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乡村旅游-126-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3 年第 34 卷第 13 期(总第 561 期)我国乡村旅游历经40余年的发展,对新农村建设和农民脱贫致富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进入新时代以来,旅游业作为乡村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实践路径,在一些乡村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并为实现乡村脱贫和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提供了一条发展道路。从市场端来看,近年随着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支持,乡村旅游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乡村、感受乡愁。据统计,2021年110月,在新冠病毒影响下,我国乡村旅游接待游客仍达到了18.5亿人次,同比增长43.4%;每年5 500万农民从乡村旅游中受益,极大地带动了大量的乡村发展和农民致富 1。
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放缓和疫后人民近郊出行需求的提升,这些数据将进一步增加,乡村地区已经成为现代旅游活动的重要场域。同时,由于缺乏规划、运营不当等原因,在乡村开发中陆续出现了千村一面、景观受损、生态破坏、文化丢失等现象,不仅破坏了许多美丽的乡土景观,还丢失了许多珍贵的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曾经人们向往的“良田美池桑竹”的桃源景观难以再现。因此,如何保存和良好地发展乡村生态与景观成为目前乡村旅游发展最迫切的任务。1乡村旅游发展中的“新田园”误区在政策和市场的推动下,全国各地新农村建设发展迅速,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乡村产业,推动了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乡村旅游客流量的增长,一方面对乡村本土景观生态维
3、护带来了压力,另一方面也对乡村景观的营造提出了更高要求,可以说,国内成千上万个传统乡村聚落景观亟待提升 2。在新农村发展和建设营造“新田园”的过程中,由于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和建设经验不足,在建设过程中发生了各种乱象,不得不引起政府重视。有的地方盲目求新、抄袭拼凑外地农村建设模式,造成本土的特色流失;有的地方热衷于搞形象工程,建设大雕塑、大牌坊、大广场等,缺乏实用性和经营性的考虑,脱离乡村实际,可经营性差;有些地方缺乏整体规划,碎片式的发展,导致景观不连续,无法形成多样统一的乡村聚落景观 3。这些“建设性破坏”,核心问题在于缺乏保护意识、运营思维、创新理念,若坐视不管、任其发展,极可能让中国传承
4、千年、千姿百态的村落在地球上永远消失,而变成千篇一律的人工“新田园”。在这样的乡村建设背景下,什么样的乡村景观能实现乡愁的回归、能给予游客乡村生活的真实体验、能带动乡村产业的多维发展,需要人们进行重新认识和评估。2 乡村景观的价值内涵乡村景观产生于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预,从而形成的具有独立形态、内涵的外在表象,其拥有独立、原生的生产生活方式,是乡村人居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综合体现,包含着带有浓郁地域特征的田园、山林、居所、道路、广场、生产生活等景观构成要素 4。从这一定义出发,一个乡村独特而多维的景观展现不仅是一张代表性“名片”,更是对本土文化的一种诠释和定位。2.1
5、生态系统的支撑乡村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复合系统,以一定的形式将农村区域的物质和能量交换链接起来,从而实现农村的核心功能保障粮食和农产品供给 5。在此生态系统中包含了生态服务的支持、生态产品的供应、生态环境的调节等内容,从点、线、面不同的维度去支撑和构筑出了生态系统框架,维护着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和良性循环。2.2社会文化的见证乡村景观来源于乡村原生态的生产生活,是乡村经历千百年的社会、自然、人文环境变化形成的特定时空内的表现,是当地历史变迁、社会生活、收稿日期 2023-04-28 作者简介 林元珺(1987),女,福建福州人,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旅游规划、乡村振兴。基于景观感知评价的乡村旅游规划
