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探究广东省经济增长模式引入公共支出变量.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329591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广东省经济增长模式引入公共支出变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探究广东省经济增长模式引入公共支出变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探究广东省经济增长模式引入公共支出变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探究广东省经济增长模式引入公共支出变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探究广东省经济增长模式引入公共支出变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探究广东省经济增长模式引入公共支出变量 摘要:本文运用广东省的数据事实,探究最能刻画的广东省经济增长模式的增长模型,发现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最能刻画其增长模式。在索罗模型的基础上,参考巴罗的公共产品模型,引入公共支出变量,从而探究广东省19782009年的经济增长模式以及公共支出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有多大。在调整索罗模型的过程中,发现了存在最优税率,联系得到的各种结论对广东省政府提出政策建议。关键词:广东省 经济增长模式 公共支出 最优税率一、 引言广东省作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省份之一,连续十几年经济领先中国其他省份,本文基本可以说广东在中国已是大头。广东省的许多经济指标上都列各省第一位,如地区生产

2、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民储蓄存款、专利申请量、税收、进出口总额、旅游总收入、移动电话拥有量、互联网用户、货物运输周转总量等。其中年财政总收入占全国约1/7;累计吸引外商投资占全国约1/4;GDP从1989年至2010年连续21年居全国第一。广东省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36796.71亿元,连续20年保持全国经济总量第一位置,继超过亚洲“四小龙”中的香港,新加坡后又超越台湾。2009年广东的地区生产总值为39482.56亿元,折合为5965亿美元,人均GDP40748元。无论是经济增长速度还是宏观税负,广东省在中国各省排名中都是名列前茅。本文主要探究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广东目前的经济增长

3、模式以及这种模式在长期来说是否是好的、有何改善等。二、 文献综述索罗(1956)研究了资本与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提出索罗模型,随后罗默(1986、1987、1990),卢卡斯(1985),巴罗(1990,1992)把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政府支出等变量内生化,考虑了这些内生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其中巴罗的财政内生增长模型把政府行为引入到模型中,研究了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舒元、徐现祥(2002)提到,在研究经济增长模型的时候,大多数直接运用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去解释我国的经济增长问题,而忽略在研究这些问题之前,应该考虑这种经济增长模型是否能够很好地刻画我国经济增长事实,哪类模型最能刻画我国的

4、经济增长模式。并提到现代经济增长模型大致可分为: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以索罗模型为代表)、R&D增长模型和AK模型。在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中,外生参数的变化只具有水平效应,而没有增长相应;而R&D模型和AK模型最明显的特征是外生参数的变化具有增长效应。因此,有无增长效应可以作为检验经济增长理论的一个最直观的标准(Jones,1995)。目前,研究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文献并不少。如马树才、孙长清(2004)以巴罗的经济增长模型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具有公共物品拥挤效应的经济增长模型,算出我国最优公共支出模型约为占GDP的 21.2%。杨有才、赖敏晖(2009)在我国最优政府财政支出规模基于门槛回归的分析中提出

5、了我国政府财政支出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非线性的Armey曲线关系,并确定我国的最优政府财政支出规模为占GDP的11.6%。但在研究广东的经济增长文献却不多,而在这些研究广东经济增长的文献中,还没出现引入了政府支出这一变量的文献,大多数是研究广东的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如王兵(2004)发表的文章包含制度因素的广东经济增长模型及实证分析。本文首先运用广东省数据事实,考察各类经济增长模型,从而找出最能刻画广东经济增长模式的模型。在此基础上,参考巴罗的财政内生增长模型,尝试引入政府公共支出这一指标,通过对广东1978年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计算各要素的产出弹性以及广东公共支出占

6、GDP的最优规模。并对广东经济增长和公共支出的现状作出解释,最后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三、 理论模型(一)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索罗模型1956年,索罗在对经济增长理论的贡献中提出索罗模型,研究资本存量和劳动力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发现最后均衡状态下的产出与储蓄率、人口增长率等因素有关,并利用该模型分析经济增长的引擎和贫富差距等问题。这里首先考察无技术进步的索罗模型。索罗模型假设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生产和消费一种商品,而技术是外生的。生产函数为: 令 则 在稳态下,在无技术进步的索罗模型下,劳均资本是规模报酬递减。储蓄率s等参数只有水平效应而无增长效应。在引入技术进步的索罗模型和MRW模型(Ma

