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总结例题.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271437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47.49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总结例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总结例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总结例题 1 单选题 1、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6%的浓盐酸配制一定浓度的稀盐酸时,不会用到的仪器是(      ) A.B. C.D. 答案:D 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稀盐酸的基本步骤:计算、量取、配制、装瓶存放,量取时用到量筒、胶头滴管,配制时用到烧杯、玻璃棒;不会用到的仪器是天平。 故选:D。 2、现有一接近饱和的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使之成为饱和溶液的是 (     ) ①蒸发溶剂,②增加溶质,③降低温度,④加热升温 A.只有①②B.只有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④ 答案:A ①蒸发溶剂,一定能使接近饱和的溶液成为饱和溶液; ②增加溶质,一定能使接近饱和的溶液成为饱和溶液; ③降低温度,不能使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的物质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如氢氧化钙溶液; ④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加热升温,不能使所有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如硝酸钾等。 故正确的是①②,选A。 小提示:本题难度不大,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都可以把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改变温度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要具体分析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关系。 3、如图,将红砂糖倒入一杯开水中,充分溶解。能作为判断砂糖水是饱和溶液的依据是(  ) A.砂糖水颜色很深B.砂糖水味道很甜 C.砂糖溶解得很快D.砂糖固体有剩余 答案:D A、砂糖水颜色很深,颜色不能能作为判断砂糖水是饱和溶液的依据,故选项错误; B、砂糖水味道很甜,味道不能能作为判断砂糖水是饱和溶液的依据,故选项错误; C、砂糖溶解得很快,溶解的快慢不能能作为判断砂糖水是饱和溶液的依据,故选项错误; D、如图,将红砂糖倒入一杯开水中,充分溶解;能作为判断砂糖水是饱和溶液的依据是:砂糖固体有剩余,故选项正确。 故选D。 4、欲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下列有关操作正确的是(  ) A.取固体B.称固体 C.量取水D.溶解 答案:D A、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图中瓶塞没有倒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刻度,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配制溶液时,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D。 5、要使右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①硝酸铵和水;  ②铁和稀硫酸;  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④生石灰和水;  ⑤石灰石和稀盐酸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 C.②③⑤D.②④⑤ 答案:B 小气球在鼓起来,说明瓶内的气压增大了。可能的原因有:瓶内的气体增多或温度升高而膨胀。 ①硝酸铵溶解于水会吸热造成温度降低;不符合要求。  ②铁和稀硫酸生成氢气;符合要求。 ③固体氢氧化钠溶解于水会放热造成温度升高;符合要求。 ④生石灰和水反应会放热造成温度升高;符合要求。 ⑤石灰石和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符合要求。所以应选B项。 6、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 B.将植物油加入水中可形成溶液 C.自来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消毒后得到的水为纯净物 D.水是一种很好的溶剂,它可以溶解任何化学物质 答案:A A、通常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符合题意; B、植物油不溶于水,只能以小液滴的形式悬浮于液体里形成乳浊液,不符合题意; C、自来水经过沉淀、过滤,除去难溶性杂质,经过吸附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经过消毒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但是水中还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等,是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水是一种很好的溶剂,但是不能溶解任何化学物质,如水不能溶解植物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 其中措施正确的是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③⑤D.①②⑤  答案:D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据此由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向接近饱和的溶液中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都可以使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可以采取:①加入氢氧化钙、⑤蒸发水的方法; 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升高温度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变小,故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还可以采取②升高温度的方法. 故①②⑤符合题意. 故选D. 8、下列物质分别加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 A.蔗糖B.花生油C.面粉D.冰块 答案:A A、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正确;B、花生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错误;C、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错误;D、冰块与水混合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错误。故选A。 9、根据下表信息,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溶解度/g  NaCl  KCl  NH4Cl  KNO3  20  36.0  34.0  37.2  31.6  40  36.6  40.0  45.8  63.9  60  37.3  45.5  55.2 110 A.20℃时,NaCl 的溶液度为 36.0 B.40℃时,KCl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40% C.40℃时,向 100g 水中加入 50gNH4Cl 充分溶解,溶液质量为 145.8g D.60℃时降温到 20℃时,KNO3和 KCl 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较多的是 KNO3 答案:C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解答。A.