6、策略研究林元珺(伟光汇通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北京100029)摘要 为了解决城市化进程中乡村建设同质化严重的问题,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层次分析方法,在充分研究乡村景观价值内涵的基础上,建立乡村景观意向感知评价模型,探究乡村旅游规划的创新路径。研究认为,在乡村旅游规划过程中应该抓住乡村文化生长脉络及灵魂,保护和开发并重,构建和强化乡村的空间意向要素,创新地打造新农村生活方式,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 乡村旅游;乡村聚落;景观意向;景观感知评价 中图分类号 F590.3 文献标识码 A乡村旅游-127-精神文化的直观反映,蕴涵着浓厚的文化意义和地方精神,从而形成有代表性的乡村标
7、识。在当前游客向往差异化的乡村生活需求下,这种特异性的文化表现和其生长的过程即成为构建乡土文化价值体系、提升乡土文化的吸引力、留住“乡愁”、传承和发扬乡土文化的重要抓手。2.3原生美学的载体乡村的景观自古以来便具有环境美学的多种特征,代表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平衡准则,它既能展现出人们不同时期的审美水平,又是中华美学精神内涵的重要传承 6。如流传千年的古诗词中记载的“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些美好而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描述吸引着前赴后继的来访者,给予他们精神的愉悦和美学的享受、提升。2.4经济发展的动力乡村景观包含着地域独特的自然环境、人文和非物质要素,每一
8、个乡村都有着其独特的空间、场景和内容,一方面与其相关的产业内容形成支撑,另一方面形成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物和体验内容,从而带动旅游产业链的发展,既满足本地的居民又能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乡村旅游客群,直接和间接地创造经济价值 7。3乡村景观意向的感知评价3.1游客感知度分析乡村旅游的景观感知是游客对景观空间及环境意向的印象、感应和评价的综合反应。根据乡村旅游的过程特征,以游客出行时间为线索,分为行前、行中和行后三个序列。3.1.1行前感知行前景观感知指的是游客在到达目的地前对目的地的一个认知度,是影响游客出行决策的重要因素。主要来源于目的地的宣传营销、朋友的口口相传、其他渠道所获得的目的地信息。而无
9、论从哪条渠道,其美誉度、震憾力、独特性都是能否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和决策的助推器。3.1.2行中感知行中旅游感知指的是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对目的地的游览感受。主要分为景观的识别度和满意度。景观识别度是反应游客对乡村景观敏感度的一个表现,其在形式、色彩、材质、位置、造型等方面都决定了它是否能给旅游者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一个印象良好而深刻的“可识别性”景观是旅游中旅游感知的核心支撑。景观的满意度是游客过程感知程度的一个定性指标。包括对景观的美观性、舒适性、独特性、震憾力等方面的一个综合判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决定了目的地在游客心目中的印象。3.1.3行后感知行后感知则是表现在出行结束后通过游客对景观意向的
10、深刻程度来判定旅游者对乡村景观的感知程度。这也是判断在乡村景观中哪些因子能受到关注,哪些因子容易被忽略的一个很好的方式。调研发现,在游客的描述中印象最深的内容往往是“村里的小路左拐后一大片金灿灿的稻田”“和朋友一起钓鱼的那个池塘”“村口有个好高的人像雕塑”等,从这些回访语言中可以看出,一个奇特的景观元素、震憾的景观场面、有故事的景观画面是最能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的元素。3.2吸引力因子构成通过对国内乡村案例的研究和前人调研的经验,考虑到乡村景观的美观度、便捷度、原真度、感知度和游客的满意度等方面,将乡村景观吸引力因子进行总结和分类,并根据其对旅游的影响的大小赋予权重,具体内容见表1。4 乡村旅游
11、规划策略根据乡村景观感知评价体系的研究,可以清晰地看到乡村的景观感知因子对游客游览的影响程度以及游览反馈,在每个乡村规划前对游客的意向调研可以更好地抓住乡村的特色、需提升的重点及游客的需求,因此成为乡村旅游规划的重要依托和手段。4.1寻源:抓住乡村文化生长脉络及灵魂梁漱溟曾经提到:“中国文化的根在农村。”乡村文化是中华文化中最真实、最鲜活的生活方式的表象,随着近年城镇化的发展,这种生活方式在一步步地流失,乡村的传统风俗也在一点点消失,曾经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景象也越来越难再见。“每一个乡村都是独特的个体”,这也是乡村不同于城市的标准化建设、具有独特吸引力的核心竞争
12、力。因而在做乡村规划和设计时,首先要建立科学的乡村调研分析架构(图1),通过调研、访谈、测绘、分析来认识和解析目标乡村。从生态端寻找乡村聚落的选址和发展变迁脉络、从文化端寻找乡村历史底蕴、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灵魂,建立乡村与“源”之链接,提取出能代表乡村的生态形象、文化载体、空间结构、意向元素,成为能统领乡村发展的精神内核,也是保障乡村拥有独立、差异化吸引力的重要引领。4.2延续:保护和开发并重的肌理延续4.2.1保留传统聚落的格局乡村聚落格局具有显著的整体性特点,村落里具备完整的生活生产条件及配套设施,互相形成一种平衡、和谐的关系,并能呈现出浓郁的地域文化特征。本研究对西双版纳哈尼族曼冈寨的聚