7、nkiw,Romer,Weil,1992)中,发现在稳态下,人均产出以技术进步率增长速度来增长,但技术进步率作为外生变量,其他参数仍不具有增长效应。(二) R&D模型罗默模型罗默模型通过引入期望从其发明中获利的研究人员从事的研究工作,将技术进步内生化。罗默模型假设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两部门经济,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劳动者可以选择从事研发或者生产,生产分为研发部门、中间产品部门和最终产品部门。其生产函数为:稳态下,平衡增长路径为:罗默模型的经济学含义,本文在这里就不展开分析了。从结果上可以看出,人口增长率存在着增长效应。(三) AK模型AK模型其实是索罗模型的一个极端,当时,解得,在这里,边际产出

8、不变,规模报酬递增,基本存量总是在增长,经济增长也会持续下去。储蓄率具有增长效应。四、 基于广东数据的模型设定(一) 经济增长理论选择舒元、徐现祥(2002)发现AK模型是最能刻画中国数据事实的模型,但是,本文认为对于广东却不尽然。因此,本文基于广东省19782009年的数据事实 选取的数据均采用不变价(以1978年价格水平为基准)。,来考察其特征,与各类经济增长模型特征来比较,从而判断哪类经济增长模型更能刻画广东的经济增长模式。1. 广东的资本边际生产率递减。图一 产出资本比(Y/K)随劳均资本存量(k)的变化图一揭示了广东省19782009年产出资本比与劳均资本存量的关系。从图形上可以看出

9、,广东的产出资本比随着劳均资本的增加而减少,难得的是,图形呈现比较完美的反比关系。为了进一步证明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用EVIEWS 3.0做出回归分析,实证结果显示,产出资本比与劳均资本存量成反比,而且回归系数显著。如下表:表一 产出资本比与劳均资本存量的关系模型变量常数项(C)劳均资本存量(k)常数项(C)ln(k)系数0.334803-3.54E-065.888352-0.870236t值(7.104360)* *、*、*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水平下显著,下文均同。(-3.849693)*(41.87239)*(-58.69920)*R20.3306580.991368AdjR20

10、.3083470.991081F-statistic14.82014*3445.596*此事实证明,AK模型可能不适用于广东省19782009年的增长模式,相比之下,索罗模型或者罗默模型更能刻画广东的经济增长模式。2. 广东的劳均增长率是一个平稳的时间序列。图二 劳均产出增长率随时间的变化图二揭示了广东19792009年劳均产出增长率随时间的变化。从图形上可以看出,广东省19792009年的劳均产出增长率基本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15%左右,所以本文猜测劳均产出增长率是一个平稳的时间序列。为了检验其正确性,下面用单位根检验来看其是否具有平稳性。运用EVIEWS 3.0对劳均产出增长率做ADF检验

11、,结果显示该序列在99%的置信水平下不存在单位根,即数据是平稳的。如下表:表二 劳均产出增长率的单位根检验(ADF检验)ADF Test Statistic-132.7514 1% Critical Value-3.6752 5% Critical Value-2.9665 10% Critical Value-2.6220MacKinnon critical values for rejection of hypothesis of a unit root.同时,本文还对一阶差分、二阶差分进行检验,发现其结果一致,在这里就不详细列举了。劳均产出增长率平稳,意味着广东经济增长中不存在增长效应。

12、Jones(1995)曾经采用这一标准用OECD国家的经济增长事实来检验新增长理论。这一事实说明了AK模型和罗默模型不适用于广东的经济增长模式,而对比新古典增长模型和R&D增长模型,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于要素的投入,而不是技术进步,这点大多数文献也都一致这么认同。因此,综合以上两个数据事实,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更能刻画广东19782009年的经济增长模式。(二) 模型设定参考AK模型的巴罗公共产品模型,在索罗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公共支出这一变量。假设在充分就业的条件下,社会存在三部门经济(生产者、消费者和政府);在社会进行生产的时候,除了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的投入外,政府从人们身上征收t税率的税收,

13、并且把税收刚好全部用于公共支出,当作另一种要素投入,即财政收支平衡。s为储蓄率,n为人口增长率,d为折旧率。那么该生产函数为: (1)其中,资本存量变化 令推导稳态下的均衡产出: (2)当时,达到稳态。从长远来看,此模型没有增长效应,只有水平效应。当的时候,稳态下的均衡劳均产出水平最大,此时的t为最优税率。五、 实证结果分析把上面的式子(1)和式子(2)取自然对数,得到 (3) (4)各指标的选取与处理如下:1. 总产出(Y):目前衡量国民经济总体产出的指标有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但是一般都是按可比价格计算。本文采用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衡量总产出的基本指标,以1978年不变价格来衡量。2

