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风险评估下的分级护理结合认知行为干预对胃癌患者的影响_瞿鸣妤.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34591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64.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险评估下的分级护理结合认知行为干预对胃癌患者的影响_瞿鸣妤.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风险评估下的分级护理结合认知行为干预对胃癌患者的影响_瞿鸣妤.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风险评估下的分级护理结合认知行为干预对胃癌患者的影响_瞿鸣妤.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风险评估下的分级护理结合认知行为干预对胃癌患者的影响瞿鸣妤,张华,于琳(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常熟 215511)【摘要】目的:探讨风险评估下的分级护理结合认知行为干预对胃癌患者上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心理弹性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0 年 5 月 1 日2021 年 5 月 1 日收治的 82 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 1 1 形式设置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实施风险评估下的分级护理结合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上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依从性及心理弹性水平 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ISC)。结果:观察组上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依从性高于

2、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 CD-ISC 评分高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胃癌患者实施风险评估下的分级护理结合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心理弹性水平和治疗依从性,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关键词】风险评估;分级护理;认知行为干预;胃癌;治疗依从性中图分类号:47373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0067256202301049文章编号:10067256(2023)01015003胃癌是临床常见的胃部恶性肿瘤疾病,占消化系统肿瘤的首位1。掌握胃癌疾病的主要护理方式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同时能够早期促进患者康复。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

3、管技术主要被应用在肿瘤化疗中,具有操作便捷且无痛的优点,但该技术在临床使用中易引起静脉炎等其他并发症。2020 年 5 月 1 日2021 年 5 月 1 日,我们对收治的 41 例胃癌患者实施风险评估下的分级护理结合认知行为干预,为今后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准确依据。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同期收治的 82 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 5080 岁,病理检查确诊为胃癌者;符合外科手术指征者;清楚表达自身需要,无认知障碍者;家属及患者自愿签署相关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重要器官衰竭者;曾有免疫营养干预史者;曾诊断胃肠功能系统障碍者;有手术禁忌证或凝血障碍者;合并甲状腺功

4、能异常或精神类疾病者;术前出现严重贫血者;肠内营养干预期间发生肠梗阻者;存在严重基础性疾病或慢性病者;妊娠或哺乳期,中途退出者。依照 1 1 形式设置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1 例。对照组男 29 例、女12 例,年龄5473(6325416)岁;病程0520(121033)年;胃癌分期:期17 例,期 20 例,期 4 例;不良生活习惯:吸烟 31 例,饮酒10 例;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 20 例,大专及以上 21 例。观察组男 24 例、女 17 例,年龄 5362(6385426)岁;病程12(151067)年;胃癌分期:期 16 例,期 22 例,期 3 例;不良生活习惯:吸烟 25

5、例,饮酒 16 例;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 22 例,大专及以上 19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 相关伦理要求。12方法121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护理人员在进行置管前需了解患者身体情况,并分析其兴趣爱好、饮食计划及用药情况等,从而初步评估置管风险,并告知患者及家属置管操作流程,同时告知配合事项,在完成置管后给予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手册及有关出院指导资料2。122观察组实施风险评估下的分级护理结合认知行为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221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分级护理评估方式:采用文献回顾方式、德尔菲专家咨询及层次分析法制订评估表,

6、包含患者疾病类型、以往病史、血液情况、静脉符合条件、置管因素等,共计 7 个一级指标和 34 个二级指标,评分19 分处于高危,1318 分处于中危,13 分处于低危。分级护理:护理人员评估患者风险等级设定不同等级的护理方案3。低危:给予常规干预;中危:在低危患者干预基础上增加温度护理,护理人员将干净毛巾加热到 40,若温度过高可导致上肢静脉血栓发生,控干水分后热敷患者肩部,每10 min更换 1次,每天早晚各 1 次,连续 15 d;高危:在前者护理基础上外涂喜辽妥软膏,在热敷后置管侧面手臂穿刺处涂抹软膏并轻度按摩,涂抹范围 47 cm,2 次/d,每 15 d 为 1 个疗程4。1222认

7、知行为护理认知支持:按照理性思维疗法,采取认知识别、认知改变、替换认知形式,对患者进行有关胃癌术后相关知识讲座,并让患者自动分组进行讨论分析,对比较典型的患者疾病案例进行针对性讨论,应用角色扮演形式帮助患者提升认知,增强患者 PICC 理解程度;初步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帮助患者分析错误因素和负性情绪对身体产生的危害,引导患者领悟 PICC 意义。行为干预:构建合理化的PICC 维护形式,对患者四肢进行耐受训练。在完成置管后,由责任护士对患者及家属开设 PICC 维护讲座,每 15 d 举行 1次,每次 30 min。护理人员对患者或家属提出的任何问题,应及时给予正确解答,并及时纠正不正确的维护导

