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医学伦理学C h i n e s e M e d i c a l E t h i c s2 0 2 3年8月A u g.2 0 2 3第3 6卷第8期V o l.3 6 N o.8駰基金项目:西安交通大学2 0 2 0年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科研项目“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干预研究 基于健全人格取向的积极心理健康观视角”(S K 2 0 2 0 0 6 4)基于健全人格取向的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提升策略駰王 婧1,陈 勇1,魏恒顺1,扈衷权2(1 西安交通大学宗濂书院,陕西 西安 7 1 0 0 6 1;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 1 0 1 2 6)摘要
2、 为了解医学生的积极心理健康状况,提升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培养人格健全和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从健全人格取向的积极心理健康观出发,采用 健全人格取向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 对某医学院校6 0 0名在校医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医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分为(9 0.1 31 5.0 1)分,低于全国大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0 1);在幸福体验(P0.0 0 1)、人际和谐(P=0.0 0 3)和目标追求(P=0.0 0 8)三个维度上,医学生的得分均显著低于全国大学生;且不同性别、年级、专业及家庭来源的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心理健康结构存在一定的群体差异性(P0.0 5)。高校应该
3、对不同医学生群体采取针对性教育措施,引导医学生培育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关键词 医学生;健全人格;心理健康;群体差异 中图分类号R 3 9 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0 0 1-8 5 6 5(2 0 2 3)0 8-0 9 4 1-0 6D O I:1 0.1 2 0 2 6/j.i s s n.1 0 0 1-8 5 6 5.2 0 2 3.0 8.1 9A n a l y s i s a n d P r o m o t i o n S t r a t e g y o f M e d i c a l S t u d e n t s M e n t a l H e a l t
4、 h S t a t u s B a s e d o n H e a l t h y P e r s o n a l i t y O r i e n t a t i o nWANG J i n g1,CHEN Y o n g1,WE I H e n g s h u n1,HU Z h o n g q u a n2(1 C o l l e g e o f Z o n g l i a n,X i a n J i a o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X i a n 7 1 0 0 6 1,C h i n a;2 S c h o o l o f E c o n o m i
5、c s a n d M a n a g e m e n t,X i d i a n U n i v e r s i t y,X i a n 7 1 0 1 2 6,C h i n a)A b s t r a c t:T o u n d e r s t a n d t h e p o s i t i v e m e n t a l h e a l t h s t a t u s o f m e d i c a l s t u d e n t s,i m p r o v e t h e i r m e n t a l h e a l t h l e v e l,a n d c u l t i v
6、a t e m e d i c a l t a l e n t s w i t h s o u n d p e r s o n a l i t y a n d a l l-r o u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S t a r t i n g f r o m t h e p o s i t i v e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h e a l t h c o n c e p t o f h e a l t h y p e r s o n a l i t y o r i e n t a t i o n,t h e M e n t a l H e
7、a l t h S c a l e w i t h a H e a l t h y P e r s o n a l i t y O r i e n t a t i o n f o r 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 w a s u s e d t o c o n d u c t a r a n d o m s a m p l i n g s u r v e y o n 6 0 0 m e d i c a l s t u d e n t s i n a m 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8、d t h a t t h e m e n t a l h e a l t h s c o r e o f m e d i c a l s t u d e n t s w a s(9 0.1 31 5.0 1),w h i c h w a s l o w e r t h a n t h a t o f n a t i o n a l 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a n d t h e i r d i f f e r e n c e w a s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s i g n i f i c a n t(P=0.0 0 1).M
