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四单元复习与检测.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2279737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1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单元复习与检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四单元复习与检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四单元复习与检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四单元复习与检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四单元复习与检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四单元复习与检测一、学习目标集成1。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整个原子不显电性;相对原子质量.2. 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能用微观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3. 元素的概念,将物质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认识统一起来;元素符号正确书写及所表示的意义.4. 元素周期表的信息。5.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离子的形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6。 化合价的理解和应用。7。 化学式的书写和意义,有关根据化学式的计算.二、知识要点梳理知识点一:分子和原子1分子(1)分子的特点: 小。 总是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2、.(2)分子的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说明:单个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此定义只适用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一些概念:物理变化:分子本身不变,改变的是分子之间的距离。化学变化:分子的本身发生了改变,生成了新的分子。纯净物: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混合物:由多种分子构成的物质.2原子(1)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或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被破坏,原子重新组合。3粒子构成物质的方式例如: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氧气是由大量的氧分子构成的,一个氧分子是由二个氧原子构成的。例如:金属

3、 稀有气体 金刚石(C)、石墨(C)、硅(Si)等如:金属铁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知识点二、原子的构成1原子的内部结构: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2原子内部粒子的电性及电量: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 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3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

4、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知识点三、元素1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元 素原 子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区别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含义。既讲种类,又讲个数,有数量多少的含义。使用范围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举例如: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即,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联系 2元素的分类(1)金属元素,中文名称通常具有“钅”偏旁,只有汞除外。(2)非金属元

5、素,中文名称通常具有“石、“氵”或“气”偏旁,如碳、溴、氧等。(3)稀有气体元素,包括氦、氖、氩等.3地壳中元素的质量分数地壳是指地球外表一层由岩石组成的固体硬壳,其中元素的含量排序前五位是:氧、硅、铝、铁、钙。4 元素符号的意义:(1)表示一种元素。(2)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5写法、读法(1)读法:化学元素的读音,一般都是按照偏旁字来发音的。例如,镁读作“美”,锂读作“里”,碘读作“典”等等。但也有不少例外,如氧读作“养”,钠读作“纳”,溴读作“嗅”等等。(2)写法:根据化学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首字母或者前几个字母来确定。在书写时,注意一大二小,即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知识点四、

6、元素周期表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现在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按原子序数(核电荷数)依次递增的顺序排列起来,这样得到的表叫元素周期表.在周期表中,还用不同的颜色对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做了分区.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每一格: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均占据一格。对于每一格,均包括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每一横行(周期):元素周期表的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7个横行,有7个周期.说明:每周期开头是金属元素(第一周期除外),靠近尾部的是非金属元素,结尾的是稀有气体元素.这说明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由1个递增到8个,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稳定结构,然后又

7、重复出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从1个递增到8个的变化规律。这种规律性的变化也就是“元素周期表”的名称的来源,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每一纵行(即族):元素周期表的18个纵行中,除第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外,其余15个纵行,每一个纵行叫做一族,共有16个族。2元素周期表的意义: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为寻找新元素提供了理论依据;由于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越靠近的元素性质越相似,可以启发人们在元素周期表的一定的区域寻找新物质(如农药、催化剂、半导体材料等)。知识点五、核外电子的排布1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在含有多电子的原子里,核外电子离核远近是不同的,为了形象地说明运动着的电子离核远近的不同,

8、我们引入电子层的概念,这样就可以形象地认为电子是在不同的电子层上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有一定的规律。它不像行星绕太阳旋转有固定的轨道,但有经常出现的区域。(1)在含多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不同。能量低的,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2)通常就用电子层来表明运动着的电子离核远近的不同。(3)把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能量稍高、离核稍远的叫第二层,由里往外依次类推,叫三、四、五、六、七层。从第一层到第七层的符号分别为:K、L、M、N、O、P、Q。(4)电子从离核最进的电子层(K层)开始排,K层排满后开始排L层,从里向外依次排布.(5)每个电子层最多能够容纳的电子

9、数是2n2个(K层,n1,最多排2个;L层,n2,最多排8个,依此类推)。(6)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K层为最外层,最多排2个电子)。按照上述排布规律,我们能够将118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画出来.对于20号以后的元素核外电子排布情况复杂,暂时不讨论。2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画圆圈标核电荷数、正号写在前,弧线呈扇面,数字一条线。其中,圆圈代表原子核,弧线代表电子层,在每条弧线的中部标出该层的电子数.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3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1)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氦为2个)电