13、落景观林元珺:基于景观感知评价的乡村旅游规划策略研究乡村旅游-128-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3 年第 34 卷第 13 期(总第 561 期)表 1乡村景观感知评价指标体系一级类二级类权重值指标项备注景观质量自然性0.10自然植被覆盖度有较高的植被覆盖率人工干扰程度较少地被人为影响,呈自然生长的状态与景区外形成缓冲区景区内外有缓冲区隔离,受外界影响较小独特的自然现象如日出、云海、海市蜃楼等的观景处与周边景观连续、融洽与大环境的生态景观环境相融合可持续性属于可再生资源,或制定了机制可永续利用独特性0.12地形地貌奇特程度有独特的山形、水系、奇石等等珍稀度及稀有度有大量的珍稀物种或者景观奇特景观规
14、模度景观实体巨大或具有震憾效果的景观场景可识别性美观并易于记忆标志性景物创新性在统一主题和风貌下的创新型景观营造秩序性0.04景观连续性景观叙事性和关联度良好空间秩序感不同空间的良好的组合度多样性0.04景观类型丰富度景观种类、表现手法丰富季相多样化有突出、代表性的季节景观文化性0.10主题强化度主题鲜明、特色突出,能凸显地域特色历史文化价值有较高历史、文化、科学研究价值美学艺术价值有较高的艺术性和艺术价值景观表达真实性表现最原真的乡村生活和文化保存完整性景观保留和打造的完整,不受破坏文化独特性表现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唯一性的文化表现人文氛围浓郁的乡土文化氛围乡土性景观特征0.10聚落保存乡村民
15、居聚落肌理、景观的保存完整度民俗风情留存民族、民俗文化和习俗的保留程度景观的功能性与乡村生产生活的关联度生活景观化用景观的手段展现当地居民的生活乡村氛围0.10乡土意境保留最朴实的乡村氛围生活节奏乡村慢生活的氛围营造和谐程度景观与建筑、设施、环境、居民生活的适宜性图 1乡村调研分析架构乡村旅游-129-一级类二级类权重值指标项备注环境友好度自然环境0.12大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空气清新,无污染水体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水质洁净,无异味噪音情况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无噪音拥挤度空间、尺度和高峰人流量是否适中环境清洁度定时清洁,无污垢、污水、垃圾堆积自然灾害的发生概率是否处于自然灾害多发地段适游时
16、间一年内的可游览时间和适宜游览天数配套设施0.08功能性建筑及设施美化功能性建筑及设施的隐蔽性及外观美化便捷度休憩设施、卫生设施、标识系统等的利用便捷度人性化程度考虑到多人群的利用,有较高的人性化考虑智慧化程度利用智慧旅游、新科技的手段提高设施水平清洁能源利用度设施利用清洁能源的比例出入口明确出入口景观标识显著,易于辨认和记忆内部交通乡村内部道路清晰,辨识度高,人车分流感知度行前感知0.06景观知名度旅游者对其的认知程度景观美誉度对旅游地的好感及喜爱程度景观影响力旅游地在区域内的级别、品质景观辐射力客源市场的分布情况景观偏好度游客因自身价值观而产生的不同的景观偏好行中感知0.08景观敏感度景观
17、对被注意到的程度的量度景观满意度游客对旅游地景观的满意程度环境满意度游客对旅游地环境的满意程度行后感知0.06景观可印象性游客对旅游地的意向深刻程度推荐率推荐给其他潜在游客的意愿重游率二次游览的意愿抱怨与投诉率对旅游地景观的不满及现场投诉进行了实地调研,以曼冈寨为例,寨中的秋千场是哈尼族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秋千节的公共场地,一般建在村寨边缘的高地上,俯视整个村落,随着村落的扩张,秋千场位置也经过几次变更,但一直保持着哈尼族对其使用便捷、符合传统习俗(村落上方、高地、边缘)的要求(图2),从秋千与村落的关系便可看出村落的发展方向和变迁。4.2.2修复空间场景的肌理乡村的空间肌理是人类活动在大自然留
18、下的印记,传统的生产技术简单,对大自然的改造和破坏有限,大部分乡村的肌理都得以良好的保存,充分表现出古人尊重自然、适应自然的能力和理念。在乡村景观的规划中重点去挖掘乡村空间场景的特点,如其边界的构成、生长的方向、重点介质(田园、道路、山林)的形态,从而进一步的去修复链接、维护生长以及一定程度上的再创造。4.2.3传承地域文化的肌理一个乡村的地域文化(续表)图 2哈尼族曼冈寨聚落示意图林元珺:基于景观感知评价的乡村旅游规划策略研究乡村旅游-130-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3 年第 34 卷第 13 期(总第 561 期)是体现其独特灵魂、生长脉络的核心,其反应在乡村景观上可以是一种风水格局、一株植
