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药业市场调研.DOC

上传人:pin****uju 文档编号:23237 上传时间:2020-07-30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业市场调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药业市场调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目 录 一. 甘草简介 2 甘草地位 2 甘草用途 2 甘草的开发应用前景 3 甘草资源利用概况 4 甘草的市场需求 5 甘草动态 5 二. 苦豆子简介 7 苦豆子的生物学基本特征 7 苦豆子的药用价值 7 苦豆子资源分布情况 7 苦豆子研究在宁夏的优势和主要科研成果、开发情况及合作项目 7 三. 中药业发展趋势 8 行业发展趋势 8 市场竞争形势 8 投资机会 9 2003年上半年中国中药出口走强 11 中医药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12 中药生产经营仍有待提高 13 中药出口竞争力下降 13 中药材市场亟待规范 13 国内市场受洋中药冲击大 13 中医药逐渐为世人认可 14 四. 行业政策 14 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2002 - 2010年) 14 关于公布267种中成药最高零售价的通知 17 关于国家中药保护品种的公告 18 香港立法会拨款3800万港元订立中药标准 18 五. 全国中药资源分布 18 六. 行业利润 21 中国2000年中药材及中成药加工业统计 21 中国1998-2000年中药材及中成药加工业增长情况 21 中国2003年1-8月份中药业在整个医药行业中的情况 22 七. 中药行业面临的挑战和关键成功因素 23 挑战 23 关键成功要素 23 一. 甘草简介 甘草地位 甘草,中草药之王,《本草纲目》将其列为百药之首。中医药的汤剂、冲剂、散济、丸剂等,十之八九有一味甘草,它能化解七十二毒,华夏中医界自古就有"十方九(甘)草"之说,可见甘草之重要。 甘草是常用的大宗药材之一,中医临床用药量很大,素有"十药九草"之称,在传统中医药中被称为"国老"。甘草是现代制药工业的重要原料,同时在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烟草、轻工、石油、消防等许多行业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甘草中含有皂甙、三萜类、黄酮类、香豆素、甾醇、生物碱、挥发油、有机酸、氨基酸等多种成份,国内外现已开发出30多种甘草产品。甘草地上部分是荒漠草原中优质的饲用植物,也是饲料工业的原料。 甘草是国内外应用极其广泛的一种药用植物,除中医临床大量用药外,其作为原料在医药工业、食品、消防、酿造、烟草、保健品、化妆品、石油、建材、饲料等许多行业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国内外市场上一直属于畅销商品。特别是近些年,需求量增大,价格走俏。就世界范围的甘草资源来看,中国甘草为世界三大主流甘草(中国甘草、欧甘草、中亚甘草)药材商品之一,并以其独特的形、色、质、气、味等优良品质享誉国际市场,畅销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产销量居大宗药材的首位。 中国国家药典认定的甘草药材原植物有三种,即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和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茎。 甘草用途 中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甘草含有100多种化学元素,主要成分有甘草酸、甘草甙等,甘草酸是非常珍贵的天然解毒剂,有显著的促进肾上腺皮激素样作用,可用于人体抗衰老、抗炎症、降压、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生理机能,改病善高血脂症,维持水盐代谢平衡,国内外都有研究报导,甘草酸能促进艾滋病患者免疫力的恢复,诱导干扰素,抑制癌细胞的生长,现在国内外一些研究人员已尝试提取甘草的主要成分进行结构改造,能显著降低副作用,增强疗效,甘草被美国、前苏联誉为仙草神草。随着对甘草的研究,甘草的新用途民日新月异,现在正广泛地应用到食品、饮料、烟草、化妆、化工、酿造、国防等行业,跨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领域。 甘草酸、甘草次酸具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能减少尿量及钠排出,增加钾排出,血钠上升,血钙降低。可用于解毒,抗炎,镇咳,抗肿瘤,抗溃疡,抗菌等。近年来的药理研究发现,甘草酸及甘草次酸类药物尚具有防止病毒性肝炎、高血脂症和癌症等疾病。主要是Na,K-ATP等激素的分泌而直接引起水、盐化谢和能量代谢的变化,这些变化作为一种轻度刺激反馈促进ACTH,AID,AVP等激素的分泌而加强糖和水、盐代谢,同时产生抗炎、抗过敏、抗病毒等方面的效果,是有效的干扰素诱生剂及细胞免疫调节剂。