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技术指南-课件.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228661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PDF 页数:107 大小:19.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技术指南-课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技术指南-课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炳怕杷J生的技术指南ppt课件.1J制依1白a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彳专染病用户认证与授权管理四、标准编码维护、网络直报条件及保障措施六、公共卫生数据交换服务七、系统网络安全管理ppt课件.2言与编制依据ppt课件.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网络直报系统)是承载信息 报告、综合业务管理以及应用支撑的综合管理平台,涉及传染病、生命 登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健康危害因素等业务领域,2007年依据信息 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定级备案为信息安全三级等保.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是网络直报系统中最重要、最基础的业务系统之一,是实现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区)、县(区)四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传染病疫情信息实时动态监测,实行 监测信息一体化管理和共享的信息系统.为进一步加强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提高报告顺量,更好地适 应传染病防控形势,以及信息化的发展,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组织修 订并印发了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5年版)(国卫办疾控发(2015)53号)为落实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5年版)相关要求,确保报告系统的有效运行,充分发挥网络直报的优势,指导和规范各级 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提高报告的效率与质量,为疾病防控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受国家 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委托,组织并制定本指南.中华人民共泡国传染病防治法(20四年3月23日J传桀府信忌报告管理规范(2015年1。月羽日)突步公共卫生鄂件与传染质炭情监测借款汲告管理,2(川3年 11月7日卫生都第37号部长今),并于20(月年多月匆口迸行修订电子历历奔统功能规范(忒行)(201。年12月30日1.口死亡信息登记置理现范试行J疾病控制基本教据窠(V/3 37aA2012)基于健廉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土拉木规范-73/T 4 4 A2014)瑟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放术规范(昵/T 447-2014)人口健展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实施方茅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传染病信息报告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等工作的(4)国家卫生计生委及省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根据全国或各省 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需要,可调整传染病监测报告病种和内容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 仁施,传染病信息报告 工作。.织机构职责 一遵循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负责JJ:本行政区域内传染病信息网络报告系统,并为系统正常运O包括网络接入、与互联网安全隔离的虚拟专网(VP)用户第三方身份认证(数字证书)、设备维护和更新、现场技术指导、质量 技术培训及现场技术指导等经费O敛责本辖区内传染病信息报曾工作的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酸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三,负责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业务管理、技术培训和工作指导,协助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相关标准、技术规范和指导方案等。负责全国传染病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反馈,预测重大传染病发生、流行趋 势,开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质量评价。