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等院校财经专业精品教材(第六版)第一章城市集聚经济第二章城市化第三章城市经济增长第四章城市规模第五章城市土地利用第六章城市基础设施第七章城市产业经济第八章城市劳动力市场第九章城市住宅第十一章城市交通第十二章城市物流第十三章城市财政与社会融资 第十四章城市现代化与国际化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城市物流1 1-第一R第一第二”第四P城市物流及其与经济的耦合城市物流的特性与分类(一)物流与城市物流的特性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 装、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的有机结合。理解物流概念,有几个基本要点:物流是物品物质实体的流动。任何一种物品都具有两 重性:一是自然属性,即它有一个物质实体;二是社会属性,即它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包括它的稀缺性、所有权性质等。物品的物质实体的流动是物流,物品的社会实体的流动 是商流。商流是通过交易实现物品所有权的转移,而物流是通过运输、储存等实现物品物 质实体的转移。物流是物品由供应地向接收地的流动,即它是一种满足社会需求的活动,是一种经济活动,不属于经济活动的物质实体流动,不属于物流的范畴。物流包括运输、搬运、储存、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和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活动。这些处理过程形 成了环环相扣的链接整体,称作流,因此,物流是集成性活动,是多种活动的统一。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城市物流1 1-第一R第一第二”第四P城市物流及其与经济的耦合城市物流的特性与分类从城市物流的主体来看,城市物流主要由货主、物流事业者、消费者及城市政府等四大 相关主体构成:货主。货主是货物的所有者,包括发货货主与收货货主。货主是物流服务的需求者,货主的期望目标是谋求物流成本、速度、安全、货物在途信息等方面的最优化。物流事业者。物流事业者是物流服务的提供者,即专业化的物流企业。其目标是实现 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一般表现为尽量降低物流成本。消费者。消费者的目标是希望达到尽可能低的物价,同时,作为居民的消费者,还希 望缓解交通拥挤、减少噪声与大气污染、减少生活空间的交通事故。城市政府。城市政府的目标是在实现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保证就业目标的同时,提 高城市的物流竞争力。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城市物流1 1-第一R第一第二”第四P城市物流及其与经济的耦合城市物流的特性与分类城市物流的特殊性,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物流密度高。(2)与企业关系密切。(3)制约因素多。(4)以城市道路系统和短途运输为主。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城市物流1 1-第一R第一第二”第四P城市物流及其与经济的耦合城市物流的特性与分类(二)城市物流的分类1.按照物流作用可以分为供应物流、销售物流、生产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1)供应物流。(2)销售物流。(3)生产物流。(4)回收物流。(5)废弃物流。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城市物流1 1-第一R第一第二”第四P城市物流及其与经济的耦合城市物流的特性与分类(二)城市物流的分类2.按照物流所涉及的领域进行分类,可分为生产领域物流、流通领域物流和生活领域物 流(1)生产领域物流。(2)流通领域物流。(3)生活领域物流。3.按照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可以划分为地区物流、国内物流和国际物流(1)地区物流。(2)国内物流。(3)国际物流。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城市物流1 1-第一R第一第二”第四P城市物流及其与经济的耦合城市物流的特性与分类(二)城市物流的分类1.按照物流作用可以分为供应物流、销售物流、生产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1)供应物流。(2)销售物流。(3)生产物流。(4)回收物流。(5)废弃物流。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城市物流1 1-第一R第一第二”第四P城市物流及其与经济的耦合城市物流的特性与分类(二)城市物流的分类4.按照物流研究范围可以将物流活动分为宏观物流、中观物流和微观物流(1)宏观物流。(2)中观物流。(3)微观物流。5.按照物流作业执行者可分为企业自营物流和第三方物流(1)企业自营物流。(2)第三方物流。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城市物流I I弟-P 第第二P 第四T城市物流及其与经济的耦合【二】城市物流功能与城市经济的耦合关系(1)城市物流自身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纵向经济领域,同时又是与其他产业相互关联的 横向经济领域,其发展提高了城市生产、流通效率,使得社会经济要素再重组,增强城 市的综合竞争力。