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西建材建设经济与管理3672023年6 月基于利益协同的工程施工进度管理研究王沈杰甘肃第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 730070摘 要:文中以利益协同理念为指导,提出了一种基于利益协同的工程施工进度管理方法,对指导工程项目实践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为进一步深化利益协同理念在工程施工进度管理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借鉴。关键词:施工进度管理;利益协同;利益相关中图分类号:TU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90(2023)06-0367-03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Schedule Management Based on Benefit Collabor
2、ationWang Shenjie Gansu Sixth Construction Group Co.Ltd.,Lanzhou,Gansu 730030Abstract:Guided by the concept of benefit collaboration,this paper proposes a construction schedule management method based on benefit collaboration,it has a certain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value to guide the practice of
3、engineering projects,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further deepening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ncept of benefit collaboration in the field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chedule management.Key words:Construction schedule management;Synergy of interests;Interest correlation0 引言工程施工进度管理对推进项目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然而,
4、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由于参与方众多,利益诉求复杂,传统的进度管理方法易造成项目成本增加、工期延后等问题,难以满足项目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因此,提升工程施工进度管理的有效性,成为建筑业关注的重点。利益协同理念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思维,强调在项目中实现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共赢,以降低冲突风险,提升项目绩效。在工程施工进度管理领域引入利益协同理念,有望为解决传统进度管理方法存在的问题提供新思路。本文旨在探讨基于利益协同的工程施工进度管理方法,通过识别利益相关者、制定协同策略、构建进度管理模型等途径,提高工程项目的满意度、降低冲突风险、提升进度管理的有效性。1 研究及应用现状1.1 工程施工进度管理的研究现
5、状工程施工进度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项目计划、执行、监控和控制等多个阶段。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工程施工进度管理方法不断发展与完善,从最初的甘特图、关键路径法(CPM)和项目评审技术(PERT)发展至今日的计算机辅助项目管理软件1。这些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的效率与准确性。然而,由于传统进度管理方法主要侧重时间和资源的优化,忽视了项目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同与合作,导致管理效果受限。1.2 利益相关者在工程项目中的作用利益相关者理论起源于20 世纪80 年代,即企业或项目的成功取决于能否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在工程项目中,利益相关者包括项目业主、承包商、监理、设计
6、方、供应商等,各方在项目过程中拥有不同的权益和诉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如何在项目中实现利益相关者的共赢。例如,项目合作伙伴关系(PPP)模式、关系合约等理念和方法,旨在促进项目各方协同合作,共同实现项目目标。1.3 利益协同理论及其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利益协同理念来源于协同管理、协同创新等领域,强调在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共赢关系,通过协同合作实现目标。利益协同理论在供应链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等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在工程项目管理领域,利益协同理念逐渐被引入,研究者尝试将其应用于项目风险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1.4 存在问题与研究空白尽管利益协同理念在工程项目管理领域的应
7、用逐渐增多,但在工程施工进度管理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还没有系统的理论实证研究基于利益协同的工程施工进度管理方法,现有研究往往关注某一特定类型的工程项目,如房建、基础设施等,缺乏对不同类型工程项目通用性的探讨。2 研究方法2.1 利益协同理论的引入与分析本文从利益协同理念出发,分析工程项目中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和诉求,寻求在进度管理过程中实现共赢。利益协同理论的核心观点是通过合作与协同,使各方利益最大化,从而提高项目绩效。在工程施工进度管理中引入利益协同理念,需要识别项目的利益相关者,分析各方在进度管理中的需求与期望,并制定相应的协同策略,构建适应性强、具有协同效应的进度管理模型2。
8、作者简介:王沈杰(1988-),女,甘肃兰州人,本科,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施工管理。江西建材建设经济与管理3682023年6 月2.2 利益相关者识别与分类(1)利益相关者识别。利用文献分析、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识别工程项目中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如项目业主、承包商、监理、设计方、供应商等,并分析各方在项目进度管理中的权益和诉求。(2)利益相关者分类。根据利益相关者的权限、紧密度和需求等特征,将利益相关者分为核心利益相关者、主要利益相关者和次要利益相关者等不同类型,为制定针对性的协同策略提供依据。2.3 协同进度管理模型的构建(1)协同策略制定。根据利益相关者的类型、诉求和期望,制定针对性的协