动态监视全国传染病报告信息、,对疫情变化态势进行分析,及时分析报告异常情 况或11卜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疫情。负责国家信息报告网络系统的规划、建设、维护和应用性能的改进与完善,并为 省级相关系统建设提供技术支持。负责对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数据备份,确保数据安全。T 开展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的考核和评估。一ppt课件.7机构级疾病PPtOP 赛找疾病葩防控耦机构眼什以上职费I的审慎:承担本精区内不具番烙寅报条F H的塔垓国打R生机构(名情卫生院、H V 网咯投吉-开展对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管理报告工作的考核和评估。负责对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分析相关数据的备份,确保报告数据安全。备份数据包括个案信息、统计报表。应定期保存至本地硬盘或其他介质,或者通过数据交换方式将属地数据实时同步至本 地。勺传染病信息报告业务管理、技术培训和工作指导,实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立健全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组织和制度。1德区的传染病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反馈,预测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开展传染 短质量评价。1监视本辖区的传染病报告信息,对疫情变化态势进行分析,及时分析报告、调查核实异常 甲类展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疫情。责对辖区信息报告网络及系统的维护和技术支持。包括网络直报系统运行的网络接入环境、三一一用户授权和认证、基本信息、标准编码(如行政区划、机构、人口数据)等的维护和管理。责传染病信息报行管理要(1)制 i 濡。建定符染病报告工作程序,明确各相关科室在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冬健全彳专染病诊断、登记、报告、培训、质量管理和自查等制度。立或指定具体部门和专(兼)职人员负责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必_ 塞潞或以上专(兼)职人员,一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人员。M二G9三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应配备传染病信息报告的专用计算机和相关网络设备,保障疫情报告及其 管理工祚”有条件的村卫生室、门诊部等也应配备专(兼)用计算机和相关网络设备,积极开展传染 二病信息网络宜报。25)负责对本单位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诊断标准和信息报告管理技术等内容的培训。(6)&责传染病信息报告的日常管理、审核检查、网络报告(数据交换)和质量控制,定期对本单位报告的传染病情况及报告质量进行分析汇总和通报。(7)|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传染病疫情调查和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考核与评估。(8)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履行以上职责的同时,在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承担本辖区内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 的传染病信息网络报告。、(9)私营、民营医疗机构,机关、企事业晶蜥属医疗机构、个体诊所、门诊部等均应按照规碗指南的要求执行。口生监督机构配合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开展对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情况的隘督检代、的不履行职责的总位或个人依法查处豆二人员进行登记,按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I标准对最终检测结果为阳性病例进行网络报第。I_ppt课件.10=传染场民传染病报告遵循属地管理的原则,传染病报告实行苜诊医生负责M 三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各级各类麽疗卫生机构为 责任报告单位十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强 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ppt课件.11rr强报告传染病,分甲、乙、丙三类,共39种。:鼠疫、霍乱二一修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1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 岩性和而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狠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丙类(11种):菰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 一,一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 三三,串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国家卫生计生委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和需要开展应急监测的其他传染 病。