日本学者对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的抗病毒、抗癌活性进行筛选,表明甘草甜素对爱滋病病毒具有抑制增殖作用,甘草次酸对骨髓瘤及腹水肝癌均有抑制作用。 甘草酸锌通过诱导MT降低顺铂毒性,对顺铂引起的肾脏、血兴高采烈、生殖系统损害及致死毒性均有一定保护作用,有望成为抗癌药物减毒剂应用于临床。甘草酸的铵盐、钠盐、铁盐、铝盐、铋盐用作抗溃疡药物,锌盐还可作用抗溃疡及补锌药物。铁盐、铝盐已获得了荷兰、西德等多国专利,据称其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疗效显著。甘草酸单钾盐有某些抗凝作用,可用于乙肝治疗的免疫增强剂。甘草酸钙盐(静脉注射)可增加茶碱的利尿作用,防止膀胱结石形成。甘草次酸钠用于消炎抗过敏。甘草次酸及盐类有明显的抗利尿作用。 甘草酸与抗生素、纤维素、生物碱类都可生成复盐,复合后有的可使药理作用加强或互补,有的可使活性提高,毒副作用降低;还有的产生新的药理作用。如我国研制生产的甘氯喘系甘草酸单铵盐与氯喘碱的复盐,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良药。某些生物碱类调抗癌药,临床常发生严重的胃肠道变态反应及骨髓抑制等副作用,而单铵盐对此类抗癌药物有解毒作用;我国试制成的甘草酸链霉素盐可显著减免硫酸链霉素的毒副反应,而抗结核疗效不变,甘草酸与泛醇络盐可作氯化汞、组胺、烟碱及毒嘧啶等的解毒剂。 甘草酸、甘草次酸可与一些氯基酸或多肽生成酰胺类衍生物。甘草酸赖氨酸盐系抗动脉硬化药,疗效显著;甘草酸与精氨酸、鸟氨酸、组氨酸等能生成具消炎作用的水溶液复盐;甘草次酸可制备如N-甘草次酰-L-蛋氨酸、L组氯酸、L-色氨酸等酰胺物,为良好的治疗肝病抗溃疡药。 甘草次酸脂肪酸酯、多元醇酯、肉桂酯等,易为皮肤粘膜吸收,尤其适于制血含消炎药物化妆品;甘珀酸钠为常用抗溃疡药;甘马酸钠、3-单环已二甲酰-18-β-甘草次酸、3-乙酰氧-18-β-甘草次酸等均可作为抗溃疡、消炎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甘草酸硫酸酯抗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的作用是甘草酸的4倍,因而有望开发并可用于爱滋病、肿瘤等疾病的高效免疫增强剂。 日本的紫田承二等突破了甘草次酸结构中11-酮基活性中心不可变论,研制成功11-脱氧甘草萜醇及其酯化物,产生了比甘草次酸抗溃疡疗效好而无其它副作用的药物。 甘草素、异甘草素具有抗溃疡和解痉作用,对大鼠幽门结扎形成的溃疡有抑制作用,对动物离体肠管有抑制作用,并能解除乙酰胆碱、氧化钡和组织按所致的肠痉挛。甘草甙也具有抗溃疡作用并对大鼠腹水肝及小鼠艾氏腹水癌细胞能产生形态学上的变化,临床用作抗炎剂。异甘草素可抑制糖醛还原酶,减少山梨醇聚集于红细胞中,有益于糖尿病的治疗。日本的研究表明:甘草素、异甘草素、甘草甙、异甘草甙是抗爱滋病(HIV)的有效成分。HIV实验表明,甘草中的这4种黄酮化合物的HIV活性高于甘草酸15-25倍。甘草葡聚糖具有抗爱滋病病毒、抗真菌和免疫促进作用。 欧甘草素A、欧甘草素B、3-羟基光甘草酚、甘草苯并呋喃、3-甲氧基光甘草定有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刺芒柄花素有雌激素作用,能增加小鼠等动物子宫的重量,对Friton WR-1339引起的雄性白化病大鼠高摁脂有降血脂作用,临床用作利尿剂。 后幕比檀素有抗肿瘤和抗真菌作用,对人喉癌细胞(Hep-2)的增殖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美迪紫檀素体外有抗细菌、真菌及结核菌活性,其中对结核杆菌H37RV和须发癣菌的抑菌性相对较高。 槲皮素具有较好的祛痰、止咳功效,并有一定的平喘作用。此外还具有降低血压、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减少毛细血管脆性,降血脂,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等作用,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对冠心病及高血压患者也有辅助治疗作用。 β-谷甾醇、芒柄花黄素、甘草西定,甘草利酮、甘草新木脂素具有提高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的作用。 甘草黄酮类尚具有抗氧和抑菌作用,日本的Sae-hioemizu等报道甘草香豆酮对根霉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同时具有抗氧性;甘草光果烯、光果利定、甘草查尔酮B具有抗氧活性,其中光果利定对毛霉、黑曲霉的抗酶活性最强,同时具有抗氧活性。国内吴仲礼等研究表明,异甘草素为既有抗氧活性又有抗黑曲霉活性的有效成分。 甘草类黄酮还可减轻CCL4所致的肝坏死,其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甘草类黄酮(GF)通过O2及OH,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挂号信了肝细胞膜的完整性。