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家庭中智能手机使用与互动探究数字反哺与代际博弈问题.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320487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019.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家庭中智能手机使用与互动探究数字反哺与代际博弈问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基于家庭中智能手机使用与互动探究数字反哺与代际博弈问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8(下)科技传播132信息科技作者简介:邓妍汐,研究生在读,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院)。徐羽彤,研究生在读,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院)。0 引言 截至 2022 年 8 月,根据 CNNIC 发布第 50 次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我国网民规模为 10.51 亿,较 2021 年 12 月增长 1 919 万,其中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到 99.6%,智能化媒介时代到来趋势不断攀升。然而“银发网民”的比例却仍不可观,大量老人并未真正应用智能手机,年轻人拥有天生的网络话语优势。尽管在后喻时代中,能够一定程度上加强对老人触网的帮扶,但反哺的效果中仍将面

2、临大量的代际沟通和权力互动关系问题。1 文献综述1.1 数字鸿沟与数字反哺赵娜等1在对老年人数字融入研究中,从“接入沟”“使用沟”和“知识沟”三个层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说明,认为在接入沟层面,老年人作为数字难民,不仅存在客观上接入设备的物质条件困难,同时还有主观意愿上“需要与否”的考虑让他们难以成为使用数字媒体的初级群体。年轻人则相对较少产生此类接入犹豫因素,随着技术发展,获得智能手机等设备并加入数字化媒介生活的年轻人能够较快地适应和融入时代。在使用沟层面,逐步开始打破传统的“长者为尊”的传统秩序,年轻人拥有了在数字技术方面的话语权和先天性优势,老年人面对现实场景需求往往受挫,开始反向转为向年

3、轻人进行学习。周晓虹2在 20 世纪 80 年代就开始关注这类文化传播范式,并将其定义为“文化反哺”。随着智能化展开,文化反哺进一步衍生为了“数字反哺”,发生在家庭关系里两代人对智能设备的反哺过程。然而,不少老年数字难民即便克服了一定的接入沟和使用沟,但由于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受限无法学习更复杂的数字技术,限制了他们对知识沟的克服,也进一步更依赖数字反哺的互动过程。周晓虹3认为,正因为这场互动过程,不仅能够促进亲代去适应社会的媒介化发展,同时赋予了子代一定的话语权和自我身份认同感,使得两代人都共生和 谐化。但随着媒介越来越“新”,曾经已经逐步适应了技术的“数字移民”也极易再次沦为“数字难民”。

4、刘翠霞4认为,鸿沟似乎本身就隐含着预设的不可跨越的意蕴,弥合数字代沟问题逐渐也成为了两代人之间难以解决 的任务。基于家庭中智能手机使用与互动探究数字反哺与代际博弈问题邓妍汐,徐羽彤 摘 要 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亲代和子代之间面临着数字鸿沟问题,数字反哺现象逐渐普遍,又警示着亲代传统权威的削弱。通过探讨亲子两代之间在智能手机使用方面的代际交互传播与话语博弈,以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结合实例分析,对代际间反哺模式进行反思,希望能够对建立平等和谐的数字代际互动关系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关键词 数字鸿沟;数字反哺;后喻文化;代际互动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23

5、)337-0132-04科技传播133信息科技1.2 家庭场域里的权威转置与后喻文化1970 年,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5提出后喻文化是指长辈向晚辈学 习的文化。信息社会下,技术和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年青一代适应社会变迁的能力较强,他们在信息获取上形成了天然的优势,与长辈形成了反哺。迈克 费瑟斯通在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一书中提到在后现代的社会中年轻一代知识分子的崛起,让之前知识分子的权威逐渐消解,占主导地位的知识分子 发生了变化6。正因如此,两代人之间的文化反哺互动成了必要的日常沟通,同时也意味着家庭权力关系逐渐改变。费孝通在其著作生育制度中提到了代际互动中权力的偏重。他认为在中国传统乡村社