8、管方式。讲座包括 15 min 患者相互讨论时间,护理人员多鼓励患者与其他病友交流经验,不仅增加自身社交,还会缓解负性情绪。行为构建:护理人员引导患者进行肢体放松活动,指导患者掌握简单的肌肉松弛方式,使患者对自身心理和生理进行有意识把控5。护理人员对情绪紧张患者实施心理干预,以同病房患者成功案例作为鼓励基础,向其讲述肢体训练活动的重要性。具体操作使患者保持平卧位,按照患者舒适的方式随051齐鲁护理杂志 2023 年 1 月第 29 卷第 1 期意摆放四肢,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置管肢体干预,让患者手腕呈握拳姿势,反复进行旋转手腕活动,每次10 min,1 次/d,按照患者身体耐受情况适当增加时间6

9、。护理人员在患者运动时观察肘关节变化,避免出现过度拉伸引起肌肉损伤,并使患者局部皮肤保持清洁。同时,护理人员配合家属监督让患者保证正确的生活及饮食习惯,在接受治疗期间通过有效的联系方式如微信、短信、电话等,定期对患者进行访问,了解患者日常对导管维护情况,并对患者产生的疑问给予回答。行为想象:指导患者在日常肌肉训练中进行大脑想象,回忆自己认为比较美好的场景,同时配合自己喜欢的音乐,使其处于愉快且平静的训练中,需训练 2 个月,最后指导患者再次复查,可适当缩短运动时间。13评价指标并发症: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静脉炎、导管堵塞、静脉血栓。依从性:比较两组导管维护依从性,分设 4 个等级:0 级

10、按照医嘱按时到院进行导管维护,无并发症发生;1 级需要护理人员提醒到院进行导管维护,无并发症发生;2 级需要护理人员多次提醒患者到院维护导管,有轻微血栓形成;3 级需要护理人员多次提醒但未到院,且出现并发症。心理弹性: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ISC)评估两组干预前后心理弹性,包括乐观、自强及坚韧 3 个维度、25 个条目,每项条目采用 04 分计分法,分数越高表示患者心理弹性越好。本量表 Cronbachs 为 0851。14统计学方法通过 EpiDate(V31)软件录入数据,采用SPSS 261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2检验;等级

11、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005。2结果21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见表 1。表 1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组别n静脉炎例%导管堵塞例%静脉血栓例%发生率(%)观察组41124412440000488对照组4112441244373121952值5145P 值002322两组依从性比较见表 2。表 2两组依从性比较组别n0 级例%1 级例%2 级例%3 级例%总依从性(%)观察组41266341112683248624869512对照组411331701024396146312292770722值8613P 值000323两组干预前后 CD-ISC 评分比较见表 3。3讨论胃癌是发生在胃黏膜上表

12、皮的恶性肿瘤,同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临床典型症状为恶心、呕吐等,随着患者体内肿瘤不断增加,对胃功能产生直接不良影响7。现在临床对胃癌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手段是手术,为患者带来很好的效果,但胃组织有部分被切除,从而引发患者体内营养摄入减少而出现营养不良,同时存在患者免疫功能下降风险。有研究表示,抑表 3两组干预前后 CD-ISC 评分比较(分,xs)组别乐观坚韧自强观察组(n=41)干预前214034189017215021干预后330051300024297032t 值203411351438P 值000100010001对照组(n=41)干预前219030186019200022干预后29404

13、9261020254029t 值113519471021P 值000100010001t组间干预前值070607533158P组间干预前值048204531000t组间干预后值325979936375P组间干预后值000100010001郁、焦虑情绪是导致慢性恶性疾病发病的主要因素,患者化疗后身体可能会出现各种不适而影响心理情绪,最常见表现是烦躁、抑郁,然而这类情绪会引发患者出现心血管、胃液分泌等生理性变化,进而造成血压持续升高、胃液分泌过多等,对胃癌患者后续治疗不利8。PICC 是一种属于长期、稳定的静脉输液方式,主要优点是无痛、高效、长期留置,已被广泛地应用到临床各科中。在完成 PICC

14、后,患者置管静脉中血液流速变得缓慢,增加导管异物特性,会对患者血管壁造成一定刺激,同时会引起局部血管内膜发生炎症,损伤血管内皮最后形成血栓。导管留置时间较长要求患者对导管的日常维护知识掌握较高,很多患者因自身习惯导致日常维护依从性差。因此,如何使患者充分良好掌握导管维护知识和日常维护相关措施,从而提升患者配合度,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上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 CD-ISC 评分高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由此得知,两组出现并发症类型及相关情况大多与导管留置中维护方式有直接关系,护

15、理干预措施得当与否直接影响术后恢复效果,从而对患者依从性产生直接联系10。因此,导管留置期间维护方式十分关键。通过召集患者举行讲座方式并解答其疑问,护理人员联合家属共同监督患者保持每日训练计划和维护方式,使其养成良好习惯,做好日常维护记录,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黄钦等11 指出,利用系统化、全面网络平台及针对性行为护理是减少 PICC 置管并发症出现的主要原因,与本研究结果相同。另外,在置管期间患者存在负性情绪会影响后期恢复效果,在术后接受化疗时出现恐惧或担忧,其体内各项指标水平不稳定,若 5羟色胺持续升高,患者血管会不断收缩导致管腔狭窄,导致导管对血管壁刺激提升12。同时,患者大脑皮层交感