包括新发、境外输入的传染病,如人感染猪链球菌、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AFP、埃 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征、寨卡病毒病等。一一(2)其他传染病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3)不明原因肺炎和不明隙圜死亡等特定目的监测的疾病2之断与分类就任报告人h按照传染病诊断标准(卫生计生行业标准)及 专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作出诊断。根据不同传染病诊断分类,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和病原携带者四类。其一 中,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霍乱、脊髓灰质炎以及国家卫 二1三生计生委规定的其他传染病。采供血机构发现艾滋病病毒(H IV)抗体确证试验或核酸检测阳性的病例,应按H IV感染者报告,病例分类为确诊病例ppt课件.13登记与报告f任报告单位或责任报告人在诊疗过程中应规范填写或由 黄历、电子健康档案自动生成规范的门诊日志、入/出院登 翻懒验和放射影像登记。符彦日志项目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人群分类、J、.初步珍断)、发病日期、初诊或复诊。(10项)-初诊与复诊定义:病人首次到本院就诊定为初诊,-L入/出院登记项目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人群分类、现住址、病名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11项)检测检验登记项目包括:送检科室/送检医师、病人姓名、检验结果、放射影像登记项目包括:开单科室/开单医师、病人姓名、检查结果、现住址、入院日期、检验日期。检查日期。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系统的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检验检测登记和放射影像登记应按上述规 定的项目进行设置。ppt课件.14登记与报告堂)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 蜃的猫原携带者后,应 按要求填写“传染病报告卡”,麟过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自动抽取符合交换文档标准的 甫子传染病报告卡,并按规定时限和程序进行报告。:,一(3)医疗卫生机构网络直报管理人员应保证疫情信息报告的及时、准确与真实。在接到信息报告后,及时检查报告卡内容,如发现填写不完整、不准确,或有错项、漏项等情况,应及时通知报告人核对,核实无误后将传染病报告卡信息及时、准确、完整地录入至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或完成直接数据交换。ppt课件.15、登记与报告艮据疫情报告先行的原则,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发 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病原携带者时,无论是,并在传染病报告二瓶管管理mu言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中完成信息报告或数据交换,再根据相二一二关规定收集和报告流调、随访、诊治、转归等信息。(5)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 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也应填报(或抽取)传染病报告卡。pm课件.16(6)医疗卫生机构在做出艾滋病、丙肝、肺结核、梅毒、血吸虫病等慢性传染病诊断时,已知该患者本次病程曾经作出诊断并被报告过,则可不再进 亍报告;如对该患者的报告情况不清楚,仅对首次就诊进行-灭性报告,再次就诊时诊断结果未发生变更则不再进行报告;二:跨年度的既往病例,如诊断变更或因该病死亡时应再次报告。匚*.(7)医疗卫生机构在开展健康体检、术前检查、孕产妇产前检 查及住院常规检查等时,筛查出的乙肝、丙肝、梅毒等实验室 血清抗体阳性结果者,了,.一,不需报告。.ppt课件.17:【.治疗失败病例、返回病例、未完成疗程病例、中断治疗后重新治疗的既往肺 吉核病例,不需报告,可在门诊日志等登记册中记录为复诊病例。对新发现的、经规范治疗治愈后再次复发的病例需要报告。口.诊断为耐多药结核需要报告,并在备注栏中填写“MD RTB”。梅毒Bi1复发病例不需要报告。II.年度内或跨年度的梅毒血清随访检测阳性病例不需要报告。in.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阳性,而未做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按疑似病例 填报。ppt课件.18乙肝牙再次感染的病例需要报告则结果阳性,符合临床诊断但未开展HCV RNA检测的病例,填报“临床诊n【.HCV:RNA检测结果阳性病例,填报“确诊病例”,并进一步填报“急性”或“慢性”。18个月及以下的婴儿或幼儿,抗-HCV阳性并不一定代表HCV感染,应以HCV RNA阳性 乍为其HCV感染报告的依据;6个月后复查HCV RNA仍为阳性者,可诊断为慢性丙型肝炎。V.HCV RA检测结果阴性的病例,不论抗-HCV检测结果如何,均不需要报告;己按抗-HCV检测结果阳性报告的“临床诊断病例”,应订正为其他疾病。I.乙肝病原携带者,包括慢性HBV携带者和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不需要报告。口.以往曾在本院或其他医院诊断并明确报告过的乙肝病例,不需再次报告,应在门诊 日志等登记册中记录为复诊病例。