14、. 资本存量(K):资本存量就是物质资本,不包括货币资本,现在的统计中没有全社会口径的物质资本存量指标,所以需要一些数据的处理。本文用永续盘存法估算按可比价格计算的资本存量。永续盘存法的使用主要涉及到基期资本数量的计算,折旧率的选择,和资本投资平减这三个方面。由于统计资料中无法得到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现在假设广东省每年的GDP平减指数与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相似,以1978年为基期用GDP平减指数替代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对广东省每年的固定资产进行平减。运用Chou.J(1995)的方法,假设第一期的资本存量是过去投资的加总,选择一个固定的折旧率,一般为5%,这里也取5%。投资的时间序列可表达为

15、:第一期的资本存量表示为:I(0)和可以由广东省1978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时间序列的自然对数和时间来求得:那么资本存量可以表示为:3. 公共支出(G):本文以1978年不变价格的一般财政支出衡量政府公共支出。4. 劳动投入(L):这一指标是指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投入的劳动量,如果严格按照理论要求,这一指标应该包括劳动要素的投入量、劳动要素的利用效率、劳动要素的质量等等。在自由市场机制比较完善的西方国家,该指标可以用标准劳动强度的劳动时间或者劳动报酬来衡量,但是我国收入分配机制和市场调节机制还不完善,政府宏观调控程度较大,而且目前这方面的统计资料比较欠缺。所以,在这里,本文用每年年末

16、从业人员数来衡量劳动要素的投入,不少学者也选择这一指标作为劳动要素的投入。5. 其他劳均量(y,k,g)均采用各项总额与劳动要素L的比值。本文数据来源广东统计年鉴2010,详细请查看附录。对模型(3)和模型(4)进行回归,结果如下:表三 增长模型的回归结果1(OLS)各系数模型(3)模型(4)回归系数t统计量回归系数t统计量常数项-0.8940(-1.76)*3.6583(9.64)*K的弹性系数0.3279(7.77)*0.3278(7.77)*G的弹性系数0.1778(1.40)0.1781(1.40)L的弹性系数1-0.49430.4941R20.97660.905892Adj R20.

17、97490.899402最优税率t/(+)35.16%35.20%用OLS估计的时候,发现ln(G)的系数并不显著。为了进步一研究期间关系,下面用WSL加权最小二乘法来修正其异方差等干扰。表四 增长模型的回归结果2(WLS)自变量模型(3)模型(4)回归系数t统计量回归系数t统计量常数项-1.0616(-8.89)*3.7456(54.6)*K的弹性系数0.3452(27.4)*0.3451(27.4)*G的弹性系数0.1327(4.21)*0.1331(4.23)*L的弹性系数1-0.52210.5218R20.99900.9993Adj R20.99890.9992最优税率t/(+)27.

18、77%27.83%从实证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劳动要素的产出弹性较大。从表四可以看出,如果各要素都增长1%,那么产出也增长1%,其中资本存量的贡献率是34.52%,公共支出的贡献率是13.27%,劳动要素的贡献率是52.21%。这时,劳动要素的贡献率较大,产出弹性较大。但是,从19782009年来看,广东的经济增长主要靠资本存量的增长来拉动。表五揭示了各要素在19782009年的平均年增长率与这些年的贡献份额比较。可以看出,在这32年里,资本存量增长率比较高,纵使其产出弹性相对劳动要素较小,但总的来说,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却高达60%。这是广东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在这段时间内人们保持

19、较高水平的储蓄与投资,推动了广东的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其次,是要素投入,而公共支出由于其产出弹性较小,增长率也不大,使得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最小,只有9%左右。表五 各要素贡献份额比较(以1978年为不变价)年均增长率弹性系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实际GDP(Y)4.66%4.66%100%资本存量(K)8.19%0.34522.827%60.67%公共支出(G)3.14%0.13270.417%8.948%劳动投入(L)2.71%0.52211.415%30.36%2. 从回归结果来看,按照广东目前的经济增长模式,其最优税率应该达到27.8%左右,才能保证其长期稳态均衡的产出

20、水平最高。在现实中,财政预算并不是平衡的,一般来说,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并不是相等的。图三展示了宏观税率(财政收入占GDP比重)随时间的变化和财政支出(公共支出)占GDP的比重随时间的变化。从图上可以看到,尽管两者并不是相等,但是基本上也是比较吻合。近些年来,财政支出基本上占GDP的10%左右,而宏观税率则是稍低一点,8%左右。但是无论是支出产出比还是宏观税率,都远远低于本文理论所得的27.8%。从经济效率上来说,目前的税率(支出比率)并不是最优的。图三 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和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六、 政策建议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目前广东省的经济增长主要是资本要素在驱动型,外资投入一直是广东省