9、同策略。协同策略主要包括沟通与协商、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分配等方面。(2)进度计划协同。在制定进度计划时,充分考虑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确保进度计划合理、可行。(3)进度执行协同。在进度执行阶段,实施协同策略,促进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与协作,确保项目进度顺利进行。例如,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实时更新项目进度信息,及时解决进度执行中出现的问题。(4)进度监控与控制协同。在进度监控与控制阶段,加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沟通,共同评估进度偏差及其影响,协同制定纠偏措施。例如,采用关键绩效指标(KPI)对项目进度进行评估,确保各方对项目进度有清晰的认识,及时调整策略3。(5)进度管理模型构建。构建基于利益
10、协同的工程施工进度管理模型。模型应考虑时间、资源、风险等多维度因素,综合运用甘特图、关键路径法(CPM)、项目评审技术(PERT)等传统进度管理工具和新兴的计算机辅助项目管理软件,实现进度管理的高效与精确。2.4 实证研究与案例分析(1)数据收集。通过调查问卷、访谈、档案资料等途径,收集不同类型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数据,包括利益相关者信息、进度计划、实际进度、绩效指标等。(2)模型验证。运用所构建的基于利益协同的工程施工进度管理模型,对实证数据进行分析,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对比传统进度管理方法与基于利益协同的方法在项目满意度、冲突风险、进度管理有效性等方面的差异,证实基于利益协同方法的优越
11、性。(3)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工程项目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基于利益协同的工程施工进度管理方法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效果。通过案例分析,总结协同策略与进度管理绩效之间的关系,为工程实践提供有益借鉴。3 利益协同在工程施工进度管理中的应用3.1 沟通与协商在工程施工进度管理中,沟通与协商是实现利益协同的关键环节。有效的沟通有助于各利益相关者了解彼此的需求与期望,减少信息不对称。通过协商,可以在进度计划制定、执行、监控和控制等环节达成共识,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为此,项目团队应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如定期召开进度管理会议,使用信息共享平台等,保障信息畅通。3.2 资源共享资源共享是利益协同的重要手段,其中包括
12、人力资源、设备资源、物料资源等。在工程施工进度管理中,合理的资源共享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项目成本,缩短工程周期。例如,项目团队可以通过协同调度,实现人员、设备的合理配置,通过集中采购,降低物料成本。此外,项目团队还可通过共享信息、知识等无形资源,提升项目管理能力4。3.3 风险共担在工程施工进度管理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可能面临进度延误、成本超支、质量问题等风险。基于利益协同理念,项目团队应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共同预防和应对风险。具体做法包括建立风险识别与评估体系,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制定风险应对措施,明确各方责任;实施风险奖惩制度,激励各方积极参与风险管理。3.4 利益分配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
13、是实现利益协同的基础。在工程施工进度管理中,项目团队应制定利益分配方案,确保各方在协同合作中获得应有的回报。利益分配方案可参考合同约定、项目绩效、风险承担等因素,体现公平、透明、激励原则。此外,项目团队还应建立利益分配调整机制,根据项目进度、绩效等变化,适时调整分配方案。3.5 关键绩效指标(KPI)应用关键绩效指标(KPI)是衡量项目绩效的重要工具,可用于评估利益协同在工程施工进度管理中的实际效果。项目团队应根据项目特点和目标,确定一系列与进度管理相关的KPI,如工程进度完成率、成本控制率、质量合格率等。定期对 KPI进行监测和分析,项目团队可以及时了解进度管理的状况,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予以
14、改进。此外,KPI还可用于激励各利益相关者积极参与进度管理,实现协同效应5。3.6 信息技术在利益协同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在工程施工进度管理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项目团队可利用项目管理软件、移动应用、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提高进度管理的效率与精度。项目团队可以使用项目管理软件进行进度计划的制定与更新,实现各方协同;通过移动应用,实时传递项目进度信息,提高信息共享水平;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远程协同和资源共享,降低时间和空间限制。3.7 利益协同与其他项目管理领域的结合在工程施工进度管理中,利益协同理念可以与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安全管理等其他项目管理领域相结合,实现整体优化。例如,项目团队可以在进度管理中充分
15、考虑质量要求,确保进度与质量的平衡;在成本管理中,通过资源共享和风险共担等协同方式,实现成本控制目标;在安全管理中,通过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增强安全意识和责任感,降低事故风险。4 案例分析4.1 项目背景本案例为某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项目,总投资约10 亿元,工期为36 个月。项目的利益相关者包括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供应商等。由于项目规模大、参与方多,进度管理面临诸多挑战,如资源配置、风险应对等。为确保项目按期交付,业主引入了基于利益协同的工程施工进度管理方法,以提高进度管理的效果。4.2 利益相关者识别与分类在识别利益相关者的过程中,项目团队采用了文献分析、访谈、问卷调查等多
16、种方法。最终识别出了如下利益相关者: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供应商、政府部门、周边居民等。根据利益相关者的权利、紧密度和需求等特征,将利益相关者分为核心利益相关者(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主要利益相关者(供应商、政府部门)和次要利益相关江西建材建设经济与管理3692023年6 月者(周边居民)等不同类型。4.3 协同进度管理模型的应用(1)协同策略制定。项目团队根据利益相关者的类型、诉求和期望,制定了针对性的协同策略。协同策略主要包括沟通与协商、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分配等方面。(2)进度计划协同。项目团队在制定进度计划时,充分考虑了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与期望,确保进