19、物、一座牌坊、一口水井、一部水车、一条劳作的路线等,这些乡土的景观肌理讲述着乡村变迁中的故事,体现了乡村生活生产的沉淀,经过岁月的痕迹,成为乡村景观中不可磨灭的记忆。通过抓住乡村的文化景观肌理,在统一文化灵魂和脉络的统领下,将文化元素和精神注入到景观的格局和设计中去,在保留了原有乡村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更加强化文化要素表达,形成文化线索,引导游客的游览和体验。4.3描绘:构建和强化乡村的空间意向要素乡村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空间。与城市一样,乡村也具有“可识别性”和“可印象性”。它来源于人们对乡村空间、景观元素、场景或一个概念的感知。如说到清境农场,人们的脑海中的第一反应是一大片绿油油的起伏的草地;
20、说起婺源一定是一望无际的油菜花;说起乌镇则是那穿梭于街巷中的水系等。基于乡村的主题和特征,强化乡村景观的辨识度,打造有艺术性、有记忆点的乡村标志性景观。整齐划一的楼房、水泥路只会使乡村和城镇的差异缩小,使其意向更模糊。在乡村景观的开发中,一个古院落、一棵千年古树、一片壮观的田园、一个代表着民族文化信仰的鼓楼或者祠庙都能成为乡村景观中很深刻的“乡村印象”,而正是通过这些“印象”与居民和游客达成共鸣和记忆点。因此,在规划中要重视居民和游客不同的需求和利益点,塑造出不同类型和维度的意向要素,它包括了村庄的边界、游览或生活生产的路径、可控制点、标志物等,互相交织共同描绘出每一个人心中不同的意向地图。4
21、.4活化:创新地打造新农村生活方式农村要保护,也要发展。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中不能丢弃原有田园和乡愁,需要吸收和融入新的思想、理念和方式,才能真正地去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实现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换。4.4.1资源包装,营造“期望型”景观乡村资源的产品化包装,是在合理地延续资源功能和本质的同时,将它按照居民及游客的需求联系起来,使其更具有标识性、震撼性、记忆性和体验性的一种方式。例如,根据当地的种植品种调整,做到乡村四季有花,都有景可观;在花林中修建小径,让游客可沉醉其中;将稻田里的稻草人制作的更有设计感和美感,形成稻田里的标志性景观等。4.4.2差异化的发展定位成功的乡村旅游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其能给
22、游客提供一种“有别于城市的生活”,给人提供一种“看没有看过的风景,发现不知道的自己”的特殊生活体验,而在这种体验中游客期望的是能看到一种城市里没有、独一无二的乡村景观。乡村差异化定位应充分挖掘出乡村的资源潜力、文化内涵,并根据区域客群的特点、时代的需求来构建,表达出乡村自身的资源特色和生活价值观。如有以赏花为主题的观光型乡村、有以民宿为特色的主题度假乡村、有以研学为核心的红色文化乡村等,形成独特的乡村景观体系,成为乡村旅游吸引力的重要依托。4.4.3融入式旅游体验具有丰富体验性的旅游产品是乡村景观可持续开发的市场保障。乡村独特的区位优势、景观资源吸引力和个性化服务为旅游者体验乡土生活提供了广阔
23、的舞台。在乡村景观开发中,根据不同旅游者的需求营造体验性环境,满足其物质需要、精神需要、休闲需要和生态环境需要,打造主题化、品牌化、乡土化的系列体验性产品,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附加值。如为自驾车游客提供世外桃源的露营地环境,为儿童提供农耕研学体验产品,为家庭游提供精致舒适的民俗客栈,为年轻人提供乡村咖啡馆和酒吧等。5 结语我国的乡村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多样,形成了千村千面的乡村聚落景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大多数的农村也同时在进行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建设,使得许多村庄逐渐同质化,失去了原有的肌理和内涵,许许多多的乡村故事和历史文化都从这些乡村聚落景观中搬进了乡村博物馆,丢失了活力。由
24、此可见,乡村景观的规划不仅仅像城市的公园、绿地重点在景观的美化和居民的使用,它更需要融合旅游的功能、与时俱进的理念、在地文化的传承、市场的调研分析,形成综合性的方向研判,最终通过乡村景观的打造来诠释乡愁、守护乡愁、传承乡愁,用景观空间的提升和重构再创乡村价值、缔造出人们心中的理想田园。参考文献1 张 涛,冯康乐 国内外乡村景观设计的体验式营造J.现代园艺,2023,46(6):97-99.2 宋炳良,张亚娜 基于弹性理念的皖南地区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J.农业与技术,2022,42(20):129-131.3 夏 婷,张 华 基于景观与游憩活动的乡村游憩吸引力评价以浙江德清县为例J.旅游研究,2015,7(2):75-81.4 谢花林,刘黎明 乡村景观评价研究进展及其指标体系初探J生态学杂志,2003(6):97-101.5 王云才,刘滨谊 论中国乡村景观及乡村景观规划J.中国园林,2003(1):4.6 郑文俊 基于旅游视角的乡村景观吸引力研究D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97 陆 琦,高海峰,梁 林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乡村景观建设的传承与提升以中山市桂南村为例J.南方建筑,2014(2):7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