ppt课件.19血吸型病r L现遽染已治愈再次感染的血吸虫病病例需要报告。(以往未登记入册)的晚期血吸虫病病例需要报告,按“未分类”填报,雒栏中标明“晚期血吸虫病”。外输入的血吸虫病病例需要报告,按照“未分类”填报,并在备注栏中标明 和类+输入国家.二 j对于血清学检查阳性,有居住在流行区或曾到过流行区有多次疫水接触史者,未 _ 做病原学检查的病例,只能按照“临床诊断病例”+“慢性”上报,不能报作“确诊-病例+慢性:一(9)责任报告单位应定期对本单位传染病报告工作开展自查,并 将自查结果呈报本单位领导,同时在院内通报。如发现甲类或按 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时,网络直报人员应立即向诊断医生核实,并 报告分管领导,及时向本单位相关科室发出预警信息。ppt课件.20家长姓名钢笔球以:,匚 丫,一,姓名:填写患者或献血员的名字,应与有效证件的姓名保持一致。染病报告卡采用统一格式,可使用纸质或电子形式填报,:、准确、填报人须签名。纸质报告卡要求用A4纸印刷,使用屐字笔填写,字迹清楚。电子交换文档应当使用符合国家统一认“病的电子签名和时间戳。传染病报告卡填写说明如下:)卡片编号;由责任报告单位白行编制填写,建议按年度编制,如年份(4位数字)+科 篦花码,(2位数字,自行编号)+顺序号(4位),如“2016-03-0001”,或者采用网络直,靠系统自动生成的编号。报卡类别:初诊病例和初诊死亡病例直接标识“初次报告”。对已填报过传染病报告 的病人,在发生诊断变更或死亡时,必须再次填报传染病报告卡,标识“订正报告”:有效证件号:原则上要求填写 O如无法获取也可填写护照、居民健康卡、社会保障卡、新农合医疗艮 无法获取的原因可在备注中说明;暂无身份证号的 婴儿、残障患者填写监护人的有效证件号;劳教、羁押或服刑人员可填写该患者所在场所 的编号,备注中填写说明。ppt课件 二:/I历),巨日期:出生日期与实足年龄只填写其中一项。出生日期应详细填写出生年月日(公 填写实足年龄并选择年龄单位。实足年龄/年龄单位:大于等于1个月、不,按月龄填写,年龄单位选择“月不满1个月的按日龄填写,年龄单位选择八,J/J上会性别,在相应的性别前打心II作单位:民工、教师、医务人员、工人、干部职员:生、幼托儿童填写所在柳周岁白“天”所在的工作单位名联系电话:填写可与患者保持联系的电话号码,以便病例追踪、核实和随访。病人属于:用于标识病人现住地址与就诊医院所在地区的关系,在相应的类别前划工,本县区:指病人为本地(县、区)居民。n.本市其他县区:指病人为本市其他县(区)居民。in.本省其他地市:指病人为本省其他地(市)居民。IV.外省:指病人为其他省居民。V,港澳台:指病人为港澳台居民。VI.外籍:指病人为外籍居民。ppt课件22本7网3区口填写羁押或服刑场所地址二/1二 r FJ r L n.-r T7 9u,外出或至外地工作、出?7镇)等信息外,打.I,专程至外地就诊,V,小4 L。L,未详细列入分类的,如警察、飞行员、军人、和尚、道士、乞丐、劳教人员等可填写在“其他”项中,并注明具体分类;个体经营者应根据其经营活动的行业,选择相应的分类。指患者发病时的住址,而不是户籍所在地址。必须填写省、市、县、乡 还要详细填写村、组及社区、门牌号等可随访到患者的详细信息。具体期间患病,应填写工作地、寄宿或宾馆等地址。本人现住地址的,填写报告单位地址。f人群分类:病人同时符合分类中一种以上时,应选择与该病发生和传播关系较密I 切的分类C如食品厂工人、熟食店售货员都应填写餐饮食品业,而不填工人或商业服务;如某病人患手足口病,该病人由A城市至B城ppt课件.23诊断进行相应的填写:“急性”成3慢性生相应的类别前划“V”。女虫病、丙肝病例根据所作llj的 按“未分类”抗体确认试验、替代策略阳性或核酸检测阳性判断标准上报的HIV感染者或艾脾八成填报 qJ,衰发病日期:填写病人本次就诊开始出现症状的H期,不明确时填本次就诊时间;病原携填写;写初次检出FI期或就诊日期;测阳性口则q诊断日期:o HIV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填写接到确认(替代策略、核酸)检测阳性报告单的日期C死亡日期:填报滋病病人和HW感染者死亡,不论】的时间,因意外或非传染病死亡时,不需填报。患ppt课件.24嘈履名称:在作出诊断的病名前打“V”C病人同时患两种及以上的传染病应分别报卡。J 愚的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填写纳入报告管理的其它传染病病种名称。J(y膏正病名:当卡片类别为“订正报告”时,填写订正前所报告的疾病名称。_:退卡原因:因报告卡填写不合格需退卡时,填写其原因。二报告单位:报出传染病报告卡的单位、科室名称。填卡医生:传染病报告卡的医生姓名。填卡日期:填报本卡日期。备注:以上各项内容不能涵盖且需特别注明的信息。用户可填写文字信息,如说明传染 途径、订正为其他疾病的病名、境外输入病例的输入地等信息。ppt课件.25在其曾有过的所有接触经历前打)接触史:可以籥 j 三碱“,”,则不漉)注射等整,Z),小当三;艾滋病性病附卡/就根据临床询问病史或流行病学调查情况,L更应按照如下规定选择:尽可能问清接触史,避免选择“不详”,如在“其他 陶打二rW选择“不详”c麟支殳以静脉或肌肉等注射毒品,不包括单纯口吸、鼻吸等不刺破皮肤、黏膜的吸毒方式。务性性接触史,指与非婚异性性伴(不包括固定的同居异性)的性接触经历。商业异性性接解手 嚼,疑商脑疆益的经历。非商业异性性接触史:指与非婚异性发生非商业性性接触的宜固定性伴阳性;指其配偶/固定性伴已被确诊感染HIV。:括有与男性间无保护的肛交或口交经历。二二,献耻(浆)史:指1998年前献过血/血浆等。输血/血制品史:指输受过全血/成份血/血浆/血制品等。;母亲阳性:指母亲已被确诊感染HIV。职业暴露史:指在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及相关工作的过程中因职业活动被HIV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血 液、体液,或携带HIV的生物样本、废弃物污染了皮肤或者黏膜,或者被含有HIV血液、体液污染的医 二*疗器械及其他器具刺伤皮肤等情况,导致感染或可能感染HIV的情况。.手术史:包括各类手术及其他所有侵入性操作 其他:上述未列举但可能造成HIV传播的接减吧?