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决 策 与 信 息(总555期)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如何有效推动构建公平正义的全球治理体系,积极捍卫国际正义,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了目前亟须破解的一个重大时代性课题。2022年11月19日至20日,由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国家治理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第八届“全球治理东湖论坛”国际正义与全球治理国际研讨会在湖北武汉举行。本次研讨会设置了一场主旨报告、三场大会报告和一场青年论坛,来自国内外的 57位著名专家和15名青年学者在大会上发言。嘉宾发言涉及的主题主要有:国际正义的理论澄清、全球治理的实践探索、俄乌冲突的现实影响、推动国际正义与
2、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国际正义与全球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王媛媛(华中科技大学 哲学学院/国家治理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4)摘要 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面临新的“十字路口”,加之俄乌冲突的叠加效应,聚焦国际正义与全球治理这一命题进行研讨正逢其时,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国际正义是全球治理健康发展的基础,与此同时也面临多重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全球气候治理、安全治理、数字治理的矛盾日益凸显,俄乌冲突的外溢效应促使新的合作点出现。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始终展现出责任与担当,致力于把坚持国际正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中国声音”转化为“世界话语”
3、,为推动全球治理、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贡献更多的智慧。聚焦“国际正义”话题,学界将来可围绕国际正义的基础理论、现实基础、实施领域、地域差异、内涵范围、维护主体以及如何制裁违背国际正义者等问题展开积极研讨。关键词 国际正义;全球治理;人类命运共同体;俄乌冲突;气候治理;国家安全;文明互鉴中图分类号 D5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2-8129(2023)03-0078-09收稿日期 2022-12-08作者简介 王媛媛(1997-),女,河南漯河人,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国家治理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总555期)2023(3)决策与信息 Decision&Information78202
4、3年第3期题,以学者的视角和学术的方法回应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世界之问、时代之问,以坚持国际正义的原则强化了新时代全球治理价值引领。一、国际正义的理论澄清对于国际正义的理解,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政党面临着不同的语境和不同的问题,并产生各自不同的看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当前国际秩序面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等挑战,本质上是人类促进世界走向和平发展和繁荣的全球化,遭遇到了来自各方面的阻障和逆反,地缘政治的回归、脱钩,全球化时代的终结等言论甚嚣尘上。在这种背景下探讨国际正义议题意味着挑战性与重要性并存,与会专家学者就
5、国际正义的内涵、面临的挑战以及中国的国际正义理念等话题进行了多维度、全方位的阐释。首先,何为国际正义?不同的专家学者有不同的解读。华中科技大学欧阳康主张回到 联合国宪章 对其的基本规定,指出国际正义就是真正尊重全体人类之平等权利和基本自由,尊重和保护国家之间平等和自决权利等。这是联合国所有成员必须遵守的原则和规定,是全球治理健康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华中科技大学王绍光指出,理解国际正义一方面不能仅限于一般的探讨,而是要找到推进国际正义的抓手;另一方面不能被动防御,而是要有主动出击的冲动和能力。同时他认为,历史恶行是过往加害方对受害方利益的损害,为了平衡加害方恶行产生的罪责,受害方索
6、赔是实现正义的必要手段。他强调,尽管不知迟到的正义何时来到,但我们还是要不断追求正义。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关培凤认为,国际正义的两个核心内容是平等正义和公平正义。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陈文玲指出,公平正义是世界各国和世界全体人民追求共同价值的最大公约数。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金灿荣也强调,全球治理不但需要物质基础,同时需要公平正义作为价值观基础。清华大学齐思源(Vasilis Trigkas)则认为全球治理和国际正义的关键问题是美国和中国如何更好加强双边战略关系,并运用修昔底德与中美权力转移伦理,提出谨慎和善意原则的运用路径,即在中美关系中,谨慎意味着美国和中国不会相互挑衅,必须避免对抗;同
