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古代教育名言.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2314419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3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教育名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古代教育名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古代教育名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古代教育名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古代教育名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王安石:明州慈溪县学记,见王文公文集卷三十四。)意思:天下每日都离不开政治教化,因此不可以一日没有学校2、 人言教职为闲署,不知人才为政事之本,而学校尤人才之本也。(颜元,见颜习斋先生年谱卷下。)3、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职教化者在师儒;弘教化而致之民者在郡邑之任;而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胡瑗:松滋儒学记,见古今图书集成第五十五册,第7页)意思:使天下得到治理的在于人才,成就天下人才的在于教化,担任教化任务的在于教师,弘扬教化的任务使百姓受到教育的是各郡邑的官吏,施行教化的基础是各地的学校.4、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孔

2、丘论语.阳货)意思: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5、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礼记.学记)意思:玉石不经过琢磨,就不能用来做器物。人不通过学习,就不懂得道理。因此,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学者第一要看德器,德器深厚,所就必大,德器浅薄,虽成亦小。(张履祥:备忘二,见杨园先生全集卷四十)意思:德行是衡量学者的第一要求,德行是才学的统筹,才学是德的资本.道德修养与才识度量都很好的人,他的成就必定很大.反之,即使有成就也是小成就 6、 德者业之本,

3、业者德之著。德益进则业益修,业益修则德益盛。二者亦交养护发,实是一种功夫。(张履祥备忘三,见杨园先生全集卷四十一)意思:道德是事业的根本,事业是道德的显现。道德进步事业就会发展,事业发展了道德也会提高,二者相互滋养促进,这是一种功夫。7、 战虽有成,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翟:墨子.修身)意思:君子率军打仗虽有阵法,但勇敢却是为根本。办理丧葬讲求礼仪,但哀痛是根本。士人虽有学问,但德行是根本。8、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今学者旷废隳隋,玩岁愒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4、(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见王阳明全集卷二十六,续编一。)意思:志向不能立定,天下便没有可做得成功的事情。虽然各种工匠有技能才艺的人,没有不以立志为根本的。现在的读书人,旷废学业,堕落懒散,贪玩而荒费时日,因此百事无成,这都是由于志向未能立定罢了。所以立志做圣人,就可以成为圣人了;立志做贤人,就可成为贤人了。志向没有立定,就好象没有舵木的船,没有衔环的马,随水漂流,任意奔逃,最后又到什幺地方为止呢?9、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墨子.修身)意思:意志不坚强,智慧就不会有高境界;说话不诚信,做事就不会有好结果。10、 智者,学之师也;才者,学之徒也。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

5、。是以为之者亿兆,而成之者无几,故君子必立其志。(徐干:中论.治学)意思:学习以立志为主,资质是次要的。学习,不怕资质不够好,而应忧虑的是不能立志。 学习的人有亿兆之多,而能成功的却没有几个,所以君子学习必先立定志向11、 学者大不宜志小气轻。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气轻则虚而为盈,约而为泰,亡而为有,以未知为已知,未学为已学。(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见张载集,第287页)12、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人惰于进道,无自得达,自非成德君子必勉勉,至从心所欲不逾矩方可放下,德薄者终学不成也。(张载:经学理窟.义理(下,见张载集,第273页)意思:假如一个人对于学习没有兴趣,那

6、么他(她)则很难在学习上取得成功。人要学 有所成,就要有远大志向并专心 致志地学习。13、 志立则学思从之,故才日益而聪明日盛,成乎富有;志之笃。则气从其志,以不倦而日新。盖言学者德业之始终,一以志为大小久暂之区量。故大学教人,必以知止为始,孔子之圣,唯志学之异于人也。(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卷五)14、 少年立志要远大,持身要紧严。立志不高,则溺于流俗;持身不严,则入于匪辟。(张履祥:初学备忘录(上),见杨园先生集卷三十六。)意思:少年要有远大的志向,要严于律己,志向不高就会迷失在俗世,不严于律己,就会落入流言蜚语中15、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礼记.大学)意思:百姓所喜欢的就大力提