6、会中,父权家庭中父亲权力之重表现为他掌握着 儿子的生死权7。而随着社会中新的技术和观念的改变,出现父不子、子不子的局面,这是对传统伦理中“孝”“悌”的颠覆。家庭范围内存在着权力的斗争,而年长世代在家庭中获得的话语权往往是不置可否的强盛。网络中对于身份、年龄和辈分的无差别化,青年群体在信息互动过程中逐渐和年长者齐平。许多学者将视角转向家庭之中,认为亲代和子代之间的互动反哺能够改善家庭关系、弥合数字鸿沟。周晓虹3认为,现代家庭权利结构呈现出子代在部分领域可以通过文化反哺实现权力地位上升的趋势。当下对于家庭系统中年青一代获得更多权力也较多持肯定的倾向,但是对于代际之间权力转变的讨论仍然较为模糊。有研

7、究指出,子代只有在非重大家庭决策事项中才 有更多的话语权8。除此之外,子代只在拥有的资源优势较为 明显时更有话语权9。在家庭权力结构中,亲代与子代之间的关系在反哺结束后依旧会回归原位。基于上述梳理,可以发现代际关系下的反哺问题研究呈现了较多优秀的成果,且大多都以数字反哺对弥合数字鸿沟与家庭代际冲突的积极倾向呈现。为丰富相关领域的研究并补充对后喻时代中的阻抗因素和消极方面的反思,本研究基于数字反哺的理论,对两代人进行了关于智能手机使用方面的深度访谈,提出:两代人之间对于使用手机的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数字反哺对于家庭代际间的互动起到了什么作用?2 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发现分析由于本次研究主要围绕两代人

8、之间的智能手机互动和反哺过程,进行探讨两者之间的亲子关系以及互动过程,为此选择了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选取了 10 组代表家庭,亲代和子代总共包含了 22 个访谈对象,每组进行了半小时以上的访谈时长,从访谈的内容中能够对本次研究问题进行一定的解答和分析。2.1 代际智能手机使用的显著差异费孝通认为,传统的乡土是不流动的,或者说是“富于地方性的”。而相反现代社会则以 高流动性为典型特征10。子代通过升学、工作等不断从地方流动到现代城市,有高度的智能媒介使用需求。而处于流动性较弱的熟人社会的亲代则较少涉及使用需求,导致接入智能手机的初始阶段就存在“不必要”或者“不愿意”的现象,而且一旦脱离了场景需求

9、更加不会想接入更多的应用内容。“我爷爷 72 岁,平时就用按键手机接打电话,没有别的需求,所以就算我们想教他也不愿意。”(45岁的子代 f)这种不接入或者接入少的问题,在亲代和子代中形成鲜明的对比,访谈过程中会使用智能手机的最小仅 9 岁,使用的设备基本上都是当下的流行款式,而亲代则通常接受子代淘汰的手机设备,这就形成了最原始的“接入沟”。当问到使用智能手机的内容和使用时长时,大多数亲代使用智能手机停留于操作简单的“微信通话、短视频观看、收发红包”等,较为复杂则仅仅是“番茄听书”和“七猫小说”,且时长一般在空闲的几个小时,甚至一小时内。而子代则纷纷表示“手机不离身”,几乎一整天都在看手机,且涉

10、及应用市场的方方面面,没有不会的,尤其集中于亲代不曾涉猎的微博、小红书或手机游戏。由此看来,即便能够顺利打破“接入沟”,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使用沟”的阻拦。访谈发现,部分年纪较大但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基础的老年人会比文化程度低的中年人更擅长学习新媒体知识,甚至不需要通过子代的反哺就能够快速学习和应用智能手机。师专毕业的受访者 W1 年纪 67 岁,但能够灵活运用手机进行阅读小说、观看视频或者微信聊天,并表示“平时能看看小说也有利于活动一下大脑”。文化程度的高低影响着他们是否能够快速接受和发现智能媒介的优劣,并适应新时代社会的讯息。亲代若作为数字反哺对象往往从文化水平上就呈现了“文盲”或者“半文盲”的