由表中数据可知,20℃时,NaCl 的溶液度为36.0g,说法错误;B.40℃时,K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8.6%,故说法错误;C.40℃时NH4Cl的溶解度为45.8g,故40℃时,向 100g 水中加入 50gNH4Cl 充分溶解,溶液质量为145.8g,说法正确;D.60℃时降温到 20℃时,KNO3 和 KCl 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一定相等,故析出晶体的质量无法判断,因此说法错误。故选C。 10、“愚人金”实为铜锌合金,外观与黄金极为相似,常被不法商贩冒充黄金牟取暴利,下列关于鉴别“愚人金”与黄金的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 ①比较硬度,硬度小的是“愚人金” ②灼烧,表面变色的是“愚人金” ③浸没在稀硫酸中,表面有气泡产生的是“愚人金” ④浸没在硫酸锌溶液中,表面附着白色物质的是“愚人金”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答案:D ①比较硬度,合金的硬度比纯金属的硬度大,故硬度小的是纯金,故错误; ②灼烧,铜能够和氧气反应产生氧化铜,表面变黑色的是“愚人金”,故正确; ③浸没在稀硫酸中,锌能够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因此表面有气泡产生的是“愚人金”,故正确; ④浸没在硫酸锌溶液中,三种金属都不能和硫酸锌反应,无法鉴别,故错误; 故选D。 11、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配制此温度下20g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配制该溶液需要5g NaCl B.该溶液为饱和溶液 C.将该溶液长时间敞口放置,最终有晶体析出 D.配溶液时,量取所需体积的水倒入烧杯,有少量水洒出,则所配溶液浓度小于5% 答案:C A、需要氯化钠的质量:20g×5%=1g,故选项错误; B、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质量分数:36g36g+100g×100%≈26.5%,故选项错误; C、将该溶液长时间敞口放置,水会不断蒸发,当溶液饱和后,水继续减少,氯化钠会以晶体形式析出,故选项正确; D、配溶液时,量取所需体积的水倒入烧杯,有少量水洒出,导致水的质量减少,则溶液的浓度会大于5%,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2、20gKOH加入100g水中,配制成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KOH在水中解离出K+和OH- B.一个K+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C.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D.向该溶液中滴入酚酞指示剂,溶液变红 答案:C A、KOH在水中解离出K+和OH- ,选项正确; B、一个K+带一个单位正电荷,选项正确; C、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g20g+100g×100%<20%,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钾溶液显碱性,向该溶液中滴入酚酞指示剂,溶液变红,选项正确。 故选C。 13、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碘酒B.矿泉水C.白醋D.蒸馏水 答案:D A、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符合溶液的定义,是溶液,故错误; B、矿泉水中含有矿物质,是溶液,故错误; C、白醋是醋酸的水溶液,是溶液,错误; D、蒸馏水是一种物质,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故不属于溶液,故正确 小提示:溶液是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混合物; 14、实验室用氯化钠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3g B.氯化钠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量 C.俯视量筒读数会使所配溶液偏稀 D.所需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等 答案:C 分析:配制溶液的基本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A、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为50g×6%=3g,故A正确;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氯化钠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量,故B正确; C、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C不正确; D、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在这些操作中需要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其中属于玻璃仪器的是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量筒,故D正确。故选C。 小提示: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15、取某固体物质5g加入20mL水中,测得溶液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该固体物质可能是 A.NaClB.NaOHC.NH4NO3D.CaCO3 答案:C 分析:某固体物质溶于水过程使溶液的温度降低,可见该物质溶于水时吸热。 A、NaCl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不符合题意; B、NaOH溶于水放热,不符合题意; C、NH4NO3溶于水吸热,符合题意; D、CaCO3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多选题 16、室温时,往盛有21.2g碳酸钙和氧化钙混合粉末的烧杯中加入2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216.8g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生成CO2的质量为4.4gB.原固体混合物中钙元素为10g 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30gD.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95% 答案:AD A、反应前后烧杯内总物质减少的质量即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所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1.2g+200g-216.8g=4.4g,故A正确。 B、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10044x4.4g 10044=x4.4g x=10g 则氧化钙的质量为21.2g-10g=11.2g,则原固体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为10g×40100×100%+11.2g ×4056×100%=12g,故B错误。 C、碳酸钙和氧化钙都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所以所得溶液的溶质为氯化钙,氯化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即为原固体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则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为12g÷40111×100%=33.3g,故C错误。 D、生成氯化钙中氯元素的质量与盐酸中氯元素的质量相等,则盐酸中溶质氯化氢的质量为33.3g×71111×100%÷35.536.5×100%=21.9g,则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1.9g200g×100%=10.95%,故D正确。 故选AD。 17、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的氧化镁和氧化铁的固体混合物,向其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120g。