9、 e d i c a l s t u d e n t s s c o r e d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l o w e r t h a n n a t i o n a l 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 i n t h e t h r e e d i m e n s i o n s o f h a p p i n e s s e x p e r i e n c e(P0.0 0 1),i n t e r p e r s o n a l h a r m o n y(P=0.0 0 3),a n d g o a l p u r s u i
10、t(P=0.0 0 8).M o r e o v e r,t h e r e w e r e g r o u p d i f f e r e n c e s i n t h e l e v e l a n d s t r u c t u r e o f m e n t a l h e a l t h a m o n g m e d i c a l s t u d e n t s o f d i f f e r e n t g e n d e r s,g r a d e s,m a j o r s,a n d f a m i l y o r i g i n s(P0.0 5).U n i v e
11、 r s i t i e s s h o u l d a d o p t t a r g e t e d e d u c a t i o n a l m e a s u r e s f o r d i f f e r e n t g r o u p s o f m e d i c a l s t u d e n t s t o g u i d e t h e m t o c u l t i v a t e p o s i t i v e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q u a l i t i e s a n d p r o m o t e t h e i r p h y
12、 s i c a l a n d m e n t a l h e a l t h d e v e l o p m e n t.K e y w o r d s:M e d i c a l S t u d e n t s;H e a l t h y P e r s o n a l i t y;M e n t a l H e a l t h;G r o u p D i f f e r e n c e s 健康是“身”与“心”的双重健康,它不仅是人民群众的美好追求,也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1。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对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149 网址与投稿:h
13、 t t p:y x l l x.x j t u.e d u.c n心理品质,以及健全的人格。程科等2提出,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大学生其心理健康结构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积极乐学、幸福体验、勇于挑战、人际和谐、目标追求以及情绪调控。医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学习任务重、学业周期长、专业技能要求高,其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水平不仅关系到自身成长成才,更关系到未来医务人员的素质以及整个社会的健康水平3。因此,本研究从健全人格取向的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了解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整体状况及其群体差异,为增强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养成和促进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提供重要参考。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分层
14、抽样的方法,从国内某高校医学部大一至大五的学生中随机抽样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6 0 0份,回收5 4 8份。剔除填写不完整等无效问卷外,实际有效问卷为5 2 6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 7.6 7%。其中:男生1 5 2人,女生3 7 4人;大一1 6 0人,大二8 0人,大三1 0 0人,大四1 0 6人,大五8 0人;临床专业3 0 2人,非临床专业2 2 4人;城镇生源2 7 0人,农村生源2 5 6人。1.2 研究工具采用程科4编制的 健全人格取向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 对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量。该量表共2 7个条目,从6个不同维度来测量心理机能正常和人格健全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15、。6个维度分别为幸福体验(个体对自身生活状况的总体评价和满意程度,5个条目),人际和谐(个体建立建设性的人际关系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5个条目),积极乐学(个体对待学习的态度和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发挥程度,5个条目),情绪调控(个体一般的情绪状态和对情绪的控制能力,4个条目),目标追求(个体对人生的总体把握和具体规划安排,4个条目)和勇于挑战(个体应对挫折的态度和能力,4个条目)。量表采用L i k e r t 5级评分,“完全不符合”计1分,“较不符合”计2分,“不确定”计3分,“较符合”计4分,“完全符合”计5分。量表总分为1 3 5分,得分越高表示心理健康状况越好。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