11、现象,在微信使用方面通常选择“发语音”代替“打字”,而子代则表示很少会进行“语音阵”轰炸20238(下)科技传播134信息科技对话。“虽然我妈是小学文凭,但是现在也觉得手机支付很方便,比我爸高中文凭懂的东西多得多,我爸是属于不愿意学的。”(23 岁的子代 y)即便打破了知识沟,也反过来依旧容易存在接入意愿的差异,缺乏主动性的亲代也难以对智能手机进行积极的学习使用,加剧了两代人之间的数字代沟。接入的困难、使用的差距、知沟的限制三个方面都在相互作用和影响着两代人之间的手机应用差异,也催生着子代因“孝”道而进行数字反哺的活动。2.2 子代的反哺之路与两代互动关系可以看出,子亲两代在手机的接入、使用和

12、知识三个方面都有显著的差异。子代面对快速更迭的技术能够掌握更多的技能。而亲代也感受到了智能手机的出现给现实生活带来的牵制,数字反哺自然而然地发生在家庭之中了。受访者 E 和 A 都表示自己从按键手机换成智能手机是因为身边的人都在换,以及孩子上学需要。当用智能手机成为社会交往的必要条件时,亲代会接受接入智能手机,在这样的适应性探索中感到力不从心时,他们会寻求子代的帮助,但两代的感受不尽相同,都遇到了一些问题。“有时候教了好几遍都不会,就有点不耐烦。最大的问题就是教会了过两天又忘了,又得再教一遍。”(24 岁的受访者 a)“用手机的时候,我觉得最难的是操作,我稍微碰到别的东西就会触发另一种功能了,

13、对手机也不够熟悉,我也不会退出。”(47 岁的受访者 c)子代在遇到问题时会不耐烦,但由于家庭责任感的驱使会继续教学,反哺意识较强;亲代对数字文化接受较为缓慢,出现了愿意继续学和坚持己见两种态度。正如受访者 A 所说“时代在走,自己也要跟紧时代,操作也不难”,而受访者 J 表示“有时候觉得没必要,学起来太困难了,学不会就算了”。“有时候会有不耐烦,因为老人记性也不好,这个东西刚教完就忘了,得说好几次才能记住,但这种不耐烦其实稍纵即逝,因为我们小时候也是他们慢慢教的,其实还是很乐意教。”(22岁的受访者c)在反哺加持下,家庭内部的代际互动愈发频繁,出现了基于新媒介的新型数字互动。通讯、社交和娱乐

14、是互动中的常见要素。微信上互相的问候、朋友圈以及娱乐软件点赞成为情感交流的一种常见方式,也是亲代融入数字化社会的体现。“我是天天都会和妈妈发语音和打电话的,聊的非常简单,甚至刚吃完饭我就能和妈妈说一下。”(23 岁的受访者 z)平时和家里的关系比较亲近,通话是比较频繁的,甚至每天都会进行手机通话和微信发语音,随时随地,聊天的内容也比较细碎和简单。“微信发语音互动也比较方便,看到孩子发朋友圈和发抖音视频都会点赞,评论比较少,不会打字,看到了会微信发消息问一句你今天出去玩了呀。”(49 岁的受访者 l)智能手机的出现,让家庭内部的互动带来了新的形式。亲代成为“被教育者”,子代成为“教育者”,子代承

15、担起了引导亲代“再社会化”的责任。但由于传统教化权力的根深蒂固,部分接受不了自身权威动摇的亲代会与子代产生冲突和抵抗情绪。但正如周晓虹教授所言,数字反哺助力老人渐渐融入数字化媒介社会,这个过程加强了亲代与子女之间的互动,互相更了解对方的生活状况或因此多一个交流沟通的渠道,不断的数字化互动或多或少地弥合了数字鸿沟,帮助老年人适应当下媒介生活。2.3 亲代与子代之间难以转置的权力关系数字反哺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一部分代际隔阂,也是亲子融通的渠道之一。子代对于智能手机的较高适应性以及接纳能力,反向向亲代输送相关技能、知识以及观念。在这个过程中,智能手机作为传播媒介,对家庭中权力结构起到了一定的影响和作