β-甘草香豆素和甘草查尔酮A有抗菌和抗HIV的作用,胀果香豆素A有很好的清除O2的作用,其药用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甘草的开发应用前景 1. 甘草及其制品的经济价值 由于近年来甘草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产销消涨变化大,价格波动快,时效性强,以下价格仅为九十年代中后期的参考价。 宁夏地区野生甘草收购标准及价位: 野生混等草:干品每公斤6.50元-7.50元;湿草(现采挖)每公斤3.00-3.5元。 等级草干品价位(长度要求25-40cm,含酸量7%以上):   出口和内销草 特级(直径2.5cm)每公斤18-20元           甲级(直径为2.0cm以上)每公斤15-17元           乙级(直径为1.4cm以上)每公斤12-14元           丙级(直径为1.0cm以上每公斤8-10元   工业用草  丁级(直径为0.7cm以上)每公斤6-7元          节草(直径为0.7cm以下)每公斤3.5-4.0   国外市场价位(九十年代初期):   混等甘草:800-900美元/吨    甘草霜:4000美元/吨    甘草膏:3300美元/吨 宁夏盐池制药厂年产甘草膏500-800吨,含酸量达到20-21%,出厂售价每吨2.1-2.2万(人民币),深加工甘草甜素每吨出厂价50万元(人民币)。 2. 人工种植甘草经济效益分析 国外早就把着眼点放在人工开发种植甘草上,实行集约化连片轮种轮采挖,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取得了高产出经济效益。我国从六十年代起就有人进行人工繁殖甘草试验,进入八十年代,人工种植在新疆、内蒙古、宁夏、甘肃等省区得到普及推广;九十年代,在陕西、河北、东北三省都先后有多处人工甘草种植基地建成,人工种植甘草在我国北方有了长足发展。 由于各地种植水平不同、土壤类型不同、管理措施不同、引入品种不同,加上种植根龄的长短,甘草的生长发育和地下根生物量差异悬殊极大。宁夏地区种植水平大体为(表2) 表2 宁夏地区人工种植甘草产量、产值调查 土壤类型 根龄 生物产量(kg/亩) 鲜干比 其中: 商品根占% 每亩总产值 (元) 每亩年产值(元) 鲜根重 风干重 灌淤土 3年 781.9217.2 306.6110.3 2.55 68.5 1785.85 595.28 4年 1126.2307.5 446.9122.1 2.52 77.2 2932.50 733.13 风沙土 3年 612.8173.2 247.1103.8 2.48 70.4 1478.15 492.72 4年 807.2228.1 333.594.2 2.42 80.1 2270.35 567.58 从上表可以看出,种植在有灌概条件的灌淤土上,生物产量分别比风沙土上高27.59%、39.52%。提供商品根总产值、灌淤土3年生1785.85,每亩年均产值为595.28元,4年生2932.50元,每亩平均产值为733.13元;多种植生长一年每亩可增加年产值137.85元。在风沙土种植3年生总产值1478.15元,每亩年均产值492.72元;4年生2270.35元,每亩年产值为567.58元;多种植生长一年每亩可增加年产值74.86元。四年采挖不论从亩产量、甘草等级上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因此4年采挖经济效益显著高于3年采挖。 调查中还发现,不少精耕细作的人工甘草种植点,亩产鲜根达1400kg以上,亩产干根550kg以上,亩总产值高达4500元,进一步说明人工种植甘草的增产潜力还是很大的.但也有不少农户种植技术不过关,管理粗放,加上病虫害危害,产量产值极低,个别户连投资也收不回来。 甘草资源利用概况 甘草资源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它有途广、作用大,广泛用医药、食品、化工、畜牧业等领域。我国早在公元1世纪就开始应用甘草,欧洲11世纪大量用甘草;英国16世纪甘草资源枯竭,并人工小面积种植;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国18世纪甘草资源枯竭,本世纪中叶开始人工种植;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后,原苏联、叙利亚、伊朗、阿富汗、伊拉克、希腊、土耳其、印度等国家都相继进行人工栽培。日前在世界上可供出口的国家不多,中东战争的蔓延,使甘草来源范围进一步缩小,一些发达地区有资源的国家,出于保护生态环境,甘草需求量也靠进口,我国的甘草在世界上就倍受关注。 我国甘草资源丰富、贮量高、品质优良。据推算,建国初期全国甘草储积量约为200-250万吨,由于近几十年的滥采乱挖和大面积垦荒,现有甘草储量已下降到50-70万吨。1983年国家药政总局组织的调查组对新疆巴楚、阿瓦提、轮台、察布察尔四县甘草资源的调查,与五十年代比较,面积减少40%,储量减少60%。内蒙古鄂托克旗甘草类型草场已从建国初期的820万亩下降到246万亩。