16、0.8 8 7,重测信度为0.6 4 84。1.3 统计学方法利用E x c e l 1 9.0和S P S S 2 1.0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处理,数据分析方法主要有描述性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等。假设检验以P0.0 5作为统计学差异评价标准。2 结果与分析2.1 医学生的心理健康基本情况医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分为(9 0.1 31 5.0 1)分,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勇于挑战(1 7.5 03.9 2)分、人 际 和 谐(1 7.1 73.6 7)分、幸 福 体 验(1 6.6 7 2.6 1)分、积极乐学(1 6.3 13.8 7)分、目标追求(1 3.4 12.8 7)分、情绪
17、调控(1 2.0 82.9 4)分。为进一步明确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全国大学生的差异,研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将医学生心理健康总均分及各维度得分与程科等2研究的全国大学生常模的均值相比较,结果见表1。研究结果显示,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总均分低于全国大学生,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0 1)。在幸福体验(P0.0 0 1)、人际和谐(P=0.0 0 3)和目标追求(P=0.0 0 8)三个维度上,医学生得分均显著低于全国大学生;在积极乐学(P=0.7 1 2)、情绪调控(P=0.0 5 2)和勇于挑战(P=0.7 4 7)三个维度上,医学生得分与全国大学生得分无统计学差异。表1 医学
18、生心理健康总均分及各维度得分与全国大学生样本的比较(xs)因子 医学生(n=5 2 6)全国大学生样本(n=4 1 3 7)tP幸福体验1 6.6 72.6 11 7.6 02.5 1-5.8 10.0 5)。表2 医学生心理健康结构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xs)因子 男(n=1 5 2)女(n=3 7 4)tP幸福体验1 7.3 83.9 21 7.5 53.9 20.3 0 70.7 5 9人际和谐1 7.4 63.7 41 7.0 53.6 50.8 2 50.4 1 0积极乐学1 6.7 23.5 61 6.1 43.9 81.1 0 20.2 7 2情绪调控1 3.7 22.6 11 1
19、.8 13.0 32.2 9 80.0 2 2目标追求1 3.3 72.6 71 3.4 32.9 5-0.1 6 50.8 6 9勇于挑战1 3.8 62.6 61 3.5 92.5 90.7 5 20.4 5 3心理健康总分 9 1.5 11 4.3 2 8 9.5 71 5.2 80.9 5 00.3 4 22.2.2 医学生心理健康结构在年级上的差异性分析采用单因素ANOVA分析法,将大一至大五年级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结构进行比较。表3结果显示,不同年级医学生在幸福体验、人际和谐、情绪调控、目标追求、勇于挑战以及量表总分上主效应均显著(P0.0 5)。2.2.3 医学生心理健康结构在专业上
20、的差异性分析本研究将被调查医学生的专业划分为临床医学专业(包含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非临床医学专业(包含制药、药学、护理学、法医学、基础医学等),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将两类不同专业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结构进行比较分析。由表4可以看出,临床专业医学生在积极乐学、目标追求和勇于挑战维度上,得分高于非临床专业医学生,在幸福体验维度上得分 低 于 非 临 床 专 业 学 生,具 有 统 计 学 差 异(P 0.0 5)。2.2.4 医学生心理健康结构在家庭来源上的差异性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将来源于城镇与来源于农村的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结构进行比较分析。从表5可以得出,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在幸福体验、人际和谐
21、、积极乐学、目标追求、勇于挑战以及心理健康总分上均存在地区差异(P0.0 5),其中在幸福体验、人际和谐、目标追求和心理健康总分上,城镇医学生的得分高于农村医学生;在积极乐学和勇于挑战维度上,城镇医学生得分低于农村医学生。在情绪调控维度上,不同来源的医学生得分不存在差异(P=0.7 1 4)。表3 医学生心理健康结构在年级上的差异分析(xs)因子 大一(n=1 6 0)大二(n=8 0)大三(n=1 0 0)大四(n=1 0 6)大五(n=8 0)F幸福体验1 8.0 84.0 51 7.0 33.9 11 7.5 63.8 61 8.0 03.5 01 6.0 84.0 22.1 5 8駰人
22、际和谐1 6.8 33.8 81 7.2 53.4 81 7.2 03.2 51 7.9 03.8 01 6.3 84.1 11.0 9 6駰駰积极乐学1 6.6 03.8 11 5.6 03.3 81 6.0 83.4 01 7.1 74.6 11 5.6 03.8 01.4 9 7情绪调控1 2.4 53.0 11 1.3 73.1 01 2.1 62.3 61 2.3 63.1 31 1.1 52.8 02.4 7 7駰駰目标追求1 3.4 42.7 61 3.4 32.8 61 3.2 82.4 51 4.1 13.2 31 2.6 03.0 01.6 3 4駰駰勇于挑战1 4.3 9
23、2.3 21 2.8 03.1 81 3.7 02.3 41 3.8 72.6 11 2.7 82.4 34.0 6 7駰心理健康总分9 2.1 81 3.7 88 7.0 51 4.8 19 3.7 11 6.9 28 9.9 81 2.9 68 4.5 81 5.7 83.0 0 9駰駰駰 注:駰P0.0 5;駰駰P0.0 1;駰駰駰P0.0 0 1349 网址与投稿:h t t p:y x l l x.x j t u.e d u.c n表4 医学生心理健康结构在专业上的差异分析(xs)因子 临床专业(n=3 0 2)非临床专业(n=2 2 4)tP幸福体验1 6.6 13.0 71 7.