制在此选项前打J,应在后面空白处进行说明。HIV确认实验而未报告的病例在相应的列举 并将相应感染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或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其他”前打:滋病病人最可能的感染途径,并注意与年龄、性别等其他信息的逻辑校验、推断异性传播,须有非婚异性性接触史(包括商业性或非商业的),或者配偶/固定性伴阳篦下疳和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性病。服途径:该项是由填表人根据HIV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接触史和高危行为综合判断HIVJ”。如果有不在列举范围内的明确的感染途径“其他工后的下划线上。推断注射毒品感染,须有注射毒品史。病性病附卡有指既往曾患过梅毒同性传播:推断同性传播,须有男男同性性接触史。性重触,注射毒品:推断“性接触+注射毒品”感染,须既有高危性接触史,又有注射毒品史,且无法 推断具体哪项感染。采血(浆):推断“采血(浆)”感染,须具备以下必要条件并符合参考条件中的一项,A.必要条件:J.1980年及以前出生;II.病例报告后,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在350个/及以下。B.参考 条件:I.报告病例需提供1998年及以前的采血浆证或在当地相关机构的采血浆记录中能够查到其相关 记录:H.既往大筛查时HIV检测结果为阳性(包括初筛阳性或替代策略阳性),后因各种原因未进行ppt课件:翻肝1998年及以前输血感染,应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应有医疗文件证明其受血 像:II.所在医院曾经有过输血感染HIV案例;HL病例报告后,首次CD4H淋巴细胞检测 _/所及以下。1999年及以后输血感染,应同时具备以下二个条件:I.应有医疗文件证明 覆建超和受血记录。II.要进行血源(或供血者)追溯,血源HIV核酸检测(或供血者HIV抗体检测)阿釉:隹,输血制品途径感染的报告在排除其他传播途径后,应同时具备以下二个条件:I.报告病 何明确的医疗文件或医疗记录证明1998年之前曾经输注过VIII因子:II.若是自购VW因子,应提供当时【嫁窠或其他票据:【口.病例报告后,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在350个/口1及以卜。酶传冢颜打二母亲已经被确诊感染HIV。g只亚暴露:报告传播途径为“职业暴露”,需要按照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处理程序规定的相 关要求进行。ppt课件.28病性病附卡攵照所采集的血清样本的来源,在相应的内容前打“J”。缪J 检测样本光照慢 J右前的测:指.雨嘱手术前开展的检查.A 对计划受血或血液制品治疗者的检查,不含术中或术后应急受血。性病ri诊的样儿。受血(制品)前 性病门缸编卜1-1检测:除性病门诊以外的其他门诊、住院病人等的样品。三,含涉外婚姻):以结婚为目的开展的检查。j查二孕产期的检查。_ 就测咨询:到检测咨询点的检测。咀性者配杷或性伴检测:确诊感染HIV病例的配偶或性伴,含非配偶的其他同性或异性性伴。后=去性诩性者子女检测:确诊感染HIV女性病例子女的检查。职业暴露检测:见“接触史”中职业暴露的定义。娱乐场所人员体检:指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规定中,对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的娱乐场所人 二员部分的体检。J-.有偿供血(浆)人员检测:包括既往卖血(浆)及当前正规血站的有偿供血(浆)人员。无偿献血人员检测:“来自无偿献血,能够识别真实身份的检查部分。三 出入境人员体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开展的体检。新兵体检:新兵入伍前体检。ppt课件.29传券病报告卡填报要求二一)检测样本机.遴J强制/劳驾i J妇较所/玄虱魔J芝典病性病附卡1所采集的血清样本的来源,在相应的内容前打“J”。、员检测:指来自司法系统及公安系统的强制隔离戒毒所等监管场所的检测。攵教人员检测:指女性收容教育所等监管场所的检测。,员体检:除强制隔离戒毒所、女性收容教育所以外的监管场所中的羁押人员的检查。,一m特的各种专门的流行病学调查,不包括各种日常的检测和筛查。胸礴归入仅壬泰源的样本o,七星验鹿检测结论:在确认检测阳性、替代策略检测阳性或核酸检测阳性前打“”一而认(替代策略、核酸)阳性检测日期:填写确认(替代策略、核酸)阳性检测报告单的报告日期。一确认(替代策略、核酸)检测单位:填写出具确认(替代策略、核酸)阳性检测报告单的单位。ppt课件.300脐附卡展生询问获知,选择填报“6个月”或“6个月内(包括6个月)由阴性转为阳性”:选择填报“既往未检测或结果不详”。母乙肝症状和体征的时间:填写病人首次出现乙肝症状和体征的具体时间;如未出现症状或体 片无族状L_ _ _第欧就诊时实验室检测的ALT具体结果。.一而二丽。IgMJIOOO检测结果:根据本次就诊时实验室检测结果,选择填报“阳性”或“阴性”:如未 二.并展检测,选择我报“未测”。二 JT算检测结果:填报本次就诊时的肝脏组织学检查结果,选择填报“急性病变”或“慢性病变”:如.未开展检测,选择填报“未测”。一恢复期而清HBsAg阴转,抗HBs阳转:对病人进行动态随访(一般在6个月内)获知,选择填报“是”或“否”:如未开展检测,选择填报“未测”。(4)手足口病:实验室结果:填报本次就诊时实验室检测结果,EV71,COX A16、其它肠道病毒感染。重症患者:诊断为重症的病例选择“是 PPt课件.31(2)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不具备 一网络直报条件的报告单位代报传染病报告卡时,应以自身账号登录系统,若被代报单位已在网络直报系统中创建,则“报告单位”选择该卡片的 填写单位;若被代报单位未在系统中创建(如村卫生室、诊所),则“报告单位”选择自身,并在备注中注明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单位名称。