宁夏为甘草主产区,野生甘草建国初期有1408.8万亩,至1983年宁夏畜牧业局调查资料,分布面积约为880.5万亩,其中以甘草建群种的面积仅为238.6万亩,其余多为伴生种出现,甘草蕴藏量也只有五十年代的1/3左右。随着采挖量的增加,甘草品质逐年呈下降趋势,宁夏统计局资料,宁夏甘草收购量五十年代平均754吨/年,六十年代平均1264.5吨/年,七十年代平均2815.5吨/年,八十年代平均5525.5吨/年,进入九十年代后每年收购量均在万吨左右。陶乐县药材公司提供野生甘草收购等级变化,七十年代与九十年代相比,一等草从19.4%下降到8.2%;二等草从28.6%下降到19.4%;三等草从25.1上升到34.2%;毛草从21.3%上升到30.1%;节草从5.6%上升到8.1%。 历史记载,我国盛产甘草而且品质上佳者是在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各省黄河两岸,到19世纪20年代之后,山西、陕西两省甘草已销声匿迹,在山西的五台、定襄、离石等县以及陕北的榆林、横山、靖边、定边等地虽有少量采集,但已失去提供商品甘草的供给能力。新中国建国前后甘草药材商品供给地,主要靠东北,由于农垦开荒种植基地的不断扩大,野生甘草资源已接近枯竭。五十年代后甘草药材及制品主要依靠甘肃和内蒙古,特别是内蒙古中、西部及宁夏地区所产乌拉尔甘草品质较好,谓商品中著称的"西草",不仅满足国内甘草药材的的内销需求,还源源不断提供外销创汇,特别是甘草膏、甘草霜制品的创汇,为国家外贸做出了贡献。新疆作为甘草药材商品逐渐产生影响,是随着六十年代初农垦开荒而开始的,真正起较大作用的是在七十年代,进入八十年代之后分布面积与蕴藏量逐步呈下降趋势。新疆喀什地区药材公司调查,随着甘草面积逐年减少该地甘草采挖量也在不断下降,1978年为4300吨;到1985年降至3296吨;1986年采挖量只有2200吨;1990年不足1500吨。 甘草的市场需求 随着甘草开发利用范围的扩大,我国市场的需求量和出口量急剧增长,据不完全统计,1955年国内市场销售量为3000吨,出口500吨,而到1979年收购总量近10万吨,国内销售量也上升到1.8万吨。其余绝大部分出口外销。根据王延生及新疆外贸厅提供资料,1979年全疆出口甘草达2.5万吨,主要销往美国、日本和以色列。进入九十年代,甘草在国际市场更成为抢手的紧缺商品,其身价越来越高,部分资料报导,韩国自1990年以来,每年从我国市场转口购进甘草原料2000吨,美国制药、烟草、食品工业每年从我国进口甘草上万吨,日本及东南亚各国所需甘草原料主要靠我国供给。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目前国内每年的需求约3万吨,而且出口也在持续增长。从价格来说,甘草的市场收购价为每公斤7元至8元,零售价为每公斤10多元,农民种植一亩地的成本约为600元,如果以一亩地三年产出1000公斤算,农民一亩地大约年收入能达到1000元,还是很有干头的。目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尽快控制对野生甘草的乱采滥挖。 甘草动态 1. 德国发现甘草甜素可抑制非典 德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一种名为甘草甜素的物质可以有效抑制非典病毒的增殖,有望用其研制出治疗非典的特效药。 法兰克福大学医学病毒研究所专家英德日赫奇纳特尔领导的科研小组发现,从干草根部提炼的甘草甜素在实验室研究中对非典病毒有着良好的抑制效果。与目前普遍采用的抗病毒药物病毒唑相比,其疗效更加明显。科学家相信,利用甘草甜素有望研制出比目前所用的抗非典药物更有效的新药。此前医学家已用甘草甜素作为有效成分开发出药物,治疗丙肝与艾滋病等,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科学家指出,如果利用甘草甜素果真能研制出治疗非典的有效药物,那么这种药物将具有无毒副作用且价格低廉等优点。世界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在最新一期中发表了这项研究成果。 参与德国方面研究工作的科学家普拉卡什钱德拉指出,目前有关甘草甜素能够治疗非典的发现“还不是最终结果”,需要“继续研究”,进一步论证。 2. 中药甘草--战胜艾滋病的希望之药 日本山口大学医学系山本直树教授和福岛医科大学伊藤正彦助教授组成的科研组,最近在研究中发现,中药甘草是既能预防又能治疗艾滋病的良药。这是此病患者的一大福音。中药甘草,又名甜菜、蜜草、美草。是一种豆科植物,生长在向阳乾燥的草原上的钙质土地以及河岸沙质地土壤中。主要产地分布在中国的东北、西北、华北一带,西伯利亚和乌拉尔地区也有生产。中国内蒙古伊克昭盟杭锦旗所产的甘草品质最佳。中国古今医学家在几千年的临床实践中一向善於用甘草。中医理论认为:甘草性甘、平,入肝、脾、肺经,它能调和诸药,主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五痨七伤,能润肺解毒,和中缓急。甘草的作用十分广泛,主要有抗炎、抗变态反应、抗惊厥、抗肿瘤、镇痛、利尿等作用。 据化验分析,中国产的18种甘草,其中含有甘草甜素占3.63%至13.06%。此外,还含有水溶物、还原糖、淀粉、胶质等成份。在这些成份当中,对艾滋病的有效成份是甘草甜素。治疗艾滋病的甘草甜素就是从甘草中提炼出来的。现在日本正从阿富汗、伊朗等地大量进口甘草原料,用来提炼甘草甜素。