7、倡,百姓所厌恶的就予以抵制,这才是百姓的父母官应该做的行为啊!16、 凡欲为学,当先识义利公私之辩。今所学果为何事?人生天地间,为人自当尽人道。学者所以为学,学为人而已,非有为也。(陆九渊:语录(下),见陆九渊集卷三十五,第470页)17、 少年之日,先要识得人之贤否,事之善恶,言之是非,则心术自能向正,虽离父母师傅,亦可不至于邪慝矣。谚语:知好恶。此其实也。(张履祥:初学备忘录(上),见杨园先生全集卷三十六。)18、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孔丘:论语.公治长)意思:起初我对一个人,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动;现在我对一个人,听了他说的话还要观察他的实际行动

8、。19、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轲:孟子.告子(下)意思: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20、 善恶要知,更要断。知一善,则断然为之。知一恶,则断然去之。庶乎善日积而恶远也。(颜元;颜习斋先生言行录.理欲)意思:对于善恶,不仅仅要能够分辨,还要有断然为之的决心。知道这件事是善的,就要果断去做;知道这是坏的,就坚决舍弃不做

9、。(这样)几乎就是善行越积越多,而而恶一天天被改掉。21、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轲:孟子.滕文公(下)意思:金钱和地位不能使自己迷惑腐化,贫苦穷因、地位低下不能改变自己的志向,权势武力不能让自己屈服变节,这说的就是真正的大丈夫。:22、 今求善者寡,不强说人,人莫之知也。(墨翟:墨子.公孟)意思:现在的世道,一心向善的人太少了,如果不是努力的去说服别人,人们就不知道(要向善)这个道理。23、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已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孔丘:论语.述而)意思:互相提问 学生非常疑惑 说一起进步 不能放

10、弃 只是有的人为难我们前进 宁可和他纠缠 也不随波逐流24、 责善,朋友知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惑而无所怒,乃为善耳。若先暴白其过恶,痛毁极诋,使无所容,彼将发其愧耻愤恨之心,虽欲降以相从,而势有所不能,是激之而使为恶矣。(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见王阳明全集卷二十六,续编一)2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丘:论语.述而)意思: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26、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丘:论语.里仁)意思:看见德行好或有才干

11、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自己内心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27、 学须反己。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睱责人。(王守仁:转习录,见王阳明全集卷三)28、 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善言则拜。(孟轲:孟子.公孙丑(上)。)意思:子路,别人指出他的过错,他就高兴。禹,听到善言,就拜谢。29、 人之患,在不知其非不知其过而已。所贵乎学者,在致其知,改其过。(陆九渊:与罗章夫,见陆九渊集卷十四,第185页)30、 迁善惧其不及,改过恶其有余。(徐干:中论.虚道)意思: 跟从好人好事唯恐达不到,改正恶行劣迹唯恐不彻底。31、 其栽培涵养

12、之方,则宜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今人往往以歌诗习礼为不切时务,此皆未俗庸鄙之见,乌足以知古人立教之意哉!(王守仁: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见王阳明全集卷二。)意思: 正确的培养方法,则适宜以诗歌之类的启发他们的灵感。指导孩子学习礼仪,使他们的形象端庄,教给孩子们读书,让他们的智慧萌发。但是今天的人往往认为诗歌,礼仪不符合当前状况,这都是低俗浅薄的看法,他们怎么能知道古人之所以教育的真正意义呢?32、 若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查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彼视学社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

13、见,窥避掩覆以遂其嬉游,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偷薄庸劣,日趋下流。是盖驱之于恶,而求其为善也,何可得乎?(王守仁: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见王阳明全集卷二。)33、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王守仁: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见王阳明全集卷二。)意思:大体上儿童的性情, 都喜欢游戏而不喜欢拘束检点, 如同草木刚开始萌芽, 舒朗畅适就枝条发达, 毁坏阻挠就衰败萎缩。 现在教育儿童, 一定要使他们向精神振作的方向发

14、展, 如此内心喜悦, 他的进步自然不能停止; 这就如同及时雨伴随春风, 沾湿覆盖花草树木, 没有不萌芽发生的, 自然生长变化。就像及时雨和春风,洒在花草树木上,没有不茁壮成长的,而倘若降下的是严霜,则变得缺少生机,没几天就枯萎了。34、 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王充:论衡.实知。)意思:人的才能是有高低之分的 知道事物是从学习来的 学习才会知道(有学问) 对于不知道的东西 不去求教(请教)就不会知道35、 学果可以致明而致知,则好学者可不谓之近智乎?(陆九渊:好学近乎知,见陆九渊集卷三十二,第372页。)36、 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颜之推:颜氏家训.勉