染病信息报告实行网络直报或直接数据交换。暂无网络直报条件 构,在规定的时限内将传染病报告卡信息报告至属地具备网络 杵的财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行网络报告,对报出的报告卡进行登记,同时传真或寄送传染病报ppt课件.32K3)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或医疗机构的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系统应当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功能,已具备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功能的要逐 与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自动交换功能。兼病报告管理功能模块至少包括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放射影像、检测检验部门记录的浏览和导出、自动生成电子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牙阿告卡管理.信息统计查询,以及数据交换接口等。(4)军队医疗卫生机构向社会公众提供医疗服务时,发现传染病病例,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传染病网络报告或数据交换。二(5)发现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进行补报。(6)现场调查时发现的传染病病例,由属地医疗机构诊断并报告。学校、幼托机构调查发现的,应由该机构门诊部或属地医疗机构进行报告;在 社区、场所调查发现的,应由属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进行 报告。PPt课件 33-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报告单位由于停电、网络设备故障、网络线路改造、迁址等或其他原因不能进行网络报告,应及时报告属地县 身预防控制中心进行代报.已实现自动交换的区域平台或医疗机5交换平台故障等原因不能自动交换的,应按规定时限和程序通过网 宣报系统进行报告。ppt课件.34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在规定时限内向属地乡镇卫生院、城 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4小时内寄送 出(或传真)传染病报告卡至代报单位。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 染性非典型肺炎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 I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完成网络报告或数据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 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完成网络报告或数据交换。ppt课件.35数据管理)责任报告单位对填报信息的内部检查日内出现3例及以上,或一周内出现5例及帙堡隹36王报告单位的传染病报告管理人员须对收到的纸质传染病报告卡或电 _黄历系统、电子健康档案系统中抽取的电子传染病报告卡的信息进行 一 端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对有疑问的及时向填卡人核实,对重复规定时限内完成网络直报。I.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 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n.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或不明原因死亡病例。m.发现同一种急性传染病在同一自然村寨、街道、集体单位(学校、幼儿园、场所)一-报告的卡片进行标注,不再进行网络报告。暑F检查时若发现以下情况,应立即报告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在病信息1,告数据管理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信息的审核、二J 1,镯 1;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人员应每日(包括法定节假日)对辖区报告凝直接交换的传染病信息进行审核,对有疑问的报告信息及时反馈报告单位进一步核实,。对误报、重报信息应及时删除。二3 对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病人 或疑似病人,以及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的报告信息,应立即调查核实,于2小时 内通过网络完成报告信息的三级审核确认。对于其他乙、丙类传染病报告卡,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专病管理机构核对无误后,于24小时内通过网络完成审核确认。ppt课件.37理预防控制机构对信息的审核如发现以下情况,建议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核实并及时与本 一.一负责传染病控制工作的相关科室进行沟通,并以最快通讯方式及时,告上一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告数据管理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信息的审核惬疗机构对网络直报系统中已审核的病例的诊断进行变更后,若发生 三二%f下情况I须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再次审核确认;I.