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文化视角的古诗词文本解读策略.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356514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文化视角的古诗词文本解读策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基于文化视角的古诗词文本解读策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基于文化视角的古诗词文本解读策略.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学科教育S u b j e c t E d u c a t i o nN o.11(下)2 0 2 3基于文化视角的古诗词文本解读策略詹茂龙(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碧桂园城市花园学校 5 2 5 4 4 2)摘要:如何深化古诗词教学,有效开发与利用这些课程资源,已然成为一线语文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文章基于文化视角,探讨古诗词文本解读的策略,认为教师应确立文化立场,从文化的视角重构学习内容,探寻古诗词文本解读的合理路径,凸显课堂的文化要素,引领学生从诗词理解走向经典阐释,领会古诗词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审美旨趣,积淀并提升文化素养。关键词:文化要素 古诗词 文本解读 古诗词是语文学科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

2、要课程资源。在教学中,教师应在关注古诗词文本内容、文体特点、语言表达等语文要素的同时,关注古诗词文本的文化要素,进入古诗词文本所营构的文化场域,发现文字中隐藏的文化密码,在文化表象中领会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审美旨趣,积淀并提升文化素养。一、寻找文化印记,培育文化基因教师作为语文教学的直接实施者和引导者,应善于引导学生寻找古诗词文本中的文化印记,使之成为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载体。1.揣摩字词,捕捉文化字词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结构,也是文化元素植入的最基本组织。教师在实施古诗词教学时应善于引导学生揣摩字词,从字词的演变过程中捕捉文化,让文化印记清晰地呈现出来。如 清平乐村居 这首词,教学设计时,先扣住

3、“居”这个字,从汉字演变的角度,引导学生探寻文化印记。先借助多媒体演示“居”字的演变过程,再让学生根据字形理解其字义。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家”,由此巧妙地导出“一个汉字就是一个典故”的理念。在教学中,扣住“居”字的演变过程,把学生带入浓浓的文化传统中,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居”字悠久的发展历史,而且体会到浓浓的文化气息,发现文字中隐藏的文化密码,领会到文字背后的深邃思想和独特的审美旨趣。2.体悟匠意,感受文化古诗词创造实践中,作者为了更好地表达思想情感,往往会将自己个性化的思考融入古诗词创作,赋予古诗词独特的文化意蕴和内涵。教师在实施古诗词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体悟诗人、词人的匠意,感悟古

4、诗词中的文化因子。如 清平乐村居 教学时,在引导学生揣摩“居”的文化意蕴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关注“清平乐”这个词牌名的由来,对其历史过程进行查找、考证,探寻词牌身后的文化要素。不仅遵循识了“词”的教学规律,也凸显了语文教学的文化特性,使学生在获得知识过程中领悟到词牌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通过探寻文化印记,让学生对“清平乐”这种词牌名获得深刻的认识。学生也在探寻文化印记过程中,文化视野得到有效的拓展,既感受我国古诗词丰富的文化内涵,又激发学生热爱古诗词的情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种词牌名的阅读方法。二、创设文化情境,引发文化共鸣情境创设既要重视文化含量,利用富有文化气57N o.11(下)2 0 2

5、 3息、潜藏文化元素的情境素材,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又应讲究情境创设的立意,激发学生走进文化的激情。1.素材,蕴藏文化情境的文化效应与情境素材选择有关,只有选择富有文化气息的情境素材,才能提升教学情境的文化韵味。如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一诗,选择情境素材时要贴近诗歌表现的主题,即围绕“田园风光”为主题,涉及的素材既有名家的画作,又包括田园生活诗句等。不仅丰富了课堂的信息量,使课堂更有厚度,而且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气息,感受古人独特的人文情怀和人生意趣。2.技术,彰显文化好的情境素材,还需要教师讲究情境创设技术,借助信息技术直观性、便捷性等优势,提高教学情境感官刺激,营造立体化的文化

6、氛围。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一诗,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一边播放画作,一边展示题画诗。然后,组织学生以“田园诗”为主题,广泛交流自己所学过的田园诗,谈一谈田园诗描写的景物,以及田园诗表达的思想情感和自己对田园诗的认识。这个环节在诗画结合的基础上,借助田园诗绘画作品激发学生学习田园诗的兴趣,调动学生形象思维。同时,结合题画诗引导学生交流田园诗歌,帮助学生进入广阔的文化语境下,对学过的田园诗进行组合,包括诗歌描写的景象、诗歌传递的情感和学生对田园诗的感受等。学生对田园诗产生文化认同,文化理解从碎片化向文化高度提升,文化体验从印象碎片逐步地变得深刻起来,形成较为深刻、结构化的文化记忆。三、挖掘

7、文化要素,深化文化体验古诗词文本解读应立足于学生主体性,深入挖掘古诗词中潜藏的文化要素。通过文化要素,让学生的文化体验变得更加丰富。挖掘文化要素时,教师既要考虑学生文化体验需求,又要基于古诗词自身特点,立体地还原古诗词文化要素。如王昌龄的 芙蓉楼送辛渐 一诗,可以挖掘如下文化要素。1.诗歌化送别诗是诗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芙蓉楼送辛渐 是一首表达离别情感和追求高尚品格的送别诗。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深入诗歌的文化内涵,发现诗歌的送别文化价值。可以围绕“送别”这一主题,设计四个板块:“认识名楼说送别”“融情于象说送别”“诗中识人说送别”“反复诵读悟品格”,以帮助学生回忆和交流他们所学的送别诗歌。