再向其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沉淀洗涤,干燥,称量,其示数为27.2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体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为13.6g B.氧化铁固体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也可以转化成氢氧化铁沉淀 C.加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9.2% D.通过所给数据可以计算最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AC 解析: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钠。 A、加入100g稀盐酸反应得到120g不饱和溶液,加入的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为20g,而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生成的沉淀也就是氢氧化物的质量为27.2g,说明增加的O、H元素的质量为7.2g,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的氢离子和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的氢离子质量相等。 设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2H+∼H2O187.2g∼2HCl73100g×x  187.2g=73100g×x     x=29.2%  7 .2g水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7.2g×1618×100%=6.4g,原固体中金属元素质量为 20g-6.4g=13.6g,故A正确; B、金属氧化物不与碱反应,氧化铁固体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不能转化成氢氧化铁沉淀,故B不正确; C、加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9.2%,故C正确; D、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未知,不能确定溶液的质量,不能通过所给数据可以计算最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D不正确。故选AC。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等质量的H2O和H2O2中,所含氧元素质量比为1:2 B.20g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后充分反应生成18g水,则原混合气体中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可能为1:4 C.某硫酸镁和硫酸的混合溶液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8%,取100g该溶液向其中加入100g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2% D.由甲烷和另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则另两种气体不可能是CO和C2H4 答案:BC A、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算出H2O和H2O2中氧元素的质量,两者相比即可得出结果,根据分析,等质量的H2O和H2O2中,氧元素的质量比=1618∶16×234=17:18,故说法错误; B、氢气和氧气混合气体20g,点燃充分反应后生成18g水,说明反应掉的氢气、氧气质量总和为18g,剩余气体2g。根据生成18g水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氢气、氧气质量分别为2g、16g。若氧气过量,混合气体中氢气为2g,氧气为18g,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可能为1:9;若氢气过量,混合气体中氢气为4g,氧气为16g,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4,故说法正确; C、氢氧化钠质量:100g×4.8%÷32142×46142÷2340=12g,氧氧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2g100g×100%=12.0%,该选项说法正确; D、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16×100%=75%,要使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则另外两种气体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80%。CO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18×100%=43%,C2H4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28×100%=85.7%,故CO和C2H4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可能大于80%,故说法错误。 故选BC。 19、将一根质量为 10.0g 的纯铁棒放入 100g 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某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取出铁棒,干燥后测得其质量变为 7.4g,同时测得生成氢气 0.1g。则下列有关结论中,正确的是 A.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 11.1% B.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 5.6g C.原混合溶液中,硫酸铜和硫酸的质量比为 40∶49 D.原混合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 8.0% 答案:AC 设与稀硫酸反应的铁的质量为x,原混合溶液中H2SO4的质量为z,生成FeSO4的质量为a,则 Fe56x+H2SO498z=FeSO4152a+H2↑20.1g 562=x0.1g,982=y0.1g,1522=a0.1g 解得x=2.8g,z=4.9g,a=7.6g; 设与硫酸铜反应的铁的质量为y,原混合溶液中CuSO4的质量为w,生成FeSO4的质量为b,则 Fe56y+CuSO4160w=FeSO4152b+Cu64∼固体质量增加64-56=87.4g-(10g-2.8g) 568=y7.4g-(10g-2.8g),1608=w7.4g-(10g-2.8g),1528=b7.4g-(10g-2.8g) 解得y=1.4g,w=4g,b=3.8g; A、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6g+3.8g10g+100g-7.4g-0.1g×100%≈11.1%,说法正确; B、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2.8g+1.4g=4.2g,说法错误; C、原混合溶液中,硫酸铜和硫酸的质量比为4g:4.9g=40∶49,说法正确; D、原混合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4g100g×100%=4%,说法错误; 故选:AC。 20、溶液甲是100g20%的硫酸,对其进行如下图所示的操作,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乙。有关溶液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的pH:乙<甲B.溶液质量:200g C.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110D.溶质物质的量的计算式:100g×20%98g/mol 答案:BD A、20%的溶液甲加水稀释后变为10%的溶液乙,溶液的酸性减弱,pH增大,故溶液的pH:乙>甲,A错误; B、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溶液乙的质量为100g×20%10%=200g,B正确; C、溶液乙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200g×10%):(200g-200g×10%)=1:9,C错误; D、物质的量等于物质的质量除以物质的摩尔质量,故溶液乙的溶质物质的量的计算式为100g×20%98g/mol,D正确。 