24、0 23.2 4-0.9 7 20.0 3 2人际和谐1 7.1 63.6 61 7.1 73.1 3-0.0 2 00.9 8 4积极乐学1 7.2 32.7 11 6.6 72.6 50.7 2 90.0 4 6情绪调控1 2.0 42.1 81 2.2 42.0 5-0.4 3 10.6 6 7目标追求1 3.7 83.4 91 3.1 83.5 70.6 5 90.0 1 1勇于挑战1 4.6 22.6 31 3.8 42.7 40.5 4 20.0 0 1心理健康总分 9 0.1 31 5.2 49 0.1 11 6.1 70.0 0 80.9 9 3表5 医学生心理健康结构在家庭来
25、源上的差异分析(xs)因子 城镇(n=2 7 0)农村(n=2 5 6)tP幸福体验1 7.8 44.0 71 7.1 43.7 7 31.4 4 40.0 5 0人际和谐1 7.4 53.5 41 6.8 73.8 01.2 9 20.0 0 7积极乐学1 6.2 83.6 81 6.9 44.0 7-0.7 3 00.0 3 6情绪调控1 2.1 42.7 31 2.0 13.1 50.3 6 60.7 1 4目标追求1 3.9 53.0 01 3.1 72.7 40.7 7 50.0 3 9勇于挑战1 3.6 52.5 71 4.6 82.6 5-1.1 0 30.0 1 8心理健康总分
26、 9 0.9 41 4.2 8 8 8.2 81 5.7 50.8 9 60.0 0 13 讨论与建议3.1 医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及提升策略调查结果显示,从健全人格取向的心理健康观来看,医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低,并且在幸福体验、人际和谐及目标追求等方面,面临的问题更加突出。这可能是由于医学教育具有专业性强、课程种类多、学业任务重、升学和就业压力大等特点,使得医学生在面临普通大学生共有的心理问题的基础上,因医学专业特点而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加复杂和难以处理5。这就要求医学院校要高度重视医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通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协同来提升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7、。3.1.1 完善第一课堂医学专业课程设置医学专业课程设置是影响医学人才培养方向和质量的重要因素。新时期,医学院校课程设置应该与新时代的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医学生既要掌握扎实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又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6。这就要求医学院校的课程设置应该在充分考虑专业教育的基础上重视与其他学科和专业间的交叉融合,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交叉渗透,形成以医学为主,其他领域均有所涉及的课程体系,这不仅是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也是适应当前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相结合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3.1.2 丰富医学生第二课堂教育内容对于医学生来说,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
28、,还要培养良好的受挫能力、自我调适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7。这些能力素质的养成主要依赖第二课堂教育,因此医学院校要丰富医学生第二课堂综合能力提升教育的内容,将第二课堂教育与医学专业的特殊性相结合,立足医学生需要,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主题实践活动,帮助医学生扩大人际交往范围,增强受挫抗压能力,树立合理的职业发展目标,锻造健全的人格。同时,要根据职业要求,有针对性地培养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医德素质,可组织医学生参与医疗志愿服务活动,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自身所学,增强职业认同感和价值感。3.1.3 加强对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培育积极心理学关注个体的情绪与体验,认为诸如高兴、兴趣、满足等积极情绪,既能够提升个体
29、知与行的能力,也能激发并提高个体的智力、体力以及学习、工作能力等,还能够缓解或消除部分消极情绪8。基于此,医学院校应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关注心理有障碍的学生,更要关注全体学生固有的积极能力和潜力,围绕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目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通过开展主题班449中国医学伦理学C h i n e s e M e d i c a l E t h i c s2 0 2 3年8月A u g.2 0 2 3第3 6卷第8期V o l.3 6 N o.8会、专题讲座、团体辅导和微电影大赛等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人际交往、职业规划、创新创业等教育,在各类活