7、时培养双方的善意,以更好的领导力带来更多善意合作。其次,国际正义面临多重挑战。华中科技大学欧阳康指出,国际正义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其实质是国际秩序面临挑战,是联合国面临挑战,是全球化面临挑战。他将国际正义面临的挑战归纳为以下四点:第一点是关于社会制度。不同国家采取不同的国家社会制度,是各个国家的权利。但现在一些国家把这种制度的差异描绘成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尤其是对当代中国进行的各种形式的攻击,这一点是完全违背国际正义的。第二点是关于意识形态。意识形态从来就有,这些不同的思想领域看法本身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正常现象,是各个国家自己的选择,但一些国家故意放大意识形态差异,甚至对此加以恶意攻击,妨碍了国
8、家的公平和正义。第三点是利益的分化。利益的分化一直存在,但今天部分大国无条件地维护自身的绝对利益而忽略他国的利益,这已经成为当前国际正义面临的极大挑战。第四点是地缘政治和国家安全问题,几乎所有国家都面临不同程度的安全问题。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樊吉社探讨了国际军控秩序中的公平正义问题,认为国际军控秩序面临四个方面的挑战:第一个挑战是部分有核国家在防扩张情况下的双重标准,将制造更大不平等;第二个挑战是部分核扩散问题长期难以解决,国际军控秩序没有办法解决核扩散问题,造成一些既成事实难以逆转;第三个挑战王媛媛:“国际正义与全球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79决 策 与 信 息(总555期)是大国之
9、间的克制已不复存在,大国关系的协调和合作也不存在了,开始转向竞争和对抗。第四个挑战是无核国家和有核国家之间的默契和共识接近瓦解。总之,国际军控秩序面临一系列挑战,其根源在于不但没有公平,而且最终的正义也无法保证。最后,当代中国的国际正义理念也进入了学者的研究视域。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陈文玲将中国在维护公平正义方面提出的一系列重要主张概括为六个方面:其一,发展是每个国家和人民的基本权利。其二,和平是每个国家和人民的基本保障。其三,安全是每个国家和人民的基本要求。其四,平等是每个国家和人民的基本诉求。其五,竞争是每个国家和人民的基本动力。其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21世纪人类新文明。武汉大学国
10、际问题研究院关培凤指出,追求国际正义是当代中国对外交往的指导理念和原则,也是外交实践的重要目标。她阐述了中国边海外交实践中的平等正义的主要体现:一是强调争端的历史遗留属性;二是强调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是新型的平等的国家间关系;三是强调和平谈判对话协商解决方式;四是强调相互尊重,反对大国主义。河南师范大学席来旺则总结了当代中国的国际正义理念及其在外交实践中的体现:第一,集中表现在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的价值理念及其实践,始终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强大正能量。第二,具体表现在中国牢牢把握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的正确大方向。第三,突出表现在中国敢于迎接挑战,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
11、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二、全球治理的实践探索全球治理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在国际上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同时也要意识到当前人类还未走出世纪疫情阴霾,又面临新的传统安全风险,全球经济复苏仍脆弱乏力,又叠加发展鸿沟加剧的矛盾,气候变化等治理赤字尚未填补,数字治理等新课题又摆在我们面前。当下全球治理进程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围绕如何应对全球治理进程中的气候问题、安全问题、数字问题等,与会专家学者也展开了充分而深入的探讨。第一,关于全球治理面临的挑战问题。南京大学朱锋总结了世界经济和政治面临的三重叠加效应:一是大国政治对抗和冲突,二是百年一遇的生物病毒瘟疫“新冠疫情”,三是气候灾变不断恶化带来的全球冲击效
12、应。三者同时出现,导致当今国际形势尖锐严峻,甚至有可能走向大国军事冲突升级。世界政治形势动荡尖锐的不确定性,被以美国为首的霸权主义国家国内政治的分裂和内卷进一步加重和深化,世界经济政治局势正在发生历史性的新变化,我们正处在一个全球安全和和平局势出现实质性倒退的新的“十字路口”。香港中文大学夏添恩(Tim Summers)指出,美国和中国之间已经明显转向为战略竞争,甚至美国对中国的态度更糟,糟糕的态度已经蔓延到西方很多国家,导致了现在的因果循环局面。全球变化或者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远远超出了中美关系,权力分配从西方到东方,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从国家到非国家行为体都发生了更广泛的变化,这些都会使
