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城市经济学 课件 第8章 城市劳动力市场.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231217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PDF 页数:29 大小:1,01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经济学 课件 第8章 城市劳动力市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城市经济学 课件 第8章 城市劳动力市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城市经济学 课件 第8章 城市劳动力市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城市经济学 课件 第8章 城市劳动力市场.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城市经济学 课件 第8章 城市劳动力市场.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等院校财经专业精品教材(第六版)第一章城市集聚经济第二章城市化第三章城市经济增长第四章城市规模第五章城市土地利用第六章城市基础设施第七章城市产业经济第八章城市劳动力市场第九章城市住宅第十一章城市交通第十二章城市物流第十三章城市财政与社会融资 第十四章城市现代化与国际化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城市劳动力市场Aft_A A-+1 A-I I A A fill I I第一P 第一 第二”第四T劳动力的迁移一劳动力迁移的动机就劳动力迁移来说,不论在什么意义上只能意味着是劳动者的工作变动,所以,劳动经济学把 它区分为

2、地区间、产业间、企业间、职业间的劳动力移动。假定不存在人为的城市间迁移障碍,并暂时不考虑迁移中的信息不完全和不确定性等情况,我们可以把劳动力的空间转移看成是一种投资活动,如图8-1所示。图8-1技能型劳动力迁移的成本与收益考虑到转移费用,不难发现,只有转入地区的预期 收益超过原区位的初始收益且至少能弥补转移费 用时,才具有经济可行性。现实中,机会成本也需 要考虑在转移成本之中。因此,更为充分的条件 应该是:预期收益,转移费用+机会成本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城市劳动力市场A A-+1 A-I I AA-i 1

3、1 i I I第一P 第一 第二”第四T劳动力的迁移【二】城市化.劳动力需求与迁移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大规模迁移与城市化所产生的巨大的劳动力需求有关系。以集聚和城市发展为特征的城市化过程,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进行。一种方式是城市数目的增加,即通过新生城市来提高城市化的过程;另二种方式是现有城市的持续扩张,即通过移民的方式不断增加城市人口,从而实现 更高水平的城市化。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大规模移动的现象,归根结底,是由于城市劳动力需求增长要比农村快。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城市劳动力市场A A-+1 A-I I AA-

4、i 11 i I I第一P 第一 第二”第四T劳动力的迁移【三】就业机会与U字形往返现象当城市劳动力需求增大时,城市中的工资没有提高或相对的低增长,就能够容易地扩大雇佣。根据托达罗模型,农村劳动力是否向城市迁移,取决于在他们考虑到在城市找到工作机会的 可能性大小之后,在农村能够挣到的收入与在城市能够挣到的收入之间的差别大小。U字形往返是阶段性迁移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对于我国而言,有两个基本的制度安排,也是导致U字形往返的重要原因。一是农村土地制度安排。另一个基本的制度安排是户籍制度。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城

5、市劳动力市场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 第四节城市劳动力市场的特性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二元化(一)技能型与非技能型劳动力市场的并存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二元化是指技能型劳动力与非技能型劳动力同时并存在劳动力市场。从我国的情况来看,可以从两个方面观察城市劳动力市场形成的二元化性质。首先是整个经济的部门结构发生了变化。其次是城市就业结构的深化。城市劳动力有两个相对优越的条件:其一是收入水平较高,从而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其二是受教育程度较高,从而具有更高的劳动技能。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城市劳动力市场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 第四节城市劳

6、动力市场的特性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二元化(二)二元化劳动力运行的阶段性特征阶段之一:技能型劳动力与非技能型劳动力的同向迁移阶段。阶段之二:技能型劳动力的相对静止与非技能型劳动力的继续迁移阶段。阶段之三:技能型劳动力与非技能型劳动力的异向迁移阶段。阶段之四:非技能型劳动力的相对静止与技能型劳动力的继续外移阶段。阶段之五才支能型劳动力与非技能型劳动力的相对静止阶段。技能型劳动力与非技能型劳动力同时迁移的阶段性如图8-2所示。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城市劳动力市场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 第四节城市劳动力市场的特性城市劳动力