(2)城市物流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生活的极由舌动之一,其可持续发展 能力关系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潜力。(3)物流活动在城市的发生和组织越来越受到全球供应链和价值链的影响。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城市物流I I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城市物流网络城市物流网络及其演化过程(-)城市物流网络的含义与构成要素城市物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型系统,涉及多行为主体、多利益群体和多行政尺度,对 社会经济和基础民生影响巨大。城市物流网络作为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区 域和城市物流活动高效运转的物质基础,也是决定物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1.物流主体2.物流节点3.运输线路和方式4.信息系统5.网络组织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乎市物流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城市物流网络城市物流网络及其演化过程(二)城市物流网络的形成演化过程1.城市工业物流网络的形成与演进(1)生产企业郊区化的影响(2)企业生产柔性化的影响(3)生产制造社会化的影响2,城市商业物流网络的形成与演进(1)百货商店业态下的物流网络(2)连锁超市业态下的物流网络(3)便利店业态下的物流网络(4)购物中心业态下的物流网络(5)电子商务业态下的物流网络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乎市物流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城市物流网络城市物流网络及其演化过程表12-1传统店面配送与电子商务配送的区别传统店面配送电子商务中的家庭配送配送数量批量大批量小配送频率基本稳定不稳定配送批次较少多配送点较集中、固定、点少分散、不固定、点多包装单位大小(一般用包裹)货物聚类大量同宗货物货物同类性低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城市物流I I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城市物流网络城市物流网络及其演化过程3.城市综合性物流网络的形成与演进(1)城市物流共同配送服务网络(2)基于复杂网络的城市物流网络(3)基于大数据的城市物流网络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城市物流I I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城市物流网络【二】城市物流网络载体从形态上看,城市物流网络运转是借助于城市物流园区、城市物流中心、城市网络物流 平台等载体来进行的。(一)城市物流园区物流园区是指由分布相对集中的多个物流组织设施和不同的专业化物流企业构成,具有 产业组织、经济运行等物流组织功能的规模化、功能化物流组织区域,其功能除了一般 的仓储、运输、加工(工业加工和流通加工)等功能外,还具有与之配套的信息、咨询、维修、综合服务等服务项目。它与布置在其中的不同功能的物流企业之间的关系可以是 租赁、资产入股、合作开发与经营等。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城市物流I I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城市物流网络【三】城市物流网络的空间结构(-)中心-边缘物流网络结构中心-边缘理论是美国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专家弗里德曼用于解释城市区域经济空间 结构演变模式的。中心区和边缘区是组成空间的两大系统。中心区一般是指城市或城市 集聚区,边缘区是相对于核心区域而言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区域。把这一理论引入城市物 流网络空间上来,中心就代表物流的主要节点,边缘则代表物流的次要节点,如图122所示。主要节点O次要节点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城市物流I I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城市物流网络【三】城市物流网络的空间结构(二)轴-辐物流网络结构物流节点间连接边的产生倾向于在物品流通成本低的两个节点间出现。在交通走廊或重 要道路沿线,一个物流节点中的物资最容易顺着道路流向另一个节点。这一过程在网络 图中表现为出现一些线段。随着物流网络的发展,这些线段逐渐连成一条线,形成线状 物流网络。轴-辐物流网络结构,是指以主要物流节点(物流枢纽城市、枢纽港口、车站、空港等)为轴心,以次要物流节点为辐,形成具有密切联系的空间网络系统。星状物流网络形成后,不同的星状网络之间可能会产生物流需求。这时,会在两个或多 个星形网络的中心节点间产生连线,使星形网络之间能进行物流活动,这样就形成轴-辐物流网络,如图12-3所示。主要节点 o次要节点Q.