30、动中增强医学生的积极心理体验,引导他们发现自身潜能和优点,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2 不同医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结构差异及提升策略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年级、专业和家庭来源的医学生其心理健康水平存在结构性差异。这提醒医学院校教育工作者要分析医学生心理健康结构的群体特点和个性特点,深刻剖析背后的原因,并据此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差异化的引导和教育,促进不同医学生群体的全面发展。3.2.1 提升女医学生的情绪调控能力在性别方面,本研究表明,女医学生的情绪调控水平低于男医学生,这可能和女性的生理特点有关。相关研究表明,人类的人格结构和心理健康问题存在性别差异,
31、如焦虑、抑郁多见于女性9;女性的心理承受能力弱,面对挑战和挫折时更敏感,所以更有可能出现情绪困扰和情绪失控1 0。以往研究也表明,不良情绪会引发内心矛盾冲突,严重者可导致心理障碍,而有效的情绪管理对于增进心理健康,促进知情意协调发展,构成完整人格有重要的意义1 1。因此,医学院校教育工作者要更多地关注女医学生的情绪健康问题,特别是对面临学业压力、经济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问题的女学生开展及时、有效的情绪疏导,可通过团体辅导活动、女性成长工作坊等方式帮助女医学生提高情绪管理能力及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缓解因情绪引发的心理问题,促进女医学生的健康成长。3.2.2 开展符合医学生阶段发展需求的主题
32、教育在年级方面,本研究发现,医学生的人格和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特点,总体来看,五年级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最低,一年级次之,而三年级医学生相对最高。这可能是因为高年级医学生面临实习、就业、考研等多重选择与压力,在自身情绪调控、人际处理、目标追求方面往往存在短期障碍。对于低年级医学生来说,刚进入大学,新环境下由人际关系和学业问题导致的自卑、恐惧、厌学等情绪障碍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而对于三年级医学生来说,经过前两年的适应和教育,大部分学生的问题能得到有效调节,心理状况处于相对较好的水平。这与以往研究表明“一年级学生入学时间较短,需要适应新的环境:二年级学生学习强度大,各方面竞争激烈;四年级学生
33、面临毕业去向的压力,出现问题亦较多”1 2的结果存在一致性。由此看来,医学院校教育工作者要了解医学生在不同年级的心理特点,科学把握每一阶段影响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展符合阶段发展需求的帮扶教育,使医学生在不同年级实现顺利过渡,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如针对一年级医学生开展新生养成教育,围绕校史校情、环境适应、专业认知、身心健康等方面,指导新生快速适应和融入大学生活,帮助他们学会积极有效地进行自我激励,努力培养积极乐观的人格特质;对二、三年级的医学生开展医德培育及综合能力提升教育,组织他们参加各类校内外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引导其
34、明确自身的目标追求,并为此而不断努力;针对毕业年级的医学生,指导其发掘自身优势和积极经验,提升对未来生涯的控制和影响力,组织医学生走进医院、企业等见习,直观感受工作环境,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岗位胜任能力。3.2.3 加强医学专业认知归属教育在专业方面,本研究显示,临床专业医学生在积极乐学、目标追求和勇于挑战方面优于非临床专业医学生,而在幸福体验方面却比非临床专业学生低。这可能是因为临床专业学生自入校就对职业目标有了明确的定位,再加上临床专业对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需要克服各种困难,由此导致其感知压力大、幸福感低;而非临床专业相对来说学习压力小,部分学生对专业没
35、有明确的认知,对未来职业发展比较迷茫,在这种情况下,其进取精神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考虑专业特点及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的差异性,加强对非临床专业医学生的专业认知教育,帮助他们明确职业目标,提升学习兴趣,增强专业归属感。对于临床专业学生则更多地要提升其医德素质,通过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来减轻其心理压力。549 网址与投稿:h t t p:y x l l x.x j t u.e d u.c n3.2.4 采取人性化的教育帮扶策略在家庭来源方面,以往研究表明,家庭是影响青年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大学生的部分心理问题来源于原生家庭的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结构、家庭氛围和家庭经济状况等1 3。本研