非法定传n.一种法定传染病订 间的订正);订B L H IV感染者订正为艾 IV.疑似病例订正为临耳ppt课件.39正告数据管理 EL=根据反馈结果号例发生诊断变更、已报告病例因该病死亡,或填卡错误时,或抽取电子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1报告疾病名称,并按报告时限要求在网络直报系统中完成订正。1或抽取电子传染病报告卡,aO疑似病例订正为临床诊断或确诊病例,一种传染病订正为另一种传染病(包括病毒性肝炎各型的订正,如未分型肝炎订正为乙肝)应及时更新诊断日期;而同一病种由临床诊断订正为确诊病例,诊断日期可不更新。,相应的专病管理机构或部门对报告的病例进行追踪调查时,发现传染病报告卡信息有误或排除时O已具备数据自动抽取交换功能时,系统将以唯一身份标识实现传染病个案信息与专病系统之间的数据联动。暂不具备条件的,专病管理机构或部门应及时在传染病幅信品管理系统中完成相关信息的动态订正40 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少:告数据管理3 1告j艮告单避 设系统设郁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需每日对报告信息进行查重,对重复报告信息及时删除。网络直 动查重功能,可按照系统设置的默认条件查重,也可自行设置查重条件。份证号的报告卡查重时一,至少选择患者的有效证件号、疾病名称2个条件。写有效身份证号的报告卡查重时,选择患者姓名、性别、人群分类、疾病名称、出生日期、现住-严区”j 您病大在本年度内患同一种传染病但为2个及以上病程的,不作为重卡处理,建议在病人姓名后面加数字或其祗学符以示区别。(2)重卡删除时须填写被保留传报卡的长片ID。删除长在网络直报系统中字体显示为蓝色,经审核删除二后前恢复;未审核删除后无法恢复。:同一报告单位多次报告同一病例时,保留的卡片:不同报告单位报告同一病例时,为方便病例信息的及时订正,保留正在进行诊疗并管理病 例的报告单位报告的卡片,若无法区分则保留级别高的报告单位报告的长片:相同级别报告单位报告同 一病例的传染病报告卡时,保留诊断分类级别高的长片。HIV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按照“先报保留、补 全资料、删除后报”的原则,即如果信息不一致,要更新该病例先报告的个案信息,确保该病例相关信息完整准确。ppt课件.41国三、报告数据管理海染病疫情分析与利用染病疫情分析是对所收集的传染病病例个案数据 k谣行整理汇总后,使用适当的流行病学和统计学分 一布方法,描述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特点、发展情 况及其影响因素,评估疾病防控措施效果的过程。疫情分析要及时发送、反馈给相关的机构和人员,用于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的制定、调整和评 价。ppt课件.42数据管理病疫情分析与利用测数据的日、周、月、季和年度报告分析以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的统计数据为准。期统计: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发现并报告某病的病例数量,统计时以“终审日期”+“现.隹地址国标编码”为判定指标。国家卫生计生委对外公布数据采用此条件进行统计。按发病日期统计: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病例的数量,统计时以“发病日期”+“现住地址国标编码”为判定指标。属地病例统计:根据属地化管理原则均以县(区)为单位按照现住地址进行统计,不含港澳台、外籍病,外登田拓捺历八才-=;音淬翰西 要一用第地编二芹日内:迸彳丁卜,?他门电网 索而工可!福语福藤不TIT谪濯的I。L嘘靖爵相当苦不奇亦 户“4工尸中,工产巴筹工.辔ppt课件.省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须按周年进行传染病疫情分析医疗机构要;析结果及时在院内通报和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报告,内疫情分析结果反馈到医疗机构并反馈到下一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定期将辖区地(市)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须按月、年进行传染病疫情分析。二级及以上医疔机构按季、年进行传染病报告的汇总或分析。(6)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及时将疫情分析结果以信息、简报或报告等形式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幅染病疫情分析与利用I贾倩分析所需的人口资料以国家统计部门数据为准。疫情分析所需的人口资料使用基本信息系统 数据,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省级及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定期发布的本行政区域传染病疫情信息,对外公布的法定传染病发病、说:数以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按终审日期和现住址统计的数据为准。单病种疫情信息通报和对 并发布时,报告发病数和死亡数应与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数据保持一致。(5)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每日对通过网络报告的传染病疫情进行动态监视,高度关注辖区内的聚集 性病例、可能的传染病暴发疫情、不明原因或不明原因死亡等异常情况,对其“三问”分布特点、流行病 学史及可能的流行趋势进行分析与预测。