据试管实验,在感染艾滋病毒的细胞中,每毫升0.25毫克甘草甜素,细胞仍能成活生存;而不加甘草甜素的带病毒细胞几乎全部死掉。临床实验的效果也得到证实。对东京4所医院住院的7名艾滋病患者投入甘草甜素,有6名患者效果显著:免疫活性增强,免疫功能有了恢复,病情正在好转。甘草甜素提取容易,工艺简便,药价便宜。甘草毒性低,副作用小。长期大量服用,约有20%的可能出现水肿、四肢无力、头晕、血压升高等症状。适量使用,这些副作用可望避免。 3. 调查显示中国甘草身价还得增 据西北、东北、华北、内蒙古等省区调查显示,常用大品种的药材甘草,近三年在国内外市场上销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价格走势坚挺,目前在国内十多家大型中药材交易市场上,一级甘草收购价为15--18元/kg,二级为10--14元/kg,混等品为6--9元/kg,而且价格居高不下。 据有关专家介绍,当前甘草生产遇到良好的发展机遇。一是我国"入世"在即,甘草是"绿色药材",颇受国外药商的青睐。日本、韩国、东南亚、西欧等一些国家及港澳台等地市场需求量较大,年需一级品甘草50--80万公斤左右,而我国只能供应其用量的60%,缺口较大;二是国内需求增加,甘草属于常用大宗品种,又是解百药之毒的唯一品种,国内各大药厂生产各类中成药,绝大部分处方中有甘草,用量逐年增大,故纷纷购进,加之各类医疗部门及中药店中药处方离不开甘草,致使甘草身价倍增;三是甘草具有抗旱、抗寒、耐瘠薄的特点,在土层较厚的荒原、荒坡都能种植,固沙绿化的首选品种,国家严格制止采挖野生甘草,并号召各地大力发展人工种植,这就为人工种植甘草创造发展机遇。 4. 冰岛大学研究发现大量服甘草者血压增加 冰岛大学曾对甘草进行研究,研究人员选出43名血压正常的人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每天服用50到100毫克甘草后,血压增加,血钾含量下降,这是由于cortisol(可的索,皮质醇或氢化可的松)的盐皮持激素作用(mineralocorticoid action),使到血钾下降及血钠上升,加上身体储水增加,体重增加,血压增高。尿液可的索/可的松的比值cortisol/cortisone ratio增高,也证实了肾脏的酶素叫11B羟甾脱氢酶(11 beta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作用受到甘草所含的物质所抑压,使到体内的cortisol(可的索,皮质醇或氢化可的松)转化为cortisone(可的松或糖皮质激素)的过程受阻,可的索增加。研究人员提醒大家,甘草是可以引起高血压的。 5. 甘草的主要成分对肌营养不良进展的抑制效果 肌营养不良为基因异常所致的疾病,由于肌肉营养障碍引起进行性手足无力、步行困难等,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类固醇剂虽可延缓病情进展,但有引起消化器官溃疡和颜面水肿等副作用。 日本筑后市国立疗养所筑后医院的安德恭演等从甘草的主要成分甘草甜素与甾体类抗炎药有相同的作用入手,从1994年7月开始与九州五国立疗养所等共同进行了研究,认为甘草甜素有延缓肌营养不良进展的效果。 对30例肌营养不良患者,经口给予甘草甜素150-300mg/d,共观察6个月。"颜面肩胛臂型"症状较轻者,服药前步行9m平均需10.8s,服药后缩至9.2s。另外,用剪子剪7.5cm的四方纸,所需时间由25s缩至19.4s。进展快、患者多的"杜兴型"中75%的患者肌力改善或维持原有状态,基本未见副作用。 安德认为,甘草甜素可以长期服用,有效而无副作用,为安全性高的药剂。肌力低下是由于细胞膜的脆弱性所致,而甘草甜素具有细胞膜稳定作用。 二. 苦豆子简介 苦豆子的生物学基本特征 苦豆子是多年生草木根茎地下芽植物,为豆科槐属植物。其地上部分春天长出、开花、结籽,冬天枯死,年复一年。苦豆子是一种耐盐植物,一般可生于含盐量<0.02% ,CI-<0.06% ,SO4-<0.1% ,HCO3-<0.02%的土壤上。除用种子繁殖外,当年生枝条冬季枯死,翌年在根茎各节由地下芽发生数条新根,经多年繁殖后,可大面积或连片丛生,自然更生能力强。苦豆子主要生长于沙土上,根茎横生,韧性大、茎木质化,具有良好的沙生特性,苦豆子植物体内化学成分主要是蛋白,糖类、有机酸、色素及生物碱。据文献报道,目前从苦豆子中已能提取分离出26种以上生物碱单体,全株味极苦。 苦豆子的药用价值 苦豆子主要生物碱属于喹里西啶生物碱,一般称之为羽扇生物碱,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作用,民间用其根治疗喉痛、咳嗽及湿疹等。经现代药理、药效学方法研究证明,苦豆子生物碱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抗心律失常、抗炎、抗变态反应、抗溃疡、升高白细胞、平喘、清热、止痛、杀虫、镇静、镇痛和多种保健功效。 苦豆子资源分布情况 苦豆子集中生长于我国北部的荒漠区,尤以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及内蒙古为多。在我区的盐池、灵武、陶乐等沙漠和荒漠地区苦豆子生长茂盛,分布很广。由于苦豆子为良好的抗风沙、耐盐碱植物,在我区局部地区已引起了当地农民对保护和种植苦豆子的积极性。 