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城市物流I I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城市物流网络【三】城市物流网络的空间结构(三)多极化物流网络结构多极化物流网络结构,是不同地域之间相互关联、密切合作所形成的一种物流空间结构 形式,是产业地域分工协作的必然结果,也是物流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该网络结构的 特征表现为在地区范围内形成多中心、多层次的物流网络。在一个大的区域内,城市的 资源条件和主导产业各有特色,交通区位条件相当,城市之间的互补性强,因此存在着 物流空间分工协作的需求,如图12-4所示。主要节点重要节点次要节点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城市物流I I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城市物流网络【三】城市物流网络的空间结构(四)复合物流网络结构复合物流网络结构,是指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物流网络形态相互交叠、相互套嵌而成 的一种综合性物流空间结构形式,其重要特征是物流网络的协同效应,如图12-5所示。主要节点0次要节点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乎市物流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城市物流共同配送城市物流共同配送的机理(一)城市物流共同配送的内涵城市物流共同配送的本质是通过整合物流需求和统筹协调物流资源,系统优化城市物流 活动,以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合理化运输,达到降低运作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优化 资源配置的目标。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乎市物流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城市物流共同配送城市物流共同配送的机理(二)城市物流共同配送的特点与传统的物流配送活动相比,城市物流共同配送,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基本特点:(1)物流配送主体的共同性。(2)物流配送组织过程的网络性。(3)物流配送产品的多样性。(4)物流配送流向的高密集性。(5)物流配送流量的庞大性。(6)物流配送服务的标准性。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乎市物流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城市物流共同配送城市物流共同配送的机理(三)城市物流共同配送的条件1.共同配送多方主体的利益协同2.物流配送参与者的差异性需求3.共同配送供需双方参与数量4.物流共同配送的信息系统与标准体系5.政府物流配送政策导向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城市物流I I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城市物流共同配送【二】城市物流共同配送的起因(-)现行物流业发展模式的局限性(二)配送需求的日益多元化趋势(三)城市配送智能化技术的推动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城市物流I I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城市物流共同配送【三】城市物流共同配送模式(-)城市物流共同配送的组织模式1.运力合并型运力合并型是指依据车辆能力来实现的物流共同配送。这种方式下的配送可以起到统一 配货的作用,并且客户的包装、退货等流程也能在同一时间进行。从物流共同配送的运 作方式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典型的运力合并模式:(1)搭载配送模式。(2)回程运输。(3)一对多配送。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城市物流I I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城市物流共同配送【三】城市物流共同配送模式2.物流节点合并型物流节点合并是指将不同来源的货物运送至某物流节点(物流配送中心等城市货物转运 点),再依据货物目的地的不同进行分类,将同一目的地的各种货物,装载于同一车辆 进行配送。此类物流资源整合方式可以使各企业共同利用物流配送中心、装卸机械等设 施,从而提高共同配送的统一程度,实现配送高效率,有助于解决城市物流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等问题。目前有三种常用的物流节点合并型的具体运作模式:(1)交换配送。(2)公共物流基地。(3)供应链协同配送。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城市物流I I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城市物流共同配送【三】城市物流共同配送模式(二)第三方主导共同配送模式所谓第三方是指两个相互联系的主体之外的某个客体。第三方可以是和两个主体有 联系,也可以是独立于两个主体之外的内容。在城市物流配送中,第三方是指供应商与 客户之外的物流配送主体。城市第三方主导的物流共同配送模式,是以专业的物流公司或政府部门为主导,经过规 划和资源优化组合后,建立起来的城市物流共同配送体系。