7、市场的二元化(二)二元化劳动力运行的阶段性特征数ht图8-2技能型劳动力与非技能型劳动力迁移的阶段性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城市劳动力市场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 第四节城市劳动力市场的特性【二】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一)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含义所谓内部劳动力市场(internal labor market,ILM),指的是存在于企业内部的劳动力市场,内部劳动力市场是由雇主和雇员组成的,实质上就是位于企业内部的在企业雇主与众多雇 员之间形成的劳动就业关系。(二)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存在的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专用性人

8、力资本的存在。人力资本可以分为一般性人力资本和企业 专用性人力资本(firm-specific human capital),前者是指劳动者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在不 同的企业都可以发挥作用,后者是指只对某一个特定企业有价值的人力资本。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城市劳动力市场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 第四节城市劳动力市场的特性【三】非正规部门就业作为城市劳动力市场二元化的结果,农村迁移劳动力往往会滞留在城市的非正规部门。那些没有进行工商登记,不参加社会保险,劳动关系不规范的就业形式,都可以被归入非正规 部门就业。事实上,

9、就业的不稳定性,在城市中并不是都不受人们欢迎的。非正规部门就业具有进入成本低、市场化程度高和就业形式灵活等特点。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城市劳动力市场第一节 第二节第三节 第四节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弹性就业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含义与现实特征劳动力市场分割是指城市中存在着正规部门和非正规部门两种劳动力市场从我国的情况来看,在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存在着三元劳动力市场分割,即农村劳动力市场;城市一级劳动力市场;城市二级劳罚力市场图8-3显示我国农村劳动力在三大市场之间的流动情况。农村劳动力 市场考学等途径回流城市一、级 劳动

10、力市场进城务工i替代城市二级 劳动力市场图8-3三元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结构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城市劳动力市场第一节 第二节第三节 第四节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弹性就业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含义与现实特征图8-4是2007年我国农民工就业的行业分布情况。图8-4农民工就业的行业分布情况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城市劳动力市场第一节 第二节第三节 第四节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弹性就业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含义与现实特征(一)产业性质所谓产业性质,是指劳

11、动力就业所涉及的行业是垄断性的还是竞争性的产业。(二)契约关系从契约关系的时间长短和性质来看,凡是存在长期契约关系的就业部门,为一级劳动力市场。(三)制度保障在中国,这三个就业市场分别受不同的规则支配,有着不同的福利待遇和工资分配模式。从 城市一级劳动力市场到城市二级劳动力市场再到农村劳动力市场,制度保障存在依次递减 的情况。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城市劳动力市场第一节 第二节第三节 第四节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弹性就业【二】劳动力市场分割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决策在劳动力市场分割的情况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决策往往是在预

12、期收入差异、就业机会(风险)和就业方式选择的机会成本之间权衡的结果。如果用U代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则有:Ui叩(k)i f(Wi,C)在收入增长和收入稳定之间,劳动力做转移决策时往往偏向后者。那么,农村劳动力在纯农业、工类兼业与n类兼业之间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这里,让我们 考虑4种状态:状态o为劳动力从事纯农业职业;状态1为工类兼业;状态2为n类兼业;状态3为 彻底性转移,家庭收入完全来自于非农业领域,如图8-4所示。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城市劳动力市场第一节 第二节第三节 第四节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弹性

13、就业【二】劳动力市场分割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决策图8-4劳动力转移与不确定性我们得到一个初步认识:由于缺乏城市生存技能导致的农村劳动力的风险嫌恶倾向及面对 未来不确定因素作出的保守选择行为是促成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劳动力大规模两栖流 动存在的主观原因。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城市劳动力市场第一节 第二节第三节 第四节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弹性就业【三】建立一个更富有弹性的劳动力市场般来说劳动力市场存在着两种弹性涪B门弹性和空间弹性。部门弹性指劳动力市场就业部门的制度变化弓I起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变化的比 率,它表明的是农