苦豆子研究在宁夏的优势和主要科研成果、开发情况及合作项目 宁夏药物研究所自1 9 8 5 年成立以来,一直从事苦豆子生物碱的分离、提取和生产工艺的研究工作。现已从其地上部分和果实中分离出1 4 种生物碱,是国内具有苦豆子单体生物碱最多的单位。宁夏药物研究所所长王忠效成功地首次从苦豆子中分离出化合物 L e n m a n n i n e (莱曼宁),从苦豆子中发现一种新的化合物--脱氢苦豆碱。宁夏药物研究所以苦豆子为原料,从中分离、提取苦参素(氧化苦参碱)、苦参碱、槐果碱、槐定碱、苦豆碱的生产工艺研究为宁夏首创,苦参碱、苦豆子总碱生产工艺居国内领先水平。 七十年代初,宁夏王忠效就对苦豆子开始了艰辛的探索与研究。针对苦豆子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之功效,于1 9 7 6 年研制成功了治疗痢疾的新药--苦豆草片,该药被收载于1 9 7 7 年中国药典中。于此,王忠效成功组织设计建成了一条年产1 亿片的苦豆草片生产线。同时,成功地从苦豆子中分离出白色针状结晶的苦参碱,当时我国只能以实验室技术从中药苦参中分离出苦参碱。1 9 8 3 年,历时4 年的新药苦参碱及其制剂-"妇炎栓"通过了专家鉴定,同年建成了一条年产1 吨苦参碱生产线。"从苦豆子中提取药用苦参碱"和"苦参碱制剂--妇炎栓"获得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进步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 八十年代后期,王忠效带领宁夏药物研究所的科技人员从苦豆子中分离出高质量的苦参素产品,其中氧化苦参碱的含量达到98% 以上,建设并形成了年产苦参素3吨、苦参碱1吨、苦豆子总碱5吨的生产规模并取得了生产批准文号,添补了我国从苦豆子中提取、生产苦参素系列产品的空白。苦参碱生产工艺居国内领先水平,宁夏药物研究所实验药厂成为国内唯一能够规模生产苦参素的企业。 1 9 9 7 年宁夏药物研究所与上海绿谷(集团)有限公司合资组建了宁夏绿谷药业有限公司。把苦豆子的综合开发利用及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作为主要投资方向。1 9 9 8 年3 月,卫生部按五类新药批准苦参素注射液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 9 9 8 年宁夏药物研究所与上海绿谷(集团)有限公司又一次合作共同组建了宁夏绿谷制药有限公司。公司具有生产批准文号的原料药有苦参碱、苦参素、苦豆子总碱、苦参总碱、枸杞精。宁夏绿谷制药有限公司是国内能够按照国家标准规模生产苦参素的唯一高新技术制药企业。由宁夏绿谷制药有限公司参与研制的博尔泰力(苦参素)注射液1 9 9 8 年7 月经中华医学会组织专家评审认证被列入中华医学会重点推广工程,这是迄今为止在治疗乙肝领域中唯一获此殊荣的药物。1 9 9 8 年1 0 月,卫生部审核批准了由宁夏绿谷制药有限公司申报"苦参素原料药地方标准上升为部颁标准"。由王忠效主持负责的该项目被授予国家经贸委医药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 9 9 8 年1 0 月国家计委批准了由宁夏药物研究所申请的"年产4 0 吨苦参素系列生物碱原料药及5 4 0 0 万支苦参素注射液"国家重点工业性试验项目。该项目由宁夏绿谷制药有限公司承担建设,项目总投资:6 7 5 4 万元,国家投资1 5 0 0 万元。目前该项目基本完工,进入项目验收及设备试车阶段,并将形成年产苦参素1 2 吨、苦参碱3 吨,苦豆子总碱2 5 吨和苦参素注射液5 4 0 0 万支的生产能力。其中"年产1 2 吨苦参素制剂原料药及5 4 0 0 万支苦参素注射液"被国家科技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等五部门授予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苦豆子综合开发利用"项目被列为八五期间国家科委地方攻关项目。"苦参素原料药及制剂"被列入1 9 9 9 年国家火炬项目和2 0 0 0 年重点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苦豆碱抗炎、抗变态反应一类新药研究"被国家科技部批准列入1 0 3 5 工程。 为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扩大苦豆子系列产品的市场营销,拓展融资渠道,争取实现以苦豆子系列产品为龙头的经济实体在创业板新股发行上市,2 0 0 0 年1 0 月由宁夏药物研究所、上海绿谷伟业生态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市大地科技实业总公司、宁夏君信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君益润泰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北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临河兴科药业有限公司7 家法人实体在宁夏绿谷制药有限公司的基础上发起设立了宁夏博尔泰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王忠效。