15、学)意思:所以要读书做学问,本意在於使心胸开阔使眼睛明亮,以有利於做实事。37、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成行。(韩婴:韩诗外传卷二,第三十二章)意思:玉不加工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具;人不学习,就不能使品德有所成就。38、 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见王文公文集卷一。)意思:教和学都要有明确的目的,那就是天下国家之用。有目的的去学 带着问题去学 而不是盲目的死板的这才能称得上是国家的未来教育!39、 夫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故多闻博识,无顽鄙之訾;深知道术,无浅闇之毁也。(王充:别通,见论衡卷十三。)

16、意思:道德不高尚,就不能使远方的人归顺;才能不出众,就不会有广博的见闻。所以,见多识广,就不会被指责为愚蠢无知;深通道术,就不会被批评为浅薄愚昧。40、 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程颐:河南程氏遗书,见二程集卷十八,第188页。)意思:涵养德行需要用敬礼,没事的时候需要用敬将心存养在这里,提高警觉,不使放肆。要是学问有所进境就要致知穷理。41、 学所以开人之蔽而致其知,学而不知其方,则反以滋其蔽。(陆九渊:送杨通老,见陆九渊集卷二十,第244页。)意思:学习是为了打开人头脑中的迷惑不解的地方,而使人明白。如果学习不懂方法,就反而会使人更加迷惑不解。42、 博学,谓天地万物之理,修己治人之方,

17、皆所当学。然亦各有次序,当以其大而急者为先,不可杂而无统也。(朱熹:朱子语类卷八。)43、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脩。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礼记.学记)意思:太学教人的方法是,在欲望还没产生之前就加以禁止,叫做预防。正逢可以教育的时机加以教育,叫做适时。不超过限度进行教学,叫做顺序。相互观摩学习而得到好处,叫做切磋。这四种就是使教育兴盛的方法。 欲望已经产生然后才加以禁止,那么教育也不起作用。适当

18、的学习时机过后才去学习,就是辛勤刻苦也难学成。杂乱无章地学习而没有顺序,就会使头脑混乱而失去条理。单独学习而没有学友,就会孤陋寡闻。结交不好的朋友会违背师长的教训。不庄重的交谈,会贻误自己的学习。这六项是导致教育旷废的原因。44、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若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刊,其此之由乎!(礼记.学记)意思:今天的教师,只知道按照课本诵读,大多以居高临下的姿态用告诫的言语方式向学生灌输知识,急切追求教学速度而不顾学生能否适应。这样就不能够激发学生诚真求学的兴趣,教

19、学要求千篇一律没有根据实际做到有效发挥。其教与学的方法都是违背教育规律的。因此造成的结果是,学生渐渐厌倦于学习甚至怨恨他的老师,只知道读书学习生活的苦与难,却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不知道学习对自身生活的好处。即使完成了他的学业,但是学得快忘记得也快。教育的不成功,原因也就在于此吧。45、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种: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皆进学之道也。(礼记.学记)意思:善于求问的人,如同加工坚硬的木料,先加工容易的地方,然后加工它的节目,等时间久了,相互和悦地解决了。不善于求问的与此相

20、反。善于回答问题的,如同撞钟,用小的力量叩击则鸣声小,用大的力量叩击则声音大,等到它的声音从容舒缓地休止了,然后使它的声音全部鸣响出来,不善于回答问题的与此相反。这都是进学的道理啊。46、 古之学者,虽问以口,而其传以心;虽听以耳,而其受以意。故为师者不烦,而学者有得也。以谓问之不切,则其听之不专;思之不深,则其取之不固。不专不固,而可以入者,口耳而已矣。吾所以教者,非将善其口耳也。(王安石:书洪范传后,见王文公文集卷三十三)意思:古代学者向老师请教, 虽然用嘴求问, 而老师传的却是自己的心声; 虽然是用耳来听, 而接受下来的却是老师的思想。 所以作为老师应不厌其烦地讲授, 这样学生就有所得益