17、度计划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3)进度执行协同。项目团队在进度执行阶段,实施了协同策略,促进了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例如,项目团队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实时更新了项目进度信息,及时解决了进度执行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协同调度,实现了人员、设备和物料的合理配置,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4)进度监控与控制协同。项目团队在进度监控与控制阶段,采用了关键绩效指标(KPI)对项目进度进行评估,确保各方对项目进度有清晰的认识。同时,项目团队及时调整策略以应对变化,如资源调配、工期延长等。通过风险共担机制,项目团队有效应对了进度延误、成本超支等风险。4.4 效果评估与分析(1)满意度评估。对各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进
18、行评估,结果显示,项目满意度得分较高,基于利益协同的工程施工进度管理方法得到了各方的认可。(2)冲突风险评估。与传统进度管理方法相比,本案例基于利益协同的方法在冲突风险方面表现出较低的水平,说明利益协同有助于减少各方冲突,促进合作。(3)进度管理有效性评估。通过对比项目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以及关键绩效指标(KPI)的实际表现,结果显示,基于利益协同的工程施工进度管理方法在项目进度、成本、质量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5 结语本文对基于利益协同的工程施工进度管理方法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证实了该方法在实际项目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利益协同理念的引入有助于提高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水平,实现进
19、度管理的优化6。同时,关键绩效指标(KPI)和信息技术在利益协同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此外,利益协同还可与其他项目管理领域相结合,实现项目管理的全面优化。参考文献 1 曹雪强.土建工程施工进度管理及质量控制措施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2,7(14):129-131.2 王忠伟,陈玉键.基于实景建模与 LSM 方法的公路高边坡工程施工进度管理J.项目管理技术,2021,19(4):89-92.3 江自强.城市商业综合体项目地下工程施工进度干扰管理研究D.南昌:江西理工大学,2021.4 李骁,沈岐平,吴承科,等.基于 DEA 的 BIM-IPD 项目利益协同系统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
20、7,31(5):1-6.5 王海龙,张悦,丁堃,等.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利益协同机制:基于辽宁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多案例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6,34(5):65-68.6 朱海洋.强化建筑工程管理中进度管理的有效路径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2):17-19.措施,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持建筑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确保室内环境质量;推广绿色运营管理理念,提高建筑物的综合效益。4.3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应用效果该项目采用了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评价体系,从资源与能源利用、环境影响与生态效益、室内环境质量、经济效益与成本、社会效益与可持续性五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地评
21、估。具体评价结果如下。(1)资源与能源利用。采用高效建筑外壳、绿色建筑材料、节水设施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等,项目在能源消耗、水资源利用和材料资源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环境影响与生态效益。项目在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减少了碳排放量,降低了污水排放量,保护了生态环境。(3)室内环境质量。通过优化室内空气质量、照明、声环境和热舒适度等,提高了居住者的舒适性。(4)经济效益与成本。项目在全寿命周期内实现了投资成本、运营成本、维护成本和能源成本的优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5)社会效益与可持续性。项目通过传承地方文化、满足使用者需求、提高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实现了绿色建筑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机
22、结合。5 结语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工程管理及评价体系,在推动绿色建筑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未来的绿色建筑发展过程中,需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善。同时,结合国内实际,借鉴国际经验,不断推进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管理方法的创新,为绿色建筑事业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参考文献 1 邹思敏.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工程管理及评价体系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9.2 刘强.绿色建筑评价的研究与实践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2017.3 许蕾.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建设工程管理和评价体系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5.4 张立柱.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建设工程管理和评价体系研究 J.绿色环保建材,2018(2):44.5 张可.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建设工程管理和评价体系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15):194.6 朱浦宁.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建设工程管理和评价体系研究 J.住宅与房地产,2020(36):117-118.(上接第3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