宁夏博尔泰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标志着我区苦豆子系列产品已步入产业化规模发展的新阶段,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加大苦豆子系列产品研究开发力度,为宁夏特色新医药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三. 中药业发展趋势 在2002年上半年的全国药材药品市场上,中西药品类的成交额为109亿元,同比下降3.7%,而中草药及中药类成交额却为87.7亿元,同比增长7.9%,占中西药品类成交额的比重由上年的71.8%增至80.5%,增加了8.7个百分点。中药行业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中医药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是我国的传统医药,其在未来仍将保持长期的增长动力,这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因素:一是人口增长、老年化加剧、国民收入增加及国民健康意识加强等客观因素所带来的医药消费的快速增长;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性、慢性以及医源性、药源性疾病的不断增加,导致了人类疾病谱的变化从而触发了人们对疾病与健康的再认识;三是医疗模式由单纯的疾病治疗转变为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等形式,各种替代医学和传统医学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中医药讲究医、药不分家,因为中医讲究个体差异,即“同病不同药”,所以,中医的精妙体现在中药的应用上。 行业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中药业发展十分迅速。以核心产业中成药工业为例,1998至2001年中成药工业的总产值和利润总额稳步增长,分别从334.92亿元和31.75亿元发展到543.27亿元和54.71亿元,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达17.50%和19.89%,远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GDP增长速度。 2002年前三季度,我国中药行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工业总产值、实现的销售收入和总资产等同比增长率均在14%左右。不过,中药进出口总额、中成药进口额、中成药出口额等同比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说明我国中药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还不尽如人意。 市场竞争形势 企业概况 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全国1059家中药生产企业的统计分析,其中中小企业1018家,占96.13%。按国家经贸委经济运行局医药处的统计,截止到2002年8月末,我国共有中药工业企业1272家,2002年1至8月期间亏损的企业数达333家,亏损面为26.18%。 市场集中度 据统计,2001年我国中药材及中成药业的销售收入前10位企业的集中度仅为25%,市场较为分散。如果从中药业的核心行业中成药工业的角度考察,2001年我国中成药工业销售50强共实现销售额266.39亿元,占全国中成药企业销售总额的51.27%;共完成利润总额36.75亿元,占全国中成药企业利润总额的67.17%,行业集中度也不高。 上市公司 到2002年底,我国中药业上市公司共有29家。2002年三季度末,中药业上市公司平均总股本2.37亿股,仅为同期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平均总股本4.68亿股的51%;平均流通A股8136万股,仅为同期沪深两市A股平均流通A股12354万股的66%;加权平均每股收益0.182元,比同期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0.128元高43%,只有2家公司亏损,业绩最好的同仁堂每股收益达0.60元。可见中药业上市公司经营规模和上市规模都相对较小,但赢利能力较强。 行业进入壁垒 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2003年1月1日起施行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简称《药品GMP认证办法》),新开办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生产企业新增生产范围的,应当自取得药品生产证明文件或者经批准正式生产之日起30日内,按照规定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药品GMP认证;已开办的药品生产企业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申请药品GMP认证,并取得《药品GMP证书》;药品生产企业新建、改建、扩建生产车间(生产线)或需增加认证范围的,应当按规定申请药品GMP认证。 