故选BD 21、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中混有少量乙,若要提纯甲,可采取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B.t2℃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4 C.将t3℃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固体甲的质量一定大于乙 D.在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丙 答案:CD A、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乙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甲中混有少量乙,若要提纯甲,可采取冷却热饱和溶液法,该选项说法正确; B、t2℃时丙溶解度是25g,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25g:100g=1:4,该选项说法正确; C、将t3℃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固体甲的质量不一定大于乙,是因为不知道饱和溶液的质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在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乙在t1℃时的溶解度大于丙在t3℃时的溶解度,因此乙的质量分数大于丙,由于丙在t3℃时的溶解度大于甲在t1℃时的溶解度,因此丙的质量分数大于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丙>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D。 22、将8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溶质质量增大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少 C.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少D.溶剂质量减少 答案:AD 分析:8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由于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原溶液会析出溶质成为20℃的饱和溶液。 A、溶液会析出溶质,溶质量会减小,故此选项错误; B、这一变化过程中溶液的溶剂不变溶质减少,故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故此选项正确;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故此选项正确; D、在整个过程中温度改变溶剂的量并未改变,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AD。 23、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蔗糖B.豆油C.面粉D.泥沙 E.食盐F.味精G.奶粉H.酒精 答案:AEFH 分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水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 A、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正确; B、豆油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C、面粉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D、泥沙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E、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正确; F、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在水中可电离成谷氨酸根离子和钠离子,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正确; G、奶粉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H、酒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正确。 故选:AEFH。 24、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的溶解度为m g/100g 水,该温度下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n%.则m和n之间数值关系正确的是 A.m=nB.m>n C.m<nD.100n/(100-n)=m 答案:BD 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的溶解度为m g/100g 水,溶质的质量分数为mg100g+mg=n%,故m>n,mg100g+mg=n%推导后得100n/(100-n)=m,故BD正确。 25、如图所示,在分别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放入KNO3充分溶解,则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t1 t2 KNO3的溶解度(g/100g水) 60 90 A.甲、乙混合后为t1℃的饱和溶液 B.乙升温至t2℃,溶液质量增加 C.乙、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丙降温至t1℃,有晶体析出 答案:AC A、t1℃硝酸钾溶解度是60g,故甲是饱和溶液,乙是饱和溶液,甲、乙混合后为t1℃的饱和溶液,A正确。 B、乙升温至t2℃,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不变,溶液质量不变,B错误。 C、t1℃硝酸钾溶解度是60g,t2℃硝酸钾溶解度是90g,故乙丙溶质全部溶解,乙、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溶剂质量相等,故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正确。 D、t1℃硝酸钾溶解度是60g,丙降温至t1℃,刚好饱和,没有晶体析出,D错误。 故选:AC。 填空题 26、下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溶解度/g KNO3 20.9 32 45.8 64 85.5 110 138 169 202 NaCl 35.8 36 36.3 36.6 37 37.3 37.8 38.4 39 根据上表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1)60℃时,KNO3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 (2)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的物质是___________。 (3)10℃时,将KNO3和NaCl的饱和溶液同时升高温度到30℃,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前者________后者(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20℃时,15gNaCl加入到4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 答案:     110g     KNO3     小于     54.4g (1)根据表格信息可知,60℃时,KNO3的溶解度为110g; (2)10℃时,KNO3的溶解度为20.9g,90℃时,KNO3的溶解度为202g;10℃时,NaCl的溶解度为35.8g,90℃时,NaCl的溶解度为39g;可知,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溶解度越大,溶质质量分数越大。10℃时,将KNO3的溶解度小于NaCl,则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于NaCl;升高温度到30℃,KNO3和NaCl的溶解度都增大,但溶质、溶剂质量并没有改变,二者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都保持不变,则30℃,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KNO3小于NaCl; (4)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表示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36g硝酸钾,则40g水中可以溶解NaCl的质量为:40g×36g100g=14.4g,因此15gNaCl加入到4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4.4g+40g=54.4g。 