13、得真正的全球治理变得非常困难。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指出全球治理落后于全球实践,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如今世界共有80亿人口,但是1945年联合国成立时只有 25亿人口。第二,二战之后建立起来的国际体系仍是一个以话语权和经济实力为衡量标准的等级体系,西方列强处在这个体系的最高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和需求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第三,随着国际经济格局的变迁,全球治理体系的历史局限性和不公正、不合理问题日益凸显。第四,当下全球治理进程面临着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等诸多全球性问题的严峻挑战。国家治理802023年第3期武汉大学阮建平认为当前全球治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并
14、将其归结为三类:第一类是全球治理体系,由于其代表性不足,以及权力分配与成员之间实力结构严重背离所引发的合法性危机;第二类是各国分歧所导致的集体行动困境,尤其是大国竞争加剧了治理困境;第三类是国内治理外溢冲击了全球治理,一些国家的国内治理失败或国内治理的外溢导致全球治理面临更加复杂的情况。外交学院陈志瑞指出目前多边主义面临严峻的挑战,譬如多边主义的意识形态化、价值观化等异化,导致全球治理面临着系统性危机,塑造一个包容而非排他、多元而非割裂的全球治理秩序是当今世界的重大议题。第二,关于全球气候治理的研究。部分学者分析了全球气候治理面临的问题,悉尼科技大学施训鹏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第一,全球能源消
15、费面临不平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世界上至少还有10%的国家的人口还没有用上电,甚至连使用化石能源的机会都没有;而另外 90%的国家消费水平也千差万别,从人均水平来看,较高的国家和较低的国家在能源消费上的差距可达10倍以上。第二,从存量概念来看,能源转型和气候变化中涉及到责任问题。今天的二氧化碳排放和百年前的二氧化碳排放混合在一起,共同影响了气候变化,这就涉及到责任的认定问题。倘若只看当今同期的碳排放,中国占到全球碳排放的近三分之一,但如果把历史积累计算在内,中国碳排放的比例就很小,约占世界的六分之一。第三,从自身影响来说,能源转型驱动的气候变化实际上对穷国更不友好。根据近十年全球各个国家应对气候变
16、化方面受到的伤害程度研究,加之当今世界南北分割,“南边”的国家受到的影响会更大。第四,能源转型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能源系统问题,而且是社会系统的问题。能源转型伴随着经济结构变化以及工业变革,带来了矿山问题、资源城市问题等,可持续发展受到各个国家越来越多的关注,进而也会影响国际关系。中国人民大学王鹏针对中美气候合作中的统战策略问题做了阐述,他强调当前大国竞争冲击了全球气候治理,而重启大国气候合作刻不容缓。美国对华气候合作和气候政策存在合作与斗争的两面性,我们要客观认识到,美国政治朝野阻碍中美气候合作,或者说在美国对华气候政策上推动政策朝着对抗性、竞争性方向发展有几股力量。华中科技大学孙永平指出受气
17、候变化影响最敏感的国家主要是最不发达国家,这些国家并不是碳排放主要贡献者,但却是最主要的受害者,这样就对赔偿和气候治理提供了科学基础或者依据。西方所谓的气候正义具有虚伪性,他们不断把这个问题地缘政治化,把枪口对准中国,对准很多发展中国家,把更多责任转嫁给发展中国家。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中国坚守全球治理观,在经济增长、脱贫攻坚、环境保护、减碳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针对全球气候治理存在的问题,一些学者也提出了具体的实践路径。耶鲁大学托马斯博格(Thomas Pogge)认为我们必须开发和广泛使用绿色创新技术,减少能源、肉类、钢铁、水泥、铝和交通等方面的需求,减少与之相关的排放。他提出创建一个科技绿
18、色与影响基金GIFT,支持发展中国家加大绿色技术的开发和部署力度,希望能加强南半球的绿色创新发展,同时还能够造福贫困人口和热带地区,开辟全新的绿色研发项目,加快绿色创新整体发展步伐,扩大全球南部的创新和制造能力。格罗宁根大学斯特凡 E.魏斯哈尔(Stefan E.Weishaar)提出以近零碳为目标,近零碳根本上是需要对经济、生活和消费方式进行深刻而根本的变革,也面临非常巨大的挑战。首先,需要评估排放密集型贸易暴露(EITE)的支持计划能否真的成功,EITE 在保护国家的产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也需要看到另一方面的批评意王媛媛:“国际正义与全球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81决 策 与 信 息
19、(总555期)见。其次,需要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来协助支持脱碳承诺的实现。他指出中国也在认真对待气候变化,希望协同合作让相关行业实现真正脱碳。最后,他呼吁能够找到更加全面的近零碳方案,让更多国家参与进来,真正实现近零碳的目标。中国人民大学王鹏主张以斗争求团结,用全球正义力量的两面政策对抗顽固势力的两面政策,同时指出了中美可以开展气候合作的具体领域:第一,尽快开展“二轨外交”;第二,争取联合欧盟倒逼美国;第三,在中美之间的中长期合作领域中,可以推行绿色金融务实合作。悉尼科技大学施训鹏则提出了中国推进全球气候治理的几个方案:一是坚持利用好现有国际民间机构;二是可以在其他国家设立重点项目;