行业增长预测。由于健康日益受到人们重视,疾病防治的需求日益增加,对中药的需求也就不断增长。我国的医疗制度和医药流通体制正在改革之中,随着医疗改革进程的推进和医药流通体制的完善,药品价格势必有所回落。但是中药的需求是源于疾病防治,价格弹性相对较小,降价对行业增长的贡献应该不大,甚至可能为负影响。综合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可以预计未来几年国内中药市场需求仍将保持近几年来增长的势头,但增长的速度可能有所放缓。2002年1至3季度中药行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4.91%。2002年以前上市的26家中药业公司2002年中期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25.84%,利润总额平均增长9.10%。如果以1998年至2001年中成药工业的总产值和利润总额的数据作线性回归,2002年中成药工业总产值和利润总额增长率预计分别为13.33%和14.67%,2003年分别为11.76%和12.79%。由于上市公司多数是行业中的佼佼者,平均增长率应高于行业总体增长率,可以预计2003年中药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和利润总额增长率在10%到15%之间。 投资机会 《医药行业“十五”规划》指出中药现代化将是我国中药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而中药现代化是建立在传统中药基础上的,并且需要积极的创新和大量的投资。因此,经营规模较大、有雄厚研究开发能力和资金实力、具有中药经营传统的企业在中药现代化进程中必将起着主导性的作用。结合中药业目前的竞争形势,今后经营规模大、研究开发能力强、资金雄厚、拥有知识产权优势或拥有传统中药名牌的企业必将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在行业良好的增长态势下,在这些企业中显然蕴藏着有待发掘的投资机会。 目前,在中药上市公司中,同仁堂、天士力、东阿阿胶、吉林敖东、中新药业、广州药业、三九医药、江中制药、云南白药和太极集团等都是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优秀公司,在投资理念日益受到重视的市场上,其潜在的投资价值值得长期关注。 我国是中药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古老的中医药蕴含了无数证明有效的方剂,成为筛选新药的巨大宝库。但由于国产中成药科技含量低,在安全、质量、功效方面缺乏完整的科学数据,因而无法进入发达国家的市场。目前国际中药市场年销售额达160亿美元,而中国大部分中药产品由于不能符合国际医药市场的标准和要求,虽已出口到包括东南亚各国市场,港、澳、台市场及各国以华裔社区为中心的130多个国家及地区,但在国际中草药市场份额中只占2%--3%左右的份额,而且大部分为原料中药材和保健药,其余份额为日本、韩国、印度、泰国“四分天下”,并且我国中药进出口已出现逆差。加入WTO后,药品进口关税将降至6%左右,这无疑将加剧外国药品对国药的冲击。据统计,目前世界中成药贸易额为50亿多美元,而中国出口仅占10%(日本占60%)。 据美国IMS战略小组预测,随着医药行业的高速发展,天然药品、生物药品和非处方药将三分天下,形成21世纪药业的三大新兴市场。 松动的瓶颈 2001年7月,我国颁布了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试行),将在全国实施中药材GAP。新规范根据中药材栽培历史文化的特殊性,对许多尚无明确有效成分指标的药材,以产地概念来间接控制药材原料质量,可谓在质量管理上独辟蹊径。 长期以来,我国中药材种植技术凭经验,缺乏科学性,经营管理粗放,滥用化肥、农药、除草剂,不适当的引种,种植品种混杂、良莠不齐,降低了药材质量的稳定性地道性,以至出现许多不符合我国自己的药典的中药饮片。药材质量及其稳定性已经成为影响我国中药质量及现代化的致命瓶颈。GAP的实施,吹响了冲击行业发展瓶颈的号角。 随着医学的发展,中、西医在致病机理、治疗原则、治疗手段等重要的领域将达成越来越多的共识。西方医学对从植物中寻找有效成分、对较为明确的药效结构的追求近于偏执,强调单一化合物对单一靶点的作用,这种实践和科学精神导致了人类基因组学的研究,其初衷是研究清楚人类的全部基因,以便了解疾病的发生基础。但是出乎科学家意料的是,人类只有3万个基因,相当于一只果蝇的基因,而非想象中成千上百万个,因此西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财经 > 市场/行业分析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