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城市经济学 课件 第5章 城市土地利用.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231232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PDF 页数:34 大小:1.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经济学 课件 第5章 城市土地利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城市经济学 课件 第5章 城市土地利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城市经济学 课件 第5章 城市土地利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城市经济学 课件 第5章 城市土地利用.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城市经济学 课件 第5章 城市土地利用.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等院校财经专业精品教材(第六版)第一章城市集聚经济第二章城市化第三章城市经济增长第四章城市规模第五章城市土地利用第六章城市基础设施第七章城市产业经济第八章城市劳动力市场第九章城市住宅第十一章城市交通第十二章城市物流第十三章城市财政与社会融资 第十四章城市现代化与国际化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号沛土地利用_AA-+AA-+I AA 111 I+第一P 第一 第二”第四T城市土地市场与土地制度城市地租与地价地租本质上是一种经济租。更准确地说,地租是某块土地的使用价格与其转移收益之间 的差额。在土地具有多种用途时

2、,地租由两部分组成:转移收益加上经济租金。转移收益类 似于机会成本这一概念,它等于土地可用于次佳用途时应得到的收入。作为经济租的地租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一种是生产性租金,即创新租、风险租以及由创新、稀缺、风险所形成的垄断租,都属 于生产性超额利润,是社会需要的。这种租金能产生强大的激励,促进技术进步,提高 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另一种是非生产性的租金,即谋求政府特权和优惠所形成的垄断租,以及由这种特权所 派生的各种非法行为所取得的收入。寻租就是一种非生产性行为,因为它是寻求人为短 缺资源的租金。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3、第十四章号沛土地利用_AA-+AA-+I AA 111 I+第一P 第一 第二”第四T城市土地市场与土地制度城市地租与地价(-)地租、经济租与级差地租现实中,城市地租主要体现为一种级差地租,即由土地位置、效用和投入形成的租金。具体来说,它包括三种形式:1.城市区位级差地租2.产业功能级差地租3.溢出效益级差地租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号沛土地利用_AA-+AA-+I AA 111 I+第一P 第一 第二”第四T城市土地市场与制度城市地租与地价(二)城市土地价格的本质和形式城市土地价格实际上是土地的一种未来收益

4、权利,是土地某种权利的购买价格。从城市土地价格的本质可以看出,城市地价是由城市土地产权制度决定的。因城市产权 土地制度结构不同,城市土地价格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和种类。通常来说,城市地价由 城市土地所有权价格、土地使用权价格和土地年租价格三部分组成。城市土地所有者产权地价,也就是城市土地买卖价格;城市土地使用者产权地价,就是 现实中的城市土地批租价格;而城市土地年租地价,亦即城市土地零租价格。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号沛土地利用_AA-+AA-+I AA 111 I+第一P 第一 第二”第四T城市土地市场与制度

5、城市地租与地价(三)城市地租与地价的关系如前述,城市土地价格是土地收益即地租的资本化。土地收益应是付租能力较强的企业 经营该土地所能获得的收益。根据城市土地价格是土地收益资本化的理论,若干年期限 的城市土地使用权价格一般形式是:十上=-(1+7 尸(5.1)(1+z)r i式中,PV是土地价格;i是资本还原利率;R为每年土地纯收益(地租);n是土地使用 出让年限。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乎市土地利用与空间结构AA-+AA-+I AA 111 I+第一P 第一 第二”第四T城市土地市场与制度【二】城市土地供求与

6、市场特性(-”成市土地市场的自然供给与经济供给城市土地供给是指城市范围内提供给人们可资利用的各类生产和生活用地的数量。城市 土地供给可以分为自然供给和经济供给。自然供给是指地表可供利用的土地数量,自然 供给是相对稳定的,这是因为城市可资利用的地表面积是固定的,是没有弹性的土地供 给;经济供给是指经人们开发以后可以直接用于生产或生活的土地数量。土地的经济供 给是有效供给,它是变化的、有弹性的。二者的基本特征可用表5-1进行描述。表5-1 城市土地的自然供给与经济供给的特点比较供给弹性供给数量供给方式土地利用自然供给无弹性天然的、有限的外延式不规定利用方向经济供给有弹性已开发的、可置换 的内涵式有