21、了我以为询问不深切的人, 他听讲授也不会专心; 思考不深入的人, 他吸取的知识也不牢固。听人讲解问题不专心(专注)学习(掌握)知识(道理)不牢固(扎实)却能够学到的,(其实只是)到口耳(这一步)罢了。我所教导给你们的,不是要你们练好你们的口耳(或:不是只要你们达到口耳之学的目标)啊!47、 孔子教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盖不待愤悱而发,则知之不固,待愤悱而发后,则沛然矣。学者须是深思之。思而不得,然后为佗说,便好。初学者,须是且为佗说,不然,非独佗不晓,亦止人好问之心也。(程颐:河南程氏遗书,见二程集卷十八,第208页)意思:孔子教导人时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

22、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48、 所以观书者,释己之疑,明己之未达,每见每知所益,则学进矣,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张载:经学理窟.义理,见张载集,第275页)意思:所以看书的人, 自己试着解释疑虑 ,思考自己没有想到的地方, 每天知道一些有益的事, 学习就会有进步, 在不值得怀疑的地方有疑虑, 也是进步。49、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陆九渊:语录下,见陆九渊集卷三十五,第472页)意思:读书做学问就怕发现不了问题,只有带着问题学习才能进步。50、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朱子语类卷十一)意思:说 开始读书学习的时候,一定要能

23、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并在学习中解决它,最后达到学习的都没有疑问了,这才是真正长进了。51、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陆九渊:陆九渊集卷三十六,第482页)意思:学习贵在有疑问,有小的疑问,就有小的进步;有大的疑问,就有大的进步。52、 人皆寻乐,谁肯寻苦?读书虽不如嬉戏乐,然书中得有乐趣,亦相从矣。(王筠:教童子法,见丛书集成初编,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1页)53、 知之必好之,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古人此个学是终身事,果能颠沛造次必于是,岂有不得道理?(程颐:河南程氏遗书,见二程集卷十七,第181页)5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孔丘:论语.雍也)意思:懂得它的人,不

24、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55、 “乐则生矣”。学至于乐,则自不已,故进也。生犹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上),见张载集,第282页)意思:教育要重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学生心中有喜悦,有浓厚的兴趣,则其进步是非常大的。56、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丘:论语.为政)意思: 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57、 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 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孟轲:孟子.告子(上)意思:眼睛耳朵这类器官不会思考,所以被外物所蒙蔽, 一与外物相接触,便容易被引入迷途。

25、心这个器官则有思考的能 力,一思考就会有所得,不思考就得不到。这是上天特意赋予我 们人类的。58、 “格物“者,格,至也,物者,凡遇事皆物也,欲以穷至物理也。穷至物理无他,唯思而已矣。(程颐:河南程氏外书,见二程集卷四,第372页)59、 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程颐:河南程氏遗书,见二程集卷二十五,第324页)意思:学习必须以思考为根本,思考就能得到知识,不思考就得不到知识。60、 人思如涌泉,浚之愈新。(程颐:河南程氏遗书,见二程集卷二十四,第314页)61、 致思如掘井,初有浑水,久后稍引动得清者出来。人思虑,始皆溷浊,久自明快。(程颐:河南程氏遗书,见二程集卷十八

26、,第226页)意思:一个人要解决一个困惑, 或者困难问题, 需要一步一步, 如掘井. 也就是说, 处理问题要有耐心细心. 当他用耐心细心去明白其中道理以后, 才可以 很快成功.62、 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朱熹:朱子语类卷十)意思:指读书多而只是泛泛浏览而不思考其中所包含的道理,反而不如对其中一些书加以认真研读,深入思考,领会其中的精髓,这样的收获会更大些。63、 学问须严密理会,铢分毫析。(朱熹:朱子语类卷八)意思:学问必须要严格谨慎对待,细微地去分析它64、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浪漫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法,

27、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童蒙须知,见五种遗规)意思:我经常说读书有三到:心到 眼到 口到。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看的就不仔细,心思和眼睛都不转移了,就算口里在大声的读书,也绝对不能记住,记住了也不能长久。这三到里面,心到最重要。心思已经到了,那么眼睛和口还有不到的道理吗?65、 致知之途有二;曰学曰思。学则不恃己之聪明,而一唯先觉之是效。思则不徇古人之陈迹,而任吾警悟之灵。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则思愈远;思正有功于学,而思之困则学必勤。(王夫之:四书训义卷六)66、 悟处皆出于思,不思无由得悟;思处皆缘于学,不学则无可思。学者所以求悟也,悟者思而得通也。古来圣贤,未有不重思