第三方主导的物流共同配送 模式又包括第三方物流企业主导和政府主导两种模式,见表12-2。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乎市物流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城市物流共同配送【三】城市物流共同配送模式表12-2第三方主导共同配送模式实施主 体第三方 主体模式适应情况第三方 物瘫业 主导垄断经营适用于配送环境特殊,配送服务供应不足 的区域,一般由政府指定第三方物流企业 开展服务,体现了城市配送公共物品特征政府主导共同集配末端资源共享信息平台 整合资源通过该模式充分利用社会物流资源,以优 化企业资源配置,提高经营效率,如商圈 便利店共同配送配送主体合作不足或第三方物流企业缺乏 足够配送能力,由政府整合终端资源、搭 建公共配送场站、设置智能提货柜配送市场竞争激烈,但缺乏高效信息平台 支撑,由政府搭建信息平台促进配送供需 平衡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城市物流I I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城市物流共同配送【三】城市物流共同配送模式(三)多物流中心协同配送模式物流可以将城市内外各个经济主体紧密联系起来,同时将物流运营管理的各个部门联系 起来,织就了一张互联互通、密不可分的空间网络。多物流中心协同配送模式指的是某 个城市或地区的物流配送中心,与其他城市或地区的物流配送中心形成协作关系,采用 多种物流配送方式,多种交通工具,实现密集化、迅捷化跨行政区的共同配送。多物流中心协同配送模式包括三种具体形式:交互协作式共同配送、循环接力式共同配 送和分级转运式共同配送。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城市物流I I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城市物流共同配送【三】城市物流共同配送模式1.交互协作式共同配送交互协作式共同配送是指当企业各自拥有运输工具和物流配送中心的情况下,根据各自 运量大小与客户距离等因素,协商划分配送区域或地段进行配送。企业可以选择向离客 户最近的物流配送中心供货,该物流配送中心可能并非隶属于本企业,而是共同配送体 内其他企业的物流配送中心,如图12-6所示。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城市物流I I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城市物流共同配送【三】城市物流共同配送模式2彳盾环接力式共同配送循环接力式共同配送是运力配送和节点配送的综合体。当配送车辆到达某一地区的物流节点时,假设公司A所要配送给目的地B的货物较少,可以将货物交与另一家配送较多货物的公司B进行目的地B客户的配送,同时甲公司车辆回程过程中,配送乙公司的货物到达与公司A同城的客户A1。同时在一对多的运输配送中,回城也可以配送多家公司的货物,具体配送情况如图12-7所示。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城市物流I I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城市物流共同配送【三】城市物流共同配送模式3.分级转运式共同配送由于第三方物流的不断发展以及政府积极鼓励共同配送,产品从产地到消费地的运输活 动已逐渐形成了分级转运的物流共同配送模式。这种模式充分体现了交通运输体系的集 疏运特点,不仅最大限度减少物流场站的数量、有效降低企业的整体物流成本,还提高 了物流网络的响应速度和可靠性。以顺丰速运为例,其结合自身需求在深圳及周边地区 布局分层级的物流场站,通过深圳机场和东莞虎门公路枢纽两大对外物流中心进入末端 配送区域,然后分送至城市内部的中转场及分拨中心等物流配送场站,最后通过小型货 车运送到社区配送站。这种基于企业内部自发的空间分级配送模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市场对物流设施在空间布局层面的客观需求。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乎市物流_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城市物流政策体系城市物流的市场和行业规范化管理政策1.市场管理原则根据市场管理的一般原则,结合将城市物流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的政府策咯政府对城市 物流市场管理的原则有:坚持以市场为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鼓励物流业的充分竞争;(2)管理政策的制定要符合WTO规则和国际惯例;(3)防止垄断和过度竞争;有利于市场的稳定。2.市场管理的内容市场制度主要包括充分发挥作用的市场机制、严密完整的市场法规体系、严格的市场管 理制度。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乎市物流_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城市物流政策体系城市物流的市场和行业规范化管理政策3行业规范化管理物流服务标准化包括:服务质量标准;物流企业对客户的反应速度和配送速度标准;物流企业为客户提供的货物跟踪与查询服务;对外运输、紧急运输等非常规运输实施标准化;在运输中交通事故、货损、丢失与发送错误和在保管中变质、丢失、破损等的赔 偿标准等。物流技术标准化包含硬件、软件标准化。