21、发展的强大动力,公共支出的产出弹性相对较小,而且目前的宏观税率并不是最优的,其经济发展模式还处在粗放型向集约型过渡的阶段。有个最大的弊端是,该经济增长模式从长期来说,并不具有增长效应。综合以上结论以及广东经济发展模式的现状,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不要过于依赖投资来拉动经济,而应该扩大内需。其实资本要素投入在目前的广东经济增长模式来说,其产出弹性并没有劳动要素的大,但是之所以贡献份额高达60%,是因为这些年来物质资本增长比较快。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广东由于其地理位置以及历史原因,成为中国目前最开放的省份,再加上广东政府大力引进外资,致使资本存量快速增长,从而大大拉动经济增长。这也就导致了目前

22、广东的经济增长比较依赖于外资,容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特别是自从中国加入WTO之后,扩大了国内市场准入机遇。2008年下半年,世界金融危机对广东外向型企业冲击较大,部分企业出现裁员或者倒闭现象,全省经济增长出现放缓,对省外劳动力的需求减少。这也是说明了,过度依靠外来资本的支持导致其抵抗国际风险的能力下降了。而中国作为世界最多人口的国家,其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不能忽视,仅广东省内总人口9638万人,成为中国人口大省。因此,政府应该在保证出口的同时,改变原有的经济增长路径依赖,积极探究扩大内需的有效途径,实现风险较小的经济发展速度。2. 不要忽略劳动要素的产出弹性,提高劳动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效率。

23、本文在衡量劳动要素投入指标的时候可能有所缺陷,但是也有参考价值。在实证结果上,劳动要素的产出弹性是最大的,但是目前其增长率没资本存量的增长率高,说明了政府目前忽略了劳动要素的投入。本文建议政府应该鼓励劳动者提高其素质,提高劳动质量,鼓励企业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提高劳动要素的利用效率,同时应该防止依赖廉价低质劳动力的情况发生。3. 公共支出的产出弹性较小,但目前又达不到最优税率,应该尝试改变这种模式。从实证结果上看,公共支出的产出弹性最小,只有13.27%,同样比率的要素增长,公共支出的效率是最低的。但是,同时,如果按照这种模式增长,其最优的税率应该保持在27.85的水平上。但是,从现实的角度来

24、看,这种税率可能会造成很大的税收负担。同时,数据统计途径有所缺陷,致使目前衡量的税收规模可能并不准确。在这方面,我们并不能下定论说那个税率就是最好的。但是,有一点应该肯定的是,目前这种公共支出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并不是帕累托最优的。如果,我们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就要改变这种增长模式。还有,中央政府应该加强宏观调控能力,完善法律法规等制度,进一步完善税收统计途径和税收制度,使得地方政府不乱收费、乱征税,同时确保公共支出的落实,大力打击官员腐败现象,加大信息透明度。4. 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进步,进一步改变增长模式。很多在研究广东全要素生产率的文献都有指出,广东的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的贡献率不大,这也

25、就造成了广东目前经济的粗放型。广东政府应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大教育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特别是对高校教育支出的投入和研究机构经费的投入,同时要鼓励人们的创新精神,形成勤谨好学、追求创新的学习氛围,进一步推动技术进步,拉动经济增长。同时,还可以落实“资源节约、绿色生产”的政策,走低污染高效率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参考文献:1. Barro,R, Government Spending in A Simple Model of Endogenous Growt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9(1991), pp 103125.2. 查尔斯I

26、琼斯著,舒元等译,经济增长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版3. 舒元,徐现祥 中国经济增长模型的设定:19521998 J .经济研究.2002(11):3-114. 王兵 包含制度因素的广东经济增长模型及实证分析 J .暨南学报.2004(3):6-10,155. 陈军才,宋建军 外商直接投资对广东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J .中国科技信息.2005(11):82,796. 黎靖 改革开放30年广东省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J .粤港澳市场与价格.2009(5):11-167. 牛润盛 最优税负与经济增长基于C-D生产函数及巴罗模型的实证研究 J .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3

27、(1):37-39附录:广东省基本数据如下:年份国内生产总值(现价)生产总值指数全社会投资总额(现价)财政支出(现价)财政收入(现价)年末从业人员数(亿元)1978100(亿元)(亿元)(亿元)(万人)1978185.85100.027.2328.7041.822275.951979209.34108.528.2929.8836.252304.951980249.65126.538.2927.0437.792367.781981290.36137.960.4029.6041.012423.791982339.92154.484.7333.3442.232521.381983368.75165.