20、三是通过碳市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开展合作,最关键的是加强国际国内经验的总结分享,让世界其他国家也能够从中国的经验中学到先进经验。第三,关于全球安全治理研究。当今世界风云诡谲,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性前所未有,如何把国家治理和地区安全治理以及国际安全治理相结合,是各国、各地区以及国际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张健指出,习近平主席在博鳌论坛上提出全球安全倡议,指明了国际安全治理的路径和方向,是国际安全治理的终极追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欧洲的安全治理思路,中欧可以合作推进并改善国际安全治理,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陈文鑫则对美国出台的 国家安全战略 报
21、告进行了解读,分析了拜登政府的世界观和治国术以及中国观和治华术。美国提出了两大战略挑战,一个是大国之间的竞争,主要包括制度竞争、科技竞争;另一个是跨国性的共同挑战,主要包括气候变化、新冠疫情、全球供应链危机、能源危机、粮食危机、跨国恐怖主义等等。在国家安全战略方面,美国提出了一个战略目标,就是要构建一个所谓“自由开放繁荣安全”的国际秩序,在构建这一国际秩序过程中美国认为面临两大战略对手:中国和俄罗斯,其中中国是首要战略竞争对手,美国 国家安全战略 报告提出不谋求改变中国,而是要塑造中国的战略环境。同时他指出,中国要有战略自信,只要我们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能够更好应对美国对华的战略竞争。第四,关
22、于全球数字治理研究。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蔡恒进认为,要研究并应对全球治理的挑战,需要建立在中性理论基础之上。我们将亨廷顿的“文化肯定”拓展到个人层面,认为“自我肯定需求”才是人类的核心动力。每个人都倾向于肯定自我,希望在分配环节得到更高的份额,因而总的自我肯定需求必定大于其所在社会的当下产出。面对其中的矛盾,近代以来人类通过发明创造和科技进步实现了物质生产的繁荣发展,而随着该第一生长曲线开始饱和,人类要规避内卷,满足自我肯定需求,就需要开显第二生长曲线。元宇宙是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人类意识世界的延伸,是人类进入人工智能世界的入口,在元宇宙中主体和财富的大量涌现,有可能开显出人类文明第二增长曲线。三
23、、俄乌冲突的多维分析在经济化和全球化的今天,爆发了持续将近一年的俄乌冲突涵盖了信息战、网络战、经济战、科技战、金融战等多个层面,可以说是一场全方位的战争。俄乌冲突以及美西方对俄罗斯全面制裁的负面影响与外溢效应已逐渐显现。当下,其中蕴含的国际道义问题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如何在俄乌冲突的国际影响下寻求新的合作点也是与会专家学者热议的话题。首先,关于俄乌冲突中的国际道义问题。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张家栋指出,俄乌冲突在整个国际社会包括在中国都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议题,尽管每个人所认同的道义标准和道义基国家治理822023年第3期础有所不同,但国际道义有共通的、共同的标准。他主张从国际法律视角、时代视
24、角以及从地缘政治考虑的利益视角对俄乌冲突进行考察,其中时代视角是理解俄乌冲突中道义问题最关键的要素,指出国际社会对俄乌冲突的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俄罗斯的行动和目标。如果俄罗斯的行动和目标是想灭亡这个国家,灭亡这个国家的政府,占领和控制全部乌克兰领土,这就从根本上违背了联合国宪章。中国在俄乌冲突的道义排序是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中国社会科学院陈兆源对比联合国大会中几轮涉及“俄乌冲突”投票的结果变化,发现发生立场转变的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变化的方向主要是从追随立场转变为平衡立场,这在某种程度上佐证了“中间地带”的存在。他认为,国家利益和
25、外交自主性是影响各国在“俄乌冲突”中立场的两大重要因素。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来看,影响投票立场的主要是其与俄罗斯,以及与美、西方的关系,一个国家和俄罗斯的双边关系越紧密,就越有可能在投票中采取非追随立场。从外交自主性的角度来看,一个国家采取非追随立场主要是认为有待表决的草案不具备正当性,因而不愿意参加投票。其次,关于俄乌冲突下的现实影响问题。在国际影响层面,南京大学朱锋分析,俄乌战争长期化态势出现的可能性,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大国的战略对抗又重新回到了国际政治,这种态势对于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发展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果俄乌战争扩大到其他北约国家,那么这极有可能触动北约的集体防务机制,进一步将俄乌战争推
26、升为美国和俄罗斯的直接对抗。同时,目前乌克兰境内还有四座核电站,长时期的战事对这些核电设施造成直接打击和影响,那么未来乌克兰境内的核电站有可能引发新的切尔诺贝利核污染事件。另外,俄乌战争爆发给世界迅速带来了能源危机、粮食危机、价格危机甚至局部经济危机。外交部前驻外大使吴思科指出,俄乌冲突对世界局势冲击的强度和广度超过当年苏联解体的震荡。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全球治理严重缺失,这造成了粮食、能源多重危机叠加,人类发展面临着重大挑战。就俄罗斯本身而言,中国人民大学王文基于对俄罗斯 21个城市的深度走访调研,深刻感受到了西方制裁和俄乌冲突下俄罗斯沉重的国家发展压力。他认为,尽管俄乌冲突是二战以来俄罗斯面