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城市物流I I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城市物流政策体系【二】支持城市物流业发展的产业政策1.促进市场拓展的产业政策在物流市场起步初期,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实施重点扶持重点培育政策,实现物流资源优化重组。(2)培育建立时效性的区域运输服务体系。2.构筑物流服务圈的产业政策完善交通运输系统,增强城市的物流服务圈辐射能力。(2)以物流园区为支撑,大力发展区域物流。(3)积极引导和扶持专业运输企业,组建专业化运输程度较高的运输体系。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城市物流I I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城市物流政策体系【二】支持城市物流业发展的产业政策3.引进大型物流企业的产业政策吸引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进入的基本保障及相关政策主要有:Q)要积极完善本地物流企业经营网络和服务内容,鼓励本地物流企业与国内外企业结日月 rrn.o(2)加强对大型国际物流企业的吸引力,必须为国际物流企业落户创造有利条件。(3)大力推进物流标准化工作。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城市物流I I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城市物流政策体系【三】城市物流的基础设施和信息平台建设的保障政策(一)基础设施平台建设的保障政策物流园区政策。物流园区的主要功能是作为一种社会性基础设施对社会提供服务改善社会的投资环境,因 此对园区的投资建设应由政府负责。(2)货运路网体系建设政策。对于货运通道政策的重点是,保护道路的货车通行权和建设相应道路将物流园区与高等级 道路相连。(3)港口、机场、铁路货运站建设政策。政府在这些地方的建设要以立足现状做好配套服务为主,协调其他管理部门共同建设为辅。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城市物流I I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城市物流政策体系【三】城市物流的基础设施和信息平台建设的保障政策(二)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的保障政策从城市信息化的角度来看,政府在推动城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保障政策主要有以下几个 方面:加强组织协调和统一规划工作。加强城市物流服务的网络及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物流信息安全体系、物流技术标准和信息化政策法规的建设。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城市物流I I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城市物流政策体系【四】城市物流的人才培养和保障政策Q)政府首先应当鼓励和允许各高等院校按照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开办、设置相关的专业和 课程,建立多层次的物流专业研究生、本科生和职业教育等多个层次。(2)全面开展物流在职教育,并借鉴国际经验,在物流产业中,推行物流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 认证制度,如仓储工程师、配送工程师等职位。(3)为了创造吸引、发挥人才作用的良好环境,应建立人才激励、竞争和淘汰机制,形成尊重 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业的社会氛围。(4)完善技术入股、奖励股份、股份期权、协议工资、年薪制等收入分配政策。同时,还要 打破户籍、档案、地域等方面的限制,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城市物流练习与问题讨论1.现代物流对城市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2.在信息技术影响下,城市物流网络体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3.城市的商业设施许多位于闹市区,所引起的物流运作容易带来诸多外部性问题,如交通 拥挤。请选择特定城市为个案,分析如何解决这个问题。4.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表现出对供应链的热情。怡亚通是深圳一家从IT物流飞速成长 起来的企业,目前,它正为飞利浦的液晶显示器、小家电、灯具等产品提供供应链服务。如果没有专业供应链服务,飞利浦将需要与分布在不同国家、地区的近10个物流服务供应 商打交道,而怡亚通将这一复杂的链条整合为一,飞利浦只需通过一个接口与怡亚通合作 就可以了。(1)你从这个案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2)一个企业如何进行供应链管理,在竞争中取得先机?(3)试着为一个你熟悉的物流企业设计出供应链网络,并画出供应链流程图。5.具备怎样的条件,达到什么样的标准,一个城市才可以称作为区域性物流中心?6.政府主导的物流共同配送模式存在的理由是什么?为什么不能把物流配送完全交由市场 去&攵?7.什么是第三方物流?它的特点和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