7、具体用途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乎市土地利用与空间结构AA-+AA-+I AA 111 I+第一P 第一 第二”第四T城市土地市场与制度【二】城市土地供求与市场特性(二)城市土地市场的扩张需求与内敛需求城市土地扩张式需求往往伴随着城市的郊区化过程,因此它通常是通过农业用地向建设 用地的转换改变来实现的;而内敛式需求是对现有土地的集约使用过程,它多数情况下 是通过土地在各类产业之间、部门之间的土地置换途径来实现的。城市增长对土地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土地供给的稀缺性永远不可能使人类对土地需求都 得到满足,在土地总量

8、一定的条件下,各类用地需求之间必然产生矛盾,此消彼长。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乎市土地利用与空间结构AA-+AA-+I AA 111 I+第一P 第一 第二”第四T城市土地市场与制度【二】城市土地供求与市场特性(三)城市土地市场的特殊性城市土地市场并不是完全竞争市场。多数商品和服务,虽然供给主体不同,但它们几乎 同质。因此,他们在同一个市场中进行竞争。城市土地市场作为市场体系的组成部分,具有市场的一般规定性。但是,土地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商品,具有区别于一般商品市场 的明显特点。(1)交易实体的非移动性。(2)土

9、地市场的地域性。(3)土地市场的垄断性。(4)流通方式的多样性。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乎市土地利用与空间结构AA-+AA-+I AA 111 I+第一P 第一 第二”第四T【三】城市土地制度城市土地市场与制度城市土地制度主要包括城市土地产权制度和城市土地管理制度两个方面,如图5-1所示。城市土地制度一,山城市土地所有制 城市土地产权制度,(城市土地使用制 山(城市土地配置管理制度城市土地管理制度(城市土地使用监管制度图5-1城市土地制度分类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

10、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号沛土地利用_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 第四节土地竞租与城市土地利用一土地租金与土地区位最早分析土地区位与土地利用、地租之间关系的是德国的地理学家杜能。杜能模型是围绕一个固定的地点(城镇)而展开的,主要考察了运输成本空间上的差异对农 业地租的影响。其主要假定包括以下几方面:固定的价格。市场区。完全竞争性的农产品市场。所有区位的土地肥力相等。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号沛土地利用_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 第四节土地竞租与城市土地利用【二】不同产业的投标租金模型(一)制造业的投标租金

11、模型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产品的价格、非土地要素的价格都是既定的,不随区位的不同而改 变。假定技术不变,市内不同区位的成本不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区位选择是市场指向 的,每单位产品单位距离的运输成本为常数t,均衡产量为B,产品价格为Pb,生产成本为C,地 租为R,土地使用量为T,则企业的经济利润为:TT=Pb-B-C-tB-u-R-T(5.1)在完全竞争市场下,企业经济利润为零,从而有投标租金模型:PbB-C-t-B-uR=-T对U求偏微分可得:(52)Hr a iit-B0(5.3)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

12、章号沛土地利用_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 第四节土地竞租与城市土地利用【二】不同产业的投标租金模型(二)服务业的投标租金模型服务业是位于市中心地区的重要产业部门,具有高速、快捷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功能,从而更 多地获得市中心的集聚利益。假定单位距离的通行时间为t,单位时间的机会成本为W,业务量为A次,则总的交通成本为:TC=tWAu(5.4)于是,企业的经济利润为:TT=PaA-C-RT-tWAu(5.5)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的经济利润为零,从而其投标租金模型为:A-C-t-W-A-uR=(5.6)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

13、十四章号沛土地利用_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 第四节土地竞租与城市土地利用【二】不同产业的投标租金模型(二)居民住房的投标租金模型向着市中心迁移1公里,好处是上下班的成本减少了 t(每公里上下班成本),坏处是房屋成本 增加了 Ar(每平方米面积租金的增加量)乘以H(房屋面积),如果上下班成本的减少量等于房 屋成本的增加量,即:t=-Ar-H(5.7)这是从总量上来分析上下班成本与住房成本之间的平衡关系,如果从边际角度来分析二者 之间的关系,房屋租金函数的斜率可以用简单的代数方法表示,因为房屋租金r和房屋消费 H都随到市中心距离u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上下班成本和住房成本之间的平衡关系可以看 成为:ut=