27、对的最大程度冲突,但俄罗斯的政治社会稳定性非常强,经济抗压能力非常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素养高,民众对普京总统和联邦政府支持度高等,种种表现表明未来俄罗斯不会失稳。俄罗斯的韧性将使难以调和的俄乌冲突变成一场持久战。俄乌冲突可能持久化,不排除将会持续数年甚至更长时间,这或将直接导致像G20等全球治理机制的失效和式微。最后,关于俄乌冲突下的国际合作问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金砖暨G20研究中心主任吴洪英分析了俄乌战争下金砖国家面临的机遇,她认为金砖国家有着四大优势:一是金砖国家从一个人造概念成为新兴大国治理平台与全球经济版图的重要力量。二是五国在资源配置、经济结构、消费市场上有着互补性。三是在国际
28、问题和事务上都以谋和平、求发展、促合作、图共赢为愿望。四是严峻复杂的世界形势为金砖国家提供了广阔时空。同时,她指出金砖国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合作:第一,深化经贸合作,充当世界经济的稳定器。第二,携手合作,共同推进疫苗合作,筑起抗击疫情的金砖防线。第三,推进多边主义,做世界秩序公正化的助推器。第四,努力倡导成为俄乌冲突的调停者。南京大学成汉平指出俄乌冲突背景之下深化中国与东盟区域治理合作具有现实意义。他指出,目前东盟国家在俄乌冲突中存在四种不同立场,一种是投赞成票并做解释,王媛媛:“国际正义与全球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83决 策 与 信 息(总555期)第二种是投赞成票并保持沉默,第三种是主
29、张采取行动制裁俄罗斯,第四种是弃权。东盟国家的四种态度,对我国与东盟进行区域合作治理有五个方面的推动作用:一是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基础和背景之下落实中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协定升级,我国可以更好地排除干扰,提振信心,提质增效,升级转型。二是双方就南海行为准则的推进会有实质性的进展,深海行为准则是确保海上合作和区域和平稳定的稳定器,也是有效把域外势力排除在外的法宝。三是有助于我们启动更多安全合作机制谈判。四是以小区域治理合作带动大区域治理合作。五是推进我国和东盟之间智慧城市合作走深走实。在俄乌冲突背景下强化中国和东盟国家治理合作也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一是对冲美西方的影响,牢
30、牢掌握全球治理领域的主动权;二是有利于推进中国政府“五个家园”的顶层设计;三是淡化中国周边二元结构;四是有利于民间大使公共外交作用的发挥,让他们讲好中国故事。四、推动国际正义与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国际正义与全球治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观念叙事,一种思维趋同,一种行动纲领。中国作为拥有 14亿人口的国家、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多边组织和条约的重要参与者和实践者,始终坚持国际正义,推动全球治理不断完善,在全球治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推动全球治理向更加公平正义方向发展,这是时代的大趋势,与会专家学者也就国际正义与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纷纷展开了探讨。第一,坚持国
31、际正义的基本原则。华中科技大学欧阳康强调中国要以国际正义引领人类文明进步,具体建议有:一是要回到联合国宪章,二是在理念上一定要坚守永久和平理念,三是要加强联合国的作用,四是以国际体系遏制各种形式的反国际正义的思想、理论、言论和行动,五是要彰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理念。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强调中国一直以公平正义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路径探索,并对作为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的中国提出了几点建议:第一,凝聚海内外华人华侨,把握文化共性,弥合与他国之间的文化鸿沟。第二,以儒家文化圈为纽带推动打造亚盟,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第三,坚持“一带一路”的全球治理多边计划,
32、助推亚欧非互联互通命运与共。第四,发展中国家仍然是重要的合作方向,提升与亚非拉等广大发展中国家合作的深度、广度和高度。第五,在新时代三大区域中发挥重要作用,增进中欧友好,支持欧盟在大国间发挥协调平衡的作用。第六,在新时代三大区域中与美西方形成良性的竞合关系,管控分歧,拓展合作。第七,不断推动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体制和机制支持。第二,积极有效参与全球治理。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朱锋指出当前国际局势面临新的“十字路口”,在这种情况下,全球治理成为中国代表广大发展中国家给世界如何共同团结应对各种风险的国际政治经济危机而发出的非常鲜明嘹亮且色彩突出的中国声音,展示的中国力量。一方面