28、者,思只是穷理二字。(陆世仪:思辨录辑要卷三)67、 凡读书,每处必求其实,自然有益。(张履祥:愿学记(一),见杨园先生全集卷二十六。)68、 夫目不视弗见,心弗论不得;虽有天下之至味,弗嚼弗知其旨也;虽有圣人之至到,弗论不知其义也。(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意思:对任何事情,不用眼睛去看,那是见不到的;不用心去思考,就不可能知道道理。天底下最好的美味,如果不用嘴去咀嚼,怎么能品尝出其中的美味呢?即使是圣人最正确的道理,如果不去认真地思考,那就不可能知道它所包含的深远意义。69、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礼记.学记)意思:善于学习的人,往往教师费的

29、力气不大,但自己获益却很多,又能归功于教师,对教师表示感激之意。不善学习的人,往往教师费力很大,但自己获益却很少,反而把责任推给老师,埋怨教师。70、 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礼记.学记)意思:所以优秀的教师是善于通过诱导进行教育的,引导学生而不牵着学生走;策励学生而不推着学生走;启发学生而不代替学生作出结论。引导学生而不牵着学生走,师生关系才会融洽;策励学生而不推着学生走,学习起来才会感到安易;启发学生而不代替学生作出结论,学生才能独立思考71、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丘:论

30、语.述而)意思:不是发愤图强要研究学问,我是不会去开导的,不是有话想说,却难以表达的人,我是不会去启发的,不能举一反三的人,我是不会重复教的。72、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就其失者也。(礼记.学记)意思:学习的人有四种过失(不足之处),传授知识的老师必须了解。人们的学习,有的人贪多而不求甚解的毛病,有的人有得少为足的毛病(知道一些就满足了),有的人认为太容易,生起轻忽,不认真学习的毛病,有的人有自我设限,不求进步的毛病。这四种过失产生的原因,心理状态是不同的。知道了他们的心理状态,这样

31、以后才能补救他们的过失。传授知识的人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发扬他们的长处,并且补救他们的过失。73、 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有以政事入者,有以言语入者,有以德行入者。(程颐:河南程氏遗书,见二程集卷十九,第252页)74、 论语问同而答异者至多,或因人材性,或观人之所问意思而言及所到地位。(程颐:河南程氏遗书,见二程集卷十八,第246页)75、 人各有所长,就其所长而成就之,亦是一事。(陆九渊语录(下),见陆九渊集卷三十五,第475页)76、 因人而施之,教也,各成其材矣,而同归于善。(王守仁:别王纯甫序,见王阳明全集卷七)意思:依据各人的个性特点施行教育,才是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受教育者充分发展各自

32、的才能和专长,而共同具备良好的品质。77、 学成于聚,新故相资而新其故;思得于永,微显相次而显察于微。(王夫之:周易外传卷五)意思:故者,人类知识的积累,前人发明发现知识的概言;78、 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孟轲:孟子.离娄(下)意思:广博的学习知识,详细的解释讲解,从而(使别人)知道问题的真谛,回到简约中去.79、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 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孟轲:孟子.公孙丑(上)意思:

33、(对浩然之气,)一定要培养它,不能停止下来;心里不能忘记它,也不妄自助长它。不要像宋国人那样:宋国有个担心他的禾苗不长而去拔高它的人,昏昏沉沉地回到家中,对家里人说:今天累极了,我帮助禾苗长高啦!他的儿子赶忙跑到田里去看,禾苗已经枯死了。天下不助苗生长的人实在很少啊。以为(培养浩然之气)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 80、 教人当以次,守得定,不妄施。(张载:横渠易说.蒙,见张载集第84页)81、 为学有本末先后,其进有序,不容躐等(陆九渊:与詹子南,见陆九渊集卷七,第96页。)82、 学者读书,先于易晓处沉涵

34、熟复,切己致思,则他难晓者焕然冰释矣。若先看难晓处,终不能达。(陆九渊:语录(上),见陆九渊集卷三十四。第408页)83、 盖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此不易之理也。(朱熹:甲寅行宫便殿奏礼,见朱文公集卷十四)84、 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即徒诵读,读诗讽术,虽千篇以上,鹦鹉能言之类也。(王充:论衡.超奇)85、 学为易,知之为难。知之非难也,体而得之为难。(程颐:河南程氏遗书,见二程集卷二十五,第321页)86、 学者肯实去做功夫方是学。如学耕,须去习耕;学医,须去习医,中心悦而安之。(张履祥:备忘四,见杨园先生