14、-Ar(u)H(u)(5.8)于是,房屋租金函数的斜率为:uxt=-Ar(u)xH(u)(,VWSA/SAA WWW当离市中心距离增加时,房屋租金下降的速度可以用房屋租金梯度来表示,房屋租金梯 度定义为每公里房屋租金百分比的变化。将上述等式两边同时除以r,则有:Ar(u)-r tAuH(u)-r(u)(5.10)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号沛土地利用_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 第四节土地竞租与城市土地利用【三】城市土地利用的一般均衡在城市经济中,土地利用要达到均衡状态必须同时满足 以下几个条件:1.企业选址的均衡。2

15、.家庭选址的均衡。3.区位竞价的均衡。4.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一 a”5.土地利用边界的均衡。满足上述几个条件后,城市用地结构就达到了均衡状态,从而就决定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见图5-2)。图5-2 土地利用的均衡与城市内部结构形成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号沛土地利用第一节 第二节第三节 第四节城市土地利用的功能分区市郊化的特征与产生的原因(一)市郊化的特征市郊化是指城市人口和就业机会由中心城区逐步向外移动和扩散,从而使中心城区人口增 长变缓以至减少的过程。具体来说,市郊化表现在制造业、人口、零售业的市郊化

16、三方面。核心是人口市郊化。市郊化特征主要体现在市郊化与城市化的关系上。经济的基础过程的城市化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第一,以城市的性质内涵进展为特征的城市化,即在已经城市化的地域,使得各种城市性质增强,也就是原有的城市地域人口增加,人口密度增大,第二、第三产业的比率增大,或者人们的经济活 动,如产业和职业多样化住活行为和余暇活动多样化社会的阶层结构复杂化人们的社会移动、地域移动增加等等。第二以城市性质的外延扩张为特征的城市化即城市的经济活动(分为产业活动和居住活动两类)扩散到郊外、农村地域,城市不断向外膨胀。市郊化是以城市性质的外延扩张为特征的城市化不断推进的结果。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

17、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号沛土地利用第一节 第二节第三节 第四节城市土地利用的功能分区城市功能分区规划城市功能分区规划,也称土地利用分区规划(zoning),简称土地区划或分区规划,是 最普遍的土地利用控制手段。城市可以通过分区规划控制建筑密度、人口规模和土地利 用方式。功能分区规划对城市面貌有重大影响,它规定了空间在一点的土地利用类型、强度、建筑高度、地块最小或最大面积,以及其他土地利用限制等。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号沛土地利用第一节 第二节第三节 第

18、四节城市土地利用的功能分区【二】分区规划的理论依据城市规划通过分区规划或功能分区,来最小化土地利用的负面效应,以此来提高城 市效率。支持分区规划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两个:一是消除土地利用的负面影响或外部性,保护和提升城市房地产价值,进而保护财 产拥有者的利益和权益;二是作为政府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工具之一,实现土地利用管理和控制的目的。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号沛土地利用第一节 第二节第三节 第四节城市土地利用的功能分区【三】分区制的几种常见方式1.工业分区制工业分区制可以将住宅用地与工业用地相分离,将污染源与

19、潜在的受害者分开,限 制工业污染的外部性2.性能分区(performance zoning)制性能分区制是对传统工业分区制的改进。政府为每个区设定性能标准,对企业污 染设定上限,是一种鼓励消除污染的政策,给无污染企业更多选择生产地点的机会。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号沛土地利用第一节 第二节第三节 第四节城市土地利用的功能分区【三】分区制的几种常见方式3.立体排污费制立体排污费是一种针对污染征收的税收,出于效 率的目的,这种收费应等于污染的边际外部成本,即增加一单位污染所带来的社会成本。如图5-3所示,立体排污

20、费政策优于分区制政策的 原因在于:一是排污费政策允许企业将生产地点选择 在总成本(劳动力成本与排污费成本的总 和)最小处。二是排污费政策迫使企业缴纳污染费,使污染降低到合理水平。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号沛土地利用第一节 第二节第三节 第四节城市土地利用的功能分区【四】城市用地功能分区规划的新理念1.主体功能区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就是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 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 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确定