10、子的结构,性质稳定。因此,稀有气体元素具有稳定结构。稳定结构:最外层为8个电子(K层为最外层,2个电子稳定)。(2)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3)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最外层易得电子,达到稳定结构。知识点六、离子的形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要达到稳定结构需要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氯原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要达到稳定结构需要得到一个电子。钠原子的最外层的一个电子向氯原子的最外层上转移,从而使二者的最外电子层都达到稳定结构.Na原子、Cl原子分别失电子、得电子后将带上不同性质的电荷,它们已经从量变引起了质变,

11、分别叫做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氯化钠(NaCl)就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类似这样,得、失电子后的原子都带有电荷,不能再称之为原子,而叫离子。某些原子团往往也带有电荷,如SO42、OH、NH4+等,它们也叫离子。1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2分类:阳离子:带正电,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阴离子:带负电,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3离子符号用来表示离子的化学符号.离子符号表示式Xn+或Xn,X表示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化学式,X右上角的“+”或“”表示离子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n表示带个单位的电荷。例如,Al3+表示1个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3SO42表示3个带两

12、个单位负电荷的硫酸根离子。4离子的写法方法:先写出元素符号,再在右上角标明该离子带的电荷数,注意“+、在数字后面。例:3个硫酸根离子:3SO42;两个镁离子:2Mg2+5离子构成物质离子和分子、原子一样,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许多物质都是由离子构成的,如:NaCl、KCl、Na2O、CaO、KNO3等.三、规律方法指导文档为个人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四、 经典例题解析类型一: 原子的构成原子的构成在近几年中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尤其是考查原子的构成,对原子内的质子数、电子数、中子数以及相对原子质量之间的关系能进行基本的计算题目较多。近几年还出现了以信息形式给出的原子结构揭秘

13、的探究题目。 题1、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实验。在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粒子轰击金箔(如图12-1)时发现:(1)大多数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2)一小部分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3)有极少部分粒子被弹了回来。下列对原子结构的认识错误的是( )A.原子核体积很小 B.原子核带正电C。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 D。原子是实心的球体【思路点拨】认真阅读题干给出的新信息,结合学过的原子结构知识,特别是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在原子中所在的空间关系、电性关系,发挥想象,理解粒子的三种运动状态。【解析】分析模型图可知,当粒子轰击金箔时,大多数

14、粒子直穿而过,一小部分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极少部分粒子被弹了回来,说明金原子核相对于金原子有很大的空间,金原子核相对于金原子来说体积小、质量大、带正电荷。【答案】D【解题方法】解这类题目要熟悉原子的构成: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质子的质量和中子的质量大约相等,电子的质量相对与质子和中子来说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体积很小,核外有较大的空间,电子在这个空间里做着高速的运动。【举一反三】【变式1】根据例题1所给信息,请你根据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分析粒子轰击金箔时出现三种现象的原因:(1)现象一:_;(2)现象二:_;(3)现象三:_。【变式2】人

15、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是逐渐深入的。图122是不同时期科学家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1808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他认为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不可再分割;同一类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的原子是以简单的整数比相结合.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1904年汤姆生提出了一个被称为“西瓜式结构的原子结构模型,电子就像“西瓜子一样镶嵌在带正电的“西瓜瓤中。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是由更小的粒子构成的。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做了一个实验:用一束质量比电子大很多的带正电的高速运动的。粒子轰击金箔,结果是大多数。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但也有一小部

16、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还有极少数的。粒子被反弹了回来.据此他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1)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汤姆生发现了原子中的电子,这在当时是件很了不起的事,但由于受到那时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他们的理论中存在一些缺陷甚至错误,按照目前初中阶段你学的原子结构的理论,你认为道尔顿的原子论存在的缺陷是_汤姆生原子结构模型的缺陷是_。(2)根据卢瑟福的实验所产生的现象,不能够获得的结论是_。A原子核体积很小 B原子核质量较大 C原子核带有正电 D核外电子带有负电(3)通过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史,你对科学的发展有哪些感想?_。类型二:元素及元素周期