33、我们要继续为世界政治的和平、安全和发展高举中国旗帜,注入鲜明的中国方案,讲好生动有力的中国故事;另一方面,未来两到三年间,我们更重要的是要走稳、走实、走好自己的路。党的二十大报告再度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中国人民要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奋斗,走稳、走实、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面对动荡紧张的国际局势正在给予世界信心的中国答案。中联部原副部长、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于洪君强调中国是全球治理的积极参与者和最大贡献者,中国国家治理842023年第3期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崇高理念,践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外交方针,提出一系列有关全球治理的理念、政策和建议,为人类实现文明互鉴共
34、同进步作出了独特贡献。中国参与并引领全球治理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重在提升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作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要共同努力推动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参与并继续引领全球治理是中华民族永远不变的追求和选择。第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山东大学(威海)贾文山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六大价值和平与发展、公正与正义、民主与自由,强调这六大价值应是联合国框架下认可的价值。过去两年中国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公正和正义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灵魂,而民主和自由属于人类新型交往模式。通过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六大价值的具体实施,就能呈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模样,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过程中展现了人类的共同
35、价值光辉,形成了全球共享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外交部前驻外大使吴思科强调中国始终坚持国际正义,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他指出中国是全球安全的倡议者,更是践行者。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坚定站在团结合作一边,站在绝大多数国家共同利益一边,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中国始终是推动热点问题和平解决的斡旋者。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中国努力探索和践行中国特色热点问题解决之道,在坚持自身外交内政独立性的前提下,根据当事国意愿和需要建设性地参与热点问题解决,提高和平解决国际争端问题的能力,构建均衡有序可持续的安全构架。华中科技大学冯传禄分析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36、的关系,指出三者构成了器物、制度和思想的三位一体。他强调,中国的外交理念不仅在中观层面上是三位一体的,在更大的宏观层面上也是三位一体的,中国为世界提供的中国力量、中国方案、中国智慧是三位一体的。其中,中国力量更多地显示在一些物质性的供给上,例如中国为全球发展倡议作出了许多贡献,减贫、粮食安全、抗疫、绿色发展、工业化、数字经济、互联互通等方面都有中国的投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敏则呼吁中欧在全球发展倡议下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他指出全球发展倡议将为构建中欧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重要的思想引领和合作基础,有助于弘扬国际声音,推动世界文明进步,在新形势下坚持发展,不断创新中欧合作新政策新模式,基于更加开放
37、、创新合作、普惠包容、合作共赢等理念,中欧必将在推动实现世界经济增长、实现共赢发展,构建绿色合作等全球发展领域发挥更加积极的引领作用。闭幕式上,华中科技大学欧阳康聚焦“国际正义”的七个重大问题作了展望。一是关于国际正义的基础理论问题。他强调,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国际正义的理念、命题、理论、体系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另一方面还要有信心,国际正义仍然是人类共同追求的重要价值、核心价值、基础价值。二是关于国际正义的现实基础问题。国家间的关系首要就是领土问题,不同国家和民族由于不同的自然条件占据了世界的不同领土,领土完整具有重要意义,其涉及的历史问题、资源问题、资金问题、能源问题、经济问题、产业链问题、供