8、此外,还可以插入关于诗人王昌龄的生平资料,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他在坎坷仕途中与好友分别时的心境,真正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不仅能够体验送别文化和诗歌的社会文化内涵,还能继承珍贵的传统文化,提升审美品位。2.地点在古诗词创作过程中,涉及的地点非常多。诗词作者在处理地点时不是简单地介绍地方,而是将地点融入诗歌情意表达,成为作者传递思想情感和彰显写作个性的一种手段。教师可以抓住这些地点,挖掘地点文化。芙蓉楼送辛渐 一诗涉及的地点较为丰富,诗中提到的“芙蓉楼”“吴”“楚山”“洛阳”等地是历史悠久的文化象征。诗人将辞别的场景设定于芙蓉楼上,借用了这座楼的历史意义,使得诗中的辞别情感

9、更具传世性和广阔的背景。在教学中,可以紧扣“地点文化”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和查阅工具书、搜索网络等方式,了解诗歌中涉及的地点以及与这些地点有关的其他古诗词。通过地点文化开掘,让学生认识到地点在诗歌思想情感表达中发挥的多样化作用。3.修辞与其他文学体裁不同,古诗词讲究言简义丰,往往借助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思想情感。我国古人就非常重视推敲词语,讲究修辞,以丰富古诗词内涵,提升古诗词的文化意蕴。根据古诗词辞藻丰富的特点,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揣摩古诗词的语言特点,帮助学生发掘古诗词中的修辞文化。芙蓉楼送辛渐 一诗中,作者以冰心和玉壶作比,诉说着自己高洁纯净情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冰心”和“玉壶”

10、进行解读、探究,分析比喻所蕴含的文化意蕴,帮助学生深入探讨诗歌的文化背景和67学科教育S u b j e c t E d u c a t i o nN o.11(下)2 0 2 3诗人的意图。通过探究修辞文化,并给予学生一些主题或情境,让他们运用比喻修辞来表达相关的意象和情感,提升他们对修辞文化的灵活运用能力。四、指向文化素养,引发文化创造文化自信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之一,古诗词教学应基于文化素养发展诉求,充分利用文化要素,开阔学生文化视野,引发学生文化创生活动。1.依托文化资源,开拓文化视野古诗词言简义丰,蕴含着自然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思维方式、人生哲理、家国情怀。教师树立文化资源开

11、发意识,根据文化要素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处理,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拓展学生文化视野,让语文课堂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息。如 芙蓉楼送辛渐 一诗提到的“冰心”“玉壶”,内涵丰富,是开阔学生视野的文化资源。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解读“冰心”“玉壶”的寓意内涵,结合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 中的记载“心若怀冰”,鲍照 代白头吟 中“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唐代诗人姚崇 冰壶诫 序中“故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冰壶之德也”等典故。学生不再局限于教材文本内容,而是进行跨文本阅读。借助丰富的文化资源,学生对“冰心”意义的理解更加深刻。随着“冰心”意义探究活动走向深入,学生对古诗词思想内涵的理解也水到渠成。2.抵近

12、文化内核,引领文化创生古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精华,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要素,文化知识点俯拾皆是。文化要素和文化知识往往又通过文化现象的形式呈现,教师应基于学生文化体验和文化理解,善于引导学生透过文化现象抵近文化内核。这样才能引领学生进入文化场域,让文化要素唤醒学生文化记忆,激发学生探究文化热情。学生文化积累达到一定高度,才能具备文化创生的能力。如元代诗人王冕的诗歌 墨梅 一诗,该诗以“梅”为创作对象,重点表现梅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气味。作为一首题画诗,表现创作者不追求艳丽的色彩赢得人们称赞,刻画梅脱俗的精神。诗歌创作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以物喻人,表现出诗人高尚的品格和节操。围绕创作对象“梅”的形

13、象和精神解读,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梅文化”展开探究性学习。活动前,先引导学生回忆并收集咏梅的相关诗句,再分析诗人笔下梅的形象和精神品质。进而引导学生 围 绕“梅 文 化”探 究 诗 人 喜 爱 梅 的 原因,以及诗歌创作采用的表现手法。最后,引导学生抓住生活中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植物,用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创作一首诗歌。引导学生对咏梅诗句进行整合,从形到神,从探究古诗词中梅的外在形象逐步进入梅寄寓的人格、精神品质等,再到诗歌的表现手法。最后,结合“梅文化”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运用古诗词文化表现手法和文化创意创作诗歌,给学生创造文化创生机会。学生文化理解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文化表现力也获得提升。

14、参考文献1 倪晓琴.文化要素: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的深度视角J.小学教学(语文版),2 0 2 1(9):1 0-1 2.2 胡海舟.文本解读必须立足文化的高度J.教学与管理,2 0 1 6(2):3 8-4 1.3 潘昕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J.科教导刊,2 0 2 2(7):1 3 2-1 3 4.4 刘俊.文本解读的文化视野J.中小学教学研究,2 0 1 5(9):1 5-1 7.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专项科研项目2 0 2 1年度课题“基于名师工作室的小学语文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研究”成果,编号:B QW 2 0 2 1 X Z X 0 1 7。责任编辑:颜贺华77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