17、表元素的知识,常考查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元素符号的意义、元素与物质类别的关系等;元素周期表是近几年出现的一个新热点,常以元素周期表创设知识场境,既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又考查了考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提供了探究性的学习和思维方法。主要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信息,以及元素周期表和离子结构的综合知识。题2、图123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1)原子序数为14的元素名称为_;(2)图B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元素在图123中的位置是(填或或)_;(3)图C是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图123中与氯元素在同一纵行的氟元素,其原子结构与氯原子相似。由此推测,氟原子在化学反应

18、中易(填“得”或“失”)_电子。【思路点拨】初中阶段关于核外电子排布初步知识,要求熟记118元素的名称、元素符号。【解析】本题主要考查118元素的名称、核外电子排布及元素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关系。14号元素名称为硅;仔细观察元素周期表,联系118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找出其中规律:第二周期元素都有2个电子层,第三周期元素都有3个电子层,每一个纵行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并且从左到右原子序数、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图B是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原子序数为6,有2个电子层,应位于第二周期,最外层电子数为4,应该在第4纵行即位置为;图C为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容易获得1个电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

19、构。【答案】硅 得【解题技巧】解这类题要熟悉几个知识点: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元素周期表中各数字表示的含义、根据核外电子排布推知得失电子情况。文档为个人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举一反三】【变式3】请你根据图124部分元素周期表完成下列题目:已知某氧化物的化学式为M2O3,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52,那么该元素的名称是_;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_;在M2O3中,M元素的化合价是_。【变式4】元素周期表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了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1号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我们对它进行研究: (1)第 11号元素名称是_,它属于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它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填“得

20、”或“失)电子,它的离子符号为_。(2)从上表中我还可以探究出以下规律: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原子序数、等于_、等于_。(3)研究表明:第二周期从3号9号元素的原子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大,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我分析第三周期从11号17号元素原子半径变化规律是_。类型三:离子考查离子的题型很多,有离子的形成过程;离子的概念;离子的意义:离子结构示意图的理解、离子符号的理解。题目往往结合原子,对比出现。题3、下图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用对应的序号填空:(1)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2)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_;(3)某元素R形成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2O3,则R

21、元素对应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能是_。思路点拨】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或电子层只有一层的电子数为2)都是相对稳定结构.由化合价规则可知R的化合价为+3价,由此可推出其对应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解析】BD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AD最外层电子数为8,达到稳定结构;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推知R的化合价为+3价,C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易失去3个电子,化合价是+3价.【答案】(1)BD (2)AD (3)C【解题规律】结合原子,对比记忆。1结构不同:原子: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不显电性);阴离子: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带负电荷)阳离子:核电荷数核

22、外电子数(带正电荷)2性质不同:原子的性质一般比较活泼,离子的性质一般比较稳定.3表示方法不同: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而离子则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明所带电荷、电量及电性。如镁离子: Mg2+等.【举一反三】【变式5】图125形象的表示了钠与氯气(Cl2)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过程。通过以上信息,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变式6】某元素R的结构示意图为 .(1)当x=10+y时,该粒子为_,x10+y时,该粒子为_(填“原子”或“阳离子”或“阴离子).(2)当y=2时,x=_,该元素能形成的离子的符号为_.(3)若该结构示意图的符号为R,则x=_,y=_.类型四:化合价及其应用化合价是化学用语中的一个重

23、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题目常常与化学式结合起来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命题,考查学生的多种能力。如根据化合价判断化学式的正误,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探讨化合价的规律等。题4、上海建成了我国第一条磁悬浮铁路。磁悬浮的核心技术是利用超导体的反磁性,高温超导物质(Y2Ba4Cu6O13)是以YmOn、BaCO3和CuO为原料,经研磨烧结而成(此过程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1)高温超导物质(Y2Ba4Cu6O13)是由_种元素组成,其中Y是_价,YmOn的化学式_。(2)在合成该高温超导物质的同时,还生成了另一种物质,该物质是_.【思路点拨】化学式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解析】化学式中有几种元素符号

24、,物质就由这几种元素组成。已知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再结合题给信息:反应过程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可得:Y的化合价2+(+2)4+(+2)6+(2)130,Y的化合价为+3。知道了Y的化合价,又知氧元素为2价,利用交叉法即可写出其氧化物的化学式。该反应物为Y2O3、BaCO3和CuO,共含有Y、Ba、C、O、Cu五种元素,而Y2Ba4Cu6O13中含有四种元素,缺少了碳元素,再根据反应条件,该元素应与氧元素结合形成了氧化物,又因碳元素反应前的化合价为+4,则其氧化物为CO2。【答案】(1)四 +3 Y2O3 (2)CO2【解题技巧】化合价的考查一直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形式多种多样