16、用,子代在家庭中的话语权提升,弥合了代际关系。“我妈经常跟我说抖音很好,所以看到我玩手机自己也玩,不会来管我,其实多了一种共情心理,他知道手机里有什么就不会以自己的想法定义,现在这方面的矛盾有逐渐减轻。”(23 岁的受访者 y)“在教长辈使用手机这个过程中,我觉得我仿佛变成了家里的长辈,他们变成了受教者,虽然说对于我来说使用手机是很简单的事,但对于老人来说是一个挑战,然后我帮助他们不仅是我会感到自豪,他们也有一种成就感,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也对我会表现出认可。”(22 岁的受访者 c)从这个角度看,数字反哺不仅能让亲代学到数字技能,还可以让子代和亲代之间更加亲密,增加互相之间的沟通,进而更加理解对

17、方,让家庭内部的关系更加平等,这是数字反哺对于家庭的正向反馈。然而许多受访者也表示,这种信任和权力的下放仅限于手机方面,在其他方面子代并无话语权的科技传播135信息科技提升,两者之间关系仍然是以传统的观念和原始形成的权威为主导,亲代“过来人”的身份在互动中常常会固执己见,代际间权力并无流动或转置。“他们不听我的,我也不想听他们的,有些观念感觉不认同的时候也不想反驳,很多传统观念没有办法改变。”(23 岁的受访者 d)“比如说之前妈妈办了一张电话卡,对方说那张卡用了三个月自己就会注销了不用管了,但是我和她说要去注销的不然会变成运营商黑户,但是她就是不信,还是要专门去问她更信任的营业厅的人。”(2

18、4 岁的受访者 j)通过访谈发现,不同的家庭会在长时间的生活中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家庭规范,包括家庭内部的相处模式和决策方式。而大部分的家庭依然是家长制的组织结构,费孝通的“家长本位”理念深入人心。这种规范不会因为子代的数字媒介素养较高、技能较强而改变。面对家庭中的实质性问题,如物质财富的支配、重大事务的决策等,亲代依然有压制性力量。而在除智能手机方面的其他问题,亲代总是更愿意接受专业人士的意见,子代的话语依旧无力,“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身份依旧没有转变。亲代的传统家庭地位和话语权依然无法撼动。3 结论与讨论总结看来,接入的主动与否将影响反哺的难度,往往主动接入智能手机的亲代能够更快速适应媒

19、介的变化并产生主动学习的意愿。而在日常使用手机媒介中,亲代和子代所接触的媒介内容会形成两代人之间的认知和观念的鸿沟。原本就无法跨越年龄和生理局限加之知识沟更加限制了亲代的学习能力。而在家庭场域中,子代秉承着“孝道”能够自愿进行耐心反哺,两代人也通过这种社会融入增强了亲子关系,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日常交往的频率。从这个层面来说,亲代通过放下原本的权威主导,转向年轻的子代反向学习和请教,“电子产品方面都听他们的”逐渐成为习惯,子代拥有了一定的话语权。然而在这场代际博弈的过程中,更多的受访者仍表示“他们还是把我当小孩,家庭问题插不上话”。亲代和子代之间的关系以及改善作用仅仅存在于数字反哺的过程中,亲代的

20、话语权和单一的权威性在反哺结束之后仍旧会回归原位,家庭代际之间的关系不平等问题仍然存在,难以跟进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为此需要重构一个相对更为和谐的家庭互动传播机制。亲代需要主动放下“长者”身份听取和分析子代的想法,子代也可以更耐心地进行平等沟通和交流,让两代博弈成为一场“友谊赛”。参考文献 1赵娜,邝木子.新媒体时代老年人数字融入机制研究J.理论探索,2018:91-94.2周晓虹.试论当代中国青年文化反哺的意义J.青年界,1998(1):23.3周晓虹.从颠覆、成长走向共生与契洽文化反哺的代际影响与社会意义J.河北学刊.2015,35(3):104-110.4刘翠霞.数字化融入差异:代际数字鸿

21、沟的反思与测量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7(5):57-67.5玛格丽特米德.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7-8.6麦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北京:译林出版社,2000:184.7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35.8M Ashraf,KM Khan.Adolescents role in family decision-making for services in India.JYoung Consumers Insight&Ideas for Responsible Marketers.2016,17(4):388-403.9南方.家庭资源与权力关系农民工子女抚育策略决策机制的实证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17(1):74-80.10刘国强,颜廷旺.底层群体为何拒用智能手机?基于重庆棒棒的扎根研究J.国际新闻界,2022,44(7):74-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