38、应链问题、安全问题等,需要进行深度研究。三是关于国际正义的实施领域问题。这其实就是所在主体的权利和责任,即不同国家之间的权利和责任之间的平衡、协调与博弈问题。四是关于国际正义的地域差异问题,由于地缘自然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的优劣有很大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占有着不同资源。对于资源的占有,国际正义既需要通过国家间的关系表现,也要通过区域内部关系展现,这些认知对我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五王媛媛:“国际正义与全球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85决 策 与 信 息(总555期)国家治理Summary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ternational Justice
39、and Global GovernanceWANG YuanyuanAbstract:At present,the world is undergoing great changes that has not been seen in a century.Human beingsare arriving at a new crossroads.With the superimposed effect of the conflict between Russia and Ukraine,it istimely to focus on international justice and globa
40、l governance,which has profound significance of the times.International justice is the basis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global governance,but it faces multiple and severechallenges.In this context,the contradictions of global climate governance,security governance and digitalgovernance have beco
41、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and the spillover effect of the Russia-Ukraine conflict hasprompted emergence of new cooperation points.As a major country,China has always shown its duty andresponsibility,and stayed committed to transforming the Chinese voice incuding adherence to internationaljustice,pro
42、motion of world peace and development,and advocac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future for mankind into world discourse,so as to contribute more wisdom to promoting global governance andresponding to the unprecedented changes that has not been seen in the world.Focusing on the top
43、ic of international justice,the academic community shall actively discuss issues covering basic theories,realisticbasis,field of implementation,regional differences,connotation scope,maintenance organizations and ways tosanction international justice violators in the future.Keywords:international ju
44、stice;global governance;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Russian-Ukrainian conflict;climate governance;national security;mutual learning between civilizations是关于国际正义的内涵问题。国际正义的底线是和平,这一条底线现在变得越来越低,底线的降低反映了风险的加大,风险对于世界各国都是绝对的。国际正义的高线是全球繁荣,我们希望通过国际正义实现人类共同发展。六是谁来维护国际正义的问题,联合国是最高的全球治理机构,如今联合国的
45、作用正受到挑战,但维护联合国是世界绝大多数人的共同声音。联合国作为重要的国际平台,通过当前的联合国运行机制,使得国际正义得以伸张,国际秩序得以维持。七是如何制裁违背国际正义者的问题。今天人类走到了新的“十字路口”,世界面临着巨大的、深层次的、根本性的、战略性的、全局性的改变,这些改变给当今所有国家、民族、政党都带来了挑战,尤其给中国带来了挑战。中国的发展,本来有利于世界,有利于中国人民,我们履行国际正义,解决世界贫困问题、和平问题、发展问题,但由于意识形态隔离、制度的差异、利益和体系的差异,部分国家对中国充满着误解、敌意,有时候充满着特殊恶意的围堵。在这一背景下对于如何制裁违背国际正义者的问题的研究显得格外重要,需要我们长期深入思考。86