25、,近年来的考题密切联系实际,对于化学式和化合价的问题,依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举一反三】【变式7】微型化录音的高性能磁带中的磁粉主要材料之一是化学组成相当于CoFe2O4的化合物,又知钴(Co)和铁都可能有+2、+3价,且在上述化合物中每种元素只有一种化合价,则钴和铁的化合价分别为( )A+2,+3 B+2,+2 C+3,+3 D+3,+2【变式8】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为了便于研究元素的性质,常常需要寻找它们之间的内在规律。下表列出的是118号元素的部分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请你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1)11号元素属于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26、,它在化学反应中形成的粒子与_(写元素符号)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2)16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_,推测该元素最低负化合价为_,最高正化合价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3)从化合价角度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规律。请写出其中的一个:_。类型五:化学式及其相关计算近几年中考特别注意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因此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常计算一些和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质量比及各元素的质量分数等.还出现了有关混合物的计算。纯净物的质量=混合物的质量该物质纯度=混合物的质量(1-混合物中杂质的质量分数)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纯净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该物质的纯度题5、研究表明,Al3+在人

27、体会阻止小肠壁对磷的吸收,使血液和其他组织内磷的含量减少,造成记忆力减退,免疫功能下降,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营养学家指出每天铝的安全摄入量为每千克体重0.7mg。请回答下列问题:(1)传统食品加工过程中,一般在1 kg面粉中加入1g明矾(已知:明矾的化学式为KAl(SO4)212H2O,其相对分子质量是474;1g=1000mg).试求:1g明矾中含铝元素_mg;该200g食品中含铝元素_mg;体重为50kg的某同学,一天食用该食品150g,他摄入的铝量_(填“已”或“未”)超过安全摄入量。(2)为降低铝的摄入量,请你提出两条建议:_;_;_.【思路点拨】计算时要将混合物质量转

28、化为纯净物的质量。再根据化学式计算出铝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后求出铝元素的质量。同时要明确安全摄入量的含义为摄入铝元素的质量与人体的质量之比。【解析】此题有关化学式的计算为知识背景,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旨在孝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由混合物的质量求其中某一元素的质量,计算的一般思路为:求混合物中明矾的质量;求明矾中铝元素的质量分数;求铝元素的质量。主要频及的计算式有:明矾中铝元素的质量=明矾的质量明矾中铝元素的质量分数;油条中铝元素的质量=油条的质量混合物中明矾的质量分数明矾中铝元素的质量分数。为降低铝的摄入量,可从炊具、食品、容器、铝资源的合理开发等方向考虑。【答案】(1)明矾晶体中铝

29、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00%=5。7。则1g明矾中含铝元素质量为:1g5.7=5。7102g=57mg200g食品中含铝元素质量为200g5。7=1.14102g=11.4mg体重为50kg的某同学,一天食用该食品150g,他摄入铝元素的质量为150g5.7%=8。55mg。与安全摄入量相比:=0。17mg/kg0。7mg/kg。没有超过安全摄入量。(2)生活中减少铝制品的使用 少喝易拉罐饮料(其他合理答案均可)【解题规律】在进行化学式的计算时要注意:1计算准确;2某元素的原子个数要找准;3解题格式要规范完整;4计算过程中,单位及必要的文字叙述不要遗漏。另外对于混合物的计算,一定要看清楚题目要求

30、,细心分析。【举一反三】【变式9】乳酸(C3H6O3)是一种重要的体内代谢物.(1)某同学计算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1629,这是错误的。请你帮他改正为_.(2)每个乳酸分子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_。(3)180g乳酸中的碳元素与_g葡萄糖(C6H12O6)中的碳元素质量相等。【变式10】某钙片的标签如图126,且知此钙片成分中只有碳酸钙含钙元素,请通过计算说明此标签中的含钙量是错误的。变式答案【变式1】【思路分析】由题目所给信息知:金原子内有很大的空间,所以大多数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金原子核相对于金原子来说体积小、质量大,所以极少部分粒子被弹了回来;金原子核带正电荷