35、全集卷四十二。)87、 学问从致知者较浅,从力行得者较深,所谓躬行心得也。(陆世仪:思辨录辑要卷一)意思:学问从知识上知道的,体会较浅,从亲身去做,身体力行得到的,体会较深,这就是所谓的亲身实践,内心就会有所心得。88、 凡论事者,违实不引效验,则虽甘义繁说,众不见信。(王充:论衡.知实)意思:大凡论述事理的人,如果违背了事实而不举出证据,那么,即使道理讲得再动听,说得再多,大家也还是不相信的。89、 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王充:论衡.薄葬)意思:对事物最好的证明是看看他是否有效,对理论最好的检验是看他有没有证据90、 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王夫之:周易外传卷四)意思:人的才干

36、越是使用越会日益增长,人的思维越是多思越不会枯竭。91、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孔伋:中庸)意思:广泛学习,详细询问,周密思考,明确辨别,切实实行。要么不学,学了没有学会绝不罢休;要么不问,问了没有懂得绝不罢休;要么不想,想了没有想通绝不罢休;要么不分辨,分辨了没有明确绝不罢休;要么不实行,实行了没有成效绝不罢休。别人用一分努力就能做到的,我用一百分的努力去做;别人用十分的努力做

37、到的,我用一千分的努力去做。如果真能够做到这样,虽然愚笨也一定可以聪明起来,虽然柔弱也一定可以刚强起来。92、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故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必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荀况:荀子.儒效)意思:不去听不如去听,去听不如去看,去看不如去了解,去了解不如去实践.学习到了实践就终止了.实践,是明智的事情 即使博学却有很多谬误,见到它而不知道它,即使有知识,必然狂妄。知道它却不实行,即使敦厚,必然困惑93、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荀况:荀子.劝学)意思:君子作学问,是把所学的听入耳中,记在心

38、中,融会贯通到整个身心,表现在一举一动上,即使是极细小的言行,都可以作为别人效法的榜样.94、 学者言入乎耳,必须著乎心,见乎行事。(程颐:河南程氏遗书,见二程集卷十八,第189页)95、 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朱熹:朱子语类卷十三)意思:学问广不如学问精,学问精不如把学问付诸实践96、 读得书来口会说,笔会作,都不济事,须是身上行出方算学问。(颜元:习斋记余.答齐笃公秀才赠号书)97、 学者只守一乡,则滞于一曲,隘吝卑陋。必游四方,尽见人情物态,南北风俗,山川气象,以广其闻见,则为有益于学者矣。(胡瑗:见安定言行录)98、 大学之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故

39、君子之于学也,藏焉脩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礼记.学记)意思:大学的教育,依照时序进行,(如春秋教学礼乐,冬夏教学诗、书等)而且一定要教正规的课业;退下来休息时还一定要在家中继续钻研。不学调琴的基本动作,就不能调好琴弦;不学广博的比喻,就不能很好地体悟诗意;不学冕服皮弁等各种服饰制度,就不能很好地行礼;不引起对于六艺的兴趣,也就不能乐意地学习,所以君子对于学习,是心里常怀抱学业,修习而不废弃学业,作事倦息时也在学习,闲暇游乐时亦在学习。这样,也就能巩固他的学业而且亲爱师长,喜欢他的朋友而且信守道义。因此即使离开了老师和同学,亦不会违背道义。9

40、9、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韩昌黎集.进学解)意思: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100、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丘:论语.为政)意思: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101、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孔丘:论语.子罕)意思:孔子断绝了四种毛病,不瞎猜,不独断,不固执,不自以为是102、 凡看书须虚心看,不要先立说,看一段有下落了,然后又看一段。须如人受词讼,听其说尽,然后方可决断。(朱熹:朱子语类卷十一)103、