27、影片《闪闪的红星》中潘冬子面对敌人对食盐的疯狂封锁,机智勇敢,不畏艰险,用河水将竹筒里的食盐全部溶成盐水,再用棉袄吸收,最终将食盐送给了红军。结合下表中氯化钠的溶解度回答有关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溶解度/g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1)氯化钠属于______(填“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物质。 (2)从表中数据发现氯化钠溶解度的主要特点是______。 (3)从食盐水中得到食盐固体,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4)假设潘冬子的竹筒中有358g氯化钠,10℃时最少需用______g水才能完全溶解。 (5)20℃时,将20g食盐放入50g水中,搅拌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结果保留至0.1%)。 答案:(1)易溶 (2)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受温度影响不大 (3)蒸发结晶 (4)1000 (5)26.5% (1)由于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10g,则氯化钠属于易溶物质。 (2)由表中数据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3)由于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则一般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从食盐水中得到食盐固体。 (4)1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5.8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35.8g氯化钠,则要想完全溶解358g氯化钠,最少需要水的质量为358g×100g35.8g=1000g。 (5)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则50g水中最多溶解18g氯化钠,则将20g食盐放入50g水中,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8g50g+18g×100%≈26.5%。 28、水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 ①图一水蒸发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写编号,下同) a.水分子变大了b.水分子间隔变大了c.水分子在不断运动 ②图二水电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检验a管中气体的方法是______。 ③水是良好的分散剂,根据图三所示甲、乙两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Ⅰ.P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 Ⅱ.甲中混有少量乙时,提纯甲的方法是______; Ⅲ.40℃时,将30克甲放入50克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克; Ⅳ.图中有关甲物质M、N两种状态溶液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 a.都降低10℃,M、N溶质质量分数均减小 b.都恒温蒸发,M、N点均不动 c.都升高10℃,M、N溶质质量分数均不变 d.都加入10g水,M、N点均不动 答案:     bc     2H2O通电2H2↑+O2↑     打开活塞,把带火星的木条靠近a处尖嘴口,若复燃,则为氧气。     30℃时,甲、乙在水中的溶解度相等,均为40g     降温结晶(或冷却热的饱和溶液)     75     c ①水蒸发过程中,水分子在不断运动,水分子大小不变,水分子间的间隙变大,故选bc; ②水电解反应生成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化学方程式为:2H2O通电2H2↑+O2↑;由图知,a管中为氧气,b管中为氢气。检验氧气的方法是打开活塞,把带火星的木条靠近a处尖嘴口,若复燃,则为氧气; ③Ⅰ根据溶解度曲线知,P点的含义是:30℃时,甲、乙在水中的溶解度相等,均为40g; Ⅱ根据溶解度曲线知,甲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甲中混有少量乙时,提纯甲的方法是降温结晶(或冷却热的饱和溶液); Ⅲ根据溶解度曲线知,40℃时,甲的溶解度为50g,即40℃时,100g水中能溶解甲的质量为50g,所以,50g水中能溶解25g甲。将30克甲放入50克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25g+50g=75g; IV M点在甲的溶解度曲线上,表示40℃时,甲的溶解度为50g,此刻溶液为饱和溶液,N点在溶解度曲线下方,表示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M点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N点。 a、降温10℃,M点对应的为饱和溶液,N点仍为不饱和溶液,所以M点溶质质量分数减小,N点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b、恒温蒸发,溶剂减少,M点会下降,一段时间后,N点也会下降; c、升高10℃,M、N对应的均为不饱和溶液,M、N中溶质质量不变,所以M、N溶质质量分数均不变; d、加入10g水,M点会变成不饱和溶液,所以位置会发生变化。 29、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常按以下操作顺序进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________g,水________g。 (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     。 A.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C.调节天平螺母 (3)将氯化钠和水依次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________。 (4)小雪同学用25%的氯化钠溶液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70g。需25%的氯化钠溶液________g;配制时应选用________mL(选填“20”、“50”、“100”)的量筒量取蒸馏水。 答案:(1)     5     95 (2)B (3)加速氯化钠溶解 (4)     28     50 解析:(1)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100g×5%=5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100g-5g=95g(合95mL); (2) 用托盘天平称量5g固体药品NaCl时,步骤是:调节天平平衡,在右盘上加砝码和拨动游码,然后向左边托盘添加药品直至天平平衡;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偏左了,说明NaCl的质量大于砝码质量,应减少NaCl; (3) 将氯化钠和水依次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目的是加快溶解速率; (4) 设需25%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x,70g×10%=x×25%,x=28g;稀释过程中需要加入水的质量=70g-28g=42g,合42mL,根据选择量筒的原则:①一次性量取原则,②量程最小原则;可知量取42mL水需要选择50mL的量筒。 30、如图所示,胶头滴管中有液体药品,试管内放有固体药品。 (1)若只将a滴管中的水滴入甲试管内,可观察到U形管内红墨水左边液面_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右边液面。 (2)若只将b滴管中的液体滴入乙试管内,能使U形管内红墨水左边液面高于右边液面,则b滴管中的液体药品是______,乙试管内的固体药品是______(任写一组)。 答案:(1)高于 (2)     水(或稀硫酸)     氢氧化钠(或锌)(两括号内物质对应) 解析:略 23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化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