21、主体功能定位,明确开发 方向,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完善开发政策,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 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号沛土地利用第一节 第二节第三节 第四节城市土地利用的功能分区【四】城市用地功能分区规划的新理念2.复合功能社区规划传统的城市分区规划是根据土地使用的单一用途或同类用途来划分不同的功能区的。随着城市功能的复杂化,人们的需求多样化,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单一功能分区的局 限性和不可持续性。特别是伴随着当代美国新城市主义”的城市规划思潮的兴起,复合功能社区的规划理念引起了人

22、们的关注。新城市主义”规划主张的核心思想 为:重视区域规划,强调从区域整体的高度看待和解决问题;以人为中心,强调建 成环境的宜人性以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支持性;尊重历史与自然,强调规划设计与 自然、人文、历史环境的和谐性。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号沛土地利用第一节 第二节第三节 第四节城市土地利用的功能分区【四】城市用地功能分区规划的新理念3.多目标分区规划在城市分区规划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环境保护、旧城改造、历史保护、社区建设、文化艺术等多元化因素,在规划目标中不应再单 纯考虑空间

23、布局,而应更多融入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发展政策和维护社会公 共利益的目标。这样分区规划不仅表现在城市分区功能的细化,而且体现了城市分 区功能的拓展,反映了城市分区规划在城市的功能针对性方面不断地改进和强化。分区规划不仅包含了居住与工作等传统功能因素,还凸现出经济、社会、文化等方 面的功能,并拓展到对类似公众利益、美观、环保和生态价值等方面的关注。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号沛土地利用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城市扩张与土地有效利用次中心崛起与多中心结构在大都市区范围内,大城市增长本身带来了新的形态,即形成了作

24、为新增长空间的次级 中心:新城市区或新产业空间。这种次级中心充满活力,已成为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重 要推动力量。新增长中心倾向于更大的地理范围内扩散,它引导大都市区向多中心城市 演进,逐步形成了一个与大都市核心区互补与竞争的现代多中心城市结构模式。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号沛土地利用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城市扩张与土地有效利用次中心崛起与多中心结构(1)副中心区。副中心通常与城市中心区保持快捷便利的交通联系,从空间分布来看,一般与城市中心区在空间上保持一定距离。当城市中心区出现集聚不经济时,城市通过 建立副中

25、心把部分功能分散出去,以避免中心区商务功能过度集中对城市造成的负面影 响。(2)边缘新区或新城。边缘新区或新城一般居于大城市核心区边缘,有些以飞地 的形式存在,它是伴随着城市郊区化发展的加速,中心城区功能逐步外迁,而在大都市 边缘逐步形成的功能比较完善,且相对独立于大都市的新城区。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号沛土地利用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城市扩张与土地有效利用次中心崛起与多中心结构(3)新产业空间。它是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以新的生产方式或新的产业组织模式为基 本特征的区域。新产业空间往往是在以一种或多种产业为

26、主导的工业园或产业园的形式 上建立起来的相对独立的地理区域。新产业空间之新,最根本的在于它是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与新的城市空间的有机结合。(4)发展走廊。由两个大城市或多个大城市相互向对方扩散形成新的发展区域,这些 新区域大多沿着交通通道发展,比较容易被纳入到大都市圈的空间经济系统之中,故称 发展走廊。发展走廊是一种准城市化地区,它是城市与农村各种要素在一定地理区 位上高度混合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空间结构形态。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号沛土地利用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城市扩张与土地有效利用次中心崛起与多中心

27、结构(5)专业化城镇。它们是指在大都市外围形成的具有相当规模和实力的专业特色城镇。这些专业化城镇或者依靠兴办专业市场而发展壮大起来,带动了城镇产业和人口的集聚。或者依靠自身的区位交通、商贸物流、历史文化、自然资源、农优产品等优势条件而发 展成为独具特色的小城镇。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号沛土地利用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城市扩张与土地有效利用【二】城市地区的地价与地租结构的变化从土地经济的角度看,首先是地价差异促进了人口郊区化及人口密度的变化。级差地租 作为对城市地域结构最强烈的作用机制,显然也强烈地作用于人

28、口郊区化过程。一般而 言,城市地价高于农村地价,而市中心地价又高于市郊边缘区,如图5-4所示。中心、区交口区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号沛土地利用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城市扩张与土地有效利用【二】城市地区的地价与地租结构的变化随着城市的不断增长和人口密度分布的 变化,中心城市的净集聚利益不断被日 益增加的集聚不经济所消耗,从而改变 了城市的地租结构,在周边地区可能形 成新的次级增长中心。假设城市中心(CBD)和次级中心的工资相等,在城 市居民都同质的情况下,无论住在哪里、工作在哪里,在均衡时都达成相同的效 用