28、688.7137.4544.292569.701984458.74191.4130.3747.1849.282637.491985577.38225.7184.5966.7469.272731.111986667.53254.5216.5089.5582.412811.921987846.69304.5251.0196.5995.882910.9919881155.37352.6353.59115.20107.572994.7219891381.39377.9347.34141.16136.873041.2719901559.03421.6381.47150.69131.023118.1019

29、911893.30496.1478.20182.48177.353259.2019922447.54605.8921.75219.61222.643367.2119933469.28745.11629.87331.27346.563433.9119944619.02891.92141.15416.83298.703493.1519955933.051030.62327.22525.63382.343551.2019966834.971146.82327.64601.23479.453641.3019977774.531275.12298.14682.66543.953701.901998853

30、0.881412.92668.13825.61640.753783.8719999250.681555.93027.561034.44766.193796.32200010741.251734.33233.701069.86910.563989.32200112039.251916.23536.411321.331160.514058.63200213502.422153.33970.691521.081201.614134.37200315844.642473.05030.571695.631315.524395.93200418864.622838.76025.531852.951418.

31、514681.89200522557.373239.77164.112289.071807.205022.97200626587.763719.48132.372553.342179.465250.09200731777.014272.39596.953159.572785.805402.65200836796.714718.111165.063778.573310.325553.67200939482.565173.413353.154334.373649.815652.39数据来源于广东统计年鉴2010,经过调整估算(以1978年不变价格),实证分析所用数据如下:年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Y)

32、资本存量(K)实际财政支出(G)年末从业人员数(L)劳均产出(y)劳均资本存量(k)劳均财政支出(g)(亿元)(亿元)(亿元)(万人)(元)(元)(元)1978185.85198.2728.702275.95816.57871.15126.101979193.02215.5927.552304.95837.42935.32119.531980197.36230.8921.382367.78833.53975.1490.281981210.59249.6221.472423.79868.851029.8688.571982220.21280.9421.602521.38873.361114.25

33、85.661983222.66321.7922.612569.70866.491252.2388.001984239.70359.2624.652637.49908.841362.1393.471985255.79409.4229.572731.11936.571499.10108.261986262.31470.7335.192811.92932.841674.04125.141987278.09532.2631.722910.99955.331828.46108.981988327.72588.0932.682994.721094.311963.77109.111989365.55658.

34、9837.353041.271201.972166.80122.831990369.79717.9535.743118.101185.942302.52114.631991381.61772.5336.783259.201170.872370.32112.851992403.99830.2936.253367.211199.762465.82107.651993465.62940.9244.463433.911355.942740.08129.471994517.881112.6246.733493.151482.553185.15133.791995575.681297.0551.00355

35、1.201621.093652.43143.621996596.021458.0152.433641.301636.854004.09143.981997609.711588.0853.543701.901647.034289.91144.621998603.801688.9158.443783.871595.734463.44154.431999594.561793.3166.493796.321566.144723.81175.132000619.341898.2361.693989.321552.484758.28154.632001628.281989.7768.954058.6315

36、48.004902.58169.902002627.052074.8470.644134.371516.675018.50170.862003640.712155.4968.574395.931457.504903.38155.982004664.552251.1465.274681.891419.404808.18139.422005696.272350.8470.665022.971386.184680.19140.672006714.842454.4368.655250.091361.584675.03130.762007743.792550.3673.955402.651376.714

37、720.57136.892008779.912647.4780.095553.671404.314767.07144.212009763.182751.7483.785652.391350.194868.28148.22目 录第一章 总 论1一、项目提要1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2三、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3四、存在问题与建议4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5一、项目建设背景5二、项目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状11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目的意义12第三章 建设条件15一、项目区概况15二、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17第四章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19一、建设单位概况19二、研发能力20三、财务状况20第五章 市场分

38、析与销售方案21一、市场分析21二、产品生产及销售方案22三、销售策略及营销模式22四、销售队伍和销售网络建设23第六章 项目建设方案24一、建设任务和规模24二、项目规划和布局24三、生产技术方案与工艺流程25四、项目建设标准和具体建设内容26五、项目实施进度安排27第七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28一、投资估算依据28二、项目建设投资估算28三、资金来源29四、年度投资与资金偿还计划29第八章 财务评价30一、财务评价的原则30二、主要参数的选择30三、财务估算31四、盈利能力分析32五、不确定性分析33六、财务评价结论34第九章 环境影响评价35一、环境影响35二、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35三、环保部门意见36第十章 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民增收效果评价37一、产业化经营37二、农民增收38三、其它社会影响38第十一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40一、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40二、项目经营管理模式42三、技术培训42四、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43第十二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46一、可行性研究结论46二、建议47 14 / 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