31、,与带正电的粒子相排斥,所以一小部分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提示】本题是一道材料阅读题,要认真阅读题干给出的新信息,结合学过的原子结构知识,理解粒子的三种运动状况。【答案】 (1)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2)原子核带正电,粒子途径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改变了运动方向(3)金原子核的质量比粒子大得多,当粒子碰到体积很小的金原子核被弹了回来【变式2】【思路分析】本题是材料探究题。通过给出材料,考查学生对原子的构成的认识。(1)道尔顿的原子论认为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不可再分;汤姆生发现原子中的电子,没有发现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受到那时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都存在缺

32、陷;(2)卢瑟福提出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自此对原子有了较完整的认识。(3)通过对原子的认识过程告诉我们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提示】认真分析材料信息,和所学原子的结构进行对比。【答案】(1)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不可再分。没有发现带正电荷的原子核。(2)D (3)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发展的道路是曲折漫长的;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有他的局限性.【变式3】【思路分析】根据化学式M2O3,计算M的相对原子质量:(152163)2=52,查表知铬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2,核内有24个质子,核外电子数是24;根据化合价规则,M元素的化合价是+3

33、价。【提示】知道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和由化学式确定化合价的方法.【答案】铬 24 +3【变式4】【思路分析】(1)(2)题直接根据图表写出答案即可。(3)注意题目所给信息知第三周期11号17号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提示】(3)中信息为本题提供了答案.【答案】(1)钠 金属 失去 Na+(2)质子数 核电荷数 (3)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变式5】【思路分析】本题是一道开放性信息题,考查同学们对离子及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的认识和理解.钠是典型的活泼金属,其原子最外层的1个电子易失去,从而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变成阳离子Na+;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易得1个电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阴阳离子在相互的静

34、电作用下形成化合物。【提示】活泼金属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活泼非金属原子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答案】钠原子最外层的1个电子易失去,从而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变成阳离子Na+;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易得1个电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形成Cl-.Na+和Cl相互作用形成化合物氯化钠。【变式6】【思路分析】当x=10+y时,则表明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此时表示中性原子;x10+y,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此时表示带负电的阴离子。当y=2时,最外层未达到稳定结构,该结构为原子,x=10+y=12,该元素能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符号为R2+。当该结构表示R即阴离子时,则核外最

35、外层已达到相对稳定结构,y=8,核外电子数为18,电子数比质子数多1个,x=17。【提示】原子: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不显电性);阴离子: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带负电荷);阳离子: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带正电荷)。【答案】(1)原子 阴离子(2)12 R2+ (3)17 8【变式7】【思路分析】A中钴和铁化合价为+2,+3,O为2价,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提示】依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把A、B、C、D数据分别代入判断。【答案】A【变式8】【思路分析】元素周期表中每一个周期都从金属元素开始,到稀有气体元素结束(第一周期从非金属元素氢开始)。原子序数和核电荷数(质子数)相等,即可知16号元素的原子的

36、核外电子数。分析表中信息可推测出S的最低负化合价、最高正化合价,进而确定化学式。根据图表找规律的一般方法是对比分析法,即将表中所给的信息从横向和纵向及整体进行对比,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综合提炼出新的信息也就是其中隐含的规律。从化合价的角度横向对比,不难看出:同一横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逐渐升高;从纵向对比可以看出:同一纵行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或最低负化合价)相等等规律。【提示】注意分析题意,如(3)从化合价角度分析发现一些规律。【答案】(1)金属 Ne (2)16 2 SO3(3)同一横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逐渐升高【变式9】【思路解析】本题是一道根据化学式的简单

37、计算考题。主要考查相对分子质量的求解、化学式中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及根据化学式求化合物的质量等知识。【提示】切忌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时只是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进行简单加和,而忘记了乘以相应元素的原子个数。【答案】(1)乳酸(C3H6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616390(2)121(填“363”也行)(3)葡萄糖的化学式C6H12O6可化简为C3H6O3,即与乳酸的化学式相同。因此180g乳酸中的碳元素与180g葡萄糖(C6H12O6)中的碳元素质量相等。【变式10】【思路解析】本产品若为纯碳酸钙,其每片含钙量为:100 = 100% =0。32g因此本产品每片不可能含钙0.75g。该标签是错误的.文档为个人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