定期进行传染病疫情分析,当有甲类或按照甲类管理及其他重大 传染病疫情报告时,随时作出专题分析和报告,要求如下。1=次病疫情分析与利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按照甲类管理 染病,以及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等未治愈的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离开报告所在地时,应 港当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同时报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报告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以 的通讯方式向其到达地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通报疫情。毗邻的以及相关地区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互相通报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疫情以及监测、一 预警的相关信息。1(9)信息利用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卫生计生行业内部实现互联共享,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公开相关-信息的,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有关规定办理。各地港口、机场、铁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动物防疫机构以及部队卫生部门等跨系统跨行业机构需共享传染病监测信息时,根据共享的监 测信息范围,报相应级别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批准后,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供数据。ppt课件.45数据管理存生机构的纸质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相关记录保存3年。不具备网络直报条 总病报告卡由代报单位保存,原报告单位必须进行登记备案。,构已实现传染病报告卡电子化的,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具备电子 氏质文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须做好备份工作,备份保存时间至少与纸质传染病报告,_ 养保持一致。暂不符合条件的须打印成标准纸质卡片由首诊医生签名后保存备案。(3)实现直接数据交换的医疗机构,电子交换文档(转换的XML文件)应当做好备份,保存时间至少与纸-一质传染病报告卡保持一致。;(4)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将传染病信息资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纳入档案管理。定期对传染病信息 报告管理系统中的传染病卡片,以及生成的月、年度统计分析表导出保存。ppt课件.46,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下列所有子系统将依托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项目,由 西计生委组织重新建设实施。在线系统暂停新建专病系统,暂停需要调整部署资源、数据库的业务变更或功能调整。因国家卫生计生委相关监测内容、监测病种等调整,Z对系统发生需求变更或功能调整时,应报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批准,中国疾病预防控 前中心风险评估后实施。(2)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必须使用专网或与互联网安全隔I 离的虚拟专网进行网络报告。I 一ppt课件.47ppt课件I.系统管理员和业务管理员访问用户认证与授权管理系统时每次访问均需要短信动态验证。口.直报用户、本级用户在访问省级门户时,系统监控到用户访问的IP地址发生变化时,需要填写预留手 机的后4位,系统将每个月触发一次手机短信动态验证。HL艾滋病综合防治管理信息系统,开放艾滋病个案相关个人隐私授权的用户,每次访问均需要短信动态 验证。IV.短信身份认证的方式和策略将随着用户管理的风险而调整。各级疾控机构应按年度逐级做好系统管理员、业务管理员的备案工作;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同时做好 医疗机构的用户备案。髓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辖区内信息报告系统用户与权限的管理,匾I据信息安全三级等级保护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制度,建立分级电子认.证服务体系,加强对信息报告系统的账号安全管理。颜回国或跨省应用的业务系统须采用双因子认证。国家级用户已实现数字证书认证,通过第三方完成身份 1城证6省及省以下用户采用短信认证方式,访问系统时须填写系统发送的短信动态验证码,认证用户身份M疗机构的电子病历系统实施传染病报告功能时,应通过身份鉴别和授 海用方管理,做到其行为可管理、可控制、可追溯。本着“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信息系统使用人员不得转让或泄露信畜统操作账号和密码,坚决杜绝网络直报系统用户和密码共享(如上传至 联网或随意张贴),避免多人使用一个账号。发现账号、密码已泄露或被 盔用时,应立即采取措施,更改密码,同时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