伴随着信息余的问题,信息用户查找所需信息的精力、时间等方面的成本都大幅提高。其次,未来网络课程的建设应该放在

32、信息体系化建设方面。网络课程一般是某所学校某专业单门课程,无法查询到该课程的前导课程和后继课程,造成学习者在线学习前难以储备需要的知识经验基础,或者产生没有后继课程将该课程继续实践深化的问题,所以在线学习难以成体系地完成学科培养(二)加强信息深度交互服务,完善信息平台功能网络课程在线学习具有“主动沉浸,沟通延迟,载体多样,难成体系”的特点,信息素养提升表现在在线学习的整个过程,包括在课程学习前寻找网络课程或学术资源,在课程学习中的学习者主动沉浸的学习状态。在线学习的课程通常是教师面对摄像机直接录制,在整个教学录制过程中,教师只是根据自身教学经验来把控教学节奏,会出现教师语义传达与学习者接受歧义

33、的情况,一旦出现问题,学习者只能通过论坛留言等方式等待解答,网络学习者并不能准确描述疑问的情况,还需要教师和学习者多次就问题焦点进行沟通。有被调查者在一个月后才解决问题,还有被调查者一直没有得到教师回复,所以在线学习沟通延迟甚至沟通停滞是普遍现象。大多数网络课程采用徽章、积分、证书等直接奖励对学习者的行为和结果进行强化,以奖励机制激发网络课程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是有效的,但多位受访者提到他们更重视的是互动反馈,如果观看视频能使在论坛留言的回复概率增大的话,他们更能及时观看课程。(三)优化网络课程信息利用,丰富信息获取过程体验课题组通过针对网络课程学习完成者及未完成者两个群体信息素养差异性的分析梳理

34、,发现优化网络课程信息利用设计、丰富信息获取过程体验能有效地提升网络课程学习者的信息素养。网络课程学习者的效能感知是持续学习的动力。在学习初始阶段,如网络课程学习者认为课程内容能产生较大价值,则有较好的自我效能感知,例如网络课程完成者多人次提到被上届同学推荐并完成本课程后,为后续课程学习或小组探究打下一定基础。网络课程是按每个知识点脉络展开的,一般一个知识点的学习时长为十分钟左右,但是重点、难点的学习时长通常与其他内容相同,网络课程学习者无法掌握重难点分布,也不利于对重难点知识点的掌握,因此设计重点突出、难点多练、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和学习任务是网络课程设计的重要目标。目前,网络课程的考试多以知

35、识考查为主,未完成网络课程的学习者反映讲解如背稿、考核形式单一、实用性不强,应加入探究、合作性任务等手段。国家建设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共享平台,已接入国内各高校开发的线上虚拟实验项目进行共享 ,有大批实训平台可以实现脱离软件环境直接网络答题,也可以使学习者置身于真实工作情境下进行机器的实践操作,教师应该高效利用这些虚拟仿真平台,在教学设计中有计划地将对实训平台的使用列人教学流程,或者将热点社会问题分析作为案例展开开放式问题讨论、分析与讲解,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习者的自主探讨意识,并辅以小组探究、同伴助学等多种形式丰富在线课程学习者的信息获33取过程体验。网络课程学习处于无教师监督状态,考核真实

36、性和学习有效性问题一直制约着网络课程建设和认证。目前,网络平台一般采取定时定量的考核方式,其中视频远程监考是技术难题,高校一般通过线上学习和线下课堂混合学习,将考核放在线下进行,以保证成绩的真实有效。未来,如何使在技术支持下的网络课程的线上考试更严谨将是各网络平台的建设方向。(四)增加网络课程数据透明度,提升信息核心素养力加强对学习者的学情监控便于教师掌握学习者个体及群体的行为模式,有利于教师了解学习动态,把握未来学习分析研究的趋势。目前,各大网络课程学习平台均能从后台数据观测到学习者个体和群体的学习情况。由于学习惯性和网络经验的个体差异,提升网络课程学习者信息素养需要一个过程,增强学习者时间

37、管理技能和调节能力,使其拥有合理的学习节奏,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最具价值的学习资源和任务上,这一点对于网络课程学习者至关重要。目前,网络课程学习者不能通过对比自已和同伴学习进度和效率的差异来及时调整个人学习进度和重新进行时间分配,因此网络课程平台应对学习者开放部分学习数据,使其通过对比数据进行学习行为调整,例如当网络课程学习者出现拖延行为时,平台及时弹窗提醒,并对重难点视频观看频率给予引导,使网络课程学习者更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帮助其降低时间成本,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兴趣,优化学习效果。此外,平台应增强个性化自适应学习支持,通过学习者自我反思和系统引导,例如学习者应该有权限及时查看与其他学伴的课

38、程进度对比和评价结果对比,平台应提供“学习对比仪表盘”和“进展对比图”等学情可视化结果,让学习者能够清晰了解自身学习进度和学习结果,根据同伴的学习路径和学习日程表调整优化个人的学习节奏。五、结语网络课程建设是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改革深度融合,争夺未来全球教育改革主导权的重要工具。人们要在复杂的信息情境和社会环境中,识别自身的信息需求、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整理、归纳、评价、决策、再造及传递,促进知识建构的学习自觉,找到信息关键要素的内在关联,通过终身学习来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将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内化迁移到不断迭代的新知识结构和解决新问题中,在不断提升信息素养的过程中对社会产生价值。参考文献1黄如花,李

39、白杨.数据素养教育:大数据时代信息素养教育的拓展 J.图书情报知识,2 0 1 6(0 1).2岳修志.信息素养与信息检索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 0 2 1.3胡燕.高校信息素养研究 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 0 1 8.4刘三女牙,刘智,高菊,等.慕课环境下学习者学习行为差异性分析研究 J.电化教育研究,2 0 1 6(1 0).5王莲.中美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养教育比较与思考 J.图书馆情报工作,2 0 2 0(1 1).6黄丽霞,王昕玮.近十年我国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研究进展 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 0 2 1(1 1).7张莉,宋小康,孙霄凌,等.社会化搜索情境下用户信息素

40、养量表构建研究 J.现代情报,2 0 2 1(1 1).34璐责任编辑:韩8高霏霏,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信息素养培养过程及其实现路径探究 J.图书馆学研究,2 0 2 1(0 9.9高开欣,周科平,李桂梅.安全信息素养教育论纲:基本概念、元模型与研究范式 J.情报杂志,2 0 2 1(0 1)10刘鲁川,李旭,张冰倩.基于扎根理论的社交媒体用户倦怠与消极使用研究 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7(12).11刘安然.中美高校慕课比较研究以“中国大学MOOC”与CourserB为例 J.高教探索,2 0 2 1(0 9).Research on Information Literacy Improve

41、ment of Online Course UsersBased on Grounded TheoryLI YuanyuanAbstract: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influencing factor model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improvement of onlinecourse users,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of online course platfor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viding more effec-tive information servi

42、ces,and gives strategies for individual learners to obtain target information efficiently.Thestudents who have completed online courses and those who have not completed online courses were selected forin-depth interviews to obtain data the completed and unfinished students of online courses for in-d

43、epth interviewsto obtain data,and coded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process of grounded theory.Based on the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improvement of users information literacy of online courses,this paperputs forward four countermeasures: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

44、f information systematization,strengtheningthe in-depth interactive service of information,enriching the experience of information process and increasing thetransparency of information data.The research results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improvement of usersinformation literacy of online courses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information design of network cours-es,provi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ideas for information interaction and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Key words:platform construction;influencing factors;grounded theory;information literacy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