14、村转移劳动力在不同就业部门之间的流动性问题;空间弹性指劳动力市场就业的地域限制消解给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空间选择带 来的影响,它强调劳动力市场在地域空间上的统一和一体化问题。这两种劳动力市场弹性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一方面,劳动力市场的部门分割直接影响着转移劳动力的空间就业弹性。另一方面,就业的地域限制束缚了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产业或部门选择的余地。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城市劳动力市场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城市就业与失业治理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存量和流量模型就某一城市劳动力市场而言,某一时期的劳动者就业人数、失业人数和非

15、劳动力人口数间 的关系可用图8-5表示。EN:5万人就业者(E):200万人-A-NE:1万人非劳动力人口(N):15万人U E:0.4E U:0.5U N:0.3N U:P 3 7 7 A失业者(U):10万人图8-5中的城市失业率(u)可用下列函数表示:U=f(P 之N,PnEP:U,PuNP 七UUE)图8-5和公式(8.3)表明,城市社会对任何既定失业率水平的关注都应集中在失业的影响因素 以及失业的持续时间两方面。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城市劳动力市场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城市就业与失业治理【二】就

16、业与失业的界定及失业的类型和成因(一)就业和失业的界定所谓就业,是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运用生产资料依法从事某项社会劳动,并获取赖以生存的报酬或经营性收入的经济活动。要实现就业,就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就业主体是达到法定年龄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二是就业主体所从事的劳动属于合法的社会劳动;三是就业主体所从事的劳动是有报酬的劳动。按国际劳工组织的规定,凡在规定年龄之内,符合下述条件者均属就业人员:正在工作的人指在规定时间内从事有报酬或收入的工作人员;有职业,但临时因疾病、休假、劳动争议等不工作的人,以及单位因各种原因临时停 工的人;雇主和自营人员,或正在协助家庭经营企业或农场而不

17、领取报酬的家属人员,在规定 时间内从事正常工作时间1/3以上者;已办理离休、退休、退职手续,但又再次从业的人员。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城市劳动力市场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城市就业与失业治理【二】就业与失业的界定及失业的类型和成因(一)就业和失业的界定衡量就业状况的指标通常为就业率,即:抑率二II翳质X100%衡量失业状况的指标是失业率,即:失业率二 失业人数 X 1 nncy失十就业人数+失业人数100/在我国,失业率通常用城镇登记失业率表示,即:城镇登记失业率二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城镇就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

18、人数x100%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城市劳动力市场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城市就业与失业治理【二】就业与失业的界定及失业的类型和成因(二)失业的类型和成因.摩擦性失业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劳动力市场的动态性特点;信息流的不完全性;图8-6工作搜寻模型中保留工资的选择失业者和有职位空缺的企业或雇主间 在相互搜寻过程中均需要花费时间。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城市劳动力市场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城市就业与失业治理【二】就业与失业

19、的界定及失业的类型和成因(二)失业的类型和成因2 结构性失业产生的原因有两个:在某既定地区,劳动力市场上所需要的技能与劳动者实际能提供的技能间出现了一 定程度的不匹配现象;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在不同地区间出现了不平衡现象。(1)地区不平衡信息流动不充分;地区流动的直接货币成本可能太高,其中包括流动过程中的成本和买卖居所时所支 付的交易成本;长距离迁徙所造成的巨大心理成本。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城市劳动力市场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城市就业与失业治理【二】就业与失业的界定及失业的类型和成因(二)失业的类型和成因2

20、.结构性失业(2)职业不平衡假设两大部门均需通过劳动力市场(假如这是两个地理上隔离的劳动力市场)来获 得各职业类型的工人,并假设市场A是汽车行业中的生产工人市场也是熟练计算机 专业人员市场,如图8-7所示。(a)劳动力市场A(1)劳动力市场B图8-7因市场工资率不灵活和调整性 成本过高而造成的结构性失业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城市劳动力市场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城市就业与失业治理【二】就业与失业的界定及失业的类型和成因(二)失业的类型和成因2 结构性失业(3)政府政策如前所述在存在工资刚性和较高的职业流动成