41、 心虚则随处能得益。(张履祥:备忘二,见杨园先生集卷四十)104、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丘:论语.公治长)意思:(孔文子)聪明而且喜爱学习,不以向 比自己地位低、学识浅的人 请教为耻,所以称他的谥号为“文”105、 人之好强者,以其所知少也,所知多则不自强满。“学然后知不足”。“有若无,实若虚”,此颜子之所以进也。(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见张载集,第283页)106、 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孟轲:孟子.尽心(上)意思:做事好比掘井一样,掘到六七丈深还没有见水,仍然只是一口废井.”107、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

42、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况:荀子.劝学)意思: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走个不停。雕刻(一下)就放掉它(不刻),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不停(的话),金石也能雕刻(成功)。108、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奔秋,通国之善奕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43、。(孟轲:孟子.告子(上)意思: 下棋作为一种技艺,只是一种小技艺; 但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习,也是学不会的。奕秋是全国闻名的下棋能手,叫奕秋同时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虽然也在听,但心里面却老是觉得有天鹅要飞来,一心想着如何张弓搭箭去射击它。这个人虽然与专心致志的那个人一起学习,却比不上那个人。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那个人吗?回答很明确:当然不是。109、 心不定,故见理不得。今且要读书,须先定其心,使之如止水,如明镜,暗镜如何照物。(朱熹:朱子语类卷十一)110、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况:荀子.劝学)意思:眼睛不能同时看两个地方还能看得清楚,耳朵不能同

44、时听两个声音还听得清楚.就是说人做事要一心一意.111、 今人为学如登山麓,方其迤逦之时,莫不阔步大走,及到峭峻之处便止,须是要刚决果断敢以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见张载集,第283页)112、 孔门习行礼乐射御之学,健人筋骨,和人血气,调人情性,长人仁义。一时学行,受一时之福;一日习行,受一日之福;一人体之,锡福一人;一家体之,锡福一家;一国天下皆然。小之却一身之疾,大之措民物之安;为其动生阳和,不积痰郁色,安内扞外也。(颜元:颜习斋先生言行录.习过之)113、 故古者教士,以射、御为急,其他技能,则视其人才之所宜,而后教之,其才之所不能,则不强也。至于射,则为男子之事。苟人之生

45、,有疾则已,苟无疾,未有去射而不学者也。有 庠序之间,固常从事于射也。(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见王文公文集卷一)114、 大抵为人,先要身体端整。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须收拾爱护,常令洁静整齐。著衣既久,则免垢腻。需要勤勤洗浣。破绽,则补缀之。尽补缀无害,只要完洁。(朱熹:童蒙须知,见五种遗规)意思:要进入礼仪场合,首先要端正容体,就是要端正身体,把衣冠穿戴整齐。古礼对于衣冠要整洁的要求并没有过时,所以他要求“先要身体端整”,冠巾、衣服、鞋袜,要“常令洁净整齐”。 115、 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易),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荀况:荀子.乐论)意思:音乐,

46、是圣人所喜欢的,它可以改善人心,它的声音感人至深,容易移风易俗,所以先王用礼乐来引导百姓而使其和睦。116、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丘;论语.秦伯)意思:孔子说:“(人的修养)开始于学诗,自立于学礼,完成于学乐117、 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孔丘:论语.阳货)意思:孔子说:“学生为什么不学习诗呢?诗可以启发想象力,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培养合群性,可以学会正当的怨恨.近,可以学到融会父母的道理;远,可以用来事奉君主;还可以多认识一些鸟兽草木的名称.”118、 程子曰:“古之学者易,今之学者难。古人自八岁入小学,十五入大学,有文采以养其目,声音以养其耳,威仪以养其四体,歌舞以养其血气,义理以养其心。今则倶亡矣,惟义理以养其心尔,可不勉哉!”(程颐:河南程氏遗书,见二程集卷二十一(上),第286页)119、 人少小时,未有不好歌舞者。盖天籁之发,天机之动,歌舞即礼乐之渐也。圣人因其歌舞而教之以礼乐,所谓因其势而利导之。(陆世仪:思辨录辑要卷一)120、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孔丘:论语.雍也)意思:智者喜爱水,仁者喜爱山。121、 君子之处世也,甘恶衣粗食,甘艰苦劳动,斯可以无失矣!(颜元,见颜习斋先生年谱)意思:君子的处世态度是甘心于穿劣质衣服,甘心于吃粗荼淡饭,甘心于艰苦贵动,这样就不会有什么过错了。1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