36、究发现,来自城镇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优于来自农村的医学生,且城镇医学生在幸福体验、人际和谐和目标追求方面,比农村医学生表现更好,但在积极乐学和勇于挑战方面表现却差一些。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大部分农村学生要承受更多来自家庭的经济和心理压力,易产生敏感、自卑、焦虑、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但另一方面,农村学生又有很强的上进心,希望通过努力改变自身乃至家庭的命运,故在学习上会比城镇学生更加勤奋刻苦,表现出更强的抗压能力和挑战精神。因此,对于来自农村地区家庭经济困难的医学生,学校不仅要发挥“奖勤补助贷”的经济帮扶作用,更要为这些学生创造展示自我、提升自我、获得成就的机会,帮助其克服自卑心理,培育积极心理
37、品质,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而对于家庭条件相对优越的城镇医学生,要教育其树立正确的成才观。4 结论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关乎自身的身心健康,更是关系到未来医务人员的素质以及整个社会的健康水平。本研究将以往“问题导向”的消极心理健康观转换到“健全人格取向”的积极心理健康观视角上来,从幸福体验、人际和谐、积极乐学、情绪调控、目标追求和勇于挑战六个不同的维度调研了医学生目前的积极心理健康状况,并重点分析了不同性别、年级、专业和家庭来源的医学生群体在积极心理健康结构上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医学生的整体积极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大学生,并且在幸福体验、人际和谐及目标追求等方面,比全国大学生面临更突出的问题
38、;且不同医学生群体的积极心理健康结构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女医学生的情绪调控水平低于男医学生;五年级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最低,三年级最高;临床专业医学生在积极乐学、目标追求和勇于挑战方面优于非临床专业医学生,在幸福体验方面比非临床专业医学生差;城镇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优于农村医学生,且在幸福体验、人际和谐和目标追求方面比农村医学生表现更好。这些结论提醒医学院校教育工作者不仅要高度重视医学生整体的积极心理健康问题,培养人格健全和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还要善于把握不同医学生群体的积极心理健康结构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策略。参考文献1 毛群安.理解把握四个“新”全力实施健康中国行动J.健康
39、中国观察,2 0 1 9(1 1):8-9.2 程科,黄希庭.健全人格取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结构初探J.心理科学,2 0 0 9,3 2(3):5 1 4-5 1 6.3 赵久烟,赵平,刘美伶.“双一流”背景下医学生思政教育与心理疏导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 0 2 1,2 1(4):3 8-4 0.4 程科.健全人格取向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D.重庆:西南大学,2 0 0 9.5 齐文皎.医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 0 2 0.6 胡玉宁,丁明,王群林,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培养体系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 0 1 6,5
40、3 3(1 4):2 3-2 4.7 田园,张磊,张毅.基于胜任力的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实施路径探析J.科教文汇,2 0 2 2(3):5 6-5 9.8 綦蔓宇.积极心理学背景下大学生心理教育模式探究J.教育研究,2 0 2 2,5(2):4 8-5 0.9 朱如芳,钟东明,肖云.女性抑郁症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心理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 0 1 5,3 6(3 3):5 1 1 4-5 1 1 5.1 0赵颖,姚斌.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 0 1 7,3 0(4):5 0 4-5 0 8.1 1赵静,王岚,朱琳,等.医学生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 0 1 8,3 9(4):1 2 3-1 2 5.1 2张璐,金花,窦龙.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年级差异分析J.科教导刊,2 0 2 1,4 4 0(8):1 8 2-1 8 4.1 3孟祥辉,周申之,周超.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 0 1 8,3 0(1):1 0 0-1 0 4.收稿日期:2 0 2 3-0 1-2 8修回日期:2 0 2 3-0 4-1 4(编 辑 吉鹏程)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