21、本或地理流动成本时,劳动力需求结构 的变化必将引发结构性失业。不过,下列政策则是有利于降低结构性失业水平的:提供资助性培训I;提供其他地区劳动力市场的岗位需求信息;提供重新安家的补贴,以降低劳动者的迁移成本;要求企业或雇主在关闭工厂前事先通知其员工。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城市劳动力市场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城市就业与失业治理【二】就业与失业的界定及失业的类型和成因(二)失业的类型和成因2.结构性失业(4)效率工资地区失业率与地区实际工资率间存在一种较强的负相关关系,这种关系可用图8-8所示 的工资曲线表示

22、。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城市劳动力市场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城市就业与失业治理【二】就业与失业的界定及失业的类型和成因(二)失业的类型和成因3.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又称需求不足性失业,是指因经济运 行总是处于周期性循环状态,从而对就业需求产 生周期性波动而形成的失业。4.季节性失业季节性失业是因季节性的生产或市场变化等原因 而引起的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出现季节性波动,从而导致劳动者就业岗位丧失的现象。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

23、章城市劳动力市场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城市就业与失业治理【三】中国的城镇就业和失业治理(一)城镇劳动力市场建设现状纵观目前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其特点可简单概括为如下几方面:1.劳动力总供给严重大于劳动力总需求。2.劳动力质量低,结构性失业突出。3.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条块分割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4.与劳动力市场相适应、相配套的劳动就业法规仍不健全5.内部劳动力市场不健全,导致产业、行业和企业内的劳动力调剂能力和效率低下。6与劳动力市场建设相配套的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很不健全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

24、十四章城市劳动力市场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城市就业与失业治理【三】中国的城镇就业和失业治理工作搜寻是劳动力市场上的重要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深入研究工作搜寻与匹配问题是 认知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和提高就业率的关键。在劳动力市场中,工人和企业在整个匹 配过程中将综合考虑各自不同的偏好、技能和需求,且由于匹配过程并不是即期完成的,因此还有可能导致摩擦性和结构性失业。从我国劳动力市场看,一方面存在用工荒,即 企业招不到工人;另一方面是农民工、大学生、失业者等就业难。也就是说,劳动力市 场中职位空缺和就业人数没有得到高效率的配置。工作搜寻匹配理论系统地分析了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性以提高工作匹配率、减少失业,

25、并 很好地解释了职位空缺和失业人口并存的现象。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发育还很不成熟,劳动力市场分割的成因和表现形式复杂多样。劳 动力市场分割与搜寻匹配理论对于中国失业和就业问题具有很强的适用性,有助于解释 当前中国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而无法实现对接匹配的问题,即结构性和摩擦性 失业问题。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城市劳动力市场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城市就业与失业治理【三】中国的城镇就业和失业治理图8-10劳动力市场供求双向 搜寻匹配研究流程图劳动力市场 多重分割劳动力 统计数据我向搜寻同能乡割城割业割权割术割位割 城分区

26、分行分产分技分岗分职位利润劳动力身杂 人口特征人口普查数据年龄 性别 婚姻 学历 专业 职称 家庭 背景 社会劳动力职位流动性 劳动力流动性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城市劳动力市场练习与问题讨论1.中国农村劳动力迁移与西方经典城市化过程所表现出的最大不同点就在于它是一个既有流出又有回 流的过程,即农村劳动力生活在农村一进城务工-最终回流到农村的两栖迁移模式。怎样解释这 种两栖迁移行为?2.美国学育咨纳赫希提出:制造业高度集中的地区,失业率也高。这个假说成立吗?请根据表 8-1的数据进仃分析。表8 行业和

27、劳动力吸收系数数据行业劳动力吸收系数行业劳动力吸收系 数城市公用事业0.28建筑业2.55交通邮电业0.29商业2.83制造业0.83金融业2.14科教文卫业1.163.零值劳动假说是二元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认为,在发展中国家,农业劳动的边际生产 力很低甚至为零;由于一部分农业劳动力的贡献为零,把这部分人转移出农业部门,在其他要素条件 不变的情况下,不会影响农业产量,即除转移费用之外不必付出其他代价。依此观点,能解释我国农 业劳动力转移的动力机制吗?4.为什么存在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它有什么作用?5.城市的非正规部门就业是正常现象吗?为什么?6.在城市化过程中,如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劳动力市场上的有效匹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