16、神经兴奋提高,使其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从而形成血栓,这是患者出现上肢静脉血栓的主要因素。认知行为干预不仅可以改善患者日常不良生活习惯,改善患者心理状况,使其生理、心理及情感行为处于和谐、平稳的关系,从而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参 考 文 献 1 朱虹玉,张云飞,柯熹,等不同步行运动量对胃癌化疗151齐鲁护理杂志 2023 年 1 月第 29 卷第 1 期患者癌因性疲乏影响的研究 J 中华护理杂志,2021,56(5):652658 2 高鹏,曹松梅,朱丽群,等胃癌患者术前营养干预的证据总结 J 护士进修杂志,2021,36(4):363368 3 朱建梅,强明珠,何科茗基于积极心理学干预联合 PD-

17、CA 循环法在化疗期胃癌患者 PICC 护理中的应用J 广东医学,2019,40(17):25312535 4 徐云,王玉娜,徐广剑团体沙盘游戏对胃癌化疗患者情绪状态与应对方式的应用效果 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1,37(9):661666 5 郭泽霞,符岸秋,卓恩挺,等胃癌放疗期间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及 NEUT、sTNF-1 水平变化 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1,31(9):13871390 6 刘晓庆,彭相颖早期护理干预对老年胃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J 血栓与止血学,2021,27(2):329330 7 潘薇,王芳,谢幼华胃癌患者围术期呼吸功能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J

18、 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0):8385 8 吴丽萍,王虹,刘玉静延续性护理在晚期胃癌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心理的影响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7(1):207209 9 李晓梅,雷鑫赋能教育理念联合人文护理对胃癌化疗患者负性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5):668671 10 宋丽艳,臧雪红,邱振玲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护理干预对胃癌术后患者饮食依从性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21,27(6):143145 11 黄钦,黄钊,冯丽娟,等微信 APP 上门护理服务对胃癌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2):360364

19、 12 朱莎莎,沈霞,李彬霞,等回授式健康教育计划表对胃癌化疗患者遵医行为与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 山西医药杂志,2021,50(6):10121014本文编辑:谭峰20220119 收稿癌痛规范化护理干预对癌痛患者疲乏程度及免疫功能的影响钟玉婵,黄艳萍,梁燕云(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广东佛山 528200)【摘要】目的:探讨癌痛规范化护理干预对癌痛患者负性情绪、疼痛程度、生活质量、癌因性疲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 年 6 月 1 日12 月 1 日收治的 105 例癌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52 例和观察组 53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止痛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基

20、础上实施癌痛规范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疼痛程度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生活质量 采用中文版癌症患者生活质量(FACT-G)通用量表、癌因性疲乏 采用 Piper 疲乏量表(PFS)及免疫功能(包括血浆 CD3+、CD4+、CD8+)。结果:干预后,两组 SAS、SDS、VAS、FACT-G、PFS、CD3+、CD4+、CD8+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癌痛患者实施癌痛规范化护理干预,能够缓解负性情绪和疼痛,改善生活质量,减轻癌因性疲乏,从而增强免疫功能。【关键词】癌性疼痛;癌痛规范

21、化干预;负性情绪;生活质量;疲乏;免疫功能中图分类号:4735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0067256202301050文章编号:10067256(2023)01015203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加剧、人们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升高1。癌痛是病理机制复杂的慢性疼痛,也是造成晚期癌症患者痛苦增加的重要原因,不仅会导致患者身体不适,还会给患者心理带来不良影响,诱发其心理异常,从而使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存时间被影响2。据相关研究证实,除呼吸、体温、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外,疼痛被列为又一大生命体征3。常规止痛护理干预包括热敷、按摩等物理疗法,护理手段较单一,且护理方案

22、缺乏针对性,影响有效控制疼痛。随着医疗观念的更新,临床剔除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护理模式,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模式作为新的护理理念,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为核心,强调患者生存价值。2021 年 6 月 1 日12 月 1 日,我们对 53 例癌痛患者在常规止痛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癌痛规范化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同期收治的 105 例癌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 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4 诊断依据,且经病理学检查确诊者;伴中、重度疼痛,长期服用镇痛药物者;具有正常的沟通表达能力者;预计生存时间5 个月者。排除标准:重要组织器官功能障碍者;依从性较差者;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处于谵妄状态、精神异常者等。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 52 例和观察组 53 例。对照组男 32 例、女 20 例,年龄 2275(6221536)岁;肠癌11 例,肺癌19 例,乳腺癌 7 例,胃癌3 例,肝癌7 例,其他 5 例。观察组男 36 例、女 17 例,年龄 2376(6236571)岁;肠癌10 例,肺癌17 例,乳腺癌 5 例,胃癌4 例,肝癌8 例,其他 9 例。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后批251齐鲁护理杂志 2023 年 1 月第 29 卷第 1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