29、水平,如图5-5所示。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号沛土地利用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城市扩张与土地有效利用【三】城市扩展用地的合理性判定合理性可通过比较两个城市化参数,即城市用地增长率(u)和城市人口增长率(P)o前者与后者之比为城市用地扩展的合理性系数(L=u/P)0在一般情况下,为了提高城市居民的占地水平和城市环境保护的需要,系数应该大于1,即前者应该略高 于后者。该值过大,势必造成城市占地过多,土地利用效率过低现象。从城市空间增长的机制来看,城市扩展可以简单地看作是一个两维的过程,即城市用地 的增长和城市

30、人口的增加。城市扩展用地与人口增长应该保持协调和均衡发展。有学者 据此提出了二者的协调性指数(Clt):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城市土地利用城市扩张与土地有效利用【三】城市扩展用地的合理性在人口、资本、土地等要素能够自由流 动的条件下,城市用地扩展与人口增长 二者之间并不会相互排斥,而是相互包 容、同步进行的。然而,在一些特殊的 制度结构下,二者会相互排斥。一种情 况是,城市用地扩展单维度不断提高的 同时,城市吸收外来人口的能力却较弱;另一种情况是,城市人口增速过快,城 市扩展用地规模和速度

31、缓慢,导致诸如 贫民窟扩大化,基础设施陈旧等的偏差,如图5-6所示。城市人口增长城市用地增长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号沛土地利用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城市扩张与土地有效利用【四】城市扩张与农地保护就农地位置而言,城市边缘农地由于具有预期上涨的价值,因此,随着城市成长的加速,城市边缘土地使用会带来极大的变更使用的压力。尤其市地与农地价值的差异可从数倍 到数十倍、百倍的差距都可能发生,因此,巨大利益的诱因,农地持有人自然会期待能 有机会变更为市地利用,如图5-7所示。市中,亡、是巨离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

32、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城市土地利用练习与问题讨论1.许多人把城市地租看成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 有权获得的报酬。但也有学者认为,城市地租是一 种经济租。它应该是土地获得的超过自身并且在次 优用途中使用的收入。请阐述你对城市地租本质的 认识。2.随着城市的扩张,对农地的征用成为城市快速增 长的前提,也成为土地财政的源泉。相应地,征地 过程中农民的利益往往得不到保障。为什么在征 地合约中农民的利益总得不到保护?现行农地制 度的缺陷在哪里?3.在大规模城市更新和改造的过程中,为什么城 中村却顽固地存在着?土地竞租机制为何失效了?4.根据国家

33、土地管理局的数据,上海等24个城市 19502010年的实际和规划建成区面积、人口调查 统计与预测、城市扩展占地情况见表5-2。年份建成区内农业 与常住人口(万人)区成模里 建规公人均用地(平方米/人)W5O1560.66756佟7阳0%之万1641 乙交?/彷如0.2五勿”mo4甘50物?47乙q自0005640 的400方必2010607.7亿6(1)计算城市用地扩展合理性系数。(2)对城市用地扩展合理性系数进行 简要分析,并就如何提高城市扩张中的 土地利用率提出自己的见解。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城市土

34、地利用练习与问题讨论5.城市土地利用的分区制分为哪些政策类型?每种类型的优势和局限性是什么?6.一个地区有1 200万就业人口。当就业人数达到300万时,城市效用达到最大化,此时 可以出现的组合见表5-3。职工(百万人)012效用(美元)2605550505在初始状态下,有一个孤立的城市,拥有12 00万人口。假设政府建立一座拥有100万人口 的新城,剩下的1 100万人仍留在原先的城市里。(1)假设仅保留两个城市,将会发生什么?在新的均衡下城市规模将会多大?(2)假设政府建立了3个新城,每个城市有100万人口(剩下900万人口留在旧城市),下 一步将会发生什么?该地区会形成由4个城市组成,且每个城市拥有300万人口的最优结构 吗?(3)假设你的目标是达到最优结构,且可以构建3个新城市,那么,每个新城最低的就业 人数是多少呢?7.次级增长中心的崛起会对城市区域空间结构带来怎样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